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三十讲第四讲

2022-06-26

第一篇:党课三十讲第四讲

学习三十讲第3讲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三讲心得体会

王快中学 赵晓静

今天主要学习了《三十讲》的第三讲,内容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二、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

三、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四、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五、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这一讲里面,最耀眼的字眼是“复兴”。习近平同志回顾历史,深刻说明了这个道理。他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一段历史都会心痛。历史上的辉煌和近代的屈辱形成巨大反差,使民族复兴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心结。习近平同志说: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所以,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愿景、共同期盼。这是一百多年来不变的主题,是一代一代人为之执着奋斗的目标。中国梦这个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浓烈的情感色彩,准确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鲜明揭示了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在我们今天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能够达成最大共识,凝聚最大力量。同时,它又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老百姓听得明白,感受深。

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的重托。从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建立和实行改革开放,这两件大事大大加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接续奋斗,我们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从1840年开始,我们在复兴之路上已经走过170多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这个目标这么近。十八大以后的这十年是关键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这一代人承担着这样的任务,既是很幸运很光荣的事情,又是很沉重的担子,绝不能功亏一篑。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论述。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用中国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他说,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要很好传承和弘扬。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他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四讲 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四讲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思维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普遍联系与系统思维的关系?

2.怎样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统筹兼顾?

3.为什么必须提高系统思维能力?

延伸阅读: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2.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3.江泽民:《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第三篇:党课第四讲

一党的优良作风的丰富内涵

(一)党的三大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所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多实践、多思考,把理论知识和具体自己所干的工作结合起来。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第一,严于律己,克己奉公

第二,努力作好同学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把握以下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主观武断”的原则;“批评要注重政治组织方面的大问题,防止集中于生活琐事,把批评庸俗化”的原则;“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允许申辩”的原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讲真理,不讲情面”的原则;“严肃性、尖锐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两个务必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逊、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 牢记“两个务必”,要求我们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

牢记“两个务必”,要求我们居安思危,自觉增强忧患意识。

(三)求真务实的作风

第一,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作风;

第二,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之一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第三,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二、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2、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3、有利于增强党的创造性、凝聚力、战斗力

三、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1、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3、坚持八个坚持和八个反对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四篇:教学十讲第三讲 文档

第三讲

一、填空

1、三维目标是我们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在新课程看来,(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我们看来,“三维发展观”是(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的发展观),至少可以理解为(科学观、发展观)在教学上的体现。

2、我们一贯强调(知识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3、对“双基”要有新的定位,要把“双基”纳入到(三维目标)的框架中来,不能离开人的发展、离开(三维目标)单纯强调“双基”。

4、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

5、只有(思想)、(方法)、(思维)才能驾驭知识。我们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结论相对来说是(单

一、封闭、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多样、开放、复杂)的。

6、打个比方,知识技能如果指的是一个人的肌肉、骨骼、外形,那么过程方法指的就是人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指的就是人的精神、灵魂。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

7、语文学科,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可以把工具性看成是一个(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统一,人文性就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8、从某个角度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模糊的)、(弥漫性的)、(渗透性的),谁都不能全部具体列出来,关键是我们要有这种意识——(把学生看成人)——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9、双基——所谓的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它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和依托。

10、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和(过程)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潜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11、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学生和(身心健康)、(个性和谐)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学业成绩。

1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宗旨,核心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尊重)及(对人的关爱)。

13、美国强调的三基指的是(读写算),孩子只有在具有(健全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才是有价值的。

14、一般来说,(结论)往往是比较单一的,(过程)是比较多样的,因为学生(思维方式)是多样化的,(结论)相对来说是封闭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开放的,(结论)相对来说是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复杂的,所以注重过程的教学必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为它是(多样的)、(开放的)、(复杂的),当然,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结论是不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而获得的)。

15、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东西,所以就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16、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原理)等是一个框架、一个体系,它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贯穿这个内在逻辑关系的、更重要的则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想方法)。

二、简答。1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三维”与“三种”有什么区别?

答: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三种目标指的是单个点(单维目标),单维目标不是说

不能促进人的发展,单维度的发展可能会突飞猛进的,考量单个指标都是容易达到的,难的是综合性、综合指标。三维目标——既关注知识技能,又关注过程方法,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这正是和谐的发展。就像我们考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不仅仅要考量物质文明,还要考量精神文明一样,你不能单个考量。我们要确立三维目标整合的发展观。有人把“三维”比喻成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三个维度。长方体一定由这三个维度构成,两个维度就不能构成长方体。它强调三维的整合。

“三维整合的发展观”,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的、和谐的发展观。这种“和谐”从某个角度来说,可能意味着要暂时“牺牲”某个单一的指标,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就意味着不能在任何一个单维度上突飞猛进。我们的教学要服从于人的健康、健全、和谐的发展,这是一个最高的宗旨。

2、我们强调的是“三维目标”,而不是“三种目标”,这对老师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答:(1)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整合的意识。

在教学的各个过程、各个阶段当中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至于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它们是怎样结合的、哪一个维度的目标是显性的、哪一个维度的目标是隐性的,也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整合的维度、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把学生看成人——在教学当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3、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答:绝对不是。因为三维目标本身就把“知识技能”当成一个维度,而且按照大家的习惯理解,它是摆在第一位的。三维目标把“知识技能”列在首位,所以新课程从来没有否定、轻视知识技能。但是,我们一贯强调知识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不能为知识而知识,为技能而技能。“双基”——所谓的“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它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和依托。

过程方法不能离开学科知识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能孤立于这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之外,失去这个基本依托。我们传统的教学就是把它剥离出来,把渗透在知识体系当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剥离出去,变成孤立的东西。

4、概括说说传统的“双基”教学?

答:“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演算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双基”教学看来,知识技能是首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则是附属的,甚至认为知识技能传授好了,能力自然就有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就会渗透了。我们现在回头来看,这是不可能的,过度地强调一个维度,就会冷落、忽视甚至损害其他维度的发展,就是不和谐了。所以, 我们强调科学、和谐发展观。传统的教材它是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材,所以知识技能是非常体系化的、很有逻辑性的。现在,要求教材本身内涵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方法、一种思考,这是对原来的知识单维度论的解构。客观地说,“双基”教学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但是它用一个维度代替三个维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其它维度,这正是它的要害,从根本上来说,这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5、过度的强调传统的“双基”会导致什么后果?

答:第

一、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式,即使是正确、必要的基础,也要讲究适度。就像我们太了解、太喜欢一个人,反而不大可能正确全面地看待他一样。因为太熟悉了,就缺少质疑和批判,容易导致迷信“双基”,导致思维的定式。 太注重基础扎实、太注重“双基”的强化训练,必然导致负担过重。“双基”的一个基本理念是相信熟能生巧,但是,实践中也导致“熟能生厌”、学生兴趣的丧失。当

然,我们讲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并不是要忽视“双基”,但是对“双基”要有新的定位,要把“双基”纳入到(三维目标)的框架中来,不能离开人的发展、离开(三维目标)单纯强调“双基”。

6、新课程的“双基”观 ?

答:第一:“双基”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双基”观是为学科发展打基础,新的“双基”观是以人为本打基础。

第二:要有一个和谐的发展观。“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不能孤立起来谈“双基”,把“双基”绝对化。我们现在是强调把“双基”放在三维目标的整合中来考量,要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融为一体。

7、怎么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答: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和(过程)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潜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知识技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它的目的是为了学会——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过程方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要把学会和会学统一起来;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把结论和过程统一起来。老师既要注重结论,也要注重过程,二者要统一。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

一般来说,结论往往是比较单一的,过程是比较多样的。因为学生思维方式是多样化的。结论相对来说是封闭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开放的;结论相对来说是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复杂的。所以注重过程的教学必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为它是多样的、开放的、复杂的。当然,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结论是不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而获得的。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东西,所以就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我们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结论相对来说是(单

一、封闭、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多样、开放、复杂)的。即使是为了达到单一的结论,也需要一个较复杂的、多元的过程。只有多元的过程、多样的思维方式,才有助于真正的理解和领会。

8、怎样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它的实质是(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过程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两者是教学中一对重要的关系。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我们既要教书还要育人;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认识与情感的关系。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那么这种知识传授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会背对背。

9、教书与育人究竟存在什么关系?

答:教学问题严格说来都是教育问题。“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当人看”.老师要特别关注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对这些人要给予特别的尊重,这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关心好学生人之常理。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对后进生要特别关注。任何不小心、任何对他的伤害,都有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如:希特勒)要有这样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宗旨,核心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尊重及对人的关爱。)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这要成为我们最根本的教育意识。

第五篇:廉政党课第四讲材料

《提高认识,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同时要求全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惩治腐败分子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思路和办法。这表明,在一靠制度、二靠监督的权力制约机制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教育等途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反腐倡廉的重大任务之一。中小学担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奠基重任。而广大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廉洁信念,将直接影响他们如何正确看待权利和金钱,影响到若干年之后我们国家的社会廉政风气。因此,加强校园廉政文化教育显得势在必行,也是我们各级纪检机关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结合明强百年文化积淀和光荣革命传统,现就如何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作些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校园廉政文化理念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全面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加强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崇廉敬德的思想品质、弘扬整个社会的廉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现实的发展启示我们,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2005年1月3日,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2005年7月1日,教育部又下发《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结合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

规划,积极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学生头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断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都为我们树立正确校园廉政文化理念指明了方向。作为基础教育学校,必须确立崇尚科学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追求真理先进、激发创新精神的新文化建设目标,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理念,综合运用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手段,积极倡导廉政文化、奉献文化、守纪文化、礼仪文化等,营造出正气昂扬、清廉文明、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使廉政文化理念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的座右铭。

二、建立良好的校园风尚

明强“两明两强”的校训和“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能激发和凝聚学校师生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要坚持把廉政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师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当前,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突出对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教师的反腐倡廉教育,严肃惩治各种不正之风、违纪违法行为,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激浊扬清,提高师生对腐败的认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及对伦理道德的评判标准;要坚持廉政文化建设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党风行风师风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教育的多层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树立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崇廉尚洁”的思想道德观,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建立“廉洁从政、诚信守法”的良好风尚。

三、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

廉洁种子的生根发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土壤。要使校园廉政文化产生良好效果,氛围的营造、环境的打造十分重要。一是创设廉洁的文化环境。要立足廉政,结合校园实际,打破常规,深入挖掘新的廉洁教育资源,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廉洁宽阔的空间。如开辟师生廉

政作品专栏,悬挂著名科学家、学者、廉官的画像,著名的治学、治教、反腐倡廉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廉政标语等。二是创设优雅的校园环境。要加强校园的硬件建设,始终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廉明。如对学校道路、学生社区、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要进行统一规划,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时时处处见廉洁。三是创设健康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网吧、书吧、影视厅等的治理整顿,切实防止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扎根驻营。

四、搭建丰富的文化载体

校园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各种文化载体很多,必须综合利用。一是充分运用传统载体。将廉政文化教育纳入班队活动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四品课、语文等教材中的廉政教育资源。同时,还组织相关人员筛选适合于各层级学生的廉政文化读本,通过开设廉政教育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廉政文化的灌输、廉洁意识的培养。如课堂学习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通过讲解咏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在广大学生中开展“说廉正、赞廉正、明廉正、做廉正”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从形成尊廉崇廉的共识,使廉正之风走进学生心底,进而引导学生做有正气,重气节的人。二是扩大廉政文化阵地。要多方设立载体,广泛搭建平台,以校广播站、校园网站、校报校刊、板报等为载体,定期播报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事迹,播放廉政教育录像片,发布廉政教育信息;以廉政文化宣传标语、宣传画、警示教育牌、廉政文化宣传橱窗等为载体,营造廉政文化的声势。三是丰富廉政文化活动。努力做到内容时代化——内容选取上既注重吸收传统廉政文化精华,又根据时代特点,广泛吸收收集具有时代气息的廉政文化标语和易看易懂的各种漫画,强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级、分层次组织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如以校园文化长廊和宣传栏等为宣传主阵地,筹建设立“廉政文化宣传廊”、“廉政文化小标牌”,大力宣传廉政文化。如开展廉政事迹演讲比赛、廉政书画比赛、廉政知识竞赛、学习交流会、主题辩论会、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征集廉洁自律格言等活动,使廉政知识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传播,增强

廉政文化的辐射力;效果立体化——文字简单、主题突出,使广大师生易于认可和接受,强化了监督意识,也使大家受到长期警示。

五、构筑规范的管理机制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是机构全。要建立健全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团支部,学生部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立足学校实际,成立由校长、党支部书记、相关部门负责人、团组织等组成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专门研究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青团、工会、少先队等群团组织的优势,通过“强强当家”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二是制度硬。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同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相互促进。三是方法新。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体现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不断创新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促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和长效。

总之,校园廉政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着我党反腐败斗争成绩的巩固,更关系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否拥有正确、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搞好校园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任重道远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共同关注、共同探索和共同努力。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资源学院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上一篇:党建宣传工作方案下一篇:打击网络谣言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