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督导驻地化建设

2022-08-05

第一篇:餐饮督导驻地化建设

课程游戏化建设

课程游戏化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以构建综合课程为基本思路,以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设计创作、应对调适等教育能力为抓手,将游戏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形成环境创设、游戏组织、生活活动融为一体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要加强项目管理,将重点放在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内容生成、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有效推动项目实施。

开展活动,培养本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作用,建立课程游戏化建设学习小组,积极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通过开展观摩、上课、讲座、跟岗、研讨、座谈、活动展示,开发并收集研究成果,收集本土资源和相关资料,并充分依托网络,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保教质量,推进本园课程游戏化化建设。

实施保障

1.幼儿园要建立课程游戏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适合本园特点的游戏化建设方案。通过课程方案的游戏化,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真正落实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

2.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指导和考核评估。教科研部门要组织课程专家深入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开展情况进行诊断和指导。幼儿园要落实建设资金,保障硬件建设到位、师资配备到位、日常规范管理到位。

一、幼儿园课程的选定。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这样的划分注重了学科的综合性,以趣味性、活动性为主要目的,寓教于乐,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各种能力的发展。这种划分,打破了传统学科科目割裂课程内容的格局,遵循了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教师们大多数还没有跳出“学科课程”的理念和规范,仅仅只是给已进入幼儿园课程的新旧内容重新安排次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而已。

因此,我们把游戏作为解决幼儿课程整合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

二、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质。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学科知识和游戏化,将学科知识还原为活动和经验,并在活动和经验的层面上尽可能实现综合和系统化。

三、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培养目标指导下,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开发和利用多种有益的课程资源,以使幼儿园课程真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真正做到生活性、综合性和趣味性。

四、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需要创新、需要深入实践的工作,设计和实施策略的形成过程都应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论证过程。可以细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1.游戏与语言课的整合;2.音乐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3.游戏与社会的整合;4.游戏与科学的整合; 5.游戏与健康的整合;6.游戏与艺术的整合。

五、具体做法 科学改造原有课程。

1.科学利用教材。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摆脱对教材的过度依赖,全盘照搬现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差异性,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用扬弃的态度对待教材,将《指南》的目标体现在教材里,落实到活动中。关注课程实施中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的结合,所有的预设安排都应该坚持从幼儿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提供丰富的游戏和操作材料,根据主题变换、幼儿兴趣、发展目标及时调整、更换、充实游戏内容。

2.灵活安排时间。改进统一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各班可以就场地利用、游戏开展等因素制定自己班级的一日作息表,选择活动内容,把作息表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幼儿自觉地按作息表有序地进行一日活动。也可以弹性安排作息时间,除点心时间与午餐时间固定外,其他的都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状态、活动的需要,适宜调整,保证孩子活动的完整性,不受作息时间的限制。

3.创新管理课程。逐步推行开放式、弹性化的课程管理制度,给老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能力强的老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自主组织课程!根据自然变化、环境变化、儿童需要灵活的生成课程,园管理者要加强学习与研究,给教师提供资金和物资的支持,与教师一起同行,逐步引领,逐步推进。

六、不断优化环境创设

环境能有力的支持儿童特定的游戏行为,幼儿园应提供能够充分促进幼儿成长、发展和游戏的空间,让幼儿体验到大量的游戏机会。

1.重新规划室外场地。扩大幼儿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操场上提供多种游戏器材;对边角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如摆放一些桌椅,一些图书创设成亲子阅读区,让家长和幼儿在离园时共同阅读等。

2.合理安排室内区域。对活动室的空间以游戏为目的进行规划并加以改造,针对人数多、场地小的现状,巧妙安排游戏区域,缩小集体教学区。使用实物提示(如纸盒、编织袋、木板等)或符号提示(图画、图配文等)清晰的划分各个区域,将能够互补的区域相邻布置(如建构区和角色扮演区),在各区域之间留下明确的通道和充分的进出空间。对班级原有的矮柜进行一定的布置和利用,原来的矮柜就是单纯的摆放物品,现在将充分利用矮柜的平面、侧面和背面进行布置,让这些面都发挥作用,变成孩子操作的空间。希望创设一个支持儿童发展的环境,让环境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3.科学设置公共区角。针对我园现状,在走廊设置公共区角,进行同年龄段混合游戏,一楼以自主表现为主的适合小班幼儿游戏的“娃娃家”,“童话屋”。三楼以感受生活为主的适合中班幼儿的”农家乐”、“小吃店”、“手偶剧场”,二楼以职业体验为主的“银行”、“超市”等适合大班幼儿为主的游戏区。公共区域的创设,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七、创新开展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小型化。设置多个活动区域,打破以前

7、8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活动的形式,让孩子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能够专注地进行自主的活动。

2.游戏时间充足化。将创造性游戏与区域游戏分时间段进行,保证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相邻的两个班可以结成一对,一个班以创造性游戏为主,一个班以区域游戏为主,两个班可以联合游戏,混合游戏,在游戏时间,两个班的孩子可以自主选择游戏,班上的三位老师全部要到岗,指导和观察幼儿,这样有侧重点的把游戏做的更加丰富一些。

3.主题特色系统化。区域游戏的内容随意性较大,会随着老师的兴趣,原有的材料来准备活动,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园实施的是主题活动课程,它强调一日活动各环节、各内容的有机联系,在年级组课程审议的时候,由年纪组长牵头,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哪些内容需要集体教学来完成,哪些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完成,哪些可以通过日常渗透完成,形成有机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4.材料提供层次化。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在区域中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宜他的材料进行操作、和材料互动。多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等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活动。材料的开放性越大,孩子的创造性越大。

5.自主游戏乡土化。结合幼儿园乡土游戏特色,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在操场周围摆放一些封闭的货架,里面有老师和家长、幼儿共同搜集、制作的材料,也有添置的材料,每星期安排半天时间给孩子们玩户外自主游戏,以年龄班的形式打散了在场地上进行运动类、角色类、沙水类、建构类的活动或民间游戏,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同伴,自己商定主题,自己选择材料,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每学期增加一些新的材料和活动,增加一些新的玩法和做法,为孩子创造获得新经验的机会。

八、整合利用游戏资源。

1.利用周边社区活动资源。体育器材厂、消防器材厂、绳网厂等单位联系,将其作为幼儿园社区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幼儿到基地参观、体验,引导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增进学习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同时,请求上述工厂或单位捐献出免费的“受损资产”——不合格产品及废弃的原材料,如泡沫、纺织物、木头、油布、电线、布头、海绵、塑料等等,这些都是极佳的非结构性游戏材料,通过收集和使用这些材料,幼儿会懂得珍惜环境和资源,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收集整理物产文化资源。如园博园、三水湾、白马海军诞生地等旅游景点、各地庙会、溱潼赛龙舟等民俗艺术,通过组织幼儿做市场调查、请民间艺术家来园与幼儿互动等方式将资源融入课程内容中,创设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

3.巧妙利用乡土自然材料。一是轮流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材料,如贝壳、芦苇、蒲草、竹篾、稻草、种子、植物的根茎叶等, 二是对材料进行分类,如植物类、沙石类、废旧日用品类,做好标记。三是建立材料室,将收集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统一管理,实行资源共享。四是组织家长对材料进行再加工,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很多人都会用蒲草、竹篾编制各类器物,还有漆匠、木匠等技术,将家长资源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丰富了游戏材料。

4.尝试建立家长驻园制度。改变传统的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接送交流等单一的家园合作方式,每周安排两名家长(一名父母和一名祖父母)全程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逐步渗透到家长心中,争取家长的支持,同时也促进幼儿园努力提升管理质量。

5.引进吸收媒体网络资源。如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幼儿园网站等设备和平台,优化游戏情境,激发游戏兴趣。使课程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综合化,使课程实施过程充满童心、童趣,充分调动幼儿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重点理清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思考游戏、生活、活动之间的关系,把课程游戏化的过程当作是进一步深入贯彻《指南》的过程,当作是教师迎接挑战和逐步提升专业水准的过程,当作是为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过程,当作是更有效地凝聚家、园和社区教育合力的过程。从游戏意识和游戏精神切入,放眼整个课程的不断完善,放眼整个课程的发展性和适宜性,最终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体系。

第二篇:五化建设情况汇报

吉河JS1合同标段由我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在项目建设和工程施工中,我项目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现代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推行的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认真学习并贯彻实施吉河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的“五化“管理实施方案,以吉河枢纽工程和吉县连接线为载体,将“五化‘理念深入人心,将”五化“行动落到实处,并结合项目工程生产管理实际,针对”五化“管理中进行细化和补充,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发展理念人本化。

我公司为大型国有建筑建设公司,项目在建设管理中秉承公司厚重勃发的企业文化和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建立了齐全的党政工团组织,并以公司“精品人品同在,诚信创新永恒“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项目建设理念,充分调动所有参建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企业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将人本化建设做到了极致。主要表现在:

一、接人待物,尊重礼貌。项目部有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对外接待服务工作,无论是发包人、监理还是施工建设人员,项目部人员都以诚相待,用心服务,服务好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并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做到大家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项目部就像在家一样的温暖舒适。

二、组织细化,服务贴心。项目部有健全的工会,并在一线施工人员中间建立了基层组织,负责职工的生活保障,深入职工内部,及时了解员工的生活生产问题,想员工所想,做员工所需,为员工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证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之余,经常组织工人进行施工安全和技术方面的学习活动,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工人的质量控制能力,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在重要节假日和大寒大暑时节,项目部都会组织人员对一线员工慰问,并购买防寒避暑设备、衣物和劳保用品,给工人送去最及时和最贴心的礼物。对于入场工人都签订施工合同,建立人员档案,并统一办置工资卡,保证工人工资及时到位,决不拖欠。

三、协调得当,工农一家。项目部建立了协调部专门负责处理地方协调关系,对工程建设遇到的征地和拆迁问题做到以礼依法,开展路地共建活动,加强和驻地周围群众的沟通,并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老百姓打井铺路,服务驻地群众,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口碑,树立了光辉的企业形象。

四、环境保护,人人有责。项目在工程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减少因施工出现的灰尘、噪音等环境污染影响驻地群众的生活生产。在驻地周围开展植树种草绿化活动,并尽力恢复原有植被和生态环境,做到工程建设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项目部通过党委工会和团委组织来加强工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在项目部建立党总支,并在各个部门依据党员人数建立分支,做好党的基层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项目部建立了篮球场,阅读室、棋牌室和乒乓球室,并组建了篮球队,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项目成立学习小组,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和人文修养方面的阅读和学习,并设置专门的新闻报道员,对工地上发生的新闻事件及时报道,深入挖掘,及时向外界展示项目进展情况和项目职工的精神风貌。通过项目各项活动的多层面、持续性的开展,提升了项目人员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六、保障医疗,关爱生命。项目部与吉县和乡宁的医院都建立了对接,在项目部设立了临时医疗机构,配备了常用药物,对于简单小伤小病都能及时治疗;项目还注意加强对现场人员的医疗救助培训,确保小病就地治疗,重伤能在第一时间到医院救治,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呵护和关爱。

2、项目管理专业化

我公司有专业的人才培养制度和雄厚的人才储备资源,在项目配备了全面的项目管理专业团队,对不同的工作岗位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专业化的管理,高标准的要求来对项目管理进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项目部认真贯彻实施“五化“管理,在项目管理专业化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 严格按照合同履约,各部门人员配备符合合同要求,并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本合同的专业施工工作。对于安全、实验和质量人员保证持证上岗,并要求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并保证在本标段工作,同时加强对施工技术和安全质量的控制力度,在加快进度或者施工任务较大时,可以随时增加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迅速到岗,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创造精品工程。

二、 严格按照发包人的考勤规定,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对于项目管理重要人员离开项目部超过一天的及时报告发包人,并上报替岗人员名单,做好日常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做到有预案有后援,保证正常的施工和项目管理的可持续性。

三、 在项目部领导的组织和帮助下,项目各个部室结合自身情况,都开展了培训教育活动。项目的工程、试验、质检等部门,组织专业工程师和技术骨干对员工进行专项业务培训,进行桥梁、涵洞、隧道等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规范的讲解和解读,对于大家工作中的疑问也做到及时处理,将问题带入学习,并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项目部领导还提倡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并鼓励跨专业跨部门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努力在项目上培养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综合业务强的优秀人才,为项目建设多出力,多奉献。同时,项目还建立人才成长培训计划,组织符合规定条件的工程施工人员参加国家及地方的建筑相关专业考试,并对获得国家认可专业证书的人员进行奖励,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

四、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兄弟标段或到相关工程项目进行考察学习和交流活动,学习先进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施工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再分析和再创新,进行新的探索,将形成的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生产施工经验传达到基层,进行工人的施工培训和安全教育,形成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并将标准化、精细化的理念推广下去,执行下去,充分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

3、工程施工标准化

我项目部以贯彻“五化”管理为理念,以铸造吉河精品工程为目标,以发包人下发的《路基工程标准化施工指南》、《桥梁工程标准化施工指南》、《隧道工程标准化施工指南》、《安全生产标准化施工指南》、《吉河高速公路文明施工实施细则》、《吉河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建设标准》以及各种《管理办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统一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检验标准,并依据这些标准和管理办法,建设了标准的工地试验室,顺利通过山西省质监站的验收。项目管理还注重加强工程资料方面的标准化,购买了公路工程施工质检系统软件,把施工资料和质检报告统一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填写和上班,形成现场管理和资料申报标准化。为加强对现场管理人员施工标准化的培训,项目部购买了七套桥涵路基和隧道的施工规范,通过规范的学习和指导来达到施工标准化。项目部一直在进行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在推行“五化”建设的过程中,项目上先后建立了标准化办公室、标准化宿舍,标准化拌和站和标准化钢筋加工场,还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等项目的评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业主、监理和项目员工的一致好评。

我项目一直致力于将自己建设成为吉河高速标准化的示范点,通过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和标准化建设,规范工程施工建设行为和管理行为,打造统

一、规范、有序的施工标准体系,以高起点、高要求、高规范来管理项目工作,从而实现对建设过程、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的有效控制,实现JS1合同标段达到全线标准化标兵的目标,并以点带面,以标准化优质示范工程带动“五化”管理在全线的普及。

第三篇:学校德育实效化建设

学生德育实效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坝州是川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性、心理素质不同于沿海发到城市的学生,在实施德育教育时,突显出的问题也更加棘手。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制约,民族地区中小学在德育教育领域,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方法。我州中小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与学生心理发展适应性不强、德育手段与学生自我成长平衡性不足、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性不高等现象。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德育教育时效性,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和平衡性,是摆在每一位从事民族教育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马师校州民中作为从事民族教育40年的中职名校和双语高中学校,长期以来,肩负着培养农牧民子女成才的重任,学校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在长期的德育教育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更新内容、优化理念,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针对以上困窘,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华和尝试。

一、主张与时俱进,强化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性

我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期,可塑性极强,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抓住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做好了德育工作的劝导和引领,大力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给予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客观判断是非的能力。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贴合中央对新时期人才的实际要求,以“伟大中国梦教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法治校德育教育”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主题活动为平台,让党的政策和精神在我校深入人心,使学生明确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确立自身定位和目标方向,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定势和人格定势。此外,在德育实施的手段上面,除了固定的班会课、国旗下的演讲、万人签名活动、师生宣誓活动、知识竞赛、黑板报校园橱窗宣传以外,还应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给予学生发言和思考的权利,让学生贴身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存在,从自我肯定中得到收获和启发,把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践行,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性。

二、坚持潜移默化,强化德育教育的课堂效果和标杆作用

从广义的德育教育来讲,只要是对学生施加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规范的活动,都可以定义为德育教育。因此,在德育教育中,仅仅局限于德育部门的引导还远远不够,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每一项活动都应该包含德育教育,全校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根据学校要求,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具备德育教育的能力,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课都应该有相应的隐性德育目标,并具备明确的实施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正确认识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的迁移、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切身感受科技进步的优越感、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显性德育目标相比,隐性德育目标既可以为全校教职员工树立标杆作用,又可以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情操,塑造了学生人格,消除了学生意识中长期存在为了德育教育而进行德育教育的抵触情绪。

三、明确聚沙成塔,强化德育工作的养成教育和习惯培养

从学校德育教育的经验来看,抓好养成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层次拔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学校针对大部分农牧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的特点,通过制度管、领导引、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规范,先明礼、再明志。促使学生把衣穿好、把饭吃好、把路走好、把觉睡好、把地扫好、把眼护好、把步跑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把书读好、把课上好。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安排政教处、班主任、值周教师对学生仪容仪表、藏装穿戴、内务整理、就餐秩序、两操规范等常规德育活动进行定期、严格的检查,通过长期的培养和引导,形成行为定势,形成以一带

十、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尊重百花齐放,强化德育教育的文化融合和道德统一

如何让学生从价值取向的艰难选择走出来,是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核心。为此,学校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每学年开展一次汉语、藏语经典优秀篇目诵读比赛,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文化底蕴,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通过开展唐卡绘画研习班、藏族民间锅庄表演队、民族体育项目兴趣小组、原生态牧歌兴趣小组、藏戏兴趣小组等形式,盛情邀请专职教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到学校举办讲座、现场指导,让唐卡、祥巴、锅庄、藏戏、雅加等传统艺术再一次走进学校,生发活力,从而为学生的人生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强调耳濡目染,推进德育教育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宣传

德育教育的手段离不开校园文化,浓烈的文化氛围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无声的宣传。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利用学校围墙、橱窗、过道、走廊等有限空间对学校施以美化和整治,立足育人特色,以藏汉双语为基础,辅助图画、照片、浮雕等手段,通过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地覆盖校园,为学生确定正确的坐标,树立新的偶像,催生学习动力,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此外,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完善校园局域网、LED电子显示器、学校手机短信平台,施加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从时间和空间上践行“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德育目标。

六、推行学以致用,推进德育教育第二课堂的开辟和运用 民族地区德育教育低效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环节的前后分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孤立。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借助社会、家庭中各种因素,拓宽教育渠道,提高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行为的协调性,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社会化。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从以下两点提供借鉴。

一是深入开展寒假大家访活动。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大配合和支持,进一步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家校协同推进对学生的培养。我校从2013年开始,全面启动“构建家校互动平台、共育新人健康成才”活动。两年来,由学校领导带队,学校中层干部和部分教师参与的家访活动,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现状为本,理性家访、分类家访”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打师生牌、打友情牌、打亲情牌、打实践牌”的工作思路,提出“三不”和“三要”工作策略。即:家访不告状,不指责家长和学生,不在学生家里就餐;要有针对性,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进行主动家访,要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团队家访、登门走访、电话家访和送“教育”上门,送“服务”上门,送“关爱”上门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讲国家政策和法纪法规,传达国家的惠民政策、政府的教育规划和教育条例;客观反映学生在校表现,规范学生假期社会活动,向学生家长讲解学校管理制度和要求。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解除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的疑惑和困惑,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诚信力。

二是开辟第二课堂,展示德育成果。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内在需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校外生活的重要渠道。我校从2014年开始,立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奔赴阿、若、红、壤、马尔康、甘孜各县,到学生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乡镇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巴西会议遗址、瓦切红军长征纪念碑、卓克基官寨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组织学生到各县乡社区开展景区义务导游、植树造林、环境保护、敬老院公益劳动等志愿者服务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到阿坝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基地、壤塘县觉囊文化传习基地,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和方向;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走进大自然,感受家乡的美丽。让学生扮一次演员,体验一次生活,当一次老师,收获一份技能,走一次红军路,重温一次历史,搞一次服务,感受一份恩情,当一次导游,推广一次双语,赚一份收入,体验一份艰辛, 进一步丰富学习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减轻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我校德育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已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符合学生特点 、顺应时代要求、贴近社会生活的德育教育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的开展,真正把德育教育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举止,切实提高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还有很多不能尽善尽美的地方,但相信只要找准方向,努力前行,我校的德育教育终能达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第四篇:高效课堂中小组化建设

小组化建设的优越性

本人从事教学第一线工作已近二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教学改革,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每次教学改革中本人都走在改革的前列,成为改革的弄潮儿。在诸多的教学模式中我认为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小组化学习最具优越性,归结小组化学习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龄交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达到语言、心灵的零距离接触与沟通。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的去学,学生个性差异很大,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把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一节课下来老师云雾缭绕的一通乱侃,搞得学生昏头脑涨,教师累得筋疲力尽,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小组化学习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之间没有敌意,语言交流无所顾忌,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了语言和心灵的零距离沟通。

2、充分启用现有的学生资源,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在班级群体中,有一大部分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纪律、品德、管理等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他们非常愿意在班级群体中发挥展示自己,更非常愿意帮助别人。教师要充分启用班级现有的学生资源,古人云:“教学相长”这个道理大家都理解。

3、发展学生个性,彰显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

一个班的学生从性格上讲存在着很大差异,就是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学习、纪律、卫生、劳动等方面差距很大。实施小组化建设解决了困扰在教育基层多年的难题,单从学习上看,爱好言表的、喜欢操作的、擅长指挥的都得到了个性的彰显。

4、发挥团队作用,增强合作意识。

世界上的任何一项重大发明和创造都不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或借鉴前人的经验,或由一个团队合作完成,实施小组化学习就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合作意识,这种合作学习不但圆满的完成学习目标,而且缩短了学习时间,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的分组方案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充分调研,发挥民主体现人性理念,力求和谐化原则。 我所担任的是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负责六年级的数学学科的教学,去年学年初我就意识到小组化学习的优越性,在两年多的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对学生有着深刻的了解,再经过仔细的调研,利用班会课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在体现人文性、和谐性原则的前提下,责成班级干部将我班47名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座次由传统的插秧式变成小组圈围式。

2、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文化层面相对均衡的原则。 在分组过程中,教师提倡每个小组的成员无论是在学习、纪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相对均衡,以备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

3、小组长的产生力求优中选优的原则。(成绩优异、威信高、组织能力超群、责任心强)

4、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去年第一学期开学一段时间以后,学区中心校大张旗鼓的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工作,在对教师紧锣密鼓的高压培训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高效课堂小组化建设的理论性东西,结合自己已有的小组化建设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细化工作,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上学期,我们班承揽了多次由学区中心校以及本校组织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观摩课,实验课。由于本班学生对课程改革接触比较早,再加上本人对教学改革认识到位,适应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每次教学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同仁的好评。

二、 小组文化建设要集思广益

小组机制建立起来了,小组文化不可忽视,每个学习小组都要有精练的组名,新颖的组徽,响亮的组训,和谐的组照。组名、组徽、组训的采集我都充分发挥民主,集学生之智慧。认真筛选,切不可草率,符合以下要求:组名精炼,耐人寻味;组徽新颖,寓意深刻;组训响亮,朗朗上口。比如:我们班有一个组组名是“芝麻组”,组徽是“一株拔节开花的芝麻”,组训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其中的寓意就很明了了。

三、 学习小组的培训及时到位

1、对组长的培训。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语道出了学习小组长作用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再好的组长也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尽管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相对优秀,如果教师不对他们进行诱导,诸事亦不会做得完美,因此,教师对组长的培训工作愈发显得重要。我对组长的培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的:

(1) 、组长管理调控能力的培训

组长对组员的纪律监管,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每节课每项学习任务完成时间的掌控,都要做到极致,这也是组长素质的体现。只有让每个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参与学习活动,他们才有所收获。 (2) 、组长评价能力的培训

以往教师是评价的主宰者,作业、练习、课上对学生肯定与否定,都是教师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教师是上帝,掌控着生杀大权。如今小组化学习的评价是多元化的,是真正民主的体现,组长的评价工作更重要,高效课堂初期,我重点培训组长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评价素质。 (3) 、组长总结汇报能力的培训

为了更好的实行小组化学习,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发展,组长是小组的带头人,他对本组各个方面情况的了解要比老师更深入。因此,教师要求每个组长每周要把本组各方面情况向老师进行详细的汇报。这样教师要培训组长汇报要有条理性,主次性。教师依据各组长汇报的材料有的放矢的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编写切实可行导学案。

2、对组员的培训。

对组员的培训分两级。一级是教师对组员的集中培训,培训组员中的A、B、C类成员,使之明确自己在本组中的地位,在学习中应达到的程度。交流互学的对象等;二级是组长对本组组员的培训,组长培训组员独学、对学、群学、交流、展示、以及评价的方法,以便形成一整套小组化学习体系。

四、 注意对小组的动态观察,适时调整组员

1、组内调整

每个小组学生的座次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的发展,组长有目的的适时调整组员的座次。比如:两个邻居组员课上好动,对学习的参与不主动,组长要进行适时调整;A、B、C级组员根据学习成绩的动态变化组长应适时调整组员的等级第次;同级组员在对学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出现摩擦或出现困难组长要适时调整互学对象。

2、组外调整

每个小组的成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小组竞争中落差很大的时候,也有必要进行组外调整,否则就失去竞争的意义。这样教师在动态观察中要合理调控各组的实力,确保相对均衡,教师通过与组长的民主协商,实施调换异组组员。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阻力,比如:相对先进的组,再加上组长的责任心相对负责,外调的组员是不情谊接受的;同样,相对调皮,学习又成绩相对低下的组员,调入各组是不受欢迎的。这样,教师就要对组员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五、 科任教师密切沟通共同管理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管理工作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其他科任教师对学习小组的管理工作也是义不容辞的,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比如,我班的英语教师尽管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如此繁忙,但从不放松对我班小组化的管理,哪个组或那个组员出现问题,及时与我沟通,共同谋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我班小组化建设保驾护航。再如:我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学习小组的管理,对组长、组员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很有方法,他的语文课教学流程顺畅,完全符合高效课堂的理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要位,独学、对学、群学、交流、展示、评价一系列操控形如流水,为小组化学习以及小组管理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六、 今后打算

今后我将继续加大高校课堂的改革力度,大胆放手,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集百家之精华,完善小组化建设,力求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完美。

第五篇:五化建设汇报材料[模版]

校园“五化”建设汇报材料

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唐家坡小学多措并举,开展“绿化美化环境共建和谐校园”活动。

唐家坡小学要求各班结合课堂教学及班、队会,坚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和师生行为文明化要求,认真做好校园内部环境的整治工作。强校园卫生和日常保洁工作,彻底治理校园卫生死角。学校针对治理中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专项整治,并把责任细化到人,把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实行“一天一清扫、一天一检查、一周一评比”制度,每天对校园清洁卫生、学生文明习惯进行检查、公布,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无进展、影响全校形象的班级,责令限期整改到位。

校园绿化要与校园美化相结合,高年级每人出一份手抄报,每班出一期黑板报。教育学生自觉养成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园洁净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等实践能力和审美观,学生在劳动中养成服务他人、爱校如家的良好风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力地促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

上一篇:村优秀党员典型事迹下一篇:餐饮新店筹备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