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主”病虫害防治巩固绿化成果

2022-09-11

仙河镇占地525万平方米, 其中绿地面积215万平方米, 绿地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分别为40%和44平方米。乔灌木27万余株, 绿篱8万余延长米, 其中, 乔木21科96种;常绿植物10科32种;藤本植物9科14种;草本花卉29科94种;水生植物5科8种。由于早期绿化以存活、保绿为主要目标, 多选用抗盐性高, 成活率高的白蜡树, 大片白蜡纯林被广泛种植。树木品种的单一给美国白蛾、蚧壳虫、天牛等害虫, 提供了生存和繁殖条件, 对仙河地区的绿化防治造成了难度。仙河社区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 因地制宜, 大胆创新, 坚持实施“三为主”防治,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植物多样为主, 平衡病虫害产生

植物物种多样化, 能增强植物抵抗病虫害能力, 全面增加植物的多样性, 能有效遏制单一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发生和流行。

一是从长远布局规划入手, 确保辖区植物多样性。仙河社区从规划布局入手, 将植物多样性的建设列入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内容。仙河镇区共有21条主干道路, 在制订行道树规划时, 不仅考虑树木成型美观, 也兼顾树木品种的多样性, 打造出“一路一树、一树一景”的景观, 又保证了树种的多样性。600亩仙河植物园在规划建设时, 共引进植物种类50余种, 在形成绿地景观和发挥巨大生态效益的同时, 防治工作量相比其它纯林降低80%以上。

二是从优选植物资源入手, 保障辖区植物多样性。在绿地建设时, 优选适应当地气候, 抗逆性强的乡土植物, 有节制引进域外特色物种, 构筑具有地域区系和植被特征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原先只种植在仙河外围, 适应性较强的刺槐、香花槐等树种, 已被普遍应用在社区内部片林种植中。生长在盐碱荒滩的红柳树, 也被在隔离带中建植成景。丰花月季、小叶女贞、火炬树等本地灌木, 也扩大了种植范围。这些植物的普及应用, 体现仙河当地原有植物物种风貌同时, 也确保了植物多样性。

三是从优化植物配植入手, 力促辖区植物多样性。在区域绿化时, 仙河社区突破传统栽植模式, 将乔、灌、草复合种植结构, 视为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做到树种多样, 结构复层, 配置合理, 增加立体绿化效果, 创造利于病虫害防治环境。经过多年的树木调整, 仙河社区树种搭配, 乔灌比例, 树种与树种比例, 都趋于均衡。小区围栏是防盗墙, 是绿化观光线, 为保证绿化成活率和观瞻效果, 提出“蔷薇满墙、连翘连线”, 全力组织种植蔷薇、连翘, 形成了仙河特有的围墙景观, 增强植物多样性, 也弥补了小区围栏绿化的空白。

二、坚持预防群防为主, 抑制病虫害发展

仙河社区一直秉承“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在实践中, 逐渐形成“预防群防”机制。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 准确把握病虫害产生规律。不断探索和研究, 发现和掌握本地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工作中, 根据当年的温度、降雨等自然气象条件和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预测下一年同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根据季节气温回升积温和降水情况, 预报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根据预测预报情况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 变治虫为防虫。在源头上, 依据病虫的成虫及生长规律, 秋季对杂草和落叶进行收集, 冬季对辖区树木喷施石硫合剂和涂干处理, 减少了越冬虫卵的存活数量。

二是建立信息点源, 动态监测病虫害发生发展。为加强常见病虫害防治, 仙河社区每年春季, 选取易感区域或易感树种, 设立了52个病虫害监控点, 按照“虫卵、幼虫、虫蛹、成虫”四个循环阶段, 分层确定监测周期, 定期派人调查登记病虫感染情况及发生数量。结合往年资料, 判断病虫生长规律和防治规律, 预测下一代病虫发生时间, 确保及早发现, 及早处置, 避免病虫害大面积爆发。2011年美国白蛾防治过程中, 通过对监测点数据的准确解读, 确认一代白蛾将在5月25日左右出行, 二代白蛾在7月初发生, 通过与实际对比, 误差在48小时以内, 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利参考。

三是划小责任单元, 全面控制病虫害实际危害。病虫害发生地点的不确定性, 必须划小责任单元, 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按照地域, 划分出19块防治责任区, 在虫害发生早期, 及时对病虫进行控制, 避免病虫害地域间相互传染。仙河社区还联合周边单位, 统一防治时间和策略, 集体行动, 提高防治效果。

三、坚持生物防治为主, 促进生态链和谐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无污染、无公害、防治作用持久, 易于同其他植物保护措施协调配合的特性。仙河社区在近几年防治工作中, 积极改变依靠化学药剂防治方法, 实施以“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主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一是应用生物制剂, 形成良性循环。仙河社区经多方比较, 选取了用生物制剂--BT (苏芸金杆菌) 和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主要生物防治制剂。充分利用生物制剂, 在无阳光直射条件下可保存数年不丧失活性, 对人畜、鸟类、益虫、鱼等安全的特性, 用生态措施实施病虫害防治。在“线虫”制剂防治天牛方面, 仙河社区也作了积极探索, 利用虫生线虫的共生菌, 能够在天牛体内大量繁殖的特性, 达到灭虫效果。多种生物制剂的运用, 最大程度保持了仙河生态链的完整性。

二是引进自然天敌, 提升生态环境。在仙河社区引入自然天敌, 实施病虫害防治, 同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仙河社区林木覆盖率高, 林木连片, 植物群落完整, 给虫害天敌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仙河社区已连续6年, 100%覆盖、无间断, 每年分两期投放2万枚周氏啮小蜂寄生蛹, 对美国白蛾实施“以虫治虫”生物防治, 取得了良好效果。化学药品的大幅度减少使用, 小区内麻雀、喜雀、鸥类等也已随处可见, 在另一方面起到了“以鸟治虫”的效果。

三是持续生态防治, 提高效率效能。实施生物防治除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外, 也明显减轻了植保人员的劳动强度。根据仙河社区实施生物防治近6年的统计, 病虫害高发期时, 防治人员由平均每日100人降为30人, 施用的药剂量由过去的每年8-9次全范围喷撒, 减为局部每年2-3次喷撒, 有效降低了人力、物力防治成本。

坚持“三为主”, 让仙河社区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 取得了主动, 小区生态环境, 也得到明显改善。

摘要:仙河社区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 因地制宜, 大胆创新, 坚持实施“三为主”病虫害防治策略, 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植物多样,预防群防,生物防治

上一篇:浅论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提高下一篇:高校师生价值观冲突动因及化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