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教案部编版

2023-05-01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教案部编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一年级上册教案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江南 -部编版

《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可”字。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江南”“田田”“东西南北”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准备:课件,莲花贴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二、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诵读表现真精彩,每个人的坐姿都那么端正,声音又那么洪亮,老师要给你们竖大拇指了。为了奖励你们,我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想不想看?

(课件展示:荷花)

师:你从这张图片上看到什么?

……

师:荷花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莲”。拼读lian.

离这么远都觉得它美,想不想走进看看?(课件展示:莲花

拼读)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叶子。

(课件展示:莲叶)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课件展示:莲子)

师:莲子很有营养价值。每年夏季的时候,人们都去采莲。

介绍“采”字汉字演变。

师:老师把生字采下来,看你会认识吗?

识生字,点名读,齐读。

采莲去一个地方最合适了,那就是我国的江南。看地图介绍。每年夏天,池塘里长满莲花,江南的人们开着小船到池塘中间去采莲。那情境特别美。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江南看一下。

板书:江南,加拼音。

三、引入视频,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打开书58页,一起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圈出来,边圈边读,左手指,右手圈。

生活中识字(图片介绍东西南北)

1、请同桌互相读课文,遇到生字宝宝读3遍,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

2、淘气的生字宝宝跑到黑板上了,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点名读,跟读。齐读)

3、和生字宝宝已经认识了,这回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点名读,说理由)

师:我最喜欢这一句。(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配动画)

1、你从图上看到什么?

2、你能夸夸这些莲叶吗?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作者是这样夸的。

4、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也来夸夸莲叶。(说话练习:莲叶真

!)

5、老师也想学作者的样子来夸夸。范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你们也来夸夸。(生齐读)

师:我还喜欢一句,但是不告诉你们,你们看图来猜猜。

(课件:鱼戏水)

这么美得莲花,吸引好多小鱼来玩呢,我也迫不及待想当一条小鱼,我们来这水中玩吧。你们读,给我指引方向。

(贴画,贴字“东”西””南”北”)

小游戏,据诗句贴图.

师: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心情真美。这是首汉乐府诗,古代人喜欢把这些诗唱着读出来。我们也试试,配乐起。(齐读)(男女生读)

师;听到咋们这么愉快地读,莲叶宝宝也跑来了,它说要挡着我们不让看字,看能不能读出来。(课件:配乐,遮挡读)

四、指导“可”字书写。

1、观察。2、注意笔顺。3、范写。4、学生练写。5、点评。6、生再写。

七、作业:回家把《江南》美美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

江南

西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

《江南》是一首汉乐府诗,要求孩子熟读背诵。在理解词句意思的过程中,针对一年级孩子对形象性知识记忆深的学习特点,我利用图片、小视频和游戏的方式攻破难点。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在看图的过程中渗透了生字“莲”“采”字的认识。视频《江南》的运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儿歌欣赏过程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题书写是对江南拼音的复习,也是在对生字识记的巩固。小游戏的使用是在玩的过程中渗透诗句内容的理解,也强化了对“东”“西”“南”“北”生字的识记。所有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利用视频、图片、配乐读、插图、游戏等,都是让他们获得直观性、形象性、个性化、活动化等最有价值的知识。在看似“玩”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江南,了解了江南的美景,也体会到了快乐。过程中方式变换多样,不单调、生硬、枯燥,孩子还很感兴趣,轻松掌握了需要识记的生字。

二、自我评价

自认为本课成功之处在于利用有意思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完成教学任务。学会了表扬孩子,让孩子在受激励的课堂上主动学习。

不足之处是部分地方环节过渡不自然。生字识记方法落实不完全到位。生字书写指导方法需要改进,要细致,也要高效。学生在学守规矩,都不敢踊跃回答问题。

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学生和学科特点,多掌握些知识,教学过程中学会细致、高效。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人教(部编版)

6 画

教材解析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 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 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 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 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 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可以把识字与朗读古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

基础上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读生字。本课要认的 10 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是翘 舌音;“近”是前鼻音,“听”是后鼻音,可以在对比读中重点正音。 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166 听、近:互换偏旁。 色:“爸”换偏旁成“色”。

(2)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3)借助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有—无、来—去、远—近。” (4)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生字

词语举例

句子举例

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是那么鲜艳。 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明亮。 还 色 还是 色彩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中,有 3 个独体字。这 3 个独体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 或竖钩。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 3 个独体字的共同之处,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然 后教师示范典型字,学生练写。

4 画,独体字。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5 画,合体字。

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4 画,独体字。

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

7 画,独体字。

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 过近。 来

第五单元 167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如“水手、口水、雨水、上去、上来”等,学 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这首古诗,画中景物与生活实景不同,可以和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景物进行对比,在比 较中了解画中景物的特点,感受古诗的趣味性。

1. 朗读指导。 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此外,画中描述的景物与生活实景有差

异,朗读时,可将差异之处适当体现在重音上,以凸显是一幅“画”的特点。 朗读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

近听——,春去——,人来——”。

学生在熟读成诵后,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古诗的方法,如,抓住“山、水、 花、鸟”4 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 理解运用。 采用对比,理解谜底“画”。在学生熟读诗句的基础上,找找圈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再启发学生根据回忆,说说自己见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然后读课文,找出诗

中景物与现实情景的不同之处,最后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 语诗的谜底是画。

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诗意。在学生反 复朗读后,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 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 耳倾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熟字组成的反义词:

大—小、上—下 多—少、里—外 东—西、南—北

课文中有几对反义词,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 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理解它们的意思。

(1)“来─去”。演一演:小鸟飞来,小鸟飞去。 (2)“远─近”。说一说:小丽离我近,小冬离我远。 (3)“有—无”。做一做:一只手里拿东西,另一只手不拿东西。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

会写“来、去”2 个生字。

168 2. 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引入新课

1. 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 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 相应位置出示 “山、水、花、鸟”4 个字。 2. 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来认一认。 3. 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 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 读一读。 5. 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 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 指导学 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 3 个字。引导学生 寻找这 3 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 记这 3 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 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 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 ?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 的 方法来记?

2. 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

通过画和文的 结合, 帮助学生提 取诗中的信息。

通过这一环节, 使教师了解学生生 字的认识情况, 找 准不认识的、读不 准的生字, 教学时 可有针对性地突出 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 帮助学生识记、巩固 生字,增强生字识记 的效果。体现了“一 字带一串”和“同一 个字可以用多种方 法来识记”的思想。

第五单元 169 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 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 的 字。

(2)课间操“说反话”。 4. 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 近、 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3) 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 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 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 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 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

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 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 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 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 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

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2. 学生读课文。提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 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

170

写字指导不仅 要看教师范写, 还 要看是如何对学生 写的字进行反馈的。要引导学生对照自 己写的字, 找到改 进的方向。

这一环节采用 画中景物和生活中的景物相对比的方法, 感受其中的差异性, 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帮助他们感悟画 的特点,领悟诗句和 画之间的关系。

不同。

3. 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 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 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 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 也不会惊吓得飞走。

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

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

《画》中描述: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生活所见: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儿惊。 4. 熟读成诵。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2)老师指画中内容,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

来背诵。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 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2. 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 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 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让学生读一读下面两首歌谣,猜猜是什么,根据谜面说说

理由。

头戴小红帽, 千条线, 身穿大白袍。 万条线,

走路摇摇摆。(鹅)

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第三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 jqx 教案

6、j、q、x》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高云霞

6、jqx》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j、q、x,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j、q、x和韵母拼成的两拼音节,知道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声母j、q、x。

2、正确j、q、x和韵母拼成的两拼音节。 教学难点:

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曲,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再一次走进拼音王国,在前面的几次旅行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拼音王国的小伙伴,你还记得它们吗?一会儿见到它们的时候,一定要大声招呼啊!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吧!

2、复习巩固:瞧,它们来了,快点喊出它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声母b、p、m、f、d、t、n、l、g、k、h、y、w。)

3、引入新课:见过了老朋友,现在我们是不是该认识新朋友了?可是,这几个新朋友藏起来了,我们必须先找到它们,它们才会和我们做朋友。你们有信心找到它们吗?

二、欣赏图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看图:看,这是拼音王国里一个美丽的小院子。你能不能先把你看到景物和大家说一说?

2、引导学生认识新声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拼音卡片)

3、指导读课题

三、结合图画,识记声母

1、认识声母j (1)引导学生对比图片和字母,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声母j。 生(预设):这个图上是一只母鸡在追蝴蝶,形状很像这个声母。 (2)介绍声母j的发音方法:声母j和母鸡的“鸡”读音很像,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j的读音。

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jjj (3)开火车读,纠正发音。

(4)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声母的经验给声母j编一首儿歌。母鸡蝴蝶jjj;竖弯加点jjj。

2、认识声母q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声母j,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片(小女孩手中拿着气球的图片)请大家观察图片,小女孩手里拿着几个气球?(7个) (2)出示声母q的字母卡片,结合图片介绍声母q的发音方法:把“七个”的“七”读得轻些短些,就是q的发音。

(3)引导学生记住声母q。 左上半圆qqq,七个气球qqq。 (4)男生女生拍手读。

3、认识声母x。

(1)过渡:认识了两个新朋友,老师现在有点口干舌燥了,你们是不是也一样?瞧,这个小朋友给我们准备了水果,他准备的是什么水果呢?(出示切开西瓜的图片)

生(预设):西瓜!

(2)引导学生观察西瓜被切成了几块,刀切的印记像什么。 生(预设)被切成了四块,像个打叉。

(3)(出示声母卡片X),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X。 (4)编儿歌:刀切西瓜xxx,像个大叉xxx。小组赛读。

4、学习j、q、x的写法。

(1)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三个声母朋友,还要知道他们怎么写。请看屏幕,仔细观察它们在四线格中的占格及写法。

(2)根据课件提示,一起书空。

(3)师在黑板上范写,强调占格和笔顺。学生练写,教室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5、区分p和q。

出示p和q,引导学生回忆p和q的记忆口诀,做到区分p和q。

四、故事激趣,拼读音节。

1、过渡:同学们刚刚认识了三个新朋友,我们的单韵母也想和它们交朋友,快看,第一个要和j、q、x交朋友的是谁呢?

2、(出示i和j、q、x拼成的音节)小i和j、q、x交朋友后组成了一个个新的音节,你会读吗?

3、学生练习拼读j、q、x与带调i组成的音节。

4、讲故事:

看见小i和j、q、x玩得这么开心,小ü也来了,要和j、q、x交朋友。小ü是个特别懂礼貌的孩子,见到j、q、x后,马上把帽子摘了下来,然后彬彬有礼地说:“我可以和你们交朋友吗?”于是小ü就和j、q、x开心地手拉手玩起了游戏。嘴里还唱到:小ü见到j、q、x,摘掉帽子行个礼。

5、那小ü摘掉帽子以后怎么读呢?一首儿歌告诉你:小ü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ü。

6、引导学生练习拼读小ü见到j、q、x和ü组成的音节。

7、小组赛读j、q、x和i、ü组成的音节。

五、儿歌激趣,总结提升

1、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们不但认识了山歌拼音朋友,还了解了小ü遇到j、q、x要摘帽子,最后,老师还想送一首儿歌给的大家,想听吗?

2、出示儿歌:

jqx,jqx, 三个朋友在一起, 母鸡蝴蝶j j j , 七个气球qqq, 刀切西瓜x x x, 大家吃的甜蜜蜜。

六、作业:将今天学的声母和音节读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第四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入学教育教案范文

入学教育教材分析: 教材解析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 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 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 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 部分。3 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 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 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 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 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 《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 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 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 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 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 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儿歌《上学歌》 教学难点:儿歌《上学歌》 时间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儿歌《上学歌》 教学难点:儿歌《上学歌》

教学准备:国旗、有关国歌《上学歌》的课件 教 法:培优辅差 学 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然后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这里的要求只要整体认识就行。

(2)引导学生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3)告诉学生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4)小组合作认识目录、页码、讨论一下怎样爱护语文书,在学生认识页码和目录的基础上,实践一下用目录去试着找找课文,

(5)让孩子点课文,教师来范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教师要入情、入境地去诵读课文,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6)再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班级”这几个字,并在语文书上正确地写上自己的姓名,

二、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图画、讲述图片意思。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四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 (1)这是什么地方?长城 (2)画面上有什么人?学生 (3)他们在做什么?游玩 (4)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5)请给第一幅图起个名字-------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三、教学注意事项: (1)、观察后,可以请同学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每个同学民族族等。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入学第一天,猜一猜,小朋友见到老师应该说什么?老师会对小朋友说什么?教师切忌答案求同,只要意思正确,都要鼓励。

四、情境演练。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1)教师和学生一起模拟的相互问候;并告诉同学们每天第一次见面时见到老师都要向老师问好。老师可和同学共同模拟练习。

五、课堂拓展:

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已有知识和技能,把幼儿园和生活中的学到的都展示出来。

(1)谁会讲故事、背古诗、猜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指名说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先提问:我们班谁是识字大王?指导观察第二幅图 (1)同学们你是哪个国家的人? (2)我们的国家叫什么名字? (3)谁愿意我们国家的名字写给大家吗? (4)你愿意把这些字教给大家吗?

三、说一说图片上你还还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里吗?

1、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教交流讨论学习,让所有孩子都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图片上的建筑是天安门。

四、教学生说说,检查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九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要好好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大家想不想学。

二、初步学习儿歌《上学歌》

1、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

2、教师泛读儿歌。

3、教师领读。

4、让学生自己读诗歌,分小组朗读。

三、了解《上学歌》的基本意思。

1、教师讲解《上学歌》的基本意思。

2、教育学生上学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同学们会读书的姿势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1、教师表扬坐得好的同学。

2、指导观察第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一位女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3、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4、请坐的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5、教师表扬坐的好的同学。

6、来到学校后你看到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然后,试着把眼中看到的甚至小脑袋里想到的都画下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教师在孩子们画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亲切地交谈,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也可以帮助那些遇到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孩子,借机了解一下整个班级的执笔姿势情况,看看对的有多少,不对的有多少,以便以后调整教学,发现不正确的姿势要及时纠正。

7、同学们会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8、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9、指导观察第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第四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

10、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看谁做得好?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11、请做得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12、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按这两幅图上学生的样子去做,可以使我们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季 人教部编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组词等方法,会认“弯、地、就”3个生字,会写“天、是”2个字。

2.学习课文第二至四小节,能熟读成诵。知道夏、秋、冬3个季节的特征,能感受不同季节的美丽。

3.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至四小节,能熟读成诵。知道夏、秋、冬3个季节的特征,能感受不同季节的美丽。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教学准备:

1.四季的图片。

2.生字生词卡片。

3.书写指导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春天的美好,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四季中其他的季节也很美,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夏天、秋天、冬天吧。

第一课时教学了春天这一小节,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通过美美地朗读,直接导出夏天,简洁明快。出示“荷叶圆圆”,唤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还从哪些地方知道夏天来了。模仿这一节说一说,感受夏天的热闹、生机勃勃。

(一)学习第二节。

1.请学生自由读读第二小节,说说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引发学生思考:荷叶为什么说“他”就是夏天?

3.出示《江南》一课的水墨图,带读“荷叶、圆圆”。(板贴“荷叶”)

4.请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知道夏天来了。

5.指导朗读背诵。

(1)引导:夏天,真是热闹啊!再来读一读第二节,读出这种热闹。

(2)请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3)师生配合读: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4)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个热闹的场景,荷叶在和青蛙窃窃私语。试着背背这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节。

1.同桌交流:为什么谷穗说“他”是秋天,为什么雪人说“他”就是冬天呢?

2.学生自学,并汇报。

(1)结合学生汇报,出示秋天图片,感受秋天的美丽。

板贴“谷穗”,教师配动作,引读“我是秋天”。

请学生表演动作理解“鞠躬”:谷穗在秋天里都长成熟了,都变得弯弯的了,就好像小朋友在弯腰鞠躬一样。

指导学生读好轻声“着”。将“着”放入短语“鞠着躬”,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式体会这一类短语的节奏感。

随文识字“弯”。(见“识字”教学建议)

请学生加上动作读一读,感受秋天的喜悦、谷穗的有礼貌。

板书设计新颖,用板贴“荷叶”“谷穗”“雪人”,丰富学生认知,帮助理清季节顺序,为后面背诵全文铺垫。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做做动作,演一演的形式,帮助理解“鞠躬”“大肚子一挺”等词语,朗读中加上动作,弯弯腰、挺挺肚子,学生读得更是兴趣盎然。

(2)结合学生汇报,播放课件:冬天的雪景和小朋友打雪仗、堆雪人的画面。

请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冬天的快乐。

板贴“雪人”,教师引读“我就是冬天”。

指导读好多音字“地”。出示短语“顽皮地说”,通过比较朗读,让学生感受轻声“地”的朗读。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教师范读、小老师带读等方式进行指导。

随文识字“就”。(见“识字”教学建议)

请学生加上动作,表演着读,感受冬天的快乐。

3.合作朗读,表演背诵。

(1)四人小组一起合作读课文。可以一人读一节,可以合作读对话,也可以配上动作读。

(2)引导学生借助板书,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边做动作

边背诵课文。

二、想象说话,创作新诗

1.学生读课文,说说诗歌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第一、二小节是什么对什么说,而第三、四小结是什么怎么样地说。

3.自编新诗。

引导:就像第一节课为春天创作小诗一样,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

(   ),

他( )说:

“我是( )。”

4.交流自编的诗歌。可以尝试一人一个季节,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合作成一篇《四季新编》。

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短句:“尖尖、说、春天、夏天、青蛙、弯弯、我就是冬天。”开火车轮读、男女生轮读。

2.课件标红句子“我就是冬天”中的两个要书写的字——“天、是”,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结构,比较发现异同。

3.指导书写“天、是”。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3)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关注问题,展示纠错;肯定进步,针对不足再写一个。

书写指导有针对性。选择“天、是”,引导学生

观察结构,发现异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撇、捺书写的区别,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写字习惯。

上一篇:一路走来感谢有你作文下一篇:一年级人教版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