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管理创新

2023-04-11

第一篇:新形势下农村管理创新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推动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村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对农村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进行一次轮训,以全面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中央领导的指示和国家下发的一系列文件,充分说明了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推行农村财务公开,搞好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说明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意义重大。

进入新世纪,中央进一步提出要“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并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列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加强“三资”管理必须抓住清产核资这个基础环节。作为基层,我们更要以此为契机,认真落实中央的要求,切实搞好“三资”管理工作。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要坚持统一领导与农民群众参与相结合。清产核资工作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运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抓好组织协调,统筹各有关部门开展工作。乡镇是具体清查工作的关键,应当成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制,承担清产核资的指导、组织、发动等具体工作。村一级应成立由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或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加的工作组,与上级组织共同承担本村的清产核资工作。要向农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和工作程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清查结果要及时向全体成员公开,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提出的质疑要及时解答和解决。

二要坚持全面清理与强化经济合同管理相结合。清产核资工作既要对固定时点上集体“三资”状况进行清理盘查,也要对“三资”的发展和变化全面跟踪。因此,要结合清产核资工作,及时发现“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当前,要把清产核资工作与强化和完善村集体各业经济合同管理结合起来,这是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工作,也是农民群众最关注的工作,作为政府部门,要指导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清理合同、规范合同,指导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知道制订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公开有偿使用项目和标准,建立健全集体经济发展的积累机制。

三要坚持全面清理与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相结合。清产核资是基础,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根本目的。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贯彻上级制定下发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帮助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加强服务,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收益不断增长,让农民群众随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得到更多的实惠。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是“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我们一定要扎实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三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是农村集体三资代理人员的本职工作,也是搞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关键。会计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搞好会计核算是管好农村财务的前提。只有把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基础性工作做好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才能有效进行和实施。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集体三资代理人员队伍显得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农村集体三资代理人员认真学习会计知识,深刻理解和全面领会会计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精神实质,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严格执行国家会计制度和各项财务制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是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以及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资金审批、债务管理、财产定期清查等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才能使财务活动有章可循。要对财务活动实行全程监控,严格按制度办事。对固定资产要做到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或变卖、报废处理事项,严格执行民主决策程序。

三是要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按照中央文件规定,村干部任期内每年要进行任期内审计,村干部届满或离任时必须进行经济责任专项审计。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切实做好集体财务审计工作,维护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经管部门要有计划的对本辖区的村财务进行审计,也可组织各村进行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对问题较多的村也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四是严格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在基层承担着农村财务、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等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只有全面理解、正确把握各项政策的精神实质,宣传好、执行好政策,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广大农村集体三资代理人员除了做好会计本职工作外,还要加强对农村有关政策的学习,全面掌握国家政策的精神实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知道国家有什么规定,规定是什么,哪些做法符合国家规定,哪些不符合国家规定,违规的事情不做,错误的做法及时改正过来。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农村政策。

第二篇: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再一次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过缓;二是政府部门职能发生变化,由行政、命令型向市场、服务型转变;三是农村经营管理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扩展到了经纪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企业,呈现出多

元化的发展态势;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状发生了变化,农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面对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举步维艰。新形势要求农经管理工作必须创新体制,统筹“三农”问题,兼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县农经总站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新时期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即“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坚持以创新体制求发展,求真务实减负担,增收节支化债务,科学管理求规范,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一、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切实加强经管队伍建设。

经管工作是一项对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思想道德品质要求都很高的工作。经管队伍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为此,**县农经总站加大力气,加大投入对经管员和村助理会计进行培训学习和业务考核。一是举办各种培训班,加强对农经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培训,转变其思想观念,使其适应时代的变化与要求,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通过与财政、审计等相关单位合作,组织服务机构进行服务资质考核,实现全部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三是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业务交流,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随时学习、随时纠正;四是加强对村级助理会计的业务考核和实行招聘制度,打破大锅钣,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的公平竞争机制。通过培训学习和业务考核,全县经管系统树立了学习之风、调研之风,确保了财会队伍和工作人员素质的稳步提高。

二、以委托代理制和电算化为重点,切实加强业务指导。

经管工作必须固本求源,抓住了业务指导、监督管理就是抓住了经管工作的生命线。

我们一直把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核算水平做为经管工作的重点。从2002年起,**县农经总站就率先开展了电算化工作。2005年彻底甩开了手工记帐,全面实现了电算化。现在,每季只需将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性录入微机,在机内形成记帐凭证即可。这样不但简化了核算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强了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实施电算化能避免以往村财务管理上的许多漏洞,让群众放心,干部省心。

2003年,我们又针对村财务管理程序不严,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在村级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四项措施,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一是严格收入监管,杜绝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发生;二是实行预算审批,对超预算方案的项目或资金都不予批准;三是强化民主监督,预算方案、决算情况均报民主理财小组审议;四是实行分级责任追究制,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委托代理制运行两年来,收效良好,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以“减债工程”和“筹资筹劳”为重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民负担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农民负担的减轻和不反弹。一是精减机构,各种费用限额开支;二是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审核、监督;三是对农民的各种收费实行公示制,全县十个乡镇都制作了涉农收费价格公示板,在公开场所悬挂;四是加强对农民负担的重点监控,对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督查督办,限期解决。

从2002年开始,我们把减负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上。几年来,我们不畏困难,脚踏实地,在村集体经济极端艰难的情况下通过增收、节支、清欠、清地、降息等措施,努力开拓债务化解新渠道。三年共化解村级不良债务5014.1万元,占债务总额的26.8%。

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促使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于是我们把每年的三月份作为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议事月”,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确保了农村集体公益事业的有效发展。2007年138个村向230,686人筹资275.6万元(每人12元),申请以奖代补资金137.8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四、以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为重点,切实抓好,农村稳定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欢欣鼓舞。与此同时,土地矛盾也成为农村信访的焦点和重点。为保证《农村土地承包法》正确贯彻实施,**县农经总站举办了两个培训班,一个是针对乡镇干部及乡镇经管员的培训班,一个是针对村干部和村助理会计的培训班。我们通过电视宣传、

标语宣传、印发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认真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面达到百分之百,实现了家喻户晓。我们还集中人力物力开展了对可能引发土地纠纷案件的排查工作,并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全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问题的实施意见》,为农村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为及时处理信访案件,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当权益,确保农民的合法利

益不受损害,我们调整分工由站长主管信访工作,亲自接待信访农民。为保证信访案件及时准确查处,站内工作人员又组成了4个专案小组负责专案审计,全站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五、以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为重点,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为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行了乡镇经管站长审计责任制,开展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007年对全县村级206个基本核算单位2004至2007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针对三大方面37个问题进行了整改。

在帐前审计工作过程中,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原则,坚决堵塞村级财务管理的漏洞。为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全县146个行政村全部签订了管理费使用责任状。审计过程中严把凭证录入关、审核关,加强票据管理,确保财务手续的完善;严格执行财务收支预算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以发展农民专业协会为重点,切实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参与竞争、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组织载体。

我们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经合**县的实际情况,决定以农民专业协会为突破口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采取了完善推广、示范引导、企业带动、部门领办等多种方式方法,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协会218个。其中夹信子镇的“宝石河”毛葱协会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级试点协会,万金山乡的“三江”生态水稻协会被省农委确定为省级示范协会。他们生产的许多产品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泰国、马来西亚、欧盟等地。协会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给广大会员带来了实惠的同时,也使广大农民看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我们提倡和鼓励发展经纪人队伍,扩大农副产品销路。目前全县1548名经纪人正活跃在广大乡村,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以拓宽工作领域为突破口,强化经管站职能作用。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县站狠抓劳务经济,大力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积极搭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平台,拓宽农民增收途径。2006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419人,2007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378人,2008年目前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64人。

为了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县站组织建立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已88个,设立信息员145个,配备电脑88台。2007年,县站依托北方农网和黑龙江省农经信息网,实现了资源整合型信息化服务,2007年先后被黑龙江省和国家确认为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2008年正在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2007年为全县农民代购化肥423吨,2008年为全县农民代购化肥746吨

在新时期,**县农经总站将继续在省市站的指导下,以全心全意服务于“三农”为宗旨,以三大管理、三项指导为基础,紧紧围绕省市站确定的工作重点,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巩固扩大减负成果,进一步完善委托代理制,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加速农村产业化步伐,努力实现重点工作有新突破,基础工作有新拓展,常规工作有新局面,不断提高农经工作的水平。

**县农经总站

2008年5月26日

第三篇:新形势下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策略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而农村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突破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也曾明确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更应当注重加强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策略

随着国家经济大潮的发展,各项事业都在瞬息万变。比如新的形势给国家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农村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实现人口有序流动,笔者结合多年在乡镇工作的一线经验,谈谈如何应对新形势下面临流动人口多的问题,开展好农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1新形势下农村流动人口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外出务工,由于生活环境和劳动项目的改变,尤其在经历城市社会生活、生育文明的熏陶和洗礼后,其商品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培育,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各种素质和技术储备,为新农村建设积蓄了后劲;同时,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意识会逐步强化,并转变为自觉的生育行为。

随着外出人口的大量转移,也造成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影响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剧了农村老龄化进程。同时,大部分流出人口处于生育旺盛期,婚育观念的开放、流动频率的加快、居住和从业情况的复杂,以及现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和机制缺陷,使得外出人口成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难点。

2新形势下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策略

2.1树立流出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新理念 应该树立流出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新理念,正确认识流动人口在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把握流动人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外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理性定位。做好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是转变群众婚育观念、控制违法生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外出群众素质、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流动人口户籍地的基层党委政府,应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执政为民的高度,积极寻找一条既要鼓励农民工外出创业、又要切实抓紧抓好流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视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创业者”,视为转变婚育观念的“先行者”,从服务入手,从管理落脚,维护好外出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权益,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实现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的 “双赢”目标。

2.2实施统筹管理 外出务工人员是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准确掌握其规模、质量构成及发展规律,有效实施统筹管理的政策措施。摸清基本情况:发挥人口计生网络根植村居、联系家庭的优势,通过经常性服务和上门查访,全面了解拟外出人员的从业背景情况,掌握已外出人员的就业、留守家庭生产生活、权益保障以及婚育情况。健全各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机构,各村(社区)要确定专职人员,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乡镇各单位、村、社区必须配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管理人员或信息员,做到对人员流动、生育、节育、接受服务、落实奖优勉补政策等情况信息反馈及时,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到位。相关部门加强配合交流,互通信息,逐步实现外出人员综合信息资源共享,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信息化支持。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责任:按属地化管理和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服务和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机关、学校、社区、村组和责任人,签定包保责任书,实行包保责任,做到对每个流动人口都有人负责,实现管理和服务全覆盖。县市之间流动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地协助管理。加强对流出县外人口的跟踪管理,落实相关服务管理措施。外地流入本乡镇的流动人口以所在村(社区)管理为主,按规定落实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措施,并及时向其户籍地通报婚育信息。因婚嫁关系来乡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员由所在村(社区)纳入常住人口管理,视为户籍人口提供相应的管理和服务,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落实绝育措施且婚育情况未发生变化的,已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长期有效。

2.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作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站,要加大宣传教育。以《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为主要内容,对外出人口开展“未进城市门,先做新市民”主题教育,并融入国家、省有关农民工普惠政策及现居住地相关政策规定的学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让外出人员了解有关暂住管理、房屋租赁、卫生防疫、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提高科学文化、思想道德、职业技能素质,做到有准备外出、有目的从业、有条件致富、有办法维权、有义务履责。

2.4健全信息网络 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规划,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建立两地或多边联席会议制度,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人到岗、计生信息到站、两地快速互动”的区域协作。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发挥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作用,流出地与流入地围绕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孕检服务、联合执法、跟踪管理、违法案件查处等开展协作,消除管理空挡,实现服务对接。

总之,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计生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各地政府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慧敏.提高人口与计划统计工作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经济视野,2013(14):12-13.

[2]赵红军.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2(23):44-46.

[3]林士华,郭丁兵.浅析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J].财经界(学术),2010(2):77-79.

[4]赵艾菊.浅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1(10):88-89.

[5]龙小敏.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创新思考[J].企业导报,2012(14):13-14.

[6]陈国虎,李爱玲.初探当前农村计划生育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妇女(下旬),2013(2):34-35.

[7]张朝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107-110.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管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归根结底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真正实现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确保广大党员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将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必须长期研究的系统工程。现结合自身工作,谈些粗浅的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夯实基础,明确责任,分类管理。

一、与进俱进,夯实基础

党的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夯实基础,扎实做好党组织设置、党组织班子配备等基础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了,党的组织加强了,党员素质提高了。

1、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在农村基层开展党组织设置要本着“便于组织,便于活动,便于管理,便于考评”的原则,一是各基层单位正式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都要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必须成立党总支,党员人数超过100人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成立基层党委。党总支下属党支部人数一般在20人左右为宜。二是依托农村专业组织和行业协会成立专业党支部。三是街道、社区正式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要成立党组织。四是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区可根据具体情况成立临时党支部。五是各基层党支部都要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便于活动”等要求,成立若干个党小组。

2、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按照基层党组织的任期要求,严格换届时间,依法民主选举产生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一是按照“德才兼备、勤政廉政”的原则,公开选拔乡镇党委班子,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党委领导职数可设5—7人,可根据具体情况推行党政一把手“一肩挑”,党政副职交叉任职。选举办法可采取两种方式,第一,党委党员人数不足千人的,可实行“公推直选”,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党委领导职务;第二,党员人数超千人的党委,可采取“两推一选”,通过全体党员民主推荐和村民代表民主推荐,再由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党委成员。二是按照“四强”的要求,即“双带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奉献精神强,开拓进取理念强”,配齐配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精明能干,群众公认的村干部队伍。支委职数3—5人,鼓励“两委”一把手“一人兼”,引导“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同时鼓励党总支支委兼任下属党支部负责人。三是对于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和专业党支部,鼓励、引导各单位是党员的法人代表竞选党支部负责人。四是对一些工作上、经济上、相对后进或落后的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可以在党政机关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兼任该党组织负责人。五是乡镇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必须按要求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或兼职组织员。

3、落实、完善党员活动之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村级党组织党员活动场所,特别是要落实、解决党总支下属党支部活动场所,确保广大党员学习、活动有固定之家;二是要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党员活动阵地,要及时填写、更新阵地内容,尤其是要着力解决党总支下属党支部的党员活动阵地。三是要把党务公开工作抓细抓实。党务公开不仅要同政务、村务、厂务、站务等公开分开,而且还要创新党务公开的公开载体,实行党务公开栏固定公开与采取一些灵活的公开方法相结合,如相关会议、电视、网络等等,真正做到该公开的必须公开,已公开的应一清二楚,从而实现党务公开“六规范一满意”。

二、明确责任,分类管理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是做好农村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明确责任,落实任务,齐抓共管,分类指导,强化管理,严格考核。

1、建立务求实效的学习机制。要把抓好学习做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常抓不懈地活动平台。通过建立务求实效的学习机制,切实打造学习型党员,同时,通过学习,努力把广大党员的时间、精力集中到工作、生产和发展上来。一是建立以乡镇党委书记和基层党组织书记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一系列学习、培训机制。第一,完善每月一次的乡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第二,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每季度一次的例会制度;第三,建立上级党组织负责对下级党组织实行定期培训的制度;第四,落实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二是针对党员需求,确保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如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学习内容以政策法规和党建知识为主;村级党员以《党章》和农村实用技术为主;企业党员以《党章》和现代企业管理及岗位技能学习为主。三是创新学习形式,确保学习取得实效。第一,采取由专人集中辅导、授课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第二,通过电教、网络等现代学习工具学习;第三,组织科技进村开展宣传,进行学习;第四,通过公开栏、广播电视、宣传资料等灵活形式进行学习;第五,利用工作会议安排学习。四是通过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学习任务。第一,针对不同的党员对象,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如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不仅每人年初制定学习计划、年终撰写学习小结,而且每年还要完成2—5万字的学习笔记,5—10篇心得体会文章,1—2篇调研文章,党员领导干部还要为工作联系党组织上3—5堂理论课等等;第二,通过组织理论测试,巩固学习成果;第三,定期开展学习检查,宣传、奖励学习典型,进一步促进学习氛围。

2、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创新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载体。一是整体上要求对党员教育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第一,要求将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同经济工作任务同步下达,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与基层党组织干部目标责任同步考核,与先进单位和优秀党员同步评比表彰,从而实现党员目标管理与基层党组织一把手政绩挂钩,同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的经济利益相连,真正做到把党员教育管理这项“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第二,要求基层党组织对所管的党员进行全面摸底,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健全完善党员基本台帐,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采取因人施教的办法,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活动台帐,科学管理各种档案资料。二是把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各单位积极开展“三级联创”、“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和“创建文明单位”等各项中心工作的重点来抓。第一,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中广泛开展“双联双带”模范工程,要求乡镇党委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和联系一个贫困户,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其他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党小组和联系一名贫困党员,带头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和带头为联系点或联系人办实事、解难事、寻财路。第二,在村级党员中要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及推行服务承诺制,切实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极大地调动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干事创业的激情,真正实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 ,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第三,在新型阶层党员中要积极开展“双争双带”示范工程,要求广大党员争创技术能手,争创岗位标兵,带头敬业,带头创业,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创新党员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广大党员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为做大企业,做强产业发挥党员应的作用。第四,在流动党员中扎实开展“双连双带”心连心工程,教育流动党员既要同流入地党支部心连心,为当地的发展贡献力量,又要同流出地党支部心连心,为本地的发展出谋献策,尽心尽力,当然,流出地党组织也要指定专人主动与外出党员保持联系,尽量帮助外出党员家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外安心。同时,还要教育流动党员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不失时机地带领本地更多有识之士外出打拼,带头回乡干事创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3、严格考评,严把党员队伍的进出口。一是基层党组织要在年终时组织有关代表对班子成员进行述职测评,并在述职测评的基础上,拟定主题,召开好一年一次的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达到发扬民主,修正错误,加强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从而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通过群众代表座谈和党内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各基层党支部扎实搞好一年一度的党员民评工作,通过民评,肯定每个党员的成绩,并找出存在的不足,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三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对民主生活会的结果和党员民评结果进行公开,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和优秀党员,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四是严把党员的进出口关。第一,发展党员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严格全程联名推荐等发展程序,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增强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影响力;第二,要积极疏通党员队伍出口。对违法乱纪的党员要开除出党,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且经批评教育无效的党员要劝其退党,对民主评议不合格且经帮助无效的党员也要劝其退党。只有真正疏通了党员队伍的出口,才能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也才能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和巩固党员教育管理的成果。

总之,只要责任明确,任务明白,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发扬民主,严格考评,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就一定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2006年6月6日

第五篇: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论文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我国农村养老在资金投入、思想观念和实现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作者提出以下建议:做好农村养老的资金保障工作;做好农村养老的思想保障工作;做好农村养老的法律保障工作;做好农村养老的组织保障工作。

一、目前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在全国总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 149 546人,占50.32%,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 648 705人,占13.26%,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引用)这样,我国也以一个人口大国的身份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并且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也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为了应对农村养老过程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涉及农村养老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国务院在1994年颁布的《农村五保户供养条例》就是旨在为农村孤寡老人提供照顾和物质帮助;从2004年开始逐渐的减免农村地区的农业税,并提供一定的农业补助,从而来减轻农村家庭的负担,让农村老人晚年能够衣食无忧;我国分别在2002年和2009年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以保证农村老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医疗需求。另外国家还颁布的其他辅助性的政策以完善农村养老政策体系;我国在《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子女、集体、社会的各项义务,从而保证农村养老能依法进行。

当前我国颁布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法律条文,以及各项专项财政资金的投入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满足了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消除了后顾之忧。我国实行的“五保”制度和其他优惠农业政策,在吃、穿、住、医、葬这五方面解决了农村老人的现实困难,大部分农村老人没有了对未来生活没有着落的忧虑。其次,满足了农村养老的基本医疗需求,缩小了城乡差距。“新医保”和“新农保”缓解了农村过去“因病致贫”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难的问题。缩小了城乡在医疗水平上的差异,保证了社会公平。

二、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在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不高

农村集体经济的财政来源有限,从而造成农村财政在养老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比例也不合理。政府对于满足经济困难老人、五保户的养老的资金的需求已经是举步维艰了,养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相应服务体系的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2.农村养老资金的运作管理不合理、监督不到位

由于我国农村养老资金的运营体系还不健全,使农民养老资金的投入和使用缺乏专业的指导,产生了农村资金运营出现混乱的状态。加上缺乏缺乏有效的监督,农村养老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甚至出现挪用养老资金的现象。

3.农村家庭对养老资金投入比例下降

随着当前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家庭的开支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孩子们的教育和家庭的日常开支费用同老人的养老资金的投入发生矛盾。大部分情况下,儿女成婚后,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子女教育和家庭的日常开支肯定是优先考虑的问题,而在农村老人养老资金投入的比例势必会下降。

(二)农村养老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就老人而言,认同的养老方式过于单一

千百年来,在“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的主导下,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人默认的养老方式,对其他养老方式暂时无法接受。在农村老人的意识里,家庭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子女周围养老,他们不仅可以得到生活上的照料,而且还可以享受子女在照料自己过程中所带来的情感慰藉。再加上对社会养老等其他养老方式的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农村老人参加参与社会养老等其他养老方式的积极性不高。

2.就儿女而言,养老敬老的观念逐渐变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孝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一部分年轻人奉行拜金享乐主义,抛弃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把赡养老人看做是一种负担,寻找各种理由逃避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更有甚者还为了夺取父母财产而大打出手或者对簿公堂。给老年人精神上带来失落感和孤独感,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 3.就社会而言,对农村养老重视程度不高

我们以前一致认为老人养老是单个家庭的事情,社会的力量无足轻重。没有看到整个社会敬老养老的氛围创建的重要性,对农村养老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树立弘扬孝道的典型,没能有效发挥舆论在农村养老方面的积极作用。造成人们在农村养老这一问题上出现了思想的偏离,也就没有吸引到更多的社会慈善力量加入到农村养老事业中来。

三、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在资金投入、观念转变、法律监督、组织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农村养老的滞后性发展不利于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加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使得如何解决好农村养老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变得迫在眉睫,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养老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做好农村养老的资金保障工作 1.加大政府财政在农村养老方面的投入比重

政府资金在农村养老资金保障体系中占较大比重,政府的资金投入的多少,关系到老百姓在养老方面信心和满意度的多少,因此在新形势下,政府应实际给予农村养老更多的财政支持,而不仅仅是在税收等方面提供一些治标不治本的优惠农村政策。只有实际的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提供直接的财政补贴,国家关于农村养老的各项政策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重视社会资金在农村养老方面的辅助力量

社会资金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不仅不容忽视而且潜力巨大。农村养老资金需要政府的财政扶持和家庭的资金投入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积极作用,比如慈善基金。这类型的资金注入,减轻了政府和家庭在农村养老这一方面的负担。同时,拓宽了解决农村养老这一社会难题的思路,可以让农村老人得到更多的帮助,解决其最实际的困难。

(二)做好农村养老的思想保障工作 1.加强对农村养老政策的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宣传国家关于农村养老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鉴于目前人们对于农村养老政策的认识不足,参与新农保的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应利用当地的实际,采用农民可以接受的形式来宣传各项农村养老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村老人自愿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争取做到农村地区的人们从心里真正地接受各项政策和措施。 2.强化对农村人口传统孝道的教育 “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赡养父母,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同样也是农村世代传承的美德。针对当前农村子女养老观念逐渐变淡的现状,应引导农村地区的人们重新认识孝敬和赡养老人的重要性,要做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的传统孝道标准。 3.注重对农村敬老爱老氛围的创建

农村的乡镇政府和本村的村委会在注重搞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应忽略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农村养老氛围的创建作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必须按部就班地进行。比如:当地的文艺精英可以排演反映尊老爱老主题的文艺节目,利用生动形象的文艺活动让孝敬老人的观念深入老百姓的心里。还可以利用村镇的广播、条幅宣传等方法来宣传当地有关敬老爱老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让当地的老百姓都能争做孝敬老人的先进典范。

(三)做好农村养老的法律保障工作

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具体深入地规范。一方面,具体到农村,明确规定农村老年人依法享有哪些合法权益,个人、家庭、社会在农村养老方面应当履行的义务。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当农村老人在养老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得到法律的保护;个人,家庭,政府没有履行在养老过程中应尽义务时,必须得到法律的制裁。进一步完善我国关于农村养老的立法体系,以法律明文的形式对农村养老作出解释,说明农村养老的定义、性质、方式以及权利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

(四)做好农村养老的组织保障工作 1.培养高水平的农村养老服务队伍

为了能使农村老人在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慰藉,能享受到和城市人一样的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尽量在农村设立养老服务网点。在网点内,农村老人可以享受医疗保健、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服务;服务网点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保证都能做到贴心为老人服务。另外,还可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城市志愿者队伍,鼓励他们定期到农村养老服务网点进行免费服务。在提供身体检查、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的同时,在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开设歌咏、书法、历史等不同的文化课程,让老人能在家庭之外也能享受无忧无虑的老年生活。 2.成立自愿性的农村养老互助队伍

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村老年人互助协会,在这个协会里,鼓励较为年轻或身体健康的老人向年纪较大或身体有疾病的老人提供义务性服务。这种阶梯形的农村养老服务形式可以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一个新的依托点。

总而言之,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我们要正视农村养老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白我们的农村养老事业是任重道远。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立足当前实际,因地制宜,针对在推进农村养老事业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谋求有效地对策来积极应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惠农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我国一定能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从而来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上一篇: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下一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