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讲第30讲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三十讲第30讲范文

三十讲第七讲(精选)

【学习三十讲】第七讲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由我国国体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刻反映了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锤炼,已经锻造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有了这一先进成熟政党的领导,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如果弱化党的领导,甚至放弃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地位就会丢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就会改变,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会毁于一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向前发展。要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带领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正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历史深重的轨迹清晰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的胜利。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要看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完成艰巨光荣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从根本上要靠党的全面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

【学习三十讲】第七讲

(二):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形成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的整体,这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地凝聚党和人民的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曾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恩格斯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关于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不,只有一个核心。”邓小平同志说过:“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我们党是一个有着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党。我们党团结带领13亿多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治国理政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情况之复杂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的。没有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就没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会导致各自为阵、各自为政,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船重干钧,掌舵一人。拥有一个全党公认的领袖,是我们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拥有一个人民爱戴的领袖,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总书记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人民的领袖,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能力、强大的人格魅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应时代之变迁、领时代之先声、立时代之潮头,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推进中国社会伟大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管党治党发生历史性变化,展现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坚定的意志品质、深沉的历史忧患、强烈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党的十九大把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和解决问题,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性和政治敏锐性,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对党中央绝对忠诚,真正做到在政治上信得过、过得硬、靠得住。在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自觉置身于党组织之中,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充分相信组织、信任党中央。在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看齐,把“四个意识”落实到一言一行上、体现到本职工作中。

【学习三十讲】第七讲

(三):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 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

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必须体现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体现到国家政权的机构、体制、制度等的设计、安排、运行之中,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总书记对这个问题讲得非常鲜明、生动、具体,他强调:这就像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各个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治国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

健全党中央实行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首先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方位领导,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过程。要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其他方面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同党中央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调整相衔接,保证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要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和其他组织中设立的党委(党组),接受批准其成立的党委统一领导,定期汇报工作,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同级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加快在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机构,做到党的工作进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根据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制度规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加强向党中央报告工作。研究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或作出重大决定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执行党中央重要决定的情况要专题报告。遇有突发性重大问题和工作中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情况紧急必须临机处置的,要尽职尽力做好工作,并迅速报告。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努力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政军群的机构职能关系问题,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各方面各环节。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完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规范着我们党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关系,规范着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组织、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全党与中央的关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使上述各方面关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别是要健全党领导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的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健全正确处理上下级党组织工作关系的具体制度,健全各级党委议事规则,把党章规定的基本原则具体化、制度化,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一致。

第二篇:三十讲名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的名句: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使树木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要想水流流向远方,必须疏通它的源头。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时,第二讲提及这一名句。书中同时指出,“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路更不容易”。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语出《孟子》。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第三讲关注中国梦,谈到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引用这一千古名言。书中还指出:“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3、“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中这句论断,出现在第十七讲。本讲的主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谈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时,书中巧妙用到这一名句,并展开论述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要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第二十讲引用《尚书》中这一名言,进而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本讲中,还引用了

5、“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等名句。本讲的主题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6、“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中这句古训,被第二十三讲引用。本讲关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重要基石,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这种情况必然要求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同在本讲,本书还引用《西游记》中的“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强调,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同心协力应对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共享正义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

7、“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出自《三国志》。 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二十六讲,谈到坚持交流互鉴时,引用了这一名句。书中同时强调,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三篇:学习《三十讲》第22讲笔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十讲·第二十二讲学习笔记

“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目标载入国家根本法。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0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0

2、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0

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重点推进四方面的绿色转型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能源结构 、消费方式 0

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建

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0

5、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总书记反复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

第四篇:学习《三十讲》第29讲笔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十讲·第二十九讲学习笔记

一、坚持实事求是

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1. 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 2. 关键在于“求是”

3. 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4. 方法在于不断解放思想

二、坚持战略定力

总书记指出:“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是很要紧的。”

0

1、 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

2、 要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 0

3、 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 0

4、 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三、坚持问题导向

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 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

要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

四、坚持全面协调

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要讲究“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艺术 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

五、坚持底线思维

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也是一个很紧要的领导艺术。

总书记对一些重要领域要坚守底线作过深刻阐述。

在道路方向问题上强调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在依法治国方面强调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在外交战略方面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六、坚持调查研究

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0

1、 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

0

2、 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0

3、 要制度化经常化

七、坚持抓铁有痕

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工作、干事业,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干出来的都是实绩。

做到真抓实干

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

八、坚持历史担当

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0

1、 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 0

2、 必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0

3、 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 总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

第五篇:三十讲心得体会9篇

2018《三十讲》心得体会

1、学好用好新时代的思想指南

近日,中央出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进一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三十讲》是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发展的思想指南。

当下,党和国家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十九大对当前的一些历史性、根本性问题作出新的判断,开创性的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认识、统一思想,把握大局大势,掌握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在风流激荡的时代大潮中站稳脚步,做好时代发展的开路先锋。《三十讲》的出版发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员干部补足思想钙质的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懂弄通用好这一思想利器,就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既要学在日常、做在经常,又要重思善做、力查常改,切实筑牢思想防线,提高党性修养。

要坚持学在日常、做在经常,让学通有“深度”。古语云:“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能力由学而长。”《三十讲》的学习,不在于搞了多少次集中学习,开了多少次学习讲座,要突出党员干部个人学习的深度。该书在风格上,深受习总书记原文原著影响,善用古典名句、经典妙喻,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中国共产党是‘众星捧月’中的“月”“民主不是装饰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银行’”等等。这些经典哲理和形象比喻,需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去进一步体悟,尤其是要结合本职工作进一步落实。因此,就需要天天翻一翻书本,记一些体悟在工作时反复咀嚼,把握思想内涵和实质做到学深学透。

要坚持重思善做、力查常改,让笃行有“力度”。《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十讲》的学习要坚持思学结合、学做结合,尤其是该书站位高、理论方法多,在注重思想引导的同时,更要突出对自身实际工作的指导,像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调查研究、党的领导等思想方法,都可以在实践中找到落脚点和小抓手,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用心践行和实施。党员干部要通过与目标要求和发展理念对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找准找实自身不足和缺陷,经常性的进行自我批评和反思改进,使《三十讲》的理论学习成为驱动自身成长的“赶牛鞭”和“力量源”。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推动学习氛围的形成,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在同事间的交流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落实,不断强化党员的先锋意识,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2、学习《三十讲》 践悟好真经

近日,由中宣部编写、学习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在全国发行。《三十讲》全面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是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重要辅助读物,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指南。

十九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下的一些历史性、根本性问题作出新的判断,开创性的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思想的指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进一步明确认识、统一思想,践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好真经。

学习《三十讲》,践悟好真经,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是行动的引领。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意识,加强学习党规、党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严守党的纪律、加强党性修养,做一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 学习《三十讲》,践悟好真经,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的知识是党员干部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新时代更加注重“与时俱进、知行合一”,既要实时的通过书本和各项专业知识的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又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将学习到的党的知识转化为精神指导,将业务知识转化为工作业务的能力,为践行新时代的发展“真经”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基础。

学习《三十讲》,践悟好真经,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始终不变的为民初心。党和国家的根本是人民,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三十讲》,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呵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真真正正践悟好始终为人民奉献的真经,做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者。

3、当好新思想的“宣讲家”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近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出版发行,为我们更好地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搭好了“桥”、撑好了“船”、瞄好了“标”。

人都说,一本好茶,能够沁人心脾、滋润心田;一本好的读物,能够直抵人心、发人深思;而好的思想,则能让人廓清思想迷雾,明确努力方向,重整前行旗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各级党员干部不仅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要以身作则当好新思想的“宣讲家”,在纷繁复杂中坚定理想信念,展现真挚的人民情怀,焕发高度的自觉自信,积蓄无畏的担当精神。

做合格的“宣讲家”,须得自身底气足。能够熟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参透其中蕴藏的深厚思想与丰富内涵,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与独到见解,学会融会贯通,并自觉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宣讲时方能有底气。做合格的“宣讲家”,须把握正确方向。始终与上级党委保持步调一致,传播好党的声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能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宣讲前有针对性地了解受众需求,挖深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宣讲新思想。做合格的“宣讲家”,须掌握正确方式方法。善用通俗语言讲,用群众语言讲,用干部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阐释理论,把大道理与基层小故事有机结合,使“宣讲”接地气。

同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忌本末倒置,要把学习的功夫更多地下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反复研读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思想,真正入脑入心,在实践中运用自如,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心剂”。

4、擦亮实干名片

近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书出版发行,深受欢迎,一度脱销,其中第二十九讲提到“坚持抓铁有 痕”,强调真抓实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反对一切纸上谈兵、弄虚作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组织需要,更是时代呼唤,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抓实干、以身作则,以“钉钉子”“锯木头”的钻劲、韧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步步地推进事业发展。

思想浇灌“想干事”的根系。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党员干部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遇到困难畏手畏脚,遇到问题缩头缩脑,为“明哲保身”去当不想干事的“孙连城”式干部。要牢记“人民公仆”的身份,在其位谋其政,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意识,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工作态度,对百姓负责、为百姓办事。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把冲在前锋、干在前面的思想自觉,化作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行动自觉,撸起袖子用“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本领培育“能干事”的萌芽。领导干部要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进取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学习精神,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素质,为工作顺利推进创造条件。领导干部要“常思岗位之责,常想尽职之策”,牢记责任担当,顺应时代发展,遇到难啃的“硬骨头”要讲究方式方法,结合新变化,升华老思路,创新新办法;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要坚持群众路线,转变思维,从百姓的角度想对策,多调查、多请教、多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本领瓶颈,业绩“更上一层楼”。

行动美化“干成事”的枝杈。“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有干事创业的想法,有学富五车的本领,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要以勇毅笃行的决心,百折不挠的韧劲,咬住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做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攻坚克难的“拓荒牛”。要坚持在一线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不打折扣地将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决策部署落实在一线,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政策“红利”。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劲头真抓实干,用心谋事,务求实效,做“口言之,身必行之”的“拼命三郎”。

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元代程瑞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在读书上多花功夫,那么写文章时就轻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书问世,继《习近平治国理政》(第

一、二卷)之后,再次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炙手可热的“精神读本”,该书分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三十讲》等系列读本,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才能将其运用于各项工作,指导我们的实践。

《三十讲》一书在风格上深受习总书记原文原著影响,工于引经据典,是党员干部学习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为做好古为今用、古今结合文章提供了范本。这些引用中涉猎广泛,涵盖了《谏太宗十思疏》《孟子》《周公》《周易》《三国志》等经典著作,将其中能够为我们所用的名言警句摘录出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效率,为写好文章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传统文化名著的引用,在内容上比之空洞的说教,更让读者阅读时具有趣味性,能够引人入胜,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文以载道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总书记的文章,已然形成了自己的“习式语言风格”,这种风格接地气、有深度,内涵深厚,说理性极强,深受干部群众喜爱。特别是他文章中妙语跌出,比喻贴切,形象生动的阐释了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方法。比如他经常这样打比方:“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等等。

这深刻启示了我们,做文章不是要故作高深,而是要让普通群众也能听的懂,只有听的懂、听进去,才能思想上认同,行动上看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认为诗作必须便于世人理解和记忆,所以他总是力求自己的诗作能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据说,他的新诗要让老妇人也能理解,她们理解了,他才定稿抄录出去。我们学习《三十讲》,不仅要学思路办法,还要学笔墨文风,在机关行文中,也要让政策命令变的通俗易懂,才能真正为群众接受,又快又好的推动工作。

6、以“毛”的思想来学习“习”的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近日在全国各地出版发行,此书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和指南,全国上上下下党员干部群众即将掀起学习习近平《三十讲》的热潮。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然而,读书学习不能只喊空口号,也不能只讲大道理,即使每天读书学习,一千个人也有一千个学习效果,要真正将《三十讲》学懂弄通做实,关键要看怎样学,如何学。

要深入学。我们党一直以来就强调要大家重视学习,但现实中,很多党员干部忙于工作、疲于应酬,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即使学习有的也是流于表面,难以起到实际效果。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倡学习要有“钻”、“挤”精神,要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工作忙就要“挤”时间,看不懂就要“钻”进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俯下身子,潜心研究,带着问题学,带着目的学,才能把握《三十讲》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在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

要系统学。零散的知识是没有力量的,将知识构成系统才具有威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党员干部依赖并且满足于碎片化学习,没有将自己所学的内容及时总结,形成体系,也就难以将学习转化为工作成果,难以促进自身成长。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现在我们的队伍里面发生了这样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的干部不学习便不能够领导工作,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要克服本领恐慌,就要把手中的“线”织成一张“网”,《三十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我们既要将其分散开来又要将其看成一个整体,用其科学内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捕鱼”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要持久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毛泽东常说:读书治学没有什么捷径和不费力的窍门,就是一要珍惜时间,二要勤奋刻苦。总书记在《三十讲》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把准时代脉搏、掌握事物规律,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法论指引。要学习好、把握好、贯彻好总书记《三十讲》,就要做到经常学、持久学和反复学。温故而知新,只有做到经常、持久和反复,才能在不同时期、遇到不同的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才能在实践中经受住考验,在干事创业中增长经验。

7、做一名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合格社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全书分三十个专题进行讲述,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习总书记这本新书分专题分小节的讲述方式更有立体感、层次感,使读者在学习起来可以更有的放矢,更简便易通。善用比喻是“习式语言风格”广受欢迎的秘诀之一,此书同样延续了这一风格,妙喻迭出,俯拾皆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作为一名新时代兰山社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充分学习好并运用好《三十讲》这本书,深入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更好的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指导工作,在干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尽绵薄之力的同时做一名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合格新时代社工。

8、读《三十讲》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书,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十讲》“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之第七篇为“不断扎牢制度笼子”,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要把党的制度建设贯穿在党的建设总过程之中,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制度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党章为根本指导,确保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推动党内民主生活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探索常态化与专题化相结合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行之有效的制度。

9、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以往更迫切、更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党要以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破解社会治理能力不平衡、社会治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笔者通过阅读《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对此有了进一步理解。

整合资源共参与。创新社会治理需充分整合调动各方社会资源多元化的共同参与。其中,基层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展现的关键是要让群众参与,而根本是要激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必须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推动发挥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作用,建立协商治理的制度体系,激发社会活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建立与各类社会主体的信息互通和供需互配。

转变方法共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还需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将“权责重心放在基层、资源重心沉在基层、保障重心移在基层”,充分保护和调动基层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从而更多地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

区域化党建为纽带。创新基层党建理念,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还须从完善区域化党建格局着手来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效应。以坚持区域化党建为纽带,积极推动驻区单位、辖区党员参与社会共治。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行动和民主协商机制来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党组织优势,将“长效管理”和“常效服务”为抓手联系服务群众,创新党组织服务体系,构建党员与群众“多向联系、双向服务”的机制。

社会治理是一项重大课题和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上一篇:爱校演讲稿范文下一篇:活动简报10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