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

2022-08-12

第一篇: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

高校辅导员的职责

2009-11-10 15:41点击次数:1253 次

1、协助系部做好学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组织各项专题教育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政治上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协助系党团组织抓好学生党、团员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

2、 针对青年学生特点,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教育进公寓工作,指导学生搞好自我管理。要经常深入班级和宿舍了解情况,与学生谈话、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基本情况,认真做好学生各教学环节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寝室文化建设。

3、要开展经常性的学风教育和检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树立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

4、加强校风、校纪教育,做好违纪学生的教育和处理工作。对学生聚众闹事、意外灾祸、严重伤病等重大事件要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并及时汇报。

5、指导班、团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定期召开班团干部会议,做好班级日常管理,支持班主任、学生干部开展工作,积极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

6、抓好学生的综合测评、学年小结及毕业鉴定等工作,做好学生的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工作。

7、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正确的就业观,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学生的就业指导,双向选择,和其它相关就业工作。

8、协助团系统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和指导,积极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9、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研究,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每学年至少写一篇有价值的专题文章(工作总结、调查报告、论文等)。

第二篇: 高校辅导员岗位培训心得体会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参加了第21期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岗位培训,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通过听专家专题讲座、分组讨论等形式,让我进一步提高了职业能力,并对目前工作的状态进行反思,重新定位以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下面阐述下此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 培训内容概况

本次培训涉及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分别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识形态问题、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力提升、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与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辅导员的组织指导能力提升、修身做人与职业精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专题,内容具体丰富,对于很久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我,各位专家精彩的报告深深吸引和打动了我,那种汲取知识的感觉非常充实且亢奋,让我对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老师们认真的授课态度、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在知识结构上使我得到了提高,在品格上也是我学习的榜样。经过为期5天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我们圆满完成了全部学习、研讨、交流等任务,取得了预期的学习成果,实现了学习计划规定的各项目标。本期培训班教学计划周密,学习研讨深入,教学组织规范,理论联系实际,成效明显,使我收获及感触颇多。

二、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高校辅导员了解及掌握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当前全球两极分化加重,原因是资本收入增长高于劳动收入,如不加以重视必将导致政治危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必须意识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主要背景,了解全球主流的意识思潮,关注并重视我们党所重视得意识形态,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培训学习我才真正意识到,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日常行为上的管理者、更是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而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可认知的,应该遵循的。在大学中辅导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工作的内容比较杂,比较琐碎。可以说工作的范围涉及到学生衣、食、住、用、行,无所不包。特别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更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大学的学习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有利于避免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恶性事件。据此,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辅导员,除了具备工作能力和技巧之外,还应重视意识形态的问题,这样才能把握大方向,工作才能不跑偏。

(二)高校辅导员应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

当今网络发达、信息海量性及开放性导致了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大学生容易被诱惑利用。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辅导员不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和学业指导,还应言传身教。辅导员虽然没有站在讲台上,但是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往往比讲台上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辅导员表现出怎样的道德修为,直接熏陶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身心健康。

面临当今各种纷繁复杂的挑战,辅导员应具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感,更应该懂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升途径;不仅要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更应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要意识,即阵地意识、反思意识、主体意识。那么,我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压力又如何进行解决呢?首先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及提升职业能力标准,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工作中要强化资源意识,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思想,坚持从知识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善于战略的运用投入到实践工作当中。

(三)辅导员应提高科研能力并进一步做好人生规划

24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所以作为辅导员本身更要明确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发展理念,明确科研能力的价值,明确科研和实践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对自己的职业做好规划乃至人生规划。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所以,高校辅导员要进行大学生思想动态发展规律研究,准确把握新时期学生思想动态发展规律需要以全面持续的实证研究作支撑,聚焦国家意识和党的理论如何转化为学生工作的行为意识;探索思想理论、社会制度、大众文化、日常生活四位一体的认识路径。

通过此次培训我明确了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充实理论知识,通过向书本网络学习、多向富有经验的老辅导员请教,同时结合学生情况实践,提高自己处理应对学生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次善于观察、分析、总结辅导员工作规律,提高工作效率,把握工作重点,做到工作具有预见性,要尽可能地做到多观察、勤思考,全面把握学生动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最后就是真正做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真正将教师及干部的双重身份发挥到极致。

第三篇:立足岗位 着眼未来 谈谈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齐 松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1

748599667@qq.com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铸就大学生灵魂的工作,而高校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中则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相关意见和规定(以下简称“两意见一规定”),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但在如何结合个人和组织需要做好职业规划,培养职业化、专家型辅导员方面探索尚且不够,笔者将结合在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几点思考。

【关键字】高校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对策

高等学校设立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秀传统,自1952年将其设立与1961年定为专职至今,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进入21世纪,国家出台的“两意见一规定”,在传统的工作基础上又延伸出许多新的与时代同步的重要职能,并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写进文件(包括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日趋多样化,对其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培养一支职业化、专家型的辅导员是摆在每一所高等学校面前的课题,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趋势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将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理念引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加贴近高校实际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更好地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可靠保证。

一、高校辅导员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高校对辅导员的选拔方式均是全国招考,学历层次也逐年提高,一改以前辅导员大部分为本科生留校的现状,年龄和知识结构更加优化、合理,但以下问题还是普遍、突出。

(一)职业界定比较模糊,定位不准

1 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难点的变化,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没有得到及时的确定和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缺乏理论支撑。其次,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不断增加,工作中普遍存在职责不够明确,未理清工作关系,工作任务繁重,头绪繁多等问题。第三,不少人对辅导员工作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不烧一把火,不死一个人”就是成绩。第四,片面强调辅导员是“救火队”、“一块砖”,单纯要求人去适应工作,忽视了人的兴趣、情感和价值取向,甚至出现“人才压抑”的不正常现象。

(二)队伍建设倦怠感强,人员不稳

一方面,以前是本科生留校,主要在学生干部中产生,他们常常只能从自身经验出发,理论高度不够,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性弱,职业倦怠感强。另一方面,近年来招考的研究生以上学历辅导员不把辅导员工作当职业和事业,针对学生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不够,降低了针对性,影响了实际效果。同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因为事业晋升、工资待遇、职业倦怠等问题,离开辅导员岗位,从而致使许多高校部分学院辅导员年龄偏大,缺少年青力量,而部分学院年龄又偏小,缺少经验丰富的带头人,没有老、中、青的有机结合,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

(三)培养制度较不完善,机制不顺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缺乏整体规划和具体的培训计划,在实际工作中重眼前轻长远、重使用轻培养、重要求轻关怀。人员配备和工作安排随意性很大,把辅导员当成“全能冠军”,没有很长的发挥辅导员个人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使得辅导员难以提高自身素质,靠“吃老本、凭感觉”成为主要方式。辅导员在高校内部流通不够,与社会流通渠道更加不畅,尚未形成有效的流通机制。与专业技术人员相比,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社会认可度大,可以在社会上很大范围内选择工作,而辅导员则只能长期在一个岗位或单位工作,工作激情和创新能力很快消磨殆尽,当然就不谈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根据职业规划的有关理论,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

2 客观分析主客观条件以及个人特质基础之上,把辅导员个人发展和学校要求相结合,从而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即包括辅导员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规划,也包括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的组织规划。

1、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规划,是以实现辅导员个人发展成就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个人性格、兴趣、能力和目标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目标。即在学校环境下,由辅导员自己主动实施的、用于提升个人竞争力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2、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规划,是指高校从辅导员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目标与高校的人才需求和规划相联系、相协调、相匹配,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机会,帮助、支持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所实施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它集中表现为帮助辅导员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建立各种适合辅导员发展的职业通道、针对辅导员职业发展需求进行适时培训,给予辅导员必要的职业指导,给予辅导员公正的评价激励,以促使辅导员职业生涯成功。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结合内涵,现实意义可以对应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1、辅导员个人层面。第一,有利于调动个人内在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快速积累工作经验,尽快适应、胜任工作岗位。第二,有利于培养起对学校的忠诚感、归属感,通过不断努力实现职业发展目标或个人发展预期后,达到综合素质的增强和自我价值的提升,心理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第三,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会积累大量的经验或教训,有利于他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借鉴和汲取,成功案例还会直接成为学生的示范。

2、学校辅导员队伍层面。第一,按照国家规定,辅导员队伍作为管理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学校从长远发展来看必将着手这支队伍进行规划。第二,学校可以从较高层面,了解辅导员的现状、需求、能力及目标,调和他们与学校在现实和未来可提供的职业机会与挑战之间的矛盾,动态提高队伍稳定性。第三,可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竞争力,从而也就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加强了对学生的培养与引导,使学校获得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策略

借鉴现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观点,依据辅导员岗位特殊性,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就是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机制,培养职业化、专家型辅导员,这是个体规划与组织规划的有机统一。笔者尝试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主要原则提出相应策略,进行阐述。

(一)统筹规划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体现共同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 辅导员专业化是学校有关部门在和辅导员进行必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辅导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结构、工作履历、性别特点、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因素,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引导与帮助下,走学校发展所需、个人素质所能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当前可以尝试在以下方面培养,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

1、“思想政治教育型”辅导员。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拥护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该类辅导员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程与“两课”课程教学,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把国家形势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在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同时,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2、“学生事务管理型”辅导员。学生事务纷繁复杂,涉及面广,突发性强,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开展,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广大学生进行爱校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教育,处理学生突发事件、违纪处理等。

3、“心理健康教育型”辅导员。主要任务是贴近学生,能够高效、快速地实施心理咨询和干预。单列出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会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充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信息员、指导者和疏导者,当然心理健康辅导员必须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掌握心理咨询原理与沟通技巧,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4、“职业生涯规划型”辅导员。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这是整个生涯发展阶段历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主要任务是向学生提供政策法规、就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服务。对低年级的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和专业发展方面的辅导;

4 对高年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提供政策法规、就业技巧、公关礼仪等服务,帮助毕业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顺利走上社会,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奖勤助贷型”辅导员。主要任务是组织、落实好国家、学校关于贫困生经济资助、奖学金发放等工作。对外联络、拓展勤工助学岗位与机会,引领学生走出校园,接受社会的考验和培养。

(二)建立高校辅导员双重职业阶梯,体现稳定性与流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两意见一规定”中明确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在进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时,为辅导员设立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双重职业阶梯。

一是辅导员今后可担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处级辅导员、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学工组长等相关职务,吸引有经验、有业绩的辅导员继续留任辅导员工作岗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确保辅导员“老、中、青”结构的形成。

二是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从事“两课”、“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

(三)分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体现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根据人们在不同时期普遍遇到的典型问题和经历不同,可以考虑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三个阶段。这样既尽可能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又立足于现实,才能真正符合职业发展的要求。根据大多数高校给辅导员签订合同为8年的情况,我们以四年为一个阶段进行规划。

第一阶段,辅导员职业生涯早期阶段。一般是指从事辅导员工作1-4年,这时辅导员还处于学习、积累时期。这一阶段组织规划内容为:一是在辅导员进行职业角色转换后,加强专项技能培训和开发,注意总结在工作中的得失与效果。二是引导辅导员发现培养学生成才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帮助其提升职业认同度和美誉度。三是帮助辅导员执行、完善或修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针对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为辅导员开通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通道,指明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径。

第二阶段,辅导员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一般指从事辅导员工作4-8年,辅导员能娴熟地应对各种情况,独立地开展工作,在辅导员工作队伍中处于中流砥柱

5 的地位。这个阶段组织规划的内容为:一是根据辅导员的层次、水平以及在同一岗位上的任职年限,通过政策上的引导,实行辅导员学校内部、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流动。二是为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空间、搭建舞台,从而培养职业化的学生工作者。

第三阶段,辅导员职业生涯晚期阶段。从我国高校目前的辅导员工作时间来看,一般在辅导员岗位工作8年以上,就进入晚期阶段,这时注意在考虑辅导员晋升与分流的同时,辅导员的本职身份不能发生改变。这个阶段组织规划的内容为:一是对于具有较好的管理和领导能力的辅导员来说,学校要积极为他们搭建向党政干部发展的通道。二是对于具有很好专业技术基础的辅导员来说,要进一步提供专业化发展通道,实现辅导员向专业教师的分流。三是对于那些专业方向适合的,要帮助他们向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生活指导方向靠拢,从而激励其不断实践,逐步深化,成为一个方向的专家。

(四)探索科学系统的评价考核体系,体现科学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有人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良心工程”,特点是“虚工实做”,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做细、做实,可以通过具体指标量化观察、考核的方式进行,虽不能非常全面的评价,但能够为各个高校提供参考,体现科学管理。把考核结果运用到晋升、评奖、评优中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评价考核体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年级进行考核。针对学生四年的管理工作特点分指标进行,如:大四学生管理的文明离校教育、毕业学位率、就业率、辅导员工作到位情况等指标。另一种是分项目进行考核。分别有自评、同事互评、部门评分、领导评分、学生评分、奖惩分等指标。这两种体系结合各学校实际加以拓展和延伸,是目前比较科学的体系。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要承担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导师、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大学生的生活导师、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拓展者等诸多角色和任务,因此,高等学校和辅导员要把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辅导员的长期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高等学校与辅导员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林伟能.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J].2010.(6)

6 [2]赵君波 谢伟旋.浅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与实现[J].2009.11 [3]戴锐.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与策略[J].2009.12 [4]叶绍灿 蔡静.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规划[J].2009.8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年9月 [6]张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 2006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

百科名片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 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尤其是清华蒋南翔校长); 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

一、高校辅导员发展简史介绍

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上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并得到实施;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被“四人帮”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声誉遭到破坏;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因原先文革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包括辅导员)转岗严重,于是以专业教师兼职为主担任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工作不在仅仅停留在政治工作上,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1987年,也出台过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政治辅导员工作定位依旧没有变。 一直到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工作也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00年、04年分别出台文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04年16号文件,拓展了辅导员智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写进了文件(包括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

划、人际关系等),并从很多方面为辅导员的出路和保障作出了努力。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定位(宏观角色定位)

十六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一般情况下,在上海地区辅导员职责包含了班主任的职责。

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

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

由此可见,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78年以来)以

外,当前辅导员工作队伍定位有几个新的地方:

1、 专职辅导员队伍也属于教师队伍。

2、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形象称为党的“近卫

军”,这支队伍有待在核心业务上对自身进行更好的具体定位。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微观角色定位)

经过初步研究,我校凝练辅导员核心业务,提升辅导员思想

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辅导员在辅导方面的专业技能,将辅导员业务定位为三大块(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

1、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根据十六号文件归纳如下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教育

·公民素质教育(民主法制、人文素养)

·学校规范教育(校规校纪律等)

·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人民服务、集体

主义、民族精神)——班级和园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的引导

·时事政治教育——学生时事政策报告会 ,形势与政策课·理想信念教育——与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

2、 班级管理(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外需要辅导员把握

的事务

·队伍管理(党、团、班)——建议采取民主化管理,作好

授权工作(主要由学生自我管理,避免沦为大班长),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训和设计激励上。

·信息管理——学生各类个人信息汇总,为学生建立个人信

息档案库,包括学籍信息、成绩信息、道德信息、生理信息、心理信息、诚信信息、生涯规划信息

·日常规范管理——主要靠寝室规范和班级规章来协调·事务管理——签字管理、学生权益保护、意外事故处理、

贫困生、奖学金管理

3、 辅导咨询(服务)——与导师、校医院、心理、职业指

导中心合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情况下,主动沟通,从一年级就建立一定的职责体系,必要时交给他们处理。

·学习辅导——理解能力、成功学、时间管理辅导等

·生活辅导——保健、贫困生生活、心理、班级社团指导等·生涯辅导——个人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指导等

辅导员加油站是高校辅导员进修学校,是高校辅导员的良师

益友,那里是高校辅导员的“家”。

里面有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辅导员工作总结,辅导员班级

管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成长日记,辅导员聊天室,

辅导工作论坛,另外还有辅导员职业发展,辅导员与学生交流。使命:提供优质的信息和资源,帮助辅导员解决困难,促进辅导员的发展和成长。

目标:建立辅导员的网上工作阵地,打造辅导员的网上家园。战略目标:

1、收集和整理学生工作的材料,建立辅导员工作知识库;

2、建立辅导员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3、推动辅导员理论工作研究,承担相应课题项目;

4、

筹集建立辅导员发展基金,促进和支持辅导员的发展要求;

5、建立和传播标准,改进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提高辅导员

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6、与其他组织建立互助的关系,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外围

服务。

您只要在“百度”输入“辅导员加油站”六个字,就会找到。如果你注册成为会员,他们将定期向你发送高校辅导员工作电子杂志。

第五篇:高校辅导员案例

特殊学生管理

一个“8分”学生的成长故事

案例概述

他来自于新疆库尔勒市,他是一名身高185cm的风华正茂的青年,他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孩子......2007年8月我们结下了师生缘,从得到学生的信息起我就知道这个边疆孩子是我要重点关心和引导的对象,这是作为老师的职业的潜在意识,也是作为一名老师的职责与义务的要求所在。然而现实中这个孩子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开学伊始他毫无组织性、纪律性,学生的每次早操、课堂点名和班级会议等集体活动他都无故缺席;第一次入学模拟考试时他数学仅仅考了8分,这是我们年级唯一名考试成绩为个位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四年来我通过四年的循序善诱的引导与他自身努力的下,那个桀骜不驯的库尔勒孩子学习成绩在大二时由原来的8分提高到78分,那个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调皮生已经变成班级的积极的骨干分子。由于的他的出色表现在大三时获得了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大学生等称号。在大四基点结算时他顺利的获得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在实习面试的时候他也出色的求得了北京中印物资贸易有限公司一职.....总之在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的四年里这个原来只有“8分”的学生不断成长,“璞玉已成器”。

案例分析

这是大学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面对特殊学生成才教育的典型案例。当我们面对学业困难学生的时候,特别是来自生源地为边疆的学生,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在管理与育人时深入了解学生,量体裁衣,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育人计划。具体分析如下:

(一)在高校学生的管理中对于学生的信息应该充分分析,实施分层管理,特别是对于特殊化的学生要有敏感度。正如案例中所提到我们在开学初对于得到的第一首资料进行学生分类管理,对于来自新疆学生,学业上是困难生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在感情上寻找与学生的契合点,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此保障其他工作的开展。

(二)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倒退现象,如案例中的学生在行为上缺乏组织性、纪律性;在学习动机上缺乏主动性。针对此只有通过对学生的深层次分析,帮助他们找寻目标。在确立目标后通过对学生不断地的内部与外部的自我强化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

(三)在独立学院教育环境下,学生普遍具有个性化,灵活的特征。在特殊学生的管理上我们更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尽量避免统一化管理,通过发挥他们的优势来激励他们,更好的完成自身的成才目标。

解决办法

理论依据

首先打破以往辅导员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建立现代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其次从认知角度上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使其确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等,在此基础上寻找学生的成就动机,确立自身的人生目标;

再次在处理“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矛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对学生量体裁衣建立一个符合自身的大学职业生涯目标,通过阶段化的管理不时的对目标进行调整从而完成大学生涯的规划;

此外在具体的指导实践中实践中充分利用外部强化形成效能感,通过群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治由外部到内部的转换过程;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动机和自信,我们应该通过心理测试使其认识自身的长处,因为每个特殊群体孩子身上都有其闪光点,这就是我们施教的支点。我们需结合学生特点设臵平台发挥学生的优势,通过评价机制不断地的深化。

过程方法

(一)由于该生来自边疆,为了实现平等的交流,我在与之沟通时坦诚相待,无话不谈。每次交流我都真诚、耐心地与其沟通交流,达到共情的效果。其实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起初我们的交谈只是简单的寒暄,直到3.14事件时,我每天和他进行思想交流,给他家里联系报平安,暑假期间不断地与他电话交流。通过我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的关系逐渐融洽,在外他管我叫老师,私下他管我称作姐姐。

(二)经了解我得知他在上大学之前根本无心学习,一切只是为了父母,高考也是侥幸才考上的,求学也是为了父母的期许而来,纯粹是满足父母

的心愿。在发现他的学习动机与动力存在严重的问题之后,我通过讲述自己的大学经历,循序引导,使他在心理上端正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激发他的内在动力,制定自己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在该生的整个四年生活中我不断地为该生创造环境:大一期间建立班级学习小组的制度,通过合作型学习使他在民主、平等的氛围获得知识;大二时我给他配臵了认真负责的学生对其全面的帮助,给他耐心地讲解学习上疑问;大

三、大四时我请优秀毕业生给予专业、就业指导,使其明确自己的学业与职业目标。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中不断发挥同伴人的群体作用,从而极大地鼓舞学生的信心。

(四)实施“闪光教育”。通过MBTI测试,从性格类型分析结果上看,他性格类型是外向、感觉、情感、判断型,这种性格类型的特点是比较细心、感情丰富,同时有管理方面的潜力。在得知他喜欢体育运动后,我推荐他加入学院的学生会;安排他组织专业篮球比赛;推荐他参加学校大运会集训营,两年的艰苦的训练成为大运会的骨干分子,获得了河北省优秀运动员的荣誉称号,他所在的团队也获得了北京市大学生篮球赛一等奖。终于,他在自己的大学舞台上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结果评价

四年的光阴渐渐逝去,那个桀骜不驯的库尔勒孩子已慢慢成熟。下表就是四年来该生的阶段化培养计划与实施情况。

表1学生的阶段化培养计划与实施情况

在大学期间在我院的儒商教育理念下,该生在实习中所表现出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为他求得了北京中印物资贸易有限公司一职;通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在大二时由原来的8分提高到78分,他顺利的获得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书;那个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调皮生已经变成班级的积极的骨干分子。由于他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具有着较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为自己获得了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大学生等称号。记得他在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流着眼泪和我说,他很高兴来到北方学院学习,要不是我对他的关心与引导,恐怕他现在只能肄业在家。我十分感动,我深知我的学生是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获得了成功, “璞玉”到“器”的转化过程。

经验与启示

上述的这一案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在面对学业困难的学生管理时只有深入、耐心地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中引发了几点思考:

首先,对学业困难学生的真实情况应切实深入、 耐心的了解。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一直对边疆学业苦难学生的教育方式的不甚恰当、或是耐心程度不够,导致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急于求成,过多的追求学校和社会的育人目标。事实证明每一位学业有困难的学生都有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只有深入的、耐心的了解学生,才能结合学生的需要帮助的他们进步提高。

其次,帮助学业困难的学生寻找自我价值取向的成就动机。我国的大学与高中教育模式的差异导致学生对于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大学生在新生时期往往由于通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完成了他们的此一阶段的人生目标,特别是家庭条件好、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自信,没有很好的人生规划。对于他们的培养,我们应该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更多的从他们的自身挖掘他们的潜力,通过内部与外部的不断强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最后,大胆为特殊群体搭建前进平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在具体的工作中认真分析特殊群体的长处,针对他们的特长给他们提供展示自

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找回自信。正如马克〃吐温曾说过:“我可以为一个愉悦的赞美,而多活两个月。”

上一篇:高校新教师培训心得下一篇:工行信用卡可用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