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预测八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申论热点预测八范文

申论热点预测资料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预测

二、神州七号、2008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

提纲:

1、为什么:现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政治意义:(1)综合国力, 科技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2)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怎么办:(1)、哲学关注点:内外因联系。(2)、经济学 国家:价值规律, 宏观调控, 财政,优化产业结构。

4、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5、个人: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转变消费观念。

例题:

“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科技进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都要求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三、房价、物价、分配、就业等问题

提纲:

1、房价下跌:(物价与此类似)。

2、分配公平(主要是解决的法)。

3、就业问题

例题:

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材料二: 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材料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国内市场容量大,就业潜力巨大,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好工作。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同步增长的现实,要实行就业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另外,我们在看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也是现实,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给再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涉及到的内容:十七大,2009年两会,选举,公民的权利,既有国家的内容也有党的内容

提纲:

1、为什么:国家的性质,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的现状,意义,和谐社会。

2、怎样构建:A最根本的共产的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B加强制度建设(四个基本政治制度)。C在党的领导下又步骤有秩序的进行。D从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E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奠定物质基础

例题:

胡锦涛主席指出,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同时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直接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胡锦涛强调,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尤其是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

五、 改革开放三十年

提纲:

1、取得成就的原因:A 经济建设为中心 B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C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D 坚持了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E 金融资本市场的繁荣。

2、影响。

3、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例题: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六 、民生问题

重要背景:财产性收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提纲:

1、财产性收入问题。

2、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可以套用)。

3、劳动合同

例题: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围绕“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主题,某媒体开设“民生论坛”栏目进行了讨论,下面是三位市民就此发表的各自观点和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丙: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甲、乙的观点,谈谈你对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丙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3)如果你也参与上述讨论,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七、农业问题

重要背景: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七届三中全会

提纲:

1、基础设施建设。

2、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3、城乡差距

例题: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

甲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饮业。

乙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1000元。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

问:有村办企业吗?

答:还没有。

八、 抗击地震和北方旱灾

提纲:

1、重点:抗灾能力,灾后重建,自然灾害的认识。

2、如何搞好重建工作。

3、如何面对自然灾害。

例题: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

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

材料二: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认为,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会议指出,这次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九、文化产业问题

提纲:

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北京。

2、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开幕。

3、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启动“破冰之旅”。

4、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5、北京奥运。

例题: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十、能源问题

提纲:

1.为什么。2.如何做。

例题:

“到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要分别达到35%和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煤矸石达到7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木材综合利用率由目前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

(1)上述要求体现了经济常识的什么道理?

(2)简要说明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

第二篇:十七大申论命题热点预测

热点1:

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2008命题热点预测)

热点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胡锦涛强调,要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

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协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2008

命题热点预测)

热点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胡锦涛说,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

质量。

重视学前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008

命题热点预测)

热点4:

2007年10月15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胡锦涛在做报告时表示,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对内地经贸关系更加紧密。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达到新水平。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了

良好国际环境。 (2008命题热点预测)

热点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胡锦涛说,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胡锦涛说,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2008命题热点预测)

热点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胡锦涛表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008命题热点预测)

第三篇:2014申论热点预测题汇总

申论热点:就业腐败

【背景链接】

就业腐 败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的录用等公务活动中,违规操作,安置直系血亲或亲属人员,又称“父子兵”、“夫妻店”。广东省东源县法院院长徐周定主持法院党组会议,同意不经考试就招录自己的儿子为工勤人员。这个岗位虽不是公务员,但有人事部门的正式编制、由财政统发工资、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在此之前,徐周定已把儿媳录用为法院打字员。

【类似事件链接】

● 浙江平阳县电大校长“父亲招聘儿子”

● 陕西一省直事业单位招聘“父亲考儿子”

● 江西武宁县事业单位招聘“限招科级干部子女”

【标准表述】

[原因]

权力插手“财政供养人员”的招聘,其原因:

一是在公务员招录难以暗箱操作下不得已“退而求其次”。

二是目前对此类人员的招录还缺乏明确的全国性规则治理,有空子可钻。

三是此类岗位提供了一条进入正式公务员队伍的捷径,具有重大的利益倒腾价值。

[措施]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回避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的录用等公务活动中,凡涉及到直系血亲等亲属关系的,应自行申请回避,不得参加有关调查、讨论、审核、决定,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施加影响。一把手主持会议招收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并“一致通过”,显然违反了这些规定。

要想消除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腐 败”现象,首当其冲要改一改“有关规定”。

第一,要消除所谓的“财政供养人员编制”。如果“有关规定”不给出这些财政后勤人员指标,院长也不会把儿子安排进来“吃皇粮”。然而,“有关规定”给出了这么多事业单位人事编制,这就变相允许了“就业腐 败”。因此,消除“就业腐 败”,增加机会公平,改变“有关规定”势在必行。

第二,要消除“党组成员一致通过”的旧规,严格遵守《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回避暂行规定》。如今的许多机关单位还在延续传统的“有关规定”,认为只要集体研究通过,事情就定下来了,少数人常常藐视法律法规,借集体研究之名,行个人利益之实。众所周知,由于一把手主持会议,其他党组成员自然就会“一致通过”。

第三,必须以立法的方式确认“财政供养人员”的编制员额,建立与正式公务员一样严格的编制规范。

第四,杜绝更多的“就业腐 败”发生在事业单位、机关工勤岗位,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只要有就业机会的地方,就要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二是要细化行政管理规章,明确避亲制度的操作规程。

第五,事业单位招聘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用公开透明的程序机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招聘的公平公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堵住权力规避法治的腐 败滋生。

申论热点:以房养老

【背景链接】

9月15日据报道,从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获悉,我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这一略显生疏的名词,迅速成为社会讨论热点。

所谓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就是以房养老,老人把已经付清贷款的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数据统计和精算,综合考虑房主的年龄、预期寿命、房产若干年后的价值等因素,定期发给房主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房主去世后,房产出售用于归还贷款,其升值部分归金融机构所有。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传统文化中,养老被归入“孝”的范畴,有“郭巨埋子”、“王祥卧冰”两个孝德典范。前者因家贫,为养父母而欲坑杀儿子;后者因母病,为侍亲而卧冰捕鱼。虽然这种略显畸形的养老观已不合时宜,但从中仍可看出完善养老体系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支付能力不足时如何保证养老;二是怎样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解决不好支付只能是“橱窗外的乞丐”,提供不了服务则会是“沙漠中的富翁”,对于完善的养老体系来说,支付能力和服务能力缺一不可。

[实施困难]

代理机构信用体系不健全、经营管理能力也有限,公众不愿也不敢抵押房屋;房地产市场走向扑朔迷离,使这一政策缺少建立在“精算”上的基础,让双方心有惴惴。更重要的是,即使能够厘清养老支付的责任边界,在中国文化中,以“卖房典地”的方式来养老,也会遭遇伦理和心理的双重阻力。以房养老要达到预想的政策效果,这些都是要破除的障碍。

[意义]

如何在“人口红利”耗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拐点之日,以充沛的养老基金存量、持续的养老账目增量,以成竹在胸的心态,应对这种严峻考验,解答“谁来为我们养老”的未来之问,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沉重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务院此次出台的这一意见,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将养老任务分解为各个部委的硬性指标,则让这种求解过程更有约束力。同时,对包括“以房养老”在内的个性化养老路径的重新鼓励,也将进一步拓宽养老途径,给一部分有房无子(或儿女不在身边、或儿女缺乏赡养能力)的老年群体提供更灵活、更值得期待的养老选择。

一方面,房子这一“沉睡的资本”被激活,是解决支付能力问题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市场化、社会化养老,资本尚在犹疑观望。毕竟,单凭多数老人的退休金,要在养老产业中赢利,还有风险。如果把“以房养老”作为补充养老金,做大养老产业无疑可能获得一个强劲的支点,而养老服务也会因之而有新发展。

[措施]

中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以房养老”等新养老模式的探索,必须立足国情,同时借鉴他国。东方传统浸润下的国人,更钟情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全托式养老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改善“亲情养老”环境,仍需置于政策鼓励的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也不妨大胆“拿来”。对此: 一方面,学习国外可行经验。英美加等发达国家的“以房养老”服务运作相对成熟,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选择之一。而其前提则是:其一,完善的金融贷款、担保机构、资产评估服务,减少双方风险和交易成本;其二,相对理性与健康的房价,从而确保对房产市场价值较为稳定的预期,而这对漫长的“反向抵押养老”过程至关重要。其三,明晰的房屋产权,让商家无“70年产权令房产折旧贬值”之虞……比照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太多短板,难怪以房养老“水土不服”。补齐短板,功夫在“养老”之外。

另一方面,以房养老”也好,居家养老、互助养老也罢,都还属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更关键是要提高“增量”,确保持续的良性循环,消除空账隐忧。这就要求,一是要广开门路;二是财政要有更多担当,做好基本养老服务的兜底,切不可眼中只有“经济”,不见“银发”。

申论范文:存好心 做好事 有好报(含结构点评)

农妇刘女士热心让邻居李老太太搭载自己的顺风车,不料发生事故,老太太不幸去世,刘女士主动提出赔偿,老太太家属坚决拒绝,理由是“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很惭愧,试想如果我是当事人会如何?举手之劳的热心或许并不缺,但面对重大事故敢于担当负责,面对巨大悲痛不忘感恩和包容,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

1、结构:概括故事+抒发个人感情;

2、概括故事简明;

3、抒发感情真挚恰当,以符合题目中结合自身感受的要求)

这个故事很简单,很平常,很朴素,但是却很直观,很生动,很温馨,很有爱。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存好心,做好事,有好报的道理。(过渡点明文章的中心主旨)

存好心就是要有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助人为乐的同情心、知恩图报的感恩心、判断善恶的是非心。先贤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这些良心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不需要任何学习,也不用考虑,明心见性,当下就能正确的判断。我们常说天真无邪,理论大致源自于此。现代人看来,孟老夫子未免有点太傻太天真。现实中有太多的丑恶:从食品行业造假到媒体恶意炒作,从普通网民传播虚假信息到官员的奢侈浪费,连我们最信任的专家也被收买去做虚假鉴定……,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行贿受贿,短斤缺两,尔虞我诈……。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令人痛心,绝望,愤怒。我们不禁要怀疑,人性真的是善的吗?(

1、结构:点明观点+说理论证+举例论证;

2、观点说明:观点的内容来自于对故事提炼,体现观点的客观性;手法为排比句,让观点更加全面,减少偏题可能性;

3、论证:说理+举例,说理引用孟子,增加文章思想性;举例来自对材料概括,减少偏题的可能)

或许社会有一些丑恶,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社会也有很多如刘女士一样善良的人:如恪守承诺的信义兄弟,恪尽职守的徐老师,舍己救人的吴妈妈,还有千千万万的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的志愿者……。这些好人好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对人性善抱有希望,有信心。(引用正面例子作为过渡)

好心不仅来自于人性的天生的力量,更来自于后天的培养。我们应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通过教育,使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人道主义情感、正义感、自尊感等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当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建立了具有良好公德共识的体系,一个社会的发展便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推动力。(结合材料提出解决人性问题的对策)

存好心只是知,只是观念,只是想法,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仅有好心是不够的,还应该做好事。(简短过渡,引入下一个观点)在存好心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事。首先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食品的将食品做得安全放心,做医生的提高医术减轻病痛……每个行业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其次是要乐于助人,甘于牺牲奉献。刘女士的行为就属于后者,不过遗憾的是,她没有把好事做好。这让我想起一些去参加雅安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他们满怀爱心和激情,在没有任何救助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下,盲目的赶到灾区,结果是灾没有救成,反而要人救。可见做好事也要有知识,有能力,有准备。(

1、结构:观点+论证;

2、举雅安地震的例子,体现结合实际)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事情不是人力所能及的。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但凡存好心的人,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应该有好报。(简短过渡,引入下一个观点)

有好报集中体现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对于好人好事要有正确的评价机制和合理的救助机制。对于好心人首先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好心人有荣誉感,自豪感、自信心。媒体要充分发挥抑恶扬善的作用,宣传好、报道好好人好事。相关部门要定期发起组织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的活动。就物质层面来说,要建立完善的救助机制。做好事是有风险的,不能让好人个人承担,而是需要我们全社会为善良买单。社会要为善良撑腰,制度要为好人护航,这样做好事才做得有保障,有底气,有力量。(

1、结构:观点+论证+对策;

2、特点:对策分层,体现一定逻辑性)

做好事我们不仅要继承古道热肠,行侠仗义的传统,还要丰富的知识和强大的能力,更要有正确的评价和制度的保障,这样我们才能把好事做成、做多、做大。

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天地宽

实体经济的价值在回归,民间投资的路径在转向,求解民营企业的发展困局已是全社会持续升温的话题——或两眼向外:热盼银行贷款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有效化解员工工资涨幅超过企业利润增幅压力,寻求突破外贸订单流失和内销市场开拓难关;或两眼向上:呼吁加大中小企业减税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平台。(铺垫:提出两个否定性观点,今年如果考到相关话题,向上比向内可能还要重要)

我以为最要紧的,也是最核心的,还是两眼向内:增强体质,提升实力,超越自我,加快转型。(提出观点,主旨句单独成段)这转型,自然需要科技的自主创新,需要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更需要的,应是发展思维、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深刻转换。(具体阐述论点)

这些年来,“用工荒”是大批企业老板心头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可以从劳动力转移的“刘易斯拐点”中寻找深奥的理由,但也应该从企业的“粗放型管理”中总结深刻的教训。在不少管理者眼中,员工就是打工的,就是劳动力,甚至就是“赚钱机器”,他们推崇的所谓管理奇迹,就是把生产链拉长到极限,把每个工人的动作简化到极限,以致员工的劳动成就感被降低到极限。(举例论证:反面例子)企业最可宝贵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员工。(通过举例,引出观点)他们是人力资源,也是人力资本。一支稳定的、熟练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一线蓝领在岗的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泉源;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企业升级转型的强大动力。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日益多元化,他们更加关注工资增长和福利保障,看重工作环境和上升空间。今天的企业,更加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同舟共济的发展理念,更加需要创造温暖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谐合作的劳资关系,在简单雇佣关系的超越中,在新型企业伦理的建设中,让每一个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他们的自我价值实现中成就企业的发展目标。

草根经济,乡土情怀,是民营企业的特质和本色。他们以血缘、地缘为紧密的纽带,依靠家族经营的低成本、高效率、亲和力,闯过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圆就创业梦想,从草莽英雄走向商界精英。(表述准确,语言流畅)今天,亲缘治理的优势渐已褪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提上日程。企业产权不清导致家族不和,管理水平滞后阻碍企业发展,排斥外来人才导致企业难以转型升级,这样的事例多有发生。当一种体制已经成为充分释放其容纳的生产力的阻碍之时,也就迎来了它的变革契机。(反面论证)

民营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应该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展开自己、书写自己、扬弃自己的变革历程。凡是有志于在市场化中闯荡在全球化中驰骋的企业,都应有更为开阔的胸襟和更为高远的境界——(提出论点)

社会化。破除封闭性的“沾亲带故”的家族治理、代际传承模式,面向社会广开门户,招引天下英才为己所用,在社会信用环境的完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中,实现向现代公司治理的转型。

组织化。发育民间组织,组建商会协会,规范经营活动,维护企业权益,协调利益矛盾,并接轨各类社会化服务平台,充分释放信息传递、融资担保、管理培训、市场开拓和中介服务等项功能。

体系化。从单打独斗到块状经济再到产业集群,企业在社会资源的整合中,不断壮大力量。从生产基地到研发机构再到服务网络,在产业链的运作协同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在市场经济的不同时期,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企业家们彰显着不同的经营取向、路径选择,也发育着不同的企业形态、竞争特性。跨越了民营经济的草创时期,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企业的生存状态,重新审视企业家的历史使命。

当年从改革开放的初潮中率先崛起的第一批民营企业,敢闯敢试,敢先天下,勇于突破种种禁区;别具智慧,灵活变通,善于摸着石头过河;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开拓出一片片市场竞争的蓝海。今天看来,这种企业家精神依然弥足珍贵。在市场经济深化中,在全球经济融合中,民营企业还当发扬传统,忧勤惕厉,提高素质,升华境界,登高望远,整装再发。一个具有良知和信念的企业,不仅追求利润的增长,更应追求发展目标与社会、个人的协同。要让现代商业文明的契约文化、法治精神、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诚信商德、人文情怀,在每一个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民营企业的创造精神,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丰富新的内涵,焕发新的生机。温州人在民间借贷的风潮中,痛切反思要从“熟人温州”走向“规则温州”,浙江人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大声疾呼要从“草根浙商”转型“文化浙商”,这,就是新的觉醒,新的跨越。(写得太好了!!!)

历史的进步,总是少不了艰难曲折。民营企业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妄自菲薄,而应自尊自强,不屈不挠,在新一轮市场竞争的洗礼中实现新的转型、新的超越。而且,其间的优胜劣汰,本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也是民间投资健康持续发展的沧桑正道。(恰如其分,流畅自然)

为人民改革

苏北

一幅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蓝图,承载起亿万百姓满腔的热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人民改革,这是新一轮改革最响亮的政治宣示和最鲜明的价值导向。如何让这政治宣示真正落地生根,让这价值导向引领改革全程?无疑,政府转型是改革推进的深水区域,利益重构是改革成效的关键考验。

我们早已跨越了市场经济的门槛,融入了全球开放的潮流。但是,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始终是一个难以终结的进程,在强势撬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发展隐患和社会矛盾。一些政府部门掌控着丰厚的权力资源,也沉淀下巨大的既得利益,权力寻租中的权贵经济、腐败现象,也趁隙而生。

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能不能拿出朝自己动刀子的勇气与智慧,壮士断腕,自我革命?民众对政府改革寄予强烈的期待,也从改革蓝图中获有充足的信心。

首先是打造制度笼子。透明化的顶层设计,突破主导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遏制刚性化的部门权力和既得利益;全面性的统筹深化,强化改革的上下联动和整体配套,消解上动下不动、头转身不转的改革困局;法制化的权力运行,催动政府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在更为清晰的功能定位中,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其次是借势倒逼力量。多年来我们信奉的是全能政府,公共权力无远弗届,无微不至。结果就是全责政府,既挤压了市场和社会自主生长的广阔空间,也使政府机构不断膨胀。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蓬勃生长,利益抗争性群体事件的接连发生,建设有限政府,提升有效政府,已是不容迟缓。

再次是坚守执政伦理。时下正在展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鞭策我们在触及情怀、触及心态和触及信念中,在自我净化和自我革新中,守护共产党人的伦理底线,追求先进分子的精神境界。如果连挪动一下屁股底的椅子、放弃一点手掌心的审批都不愿跟进,权力的公共性又何以体现,改革的合法性又从何而来?

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自应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如何使顶层设计紧密贴近民众的改革意愿,契合实践的改革需求?新一轮改革明确要求将顶层设计与摸石过河结合起来。显然,顶层设计不是封闭的框架,而是开放的体系。

改革不仅需要共识,而且需要合力。亿万人民始终是改革的主体,他们不是旁观者,也不只是承受者,而是活跃的参与者,积极的创造者。过去三十多年中国改革最雄浑的驱动力量,正是来自基层民众。他们为祛除贫困为追求幸福而大胆突破旧框框探求新制度的勇气和智慧,恰恰是改革最宝贵的正能量和最强大的原动力。

如何进一步创新、完善中国变革的动力机制?应当鼓励、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新一轮改革特别注重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培植,注重民营经济的能量和活力,注重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提高,便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同时,应当保护、支持基层改革者的大胆探索和勇敢实验。还应当畅通、搭建汇聚民众利益诉求和公共意见的互动机制、舆情平台,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全面深化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民意不等于民粹。只有充分尊重、吸纳广大民众自主、多元的期待和表达,包容、呼应不同利益群体对公民权利和公共意志合法、理性的坚守和追求,改革才能接纳更鲜活的地气,焕发更蓬勃的力量。

是谁的改革?靠谁的改革?为谁的改革?我们始终不能忽略这个首要的政治课题。

为什么近些年来不少基层民众中生发种种对改革疲劳、焦虑和冷漠的症候?正是因为他们热切期盼的一些改革政策出现迟滞、缺位现象,而已经出台的一些改革举措在实践中又有扭曲、回潮问题,普通民众更多地支付了成本,承受了阵痛.担当了风险,而改革红利却更多地落袋于既得利益集团。

“改革,为了我们希望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更高的收入,更稳定的工作,更完善的保障,更有尊严的生活,这就是老百姓心中最朴素的中国梦想。发展自由,社会公平,政治清明,这就是老百姓眼前最纯洁的改革愿景。

新一轮改革不负众望。从民生进步到权利保障,从经济增长到社会发展,从更有效率到更加公平,从制度变革到文明建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改革的内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蕴也更加厚重,改革的价值也更加凸显。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改革,让人民满意,给人民希望。由此,我们增强着改革的合法性,倾注着改革的原动力,也弘扬着改革的价值观。

让改革在人民意愿中落地生根,在人民生活中开花结果。

是什么催生人性之恶 [苏北]

因戾气暴发在商场砍人,因停车纠纷将幼童摔死,因上访不果向公交纵火……接接连连的个人暴力事件,一经报端、网络披露开来,便引发民众对公共安全的担忧情绪,也牵动起舆论对社会文明的深沉拷问。

也许只是日常的偶然事件,也许只是媒体的集中曝光,但人们还是从弱势欺负弱势的凶狠和个体报复社会的恐怖中,感受到了世态人心的浮沉,观察到了社会矛盾的潜显。

我们应当谴责并制止,所有的暴力都是对文明进步的悖谬,所有的仇恨都是对包容和谐的颠覆。同时,我们也当追问和求解,是什么在催生人性之恶?如何从源头祛除社会戾气?

首先让人警醒的,是同样被媒体频频聚焦的行政暴力的蔓延和危害。

尽管法治政府、行政文明的建设进程正在加快,但是,人们还是不时看到身边发生的另一种乱象:有城管队执法,或围殴村民,或爆踩商户;有保安队截访,限上访者自由,向上访者施暴;有联防队治安,轻则伤人筋骨,重则夺人性命;更有那些强行征地拆迁逼人上高楼进社区的,引发了一次次平民拼命抗争,酿成了一场场群体冲突事件……

当然,一些政府官员总会在第一时间出来先自划清界限:他们都是不在编的临时工。可是,百姓都很明白:这些临时聘用人员毕竟都是政府的雇员,他们的这些举动.毕竟都是履行政府职能的执法行为。而且,在矛盾冲突的善后中,这些政府官员展现出的也多是纵容包庇,百般推脱,竭力掩盖真相,甚至以维稳之名,动用强制力量高调介入,加剧冲突。这一切,与现代政治倡扬的法治政府、行政文明,与现代领导必具的群众观念、人文关怀,相去何其遥远?

不能回避,政府行为自有其或大或小、或积极或消极的示范效应,从而与民众情绪生成着无形的传导和互动、撞击和强化,负面的甚至产生以暴易暴的社会冲动。

往深处延伸,我们则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流失和追寻。

让每一个人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近年来广大民众最强烈的呼声。收入不公,让弱势群体倍感生活压力的沉重,基尼系数的居高不下,已接连敲响“中等收入陷阱”的警钟。更为显眼的是财富不公。看一看网络拳报的那些官场上的“房叔”“房姨”“房姐”,坐拥几十套房产的财富神话如何能轻易制造出来?再看一看许多乡村,土地被政府强行低价征占、被资本强势集中流转,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被何人侵夺?更深层的则是权利不公。在制度的缝隙中,在政策的扭曲中,权力的gkz6.net寻租与资本的依傍相链接,垄断更多的发展资源,占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攫取更多的发展红利。利益的多元,社会的层化,给底层民众带来的,不仅有制度性的分配不公,而且有等级化的人格歧视。一些自恃“有身份”的特权者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一些标榜“有身价”的暴发户气粗如牛,肆无忌惮,不时还冒出一些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雷人雷语,那种野蛮的专横和赤裸的炫耀咄咄逼人。当底层民众的心中涌起一种对生存发展的无力感、对人生梦想的挫败感和对尊严体面的羞辱感,任何一点新的伤害,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根草。

公平正义既是一种理性原则扣道义要求,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和日常的生活意义。

从系列极端事件的发生中,我们还体验了国民心性的演变和底线伦理的挑战。

在社会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在百姓共同沉溺的文化期待中,个人暴力和社会戾气,已经获有了它生长的激励和文化的因子。先听听家长对孩子为人处世的日常教育,不少是凡事既不能忍让、更不能吃亏的谆谆告诫:再翻翻书摊上成功学励志学的经验秘诀,不乏狼性文化、厚黑之道的特别推崇:还有引发社会争议的黑暗童话热中的经典颠覆,时兴恐怖、丑陋的人物形象,渲染阴暗、残酷的故事结局。儿童需要鲜亮多彩的世界和美好光明的向往,社会需要惩恶扬善的激励和理性文明的建设。可是,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张扬的又是什么,播种的又是什么?

当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放开闸门,让私利无限膨胀,物欲恣意横流,当市场经济的潮水急速漫过社会生活的堤坝,优胜劣汰的竞争无情演变弱肉强食的互残,当一个社会纵容恶行、播种仇恨和张扬暴力,或庸常或极端的人性之恶冲决了心理的障碍和道德的禁忌,公然招摇过市,自我标榜,当文明不能行其道,正义不能彰其本,原子化、陌生化和丛林化成为生活的现实,道德的危机、社会的溃败也就行之不远了。

我们需要重建社会,重建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重建社会伦理和社会价值。

所幸的是,我们的心灵中,依然有公平正义的坚守和捍卫;我们的生活中,依然有道德良知的呼唤和践行。许许多多的“最美”人物,正在用自己默默的努力和平凡的奋争感动着周围,感动着中国,用他们点点滴滴的日常之善,丝丝缕缕的人性之美,在燃烧人们向善而生的意愿,在激发人们永不停息的前行。

希望就在这里升腾,力量就在这里凝聚。呵护这种希望,壮大这种力量,我们就能改革制度,就能改变社会,也就能改善我们自己。

为官以勤为先

——加强制度建设 净化干部庸懒之风

韩愈曾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秦二世皇帝胡亥怠政四载,朝政混乱,国家**,人民苦不堪言,秦王朝迅速衰败。汉文帝刘恒勤政爱民,完善国家制度,加强官员管理,官员勤政蔚然成风,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由此可见,庸政懒政致使国家灭亡,勤政促使国家兴盛。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了巨大辉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思想与实践共勤的结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党和政府加强干部勤政建设的要求,为促进干部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在治理庸政懒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部分官员庸政懒政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部分官员办事拖拉、工作推诿、纪律涣散、追求安逸,懒官当道、庸官盛行、思想麻痹,缺乏责任心、同情心,服务态度差。“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比比皆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普遍存在……这一切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推动干部队伍勤政建设势在必行。

以勤政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治理“庸懒散”。目前我国治理庸政懒政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问责机制不健全,问责流于形式,同时治理庸政懒政基本上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方式,缺乏公众监督,无法取信于民,无法真正取得实效。因此,要引入竞争机制,完善领导干部

4选拔任用方式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形成竞争择优的管理机制,特别是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增强干部勤政的动力;实行有效的问责制度,增加压力,倒逼干部积极进取、勤于工作,治理“隐性失职”行为;明确细化考评方式,增强干部勤政的活力;同时,完善公开制度,给予公众对领导干部的任命、升迁乃至考核、评价的实质性监督权力,畅通监督诉求渠道,增强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

“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真正实现胡锦涛同志“党员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殷切期盼。

习近平:反腐败是实现“中国梦”前提

本报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张烁)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主持会议。

习近平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旗帜是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加强对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习近平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习近平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习近平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习近平强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全面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特别要注意保护那些党性强、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监督检查作用。

第四篇:11年申论热点预测之一

11年申论热点预测之一:城市治堵

城市治堵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对外公布了治理交通拥堵的综合措施,其中《<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的发布,提出了对小客车实施数量调控和配额管理制度。细则中提规定,北京市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对于住所地在北京的个人,名下没有北京登记的小客车,持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的非北京市户籍人员,持有北京有效暂住证且连续五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人员才可以申请指标。

随着中国各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让城市交通顺畅,成为城市管理者们首当其冲的难题,各类治堵策略也相应出台。效果怎样暂且不说,城官们的努力却是有目共睹的。北京市的治堵“重拳”对于首都小客车数量增长具有明显效果,配合道路交管部门的各种配套措施,堵车现象可望不会变得更糟,告别“首堵”称号指日可待。

然而北京的治堵措施也遭到一些专家、民众的诟病,一些规定被指摘为涉及歧视。或许西方一些宜居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在获得治堵效果的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真谛,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经验:

美国也是车多,路也一般,但是他们更多从源头抓起,那就是减少路上汽车数量。美国人离不开车,但是非常多的美国城市鼓励市民坐公交,很多单位会定时给坐公交的人发礼品。有不少城市在大公交站建大型停车场,专门供人停私家车以换乘公交。其书费很便宜甚至免费。

美国全国上下鼓励拼车。高速旁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公益广告,非常多的大城市拼车可以使用专门的快车道,为了方便家离得比较远的人能够成功拼车,很多高速旁边还有专门的停车场给这些人开自己的车汇合在一起然后拼成一辆车到目的地。

日本经验:

日本应对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之一是用车模式的转换,叫做“TDM体系”,即交通需求管理。现在日本政府部门正在引导私家车主们采取合乘制度。比如名古屋就在尝试分级收费制度。乘客多的私家车缴纳的相应费用较少,相反只有一人的私家车收费较多。

这主要通过公路电子检测系统辨别,然后再由私家车主的信用卡中自动扣除。其实,英国伦敦早在2003年就已经实施这种按乘客收费的制度了,这样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进入城市的私家车数量。

人们常说“戏在戏外,诗在诗外,功夫在功夫外”,跳出常规常态,试着走出思维盲区,可以发现西方国家的治堵方略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如“合理设置街牌门牌”、“设置智能转向灯”、“划出阶梯停车线”、“采取共用车道”(王力、王一男《天大的小事》)等等。我们的城官们何妨多吸收借鉴,将其转化为适合中国城市的治堵良策。

第五篇:2012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预测3

学生营养餐

【事件链接】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连续调查了云南、广西部分学校免费营养餐情况,在引发了学生集体营养餐安全事件的云南

镇雄县顶拉小学,学生反映“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不吃不行,要被罚款”;广西部分学校鸡蛋采购价高出市场价 75%, 猪肉与油豆腐的采购价比市场批发价都高出 25%左右。(4 月 21 日央视《经济半小时》)

广西那坡县有学校将补助用于购买营养品“壮壮水牛奶”,供货商可从 3 元补助中赚取 1 元。在青海也有学校将补助款采 购萨其马等零食。而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细则并未对此加以约束。 此外调查发现,那坡县财政局拖延下拨补助款,学校只能 赊账供餐;广西一些学校的食堂卫生安全存在隐患;当学校用补助款给学生加餐,厨师又面临超负荷工作。比硬件提高更为 严峻的是,学校老师的营养意识亟待提高,许多老师不知道什么叫营养不良。

【政策回顾】 回溯农村学生免费营养餐的起步,是 2011 年 3 月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等 500 多位记者、多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福

基会发起的一项名为“ 免费午餐” 的公募计划,倡议每天捐赠 3 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一年后,这一民间慈善上升为政 府行为。需要思考的是,“ 免费午餐” 在民间慈善的层面曾经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何以上升到政府行为之后,就暴露出了种 种问题?

观诸民间慈善的“免费午餐”计划,用邓飞的话说是“赢在公开透明”。一方面,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免费午餐”倡导 直接帮助当地学校建立食堂,在当地采购新鲜蔬菜进行加工;另一方面,每个受捐学校开设微博,每天公开账目信息,接受 全社会监督;再者,“免费午餐”依赖当地的村民代表和老干部,对学校进行日常监督,并且动员志愿者对学生和老师进行抽 查。

从 2012 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对 160 个试点区县的中小学生,每人每天给予 3 元钱伙食补助,财政拨款达到 160 亿元。 但是,试点实施刚刚四个多月,即暴露出两个要害问题:其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其二是资金安全问题存在 一定风险,每人每天 3 元钱的补助没有足额吃到孩子们的嘴里。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农村学生营养改善 计划势必大打折扣。

【问题分析】 营养改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几方面问题。其一,一些地方缺乏周密部署,仓促上阵。贵州八步镇政府有关负责人

解释,“对于我们来说,供餐还是新鲜事,工作中有很多力不从心的地方 ”。这一解释反映出当地在推行营养餐计划时比较草 率。因此,从这起食品安全事故中,应该认真反思其中存在的工作疏漏,把这一项惠民工程真正做好。

其二,没有建立起营养改善计划的贴补机制。根据广西有关部门的解释,如果在中央财政补助之外,地方政府不为营养 餐的供给提供配套支持, 3 元钱不大可能变为孩子们碗中的饭菜。因为这 3 元钱,除了要购买食材,还包括加工、运输、管 理等成本。应该说,这是违背营养餐计划初衷的。要让 3 元钱全部变为孩子们碗中的饭菜,必须考虑到运营成本,这部分资 金要么由中央政府追加,要么由地方政府补贴承担。

其三,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国务院去年在决定推出营养改善计划时,明确提到,“要全面公开学校食堂和学生营养经费账 目及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从广西和贵州的两起事件看,这一点并没有做到位。如果经费账目主动公开 , 所谓“3 元补助赚 1 元” 不可能出现误读;如果配餐标准公开,贵州的家长就不大可能同意 3 元的补助,全用于给孩子们买面 包、牛奶。

【探索之道】 一方面,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度不完善,跟踪落实和监管不到位,由学校自由做主实施,势必会产生一些利益链,

从中吃“回扣”获利,这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对学生的健康和国家政策的不负责任。另 一方面,学校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重视不高,对食品原材料进货把关不严、贮存手段不善、食品留样意识不强,甚至是对 外承包经营,经营者只注重利润,不重视安全,必然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素 质的养成和提升。二十年前日本全民族提倡每天一杯牛奶,直到今天一杯牛奶强盛了一个民族身体素质,提高了一个民族的 身高。可见加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早已在国际上得到高度重视。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和监 督机制,加大对学生营养补助专款专用的管理,建立规范一体化学生营养食品渠道,保证孩子的营养安全,作为学校只有积 极完善学校食堂设备和卫生堂管理条件,严格进货渠道,提高教职员工的营养意识,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吃得好,吃得放心, 身体才能得到保障,党和国家的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之路走得更好。

为此,在营养餐计划的实施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各地要制订周密的营养餐计划,完善营养餐成本分摊机制。当前要让 3 元钱补助货真价实,地方政府应适当给予

补贴。具体的贴补方式,可以是向营养餐的供应商贴补(在 3 元钱的饭菜钱基础上,贴补供应商的加工、运输、管理成本 ), 也可以是向学校食堂贴补。前者适用于将营养餐供给外包的情况,后者适用于由学校食堂加工营养餐的情况。 其次,要创造条件,让营养餐经费账目和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和家长、社会的监督。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中小 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家长委员会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责;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 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有权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予以支持,积极配合;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 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因此,结合营养餐计划的推行,应加快启动建立家长委员会。

再其次,要进一步发挥民间的力量。据笔者调研的情况,此前民间资金发起的营养午餐计划运行一年多来,基本没有出 现食品安全事故。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政府部门在推进营养餐计划时借鉴。他们在推进营养午餐计划时,禁止牛奶、面包, 而供给正餐。同时,有必要在实行营养餐计划时,引入民间力量,参与管理和监督。比如,可在每地设一个志愿者观察员, 跟踪食品的选择、制作和配送,并及时公布信息。

针对当前营养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应检查营养餐计划的每一个环节,探索全新的家长和社会力量参与的 管理机制,真正把这一好事做好。

【最新政策】 继国务院下发专项文件后,教育部等 15 部门近日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 ,用一系列配套文件“打

包”的形式强化学生营养餐规范管理。

实施细则总计 8 章 39 条,重点对食品安全管理、资金使用管理和食堂建设管理等主要方面提出了要求。 根据实施细则,县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制订实施方案和膳食营养指南或食谱,确定供餐模式和供餐内容,建设、改

造学校食堂(伙房),制订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负总责。 实施细则从工作机制、供餐内容与模式、食堂建设和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资金使用与管理、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

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如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和有关企业(个人)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评估;学校、 供餐企业(单位)、托餐家庭(个人)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 (包括临时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学校食堂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封闭 运营,不得对外承包。

又讯 据京华时报报道,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规定,学生 “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供 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

不得以保健品替代肉蛋奶 实施细则要求,试点县和学校应结合学生营养状况,根据专家组制定的膳食营养指南或带量食谱,选择肉、蛋、奶和其

他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作为主要供餐内容,建立定时、定量供给制度,保证学生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摄入。 供餐食品必须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要求 ,确保食品新鲜安全。供餐食品特别是加餐应以提供肉、蛋、奶、蔬菜、

水果等食物为主,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 学校食堂供餐是最好模式 目前学生“营养餐”供餐模式主要有三种: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家庭(个人)托餐。学校食堂供餐是营养改善计

划的主要供餐模式,也是现阶段最好的模式。细则要求,试点地区应加快学校食堂(伙房)建设与改造,在一定过渡期内, 要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

实行供餐准入和退出机制 细则中有一个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该办法提出,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餐费自理。建

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等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确定供餐模式、供餐单位、配餐食谱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 方面的作用。

其次是实行供餐准入和退出机制。无论哪种供餐模式,都要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同时,企业(单位)供餐、家庭(个 人)托餐等校外供餐若出现下列 4 种情形之一者必须退出:餐饮服务许可证被吊销或注销;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监管部门在 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行为。

【范文】

学生营养餐,少不了制度保障 2012 年 4 月 9 日,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 300 多名学生在吃了学校统一供给的营养餐后,出现腹泻、高烧等不适

症状。记者从孩子们口中得知:“当天吃了米饭、豌豆、小瓜、葵瓜,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但是不吃不行,要被罚款, 老师说不吃一次要罚 10 元。”(4 月 22 日央视)

这不是学生营养餐第一次发生问题了。从营养餐里面出现鸡毛到供货商赚差价,再到多起学生食用营养餐后食物中毒, 这些让我们不得不思索,这“营养餐”为何变成了“问题餐”?总结各种“问题餐”事件,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食品 安全出问题;第二,执行力度打折扣;第三,接受监督很不够。食品安全是根本,然而现实却是已发生好几起食物中毒;地 方政府、校方对于推行营养餐的执行力度不够,很容易为图省事而将营养餐配送工作交给社会企业,造成各种问题,比如被 央视报道的云南顶拉小学就是将食堂承包给了一个不具任何资质的私人老板;而营养餐工作接受的监督不够,其资金使用、 执行过程、具体配餐工作等各方面,就更容易被操作。在这三方面中,监督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监督,好的政策也 容易在执行中走形,食品安全、资金使用等问题就容易出现。

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缘起――邓飞等人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就在于该计划从一开始就确立 了资金使用和监管的原则:在食物供给方面,邓飞倡导直接帮助当地学校建立食堂,在当地采购新鲜蔬菜进行加工,给孩子

们提供热腾腾的午餐,从源头上阻挡问题食品进入学校;在资金监管方面,目前免费午餐计划到账善款已经超过两千万,在 免费午餐的官方微博上,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受捐助学校的账目信息公开,邓飞认为,有效地监督才能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孩 子们的身上。

因此,政府版的“学生营养餐”计划,可以学习“免费午餐”的做法,但在监管上需要更加给力。在制度层面,可以要 求收到专项补贴的地方政府专款专用,并公布资金的具体去处,落实到每个学校、每个孩子上面。在执行方面,各级政府和 教育主管部门更需要明确分管领导的责任,加强工作检查监督,实施校长负责制等,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的相关管理责 任,为学生的安全健康把好关、站好岗。比如吉林就规定,实行营养餐计划的有关学校要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设立专 门食品检验员,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让领导先吃、真吃,且再看这营养餐是否还问题频出?至于社会监督方面应该 让家长们参与进来,教育部曾发文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而在实行 “营养餐”计划的地区,就可以让家长委员 会参与进来,让家长们进行供应商的选择、营养餐菜谱的选定,以及对食品安全、质量的监督。

对于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说,这不是可干可不干的事,而是必须要干的事;而且 是只能干好,不能干坏的事。而这也是保证 “营养餐”不会营养流失变成“问题餐”的应有之义。

上一篇:市旅游协会章程范文下一篇:危化品专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