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招待费纳税筹划

2022-09-05

第一篇:业务招待费纳税筹划

业务招待费筹划

一、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筹划

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作为期间费用筹划的基本原则是:在遵循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据实扣除费用的额度,对于有扣除限额的费用应该用够标准,直到规定的上限。

(一)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可提高扣除费用额度

按规定,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均是以营业收入作为扣除计算标准的,如果将集团公司的销售部门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将集团公司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实现对外销售,这样就增加了一道营业收入,在整个利益集团的利润总额并未改变的前提下,费用限额扣除的标准可同时获得提高。

【案例】

集团2010年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000万元,“管理费用”中列支业务招待费150万元,“营业费用”中列支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合计1250万元,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为100万元。试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并拟进行纳税筹划。 [分析]

业务招待费若按发生额150万的60%扣除,则超过了税法规定的销售收入的5‰,根据孰低原则,只能扣除40万元(8000万元×5‰)。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合计共1250万元,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两者取其低故只能扣除1200万元。该企业总计应纳税所得额为260万元(100万元+110万元+50万元)。企业应纳所得税65万元(260万元×25%)。 【筹划方案】

把集团将其下设的销售部门注册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先将产品以75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以8000万元的价格对外销售,集团与销售公司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分别为90万元和60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别为900万元、350万元。假设集团的税前利润为40万元,销售公司的税前利润为60万元。两企业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 【筹划后分析】

集团当年业务招待费可扣除37.5万元(7500万元×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合计发生900万元,未超过销售收入的15%。则集团合计应纳税所得额为92.5万元(40万元+90万元—37.5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23.125万元(92.5万元×25%)。

销售公司当年业务招待费可扣除36万元,未超过销售收入的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合计发生350万元,未超过销售收入的15%。则销售公司合计应纳税所得额为84万元(60万元+24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21万元(84万元×25%) 。

因此,则整个利益集团总共应纳企业所得税为44.125万元(23.125万元+21万元),相较与纳税筹划前节省所得税20.875万元(65万元一44.125万元)。 【风险提示】

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除了可以获得节税收益外,对于扩大整个利益集团产品销售市场,规范销售管理均有重要意义,但也会因此增加一些管理成本。纳税人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产品的具体特点,兼顾成本与效益原则,从长远利益考虑,决定是否设立独立纳税单位。

(二)业务招待费应与会务费、差旅费分别核算

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企业应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等严格区分,不能将会务费、差旅费等挤入业务招待费,否则对企业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务费、董事费,只要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均可获得税前全额扣除,不受比例的限制。例如发生会务费时,按照规定应该有详细的会议签到簿、召开会议的文件,否则不能证实会议费的真实性,仍然不得税前扣除。同时,不能故意将业务招待费混入会务费、差旅费中核算,否则属于逃避缴纳税款。

【案例】

A企业2010年度发生会务费、差旅费共计18万元,业务招待费6万元,其中,部分会务费的会议邀请函以及相关凭证等保存不全,导致5万元的会务费无法扣除。该企业2010年度的销售收入为400万元。试计算企业所得税额并拟进行纳税筹划。

【筹划前分析】

根据税法的规定,如凭证票据齐全则18万元的会务费、差旅费可以全部扣除,但其中凭证不全的5万元会务费和会议费只能算作业务招待费,而该企业2010年度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限额为2万元(400万元×5‰)。超过的9万元(6万元+5万元一2万元)不得扣除,也不能转到以后年度扣除。仅此项超支费用企业需缴纳企业所得税2.25万元(9万元×25%)。 【筹划后分析】

如果在2011年度,企业加强了财务管理,准确把握相关政策的同时进行事先纳税筹划。严格将业务招待费尽量控制在2万元以内,各种会务费、差旅费都按税法规定保留了完整合法的凭证,同时,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将部分类似会务费性质的业务招待费并入会务费项目核算,使得当年可扣除费用达8万元。由此可节约企业所得税2万元(8万元×25%)。

第二篇:对业务招待费税务筹划的一点看法

对业务招待费税务筹划的一点看法

名:

业 :

实 习 单 位 :

指 导 教 师 :

完 成 日 期 :

目 录

摘 要 .................................................................. 3 1 问题的提出 .............................................................. 4 2 实务中对业务招待费的几种错误认识 ........................................ 5

2.1 将业务招待费列支为“会议费”税前扣除 .............................. 5 2.2将业务招待费列支为“差旅费”税前扣除 .............................. 5 3 思考和建议 .............................................................. 7 参 考 文 献 ............................................................... 9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摘 要

招待费在企业经营中是经常发生的一笔管理费用,并且业务招待费是有限额标准的,如果超支就要进行纳税调增的,可能造成企业多缴纳企业所得税。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列举了实务中对业务招待费的几种错误认识,并由此探讨对业务招待费进行税务筹划的看法。

关键词:业务招待费;税收筹划;限额

对业务招待费税务筹划的一点看法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3月份,我来到xxxx有限公司,开始为期十周的毕业实习。xxxx有限公司是一个„„(企业介绍,字数不超过500字),我主要跟随xx从事会计工作。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开支;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得以税前扣除,既先要满足60%发生额的标准,又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5‰的规定,在这里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笔者认为,对于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列支60%,是为了区分业务招待费中的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所以人为地设计一个统一的比例,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除;限制为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是用来防止有些企业为了不调增40%的业务招待费,就采用多找餐费发票,甚至找假发票充当业务招待费,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

在实习中,我经常听到财务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说,不能再吃了,业务招待费超了,或者说想办法在酒店弄点发票做会议费,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原来招待费在企业经营中是经常发生的一笔管理费用,并且业务招待费是有限额标准的,如果超支就要进行纳税调增的,可能造成企业多缴纳企业所得税。由此来看,业务招待费的纳税筹划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很有意义的,那么业务招待费有没有合理的方法?有效的筹划空间呢?目前企业现状又是怎样的? 如何进行业务招待费的税务筹划,这在大多数企业中都是一个敏感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老师的反复指导,在此谈谈自己对业务招待费进行税务筹划的一点看法。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2 实务中对业务招待费的几种错误认识

2.1 将业务招待费列支为“会议费”税前扣除

因为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上对会议费仍然没有比例限制,即只要是与生产经营,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会议费,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税前全额扣除。有些财务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便利用这条,进行所谓的税收筹划,稍有不慎,便酿成可怕的后果,不但要补交税款,而且还要补交滞纳金。在实习中,我就曾经发现有一家企业2007年与2008年的营业收入基本一样,而2008年列支会议费40万元,远大于2007年的15万元,这引起了税务稽查人员的警觉,稽查人员便分别到开具“会议费”的宾馆进行外调。发现该企业没有与宾馆签订关于租赁会议场地的合同,同时这些“会议费”列支的会计凭证下面,也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单以及其他任何记录,结果可想而知。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企业要列支会议费必须要有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会议费证明材料,主要应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如果可能最好有健全的会议制度,即每年定期开那些会议,或者在年初有会议安排,这样可以合法、合理的进行会议费的列支,但是一定不要出现经营收入相差不大,会议费却大大提高,这样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税务稽查。

2.2将业务招待费列支为“差旅费”税前扣除

因为在新所得税法上对差旅费仍然没有比例限制,即只要是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差旅费,可以全额税前列支扣除。有些企业便把出差人员在外地办事,请客的吃喝费用全部放在差旅费中计算了,把本应该属于业务招待费放在差旅费中了,这是税收筹划么?显然不是,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有没有合理的方法,既不违背法律的本意,又能进行一点合理的筹划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地方,还希望一起探讨。

《企业所得税法》中对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采取两头限制的方式,即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税前列支60%,同时最高额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通过两高来限制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既然是税法的规定,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处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能充分税前列支,又能减少纳税调整呢?我们能否可以从中找到一点最佳比例关系?针对此问题,我们做如下分析:

假设把当年的营业收入为X,实际花费的业务招待费为Y,那么按照规定当期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60%Y,同时要满足小于5‟X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60%y = 5‟x公式,因为它可以同时满足企业既能够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最大可

对业务招待费税务筹划的一点看法

能地减少纳税调整事项的要求。对上述等式变形后可以得出Y=8.33‟X,即在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等于营业收入的8.33‟这个临界点上时,企业就可能充分利用好上述政策。

我们假定2008年企业营业收入X=2000万元,则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最高不超过2000×5%。=10万元,业务招待费最大程度可以为Y=2000×8.3‟=16.7万元,其他营业收入也可以利用上述公式依此类推。

如果企业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万元计划16.7万元,即大于按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税前列支60%来计算40×60%=24万元,根据税法规定需要纳税调增40-10=30万元,需要计算企业所得税为30×25%=7.5万元,即消费40万元,实际付出47.5万元的代价,实际税负为4.75/40=18.75%。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实际业务招待费超过收入8.3‰限额时税负要高,最高可以达到25%,相反,实际业务招待费不超过收入8.3‰时,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60%的限额,税负只有10%。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超过60%的部分需要全部计税处理,超过部分每支付10000元,就会导致2500元税金流出,也就是说每消费了10000元就要掏出12500元。

2.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60%的限额可以充分利用,只需要就40%部分计税处理,等于消费10000元掏11000元的腰包。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3 思考和建议

鉴于上述政策和筹划空间,纳税人可以根据支出项目性质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利实施税收筹划。

1.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置“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明细科目,用于核算平时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以防年终申报或在税务机关检查时对“近似”项目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2.随时将“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明析科目核算的费用数额与已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净额(总额)比较,发现其中某一项费用“超支”时,及时用两者“近似”项目进行调整。如:一个年销售收入净额预计达到1300万元的企业,“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的预计扣除限额均为6.5万元,到10月末已发生业务招待费6万元,发生业务宣传费3万元,与预计扣除限额分别相差0.5万元和3万元,业务招待费的开支已接近预计扣除限额,业务宣传费则还有3万元的限额空间,这样,纳税人就可以在第四季度发生的将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的货物当作礼品赠送给客户以及业务洽谈会、展览会的餐饮、住宿等发生的费用列入“业务宣传费”科目核算。

3.确定、调整按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无偿赠送他人等,按税法规定的方法调整为本期销售收入,以扩大销售(营业)收入净额(总额),加大业务招待费(含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指标。

4.改变经营形态,以提高限额计算的基础

采取代销方式经营的企业,只能以佣金收入计算交际费限额。由于佣金收入基础较小,所以用以列支的交际费限额必定也小;如果改用自进自销方式经营,使进货及销货额均可列为计算交际费限额的基础,则由于进货及销货基础较大,可用于列支的交际费限额必然也大。

5.妥善处理筹建期间支付的交际费

企业在筹建期间所支付的交际费,应列入开办费而资本化,并按规定摊销。开办费总额不受交际应酬费限制,企业可妥善运用此项规定,以达到节税效果。

6.事先纳税调整

交际应酬费若超过可列支限额,应于企业所得税申报提前自行调整减除,以免被税务机关查补,加收滞纳金。

对业务招待费税务筹划的一点看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税收筹划都是利用税法规定上的“盲区”,不是弄虚作假。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必须以合法为前提,把握真实性与合理性,否则,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反被定为偷税,得不偿失。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参 考 文 献

[1]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2007(12). [2] 高允斌.新法规下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北京:企业管理.2007(5). [3] 刘爱明,刘冬荣.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纳税筹划途径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北京:经济导刊.2007(10). [4] 盖地. 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三篇:业务招待费常识

第一招:正确核算业务招待费

1、因业务开展的需要,招待客户就餐,会计核算上列“招待费”;

2、员工食堂就餐、活动聚餐、加班聚餐,会计核算上列“职工福利费”;

3、员工出差就餐,在标准内的餐费,会计核算上列“差旅费”;

4、企业组织员工职业培训,培训期间就餐,会计核算上列“职工教育经费”;

5、公司在酒店召开会议,会议期间就餐,会计核算上列“会议费”;

6、公司筹建期间发生的餐费,会计核算上列“开办费”;

7、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员工餐费补贴,会计核算上列“工资薪金”;

8、企业召开董事会,董事会期间发生的餐费,会计核算上列“董事会费”;

9、工会组织员工活动,活动期间发生的餐费,会计核算上列“工会经费”。 第二招:用足扣除限额

1、设企业当期列支业务招待费为Y;

2、设企业当期销售(营业)收入为X;

那么,按照规定当期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Y×60%与X×5‰,即Y×60%≤X×5‰,通过推算得出Y≤8.3‰X,也就是说,在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等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这个临界点时,企业就可能用足了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限额。

第三招:有效分流业务招待费

1、按照税法规定,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为销售(营业)收入的15%(特定行业为30%),是业务招待费的30倍(特定行业的60倍),具有更大的限额空间。

2、业务招待费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必要的招待活动,以达到维护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与形象,从而促进销售,然而,业务宣传费也具有与此类似的动机。

3、如果能够有效搭配,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之间的开支,将会起到很好的节税作用。

例如,企业经常向客户赠送烟酒、茶叶、土特产等礼品,这部分开支应纳入业务招待费的范畴。但如果企业改为赠送自行生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则这些礼品起到了推广宣传的作用,可作为业务宣传费列支。 第四招:准确核算销售(营业)收入

1、准确把握税法中的销售(营业)收入与会计中确认的营业收入存在的差异;

2、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如: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1)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2)用于交际应酬; (3)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4)用于股息分配; (5)用于对外捐赠;

(6)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3、第2点所列的这些项目在会计核算中更多地体现在费用支付项目中。比如,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的资产,一般计入销售费用;用于对外捐赠的资产,计入营业外支出;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的资产,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等。

4、企业应足额、正确的将这些项目按视同销售收入,在汇算清缴申报时加入销售(营业)收入,可作为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因企业瞒报或漏报的收入被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不得作为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

因此,企业应如实申报视同销售收入,避免瞒报漏报带来的纳税风险,准确核定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 第五招:设立独立核算分支机构

业务招待费是以销售(营业)收入作为扣除基数,企业可通过下设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的方式来提高费用限额的扣除基数。例如,将销售部门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通过将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实现对外销售,可以直接带来近倍的销售收入,费用限额扣除的基数可获得提高。设立独立核算分支机构可直接起到节税作用,但也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管理成本,并可能影响企业的整体战略布局。因而是否要设立这样的分支机构,需要综合决策。

第四篇:业务招待费解析

业务招待费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例如招待饭费、招待用烟茶、交通费等。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改变了以前的扣除比例,业务招待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费用,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据实列支,税法规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

一、业务招待费的列支范围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1)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2)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3)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开支。(4)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推荐阅读:

1、业务招待费的定义及列支范围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例如招待饭费、招待用烟茶、交通费等。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改变了以前的扣除比例,业务招待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费用,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据实列支,税法规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

(1)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

(2)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

(3)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开支。

(4)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税法规定。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挤入会议费。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差旅费、会议费,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会议费证明材料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 1 用标准、支付凭证等。在业务招待费用核算中要按规定的科目进行归集,如果不按规定而将属于业务招待费性质的支出隐藏在其他科目中,则不允许税前扣除。

一般来讲,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同时,要严格区分给客户的回扣、贿赂等非法支出,对此不能作为业务招待费而应直接作纳税调整。业务招待费仅限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招待支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职工福利、职工奖励、企业销售产品而产生的佣金以及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支出都不得列支招待费。

2、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有哪些区别

某电力公司为了搞好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将外购的一批电磁炉送给了下游用电企业,这是业务招待费还是业务宣传费?

一般来讲,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在税务执法实践中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

但这一界限相当模糊。以上例为例,如果电磁炉上印有电力公司的标志是否就是宣传企业形象呢?如果送的不是电磁炉而是汽车,且印有公司的标识是否是业务宣传费呢?有人会说汽车的金额太大了,但金额的大小是区分业务招待费的标准吗?金额多大不能作为业务宣传费呢?

这些问题常常困扰实践工作者,也给税务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区分二者的不同,应以以下几个条件作为区分依据。

依据一:是否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宣传作用。这是区分二者差异的关键,以上例为例,将外购的电磁炉送给客户对企业的产品是没有宣传作用的,也没有对企业的形象加以宣传,企业的形象是什么?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风格等)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送电磁炉就能达到宣传企业形象的目的吗?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依据二:赠送的对象是潜在客户还是既有客户。这是进一步判断两者差异的另一个条件。笔者认为作为业务宣传费列支的必须是企业潜在的客户而不是既有的客户,如赠送产品说明书、在重要场所悬挂横幅、向路人散发宣传单等,这些都是对潜在客户的一种宣传。如果将外购的货物送给既有客户,这些客户对企业已经有所了解,起不到宣传企业形象的作用,故应作为业务招待费。这种赠送货物的行为是维系客户关系的一种业务手段。

3、怎么区别误餐费、住宿费和招待费

问题:企业发生的误餐费,住宿费特别多,在报销时怎么能和招待费区别开呢?

解答:误餐费是因为企业职工无法回企业食堂进餐而报销的费用,即用餐人是企业职工,原因是无法回企业食堂用餐而发生的支出;招待费是对外接待业务单位和个人而发生的吃,喝,用,玩费用,它的消费人主体是外单位的个人,而不是本单位的员工,目地是维护良好的外部公共关系。住宿费用参照上面两项提示分别计入应付福利费或者业务招待费中。

二、业务招待费的会计处理

会计制度对业务招待费正确的会计处理应当计人“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业务招待费”,但这只是一般性的规定。根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实际成本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对如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制度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开办费应当在开始生产经营,取得营业收入时停止归集,并应当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人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推荐阅读:

1、新税法下“业务招待费”的会计处理

一、业务招待费的列支范围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1)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2)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3)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开支(4)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税法规定,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挤入会议费。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在业务招待费用核算中要按规定的科目进行归集,如果不按规定而将属于业务招待费性质的支出隐藏在其他科目,不允许税前扣除。

一般来讲,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同时要严格区分给客户的回扣、贿赂等非法支出,对此不能作为业务招待费而应直接作纳税调整。业务招待费仅限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招待支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职工福利、职工奖励、为企业销售产品而产生的佣金、以及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支出都不得列支招待费。

二、业务招待费的会计处理

会计制度对业务招待费正确的会计处理应当计入“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业务招待费”,但这只是一般性的规定。根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实际成本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对如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制度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开办费应当在开始生产经营,取得营业收入时停止归集,并应当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三、业务招待费税务处理的扣除基数

在纳税申报时,对于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首先需要确定扣除的计算基数,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规定,广告费、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等项扣除的计算基数为申报表主表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根据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一(1),即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销售(营业)收入包括:

1、主营业务收入:(1)销售商品(2)提供劳务(3)让渡资产使用权(4)建造合同;

2、其他业务收入:(1)材料销售收入(2)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3)包装物出租收入(4)其他;

3、视同销售收入:(1)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的收入(2)处置非货币性资产视同销售的收入(3)其他视同销售的收入。

因此企业计算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应以上述规定的销售(营业)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之和为基数计算确定。对经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根据规定,销售(营业)收入是纳税人的申报数,而不是税务机关检查后的确定数,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应在纳税调整增加额中填列,不能作为计算招待费的基数。

四、业务招待费税务处理的扣除比例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业务招待费扣除比例改变了以前分内、外资企业的不同标准。上述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五、业务招待费会计与税法处理的差异

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主要有:1.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规定可据实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税法规定要按一定比例扣除,形成的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整。2.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开办费。会计制度规定,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税法规定从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月份的

4 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形成时间性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整。3.业务招待费的计税基数会计与税法不同,会计上允许扣除的基数是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

六、注意事项

1.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挤入会议费。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费等,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会议费证明材料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纳税人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证或资料。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业务招待费支出有虚假现象,或者在纳税检查中发现有不真实的业务招待支出,税务机关有权要求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提供证明真实性的足够有效的凭证或资料;逾期不能提供资料的,税务机关可以不进一步检查,直接否定纳税人已申报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权。

2.对于业务招待费超支问题,属于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时确定应税所得额时的一个概念,对其的调整只是依照税法的规定,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进行纳税调整而已,不属于会计处理范围(除因会计差错而导致的纳税调整以外)。因此其并不需要调整企业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也并不导致帐表不符。

实务举例:某公司2008年的有关数据如下:自报情况,销售产品收入1000万,销售材料收入10万,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售价5万,转让专利A使用权收入5万,转让专利B所有权收入10万,接受捐赠5万,将售价为10万的材料与债权人甲公司债务重组顶账15万。发生的现金折扣5万在财务费用中体现。转让固定资产取得收入10万(净收益3万计入营业外收入)。税务机关检查发现有房屋出租收入5万挂在往来账账上,未作收入处理。请按新规定确认业务宣传费的扣除计算基数。

分析:

(1)因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其他折扣以及销售退回,一律以净额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所以发生的现金折扣5万在财务费用不用考虑。

(2)“销售(营业)收入”是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申报数,所以虽然房屋出租收入5万属于“其他业务收入”,按道理应做为基数的组成部分,但因未如实申报,也就不得作为基数了。其应在第14行“纳

5 税调整增加额”中填列。

(3)销售产品收入是“主营业务收入”当然应做为基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销售材料收入,转让专利A使用权收入5万,按新规定也是应做为基数的。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售价5万及将售价为10万的材料与甲公司债务重组顶账15万,其售价部份(5万,10万)是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应作为基数。要注意的是,债务重组顶账15万与材料售价10万的差额5万是不做为基数的,其属于债务重组收益应填列在“其他收入”栏。

(4)转让专利B所有权收入10万(净收益6万计入营业外收入)与转让固定资产取得收入10万(净收益3万计入营业外收入),这两项按会计处理为“营业外收入”,所以其应填列在“其他收入”栏,填列数就应是会计确定的“营业外收入”的金额,而不是所转让的售价。

(5)接受捐赠5万应填列在“其他收入”栏。

经上述分析后,该公司08年的按新规定确认业务招待费的扣除计算基数是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销售产品收入1000万+(销售材料收入10万+转让专利A使用权收入5万)+(将售价为10万的材料与甲公司债务重组+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5万)=1300万。

(6)准予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限额:1300×5‰=6.5

假如,该企业08利润总额100万元,由上式得准予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限额为6.5万元,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5万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宜。则,企业业务招待费超支额=15×60%-6.5=2.5万元,应当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2.5=102.5万元。假设企业适用税率为25%的,则应交企业所得税额=102.5×25%=25.625万元。

对于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无需对会计记录进行调整。上例中,因业务招待费超支2.5万元,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根据计算得到的应交企业所得税,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5.625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5.625万元

2、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人员工资如何处理

问:我公司投资建设货场在建设中,所发生的人员工资,业务招待费及差旅费是否列入在建工程-长期待摊科目?谢谢

答:公司投资建设货场发生的:

1、如果是施工人员的工资,计入“在建工程--工资”科目。如果属于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计入“长 6 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科目中。

2、业务招待费及差旅费,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科目中。

3、没有主营业务收入的业务招待费如何列支

问:某从事投资业务的投资公司,没有主营业务收入,当年只发生“投资收益”。按照财企[2001]251号文件的规定,可按“投资收益”的2%在税前列支业务招待费,此文件还有效吗?按新企业所得税法该如何在税前列支业务招待费?

答:2008所得税前如何列支业务招待费,按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执行。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1081号)规定:

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合计”:填报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确认的视同销售收入。

本行数据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

3.第3行“主营业务收入”: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

因此,根据上述文件规定,投资公司主营业务就是投资,其投资收益应作为其主营业务收入,可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比例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比例进行扣除。

4、如何计算企业业务招待费

问题: 我公司现在做所得税汇算的招待费扣除这块内容,收入是8998503.28元,会计招待费为58321元,根据所得税法第四十三条,收入*60%算出来得44992.52元具实扣除的,再用44992.52*40%得17997调增一下。那么我用58321-44992.52=13328.48元,再用17997+13328.48=31325.48元作为招待费的调增数,请问这样的算法对吗?

解答: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四十三条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

7 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先按照实际招待费金额*60%,再按照收入*5‰,两者比较,以比较小的数据为税前扣除数,以实际的招待费金额减去可以扣除的金额为招待费的调增数。

三、业务招待费的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进一步明确,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也就是说,税法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一方面,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只允许列支60%,是为了区分业务招待费中的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通过设计一个统一的比例,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掉;另一方面,最高扣除额限制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这是用来防止有些企业为不调增40%的业务招待费,采用多找餐费发票甚至假发票冲账,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

推荐阅读:

1、如何理解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规定

新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是指发生额的60%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还是指发生额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

税法是指发生额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0.5%,但两个条件都要考虑。

举例说明对业务招待费如何扣除的理解:

1、假设销售收入为20000万元,如果当年的业务招待费为80万元,

20000×5‰=100,80×60%=48,100>48,则在税前扣除48万元。

2、如果当年的业务招待费为200万元:

20000×5‰=100,200×60%=120,100<120,则只能在税前扣除100万元。

2、企业财务如何巧妙控制业务招待费

1、财务与销售之见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销售人员需要开支,财务人员需要控制开支。至于开支的合理性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销售人员招待客人同时需要给服务人员小费,请问当小费没有发票的时候是否给予报销。从财务的角度讲没有发票是不能报销的,但是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财务要从财务的角度帮助解决此问题。

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销售人员的费用不仅仅是招待费用,还包括必要的交际应酬费用,没

8 有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销售人员的销售工作是很艰难的。

3、应当根据销售目标进行费用预算,将费用预算纳入企业的财务预算之中。当企业高层决策者同意这个预算后,就按照这个预算的费用标准执行。如何控制呢?就是不能寅吃卯粮,督促销售人员做好费用开支平衡。

4、特殊费用如何处理,如果超额完成销售任务所发生的超额费用,应与总经理协商积极予以报销。

3、房地产企业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如何扣除

【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如何扣除?

【解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准予当期按规定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综上,房地产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在发生的当期按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扣除。

四、业务招待费会计与税法处理的差异

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主要有:

(1)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规定可据实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税法规定要按一定比例扣除,形成的永久性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整。

(2)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开办费。会计制度规定,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税法规定从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形成时间性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整。

(3)业务招待费的计税基数会计与税法不同,会计上允许扣除的基数是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视同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对纳税人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或从股份企业分回的股息等,不作为招待费税前扣除的基数。

筹建期间业务招待费的财税处理规定

第五篇: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

为了有效控制公司的业务招待费支出,节约成本费用,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业务招待费用支出范围

第一条 业务费:指招待来访客户所需的茶叶、烟、水果、饮料以及赠送客户(特定对象)的纪念品等而发生的费用;

第二条 招待费:只因工作需要招待有关人员发生的就餐费、娱乐费以及宴请客人、客户(包括工作餐)的酒水、烟及食品等费用。

(二)业务招待费的使用原则:

第三条 业务招待费应坚决贯彻“态度热情,费用从简”的原则。 第四条 业务招待费严格执行规定限额和招待标准,严格执行分档次接待原则,控制非业务性接待,严禁随意进行业务招待,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经请示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招待,否则财务部门不予报销。

第五条 严禁发生随意招待现象,除公司领导外。业务招待发生前要向部门领导申请,包括招待单位、人数、时间、地点、陪同人员等,隆重或重大的业务招待由部门领导请示公司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安排。紧急情况下需口头请示同意后,方可进行业务招待,但事后要履行审批手续,否则,财务部门不予报销。

第六条 接待用餐时,严格控制陪客人数,实行对口接待。原则上陪客人数不得超过对方人数。

(三)业务招待费的审批程序

第七条 业务招待费的支出实行“预先申请,据实报销”的管理方式。 第八条 业务招待费的审批权限

(1)业务费的审批权限:一律由对口部门或行政人事部填写《业务招待申请审批单》,其他部门和个人一律不得安排。

(2)招待费的审批权限: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单次10000元(含酒水)以内限额的招待费,公司总经理审批单次10000元以上限额的招待费。

第九条 招待费又分为工作餐和客餐两种:工作餐即指平时员工加班的就餐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前来公司办理业务临时就餐;客餐指除工作餐外,专门为宴请客人的就餐及酒水。

第十条 工作餐及客餐招待的审批程序

(1)工作餐的审批程序:加班部门或对口接待部门负责人填写《业务招待申请审批单》,详细注明招待的事由、参加人员以及人数,经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后,由行政人事部安排用餐或对口接待部门相关人员陪同客人用餐。

(2)客餐招待的审批程序:由对口接待部门负责人填写《业务招待申请审批单》,详细注明招待的事由、参加人员以及人数,经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由行政人事部确定用餐标准及膳食餐厅,并由行政人事部准备烟和酒水。

(3)若需在公司餐厅进行招待的,事先由对口部门将招待的事由、参加人员以及人数告知行政人事部,再由行政人事部通知食堂作好备餐工作。

(四)业务招待费的支出标准

第十一条 业务费的支出标准:用于接待客人、客户的烟、茶叶、水果、饮料等赠送客人、客户的礼品原则上由行政人事部统一购买、保管、发放。 (1)单次接待购买水果、饮料标准为不超过500元,隆重或重大的招待可超过500元。

(2)日常接待及办理业务用烟标准为:公司领导无限制,行政人事部和工程部30盒∕月,其他部门20盒∕月,用烟的档次及购买由行政人事部统一决定购买。各部门负责人按月领取,超量不补。

(3)赠送客人及客户的礼品由公司分管领导审批,行政人事部统一购买办理。

(4)如果特殊情况需要单独购买的,向行政人事部填写《业务招待申请审批单》,并注明事由、购买的具体项目、赠送的具体对象、金额,由分管领导审批后,行政人事部购买。 第十二条 招待费的支出标准

(1)工作餐的标准:员工加班的工作餐,每人30元;部门及部门经理招待的工作人员,每人50元; (2)客餐的标准: a.政府部门、上级机关、关联单位主办以上人员每餐标准为每人80元(含酒水等),酒水标准白酒控制在200元∕瓶以下,红酒100元∕瓶以下; b.政府部门副职以上干部、集团部门经理级别人员每餐标准为每人100元(含酒水等),酒水标准控制在白酒500元∕瓶以下,红酒200元∕瓶以下; c.政府部门及集团公司一把手没有具体标准限制;

d.招待用白酒每席一般不超过3瓶,特殊情况最多一次不能超过5瓶。如无特殊原因,客餐用烟标准每盒不超过100元,且每席用烟不得超过3盒。大型或专题会议接待用餐标准按照公司分管领导的预算执行。

(3)客餐接待本公司陪同人员需2人以上且不得超过对方人数。

(4)公司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发生的招待费用,凭发票据实报销。

(5)客餐招待时发生的车辆费用按所安排餐厅至客人居住地出租车计价标准实报,不允许虚报及多报。

(6)公司原则上不安排客人餐后娱乐等其他活动,如需安排,需请示公司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十三条 招待费支出限额:公司招待费实行按部门每月限额凭票报销,每月累计报销超限额部分由部门负责人承担,结余部分不予补足。具体限额规定如下:

(1)公司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没有限额规定

(2)除总工办每月限额15000元,行政人事部除公司性招待外与其他部门每月执行10000元的限额规定。

(五)业务招待费的报销

第十四条 经办人须取得用餐酒店正式发票,并附上《业务招待申请审批单》,交由财务部门审核,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就餐发票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定额发票印章要清晰可识别,印章不清的不予报销,未中奖的发票必须保持兑奖区完整,不可随意撕毁,不完整的发票不予报销。单次报销必须为同一单位提供的发票,同面额的发票必须连号,不同次的发票可不连号。发票归属地与费用实际发生地必须一致。

(2)手工开具的发票必须如实填写,不得提供套开,虚开的发票,发票填写必须规范,发票内容必须完整,不符合规定开具的发票不予报销。

(3)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提供同一单位且连号的发票,需写明具体情况,由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4)原则上不允许餐票代替其他单据报销,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先通知财务部门,经确认后写明情况由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5)招待用餐超出标准部分的费用,原则上由接待人承担,特殊情况须由经办人说明原因,其他陪同人员证明并签字报公司分管领导特批后方可到财务部门报销。

(6)经总经理批准的特殊招待费用据实报销。

(7)经办人员可预先根据《业务招待申请审批单》的用餐标准,在财务部门借支餐饮费,在招待结束后2天内到财务部门报销(节假日延顺),如遇特殊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正式发票,可先取得酒店出具的证明,并附上《业务招待申请审批单》,同行人员共同签字后在财务部门报销,事后必须取得正式发票。

(8)如报销单据不符合规定的,财务部直接将单据退回报销人,超出一周内未做出改正的,需经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门方准予报销。

(六) 罚则

第十五条 接待时多报就餐人数或用餐标准,除退回报销超标准部分金额外,另罚款500-1000元。

第十六条 凡公司人员弄虚作假报销的,一经查实,除退回报销金额外,对经办人和当事人罚款1000-2000元。

第十七条 公司人员虚报或多报招待费用,情节恶劣的报公司领导研究处理。

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上一篇:优秀初中作文记叙文下一篇:优秀班组长评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