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生产管理方法

2022-06-24

第一篇:车间生产管理方法

车间工艺管理方法

前些日子。去时风集团参观,印象深刻的是“用工艺装备保证产品质量,用工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的标语,可见,凡大企业都非常重视工艺的作用。那么,对于日常工艺管理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需总结,作为车间一线工艺员,我做了一些总结,现抛砖引玉,和各位同仁共同交流,以期共同进步。

之一:夯实基础

------------固本强根,精益求精

不仅工艺员,值班长而且每位员工都要学习工艺,掌握工艺。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人是最根本的生产要素。员工对工艺设备,工艺流程直至岗位操作知识都要充分的掌握,做到精益求精。只有每个人都掌握了这些工艺知识,车间的工艺基础才能得到巩固。今年3月份,车间开始使用草杨木混合浆,这是新的浆料来源,需加以研磨,如果研磨后扣解度过高,影响脱水、车速,扣解度过低,则脱水过快,成纸匀度不好,强度也不好。为此,车间花了近5天时间将工艺条件固定,纸机车速及成纸指标都因此得到提高和改善。在这个过程中,车间打浆和纸机各岗位员工密切协作,使工艺条件、过程控制参数和产品质量达到了完美结合。

之二:数据运用

--------------日积月累,举一反三

在生产实践中,并非每一个过程的实现,均有现成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工艺人员组织相关岗位予以跟踪和摸索,得出适合当前生产条件的工艺原料和工艺参数,从而稳定产品质量。另外,每天每班工艺员都要亲历亲为,记录和掌握生产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找出规律,在其后的生产中,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遇见出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实现第一时间校正,以此保证产品质量。反过来,数据的积累,更能为以后的试验或生产提供第一手资料,避免重复劳动。为此,我们工艺员要将现场生产数据予以书面记录,同时整理成电子版,在需要时,调阅即可。

之三:制度执行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公司领导常言“工艺即法律“,支撑和维护公艺,需要依靠制度。所以,工艺员要积极参与车间制度的建设和修订,尤其是关于过程和质量控制的制度,关乎车间生产的稳定和效益,工艺员要认真对待。制度出炉以后不能束之高阁,需要不断地运用,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加以修订,从而使其更适用于生产,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之四:考核落实

--------------刚柔相济,循序渐进

工艺的落实,工艺的执行,仅靠员工的主动性尚不能达到要求,仍需考核。在日常工艺考核中,也要讲究一些策略。例如对于落实不到位者予以现场纠正、耐心教育、交流沟通,让员工从心底自觉执行工艺,维护工艺的严肃性,重则扣分、下通报、开会批评,从经济上荣誉上予以处罚,让擅自违反工艺的现象得到纠正。当然,以上做法并不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坚持,循序渐进,直至所有员工养成一个遵循工艺的好习惯。

第二篇:模具车间管理方法

模具车间班组管理方案

当今的模具行业,竟争越来越激烈,周期越来越短,成本越来越高,模具单价越来低,利润只能越来越低.。模具公司与企业模具部门,大部分存在着:试模次数多,交期拖,扯皮多,异常多,成本高,出工不出力,人员不稳定等现象,这些都是企业管理的问题,主要是基础管理薄弱。

管理层与基层管理心态至关重要,围绕企业目标发展,制定不同的管理模式。为达成管理目标,建立以制度为基础的日常管理方式,定单为中心,流程为导向,标准化,简单化的作业方式,以效果为导向的激励体制。企业管理由法治代替人治的机制。概括起来就是: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作业规范,日清日高。

1.制度管人。制度管理是企业的基本管理。.将部门各项工作通过制度来规范,用日常的制度来解决经常出现的问题,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奠定管理的基础.

在激励考核方面,按照“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的要求,实施严格的考核。相关职能人员根据既定激励标准来进行,员工在公开`公平`公正`竟争的氛围中激发其工作热情`工作潜能。有了这些些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能使各个员工都明白在岗位上该干什么不干什么,鼓励和提倡干什么,反对甚至禁止干什么,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其次,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使每个员工都明白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强调制度建设,强化制度作用,就是强调企业由“人治”到“法治”。

点评:部分企业制度不完备,许多工作无章可依,无据可凭。特别在激励方面奖惩赏罚随心所欲,因人而异,员工就会耍心机,钻空子,投机取巧,拉帮结派.要不制度没有正确导向,出现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快做慢一个样;做事只求无过,不求有功等现象。当然,有了规章制度,不见得都能落实下去。

2.流程管事。工作中,出现拖塌扯皮推诿等现象,只要是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中过程,可以把部门中所有的事建立一份总帐。按照“总帐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要求,建立每一件事情的工作流程,分解任务,明确职责。这样就基本明确了各工序由谁做`怎样做`配合者`监督者`工作范围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然后制定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再结合各类时间进度表,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计划进度`完成时限和考核结果。通过层层细化,把公司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组别,具体到每个员工,保证企业内所有工作`任何一件事情都处于有序管理控制状态,保证

各项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确保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目的,做到环环相扣,无一遗漏。

点评:存在扯皮`推诿等现象,主要原因是“责任不到岗”。我们要求工作流程能把日常的工作例行化,例行工作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都能找到责任人,将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

3.作业规范。常说“细节决定成功”,可按照“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建立各种实物的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减少作业差异化。.使现场人员清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标准是什么,从而提高工作效益及品质,增强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哪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哪一个人出了问题,都一目了然.管理到位了,工作做细了,也做简单了,剩下的事情就是重复做了.

点评:出了问题,许多管理人员的理由是:下属技术能力不够,工作没尽心。处理时一般表现为训诉或罚款,而没有去思考自已有何管理责任。管理者在工作中的责任之一是:操作平台的搭建,工作的督查。根据我个人统计,在品质管理中,85%以上的问题是低级错误重复犯。人存在素质上的差异,操作技能技巧也各不相同。如何提高部下的素质,让下属差异最小化,那就是干部的责任。

4日清日高。每个员工可以做好一天的工作而每一天都做的好,就是一件难事. “日清日高”,就是要求全员通过每天的清理和总结,持之以恒做好企业每天的各项工作。没有制度与文件支持的理念,操作性不强,就像“下工序是上工序的市场”,多数企业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效果不明显,没多少实际意义。原因是没有操作流程或PDCA管理流程没有成形闭环。“日清日高”也一样,必须有可操作的程序。因此,我们按照“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原则,建立管理人员,生产一线人员,现场职能人员各自的“日清”实施流程,从横纵两个方向去控制清理各自的控制项目。每个员工每天根据日清实施流程依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作业标准按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工作,并按照5W1H1的要求,从事瞬间控制,自清,然后领导复审。每位员工将职能范围内当日出现的问题点`解决的措施`遗留的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汇总上报。作为一名员工,通过日清可以明确自已每天的工作目标,与目标的差异,往哪个方向努力;作为一名管理者,通过日清可以了解下属每天都在做什么,做的效果如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等。最后职能服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根据日清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在提出解决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薄弱环节的目标水平,并作为下一循环的依据。

在工作中,除了班后即时总结,每项重要工作及例行工作完成后,也要进行总结。比较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完成情况较差项目的原因,找出工作中的最薄弱项,拟定采取的措施,记入下月的《模具改善计划》中,对完成目标的项目,及时提高其目标值,修改每月的《模具改善计划》,并完成配套的操作办法`表格`激励办法等。

每月对本部门,本班组目标完成情况自查,形成自查报告,提交上级主管单位进行互检或总结。每季度各单位召集相关人员,对本季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论证,及时调整相应措施可提升目标`指标,确保年度方针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各单位每年对当年方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总结,为下一年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5.严抓基础管理,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要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必须把限制整体水平提高的那些薄弱环节作为重点来抓,将基础管理抓好,把例行工作做好,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出题积攒成堆。根据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工作计划,按照“领导包片,班组包点,责任到人”的分工,对公司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各项重大会议决定落实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督办检查,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然后由包片领导和包点负责人进行督办检查,最后召开会议,对带有共性的重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下达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并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工作中主要用到的是《月度工作计划》《模具改善计划》;

点评:许多管理不擅于抓薄弱项目的管理。1跟着感觉走型。出现问题,就抓一下,下次出现再抓一下,不能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不是从根源上拿出解决方案,制定出预防的平台。

2.独角戏型,有了解决思路方案,生怕别人知道什么是的,一个人玩,不能群策群力,最后弄得自已成狗不理包子一样。

7.当今时代是信息社会,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穷出不层,很多都是非常成熟的东西,因此,需要研究怎样快速将其整合为自已的优势。为适应企业发展和管理目标要求,全力打造学习型企业,提升企业发展后劲。根据员工队伍现状和员工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员工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学习主要有思想政治`企业管理`计算机知识以及各项专业技能。学习主要以工艺`专业技能为主。学习形式为“互动式”,即参与学习和授课的人员,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能者为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工作中主要通过培训计划与随机教育来完成。

第三篇:注塑车间管理方法:

1.科学合理的确定注塑部人员编制,确保注塑车间的运作

顺畅;

2.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使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职责,并对自已所做的事情负责,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

管事”的状态;

3.理顺注塑部的运做流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规

范化管理;

4.坚持“预防为主”的思路,从一开始就做对,预防问题的发生,避免仅凭经验做事,跟着问题后面跑(解决问题

最好的方法是不出问题);

5.从源头上抓起,优化产品结构和模具结构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做对。并制订注塑模具验收标准,把好试模关,确

保注塑生产顺利和品质稳定;

6.增强模具保养意识,做好注塑模具使用/维护/保养工

作,减少注塑生产过程中的模具故障;

7.做好注塑机及周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工作,减少机器/设备故障,确保注塑工艺稳定,延期机器/设备的使用

寿命;

8.严格控制机位水口料和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以减少

回料量,降低原料损耗;

9.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科学规范的注塑生产管理体系,实行绩效考核机制,增强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

极性;

10.加强各岗位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制订注塑部各级员工的培训计划并加以

实施,以提高各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质量;

11.更新观念,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工具、新技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技

术水平;

12.善于发问题并及时分析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不自以为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持续改善(最大的问题就

是看不出问题);

13.积极参观学习注塑行业先进的注塑生产管理模式,吸收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立“优

质、高效、低耗”的运作管理体系;

14.加大各项管理制度、运作流程和规范的执行力度,

加强注塑过程控制,适时的走动式管理;

15.实行量化管量、目标管理、看板管理和7S管理,所有的注塑生产信息让直接参与生产的人员(包括作业员)知

道,改善沟通效果,减少问题发生;

16.做好注塑生产计划安排、现场巡机检查及交接班工作,减少频繁调换机台生产,并防止下一班出现上一班生产

中存在的问题;

17.每周召开注塑部生产例会,总结本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安排

下一周的工作计划及改善项目;

18.不断学习新的注塑技术/管理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树立科学发展观,走科学注塑的道路,每天进步百分之一。

第四篇:缝制车间生产质量管理方法

一、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众多企业用经验或教训总结出来的结论,所以,质量好坏事关企业生死存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因质量问题而返工不仅影响生产进度,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情绪,从而会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生产进度就进一步受到影响,生产进度跟不上又直接影响货期,从而影响销售甚至导致丢单,那么工厂就谈不上创造利润,我们的工资那儿来?那么质量不仅关系到公司兴衰,也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

二、如何控制好质量,要想控制好质量首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查出来的!

1、产前教育:从源头上控制,重在事前教育,我们生产管理人员在仔细审阅工艺制单,核对样衣的过程中,已对款式工艺熟记于心,在产前会过后针对工艺难点,也有了解决方法与措施,那么我们再组织小组产前会议,将我们所知的一切及时传达给我们基层员工,并结合各款具体的工艺要求及公司的产品质量要求,作一个详细的说明,要让大家都能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为合格,做的不合格有什么惩罚等,这就是事前教育。

2、产中纠正:员工有了目标后,有的会去努力达成,但也有的可能没弄明白或意识稍差抑或是技术能力有限,不能按我

们的要求去做,那么就要求我们的生产管理人员去指导去督促跟进,特别是在每款生产的初期,我们应从第一道工序开始跟进,检查指导,实行首件产品确认制,及时纠正错误方法或不良生产习惯,保证上一道工序传给下一道是合格的。我们一道道跟进检查,辅导直到出成品。如果我们真正跟到位,相信成品出来后极少存在返工的现象,不用每件再去反复检验了。车位做得开心,我们也查的轻松。

3、产后总结:如果确实因技术因素或因面、辅料原因导致返工现象,我们应及时反馈给技术部门或品控部门,让其协助解决并记录存档,作为以后类似问题预防工作参考。

三、组长的职责:

1、保障本组机器设备摆放整齐,机器及台面干净无油污:生产组是工厂最小的组织单位,作为该单位的主要的管理者,对于组上的一切事务都负有责任与义务,作为基层管理人员是对第一现场最清楚了解的人。

2、保障生产流程顺畅:这点至关重要,我们处理好生产流程设计,科学分配工序。组长必须对本组每一位员工都要了解熟悉,就像熟悉自己家庭成员一样,我们不仅要知道员工的技术能力,还要了解员工的脾气性格及优缺点。这样我们在做工序分配时才能有依据,才有可能记分发掘员工的能力。公司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只是我们没有去发掘!俗话说:人无完人!但我们往往习惯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忘记其

本身的优点!这很不利于我们的工作,事实上如果我们关注并充分挖掘发挥员工的优点,其本身的缺点就很容易被淡化,最终可能消失!况且优缺点本身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在我们看来是缺点,但如果用好了就会变成优点。比方说:脾气急操一般来说是缺点,但脾气急操的人往往性子直做事快,我们安排他来瓶颈工序,就更容易更快解决流程不畅的问题。总而言之,我们在做工作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到影响我们生产进度与质量的一切因素。

3、产量质量记录清楚:在生产中我们对产量的记录往往比较清楚,但对质量的记录就不是那么地意了!我们没有意识到质量记录的重要性,质量记录是巡检及员工质量考核的依据,也是我们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改进的依据,有了详细的质量记录,我们经过统计分析,能很快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能依些制定改进与预防措施。同时这此记录还可作为以后类似问题的参考与借鉴。

4、员工工作的辅导与监督:组长作为工厂基层干部,对生产现场最为了解,组长必须清楚每一位组员的技术情况;并因材施教。所以一个组长的生产技能及管理技能,直接影响车位甚至决定车位的技术素质,相应的一个生产小组组员成长的的快与慢也直接反映了组长能力的高低。另外,大部分质量问题的产生不是因技术因素而是意识问题,因此组长在进行技术辅导的同时,还不要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的培养。好的现象大力提倡(开例会时多表扬),不良行为即时制止

并纠正。

5、车间管理与质检员工作配合:质检员有权对车间不合理现象进行指正。对于质检员的批评或建议,组长必须接受如果认为质检员的批评或建议不正确,可以向品控部或车间主管反映,但不得当面顶撞或谩骂!另外,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质检员是协助我们进行品质管理工作的;要向真正提高产品质量,关键还在于提高我们自己及我们员工的质量意识,以及我们的品质管理技术!同时还要一是到,产品一质量并不是矛盾的,如果在生产的最初阶段就进行严格的控制,质量的改善(返工率的降低)能有效促进产量提高。

四、巡检的职责、巡检的职责就是确保流向后道的半成品或成品必须是合格的!剩下的就是工作方法问题。巡检的工作不仅仅是查半成品或成品,还应该向前伸延。即从车位做第一道工序开始就开始检查。那么巡检在做首捆货时就开始跟进,第一道工序查过后没问题,交第二道工序进行生产从此类推:一直跟下去,直到出成品,我相信,出来的成不再需要反复查,也不会存在什么质量问题,车位做的开心,我们查货也轻松!如果反过来,寻件做在查货台前,不主动跟进车位,肯定会有一大堆问题等着我们,我们会是越查问题越多,那么积在手上的货也越多,最终是一大堆返工衣服退给车位,员工怨声载道,我们也是吃力不讨好!这一点相信大家深有体会:有些基层管理人员巡检在刚开货时不管,等车工率辛辛苦苦做了一大堆半成品或成品是才说,这儿不行,那里要返工及吵架的现象。因此在大货生产的最初期,我们要多花一些精力,工作主动一点积极一点,就会越做越顺。

五、车位的职责:缝纫车间的生产是多工序流水作业,工序半成品质量也是整个产品质量的中心,完成整个指标是完成整个流水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缝纫车间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如下生产者责任制: ⒈在生产投产前必须熟悉规格要求,质量标准,工艺操作要求,上技术课(开产前会)要仔细听,用心记,要熟悉本工序各项要求,也要熟悉上下工序的要求,不懂要问,在没有弄懂各项要求前不准投产。第一件产品必须交给管理人员(巡检)鉴定后,才可批量投产,未经检定的不准投产。

⒉严格工艺操作要求,按规格,按工艺操作要求而发生的质量差错事故负责任。

⒊坚持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按标准要求生产,对工序的质量要求进行严格的自查自检,对下道工序负责,对上道工序的质量也应严格把关,如上道工序的遗留问题。本工序没有把关而发生质量事故,有本工序负责,第二承担返修损失的经济责任。

⒋质量问题及时返工,对返修产品做到随修返,现时返工,不及时返修或拒绝返修的按纪律处分。

⒌严格按版号生产,按编号生产,半成品在捆牢防止散脱而发生差错,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负责,造成混版,混号的差错由当事人负责。 ⒍严格执行换片制度,对所发生的一切换片,均有直接指定人员调换剪配,一次换好,进行记录,一般有组别,姓名、类别、原因、色号、换片部件等,换片原因应详细记载以便落实责任,如因本工序责任所发生的换片时间不得隐瞒过以流入后道工序,由此而造成质量事故给

予严格处理。

⒎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树立先集体,后个人的正确思想,服从分配,不挑捡公种工序,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大组指标的完成,服从组织的调度。

六、生产质量控制意识的转变:

1、责任到位,要求每一道工序员工能自查自检。

2、组长巡检必须摆脱依赖思想,完成负担起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控制责任与义务。

3、巡检要求进行每一个生产环节,每道工序的监控,不准将主要精力全放在检查成品上。

4、质量工作做好了,产量随之也提高了,工人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

2009年9月6日

第五篇:管理好一个车间有那些方法

首先,自己的技术要过硬车间主任是安排车间生产的主要领导,如果自己技术不过硬,那是没有办法去安排生产的,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车间主任去解决。有了技术才知道哪一环节比较重要,哪一环节比较慢。在原有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去改进产品或生产流程。所以,技术是第一位的。第二,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生产的流程安排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没有组织能力车间就会象一盘散沙。有的人忙不完,而有的人却没事情做;该生产的出不来,不是很急的却生产好了!很多企业车间加班都是与车间主任的工作安排不当有关。除了特殊情况。车间的日常状态直接反应了管理者的能力。所以,车间主任必须是懂得生产流程,能够组织好车间的人员,安排好生产秩序。第三,要有高超的沟通能力在管理员工上不能够和员工相处的很好就是管理者的失败。要知道,没有员工,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如何同员工相处,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内容。和员工相处好了只是一部分,还要和老板或厂长做好沟通。只有和上级沟通好了才知道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缓做,才可以让上级及时掌握车间的生产情况,以便于安排下一步的生产计划。如果是独断专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到最后工作做的一滩糊涂。有了良好的沟通,车间主任才好做,才不会感觉到自己很孤立。在企业中没有孤立的人或事,只有体现团队的精神才能够使生产顺利进行,企业才会壮大。第四,要科学计划生产生产有计划,这是车间工作的前提。计划不到,或者不科学,就会出纰漏。所以,必须认真调度好各工序的人员,设定机械动力配置,挖掘能量,减少浪费。车间工作,应以计划目标为主,根据公司及厂部下达给车间的计划、目标、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通过指标分解将班组当月的生产任务,质量要求、工艺标准以及员工的操作规程、纪律要求、定额标准逐一列出,并在班前会上动员部署、班中跟踪检查、班后总结考核。从而让班组上下人人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工作有奔头,有目标。对经常生产的产品可以制定生产程序,进行程序化管理,使分工更明确,责任更清楚,并在工作中加以分析和改进。以便于员工操作,节省时间。第五,要实施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工作是车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生产运行质态好坏的主要依据。车间主任数据管理要抓好三性:

(一)讲求可操作性。针对工序设置,岗位设置,流程设置,设定科学的表式,要一环套一环,上道工序数据流转下道工序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讲求真实性。车间主任应挑选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作风正派、做事踏实的同志担任班组长或数据员,当日生产,当日跟踪检查,当日数据汇总。务必做到真实、准确。应给员工的劳动所得,一分不少;想搞花样、玩水份、混水摸鱼多拿酬薪,一分不给。必要时,树立正反典型,奖真罚假,促使员工通过自身的工作来挖掘机械能量,减少浪费,工艺创新,达到增收的目的。

(三)讲求连续性。考勤数据、定额数据、交接数据、首检数据构成了车间的正常生产活动。而主任每月三次的盘点数据和运行分析数据,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分析汇总,前者工作抓好抓实抓习惯了,对后者工作就会了如指掌、应对自如。反之,数据管理有布置无检查,有今天无明天,有交待无跟踪,有发觉无措施,只会造成思路不清,数据不实,情况不明,陷入工作的被动之中。第六,要懂得生产成本管理一个车间,就是一个大家庭,小则几十号人,大则上百号人,作为车间里的一家之长。车间主任既要管理好家庭的“柴、米、油、盐”等成本性支出,又要增加“家庭成员”的劳动收入。这是一个家长既要会过日子,又要会过好日子应有的能力与素质。在不损害员工利益,不偷工减料的情况下,提高成本意识,减少浪费是每个老板都希望看到的。所以,做为车间主任在节约开支等方面是首当其冲。象一些企业做的不必要的样品,用料时没有计划,或是核算不到位。

对于车间主任来说,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心里是有谱的。把节约的钱加到员工工资待遇里去或是核算到产品成本中,老板和员工都开心,而车间主任做为主要的带头人,谁能不喜欢呢?第七,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 常见到这样的情况,生产过程中我们的主任一旦发现了问题,便立即召集本车间职工开现场会,可谓是雷厉风行。主任们讲得是声嘶力竭,叫、吼、甚至于骂,说如果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将如何如何„„,但屁股一转,他说不定已经把刚才的话忘了一半;或许是事务太多,或许是收不起功,不去验证,不去跟踪;或许还有老好人的思想;或许„„难怪员工们把你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一、二天还有改变,三天一过又恢复以前,于是乎,问题还是老问题,会议还是老会议,话还是那几句老生常谈。 其实,这还是一个工作方法的问题,方法用对,事半功倍。一个合格的车间主任,工作中应善于掌握方式方法,讲求实效。主要有:(一) 遇事要带头。有句话很现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主任就是火车头,要带好各班组成员勇往直前,敢为人先,为大家树立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以人格魅力,示范感召力,熏陶影响力,辐射冲击力,带动车间各项工作,做事要有超前意识。技术创新抢在前,工艺改造学在前,发生机械故障维修在前,发现质量问题分析总结在前。 (二) 作风讲民主。经常性召集车间会议,生产任务布置会、质量问题分析会、车间合理化建议会,对车间的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形成“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管理,个个肩上有责任,风险共担,责任共负,荣誉共享的好气息。(三) 批评讲方法。人与人之间肯定不平衡,十个指头伸出也会有长短,在车间各班组之中,员工自然而然也会有先进、后进之分;聪明、笨拙之分,车间主任在批评员工时,要因人制宜,掌握心理,把握分寸。以此注重以理服人,就事论事,切忌以权压人“命令式”口吻。(四) 为人讲公平。在车间各项工作中,职工请假,任务分配工资定额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主任要当好这个家长“一碗水”要端平,要恪守“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尽可能奖罚分明,以公平、公正、公开办事。 (五)选好班组长。班组长应从劳动能手,先进分子中选出,要民主选举产生。切不可以人情、义气用事,直接提拔。好的班组长,既要是主任的好帮手,又要是员工的贴心人,正可谓班组长称职,车间工作会出色。第八,要稳定队伍培养新人稳定车间人员和培训新员工也同样重要。不要让员工做单一的工作,可以互换工种。一是怕员工的工作太单一,容易产生烦躁和感觉工作乏味,缺少工作激情。二是为忙的时候或缺人时可以临时替代。车间每天都会有事情做,但是不可能每天都很忙,在比较闲暇时培训人。一个优秀的车间主任,同时应是一个优秀老师,热情地培养新人,把自己的技能、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属,只有这样,在生产紧张时才有人可用。任务完成的好,公司自然对你倍加赏识,加快提拔重用。相反,作为车间主任,如果技术非常保守,耍小聪明,生怕教会别人,自己丢了饭碗,岂不知,当某些工种的人走了,而生产时间又紧张,却没有人会做,只有车间主任一人会做,而一个人的能量毕竟有限,到头来完不成任务,肯定吃不完兜着走。总而言之,做好车间工作,当好车间主任,是一门学问,需要用心去做。正如有句话说的“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将工作干好”。作为车间主任,用力去做,只能勉强完成任务,用心去做,就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就能不负众望,打造车间工作的一片新天地。

车间是我集团公司基层的生产单位,是双汇集团所有产品的最主要的生产者,也是推动双汇集团不断壮大发展的最基础的一环,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由于其是实施具体生产的操作部门,人员众多,在生产中碰到的问题也是琐碎繁杂,因此搞好车间的日常治理,对任何一名公司调度员来说,都会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只有具有正确的思想熟悉,才能正确处理好车间的种种关系,保证车间生产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优秀的调度人员,应该具有正确的思想熟悉并对工作加以指导,才能切实有效的搞好

车间的生产,正确的处理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在工作中,我总结出来一些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为双汇集团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才智。

其一:服务车间的思想。车间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生产环节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因此,调度员不仅仅要给车间安排生产任务,还要有服务于车间的思想熟悉,才能更好的保证车间生产的及时高效完成,大致可分为:①在安排生产工作之前,为车间生产调配好生产所必须的基材、原辅料等必须的物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事先做好预备工作,才能保证在生产中做到井然有序,忙而不乱,保证劳效。②安排生产过程中,要及时估量出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而提前加以解决或者预备好适当的应急措施,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占据主动,保证生产。③生产结束后,要及时汇总中间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下次的生产安排找出更加有效的方法。总之,具有服务于车间的思想熟悉,才能为车间生产创造出良好而宽松的生产环境,保证所下达的生产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其二:公司利益高于一切的全局观念。上传下达,安排生产任务,是调度员职责之一,车间在日常的生产中基于要考核自身的出品率、节能降耗等原因,偏重于生产技术,浪费了产量高的产品。但是,生产是围绕着市场运行的,很多时候车间会碰到调度部下发的量小而花样品种繁多、同时又要货紧急的生产任务,这样会直接影响到车间、机台的一些考核指标,因此车间有时会存在一些本位思想,对这些生产安排不理解,这时就需要调度员具有全局观念,明确车间利益必须服从公司利益,行使好自己的职权,对车间生产做好有效有力的调度,保证生产的及时进行,而不能以任何理由影响到集团公司的正常供货。

其三:高标准的形象意识。在调度员的日常工作中,严格的形象意识必不可缺,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①随着双汇集团的不断发展,公司对外业务也与日俱增,调度部经常会在车间安排一些对外的生产加工和生产任务。这些产品的委托者是和双汇有着业务往来的一些企业,有的甚至是双汇的同行,因此,这些产品的质量或者性能直接影响到双汇集团、双汇品牌在其它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内的形象和口碑。所以这些“外活”必须更要严把质量关,甚至要高于我们集团内部正常的生产质量标准,尽量把这些产品做到完美无暇,在其它企业中树立双汇集团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其对双汇集团的认可程度,为双汇集团的发展拓展出更大的空间。②调度员日常的工作琐碎而繁杂,待人接物必不可少,调度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因此,调度员自身要有良好的言行修为、公正的处事原则,这些都需要树立起高标准的形象意识。

其四:人性化治理与严格治理制度相结合的思想。纪律是一个企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证,一个纪律涣散的企业是不可能有高效的生产和质量保证的。而对纪律的治理,很轻易陷入两个极端:一是机械的高压式的治理方法。这样的治理模式虽然很轻易见效,但却不能完全调动职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提高劳效、促进发展方面很难“再上一层楼”,并且这种治理模式与现在提倡的人性化治理格格不入;另一个极端则是丧失了原则的“人情化”治理,更不足取。其实抓纪律的作用应该是纠错警人,防止错误的一再发生。而人性化治理则是提倡以人为本,注重职工个人情感,从好的方面引导和激发出职工的积极性来,因此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我们双汇集团所需要的治理模式。也就是说在车间的日常工作中,要把罚与奖结合起来,工作上的严格治理和生活上的关心职工结合起来,把制度处罚和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把人性化治理和严格治理制度相结合,不仅能减少错误的发生,惩前毖后,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加车间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才是对纪律治理应该达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这样的企业才能经历风雨挫折,才是不可战胜的。

其五:“换位思考”意识。一个优秀的调度员应该是不断进步的,能在工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来减少问题的发生。无论在安排生产还是对人员的治理方面,都应该先站到对方所处的位置去看一看、想一想,这样才会发现自身安排生产或者处理问题中的一些不足和漏洞,才能事先得以解决。在企业生产中,“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要好的多。因此,“换位思考”意识,不仅能帮助调度员更加合理的安排生产,增加处理事情的公平性、公正性,同时也是调度员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之一。总而言之,双汇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双汇人的努力和拼搏,所有的工作都应该讲究方法,只有这样,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才能不断进取,为实现“百年双汇”的目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从警一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车间管理整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