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生产技术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稻麦生产技术范文

酒精生产技术

名词解释:

1酒精饮料:凡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品和饮料均称作酒精饮料

2发酵酒:使用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后所得的发酵液,可直接饮用或过滤后可饮用的酒 3蒸馏酒:将发酵酒进行蒸馏所制得的酒。

4配制酒:以发酵原酒、蒸馏酒、食用酒精或纯化果汁为酒基调配以一定量的花香、果香、

药香和其他呈色呈味物质和食用添加剂经特定工艺和方法进行加工、调配而成的一种新酒。 5汽油醇:无水酒精与汽油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6、淀粉的膨胀:淀粉分子遇水后,水分子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渗入淀粉颗粒内部使淀粉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增加。

7、淀粉的糊化:在适当温度下,淀粉粒在水中吸水膨胀,彼此接触,形成均匀半透明的淀粉糊,这个过程称为糊化。(吸热过程)

8、淀粉“反生”(老化):糊化后放室温甚至更低,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

9、淀粉液化:是在淀粉酶作用下完成的。淀粉酶能水解淀粉分子内部的1-4葡萄糖苷键,生成糊精及低聚糖。链越短,黏性越高,流动性越高

10、淀粉糖化:利用糖化酶将淀粉液化产物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11、液化力:1g曲在30度每小时能液化淀粉的克数,单位:g淀粉|g曲*h

12、糖化力:1g曲在30度每小时能糖化淀粉生成葡萄糖的毫克数,单位:mg淀粉|g曲*h

13、深层通风培养:将曲霉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通风培养使它长菌体和产酶的过程;含酶培养液称为液体曲

14、填充系数,指发酵罐填装糖化醪和酵母菌菌种的总体积与发酵罐容积之比,一般为0.8左右。

15、接种量,酵母菌菌种数量与发酵用糖化醪(包括其他营养源)数量之比,一般为1:10

16、发酵周期,从发酵罐开始加入酵母菌至发酵完毕,开始排放发酵成熟醪的时间,一般为3天

17、发酵间隔时间,指发酵罐开始排放发酵成熟醪至排空的时间、发酵罐清洗时间、加糖化醪时间、灭菌时间和降温时间总和。

1、酒精生物学性质 1杀菌剂

2对人的生化作用

3、葡萄酒有抗氧化作用,对身体有益。

2、酒精的主要用途

(一)燃料酒精

(二)配制蒸馏酒

(三)医药化工方面的应用

(四)酒精工业的副产品

3、酒精生产原料选择原则

1资源丰富;2便于收集与运输;3少含杂质,富含糖、蛋白质、采用非粮食原料(成本低)

4、常用原料

1淀粉质原料2糖制原料3纤维质原料4其他原料

5、辅助原料

1酵母培养和糖化剂制备所需的营养盐 2无水酒精制备用的脱水剂 3酸类

4消毒和洗涤剂 5消泡剂

6、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的特点 1原料要粉碎使淀粉游离 2高压蒸煮,进行糊化,液化 3生产和使用淀粉糖化剂

7、流程

蒸汽 糖化剂 酒母 蒸汽

(杂 醇 酒)

(成品酒精) 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醛酯馏分)

(酒

精) CO2(优质的,食用级的)

8、原料的清选目的

1 杂物破损机器,降低原料的粉碎度和过筛效果;

在液化糖化工序中,导致淀粉不易被转化为可发酵性的糖,发酵中易产生泡沫,升酸幅度大,发酵不能正常进行。

2杂质在蒸馏塔中沉积,易使塔板和溢流管堵塞,还会使醪泵、管路阀门等堵塞或损坏。 3缩短管道的使用寿命,对连续发酵产生不利影响,易堵塞管道,影响发酵醪的冷却

9、原料请选的工艺 1流程一:

吸风除尘 吸风除尘

↓ ↓

玉米→地井→提升机→振动筛→埋刮板机→提升机→粮仓→提升机→振动筛→吸风除尘

净化后入粮仓←埋刮板机←比重去石机←比重去石机

(1) 该工艺的主要优点

① 旋风出尘效果好,比较干净; ② 除尘机会多,杂质去除效果好; (2) 缺点

① 埋刮板输送机输送物料时易断,维修困难,对生产影响大; ② 玉米有干净粮仓和未除杂粮仓,建设费用大;

2流程二

玉米→提升机→贮箱→自动秤→分离→杂物

磁力分离→贮藏→粉碎机

↓ 铁块、铁钉 优点:①流程简单,除杂较彻底;

便于自动控制和自动操作; 3流程三

玉米→皮带输送机→旋转分离筛→皮带输送机→永久磁铁→斗式提升机→粮仓→皮带输送机→提升机→比重去石机→比重去石机→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永久磁铁→风选风送→粉碎机

优点:

1、除杂机会多,分工细,且除杂彻底;

2、二次除铁装置,不但可以出去原料中带进来的铁块、铁钉等,还可以出去运行设备脱落的螺丝,螺帽等;

3、二次比重去石机虽然去除杂质比较彻底,但仍有同玉米颗粒大小相当的石子、土块未去除,经过风选风送时容易去除

4、采用皮带运输机运输物料,维修简单

10、液化程度的控制目的:①淀粉经过液化,长链变短,大分子量的淀粉逐渐减少,黏性下降,流动性增强,经糖化酶作用提供有利条件 ③ 消耗能量糖化酶难以作用,葡萄糖产率下降; ④ 经验值,控制葡萄糖在10-20间较好

液化温度降低,程度高;高温,程度低

液化到终点,需要对液化液进行灭酶处理,一般升温至100度,十分钟即可,再降温。

11、淀粉液化方法

升温液化法(操作简单,液化效果差)、高温液化法(调好PH,Ca2+,加酶;缺点:受热时间不同,液化后,尚需热处理)、喷射液化法()、分段液化法

12、液化、糖化的主要工艺特点

1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便于连续操作; 2节约了拌料用水,还节约了了大量蒸汽。。。。。。

3可减少液化糖化工序前半部分的设备投资(酒精离心液及部分工艺水的加入) 4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

5使原料浆中的可发酵唐得以充分利用 6保证进入发酵工序中的糖化醪的质量

7螺旋板换热器的使用,节约了大量冷却水,同时减少了占地面面积,也减少了糖化罐的死角,使刷罐彻底、方便

13、酒精离心液回流优点:

1节约拌料用清水还节约加热用蒸汽(离心液温度变化为80度) 2减少了DDGS生产设备的投资,改善DDGS外观质量 3降低了干燥器进料的粘度,减少了干燥器内结垢机会 4稳定和平衡了生产

14、 开机停机操作及故障排除

(一) 开机前的准备操作

1检查蒸汽系统阀门的开启状况 2检查工艺水系统阀门

3检查冷却水系统的开启及供应能否正常

4检查电动仪表或气动仪表的电源或气源能否正常 5按工艺要求检查各电器、仪表、机械

(二) 开机操作

1拌料水+CaO水溶液+耐高温淀粉酶(计量泵加)+NaCl(调整PH) 2启动液化部分,打开加热蒸汽,使之循环到工艺需求的热度; 3加入适量H2SO4,调整醪液的PH,使PH由6.5降到4.5; 4冷却酸化后的醪液,由80度降到58—60度; 5加糖化酶;

6抑制糖化醪的液位,保证糖化时间;

7开启螺旋换热器,使液化醪温度由58度降到30度,将糖化醪送入发酵液

15、 液化、糖化常见问题

1醪液黏,液化醪液位升高,输送困难;

解决方法:a醪液的配水比是否正常

b检查液化酶质量及计量泵的工作情况; c检查醪液的PH; d检查CaO计量泵工作情况; e检查醪液温度;

f检查醪液位置控制器及相应的仪表的工作情况; g检查送料泵的打液量是否正常; 2真空闪蒸罐的真空度达不到要求

解决方法:a检查醪液液化质量;

b检查闪蒸罐冷凝器的工作情况; c检查真空泵的工作状态 3糖化醪质量如温度、工艺指标达不到要求

解决方法:a检查醪液PH;

b检查螺旋板换热器的工作是否正常(有无结垢或两端垫片是

否腐蚀);

c检查糖化醪质量,细菌数是否超标;

d糖化酶质量,糖化酶计量泵的工作情况,糖化酶加入量是否正

常;

16、 液化糖化工序的停机操作

1首先停止向液化糖化工序提供原料;

2 停止供应液化酶(二步法液化应该先停前段),同时停止供应NaOH或氨水,

停止供应CaO溶液;

3使该工段的仪表处于手动状态,醪液罐从前到后排空; 4停止供应糖化酶和H2SO4等辅料; 5停止蒸汽的供应;

6排空各设备后用工艺水清理; 7用5%NaOH清洗设备;(包括罐、加热器、螺旋板换热器和盘等) 8用清水清洗该工段各设备地面; 9处理好该工段所有工作

17、酒精酵母对酵母的要求

1高的发酵能力,能快速将糖转化为酒精; 2繁殖速度快;

3据有高的耐酒精能力,浓醪发酵、糖化醪发酵浓度控制在15---18%,生成酒

精8—9%(体积分数)

4抵抗杂菌能力强,耐有机碳能力强 5对培养基适应性强,耐温、耐盐、耐干;

18、成熟酒母质量指标:1酵母细胞数 2出芽率3酵母死亡率4耗糖率,5酸度 影响酒母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接种量与成熟酒母细胞数的关系

酵母菌总数取决于培养基的成分,不是接种量,一般接种量10%左右;

(二)接种量与培养时间的关系

接种量大,培养时间缩短,接种量在10%左右的话,培养时间在10小时左右

(三) 接种时间

生长繁殖旺盛期接种

(四) 酒母培养温度

适宜温度范围内,高温》低温,繁殖,发酵快,衰老也快。 培养温度:28—30度,发酵温度:30---34度

(五) 通风培养酵母

通风培养:呼吸型酵母;嫌气酵母:发酵型酵母

19、 酒精发酵作用:酵母菌把可发酵性糖,经过细胞内酒化酶的作用生成酒精与CO2,再通过细胞膜将产物排出

20、酒精发酵中酵母体内的酶: 1水解酶2酒化酶:

21、酒精发酵机理

(1)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 (2)1,6-二磷酸果糖分裂为两分子的磷酸丙醛

1,6-二磷酸果糖→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4%--5%)

磷酸二羟丙酮(95%--96%)→3-磷酸甘油醛 (3)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3-二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2-磷酸烯酮式丙酮酸(+ADP)→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4)酵母菌无氧条件下

丙酮酸→乙醛+CO

2乙醛→乙醇

总反应:C6H12O6+2ADP+2H3PO4→CH3CH2OH+2CO2+2ATP 2

2、决定甘油产量的主要因素a菌种;b酵母细胞;c发酵液性质;d特殊物质;e发酵条件

23、生成醋酸原因:1乙酸胺的水解;2氨基醋酸被还原;3醛类氧化;4酒精氧化(醪液被醋酸菌污染)

24、连续发酵的优点:a提高了设备利用率;b提高了淀粉利用率(无菌要求高);c省去了酒母阶段;d便于实现自动化

25、影响酒精发酵的因素:a稀释速度,稀释速度太快,营养条件好,繁殖快,但是易被冲走,不积累;b发酵醪PH;c发酵温度 酵母生长27—32度,预发酵罐30—32度,主发酵罐32—35度;d发酵醪的滞留和滑漏(间歇的不存在该问题)f连续发酵中罐的数量;g醪液的浓度,稀,利于酵母的代谢活动,提高出酒率;稠,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但浓度不能任意提高;g缩短发酵时间,选用优良酶,水解1,6-糖苷键,提高糖化醪DE值,通入无菌空气、营养盐等; h螺旋板换热器的应用:特点:传热系数高,不易堵塞,结构紧凑,加工简单等;优点:a无死角,便于清洗,杀菌;b节水明显;c便于自动化操作控制;d便于维修检查,易操作;e增加罐的有效容积,提高设备利用率;

26、 固定化酵母工艺流程

玉米或薯干

酵母菌种 粉碎

↓ ↓

菌悬液 蒸煮 PVA复合液→↓ ↓

包埋 糖化

↓ ↓

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发酵→蒸馏

27、方法

(1) 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2)增殖;(3)发酵

28、 杂质的分离

1蒸馏---挥发杂质与不挥发杂质分离 2精馏---乙醇与挥发性杂质的分离

29、 酒精蒸馏基本原理

一 拉乌尔定律---酒精蒸馏基础 二酒精的挥发系数

30、挥发性质的分类

头级杂质—挥发性强,沸点低;

尾级杂质—挥发性弱,沸点高;

中级杂质—与酒精相近;

31、 杂质挥发系数

A/a=KA就是酒精的挥发系数

三个规律:。。。。。。。。。。 杂质精馏系数

k《1杂质不易挥发

单塔蒸馏(适合对成品质量和浓度要求不高的工厂) 两塔蒸馏

(1)气相进料两塔蒸馏,费用低,一般淀粉质原料酒精厂使用 (2)液相进料两塔蒸馏,成品质量好,适用于糖蜜原料酒精厂 三塔蒸馏(直接式、半直接式、间接式)

32、酒精蒸馏中的问题

1醪塔顶部温度迅速升高,来醪部畅;

2醪塔进不了料,顶部温度低,底部压力大、温度高; 3醪塔溢塔;

4醪塔顶温度超过正常; 5醪塔顶温度过低 6醪塔底部逃酒; 7精馏塔残液逃酒;

8精馏塔中部温度过高; 9精馏塔中部温度过低; 10排醛塔逃酒;

11精馏塔顶排醛不好,酒精中醛含量不合格;

12酒精成品浓度不合格,氧化时间短,有时醛酒多,有酒汽带出; 13酒精中浓度过高;

14酒精中酸、醛、甲醇含量高; 15杂醇油分离不好; 16蒸馏效率完不成;

33、 糖蜜酒精发酵的特点:

1工艺过程和设备都比较简单,周期较短; 2糖蜜必须稀释才能进行酒精发酵; 3糖蜜需经过灭菌或酸化处理;

4调整至微酸性PH4-4.5进行酒精发酵;

5糖蜜中含5-12%的胶体物质,是酒精发酵时产生大量泡沫的主要原因,因而降低发酵罐的利用率;

6糖蜜中灰分含量很大;

7糖蜜中重金属离子能使酵母受到抑制;

8选育和驯养强壮且耐高温,耐高酸,耐高浓度的菌种; 9糖蜜酒精发酵中应适当添加营养成分;

10糖蜜酒精发酵产生酯醛头级杂质及杂醇油较多,含醛类多,蒸馏泡沫多,易产生积垢;

34、 稀释的方法:间接稀释法、连续稀释法

35、 糖蜜连续发酵酒精生产工艺流程:

水酸 防腐剂 营养盐 酒母CO

2↓↓ ↓ ↙ ↙ ↙

原糖蜜→稀糖液制备→稀糖液发酵→蒸馏→(成品酒精、头级杂质、杂醇油、酒糟) 可分为四个工序:1糖蜜发酵原处理;2酒母醪的制备;3稀糖液的发酵;4成熟醪的蒸馏与精馏;

36、甘蔗糖蜜和甜菜甜蜜的区别:

甜菜糖蜜 甘蔗糖蜜 转化糖含量 极少 较多

酸碱性 PH7.4,微碱性 PH6.2,微酸性 氮含量 1.68-2.3% 0.5%

37、 酸化的目的:防止杂菌繁殖,加速糖蜜中灰分与明胶物质的沉淀,调整酸度,适于酵母的生长;

38、 澄清的方法:1加酸通风沉淀法(冷酸通风);2热酸处理法;3机械分离法

39、 糖蜜发酵方法:分为间接法与连续法;

第二篇:清洁生产技术

姓 名:刘星辰 学 号:291307118 专 业:环境工程

1传统的清洁生产技术

1.1清洁生产技术的提出

197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委会提出了清洁生产技术的概念,其定义为:“在产地减少以至消除生产的任何公害、污染或废物并帮助节省原材料及其它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任何技术手段。”

一些早期的国家和区域性的划组织了一些特别的举措,来促进所谓的“ 清洁技术” 在国家的清洁生产计划中可以看到清洁 (少或无废物)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能够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质量虽然一些计划在这个标的改善概念内考虑了 “净化” 技术,但是大数仍满足于一个比较狭窄的定义,只集中于生产、装配技术和产品。

1.2清洁生产过去十年的发展情况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91 年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增加 1.24 倍。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以每年 10%左右的速度稳定持续增长。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资源的开发和消耗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清洁生产技术的简介

2.1清洁生产的目标

清洁生产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要求达到: ( l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 2 )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使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将体现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终要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全民对清洁生产的认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清洁生产追求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人类与环境的危害最小量化。

2.2清洁生产技术的特点

2.2.1战略性

清洁生产是污染预防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作为战略,它有理论基础、技术内涵、实施工具、实施目标和行动计划

2.2.2预防性

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 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尽最大可能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其实质是预防污染。

2.2.3综合性

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是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完善管理。

2.2.4统一性

传统的“末端治理”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不能有机结合;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不

仅环境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且能源、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体现了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2.2.5持续性

清洁生产的最大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改进。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所谓清洁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是与现有的工艺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推行清洁生产,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适时地提出新的目标,争取达到更高的水平。

2.3清洁生产的作用

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3.1清洁生产有利于克服企业管理生产与环保分离的问题

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虽然环境管理思想在不断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例如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关心其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问题,但是,企业领导人和从事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关注的是产品质量、产量和销路,因此更关心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而企业中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员则热衷于污染物的治理效果、如何达标排放,企业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形成“两股道上跑车”,始终跑不到一起。于是企业把环境保护的责任越来越看成是一种负担,而不是需要。清洁生产完全是一种新思维,它结合两者关心的焦点,通过对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污染的环境管理思想,改变企业的环境管理和职能,既注重源头削减,又要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不用或少用有毒的原材料;实施生产全过程控制,做到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各类废物的产生和降低其毒性,达到既降低物耗又减少废物的排放量和毒性的目的。

2.3.2清洁生产丰富和完善了企业生产管理

清洁生产通过一套严格的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对生产流程中的单元操作实测投入与产出数据,分析物料流失的主要环节和原因。确定废物的来源、数量、类型和毒性,判定企业生产的“瓶颈”部位和管理不善之处,从而提出一套简单易行的无/低费方案,采取边审计边削减物耗和污染物产生量的做法。

2.3.3开展清洁生产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

末端治理作为目前国内外控制污染最重要的手段,为保护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末端治理这一污染控制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末端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造成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末端治理存在污染物转移等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末端治理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扬弃了末端治理的弊端,它通过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2.3.4开展清洁生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清洁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它提倡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废物回收利用的途径,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组织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它强调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提高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所有员工在经济观、环境意识、参与管理意识、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同时,清洁生产还可以有效地改善操作工人的劳动环境和操作条件,减轻生产过程对员工健康的影响,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使公众支持其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合理布局、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节约能源与原材料、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和实施生命周期评估等许多方面。

3.1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同时,在地区合理布局方面,进行生产力的科学配置,组织合理的工业生态链,建立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系,以实现资源、能源和物料的闭合循环,并在区域内削减和消除废物。

3.2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3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各。

3.4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资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实现清洁生产。

3.5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如水的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

结束语:环境污染的本质是由于投入生产中的资源、能源未能物尽其用,转到气、液、固体中,成为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进入环境。随着“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清洁生产工作的深入,把末端治理与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相结合,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及废物循环再利用的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风险,实现生产与环境的持续发展。

第三篇:生产技术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一、编制或修订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对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二、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编制单位技术措施计划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应确保安全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措施项目上,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安全技术设备项目和挪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

三、负责组织工艺技术方面的安全检查,及时改进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

四、负责本系统在新建 、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安全装备。

五、负责管辖范围内工业各项特殊作业技术措施的制定。

第四篇:采砂生产技术措施

白竹洲水电站工程

采砂作业施工措施

1、工程概况

白竹洲水电站工程位于湖南省资水干流中游,地处桃江县三堂街镇境内白竹洲洲头。坝址上游有已建的马迹塘水电站、在建的株溪口及东坪水电站。坝址下游有已完建的修山水电站,距坝址约19km。

白竹洲水电站工程为资水柘溪水电站下游七级规划中的第五级,上接第六级马迹塘电站尾水,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6600km2,水库正常蓄水位49.0m,相应库容为0.436亿m3;总库容为0.978亿m3。枢纽属Ⅲ等中型工程,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水电工程。

本枢纽工程永久建筑物挡水坝、电站厂房为4级建筑物;船闸设计通航吨位为300t,五级航道,按3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挡水坝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电站厂房为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其上游防洪标准与挡水坝相同,下游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船闸上闸首洪水标准同挡水坝。溢流坝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枢纽工程坝址位于白竹洲洲头处(洲长约4.5km),河道由白竹洲分为左、右两汊,其中左汊为主河道。枢纽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从左至右依次为:左汊左岸土坝段、电站厂房、左汊溢流闸坝段、船闸、中洲土坝、右汊溢流闸坝段、右岸连接重力坝段。溢流坝布置在左、右汊河床中,共布置泄洪闸23孔,其中,左汊13孔,右汊10孔;闸孔均设14m×7.5m(宽×高)的钢弧门,液压启闭;堰顶高程41.5m,堰面采用WES实用堰。主副厂房平面尺寸为90.0m×32.53m(长×宽),安装5台单机容量9.0MW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转轮直径6.4m;安装场位于主厂房左侧岸边,平面尺寸为33.7m×20.0m(长×宽)。升压站布置在安装场下游侧,采用户外式,平面尺寸为50.7m×33.0m(长×宽)。船闸布置在左汊河道右岸,为单级船闸,由上下游引航道、上下闸首和闸室组成,全长470.5m。中洲土坝段长132.71m,

第1页

第五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

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3、技术服务到位,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小麦备播、播种、管理等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近百场次,举办专题培训会34期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开办电视讲座10余期,发布50余条农业短信,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大厅服务咨询50期300余人次,多途径、多角度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真正把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抗逆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小麦生产中。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技术管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去冬今春小麦严重干旱期间,农技中心组织土肥专家定期测试墒情,根据苗情、旱情,发10期抗旱简报,36条抗旱新技术短信息,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做到节水、节时、节能,浇好保命水、丰产水。又如,小麦生长中后期,我们针对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吸浆虫和锈病,组织26名技术人员,四次深入田间踏查,对锈病和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

4、示范样板创建,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以市政府为总牵头人,在腰店、桑庄等乡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的同时,涉农部门分别在全市26个小麦主产乡镇内,共建“万、千、百、十”不同类型的小麦示范样板田126个,面积达25万余亩,示范方内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粮食高产、粮食增产、高产创建、探索模式、服务指导等方面大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如腰店乡、桑庄镇示范方,特别是腰店乡黑龙村百亩示范方,采取“六统一”,规范有效地落实了关键措施,取得了较高产量。据省农调队5月19日上午现场测验,百亩示范方,面积132亩,亩群体4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预计42克,按85%折亩产579.5公斤。5月31日邓州市农业局专家组又一次现场实测,亩产584.9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5月21日省小麦专家胡廷积、张世英一行在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到示范方现场进行观摩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5月23日全南阳市示范方创建示范观摩会在邓州召开,兄弟县镇平县组织其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来邓州观摩,现场考察小麦示范方建设成效。领导和同志们均为大旱之年邓州市万亩示范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赞叹不已。

5、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①、大型整地和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整地和收获的质量、效率,为适时适墒播种和抢收抢种创造了条件,赢得了主动,本机耕机耙面积占98%,机播面积占70%,机收面积占90%以上,为小麦适时适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和实现抢时收割“龙口夺粮”提供了有效保障。

②、优良品种的广泛普及是今年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郑麦90

23、豫麦70—

36、04中

36、偃展4110等占到了90%以上,其中9023占60%以上、豫麦70—36占15%,04中36占5%,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如郑麦36

6、豫农202等12个,为邓州小麦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③、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今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近几年取土化验的结果,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配方,并发放施肥明白卡10余万份。农户按方施肥,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节约了肥料,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如刘集镇单坡村千亩配方施肥示范方,平均单产527.5公斤,腰店黑龙村配方施肥样板田132亩,平均单产584.9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383.8公斤,亩增201.1公斤,增产率达52.4%,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应用配方施肥面积19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5%,其中,精准配方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465公斤,比当地经验施肥平均亩产397公斤,亩增68公斤,增产17.1%,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

④、强化预测预报,科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麦播期间,普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面积达180万亩次以上,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降低了病虫基数,而且兼顾了生态效果。二是狠抓了冬前化除和早春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麦田化除19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左右,有效解决了杂草与麦苗争水、争肥问题,这对今年抗旱保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狠抓了以吸浆虫、条锈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减轻了损失,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

⑤、立足抗旱保苗,加强麦田管理,为大旱之年夺高产保驾护航。今年,针对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以抗旱浇麦为主、结合中耕镇压、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进行了麦田管理,在抗旱浇麦阶段,全市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人力和机械动力,尽最大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一遍水的有130万亩左右,其中浇两遍以上的45万亩左右,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抗旱浇麦成效显著,据调查浇水与未浇水的麦田产量差异很大,如:文渠乡肖店村农户张绍斌3.5亩小麦浇了两遍水,据测产,亩产高达591.8公斤,而邻地段士训的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332.0公斤,浇过两遍水的比未浇水的亩产多259.8公斤,增产率达78.3%。又如:张村镇李楼村的路培虎1.5亩小麦浇了一遍水,亩产463.8公斤,而同村刘德中的5亩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224.8公斤,浇一遍水比未浇水亩产多了239公斤,增产率达106.7%,浇水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以后号召群众抗旱浇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二、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从光照、温度、降水主要气象因素来看,小麦全生育期内(2010年10月10日—2010年5月31日),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2517.3℃,降水303.4mm,光照993.5小时,与我区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2221℃、275mm,1100小时相比,积温多了296.3℃,降水多了28.4mm,光照少了106.5小时,从时空分布看是利弊兼有,弊大于利,特别是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现象,从出苗到拔节阶段降水量极少,从10年10月23日到09年2月7日一百多天总共降雨量不足11mm,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现象,而在即将收获的5月

27、28两日降雨量却达83.5mm,造成我市大部分麦田穗发芽,给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腾茬—整地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

此阶段降水10.5mm,积温375.2℃,日照时数48.3小时,阴雨较多,温度不高,光照不足,对秋作物收获晾晒不利,但适合人们田间劳作,利于加快收获进度,并为麦播整地积累一定的墒情。

2、整地—播种阶段(10月11日—11月5日)

此阶段积温406.9℃,降水39.8mm,光照时数89.4小时,晴天多,雨天少,但雨量集中,特别是我市10月20—22号下了一场透墒雨,降雨量达38.6mm,为整地和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我市绝大部分田块都集中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适期适墒播种,由于底墒充足,做到了一播全苗,麦播基础较好,全市小麦苗足苗匀,前期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越冬干旱创造了条件。

3、出苗—越冬阶段(11月6日—12月20日)

此阶段积温369℃,降水5.5mm,光照时数221.9小时,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晴天多,加之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全市麦田出现严重旱情,部分麦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苗死苗现象。不过麦田旱情在11月底、12月初逐渐显现,此时小麦的第一分蘖高峰期即将结束,多数麦田越冬前总茎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常年同期指标,且多为大分蘖,而苗期适当干旱还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旱抗灾能力,所以对这类播种基础好,后来又浇水的麦田,群体影响不大,甚至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部分整地质量差、播种晚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旱象虽重,但这类麦田往往播量较大,靠主茎成穗,较大的播量冲抵了因干旱造成的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弊端,且因为主茎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不低,产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4、越冬—返青阶段(12月21日—09年2月5日)

此阶段积温157.7℃,降水4.2mm,光照时数190.5小时,降水仍偏少,旱情仍在发展,小麦苗情持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及早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各地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夺丰收的麦田管理高潮,浇水面积达130万亩左右。

5、返青-拔节阶段(2月6日—3月10日)

此阶段积温240.2℃,降水16.2mm光照时数75.4小时,2月8日、16日、17日、26日和3月2日有明显降水,连降小到中雨,加之抗旱浇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麦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受旱麦田苗情明显好转,其中

一、二类麦田比例已较冬前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

6、拔节—抽穗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此阶段积温369.3℃,降水33.6mm,光照时数144.4小时,3月12日降水17mm,23日降水6.2mm,27-28日降水4.2mm,由于降雨有所增加,旱情基本解除,光照充足、温度较适宜,小穗小花发育较好,结实率高,这是今年小麦穗粒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小麦病虫害有所抬头,3月18日在构林镇五道岗发现了条锈病发病中心,蚜虫也逐渐增多,吸浆虫也开始羽化出土,病虫害防治到了关键时期。

7、抽穗—成熟阶段(4月11日—5月31日)

此阶段积温974.2℃,降水204.1mm,光照时数271.9小时,此时是形成籽粒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降水量达204.1mm,占全生育期总降水量的六成多,光照略显不足,但基本上能满足小麦从灌浆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温度适宜,适合灌浆,且灌浆时间长,较去年长2—3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所以今年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都比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今年小麦即将收获时,5月27日—28日全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83.5mm,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造成我市95%以上麦田出现穗发芽现象,粒发芽达56%以上。成熟早、种子休眠期短的品种发芽、霉变更加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提醒我们在品种利用上应考虑到后期穗发芽的问题,注意推广和培育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要做到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合理搭配。

2、建议我市各级领导以继续搞好邓州小麦生产为抓手,重视和狠抓粮食生产,同时我们也要请求上级职能部门对邓州粮食生产大县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邓州市粮食高产、稳产、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以完成各级下达的项目为依托,搞好小麦技术集成推广,加大推广力度,突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覆盖面,使科学技术在夏粮生产中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建议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和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夏粮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5、建议在夏粮生产中,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以促进邓州夏粮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6、围绕夏粮生产,着重研究“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办理的事情。

7、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力凸显不足,旋耕和撒播面积有扩大趋势,导致麦田耕层变浅,土壤桥空不实,抵御旱灾的能力差,特别是今年问题尤为突出,前期干旱造成的黄苗、死苗现象,多数发生在这类地块中。建议为抢时播种而采用旋耕和撒播方式的农户,在播种后,要趁早对这类麦田进行镇压,踏实土壤,以预防越冬干旱造成死苗而导致产量降低。

附表1:2010-2010小麦播种基础情况调查统计表

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 2010 年 11 月 9 日

附表2: 2010-2010小麦品种种植情况调查统计表

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若有其他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在表下面一并列出。

上一篇:大连重工吊车范文下一篇:第一议题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