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失败说”献疑——兼论史学与政治主导意识同构现象

2022-10-08

作为一场群众广泛参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以它巨大的惯性, 新的形式, 排除一切阻碍,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制度, 取得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胜利。但是在辛亥革命胜利后, 由于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使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由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那么其失败原因与正统史观、英雄史观、政治史观有什么关联呢?本文为此作了具体的阐述。

一、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有“终结”但不是“失败”

要判断辛亥革命胜利与否, 要依据历史事实与正确科学的历史观。换句话而言, 就是要结合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思想。本文就辛亥革命是胜利而不是失败作了如下分析。

(一) 辛亥革命已经胜利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

在近代中国遭受鸦片战争后, 使中国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到了清朝后期, 以慈禧为为首的清政府顽固派, 为了保护其自身利益, 弃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利用的工具, 在国内实施卖国投降的政策。在这种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下, 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 决定运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就这样, 经过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革命党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武昌起义, 与各省光复, 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虽然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但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愿望终也未获得成功, 而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却至此结束了。因此, 由此看来辛亥革命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并不能说是“失败”。

(二) 辛亥革命形成的积极成果得到保留和发展

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即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并使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得以广泛传播, 并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而最终造成南京临时政府领导权丧失的原因, 是由于革命党人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但在袁世凯公然复辟前, 临时政府的建制依然存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 虽然其发展艰难曲折, 但仍被保留了下来, 从这方面来说, 辛亥革命是胜利的。

二、“辛亥革命失败论”探源

究其辛亥革命失败论, 笔者认为这与中国传统的史学主导意识与政治主导意识的同构现象有很大关联。并从以下几点能够找到证据。

受封建正统观念与英雄史观的影响, 认为辛亥革命既然是革命党领导发动的一场运动, 因此, 革命党人的失败也就意味着辛亥革命的失败。且由于近现代中国人一直将孙中山视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 其崇高的品德、不屈不饶、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 更是在中国人心中拥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因此, 当他胜利, 国人会为之振奋, 而当他失败, 国人则会痛心难奈。这样就使国人将孙中山的失败, 视为辛亥革命的失败, 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失败。这种现象, 也就是国人对政治伟人崇拜之情的延伸。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 辛亥革命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历史, 它是不随任何人的情感进行改变的。

一些中国共产党领袖, 由于受一些史学观的影响, 特别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中的运用较为注重, 使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为现实政治服务吸收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总结出了很多精辟结论, 可以说收效甚好, 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近代史应用的典范。

一些学者认为孙中山把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是其胜利, 但是在推进中国近代化方面却是失败的。其言中之意, 就是辛亥革命不但要把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的任务完成, 而且要完成实现中国近代化的目标。然而, 我们也应了解一场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革命, 它所提出的任务, 包括近期与远期两种。将近期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就属于胜利。而对于远期任务, 需要多长时间, 什么时间才能完成, 是决定于社会历史多种综合因素的。由此来说, 在短期内未将理想目标得以实现, 不算是失败。

三、结语

总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造成史学研究习惯在阐述与论证同构的基础上作片面的强调, 是由于中国传统史学与政治主导意识的同构, 使其不许超出同构自由探索的范围, 从而产生通过同构的观点片面性地看待中国近代史, 这样不仅辛亥革命失败了, 整个民族的奋斗抗争史也都是失败的。那这又怎样总结正确历史, 激励人民前进呢?而事实证明, 中国近代的血泪史应有反动统治阶级负责。但以中国社会进步角度来看,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前进、上升地发展史, 是各阶级、阶层不断奋斗与抗争的历史, 是无数具体成果的积累。由此说明, 辛亥革命是胜利的。

摘要: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它的胜利, 但是由于袁世凯对革命胜利果实的篡夺, 就导致了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本文针对辛亥革命“失败说”, 利用史学与政治主导意识同构现象, 对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失败说,同构现象

参考文献

[1] 问昕.辛亥革命的成败与中国现代民主政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9) .

[2] 孟国祥.辛亥革命解读的新视角[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

上一篇:水务企业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下一篇:浅论档案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