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员工作总结

2022-08-05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程序设计员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程序设计员工作总结

程序设计员年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以下是由

来公司三个月二十几天了,给我的感觉是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我认为,一个有前途的公司必定需要有好的领导者,他应该是富有激情的,能够很好的感染每个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应该能给大家一个梦,并指出如何美梦成真。他应该是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能够敏锐的感知未来的方向和路途上的荆棘。这是我理想的公司,**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激情的公司。能够来这里去实践梦想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以前做系统,很难这么细致的设计,也没有对面向对象如此深刻的实践。在软件设计方面,结合以前的经验,感觉又上了一个层次,这种面向对象分解问题,化整为零,隔离问题的设计思路基本形成,也体会到了他的好处,可以说面向对象能够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在今后的设计和实践中,这些思想会得到更好的补充完善和发挥的。

公司的氛围和价值观都是值得肯定的。不知道您对**熟悉不,我在某些方面很佩服他,尤其是他领导能力,他的8人团队跟他出生入死,他的财务监理放弃香港优越的条件来跟他实现梦想,同甘共苦,这些都是我们公司非常类似的。朋友问我每天加班这么晚不觉得累吗,我说为了理想,值得。我想这也是所有公司老员工的想法,像**、**他们那么勤奋,他们肯定认为值得,新员工也会很快融入这个环境,这就是我说大家对公司对您充满信心的原因。这里能使每一位员工的事业心和激情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

看得出,大部分人都是勤奋的,并且是愿意去付出的,然而在工作成效上还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尤其是有些时候的工作目的性不强,甚至有些工作是重复、反复或者无效的,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计划性更强一点,管理者更好的把握全局和调度分配,每个人更多的思考,共献良策。我认为丰田汽车能够得到这样举世瞩目的成绩,能够0库存,关键在于它能更科学的管理,更有效的调度分配,更细致谨慎的研究分析。

然而我们团队毕竟还是新的团队,有很多地方需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大家才能更好的前进也才能更默契的配合。大家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还需要磨合,伴随着公司一起成长,我坚信我们的团队是经得起考验的。

2013年我们做得不错,2014年我们将会做得更好。我坚信,2014年将是充满收获的一年,是值得拼搏的一年,是大家期待的一年!

【范文网】

第二篇:底框设计程序要点总结

上层墙砂浆不低M10,选择梁的数据一定要选底框梁所在的层号,计算量大。 侧刚分析方法:本应以楼层刚度中心作为位移参考点但刚度中心计算难度大,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 一

结构布置

1、

平面布置宜对称,尽量避免L形等凸凹墙体,避免困难时,应满足t/d小于等于0.3否则应设防震缝。使底层纵横向 刚心尽可能与整栋房屋的质心重合。

2、

7度设防时,允许7层且高度小于21m,对教学楼等横墙少的6层19m,对砖抗震墙为5层16m。

3、

上面砖墙应按轴线上下对齐或基本对齐(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砼抗震墙上, 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次梁的重力和弯

矩应作为主梁的集中力和集中扭矩,并应传递到主梁两端的竖向支承构件,形成附加的地震作用效应;北

京市的结构设计技术细则中要求:“允许有1/3道墙体可以不与下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同时,不对齐

的墙不能连续超过两道。有些地方规定墙总长度是75%~80%要对齐等等 )。落在托梁或抗震墙上,纵 横墙应竖向连续。

4、

底层应布置纵、横向尽量连成一体的抗震墙,横墙间距应小于18m。 抗震墙布置原则:均匀、分散、对

称、周边。 其他的一些细节诸如:最好在上部砖墙下布墙、宜布在楼梯间周围等。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 底层,可以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当采用砖时应先砌墙后浇梁柱(要防止底层商铺随意打

墙 )。纵横向抗震墙宜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布置在外围或靠近外墙处,并应尽量避免出现一字形墙体。

为防止角柱的破坏最好在转角处布置混凝土抗震墙,如不能布置则应在该处嵌砌砖围护墙,而且该墙不

宜开设门窗洞口;抗震墙基础应应与框架柱基础联合考虑成一体。

5、

二层楼盖应现浇且不小于120厚,当150厚时,应配双层筋,以承担部分水平剪力。

6、

梁高跨比应在1/4-1/8之间,梁宽应300以上,b/h >0.3,柱宜采用方形截面对称配筋。 二

底框计算方法

1、 满载法:把梁作为单独的受弯构件,上部墙等全荷均作用梁上(结果偏大)。只有胆小的人采用。

2、

三板两墙法:即只算三层楼板两层墙体的重量,其余层不算(柱和基础算)虽未出过问题,但缺乏科学依据。

3、

弹性地基梁法:把墙体视为半无限弹性体,将托梁视为倒过来的弹性地基梁,按三角形竖向荷载计算托梁。

4、

墙梁组合规范算法:考虑墙梁大拱效应规范算法,按墙梁组合计算,虽经济合理,但条件太多见如下各条: (1)梁宽不小于300,净跨不小于梁高的4倍,梁高在1/6-1/8;

(2)梁底筋应通长,伸入支座不小于锚固长度,接头焊接,箍筋最小8@100,1/5跨内无洞口;

(3)托梁通长腰筋2¢14,间距不大于200。托梁支承长不小于350,上部房屋应符合刚性方案要求; (4)砼不小于C30,纵筋宜HRB335.HRB400,上层墙砂浆不低M10,砖不低于MU10,每天砌高小于1.5m;

(5)墙总高小于18m,靠支座1/3跨内开洞时,支座处应设上下贯通的构造柱落地等,详见GB50003-2001。 三

软件的使用

1、

(1)使用软件为SATWE(音赛特威)它是在PMCAD完成

1、

2、

3、8的前提下使用。 使用PM8时,墙梁按规范倒三角形荷载计算,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不使用经验折减系数,设其为1。

(2)在使用SATWE时,在总信息对话框中,将结构材料信息填砖砌体(不填砼),否则砌体结构变灰。

(3)在砌体结构信息中,填烧砖、底框层为1,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点接PM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

(4)生成SATWE数据文件、进行数据检查、结构整体分析、截面设计验算、次梁配筋、梁柱归并画图。

(5)用JCCAD进行基础设计时,荷载选用satwe各种工况下最为不利的荷载(大多设计是取PM竖荷D+L)。

探孔的深度应能控制主要持力层,对单独基础不应小于1.5倍,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 且不小于5米。

2、

软件的使用详细步骤:

(1)用PMCAD主菜单

1、

2、

3、建模,形成完整的几何数据文件和荷载数据文件。当然根据新抗规的要求,

此类结构需在底框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在布置构件时可以在相应的网格上,既布置梁也布置墙,这是 由底框--抗震墙的特性决定的,同时也是PMCAD建模中的一个特例,还必须分清是梁承重还是墙承重。

(2)完成结构建模后,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结构的抗震验算,同时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a:按基 底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含地震剪力和倾覆弯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 b:竖向导荷计算, 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撑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 在

PMCAD的这步操作中,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系数”参数,可按软件的操作提示

选用。在满足了抗震验算以及上、下刚度比等各项指标后,程序分别给出文本计算书以及底框荷载。

(3) 底部框架--抗震墙的计算。软件把房屋底框顶部切开,将上部砌体的外荷载和结构自重,作用在底框

顶部,不考虑上部砌体的刚度的贡献,把底框部分作为独立结构分析。此时有PK、SAT-8软件可供选择计

算,SAT-8适用于同时设置砼和砌体抗震墙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 a:PK软件计算: 在PMCAD菜单4中

生成的各轴线平面“砖混底框”数据文件,底层顶在同一平面,不出现错层、斜梁,外荷载应注意捡查调整, 并应把横梁定义为底框梁。 b:SAT-8三维设计软件计算 在“总信息”栏中“结构材料信息”设计参数里选

择“砌体结构”, 随后是“砌体结构”信息栏中“底层框架层数”,c:“接PM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根

据“抗规GB50011-2001“),这是首选方法。仅对底框部分进行空间分析,在生成SATWE数据文件时,程序

将只生成底框部分的几何数据文件和荷载数据文件。自动滤掉上部砖房部分信息。可在前处理”图形检查

与修改“中”各层荷载简图“里检查修改;在结构分析时,读取的是第二次生成的数据文件。d:按”有限 元整体算法“,将上部砖房和底框做为一个整体,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特殊

的底框,如有抗震缝、多塔等,第一种方法程控编制暂未考虑这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采 用这种方法计算,但此方法有些内容已超出了现行规范的规定,做为一种辅助手段,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4) 绘制底框部分梁柱施工图 底框梁的画图: 用SATEW的三个菜单:梁归并、选择梁的数据、绘制梁的

施工图。在执行“选择梁的数据”菜单时,对底框梁,一定要挑选底框梁所在的层号,并选择程序里的选项

4,选择砖混底层框架梁。这样,在画施工图时,程序会自动按底框梁的构造要求画图。 底框柱的画图:

底框柱的画图操作方法同普通柱。

2、

注意事项: (1)使用PK算时较大,PK是在平面内计算,特别是柱平面外配筋,是参平面内计算结果生成,不提倡此法。

(2)TAT-8软件,不能做底框设计,其主要用于全框设计,特别是异形柱设计更是其强项。

(3)PM主菜单8是砖混结构抗震验算(其采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地震剪力和倾覆弯矩)、砌体受压验算的必

要软件,并进行竖向导荷,考虑墙梁作用的折减系数是重要参数,输入后程序自动折减(次梁悬梁不折

减),折掉的荷载转化为集中力作用在梁两端柱顶构件上。也可2种均选,程序自动筛选出不符合墙梁假

定的并按经验折减方法计算。 程序能够考虑边框梁与砼剪力墙砖墙共同工作。折减系数后底框空间分析

还能用到。SATWE是底框计算前必算软件。SATWE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结构材料信息定为砌体; 结构分析给两种算法,接PM8仅对底框部分进行空间分析,接SATWE数据文件时只形成底框荷载、几合 信息,自动滤除上部砖房部分信息。有限元整体算法将底框砖房作为整体进行分析,适用于局部底框局部

砌体内浇外砌、有抗震缝等结构。前者是按规范、后者超出规范仅供参考。应该指出:底框纵、横向地震

剪力设计值全部有该向的剪力墙承担。

(4)高层SATWE、TAT软件也可做底框设计,但偏大不提倡。高层TAT软件更适用于砖砌抗震墙底框。

(5)由于楼板的平面内刚度、水平地震力的分配问题地震区底框不能做成错层。 (6)主梁托次梁时应该优先布置加密箍筋,加密箍筋不足时才布置吊筋。次梁托墙的情况应该尽量减少。

(7)底框为上刚下柔型结构,上下层侧刚比≤2.5好理解,为何≥1?这主要是为了使底框抗震墙的房屋的弹

性位移反应均匀,同时控制底层纵、横向抗震墙的数量,以避免底层过强使薄弱层转移到上部砖房部

分。上下刚度比小于1时,结构的薄弱部位就会转移到过渡层,为了防止薄弱层在地震作用下破坏,在设

计的时候必须对薄弱层进行加强,这样做的结果是增加了费用,因为砌体材料抗剪强度不高,不能充分发

挥材料的作用,同时底部刚度太大,砼柱和抗震墙基本上处于弹性阶段,也不能发挥其抗震耗能作用,这

就使这种结构的优点体现不出来,因此,做这样的规定不是从力学的角度考虑,是从经济性来考虑,但是 规范没有说明。

(8)大的框梁两侧上部宜加设GZ,因梁上砌体有拱的作用,梁亦多少有墙梁的作用,加设GZ,可更好的将 上部荷载传至下部KZZ。砖混的第一道QL宜稍微高点,建议取300高,纵筋4D14。因框梁(墙梁、框支

梁)为深受弯构件,人为加大QL可更好的约束首层砌体。

3、

次梁、拉梁:

(1)次梁当主梁输入时形成节点多(对大工程易超出范围),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不是按常

规先到次梁再到主梁),这时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为固定支座。楼板配筋因过密应采用“通长配筋”。

(2)当独立基础埋置较深时(如4m),在-0.05左右设基础拉梁,根据(GB50010-2002)第7.3.11条规定,

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经验表明计算应另加一层(输1层地下室,楼板厚 为零用总刚分析)这时拉梁按层梁计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

定,框架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

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3)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时,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

1/12~1/18(如4.5/15=0.3m),截面宽度可取1/20~1/30(如4.5/20=0.23m)。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

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压力且≥2Ф14,箍筋≥Ф8@200。当其上有填充墙等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

增加。其顶标高通常与短柱顶高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4)当底层层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时,有时将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这时 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至少应在1/2跨拉通。箍筋加密及抗震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此时

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4、

对上部砌体要求:

(1)砌体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三道承重纵墙,每道纵墙还应沿各自轴线对齐贯通。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等宽。

(2) 砌体结构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

(3)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a.横墙

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

距不宜大于4.2m。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

(4)根据经验:6层高,层高为3300,承重墙左右的开间大于3900及以上时墙体的厚度宜为370厚,验算为准。

5、

基本参数:

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γ0=1;地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震基本烈度7度;场

地类别3类、砼抗震等级二级、砼结构环境类别为二a类;施工质量控制等级采用B级。基本风压0.45 KN /m2; 基本雪压0.40 KN/m2;地面粗糙度B;计算震型个数1.;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为3,,特征周期Tg 0.35s;周期折减系数TZ=0.85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1.2;结构阻尼比5%;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5;砼容重 2.60;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中梁刚度增大系数1.2;梁弯矩增大系

数1.1;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梁扭矩折减系数0.40;活荷载不折减,基础的活荷应折减。砼强度等级

≥C30;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抗震墙刚度比K0、K90宜为1-2.5。当两层底框应≥1,≤2。

6、

楼屋面板: 对于阳角房间、屋面所有板块,计算不配钢筋的部位另加抗温度、收缩分布钢筋,板厚120,φ6-200,

板厚100,φ6-220。挑檐转角位于阳角时的加强配筋 。屋面板的钢筋须全部拉通。负筋从支座边可伸至

板的 L0/3(活载大于三倍恒载); L0/4(活载不大于三倍恒)。双向板两个受力方向支座负筋的长度均

取短向跨度的1/4。钢筋长度应加上梁宽并取50mm的倍数。板厚12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8~12。

7、

绘图及图比例:

框架大样图可用1:40比例绘制。剖面,均用1:20比例绘制。 用梁归并、选择梁的数据、绘制梁的施工图

这三个菜单时,选择梁的数据一定要选底框梁所在的层号,并选新增选项4,绘施工图时会自动画出。

“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纵、横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绘制。 四

总信息等名词解释:

水平力与整体座标夹角:是指地震力、风力作用方向与整体座标夹角,多方向侧力核算时,改变此参数。

砼容重:默认值25KN/m3,若考虑装修层一般应输26KN/m3。

结构材料信息(砌体):按砼结构规范进行地震力、风荷载计算并对砌块墙进行抗震验算。

结构体系:此参数用来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系数。(本人一般不填,因栏目无底框这项,默认空白)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这是竖向力控制参数,一般填模拟施工加荷1,框剪填模拟施工加荷2刚度放大10倍。

风荷载计算信息:这是风荷载计算控制参数,若填计算则计算X、Y二方向的风荷载,反之亦然。

地震力计算信息:一般填水平地震力则计算X、Y向水平地震力,填水平和竖向则计算X、Y、Z向地震力。 地面粗糙度:风到达结构物以前吹过2km范围内不规则障碍物分部状况等级。取B。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按规范(50年)取0.45KN/m2;根据当地情况对基本风压进行修正如乘1.1系数。

风荷载信息结构基本周期:由经验公式确定,此参数可使风荷载计算更准确。 体型变化分段数:体型系数:矩型填1.3,体型不变化时只分一段。其余可不填。 结构规则性信息:根据结构情况填规则或不规则。

扭转耦联信息:震型组合时采用CQC组合称非耦联,采用SRSS组合称耦联。空间结构一般选非耦联。

设计地震分组:依据抗震规范指定设计进行分组。

偶然偏心:若考虑偶然偏心则计算质心分别沿X正负、Y正负偏移5%,4个工况地震。(一般不考虑)

双向地震:若考虑双向地震程序则对Sx,Sy进行修改。

计算振型个数:因3个自由度故其值是3的倍数,根据刚性楼板层数确定,一层底框取3。

地震信息活荷载折减系数:指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活荷载组合系数(可取0.5)。

周期折减系数:因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故地震周期应折减,取0.7。 结构的阻尼比:按默认值。特征周期、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规范。

活荷载不利布置的最高层数:本人认为有几层填几层。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考虑砼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减小支座负弯矩,相应增大跨中正弯矩。取0.85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正负弯矩均增大提高安全储备。取1.2. 梁扭矩折减系数:现浇板可考虑其对梁抗矩的贡献故折减取0.7,若考虑楼板弹性变型,则不折减。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连梁允许开裂,开裂后刚度有所降低,通过刚度折减系数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现浇板作为梁的翼缘是梁的一部分,用此系数考虑其对梁刚度的贡献。取1.1。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用其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经验取值1.0-1.5。 梁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若填,梁柱交叠部分作刚域计算,空着不填作梁的一部分计算。

构造柱刚度折减系数:本参数可以有保留地考虑构造柱的作用。取0.3。 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选接PM8进行底框空间分析;对局部底框局部砌体可采用有限元整体算法。

材料强度变化起始层号:指砌块、砂浆强度不同的层如填3,并填

1、2种砌块、砂浆强度等级。 不调幅梁:把两端没有支座(墙柱)或一端有支座(墙柱)的梁称不调幅梁。(次梁、悬臂梁等)

转换梁:指框支转换大梁或托柱梁,认定后,程序会自动放大该梁的地震作用内力。

总刚分析方法:用结构的总刚度的矩阵和与之相应的质量矩阵套公式求解结构的周期与振型及地震力分

析结果方法。其特点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可发现刚度突变的部位薄弱构件,计算量大。

侧刚分析方法:本应以楼层刚度中心作为位移参考点但刚度中心计算难度大,一般把位移参考点设在每 层的质量中心(俗称拐把模式)称侧刚分析方法。对错层结构及空旷厂房不适用。应使总刚。

考虑耦联影响:考虑扭转影响(三个自由度)的结构为考虑耦联影响;两个自由度为不考虑耦联影响。

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在基础设计时,通常只考虑上部传给基础的荷载,而上部结构对基础的刚度的贡

献很少考虑,这样会导致错误基础变形规律(有的偏大有的偏小)故打开此开关会自动 生成 ,

这样在JCCAD分析中不仅有荷载,同时还叠加上部传来的刚度,从弹性理论讲是准确的。 侧向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 对结 构产生不利影响。

地震波:岩层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扩散,这种波叫地震波。

震级:表示一次地震能量的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lgE=11.8+1.5M)。震级每差一级地震波能量E将差32倍。

烈度:某一地点地震的强烈程度,同一震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可理解为地震场的强度。

基本烈度:指该地区在今后一定时间内(100年),一般遭受的最大烈度。见《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场地类别:按《抗震规范》规定根据场地类型坚硬、中硬、中弱、软弱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查抗震规范为0.08。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查抗震规范为0.5。

特征周期值:由抗震规范根据设计地震分组 和场地类 别确定为0.35 (s)。有它求地震力。

砼抗震等级: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确定查抗震规范,框架为 三级,抗震墙 为二级。

抗震墙剪力放大系数:根据抗震墙刚度比K0、K90为1-2.5的k值确定,一般放大范围1.2-1.5之间取值。

框支梁: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

接。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其宽≥400,高≥L/6。

框支柱:是指支承上部(现浇)剪力墙的柱,柱宽≥450,本人认为是对高层框剪结构而言,并非指砖混 底框,但济南审图中心要求底框柱按框支柱标准(箍筋要全高加密)出图。 框支剪力墙:指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的位置)上部布置剪力墙体系.部分剪力墙应落地。一般多用于

下部要求大开间,上部住宅、酒店且房间内不能出现柱角的综合高层房屋。 墙梁:由砼托梁和梁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组成的的组合构件,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

梁。老规范单跨框支墙简支墙梁计算,新规范增加了连续墙梁按有限元分析,由于多跨框支 墙梁

存 在边柱之间的大拱效应,使边柱轴压力增大,中柱轴压力减小。 轴压比:轴压比是指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组合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砼轴心受压抗压强度设

计值乘积的比值(≤0.9),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跨高比:梁的跨高比(梁的净跨与梁截面高度的比值)对梁的抗震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概念设计: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从整体

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 五

其他设计人员分歧意见:

计算振型个数取1,取一个震型也不算错(底部剪力法即等效于取一个震型);不考虑风荷载;基础设

计取PM(D+L分项系数分别为1.2和1.4)的荷载组合;不折减周期;水平地震力都是按底部剪力法求的, 故振型参数不起作用。 六

尾声:

本人系在原发表的底框设计小结的基础上对底框设计更深一步进行细述,对原未表达清楚之处(如三板

两墙法,原并未说明什么是三板两墙法)或不符合新规范之处,作进一步修改详解。并补充了常见参数

名词注解(如框支梁、柱等)。对其他设计人员虽与自己观点不同,但也有道理的分歧意见,也作了列

举让网友以后作进一步探讨,由于自己水平有限,有很多缺点或错误之处,希同仁斧正。

第三篇:压力管道设计工作程序

1.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压力管道设计的各设计阶段的管理。设计阶段包括设计前期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 工作职责

2.1 主管院长负责工程项目组人员的批准。

2.2 所长负责《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开工报告》的一审,院总工(副总工)负责二审,主管副院长负责批准。

2.3 项目负责人负责按规定要求控制各个设计环节,并对承担的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负责。

3. 管理程序

3.1 设计策划

3.1.1 设计所在接受压力管道设计任务后,推荐项目负责人,组成工程项目组,由主管副院长批准。

3.1.2 项目负责人要了解工艺流程及压力管道重大技术方案和重要非标准设备的工艺和结构要求。

3.1.3 项目负责人组织并参加设计方案的制定及对有关压力管道进行设计准备,主管院副总工程师对重大设计技术方案的策划进行审核。

3.1.4 项目负责人编制《工程项目开工报告》,院管工程由设计所所长(副所长)第一审核,院总工(副总工)第二审核,主管副院长批准。所管工程由所总工(副总工)审核,所长(副所长)及院主管副总工程师批准。27

3.1.5 确定具备资格的设计、校核、审核、审定人员,按《压力管道设计各级人员考核制度》和《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责任制》的规定明确各自职责。

3.2 组织和技术接口

3.2.1 外部接口

由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对外部提供的信息形成文件,定期评审,外部接口包括:设计委托书、批文、资料函件及顾客提供的设计条件和相关资料的收集。

3.2.2 内部接口

a) 明确各专业设计分工范围及协作关系

b) 所有内部接口资料应形成文件,填写《设计条件及资料提供单》,经专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审查签字。接受专业应判明内容,名称统一后签收,当发现不适用时,要求重新提出资料文件。

3.3 设计输入

在项目各阶段及各专业展开设计工作前,所有输入资料都必须形成文件。

3.3.1 输入内容

a)压力管道设计委托资料,审批文件;

b)压力管道设计基础资料,包括工程地质、气象、地形、水文、规划、地震等现状资料;

c)压力管道设计中拟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

d)主要材料的选用;

e)现行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3.3.2 设计输入评审

在《工程项目开工报告》编制后进行设计输入评审,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负责人评审,并对设计输入内容进行指导确认,填写《设计输入

评审表》,所总工(副总)负责审核。

3.4 设计输出

3.4.1 输出内容要求

a)压力管道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组成及深度规定》。

b)各文件编制格式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c)概预算应按工程设计概(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d)向顾客提交设计说明、设备材料表、设计概(预)算,设计图纸及压力管道设计计算书。

3.4.2 设计输出评审

压力管道设计输出文件发放前应进行评审。

a)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应执行《院管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规划)和初步设计管理办法》并填写《审核记录单》。所管工程要参照类比执行。

可研和初设的图纸和施工图设计由校核人、审核人、审定人依照《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责任制》对图纸、计算书进行校审,并填写《校审单》。

b)评审不合格或签署不全,由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设计人修改完善至达到规定要求。

c)对施工图设计,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负责人、设计人按《工程设计相关专业协调工作制度》进行会签。

3.5 设计评审

3.5.1 评审内容

a)对各阶段输入、输出阶段成果是否满足设计委托、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b)发现和纠正设计缺陷和不足,保证输出满足输入要求。

c)评价满足质量特性要求的能力,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5.2 评审方式

采用会议形式进行评审。

评审会由所总工(副总)主持。参加人为主管副院长或主管院副总工、所长(副所长)、所总工(副总工)、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等参加,必要时可邀请顾客代表参加。

3.5.3 评审会由项目负责人填写《设计评审纪要表》。

3.6 设计验证

在设计的适当阶段对设计成果进行设计验证,确保设计阶段的输出满足设计阶段输入的要求,并形成文件和记录。

3.6.1 验证范围

a)压力管道基础设计资料,专业间配合数据及图纸。

b)输入、输出数据及计算书。

c)图纸及文件。

3.6.2 验证形式和方法

a)设计验证的基本形式是设计校审。

b)必要时可采取如下方法验证:

①进行复核计算(或交换方式进行计算);

②将新设计与证实的类似设计、设备材料进行比较;

③试验和证实。

c)如采取(b)款验证方法应由校审人填写《设计验证记录》。

3.7 设计确认

在各阶段成功的设计验证之后,进行设计确认,如有不同预期用途,

也可以进行多次确认。

3.7.1 设计确认是在压力管道设计文件发送顾客之后,由顾客或上级主管部门确认。设计确认一般为:

a)工程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审查;

b)初步设计审查;

c)施工图交底。

3.7.2 确认方式

a)会议确认,由业主或上级部门主持召开,根据需要我院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确认结果由会议主持单位发布正式确认文件。

b)由业主或上级部门以文字或批文方式确认。

3.8 设计更改

按《压力管道设计文件签署、审批、变更制度》文件执行。

4.相关文件

《设计过程控制程序》NCMD-QMS7-B1-2002

编制:郭懋宏徐扬纲

审核:及鹏

批准:李建勋

第四篇:《Java程序设计》课程总结.

《Java程序设计》总评成绩分析及课程总结

1、学期授课计划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符合。

2、教学内容及进度是否与学期授课计划有出入,是何原因 无出入,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3、作业计划、阶段测试计划、期末考试完成情况如何

顺利完成预定的作业计划及阶段测试计划。顺利完成期末考试。

4、总评成绩结果分析

因学生素质较高,在课堂表现、课程作品和答辩中整体表现良好,因此总评成绩整体较高,85分以上人数占24%,无不及格学生。

5、对本课程教学及存在问题有何改进意见和设想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时应采取各种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本课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MindMapper、飞秋等软件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高,效果很好,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会继续加以实践和总结。

总结人:xxx 2009-1-9

第五篇:第四届程序设计大赛总结

计算机科学系团学会办公室第四届 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一、大赛安排

1、时间:2010年11月14日8:00-13:00

2、地点:新校区一实验楼510机房

3、参赛对象:全校对编程感兴趣的同学。

4、参赛形式:学生自愿组合,三人一队,每队可取1个有特色的队名。

5、组织部门:计算机科学系团学会学习部。

二、活动总结

此次比赛共持个小时,比赛期间,手认真地思考着每敲击键盘的声音连小组成员间的热烈现了大家对计算机

续了5参赛选一道题,续不断。讨论体的兴趣

和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程序设计大赛作为计算机科学系的一项特色活动,我系领导自然是倍加重视。比赛时,系领导一直在旁监督、关注,推动了本次活动的发展。另外,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同学们的热情参与。

总的说来,此次比赛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问题

(1)参赛选手存在迟到现象,并且有部分选手没有到场,某些选手未能坚持到底等。

(2)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

2、解决措施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时间观念,组织者必须提前布置活动现场,树立我系做事严谨的形象;其次,我们也应该对参赛选手进行赛前培训,熟悉比赛流程,增强选手们的自信心;最后,我们会加强组织人员和参赛选手的纪律观念,为比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团学会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我系协会的全力合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要加强与协会的团结与合作,为我系师生举办更多优质的、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3、个人看法

这次活动虽然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把这样的活动扩展到全校的话,可能会有一些困难。C语言虽然是所有同学都学的课程,但是其他院系的重视程度可能不会太深。这样的大赛需要同学们很强的综合能力,因为它是即兴编程,除了要有良好的C语言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必须要有一套较快捷的算法,否则试题是很难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综上,我个人认为,想要把活动推广到全校的话,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有专门的组织去负责这次活动的宣传。宣传工作做好了,报名的同学自然也就多了。报名最好是以团队的形式,在报名与正式比赛期间要有三个月的培训期,在这三个月内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培训之类的活动,让所有报名的同学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这将对我们举行程序大赛有很大的帮助。

相信们计算机科学系会积累此次活动的经验,争取将此项特色活动办好!

湖南城市

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团委会、学生会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五日

上一篇:城乡住户一体化总结下一篇:诚信重于知识辩论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