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高校辅导员

2024-04-24

国高校辅导员(精选8篇)

篇1:国高校辅导员

辅导员国培总结 011年9月19日——11月19日,为期2个月的网络学习培训已告一段落了。作为辅导员的我,一方面深感责任重大,另一方面又对此次培训充满着期待。看着每位学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后,不禁长舒一口气,悬着已久的一颗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忙碌终有所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充实感并带着一丝淡淡的不舍。

在这段培训的时间里,收获太多,感受太多。我和班上的老师们在各个专家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成长,从开始的茫然到现在的清晰,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得心应手。虽然在培训期间,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圆满完成了这次国培任务,回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现总结出来,有请专家、领导、同事、朋友批评指正。

一、积极参与,充分准备

为了达到培训的效果,在培训开始前和培训的第一天我们就通过QQ群公告、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向参培教师公告,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日程安排、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贴的方式、数量等培训合格标准。由于QQ的即时性,学员一有问题就在群里询问,一开始需要我们一一解答,后来群里涌现出一些非常热心的学员,其它人的问题他们都能及时地帮忙回复,我们还多次在群空间及通知栏里反复重申这次培训的详细要求,在群共享里上传辅导员工作要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讨论实践,团结协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观念和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入到国培当中,认真收看视频讲座,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认真撰写文章,认真学习每天的简报,认真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老师们的认真付出不知道流下了多少汗水。而且很多老师从一个电脑菜鸟变成了电脑高手。尤其有些老师因为条件的限制,仍坚持去网吧学习,他们的这种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从批改老师们的作业中也发现,老师们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能够把所学的内容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特别是一些新教师虽然没有教学经验,但学习刻苦认真,发表的文章、评论,完成的作业都很有参考价值,值得部分老教师学习。老师们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在讨论中撞击出了许多的智慧火花,在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中,我想大家的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次升华。

三、感恩国培,学无止境

国培,就像一位共事多年的挚友,帮你化解教学过程中困惑、烦恼。我们想想,全国一起培训是什么概念,这么多老师一起登陆是什么概念,没有好的精心准备,是完全达不到这个效果的。虽然培训在前两天出现了一些拥挤,但是组织者马上完善系统,做了调整,为后面的顺利培训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这里要代表所有的老师感谢组织者,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学习的平台。如果说提点建议的话,那就是网络作业和发帖回帖都限定在本班,如果讨论区再大一点,让所有有志于班主任工作的人都能在一起讨论的话,那将给大家更多启示,能给大家更多优质资源的共享。将这种短时高效的培训做成长效的辅导,我想会对班主任们有更大的帮助。

我想,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从思想上,观念上,都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认识。虽然老师们在培训前还疑虑重重,现在看来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这对于我们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继续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该是一个长期浸染的过程。在这段培训的时间里,要想解决老师们的全部问题是不可能的,而且很多问题可能要老师们亲身实践,所以真正的学习还在后面。平台的继续开放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跟踪追击老师们的新问题,专家们可以真正了解老师们的问题所在了,可以说后面的指导性更强,更有必要。

总之,国培,是一块磨刀石,能够不断磨砺国培学员的宝剑,使学员们在课堂上更能精湛的亮剑。“学而不思则罔”,“学”并不等于“会”,必须要有一个反刍消化的过程,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反思中不断感悟,在感悟中不断升华,用最经济的学习时间获取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实现国培的真正价值。学习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想象一下,实践一下,践行下去,就有希望,就能迎来全国教育的春天!老师们,家长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明天做最好的准备吧!

篇2:国高校辅导员

通化县第八中学 王泽军

一、基本情况概述

自从教育部开展“国培计划”这项活动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和督促下,认真组织、严格要求教师按时完成各项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注意集累培训经验为以后的各项培训打好基础。现将2012年教师国培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国培在2012年7月27日开始,正值署期。克服教师不好招集的困难,及时招集教师进行注册,并顺利完成本次培训

1、相关数据统计

本次培训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安排了7名数学教师、6名英语教师、5名语文教师、物理、体育、美术各2名,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音乐各1名教师,共计30人分别参加了高教社平台、省电教馆平台和继教网平台进行的“新课标”培训。另外,还有化学、数学、物理、生物、英语各一名教师参加了“新课标”示范远程培训的活动。

在培训中,我校要求所有参培教师必须积极完成培训作业,及时观看培训视频,聆听专家讲座,积极参与平台上的互动交流,并进行高质量的发贴跟贴,认真撰写研修日志,整理好培训笔记。通过后台统计我校参培教师(除5名培训者培训教师外和省电教馆)共计23人,总分2167.07分,平均分94.22分。有6人被评为优秀学员,外语推荐贴子8个,优秀作业33篇,地理优秀作业2篇,王洪、慈佳英分别获培训满分的好成绩。省电教馆学员主题贴155个,回复贴203个。

2、培训突出成果

参培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积极撰写研修日志和学习笔记,我校要求所参培学员在统一的笔记本上记录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受及一些新的认识等。在培训后装入教师专业素质成长记录袋中。并要求所有参培教师在培训结束后要根据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写出相应的体会和总结,选出其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好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参培学员经过培训后,针对培训之前的一些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了改进,例如:针对于课前备课环节,参培学员能根据学生和教材进行精心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了。教学设计也更规范了。三维目标的制定也更合理化了,以前认为三维目标就是学生在达成的三个目标,实际上三维目标体现了一个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单元教学比之前更有计划性了。通过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让参培教师对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具体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教学有了更清晰的导向。通过完成各模块的研讨与作业,让参培教师对本专业的一些模糊知识点有了更明确的理解。通过论坛的互动交流让参培教师有了更多的汇道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让教师开拓了视野,全面了解了本专业的发展情况,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学员主要收获 1、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

本次培训面很广,针对本省面向全国。所以,本次培训也汇集了大量的一线的各学科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发生碰撞,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是汇集,还有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答疑解惑,这让我们参培教师获益良多。通过本次培训参培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思维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而这些转变也体现在这些参培教师平常的工作中,虽然可能有些理念和思维方式还略显幼稚,但是,教师们通过这次培训已经向前迈出了一步,这也是培训的收获之一。

2、责任意识与工作态度

本次培训不仅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还有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专业标准方面的培训。有教育部的专家进行解读,并且有参培教师在论坛上的交流,从而让参培教师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伟大。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意识,端正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当然,通过一次培训可能不能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但通过参培教师之间的交流,让我们的教师对分处各省市的同仁的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释放了自己的一些工作压力,消除了一些职业倦怠。

3、知识、能力与水平

通过本次培训虽然不能说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水平有多大的提高,但是,通过培训让自己了解了自己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有了以后努力的方向,我认为这是对参培教师的一个最大收获之一。另外,通过培训过程中的各种培训措施,确实让参培教师学到了很多在平常教学生活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培训经验与主要特色 1、组织实施中的主要经验

通过对本次培训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在以后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严”、“细”“促”“实”这四个字。所谓的“严”:在培训之前要召开参培学员的会议,在会议上要对所有参培学员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明确培训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让参培学员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从而在内心中认同本次培训。“细”就是工作要作细,要把学员所在的培训平台、注册用户名与密码、培训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培训的发贴、作业、日志等内容详细的介绍给学员,并要留存备份以防学员忘记密码而造成登陆困难。“促”就是在培训过程中要不定时的对参培学员进行督促。很多参培学员平时的教学任务和事务性工作比较多,所以,在平时辅导员一定要做好督促工作,问一问学员的培 3 训情况,让参培学员及时参与到培训中来。“实”就是指培训工作要落在实处,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工夫。

2、组织实施中的创新点

我校的创新点就在于四个字:“严、细、促、实”这四个字,在上边有所阐述。

四、现存差距与改进思路 1、现存差距

与培训目标达成相比我校的参培人员有个别人员对培训的认识还不够,使培训有些流于形式,自己对培训在内心上没有认同感,所以造成培训的倦怠。但是,大多数参培人员都非常认真的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来,也获得了很多的收获。

与培训的具体要求相比,一些参培人员对于不同平台的培训要求在理解上可能不同,导致一些培训作业、培训日志等培训内容有所欠缺,我想这些在以后培训中也是我们要吸取的教训,争取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完美。

2、改进思路

针对本次培训中的不足之处,作为辅导员应该细致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在以后的培训中,一定要在培训前仔细研读培训手册,明确培训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及时传达给参培人员。其次,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培训过程中的资料,了解培训人员的培训情况,让优秀的参培人员做好其它人员的二次培训

以上就是本人在作为培训辅导员期间的一些认识,总结如上。

篇3:国高校辅导员

校友网络建设折射功利心

一位中国著名高校的校友在参加完学校的校庆庆典之后愤懑的表示:“我以后再也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了。”细问之下, 他向笔者讲述了缘由。这位校友在毕业之后, 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 之后赴美, 在某高校担任教授。本次回母校参加庆典, 其实是在同学的邀请下结伴回母校怀旧的。他愤愤不平地说, 在校庆当天, 校方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热情招待那些如今在国内政界, 商业有权有势的大人物, 以及在国外知名机构和企业担任要职的海外校友。像他这样的外国高校的教授根本不入校方的“法眼”。有的活动, 由于人数限制, 他甚至无法入场。对比他在中国的母校, 他的另一个母校, 世界顶尖学府之一的英国剑桥大学, 却让这位被中国母校“遗忘”的校友感受到无比的温馨。每到节日, 他都会收到剑桥校方的电子贺卡, 向他致以节日的问候, 有时也会介绍一些学校最新的发展情况。剑桥大学, 一个培养了这么多政治家, 商业巨子, 学术权威的著名学府, 其国际影响力超过国内的任何一所高校。但是在其如此众多的校友中, 却没有忽略略显平凡的他。每一句的问候都让他体会到自己作为剑桥校友的骄傲和自豪。

这样的现象, 在今天的中国, 绝对不是个案。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日前疾呼的:“中国的许多高校, 包括北大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出现这样的现象, 中国教育和高校的管理者们难辞其咎。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的管理者, 将高校当作企业在经营、管理, 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逐利”。

在这一点上, 西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的经验, 就很值得中国各高校借鉴学习。众所周知, 欧美的很多著名高校都是私立高校, 筹集资金是每年高校和下属各学院管理者工作的核心内容。学校希望这些成功的校友能够回馈学校, 给予母校一定的资金捐助, 对于为学校建设做出贡献的校友, 也会有一定的照顾。虽然如此, 这些高校的管理者还是很清楚, 不是每一个校友都能给予母校大量的捐款, 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不是学校的财富, 不是值得学校去关注, 去为培养他们感到自豪。国外高校往往会邀请他们参加各类校友论坛, 让他们和后身晚辈们交流人生感悟和从业心得, 如果申请人有这些校友的推荐信, 也会在录取的过程中, 占有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 欧美名校并“不以财势论英雄”如果有校友是政商界的精英巨子, 那固然是学校的光荣, 但那些潜心学术, 在其他高校担任教职的校友, 也同样是这么人才辈出的学校的骄傲。如今欧美高校的很多教授都出身于国内的知名院校, 但是令他们心寒的是, 他们中的大多数就如实例中的那位教授一样, 并未得到母校的重视, 因为他们没钱, 没权力, 没法给学校带去巨额的捐款。如果高校的管理者抱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去经营校友网络, 那又怎么指望这样的高校能培养出一批有正确价值观, 愿意为社会做贡献的有志青年呢?

过度行政化导致建设发展好大喜功

同时, 过度行政化的现象在高校教育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原本人们眼中的理工类研究型院校, 不惜巨资建设文科院系, 仿佛学科齐全就代表着教学水平的提升, 殊不知要想建设好一个专业, 甚至一个学院, 需要长时间的积淀, 需要的是一批顶尖的教授, 一届又一届在相关领域取得建树的毕业学子。学科越齐全, 学校规模越大, 就能申请到更多的拨款, 也就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建设成就。至于新建的学科是不是在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 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是否能不断的提高实力和竞争力, 似乎并不是高校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于此同时高校间的合并, 院系的新建依然都是通过行政审批的程序在进行, 这其中是否经过科学化的分析和决策, 让人怀疑。

在欧美院校中, 合并失败或者撤销院系是时常发生的事情。最著名的或许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合并事件。历史上, 双方曾多次表示合并的意向, 但由于双方内部意见不一, 始终未能达成。最终, 麻省法院裁定合并违法, 此后, 两大高校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 而如今都是世界顶尖的一流高校。很多欧美高校在进行管理的同时, 会从优化管理模式, 提升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撤并院系, 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就并入了公共卫生学院, 从而使得其在同业内具有优势地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政策方面能有更好的结合和发展。另外, 各高校会结合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波动新增和撤销院系, 这就体现了欧美高校建设的科学化。

相比之下, 中国高校一味的新增院系, 即使很多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已经体现出人才供应过剩的问题。同时很多新建院系存在着优质教师的缺乏导致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的现状, 都反映出了行政化高校管理带来的问题。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 如果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培养不出;而供过于求的人才高校还在不断培养。那么高校也就偏离了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建设应该是承上启下的, 上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优秀学子, 下联社会建设发展的各行各业。在这一点上, 西方高校的灵活性和对于社会需求把握的敏锐性, 值得中国高校好好学习。

篇4: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对外交流的发展,高校英文简介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高校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接受理论对高校简介英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出发,以高校简介英译为例,分析了接受理论在汉语四字格结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中的运用,希望能为中国高校简介的英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接受理论;期待视野;中国高校简介

1.引言

近年来,为促进国际交流,中国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英文简介,提供学校信息的同时在国际上宣传自己。高校简介英译指导理论及策略直接影响译文质量,进而影响到学校对外宣传效果。接受理论对此类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接受理论

接受理论,即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泽尔。接受理论以美学、阐释学和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关注读者和文本的地位和作用。“接受美学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放在文学研究的首要地位来考察,充分承认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作用,认为文学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实践才具有意义。”[1]

姚斯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2]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有着潜在的理解。读者往往会根据自己在阅读前的期待来看待作品。读者的期待视野与作品有一定的交融时,才能接受和理解作品。新的作品要唤醒读者之前的阅读记忆,就必须处于读者的接受视野中,然后打破并拓展原有的期待视野。

3.国内高校简介英译

笔者从接受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国内一些高校简介英译中一些中文特殊结构的翻译策略,包括汉语四字格结构、中国特色词汇等。

3.1 汉语四字格结构

“四字格结构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词汇现象,言简意赅,整齐划一,形象生动,富于文采,能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感染力。”[3]在英译汉语四字格时,译者应考虑西方读者习惯于简洁的阅读习惯,找准四字格词语的主要意义。对于语义重复的四字格词语进行简化处理,减少冗余信息,使译文简洁流畅。

原文:学校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

译文:The university holds the motto of “striving for moral integrity,noble conduct and convenience with cross-cultural learning".

中文常见四字格结构,简洁凝练,对仗工整。译者将“明德尚行”和“学贯中西”合译,用“striving for”等固定搭配来翻译四字格,用英语国家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使译文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尽量一致,提高了译文的接受度。

3.2 中国特色词汇

中国高校简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很多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如果不加以解释说明,外国读者很难读懂译文。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如释义、加注、转译、省译等,以保证译文通顺流畅,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原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译文: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or BFSU,is a prestigious university in China under the direct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is one of Chinas top universities listed under the Project 985 and Project 211,both comprising top universities in China.

中文有时会创造新的表达,用数字来表述一些政策和方案。如果可以在译文中创造对应表达,译者应传递中国的特色,力求保留原文的表达方法。原文中“985”和“211工程”译为“the Project 985 and Project 211,both comprising top universities in China”,引入了新概念。同时,下文阐释了这两个特色词的含义,拓展了读者的期待视野。

3.3.汉语省略现象

英汉在表达上存在着差异。汉语重意合,依靠意思连接上下文。而英语重形合,用语言形式连接句子。因此,汉语有时会出现省略部分成分的现象,此时应适当增译,补全句子成分,或与其他句子合并同类项,使译文逻辑清晰,这样才能使得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译文相融合。

原文: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固定资产总值超过25亿元。拥有总面积5.2万多平方米的实验室。

译文:The University possesses advanced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a soun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with fixed assets totaling 2.5 billion yuan RMB and a laboratory floor space totaling 52,000 square meters.

原文第二句缺少主语。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两句主语相同、译文的简洁连贯性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将两句合译为一句,这样使得英语句子结构完整、意思传递明确。

4.结语

国内高校简介英译最大的功能是向外国人介绍和宣传该校的基本情况,使其了解该校的水平、地位以及特色。由于中西方在很多方面有差异,高校简介英译不可能和原文完全对应,而是要以原文为基础,从接受理论的角度,考虑到读者以及译文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穆雷. 接受理论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0(4).

[2]朱立元. 接受美学导论[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篇5:自从担任国培辅导教师以来

自从担任国培辅导教师以来,每天至少在国培辅导平台待一个小时间或更多时间来从事相关考核项目,认真辅导,评阅参培教师的作业,对每份作业不仅详细阅读,还给予评价并下了评语;同时认真阅读他们教学设计与反思,以及研修日志、我的教学故事等,通过阅读参培教师的这个学习、练习内容,自己全面了解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现状,以及他们对教育教学事业的热爱,同时了解了他们在专业知识、学科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的现状,很有收获,也触动了自己加强业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了自己参加学习与辅导的动力。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在评阅他们的各项练习中,全面做到了通读他们的全部文章,并认真给予评论和推荐,仅评论的条数就达2900多条,并且在论坛里不断与他们交流,积极参与发贴及回贴活动,加大与一线教师沟通的力度。相信在这两个月的辅导中自己真的和参培教师一样,会在专业及学科以及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方面学到许多知识,真正提高自己从事师资培训的能力。我在坚持并努力着。

篇6:高校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今年暑期,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学习期间,聆听了很多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国培计划”不仅给了我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使我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一起探讨了不少疑惑,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道德修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本人现主要谈谈个人在“国培”期间的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

一、“国培”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随着现在媒体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同时也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倡导和探索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整合才能适应中国教育的现状,获得最佳效果,需要我们长期努力不懈的实践和探索。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也让我明白了教学责任的重大和教育意义的深远。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科学内涵。

二、“国培”学习也使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备精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得文化基础知识,更要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除了上课时讲的学习内容外,还要有自己特殊的表现技能,一个教师的仪态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因此,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转型,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教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正深入人心。教师要勤于学习,自我完善,经常充电,提升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水平。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三、“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在这个知识爆炸型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陈旧的知识才能教书育人,更好的去教育人。想做好一名适应现在教学教育的高职院校老师必须首先接受这样的改变,然后将其能熟练用于课堂,达到真正带给学生实用的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这样也会使得学生更好适应实习适应以后的定向就业。

篇7:国高校辅导员

学员心得

作为国培学员中唯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老师,听了卜老师的讲座之后有种相见恨晚、久逢甘霖的感觉。在讲座结束后和卜老师聊了关于专业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技巧方面的内容,教育技术学从最早的电化教育到后来的多媒体时代逐步地被国人所接受,在之后的教育信息化1.0和2.0时代很多新兴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很多高校逐步把重心放在了物质技术方面而忽略了教学设计层面。即使近些年很多高校取消了教育技术专业,即便信息化课堂在基础教育面临着褒贬不一的舆论,但是我们面对自身的专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丰富学科建设,做出相应的成果来不断赋予专业的生命力。卜老师的教学经历以及关于技术的应用都具备很强的实用性,真正做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卜老师的敬意,同时也在反思着自己的不足,对于技术的应用和教学设计的理解还差强人意,内心有愧于自己原有的预期。作为一名新晋高校教师,虽然我不知道要用多长的时间去历练才能达到卜老师现有的高度,但是对于学科的理解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都充满着期待和信心。3个小时的讲座内容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显得不是那么地重要,不同的教师或多或少都学到了自己想要的内容,但是对于教育技术的这份追求与执着以及卜老师带给我的触动和反思将是我受用无穷的动力。感谢卜老师!

学员心得

做为已经入职一年的高青教师,在授课的一年中,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个好课件的重要性。卜彩丽老师带来的这节课真可谓是雪中送炭。

卜老师从什么是PPT,PPT的逻辑结构和课件制作方法等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用2016版PPT录制微课,录制幻灯片,简单、易懂、手快,妥妥的干货。还交给我们这群PPT菜鸟们“个课件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把握教学内容,理顺教学思路。卜老师特别贴心的给我们了推荐下载PPT模板的网站:51PPT,演界网,PPT美化大师,还有关于字体的字体管家,拥有大量好的图片的花瓣网,千图网。

3个小时的课内容都是干货,还推荐了妙手回春,秋叶,阿文等PPT的大牛门,方便老师们以后课下的继续学习。

最后看到了关于卜老师的制作微课的课件,好期待有机会再跟着卜老师学习微课,慕课的制作😍😍😍

学员心得

制作PPT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但实际上,大部分老师对PPT的制作程序并不十分熟悉。今天下午,我是带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去听卜彩丽老师讲座的,三个小时下来,果然收获满满。卜老师不仅讲授了PPT的制作宗旨,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巧妙而快速地制作一版PPT,而且还给我们介绍了许多PPT制作的网站和PPT界大牛的公众号。通过她的讲解,我对PPT制作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并迫不及待地想制作一版精美的课件。

卜老师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从她身上我不仅学习到一项技能,更感受到她那种与人分享的快乐与幸福。

学员心得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的,国培课程已过大半,回顾这些天的培训,感觉每天都有惊喜,每天都有收获满满的感觉。

今天上午,河南师范大学的崔振成副教授,给我们做了一场题目为《新入职教师教学素养的生成性研究》的讲座,分别从教师教学素养的“理论维度”、“结构谱系”和“生成策略”等方面展开讲述。听完崔教授的讲座,我深受启发,明白了“没有先进文明的教学素养,就没有值得期待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道理,作为教师,要有先讲文明的教学素养,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做一个有教学素养的老师,做一个温润如玉的学者。

下午,卜彩丽副教授的《PPT课件设计与制作》的讲座非常精彩,讲授和分享的全是“干货”,简直颠覆了我对PPT课件的刻板印象,原来课件可以这样做,竟可以做得如此精美!如此制作PPT课件,不仅画面精美,而且布局合理、逻辑清晰,因此非常受到学生的喜爱,进而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卜老师的这堂课对我们新入职的教师来说,真的很实用,学到了一些制作课件以及微课方面的知识,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初入教师行业的菜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易老师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卜彩丽老师教我们如何制作高颜值ppt,有很多不同的玩法。就像给女孩子化妆一样,讲究色彩搭配协调,服装穿着适当,整体格调提高,给人眼前一亮,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老师也特别有分享精神,这也是很好的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的ppt制作确实可以再提高一个层次,帮助提升教学效果。

学员心得

精美的PPT课件是很多老师一直都想拥有的。而今天河南师范大学的卜老师讲座确实让我们耳目一新。卜老师给我们讲授并且亲自示范演示了PPT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卜老师从PPT是什么和能做什么、理解PPT课件的基本结构、掌握PPT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掌握PPT设计中文字和图片处理技巧四个方面给我们做了讲解。同时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资源供我们以后做PPT时使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卜老师教给我们的更多是方法,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我们自己亲自去做、去学。看着卜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各种用PPT制作的视频,微课,高颜值的课件,很有冲动自己为自己的教学课程也做一套精美的PPT。

学员心得

9月12日上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崔振成副教授为大家做《新入职教师教学素养的生成性研究》的专题讲座,崔老师从教师教学素养的理论纬度、结构谱系和生成策略等三大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崔老师首先用严谨、精炼的语言解读了教学素养的实质含义。教学素养是教师基于对课程、教学、人等核心要素的理解,而内生为教师稳健的教学价值观、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规划等。作为高校教师,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素养,就没有值得期待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教学是一项因人而在的伦理事业,而教学素养的养成基础在于对教学的理解。正如崔老师所言,坚持以人为本、以立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整合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的思维范式,建构交往、互动、启发、生成的教学展开方式理念,才能达到教学过程的真善美统一。另外,崔老师指出,从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就要秉持从人出发的理论,体现教学设计的人学思维。优秀的高校教师要努力习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魅力,培养淳真的逻辑思维能力,拥有收放自如的课程展开能力,做到启迪智慧问题的能力,拥有驾熟就轻的教学组织能力,从而构建“作为教师的人”的教学形象。最后,崔老师指出只有自觉学习,才会产生静水深流的教学意境。作为高校教师,科学研究是支撑卓越教学的不竭动力,青年教师应该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在自我审视与批评中升华教学素养。

崔老师引经论典,用比较哲学的思维方式为我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讲座。他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我对教师教学素养的生成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作为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素养是否先进文明,教学过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们更要有终身学习的决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提升教学策略和教学质量,努力使今日之我教学素养胜于昨日之我教学素养。

学员心得

9月12日上午,崔振成教授为国培班作了《新入职教师教学素养的生成性研究》的专题报告。崔教授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和教育经验,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交往、互动、启发、生成”的教学展开方式的理念。

以前,我一直深深认同韩愈的教师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故而,在备课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课堂知识的丰富化、最大化。今天崔老师的讲座,一下子使我茅塞顿开,教学并不在于知识点多,更不仅仅是单向的教,而应该是教与学的相互,教学相长。

作为青年教师,应该竭力避免传统的灌输式的“填鸭教学”或“喂猪教学”,努力发展出培养学生求知天性的“放羊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成、转化知识。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学生留出“放羊”的契机。

学员心得

听完卜彩丽老师的课才发现PPT竟如此强大,本来还以为自己是菜鸟,听完卜老师的课秒变小白了。卜老师的课很实用,教会我们PPT模板的下载、素材的获取、图片的查找等等,好的PPT可以为课堂增添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今天的内容太精彩,下课后大家依依不舍地围在卜老师身边向她请教问题,都希望卜老师能再多给我们讲解一点。现在的社会,不仅仅是老师,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学会使用PPT。我会慢慢消化,继续学习,使自己做PPT的能力有所提升。

学员心得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么高校新入职教师如何通过自身修为来达到这个目标,崔振成教授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切入,分别从教学素养的理论为度、教学素养的结构谱系、与教学素养生成策略等三方面为在座的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新的时代,新生力量的思维日益活跃,教师该如何修己安人(学生),形成有效的教学风格来hold住课堂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崔老师的课堂中,氛围虽严肃,然而并无呆板之气,几乎所有人都为崔老师深邃的教育哲学思想所服膺,注意力不曾有片刻分散。崔老师的课堂让大家感受到思想的魅力,这种严肃而不失有趣的课堂其精髓就在于将所教内容深耕吃透。对于在座的新教师而言,未来我们营造的课堂氛围无论是严肃有序抑或是生动活泼,其核心在于将课堂上传授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及教师本人具备灵动性。最后,套用崔老师的话,新教师方有修己以敬、才能静水流深、修己安人。教育工作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新教师唯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上下求索”,方能在教育事业的大道上走远行稳。

学员心得

9月12日,国培第12天。今天,河南师范大学校教育学院副教授崔振成老师为我们开展了题为“新入职教师教学素养的生成性研究”的主题讲座。崔老师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你希望你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虽然还没有真正的开始给学生上课,但是我的心中也有一个期望的课堂,所以我举手回答了崔老师的问题:“我希望我的课堂是严肃而不失活泼的。我希望我的课堂有自己的风格,建立自己的课堂style。这可能需要我在课堂上不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有带入感,引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这个追求可能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崔老师说这也是他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鼓励我努力,并鼓励我一定会做到的。这个课前的问题给我指引了一个方向,我要把它记下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崔老师向我们强调,大学老师一定要做科研,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是我们教学的源头活水,使我们的知识不断更新,永远站在知识的前沿,也使课堂知识更前沿,因此科研能让我们永远拥有年轻的心态,永葆青春。崔老师的语言幽默,更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让我们对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有了更正确的认识,感谢崔老师!

学员心得

篇8:国高校辅导员

1.1 美国高校法制教育特点

美国建国至今虽只有两百余年的时间, 但其社会的法制化程度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美国法制建设历程中, 其国内高校法制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高校法制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高校法制教育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功能。美国高校的法制教育注重加强大学生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意识的传播, 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带有“美国式民主”意识的高等人才。不仅如此, 美国作为世界一流强国在此过程中也注重对高等院校留学生灌输相关思想。长期以来, 美国自认为是“照亮人类命运之路的灯塔”,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不遗余力地向广大留学生推广美式的民主和自由。美国大学中法制教育专门有一门课程叫“制度——社会结构”, 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制度决定了社会生活的结构形式,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能摆脱它的影响”。 (1) 这门课程的开设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美国大学生能从内心形成对美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认同, 可见美国高校法制教育具有较强的政治功能。

第二, 美国高校法制教育手段的灵活多样性。美国是教育大国, 其国内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其他国家竞相模仿和借鉴的对象。同样, 在美国高校的法制教育中, 其多样化的途径和灵活的形式使得美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效果得到有力保障。在教育途径方面, 美国高校除了以学校课程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外, 还通过公众媒体宣传、宗教礼拜仪式、社区服务及政党宣传等途径来影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形式上, 美国高校鼓励学生作为主体来参与和贯彻法制教育, 例如鼓励学生参与学生会选举, 让他们在其过程中体会民主法制意识。

第三,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效果显著。美国高校法制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强调理论教学, 同时注重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美国高校法学院往往同相关法院建立合作关系, 一方面邀请法院法官给大学生讲授在法学教材中难以遇到的现实案例, 另一方面推荐大学生到法院相关部门实习,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此外, 美国高校法制课程的设置也很好地体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 在美国政治学和法学专业都十分著名的芝加哥大学, 就专门有一门称作“美国总统制”的政治法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们能深入了解美国总统及国会、政党政治、法院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日本高校法制教育特点

日本高校在明治维新后开始有了相关的法制教育, 在日本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 日本高校法制教育体系源于私立法律学校。日本近现代的高校法制教育的起源并非来自国家公立法律院校, 而是来自私立法律院校, 这是日本高校法制教育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例如当前日本中央大学的法律教学机构发源于原来的英吉利法律学校;早稻田大学的法学部前身是早期东京法律专门学校;明治大学的法学系源于原来的明治法律学校。 (2) 日本高校法制教育的这一特点源于19中后期, 日本明治维新后政府对教育的改革。1872年, 明治政府为了结束日本多年来分散和混乱的教育制度, 发布“学制”要求统一教育制度。但该制度基于种种原因无法实施, 无奈之下日本明治政府于1879年又颁布了新的《教育令》, 实行教育的地方自治, 于是日本的私立学校在这一差异性的教育体制下发展起来, 并影响了后来日本高校的整个法制教育。 (3)

第二, 日本国内高校法制教育差异性明显。在日本国内高校法制教育因不同的需求, 其法制教育的目标不一致。在日本, 基于对学生就业需求定位的不同, 各高校法制教育的教学培养目标设置有不同的定位。此外, 由于日本本身其独立的教育体系, 高校间甚至高校内部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法制教育存在着差异性。同时, 日本高校法制教育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学生的差异性。高校提供不同的法制教育课程给学生选择, 学生基于自身种种原因选修不同的课程, 塑造成不同取向的类型人才。

2 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对比

2.1 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形式的重点不同

美日两国高校的法制教育形式基本都是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但这一形式中两国的侧重点不同。具体说来, 日本高校法制教育重视外在的灌输, 而美国高校侧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效忠天皇理念在社会中难以纠正, 这种理念实际在早期并非人们内心已经形成, 而是在不断的外在影响和灌输之下才得以产生, 所以日本这种社会理念的灌输直接影响到了日本高校的法制教育。在日本高校中, 虽然各大高校的法学教学部门给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法律课程设置和自由的选择, 但学生一旦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了相关课程之后进入相关课堂之后, 则教与学的主动权又回到了教师手中, 教师在课堂上教, 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相关理论知识, 即使在实践过程中, 日本的学生也比较陈规地用传统手段来处理相关法律问题。

美国的法制教育虽然说没有脱离教师知识传输这一形式, 但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邀请法院法官运用真实案例加深学生对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对相关案例的审理和裁定给出自己的意见。美国注重将法律精神创导给学生后, 让学生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身对法律的理解。

2.2 美日高校法制教育校园环境的差异

日本是一个注重传统, 讲求等级和纲常的国家, 晚辈对长辈要绝对的尊敬。因此, 在日本的学校教育环境中, 学生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日本高校法制教育的校园氛围中也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这种权威和指导作用不可置疑。在高校法制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知识传授, 考试测验等方式要求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学生的法学知识在理论上可能有一定的成就, 但在现实中难以学以致用。

在美国高校的法制教育的学校环境中, 学生与老师说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有更为宽松和开放的空间和环境, 在这一空间和环境中学生并不拘泥于老师或教科书所表达的观点, 他们有挑战传统和置疑权威的氛围。实际上美国高校法制教育这种实用、民主和平等的教育思想主要来自美国实用教育家杜威。杜威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有着引导分析, 学生理解接受, 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学生潜能密切的联系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 也是学生和教师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是平等地来参与的。” (4)

2.3 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差异

美日两国虽然都为资本主义社会国家, 但两国基于不同的历史社会原因, 其国内社会文化环境差异明显,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的不同。

美国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谈到日本时认为其是“唯一真正彻底的等级国家”。 (5) 其等级制度起源于封建社会, 是日本有文字以来生活中的准则, 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6) 在这个等级社会里, 上下关系不仅贯穿于各个等级之间, 一切人际关系都按照上下尊卑之别定下了秩序。这种上下尊卑关系甚至还达到了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妇、兄弟等等之间。这样, 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按照上下尊卑的秩序组织起来。 (7) 用等级的观念看待世界的社会文化对日本的高校法制教育影响巨大。另外, 日本社会文化中还尤其强调共同体意识, 这种共同体意识使得日本高校法制教育难以跳出传统的束缚, 学生在面对疑问面前往往选择循规蹈矩, 而不是挑战权威。

而与日本等级主义和共同体意识完全相反的是, 美国追求个人中心, 挑战权威。美国人秉承了资本主义“自由”、“独立”的精神, 主张创新和打破常规。在美国有许多原本小人物因为敢于创新, 敢于开拓而最终实现自己美国梦的励志故事。这种成功人士的经验使得美国国内对“个人中心主义”极为推崇, 这种社会文化使得学生敢于挑战权威, 从而使得美国高校的法制教育能保持活力。当然, 例外一方面, 我们也要注意到美国社会文化中这种“个人至上”主义容易导致学生之间人性的冷漠, 甚至产生一些类似于大学生犯罪活动等消极现象的出现。这给美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开展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3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虽取得一定成就, 但仍存在相应的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大学生法律精神的弱化

当前我国教育界普遍呼吁在国内实施素质教育, 但整体上我国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在我国高校中, 虽然大学生的考试压力减小, 但许多大学生仍以为了期末考试考高分而学习。这种现象在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中同样不可避免。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然而, 该门课程以“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主体内容, 教师在相关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法律基础”不太重视, 认为只要把知识点讲到就行, 学生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也不太重视自身真正对法律精神和实质的了解。

3.2 教学途径与形式过于单一

相比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比较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多种形式和手段的教学方式,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手段单一。教师的教学形式单调乏味,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学生往往只是通过专业的法律课程来学习和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而没有相应的机会真正走进法院或邀请法律实践人员来讲授相关课程让学生真正了解现实中司法操作程序等问题。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这种单一式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对相关法制教育课程形成排斥心理, 造成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实际效果不好。

3.3 大学环境与法制教育脱节倾向

在我国大学产业化背景的推动下, 一些高校的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然而校园的人文环境、法制环境建设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例如在一些学校学生不遵守相关规则的现象大量存在, 自习室占座现象、排队插队现象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们日常行为, 而这种日常行为直接导致学生们的责任意识的下降, 进而造成学生相应的法律意识的弱化。此外, 一些高校教师不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上课迟到, 对学生偏心等现象都是违背相关平等、正义等原则。这些不利的校园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和意识。

4 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比才有借鉴, 通过借鉴才有进步。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需要借鉴美日两国科学的一面, 过滤其不合理的方面, 以积极促进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发展。

4.1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仍以教材中知识传授为教学模式造成大学生法制精神缺失的现象,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应借鉴美国相关课程设置, 积极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 加强在法制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相关调查, 了解学生真正想要的教学模式, 避免法制教育的形式主义。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开展相应的法制实践活动, 例如相关法律知识竞赛, 法律主题演讲等活动, 让学生能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此外, 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展相应的法律下乡活动, 鼓励学生到农村去社会实践, 传播法律精神。通过这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14页) 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法律精神和意识。

4.2 改进高校法制教育方式

针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方式的单一性, 我国可以借鉴美日两国高校的科学教学方式。通过建立学校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合作关系, 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了解法制社会。例如, 学校可以通过与法院或相关的律师事务所建立联系, 要求相关人员来给学生进行专门的法制教育讲座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 相关教育部门应从教育科学规律出发, 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对相关法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例如通过开展相应的法律案例评述的征文活动, 或者通过网络资源来开发学生的对法制精神的领悟和理解。

4.3 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高校法制教育效果的好坏, 与学校的法制环境有很大关系, 因此各大高校需要通过相关措施来给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首先, 学校自身要学会与学生形成平等互动的平台, 让学生形成一种平等的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开发校领导开放日的设置, 还可以通过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来使得全校学生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其次, 学校教师应加强自身自律意识,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遵守学校相关规则, 平等对待学生。教师良好的行为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 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学生自治组织来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通过种种方式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对改进高校法制教育效果将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 通过对比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特点和相关差异, 同时分析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相关问题, 积极借鉴美日两国在高校法制教育中科学的和合理的一面, 有助于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从而有助于我国整体的法制化建设。

摘要: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两国高校法制教育在相关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通过对比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特点和两国高校在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 进而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借鉴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中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改善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环境, 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美日高校,法制教育,比较,启示

注释

1[1]陈群辉.国外高校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启示.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 :29.

2[2]何勤华等著.日本法律发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203.

3[3]李协京.日本教育财政制度和教育立法的若干考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外国教育研究, 2004 (3) :57.

4[4]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62.

5[5][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黄学益, 译.商务印书馆, 1992:40.

6[6][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黄学益, 译.商务印书馆, 1992:41.

上一篇:渡荆门送别阅读题含答案下一篇:中国古代诗歌注解鉴赏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