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形势分析

2022-09-10

第一篇:中美贸易战形势分析

中美贸易战最新消息:贸易政策对美国总选形势有什么影响?

核心观点:

美国中期选举的重要性堪比总统大选,对于本次选举,共和党的选情总体不差,但是从历史来看,执政党非常容易在中期选举中失去席位,因此,对共和党而言本次中期选举仍然有危有机,是一场值得一争的战役,但是并非囊中之物,理解这一形势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特朗普的政策。在美国中期选举中,11个摇摆州的选择不确定性较高,从结果来看,4月以来特朗普的支持率有所上升,短期蓝领支持特朗普的力量占据了主导。

站在中期选举的政治视角下,我们建议一分为二地看待美国对华政策:一方面,特朗普所主导的强硬贸易政策,根本上是希望为美国争取到更好的贸易条件,方式包括将多边谈判转变为双边、推动中国加大开放等,近期美墨达成协议、特朗普推动欧美零关税都显示出这样的倾向,那么随着中期选举告一段落,美国发起的关税政策可能趋于稳定或告一段落,中美有可能再度开启谈判;另一方面,针对对中国经济、制度的深层次指责,以及国会通过的限制中国的法令(如表4),代表了美国政界整体对中国的敌对态度,叠加当前中美竞争加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阶段,在经贸政策方面针对性地限制中国的大方向或将延续。

自美国单方面提起关税制裁后,多国针对制裁向WTO提出了申诉,世贸组织曾于2003年推翻了美国提出的钢铁关税,这一历史可以作为WTO如何发挥作用的一个参考,最终小布什取消了钢铁关税。而在美国质疑多边贸易体制、挑起贸易战、质疑中国的同时,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在政策上选择了进一步加速开放作为应对。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 中期选举与“中美贸易战”

1、快速了解中期选举

一般而言,美国中期选举时间为11月的第一个星期二,本次为11月6日,中期选举是国会席位选举,实质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争夺对国会的控制权,选举每两年举行一次,其中一次与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同时举行,而另一次则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举行,因而被称为“中期选举”。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国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员都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选2名,50个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院每两年改选一次,各州根据人口比例来分配众议员名额,大约50万人选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届满后全部改选。美国宪法规定,参议员候选人必须年满30周岁,作为美国公民已满9年,且为选出州的居民;众议员必须年满25周岁,作为美国公民已满7年,且为选出州的居民。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将就下列5项议题进行投票:

1、投票选出435个众议院议席;

2、改选参议院三分之一的席位,即改选100名参议员中的33名。参议员每州2个名额,可选连任;

3、对于此前由于其它原因空出的参议员席位,通过特别选举选出;

4、37个州选举新州长;

5、地方各州、县举行的立法和行政机构选举。

2、共和党如何才能获胜?

目前众议院(The House)中共和党议员占236席,民主党占193席,6个席位空缺,总数435席,此次全部改选,共和党需要赢得218席位及以上才能成为多数党,较目前情况不能失去超过18席。

根据弗吉尼亚大学政治中心的大选预测网站“Sabato’s Crystal Ball”的分析显示,民主党有稍高于50%重夺国会的控制权,其预测是依照各州以往多次选举中的政党倾向进行预测。截至目前在众议院的所有席位中,有200个倾斜于共和党,199个倾斜于民主党,而在剩余36个席位上两党胜负难分,这就意味谁争取到了摇摆席位的一半以上(民主党19/36,共和党18/36),谁就能成为多数党。分析认为,民主党稍有优势的原因在于,在一些共和党在位的选区,民主党竞选表现非常有竞争力,这点从民主党格外抢眼的政治筹款表现可以看出来。不仅如此,共和党留出的空缺席位(open seats)非常多(自92年后最多),共和党需要捍卫41席,而民主党只需捍卫22席。一般而言空缺席更容易出现两党的更替,因此对于共和党而言这些席位也格外容易受到损失。

目前参议院(The Senate)中共和党占51席,民主党47席,共100席;本次改选的35个席位(法定33席+特殊2席)中,原共和党9席,原民主党24席、独立但偏民主党2席,特殊选举州为明尼苏达州和密西西比州。共和党要赢得参议院选举,至少需要赢得35个席位中的8席,较目前情况不能失去超过1席。

在参议院选举的改选州中,19个州在2018年的总统大选中都支持了特朗普;共和党需改选的8个席位中,有7个都支持特朗普,而在民主党的改选州中,有11个都支持特朗普,因此单纯从这一视角看,参议院选举中共和党的胜算更大。众议院(The House)则是民主党更为占优。

因此,对共和党而言本次中期选举仍然有危有机,是一场值得一争的战役,但是并非囊中之物,理解这一形势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特朗普的政策。从历史来看,执政党非常容易在中期选举中失去席位,自1938年以来的22次中期选举中,历任总统所属的执政党,都在中期选举中落败或减少议席,只有1998年及2002年除外。因此即便共和党的“基本面”占优,这也只是决定了共和党有机会赢得中期选举,但难言胜算。我们了解美国的中期选举,本质上也不是为了预测结果的走向,而是了解和认识特朗普政策选择的一重背景。

3、从经贸结构看中期选举

如大选一样,在美国中期选举中,11个摇摆州的选择不确定性较高:科罗拉多、佛罗里达、艾奥瓦、密歇根、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内华达、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威斯康辛,摇摆州中包含了4个锈带州;摇摆州中最为关键的4个高票州是俄亥俄、佛罗里达和北卡罗来纳和宾夕法尼亚州,其中两个为锈带州。

而从摇摆州的产业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贸易政策对大选形势的影响存在着复杂性:一方面,许多州以农业、化工业、金属为主要产业,这象征着农场主、蓝领工人阶层,在过去的全球化进程中,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被抛下、被伤害的一部分,因而本身就对贸易政策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并具有反全球化的倾向,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取向很可能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农产品、汽车等又是许多州的主要出口产品,中国或其他国家对于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又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不过,贸易等层面的影响发酵需要时间,现阶段显然是前者更加占据主导地位,而通过补贴、和欧盟谈判等形式,特朗普也在争取弥补这一部分负面影响。从结果来看,4月以来特朗普的支持率有所上升,短期蓝领支持特朗普的力量占据了主导。

二、 广角镜看“中美贸易摩擦”

1、“中美贸易摩擦”的特殊性

从事实来看,“贸易摩擦”的说法抹去了一些细节,模糊了中美问题的严峻性和广泛性。从美国的官方说法来看,贸易、关税都只是一种手段,是美国能够对中国直接产生压迫、逼迫中国做出改变的路径,这与美国对于中国投资的限制是异曲同工的,削减贸易逆差从来不是目的本身。自2017年以来,美国在国防、军事、政治、经济层面的一系列报告,记录了美国对中国认知和态度的全方位变化,而这似乎也不支持我们再把中美问题简单化和短期化。

在美方的301调查报告等等官方报告中,对中国的诸多政策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指责,主要涉及破坏国际秩序、非市场经济行为、政府在经济中发挥过多作用、外资限制、贸易壁垒、强制技术转让、政府支持的技术掠夺、

2、美国强硬对外贸易政策的广泛性

2017年初,特朗普一上任即已正式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今年以来,特朗普的对中、对外政策均十分强硬,2018年初特朗普提出的钢铁、铝关税广泛针对了所有国家;此后中美贸易战打响,特朗普宣布要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500亿关税;在短暂的“和解”后,6月15日,特朗普“撕毁”中美经贸联合声明,再次宣布将对中国500亿商品征收关税,而针对中国商务部发起的等量反制措施, 6月20日特朗普又提出将对2000亿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予以报复,除此之外,美国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贸易伙伴同样是摩擦不断,即使是在遭到对方政策反制的情形下也并没有停止肆意征加关税,美国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国家的谈判也在间歇进行着。

在这样的时点,重新回顾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出的贸易主张对于我们认识其政策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以说特朗普较为完整地践行了他在竞选期间所提出的主张,除了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外,在其他主张上都已经有了相应的政策进展。因此,政策推行固然在时点上与政治事件不无关系,但特朗普重塑全球贸易规则、打击中国、让美国在其中受益、决心不可低估。

因此,我们建议一分为二地看待美国对华政策:一方面,特朗普所主导的强硬贸易政策,根本上是希望为美国争取到更好的贸易条件,方式包括将多边谈判转变为双边、推动中国加大开放等,近期美墨达成协议、特朗普推动欧美零关税都显示出这样的倾向,那么随着中期选举告一段落,美国发起的关税政策可能趋于稳定或告一段落,中美有可能再度开启谈判;另一方面,针对对中国经济、制度的深层次指责,以及国会通过的限制中国的法令(如表4),代表了美国政界整体对中国的敌对态度,叠加当前中美竞争加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阶段,在经贸政策方面针对性地限制中国的大方向或将延续。

3、各国都是如何应对美国行动的?

自美国单方面提起关税制裁后,多国针对制裁向WTO提出了申诉,但至今WTO仍未显现出作用。

世贸组织曾于2003年推翻了美国提出的钢铁关税,这一历史可以作为WTO如何发挥作用的一个参考。2001年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通过发起“201调查”,裁定85%经查的钢铁进口对本国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其中60%来自于欧盟,美国钢铁价格在当时处于20年最低,而且整个行业的30%(按产能)因累积亏损而面临破产。随后,布什于2002年3月5日宣布对10种进口钢材在为期3年内征收最高达30%的关税,受到关税影响的主要是是欧盟、中国和日本。布什政府的举措遭到了主要包括欧盟在内的多个贸易伙伴国的联合强烈反对并向WTO发起诉讼,2003年11月,WTO裁定美国关税违反了《关贸总协定》和《保障措施协议》,虽然美国钢铁行业被进口侵蚀,但是USITC的201调查存在漏洞和证据不足,且布什总统的征税力度高于USITC所建议的合理税率。WTO的报告表明美国的保护性关税并非在进口激增时期实施,2001和2002年美国的钢铁进口甚至出现了小幅下滑。WTO对美国做出了20亿美元的制裁,这是当时WTO对成员国实施的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惩罚,同时,欧盟开出了一个对美国出口品的贸易报复清单,清单内包括佛罗里达柑橘,路易斯安那大米,加州干果和北卡罗来纳州睡衣,以及大量的钢铁产品,这些商品被特别针对的原因是这些产区是2004年美国大选的关键摇摆州。布什总统在2003年12月3日宣布取消钢铁保护性关税,最终制裁没有生效。

而在美国质疑多边贸易体制、挑起贸易战、质疑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在近期进一步加速开放作为应对:

贸易方面,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日前印发关于实施《〈亚洲-太平洋贸易协定〉第二修正案》协定税率的通知,决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孟加拉国、印度、老挝、韩国、斯里兰卡的进口货物适用《〈亚洲-太平洋贸易协定〉第二修正案》协定税率。其中,根据税率表,7月1日起,大麦、大豆、油菜子等关税将降为零税率。

此外,中国政府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一方面是对于美国指责中国不遵守WTO规则的反驳,一方面也表示了“中国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投资方面,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以第18号令,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该负面清单大幅度放宽了市场准入。其清单长度由63条减至48条,在金融、汽车、船舶、铁路、农业、矿产、电网等领域推出22条开放措施,放松准入的领域主要包括: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特殊和稀缺煤类勘查、开采;石墨勘查;稀土冶炼、分离;钨冶炼;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商用车(2020年);乘用车(2022年);船舶(含分段)设计、制造与修理;干线、支线飞机设计、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等;武器弹药制造;电网的建设、经营;铁路干线路网的建设、经营;铁路旅客运输公司;国际海上运输公司;国际船舶;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连锁加油站建设、经营;银行、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测绘公司;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第二篇:2013年中美贸易数据对比分析

2013年中美贸易数据对比分析 当地时间2月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2013年12月当月和2013年全年的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据美方统计,2013年美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39104.1亿美元,低于中方公布的41603.3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2013年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据美方统计,2013年1~12月,美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39104.1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进口额23315.2亿美元,同比下降0.2%;出口额15788.9亿美元,同比上升2.1%;进出口货物贸易逆差7526.2亿美元,同比下降4.7%。

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据美方统计,2013年美国服务贸易额为113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其中出口额6819.7亿美元,同比增长5.0%;进口额4503.4亿美元,同比增长1.8%;顺差23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额为5396.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105.9亿美元,进口额3290.5亿美元,逆差1184.6亿美元。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与美国相差5926.7亿美元,尚不足美方的一半。

按惯例,世界贸易组织一般于每年4月正式公布各国贸易排名。按照中美目前公布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额已超

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2013年中美货物贸易情况

2013年,中美货物贸易额为5821.1亿美元,同比上升

4.9%,占美货物贸易总额的14.9%,占比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与最大贸易伙伴加拿大的货物贸易额为6385.8美元,比美中货物贸易额多564.7亿美元;美与第三大贸易伙伴墨西哥的货物贸易额为5092.1亿美元,比美中货物贸易少728.9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对最大出口市场加拿大的货物出口额为3003.5亿美元,比对华出口额多1783.3亿美元;对第二大出口市场墨西哥的出口额为2261.5亿美元,比对华出口额多1041.4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美自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加拿大进口3382.3亿美元,比自华进口少1218.6亿美元).细数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脚步,它经历了改革探索时期、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时期、体改深化时期,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在降低关税、开放外贸经营权、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等方面有了更为显著的突破。正是这一系列的改革与突围,助力中国实现了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华丽转身,中国外贸人的步伐从此更加坚实有力。

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是同各个时期的经济管理体制相联系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统制贸易的基本政策。节制资本主要是限制私人资本,统制贸易指外贸

由国家统一管理、控制和调节。1950~1956年,对外贸易由国家统一管理,多种经济成分经营外贸。1956年后,外贸由国营进出口贸易总公司集中统一经营,国家统负盈亏。1978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外贸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外贸体制改革探索时期(1979年~1987年)

此阶段主要以调动经济主体积极性为目标,一是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各省、市和经济特区设立了对外贸易口岸,组建中信、光大公司等民族资本控股的股份公司兼营对外贸易;二是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取消了全国的收购计划和调拨计划,重新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完善出口配额管理,建立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度;三是采取鼓励出口措施,实行地区差别的外汇分成制度,1985年后,我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出口退税政策。

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时期(1988年~1993年)

这个时期主要按照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联合对外的原则,核定外贸企业的出口收汇、上缴外汇和出口盈亏指标,一定三年不变;完成承包指标内的外汇按原来的留成比例分成,超过部分80%留承包单位,20%上缴中央;超亏自负,减亏增盈部分全部留承包单位自用;绝大多数专业外贸进出口总公司与地方分公司脱钩,由地方管理。

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1994年~2001年)

1994年我国实行了以汇率并轨为标志的对外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一是实现汇率并轨,强化外贸企业自负盈亏机制。199

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保持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各类外汇留成,取消出口企业外汇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实行银行售汇制,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下的有条件可兑换;二是完善外贸法制体系,加强外贸法制建设。199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与经营活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此外,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调整进口商品减免税政策。对加工贸易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加入世贸组织阶段(2001年至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使国内外贸管理体制和国际惯例相接轨。

1.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减少和规范了行政许可程序,建立健全了贸易促进、贸易救济法律体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修改,基本形成了体系完整、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2.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逐步降低到2005年的9.9%。根据承诺,中国自2005年1月起全部取消对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非关税措施,仅保留了依据国际公约以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为保

证生命安全、保护环境实施进口管制产品的许可证管理。目前,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出口仅有48种(673个8位HS编码),进口只有12种(135个8位HS编码);关税水平明显下降,平均税率为9.8%。

3.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根据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自2004年7月起,中国政府对企业的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所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均可以依法从事对外贸易。取消外贸经营权审批促进了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多元化外贸经营格局的形成。

4.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通过建立、完善公平贸易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机制,努力为境内外企业提供一个宽松、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国政府依据国内法律和国际贸易规则,加强预警监测,同时利用贸易救济和反垄断调查等措施,对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予以纠正,维护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与国际社会一起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促进了境内外企业的公平竞争。

韩国产业研究院和贸易协会发布的数据称,2013年韩国在中国进口市场的占有率从2012年的9.17%上升至9.24%,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日本的占有率从9.78%下滑至8.19%,退居第二。

分析认为,中国机械和电子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第一大出口行业,随之对韩国质优零件的需求激增。另外,由于中国和日本因领土主权问题关系恶化,也使韩国企业间接受益。

据报道,2013年中国从韩国进口较多的产品有电气和电子零件、石油制品以及汽车零件等。其中,中国从韩国进口最多的产品为集成电路,进口额为4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4.7%。无线通信设备零件的进口额为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2013年韩国的出口额为559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其中对华出口占26.1%。韩联社指出,中国无疑是韩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且积极活跃内需市场,这对于韩国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韩国产业研究院强调,中国经济增长率每下滑1个百分点,韩国出口将减少1.3%。因此,韩国有必要根据中国市场的变化关注其消费市场、城市化建设和环境产业。韩企因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而在中国设厂和设立出口基地的做法已不合时宜。韩国应通过中韩自贸协定(FTA)扩宽韩企进入中国市场之路。已在中国设厂的企业应通过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来减少劳动力成本,并通过创造产品的高附加值培养产品竞争力,或者也可以选择转移生产基地。

韩国国际贸易研究院则表示,韩国应积极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通过培养产品竞争力加强两国经济合作关系,如此韩国才可保住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

第三篇: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进入2010年,从一季度进出口形势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同时也要看到,一季度对外贸易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

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更加明显。美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受政府刺激经济措施影响,私人投资正在恢复,居民消费温和增长,进出口持续扩大。欧盟和日本经济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兴市场经济有望出现较强劲的回升。IMF最新预测将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从3.9%上调为4.2%。但是,世界经济持续全面回升还面临不少困难,复苏进程仍存在很多变数。一是无就业复苏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2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升至10%,创1998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美国2月份开工率为72.7%,比近30年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失业劳动力和闲置资本重新跨部门配置需要较长时间,必然制约消费和投资需求。二是全球主权债务风险加大。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率继续攀升,其他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地区可能受到波及。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日趋明显。主要发达国家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金融体系制度性风险和监管不力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良资产短期内难以根本消化掉。各国宏观政策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面临不少掣肘,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加剧。

其次,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但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加剧。

在融资条件改善、投资和消费回升以及补库存需要刺激下,今年以来国际贸易迅速恢复。趋于活跃的贸易商品已经从初级产品、非耐用消费品延伸至耐用消费品和投资类产品。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增长。WTO预计,2010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9.5%。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着整体或局部不确定性,在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前景不明朗、产能过剩仍较普遍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全面持续大幅回升的动力不足,企业库存正常化对需求拉动的效应也会逐步减弱。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今年一季度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5%。与低碳经济相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趋于增多。

第三,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改善,但成本上涨等压力增加。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保持扩内需、调结构和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相对稳定,效应将继续显现,进出口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也在进一步增强。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资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招工难等问题,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成本上升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增加了企业汇兑风险。

第四,扩大内需可以带动进口,但增加进口仍面临许多制约。

2010年,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努力保持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较快增长,稳定进口促进政策,将进一步拉动能源资源、技术装备、中间产品和消费品进口。但是,在流动性严重过剩、世界经济回暖、通胀预期上升的带动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呈上行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进口。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仍然实行不合理的出口管制

措施,直接制约中国企业进口,并影响到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改善。

总体上看,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继续改善,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要继续落实好稳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保持出口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稳定进口促进政策,敦促有关国家取消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进口。利用当前外贸回升的有利时机,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形势分析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纺织服装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纺织服装业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工业一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丰富国内市场供给,及拉动农村剩余人口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为我国出口创汇、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5年1月1日,WTO成员方正式取消全部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随着ATC的终止,纺织品服装贸易已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各种竞争与压力。

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业强大的出口能力得到尽情地释放,可是中美中欧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给出口带来了非常不稳定的局势,使中国的出口商和欧美的进口商错过了下一阶段订单签订的最佳时期,于是2006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美情况很不理想,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中美中欧协议的签署,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2006年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美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由此可以总结两点:一是尽管2006年我们在开拓欧美之外的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由于美欧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纺织品消费国,因此欧美依然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地;二是稳定的贸易环境将是我国出口贸易稳定发展的保障。随着200

7、2008年底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相继到期,欧美将不会再对我国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纺织品服装输往其周边国家,而一旦协议终止后,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另一方面,欧美企图在07/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保护手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这些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实施,我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传统市场的服装消费需求增长有限;新兴市场尽管增速较快,但由于占比很低,对全球贸易额贡献不会太大。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未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增速会较前几年出现下滑;

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明显,随着0

7、08年对欧盟和美国配额相继取消,未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仍能继续提升;但考虑到此前中国占比已接近40%,加之贸易环境继续改善的空间已经不大,出口份额08年的金融危机暂缓了产业转移的进程。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会继续向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转移。由于这些国家产业链不完善,服装制造产能的扩张需要进口纺织品进行配套,会加大对中国出口纺织品的需求;另一方面,高端的纺织品产能目前仍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还处在向中国转移的进程中。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情况会好于服装。提升的速度会比较缓慢;今年一到七月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九百八十六亿美元,同比约下降一成二。其中,出口同比下降一成一,但七月出口环比增幅进一步扩大,显示出口继续回暖。 记者今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获悉,今年前七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逐步复苏,出口额自三月以来逐月提升。七月,出口额同比下降百分之五,降幅较六月份有所放大,但出口额攀上年内最高点,环比增长了一成七。 此外,中国服装(5.81,-0.14,-2.35%)在美国市场率先反弹,对美国的出口继续提升。自三月以来,中国对美出口保持月度同比、环比双增长的态势。今年前七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累计出口增长百分之二点六,其中主要是由服装增长拉动,纺织品仍然下降 同期,中国服装对日本市场的出口出现触底反弹。四五两月,中国服装对日本出口陷入低谷,月度出口额骤减。七月份,对日

出口略显起色,月度环比增长二成五,其中服装的反弹力度更大。今年前七月,中国服装对日本累计出口增长百分之一点六。

从长远来看,只有更加注重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质量、对环境保护较为有利的“绿色纺织品”,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服装企业应在新一轮绿色消费的浪潮中,惟有提升纺织环境竞争力才能有效获取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争取逐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的生态纺织品尚处于起始阶段,为适应国际纺织品市场的发展需要,2000年10月我国推出了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HJBZ30-2000《生态纺织品》标准,以应对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设置的技术壁垒。中国生态纺织品环境标志标准基本上可以与国际通用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接轨,因此可以说中国纺织和服装环境标志产品突破了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目前有90余家纺织企业也相继通过国际环保纺织品协会“Oko-Texstandard100”的认证。如“鄂尔多斯”牌针织纯羊绒服装被授予“信心纺织品”标签,为我国驰名商标早日成为世界名牌打开一条绿色通道。(3)促使出口企业节约能源,降低经营成本,加速产品结构的调整环境标志标准要求企业按照自身的情况,逐步实现能源消耗的减少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这样既减轻了污染,减少了资源消耗,又降低了各项环境费用(投资、运行费、赔罚款、排污费等)的支出。另外,环境标志制度在改进企业环境行为的过程中加速了纺织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一些企业在申请环境标志过程中,积极开展高新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改进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附加值,从而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如淄博第三毛巾厂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中,采用了两项工艺改革,使染纱的耗水量降低73.5%,染布的染料用量降低54.7%。

三、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应对环境标志制度的对策

1.提高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生产企业应顺应全球环境保护大潮,实施以质量取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应提高技术水平、注重环境保护,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环境标志这个新贸易壁垒。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企业要设计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获得绿色环境标志并建立绿色营销渠道。这一系列的绿色环境保护措施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调整企业结构,开发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

环境标志制度的推行无疑为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催化剂,并且纺织行业推行环境标志制度还带来了其他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如染料行业与纺织行业密切相关,由于生态纺织品标准中禁止使用部分有致癌作用的染料,并且这一要求也成为纺织品国际贸易的普遍要求,因此,染料行业加大了对环保型“绿色”替代染料的研发和生产的力度,并成为染料行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的一个切入点。

3.积极申请国际环境标志认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虽然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属于企业的自愿行为,但它对国际市场关系的影响是潜在和巨大的,因为零售商或消费者可能会拒绝购买无环境标志的产品,从而使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和无环境标志的产品处于不同的市场竞争地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产品应积极申请并取得出口市场需要的环境标志等认证,主动争取在国际市场的有利竞争地位。特别是要重视贸易对象国的产品认证要求,根据进口商要求的标准提供产品。如杭州市喜得宝丝绸公司自从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并被批准使用环境标志以后,原先要经过200多项检测的丝绸产品出口到对方口岸时获得了免检,大大促进了公司的出口增长,使公司业务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出口量增长了一倍多。

第五篇:解读中美贸易战白皮书:中美贸易战进入全新阶段,中美都有三个没想到!

2018年中美贸易战进入全新阶段,中美都有三个没想到

(一)

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的这句古话,今天说来显得特别妥帖。

今天,9月24日,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美国送来了一份“厚礼”:对我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征收10%的关税;随即中国“回礼”,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或5%的关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美贸易战进入全新阶段,被卷入的两国商品总值,也从此前的500亿+500亿,又增加了2000亿+600亿。

按照美国的说法,事情还没有完,如果中国反击,美国还将如何如何。但中国又岂是吓大的,或许只是巧合,就在美国加征关税生效的9月24日,中国在反击的同时,还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外交无小事,早一天不发,晚一天不发,就一定在中秋节新一轮关税开征当天发。

这显然不会是随意而为,中方想要传递的信息,相信你懂的。这是对美国经济霸凌主义和舆论攻势的一次全面反击。

(二)

算起来,这场史无前例的贸易博弈,迄今已有整整半年时间。

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称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中美由此拉开了博弈的序幕,期间有过多次谈判磋商,但最终仍是贸易战相向。在长达3.6万字的白皮书中,中方就明确这样说:

中国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原则,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国关切,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妥善处理分歧,克服各种困难,同美国开展多轮对话磋商,提出务实解决方案,为稳定双边经贸关系作出了艰苦努力。

然而,美国出尔反尔、不断发难,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内持续升级,使两国政府和人民多年努力培养起来的中美经贸关系受到极大损害,也使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重威胁。

我们表现出了最大的耐心和诚意,但美方却出尔反尔、不断发难,因此,“为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中国政府特发布此白皮书。”

事实需要澄清,立场需要阐明,我们还是希望问题合理解决。但对方总是有某种幻想,总认为中方会最后屈服。结合这本白皮书,以及过去半年的一系列斗争看,对美国来说,应该也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决心这么大。

特朗普此前多次宣称:贸易战很简单,美国肯定赢。通过极限手段施压,一直是特朗普的拿手好戏,也是他自诩的“交易的艺术”。

他以为只要500亿美元关税牌一出手,中国肯定会服软;500亿不行,那就再加码2000亿美元;不行,那就还继续加码。

但哪知道,美国这次真踢到了铁板。在每一次美国开列中国商品征税清单后,中国立刻列出反击清单,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在每次他威胁中国不能反击否则如何后,中国都毫不犹豫予以反击。

白皮书就明确表示,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中国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进行,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为代价。

一句话: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但美国现在的做法,用一些朋友的话说,这是要摧毁中国经济,牺牲中国的发展权,中国已没有可退让的余地。永远不要指望中国咽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第二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经济韧性这么强。

美国官员多次暗示,你们中国经济在下滑,你们股市在下跌,因此在贸易战对抗美国,你们中国必输无疑。

但半年过去了,中国也没有垮,美国只能不断升级贸易战,试图迫使中国屈服。那是因为美国实在是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必须看到,中国以前确实是出口导向,但出口现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小,去年已缩至9.1%,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去年达到了58.8%。而且,中方也在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市场的信心和预期,最近一系列深如推进改革开放的举措,就是一个信号。

更何况,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任何国家都不想失去、也无可替代的庞大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便利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这是我们应对贸易战的最大底气。

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将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与世界上一切追求进步的国家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会面临损失,但美国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中国是美国飞机和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汽车、集成电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2017年美国出口中57%的大豆、25%的波音飞机、20%的汽车、14%的集成电路、17%的棉花都销往中国。

从中国见招拆招看,中国很淡定很自信,背后更是胸有成竹。敢战方能止战,事实上,没有足够的底气,没有充分的研判,没有拍板的魄力,中国肯定早就着了特朗普的道了。

第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反击如此理性。

坦率地说,如果看有些外国专家学者的评论,有一种声音也很强烈:那就是中国是不是太理性了,反击是不是太软弱了。

比如,美国对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税率是10%;中国反击只是600亿美元,税率是10%或5%。太不解气了,哪怕没有那么多美国商品,别忘了,还有那么多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赚钱呢。

但中国政府的做法还是淡定的,我们看到,贸易战至今,中方既没有因为对方的霸凌冒犯而失去理智,更没有因史无前例的贸易战规模而惊慌失措。

在中秋节这一天,中国更是发表了白皮书,驳斥美方不实指控,阐述中国观点,对各种不实指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及详实的数据,一条一条掰清,就是淡定自信的充分展现。

不管美国如何耍横,中国依然坚持不开第一枪。比如,美国加征关税是北京时间中午12点,那中国反击就12:01。美国将原本25%的关税先调整为10%,那好中国以变应变,将原来的四档关税调整为两档。

很有意思的,还有中方的两个不同态度。对美国,既然你要加征关税,那对不起,美国商品也必须受点委屈。但对其他国家,中国一再表示,欢迎搭乘中国经济的便车、快车,中国还在不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而且,年底的进口国际博览会还将如期举行。

对中国来说,与美国关系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今天发布的白皮书,就阐述中方对于中美经贸摩擦的八大坚定立场:

1,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

2,中国坚定推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3,中国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制;

4,中国坚定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5,中国坚定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

6,中国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7,中国坚定促进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

8,中国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什么是理性,这就是理性;什么是淡定,这就是淡定;什么是自信,这就是充分的自信。

(三)

对美国,中方决策层有清醒的认识。但对很多中国民众来说,过去半年局势跌宕起伏,必须承认,对于现在的美国政府,我们很多人还是有一些没想到。

1,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不顾信用。

明明已经达成了共识,明明美国财长也公开表示,双方不打贸易战了。但言犹在耳,白宫的关税大棒就挥舞过来了。白皮书就指出,中国在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国的关切,是美国出尔反尔、不断发难。这样不讲信用,这样说变就变,下一次还怎么谈,还怎么相信:一旦达成了共识或协议,会不会被再次撕毁。

2,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不讲道理。

几次听证会,都成了美国企业的诉苦会,压倒的声音认为,这样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实是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受损。美国主流经济学家也纷纷警告,将贸易赤字看作是亏损,是对贸易概念的一窍不通。但美国还是不管不顾,持续推进贸易战。这样不讲道理,真是无话可说。

3,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胡搅蛮缠。

一次又一次耍横,有些与经贸有关,有些又甚至超越了经贸领域,比如最近以中俄军事合作未由,竟然对中国军方进行制裁。这严重违反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当然,美国也不只是针对中国,不断上演的“退群”闹剧,就让世界看到了美国持续拉低的超级大国下限。

当然,种种挑战,也让中国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比如,在核心技术方面,正如中国最高领导人所警告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现在的美国,确实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数和挑战;但新时代的中国,也决不是可轻易压垮的对象。这是一场智斗,双方见招拆招,也必然对世界格局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还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1000多年前,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那首流传千古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中慨叹人世无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世界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生活也不可能事事顺意。人生如此,国家亦然。

在中秋这一天,重读苏轼的千古名篇,不禁还想起他在《晁错论》中的那句警告: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1000多年后,习主席也多次提起这句话。简单翻译就是:天下的祸患,最难以解决的,莫过于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隐患。

中国确实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但我们更必须清醒,中国越是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挑战就更加严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有一些隐患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总有一些坎我们必须勇敢迈过去。

如果在压力面前惊慌失措,那就正中了对方的下怀,那就真可能是后患无穷了。

今天中秋,特殊意义的中秋,历史必将铭记这一天!

上一篇:做好政协工作的思考下一篇:综合治理办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