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

2022-08-28

第一篇: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

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当前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农村中小学始终存在着教师流失的问题,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农村教师的流失加重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不仅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实施,也使农村应享有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无法得到保障。本文试图对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流失;改革开放

一、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提出

海内外一直非常关注乡村教师流失问题。国外对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比我国早很多年,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国外对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就比较深入了,这为我国学者研究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给出了理论指导与启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涌现出人口流动的大潮。在这个大潮中,我国学者敏锐的观察到大量乡村教师迁向城市的这一现象。但这一时期相关研究并不太多。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人们思想更加开放,社会流动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被人们接受。与此同时,乡村教师流失问题更加突出,农村教育质量每况愈下。

(一)国外相关研究简述

通过笔者在图书馆查阅国外相关文献发现,许多国家都十分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是许多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农村基础教育占有较大的比例。据有关统计,有800多万儿童进入美国农村公立学校,占到所有公立学校学生的21%,有24143所公立学校在农村,占美国所有学校的31%,有7832个农村学区,占所有公立学区的49.3%,有40多万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占所有公立学校的31%。因此,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是美国现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对我国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简述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城市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虽然教师在城乡之间互相流动归属于社会流动,但是农村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往往被认为是非合理的教师流动。现在,乡村教师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贫困地区更为突出。用徐中伟教授的教师劳动力流动来划分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是属于非良性流动,农村教师流失形式严峻。

二、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根源。通过笔者的研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教师子女的未来在农村教师涌向城区占据主导地位。俗话说,孩子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来有出息,由此出发,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城区学校里设施完善,有各种针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辅导班、少年宫和博物馆等,而在农村这些都是没有的。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产生了很大的劳动力需求,许多农民工都能在城市建筑工地或其他地方找到工作,一些去城里务工的农村居民选择把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工作地学习,而农村教师的孩子只能在条件简陋的山区学校学习,这样作为父母,农村教师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起跑上就比别的小孩慢一步。但是要是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城里上学,他们需要交付一笔高昂的择校费,这只会让拿着微薄工资动农村教师们望校兴叹,更别说孩子上初中、高中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当教师的农村父母就会想尽办法外调到城市里去。

(2)城乡工资和福利相差太大是造成农村教师流失重要原因。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而言我国经济发展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所以中西部教师的收入相对东部教师较低,一般情况下,付出同样的劳动,贫困农村的教师年薪平均在二万元左右,而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或城区学校年薪均在五万元以上,而且大中城市一般交通便利,医疗条件和办学条件好,文化科技交流方便。相比之下,这难免会造成教师心理上的失衡,严重挫伤了教师的事业心和积极性。一旦超过了农村教师承受的极限,即使留得住人,也留不住心了。于是农村特别是山区学校的教师就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甚至通过各种途径往外调,特别是刚分配到山区学校的年青教师,还没来上班就干脆或借调或改行,全往城区跑。

(3)农村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教师涌向城市。由于农村中小学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农村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而且农村小学的设施不完善,很多农村教师甚至需要出钱买教具。除此之外,农村教师缺少专业的学习平台,在事业发展的晋升空间不如在城区教书的教师。

三、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策略

1.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是以,政府应该大力提高我国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以前对待教师“臭老九”的态度,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与日本相比,我国的教师地位在我国仍然不算较高。在日本,教师真的可以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在日本人看来,中小学教师是“圣职”,人们称教师为“先生”,地位等同于议员。

2.为农村教师的发展搭建专业的平台

教师为人师表,天天“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吾日三省吾身”,力求自己在教育的领域有所成就,使自己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符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当人们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后,更重要的是要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很多乡村教师流向城区是因为农村学校不能满足教师对事业的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管理者应该为教师搭建专业的发展平台,让农村教师们在这个平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

3.管理部门要有相应政策

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校的目标,为了使城乡教育发展相对比较平衡,有关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条令。例如,用政策的手段让优秀师范毕业生优先到农村工作,给予这些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还可以以城乡学校以结对子的形式让城市教师去农村中小学支教,共享教育资源。同时要改革分配体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和工作晋升机会,让农村的优秀教师也能名利双收。

参考文献:

[1]徐中伟.教师流动与师资优化组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2).

[2]邵学伦.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索[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3]江泽民.十六大报告.中国教育报,2002-11-18

[4]赖德生.教育与收入分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0.

[5]陈坚、陈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

[6]陈坚、陈阳.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制度化问题研究[J].2008,(4)

第二篇:恐怖主义对我国的危害大全

14级电气06班20143763毕安露

浅谈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

电气6班 毕安露 20143763 摘要:近年来,我国恐怖势力猖獗,恐怖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一.认清恐怖主义

1.定义:恐怖主义是 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 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2.特征

强烈的国际化倾向

恐怖主义活动范围,已从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和国家蔓延,

打击目标扩大

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尤其是“9·11”后,美国发动针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全球性反恐战争以来,东南亚穆斯林聚居地区的人民反美情绪高涨,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一些国家及本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地区安全问题之一。

恐怖手段多样

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此外,当前恐怖主义的活动策略也在不断变化,手法越来越野蛮、残暴,以致于不择手段。

极端主义的交织

14级电气06班20143763毕安露

恐怖主义总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恶势力之间相互重叠,集中表现为国际恐怖主义。其具体活动是反社会、反人类,以绑架、暗杀、爆炸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制造大规模的恐慌。同时,还与毒品买卖、武器走私、贩卖人口等跨国的有组织犯罪相联系,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

中国遭受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侵扰,“东突”恐怖势力(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是中亚“三股势力”的主要力量之一,该势力以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为目标,与中亚地区的一些组织相勾结,参与、制造了一系列恶性恐怖事件。

1.国内恐怖主义产生的影响因素

(1)东突恐怖分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周边地区极端宗教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我国境内外的“东突”恐怖分子为实现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策划、组织了发生在新疆和有关国家的多宗恐怖暴力事件,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治安秩序,给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的威胁,同时也威胁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2)西藏恐怖分子。在强大的中央政府和人民面前,**集团意识到分裂将是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这样,便不能排除**集团内部极力主张 进行恐怖暴力活动的藏青会、藏妇会等激进派别通过制造恐怖活动来扩散恐怖气氛,向中央政府施压,借以达到自己丑恶的政治目的。

(3) 台湾民族分裂分子。由于两岸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比越来越不利于台独,所以台独势力只好寄部分希望于恐怖袭击。近几年来,“台独”势力蠢蠢欲动,给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带来极大的困难毫无疑问,台独势力已逐步发展成为一股恐怖主义势力。

(4)邪教法轮功分子。邪教法轮功组织为达到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险恶目的,将会实施一些特殊形式的恐怖活动。例如,不断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恐怖事件,破坏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插播法轮功的反动音像宣传图像等。同时,制造爆炸事件、鼓动法轮功分子自焚,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示威游行。

(5)个人恐怖活动犯罪分子。改革开放以后,个人恐怖活动有所增加。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过渡时期改革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以极端暴力手段报复社会的个恐怖活动也呈逐渐上升之势。某些人为了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以极端暴力手段对社会进行攻击性恐怖活动,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2.近年来发生的恐怖案件

·2014年9月21日17时许,新疆巴州轮台县城一商铺门口、阳霞镇、铁热克巴扎乡等处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公安机关迅速处置。] ·2014年7月28日凌晨,莎车县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造成数十名维汉族群众伤亡,31辆车被打砸,其中6辆车被烧。

·2014年6月21日,一伙暴徒驾驶车辆冲撞喀什地区叶城县公安局办公大楼,并引爆爆炸装置。民警果断处置,击毙13名暴徒,3名民警受轻伤,无群众伤亡。

·2014年5月22日,7时50分许,有2辆无牌汽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

- 2

14级电气06班20143763毕安露

小结:在中国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今天,我们应坚定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并不被恐怖主义所利用。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恐怖组织策划、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我们应做到不在网络上传播谣言,不盲目传播恐怖主义的思想,防止互联网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

参考文献:

[1] 华杰.新世纪初中国恐怖活动的成因和走向[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2):28-31. [2] 王新建.当前我国恐怖活动走势及对策思考[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45-48. [3] 百度百科:恐怖主义,三股势力

[4] 新浪网:中国政府采取多手段打击网络恐怖主义

第三篇:我国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1国内外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1991年中国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法》,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2005年,中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

水土保持的概念是1941年由黄瑞采先生首先提出的,现己被国际普遍采用,逐渐代替了原先的土壤保持概念。美国的土壤保持(土壤侵蚀防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就是1934年的“黑风暴”之后。1935年4月,美国第一次颁布了《水土保持法》。被称为美国水土保持之父的Hugh Hammond Bennett,在60年前就将水蚀和风蚀列为土壤侵蚀两种主要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971年他提出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风蚀预报方程WEO。澳大利亚把土壤侵蚀作为引起土地退化主要因素,他们的水土保持意义更宽,包括了所有防治土地退化的行动,近年又引申为“土地保育”(land-care)。前苏联认为“土壤侵蚀”概念同时包括水蚀和风蚀,土壤侵蚀研究应包括在水力、风力破坏下水蚀过程和风蚀过程的研究,以及水蚀及风蚀作用下土壤的防护方法的研究。同时强调“水蚀和风蚀除了不同点之外不论其机械过程还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土壤防护方法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实际上水蚀与风蚀常常是同时碰到一起的,因而必须设计和实施同时发挥作用的综合措施,以防止土壤在水力和风力作用下免遭破坏。”他们称“水土保持是一门与水土流失作斗争的科学。”

水土保持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林学、草学、水利学等,涉及到水利、林业、农业、环境、城建、交通和铁路等部门,涉及到城乡千家万户,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群众性的特点。

2水土保持的原则和作用

水土保持是维护国家或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或地区生态安全,促进区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有效的防治山丘区及风沙区的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时,要求遵循以下的原则:

①防止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为此应设法提高土壤透水性以及持水的能力,在斜坡上建造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的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收或分散径流,减少径流的侵蚀能力。

②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应当采用整地、增施有机肥、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植物,施用土壤聚合物。

③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调节径流、防止侵蚀作用。

④在已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必须注意辅以改良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把保持土地与改良土壤结合起来。

⑤采用综合治理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⑥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自然条件制定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因地制宜是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科学基础。

⑦生态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在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过程中,应当提出多种方案,选用生态经济效益最优的方案。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中,全面估计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效果,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对成土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森林覆盖的山区,不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暴雨过后,多仍是清水长流。既不会因径流量过大造成山洪,也不会因干旱使河流枯竭。

②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森林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来实现净化空气的功能。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水利设施。通过合理配臵和营造水土保持林,可以减缓径流,降低风速,防止风害,固定流沙,水利工程免遭冲毁,可以削减泥沙侵害农田。

④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树叶和草本植物每年有大量枯死的茎叶和残根遗留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形成腐植质土壤的有机质,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

⑤提供饲料和燃料。种树、种草既可保持水土,又可提供发展畜牧业所需的饲料,发展农业所需的肥料,以及解决群众所需燃料等。

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营造水保林,不仅可以控制水土流失,又可提供饲料、果类和其他林副产品;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促进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

3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是全世界环境的头号问题,目前也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37.1%。水土流失严重区往往是水土保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水土保持功能退化的贫困互为因果,致使自然生态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缺乏综合规划

在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与实践中,一是“量力而行,集中治理,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执行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被违背;二是摊子铺得过大或规划的规模过大,着眼点在于怎样向国家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三是规划的实施具有短期性,一届政府一个战略,一个领导一种打算,缺乏保障持续实施的政策制约。水土保持往往重工程、轻林草;重造林、轻封育;重保水措施、轻排水措施;治理措施单一,不能发挥水保工程的整体效益。没有把水保工作提高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缺乏综合治理,影响了治理效果。 3.2投入严重不足

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没有国家专项投入或投入很少,加之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十分有限,造成相关工程总体投入严重不足。按目前物价水平及防洪、生态环境建设对水土保持的要求,水土保持投入远远不够。根据实际需要,风沙区治理每平方公里需25万元,丘陵沟壑区38万元,高原沟壑区20万元,关中平原18万元,土石山区53万元,平均每平方公里需投资31万元。特别是工程措施,由于投入高,资金来源没有保证,设施不配套,往往达不到原设计水土保持标准。

3.3后续管理工作薄弱

多数地方注重治理数量,忽视管理工作,水保监督执法力度不够,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引起大量水土保持设施破坏。如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仅300~500mm,且年际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干旱年年发生,常常导致林草植被大量枯死,影响林草措施效益的正常发挥,另外由于洪涝灾害,使沟道工程措施冲毁严重。加之滥坎滥伐、陡坡开荒、修路、采石、开矿、挖药材等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得不到及时遏制,造成边治理,边破坏,甚至有的地方出现破坏大于治理的恶性局面。尽管近年来各地已经开始重视工程建后管护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水土保持工程建后管护工作仍是一项十分薄弱的工作。有人建、没人管,责权利不统一,产权与使用权不明晰的情况相当普遍,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成效。 3.4新生水土流失未能有效遏制

我国生态环境受到较严重破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不合理农业结构所致。以黄土高原历史沿革为例,自先秦时期以来,重谷物生产的“垦草”思想一直占据着黄土高原,加之广种薄收、倒山种植生产方式在该地区沿袭,致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随着单一谷物农业系统的发展愈演愈烈。从两次遥感调查对比看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经十年治理,治理面积增长7.11万km2。但由于近期在采矿、交通、冶金、建材等生产建设开发中,不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在开发建设中出现生态环境破坏。一些地方出现一方治理多方破坏、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

4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活的需要,根据水土保持总体目标,我国的水土保持发展战略按东、中、西部统一布署,综合治理。其基本目标是:

①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地形、地貌),是生态系统发育和存在的载体,基底不稳定(表层流失,崩塌、滑塌、泻溜)就不可能保持生态系统的持续演替与发展;

②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

③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人口,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

④减少或控制环境危害(控制进入江河泥沙,减少面源污染);

⑤美化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中国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据统计,全国有近200万k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专家预测,即使不再增加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按目前的治理速度计算,初步治理一遍也需近半个世纪时间,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从全国水土流失发展趋势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遏制,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制约因素。

中国政府已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确立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明确了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当前目标与任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万km2,七大流域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重点治理工程初见成效,森林覆盖率达17%,大江大河减少泥沙10%(南方)至20%(北方),在全国水土流失区基本建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近期目标与任务:2011~2030年,使全国60%以上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大江大河减沙20%(南方)至30%(北方),全国建立起健全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动态监测网络,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全面制止各种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

远期目标与任务:2031~2050年,全国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基本得到整治,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基本得到控制,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宜林地全部绿化,“三化”草地得到恢复,全国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根治,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5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采取的措施

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必须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加强生态保护,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注重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切实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落实上述战略思路,我国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5.1依法行政,完善体系

依法行政,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同时,通过法律执行,切实保障治理开发者的合法权益,把水土流失的防治纳入法制化轨道。认真落实“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强化执法监督,增强防治水土流失的自觉性,有效地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更加有效地搞好水土保持预防工作。建立地县乡三级监督网络,对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表》、《水土保持方案许可证》申报制度。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案件。采取大规模封山育林育草进行开源节能、推广省柴灶、以煤代柴,建立供煤点等预防保护措施。 5.2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三大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实行分区治理,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封育保护,大力调整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改善。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农村“四荒”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四荒”治理是水土保持一个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抓好这项工作。各地要依靠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民营水保,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将逐步淡出,这必然会影响到水土保持投资。因此,必须未雨绸缪,提早谋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开展以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地区以及环京津地区的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力度,搞好天然林保护;大规模开展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牧区水利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促进生态的恢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内陆河流域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恢复绿洲和遏制沙漠化。 5.3加强科学研究,促进科技进步

随着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相继实施,各地普遍重视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初步建立了科研单位参与工程建设的机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实施了科技支撑项目,由科研部门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展科技项目前期工作,结合工程建设推广实用水土保持技术。在陕西、四川、重庆、甘肃等10个省(市、区)实施了以科技推广为重点的中加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工程。在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中,明确了8%的工程建设资金用于科技推广应用。不断探索有效控制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加强对治理区群众的培训,搞好水土保持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加强水土保持方面的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不断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水土保持方面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中国水土保持的科技水平。

5.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利益均衡问题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荒漠化治理,积极实施石漠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对此,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增加水土保持投入的历史机遇,并因势利导做好工作,争取有所突破。目前部分省区已经在这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希望其他各地也要抓紧这方面的努力,从试点入手,利用好现有的政策,争取水土保持投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加强荒漠化治理,积极实施石漠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5.5加大宣传,精心策划

根据现实和可能,分清主次,找准宣传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关。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重视宣传、善于宣传,投入更多精力抓好宣传工作。狠抓落实。对已经确定的任务,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制定符合现实的阶段性目标和近期工作方案,要及时分析社会舆论,加强引导,确保方向。围绕一项具体任务,要注意协调不同宣传媒体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应。 5.6继续深化水土保持改革

实践证明,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和创新机制是推动水土保持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当前,要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针对农村“两工”取消的新形势,在重点工程建设区要按照“一事一议”原则,把有限的国家资金与无限的群众积极性结合起来。继续加大规范“四荒”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治理水土流失的力度,加强对“四荒”治理开发的指导和监督,依法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大户治理,树立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机制活、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强的治理开发大户,通过大户带动群众治理。在重点工程施工中,推广专业队治理的经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第四篇: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

失的调查报告

班级:

学号:

社会调查式管理实践计划表(工商)

社会调查式实践记录

2009年初,《中国青年报》的问卷调查就显示,人才流失已取代融资困难、配套服务跟不上等问题而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人才流失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企业必须为此付出高额的招聘及培训费用,同时也降低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公司概况

贵阳致诚物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2009年成立的一个小型货运代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拥有数十次对小型货车运输咨询的经验。具有三十人的中型团队,在工作中能接受各种业务,是贵州许多物流配送中心的长期合作伙伴,主要经营范围是:贵州各县区小型货物配送以及货车出租等信息咨询业务。价格合理服务周到以安全、快捷、可靠为原则,赢得广大新老客户的好评。

二、调查发现的问题

从贵阳致诚物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2010年的人才流失情况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 中基层员工待遇较市场低:在贵阳致诚物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

基层员工的工资为900-1200与同行业相比普遍工资为1000-1500。相对同行业普遍待遇低。

2. 员工发展无规划:贵阳致诚物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新员工有简

单的入职培训,但对老员工没有后期的培训,对员工的长期发展没有职业规划。

3. 公司文化建设差,凝聚力低:因贵阳致诚物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较晚,公司对业绩较为重视,对公司文化的建设没有重视,公司文化较差。平时没有对员工传输团体意识,凝聚力较低。

三、调查后提出的建议

1、人才的招募上: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按质按量分等进行招聘。不要一谓的将眼光放在本科以上的大学生、硕士生身上,其实我们很多岗位大专生、中专生也能胜任,而且他们由于就业相对较难,在工作中反而会更安心、更踏实。他们虽然学历较低,但工作对他们更具有挑战性,会刺激他们的上进心,如果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和培训,我想他们一样会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当然,企业要适应发展必须拥有高层次的人才,对招聘来的高等级人才要给予适当的位置,让他们有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不要只作为企业的门面。

2、在制度的建立上:建立一套完备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根本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混乱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责权明确,管理有序的制度,让人才在一种公开、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展。

3、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来留住人才,在价值理念上爱护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生活上关心人才,人格上尊重人才,心理上满足人才,善于用感情纽带把各类人才的心连接在一起,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馨,这样人才就不会轻易离去。

4、加大违约赔偿力度以感应人才:违约赔偿是对目前人才随意跳槽的一种有效约束。企业应与人才签订明确的合同,以增强法律效应,防止人才的随意流失。

以上只是针对贵阳致诚物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整体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企业的人事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这两者的结合就是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而高效的团队。

第五篇:美国、加拿大考察及其水土生态对我国的启示

孙发政

(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深圳,518131)

【关键词】美国;加拿大;考察;水土生态;启示

【摘要】作者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发达国家的水土生态考察,认为水土生态保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发达国家对水土生态呵护有加,他们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理念和认知,对我国水土生态保持事业很有启发。

从美国首都华盛顿飞往西雅图的飞机上,笔者不停地用手中的照相机和摄像机“侦察”着美国的国土,晴空万里,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植被、农田、公路一览无遗,清晰可见。2010年6月22日至7月2日笔者作为中国企业家代表团成员在中国贸促会于平副会长为团长的带领下,前往加拿大、美国分别参加“中加经贸合作论坛”、“中美商务理事会圆桌会议”等外事活动,国家主席胡锦涛、加拿大总理哈珀出席了6月24日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举行的第四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笔者作为生态环境工作者,利用外事活动之余时间对美国、加拿大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较为细心的观察和探究,先后走访考察了美国的华盛顿、西雅图、旧金山及加拿大的温哥华、渥太华、多伦多等城市。发达国家优美和谐的水土生态,感召着笔者要将这些好的经验和理念迅速介绍、引人到国内来,为我国正在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及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美国的水土生态规划有致,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科学有序

笔者乘飞机从美国华盛顿直飞西雅图,历时7个小时,横穿了美国国土的东西部。晴朗万里,从飞机上朝下望去,地面上的山川、河流、农田清晰可见。美国首都华盛顿及其周边地区为丘陵山地,森林茂密,建筑物镶嵌在绿树丛林中。飞机不断前行,进入一览无遗的平原地带,大平原上有像地球经纬线那样的“井”字形路网,建筑物、林地、农田等如同在“井”字路网的坐标纸上所进行的布局,十分有序。住宅、建筑都掩映在丛林中,有高楼大厦的地方建筑物非常集中,没有“摊大饼”式地占用大量土地。“井”字形格内的每一块农地,在其一角有10~30%的林地。飞机继续飞往西雅图,从大平原进入了草原地带,河道宽阔、自然,有一些草地丘陵有植被剥离现象。到达西雅图,又是茂密的山林。在数千公里的 1

空中飞行中,笔者看到了美国的国土整体规划有序,尤其是林地布局及林地功能的发挥应用的十分到位,无能城市、乡村,特别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森林覆盖,农耕地同样配有林地;河道自然、弯曲,有的弯曲得像舞龙灯一样,两旁绿树丛林。河道、湖泊、湿地、林地对一个地区的水土生态起到了决定性的保障作用。天空下的高速公路并不是笔直的,经过山体的路段绕行较多,公路两旁多空旷,没有国内常有的行道树,

华盛顿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为美国首都,位于美国的东北部,临近大西洋,市区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有10.16%的水域面积,特区总面积609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90多万。海拔最高点125米,流经河流有3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8月份平均气温30℃;春秋两季温和,平均气温20℃。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白宫、国会、最高法院及绝大多数政府机关均设在这里。华盛顿于1790年定为首都,由法国工程师皮尔·郎方主持总体规划和设计,当时的规划是基于马车作为基本交通工具。华盛顿没有污染性重工业,青山绿水,天空湛蓝。1792年由爱尔兰工程师詹姆斯·霍本根据18世纪末英国乡间别墅设计的白宫,小巧玲珑,是美国历任总统办公和生活的地方,但白宫还没有我们有的村委办公楼大。华盛顿城区园林配置以草地和乔木为主线,层次分明,通透性好,视野开阔,供游人活动的功能性强。由于园林通透性好,草坪多为混生草种,植物的抗逆性强,无需喷打农药,既环保又生态。华盛顿城区草坪没有见到自动喷灌和水车淋水养护,有些草坪因干旱枯黄也不足为奇,只有白宫前面的南草坪,有几个临时放置的支架喷头在给草坪淋水。在华盛顿凡是有花的地方就种有观赏草本植物,草和花的地位平等,甚至有的重要景点将一丛草种在一个硕大的花盆里供养、观赏,比花的地位还高,在美国的自然博物馆里,也陈列着人类史前的禾本科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的贡献,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这些也反映了发达国家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尊重。

西雅图是美国太平洋西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为美国西北重镇,是商业、文化和高科技的中心,城市建在7座小山上,被原始森林包围和覆盖,青山绿水环绕,四季如春,景色秀美。这里不但拥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还拥有海洋、湖泊、港湾和运河。著名的波音航空公司工厂总部,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就在这里,是水土生态优越,人杰地灵的地方。

2 水清岸绿、草木葱茏、自然和谐的加拿大水土生态

加拿大位于北美大陆北端,国土面积约9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人口3100万,是地广人稀的国家。有安大略湖等5大淡水湖,大大小小的湖泊有3000多万个,几乎人均一个淡水湖,淡水面积资源占世界淡水面积的45%,大片的森林、大片的沃土和漫长的海岸线,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45%,一望无际的树林,栖息着各种鸟类。加拿大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温哥华,三面环山,一面傍海,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森林苍翠,公园星罗棋布,处处绿树草地。在公园、广场、海边到处都能看到人鸟共处的景象。温哥华分布着成片的原始森林,半个世纪以来城市面积增加了好几倍,但森林面积没有减少。城市与原始森林交相辉映,人文景观点缀在森林和山水之间。

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城市,到处是树木和草地,草地几乎都是混生草坪,有

些草坪就是将野草修剪而已,不是挖掉原有的野草再铺种人工草坪。整个城市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处处有田园风光。美丽迷人的安大略湖,延绵数里的湖滨走廊,沿河的森林为天然次生林,有枫树、松树和杨树等。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丰沛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前来观赏的游人。为了保护河流生态,尼亚加拉河等河流上虽然建有多个水电站,但没有一座是横跨河床拦截河流、抬高水位势能来发电的,没有影响沿河流域的生态。

笔者从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驱车前往多伦多,行程6个多小时,高速公路两旁丛林、农田交错,只见高速公路两旁约10多米宽的保护带都是草地,没有行道树,视野开阔。高速公路与两侧地面无明显高差,几乎都没有铁护栏设施,更没有浆砌石排水沟、浆砌石护坡,两旁低洼的地形,既排水又起行车安全保护作用,设计得巧妙,生态,环保。

3 发达国家优美和谐的水土生态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与发达国家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也不一样,特别是人口相差悬殊,显然在水土生态及其保持方面不可以照搬照抄,但是发达国家不少好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为我国当前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3.1 美国城市的园林特别通透,园林植物粗放、生命力强。园林具有名副其实的游憩功能。我国深圳等地的园林,有的建设时植物种植得就很密,已建成的园林有的还在不断加密,以为园林植物越稠密就越生态。其实,过于密集的园林植物,不仅耗水耗肥,不通风易生病虫害,加大养护成本,还遮挡道路两旁视线,甚至走在滨海大道上看不到大海。川流的汽车,尾气不易散发,影响人的呼吸。此外,密集的园林游人无法踏入休闲,失去了园林的游憩功能。

3.2 美国、加拿大的城市草坪粗放养护,即使在干旱季节也不用水车、高级喷灌设施淋水养护,旱季草坪有些枯黄也属自然现象。加拿大的草坪多为混生草种,有的只是将野草修剪而已,这样的草坪很耐用,养护成本低。我国南方大多数城市,普遍铺种大面积马尼拉草(台湾草)草皮,虽然细腻好看,但草结皮厚,透水透气性能差。本来生长的野草被挖除铺种这种草皮后,连小鸟也不来觅食了。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本土混生草坪,注重本土草种的研究和应用。

3.3 美国城市西雅图,布局在7座小山上,基本维系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是有其道理的。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常搞一马平川,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水系和生态。城市“摊大饼” 式的发展,使原有的水土生态,变成了一马平川的人工水泥戈壁滩。这对城市的小气候和宜居环境的改变是非常不利的。依山傍水的建设才是符合水土生态规律的。

3.4 美国白宫已建有200多年了,甚至没有我们的村委办公楼大,但历届总统仍在使用。我国有些地方为了搞形象,办公楼嫌小弃旧,盖得富丽堂皇。美国首都华盛顿,已定都200多年,其道路系统当时的设计显然不适宜现代化的交通,但他们没有大动干戈进行改造。而我国有的城市为了道路、街道的改建扩建,大量拆除原有建筑,遇到一大片工业区时同样拆除,连道路的水泥砖路牙,也要换成

天然大理石的,造成弃渣成堆,浪费极大。

3.5 美国、加拿大的河道自然、弯曲,河道两旁林地茂密,有利于保持一个区域的水土生态。森林对自然环境的维护和改善是一个基本道理,然而,这一道理只有在美国和加拿大运用得非常好。我国有的河流采用浆砌石护坡,甚至河岸上围有大理石护栏,既不生态,又是浪费。有河有林,自然和谐,是水土生态保持的基本要求。

3.6美国、加拿大高速公路两旁没有行道树,只有草坪,视野开阔,有利于行车安全。公路两旁没有安全防护栅栏,依靠的是两旁低洼的排水地形,既能排水,又能起到对行车安全的保护作用;公路很少劈山填水和抬高路基,无大挖大填;公路两旁没有浆砌石排水沟和浆砌石护坡,减少了炸山采石,有利于从源头上保护青山绿水。

3.7 水土生态保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我国应在国家层面上对我国疆域进行水土生态保持总体规划;在区域层面上强调“关爱自然,呵护家园;生态和谐,科学发展”,这是发达国家的发展给我们提供的有益启示。

上一篇: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下一篇:网格化管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