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畜技术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不同生长年限老芒麦生理生化及碳氮代谢特征研究

摘要:老芒麦隶属禾本科(Poaceae)披碱草属(Elymus),是青藏高原高寒区乃至欧亚大陆北部草原区重要建群种,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对退化草地改良、种草养畜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践证明,老芒麦最大的缺点是利用年限短,这是导致老芒麦不能长期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主要瓶颈。鉴于此,本研究以不同建植年限(3年、4年和7年)“青牧1号”老芒麦为材料,比较连续两年内不同生长年限老芒麦各部位内源激素含量、氧自由基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与抗氧化酶系统及碳氮代谢等特征变化规律,探讨影响老芒麦种群逐渐衰退过程中生理生化及其碳氮调控特征,为推迟老芒麦衰老起始或延缓衰老技术的选择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抗氧化系统关键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O2-产生速率(O2-)和丙二醛(MDA)对老芒麦种群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随株龄增长,叶片和根系SOD活性逐渐降低,而O2-和MDA逐渐升高;对于同一年限不同部位及不同生育期SOD活性差异而言,叶片较根和茎鞘明显,抽穗期较其他生育期明显。2019年抽穗期三个样地的老芒麦叶片SOD活性较2018分别降低了86.73%、85.86%和81.15%。O2-和MDA随老芒麦株龄增长总体呈增长规律。就不同部位而言,株龄对老芒麦根系O2-的影响大于叶和茎鞘;对茎鞘MDA含量的影响大于叶片和根系,拔节和孕穗期茎鞘MDA含量增幅均以7龄到8龄为最大,增幅分别为89.54%和318.11%。(2)不同生长年限老芒麦内源激素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变化较大。其中以拔节期4龄和7龄老芒麦叶片的ABA含量在2018至2019年间的增幅最大,分别增长了96倍和3倍。而GA含量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规律,其中尤以根系最明显。(3)碳代谢中同一生育期老芒麦叶和根系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株龄增长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规律,但可溶性糖表现为随株龄增长逐渐升高。氮代谢中叶片和茎鞘全N含量随老芒麦株龄增长逐渐降低,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对相同生育期不同部位而言,株龄对老芒麦叶片氮代谢的影响大于茎鞘。与2018年相比,拔节期叶片全N含量在3龄到4龄、4龄到5龄和7龄到8龄(样地3)分别较2019年降低37.14%、30.43%和25.00%;孕穗期分别降低了39.29%、14.29%和33.33%;抽穗期分别降低了56.67%、38.89%和41.18%。(4)经综合分析得出,对于不同部位而言,叶片和根系对老芒麦种群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茎鞘较大。老芒麦体内碳和氮的积累、O2-与SOD间的平衡是影响老芒麦种群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随着老芒麦株龄的增长,其体内全N、SOD活性和GA含量逐渐降低,MDA、ABA含量和O2-随株龄逐渐升高,其对碳和氮的同化效率以4龄为拐点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关键词:老芒麦;衰老;生育期;生理生化;碳氮代谢

学科专业:草学(饲草学)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植物衰老及其因素概述

1.2 多年生植物衰老与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的关系

1.3 多年生植物衰老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1.4 多年生植物衰老与碳氮代谢的关系

2.研究目的及意义

3.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长年限对老芒麦抗氧化系统活性的影响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1.3 取样方法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株龄老芒麦叶片抗氧化特性比较

2.2 不同株龄老芒麦茎鞘抗氧化性比较

2.3 不同株龄老芒麦根系抗氧化特性比较

3 讨论

3.1 老芒麦株龄对其抗氧化系统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2 老芒麦株龄对其体内自由基积累的影响

3.3 老芒麦株龄对其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生长年限对老芒麦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1.3 取样方法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株龄老芒麦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比较

2.2 不同株龄老芒麦根系内源激素含量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生长年限对老芒麦碳氮代谢的影响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1.3 取样方法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株龄老芒麦碳代谢产物及其关键酶活性差异比较

2.2 不同株龄老芒麦氮代谢产物及其关键酶活性差异比较

3.讨论

3.1 不同株龄老芒麦碳代谢差异与其衰老的关系

3.2 不同株龄老芒麦氮代谢差异与其衰老的关系

4 小结

第五章 综合分析

1.主成分分析

1.1 数据处理

1.2 拔节期生理生化及碳氮代谢指标主成分分析

1.3 孕穗期生理生化及碳氮代谢指标主成分分析

1.4 抽穗期生理生化及碳氮代谢指标主成分分析

1.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上一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论文提纲下一篇:生产与质量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