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连发6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2024-04-24

科技部连发6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精选6篇)

篇1:科技部连发6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科技部连发6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时间:2012年04月25日 08:24:23 中财

科技部4月24日连发6项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分别是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绿色制造以及洁净煤技术、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和新型清洁能源产业的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

从此次密集发布的装备制造业科技规划来看,智能化、绿色化、自动化成为未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突破的重点方向。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必须走专业化和精细化的道路。《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全面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将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内容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突破智能制造基础技术与部件、攻克一批智能化装备,重点突破箱体类精密工作母机、工程机械、石化装备、复合材料加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等智能化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核心企业。

节能降耗、绿色低污染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突破的一个重要方向。《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就提出,以需求为重点,明确突破绿色设计、节能减排工艺、绿色回收资源化与再制造、绿色制造技术标准等关键共性技术,发展和培育50家以上绿色化装备制造大型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

自动化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服务机器人正是现代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技术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我国将努力打造若干服务机器人龙头企业,把服务机器人产业培育成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服务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大,据国外最新权威预测,服务机器人的产值将由2010年的171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517亿美元。

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备受业界瞩目,但是目前都存在产业化困局。《洁净煤技术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到,“十一五”期间,我国共计投入约800亿元进行先进煤转化技术工业示范,但由于尚有较多关键技术需要科技支持,大规模工业化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突破煤炭提质与资源综合利用、高效洁净燃煤发电、煤基洁净燃料、高效燃煤与工业节能等核心技术。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更为清洁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领域。《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称,虽然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迅速增长,但在如何利用规模化储能降低风电的不确定性以及带动风电产业化发展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还提到,我国太阳能产业化发展主要受制于光伏电池的原材料价格高企,而我国太阳电池关键配套材料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材料都要依赖进口。此外,由于缺乏系统设计能力和集成技术,高温聚光、吸热和储热技术不成熟,我国目前还没有商业化运营的太阳能热发电站。为此,规划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将初步建立太阳能发电国家标准体系和技术产品检测平台,形成我国完整的太阳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体系,加快整个产业上下游的整合研发、生产。

篇2:科技部连发6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钢]“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也对科技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万钢]“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也对科技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

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

二 从国际发展的趋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压力,经济发展对于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求更加急迫。世界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各主要国家积极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二、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依靠物质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我国正处在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从科技发展的现状来看,过去五年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进

入重要跃升期。在“十一五”起始之年,我国颁布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在2007年,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通过实施,要求中央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加要超过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加幅度。

四、“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达到1890亿元。

带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接近7000亿元,居世界第3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年均增长13%,2010年接近260万人年,居世界第2位。2010年,我国科技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近13万篇,位居世界第二,被引用数排名由世界第13位上升到第8位。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3.5万件,居世界第3位。技术交易市场健康发展,2010年交易合同达23万项,合计3906亿元。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2万件,是2005年的近5倍,位居全球第四位。

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创新成果,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峰值运算速度达到4700万亿次,跃居世界第一;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超过900公斤;和谐号动车组CRH380最高试验速度达到486.1公里;“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潜入3759米海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已经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二、充分发挥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作用 “十二五”期间,要切实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的各项战略任务,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二)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发展,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优化和完善基础研究布局,促进基础学科协调均衡发展,推动跨学科研究,培育和支持新兴交叉学科。

(二)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发展,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优化和完善基础研究布局,促进基础学科协调均衡发展,推动跨学科研究,培育和支持新兴交叉学科。

三)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重点产业振兴。加快发展创意产业、研发设计与服务、现代物流等知识型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四)切实加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继续实施粮食丰产工程,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农村清洁社区、农村信息化、科技特派员等科技行动,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要支持农村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把科技带到农民的身边,使农民的生产生活能够得到更强的科技支撑。

(五)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加强人口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行动规划,加强气候变化的科技问题研究。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改革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巨大动力。“十二五”期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继续推动知识创新工程,建立完善现代院所制度,加强研究型

大学建设。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二)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主要思路和重点是:聚焦战略目标、加强系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开放共享,加快技术转移、促进成果产业化,加强科学管理、完善监督评估,重视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通过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简化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预算和审批等程序,减少科研人员为争取项目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能把主要时间集中到科学研究活动上。

(三)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力度。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和方式,鼓励企业创新,完善并落实财税金融等各类激励措施,制定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鼓励支持民间发明创造。

四)着力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要通过多种政策措施,继续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进科技金融,积极促进民间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五)造就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制定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专项规划,深入实施“千人计划”,组织开展“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培养引进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加强一线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体系,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六)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平等互惠的国际科技合作,加大参与国际科学计划的力度,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的领导工作,发挥我国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推动先进技术转移和应用为重点,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

“十二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将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围绕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科技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中央电视台记者]“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请问您怎么理解纲要提出的对我国科技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谢谢。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以科学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个要求已经落实到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当中。比如在科学教育一栏中,明确全社会用于研究试验的支出要占GDP的2.2%,这个支出包含了国家财政对于科技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用于创新的支出。

第二个指标是每万人发明专利的拥有量,这个指标意味着我们国家在新的五年发展中,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也意味着今后科技创新必须更加注重和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更加注重惠及民生、惠及大众,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发挥人的创造能力。未来五年计划

我们国家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将继续推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其中,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是我们部署的重点。比如说,在代表着现代装备制造最高端的芯片制造装备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完成了关键的65纳米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和一系列生产、封装等方面的关键装备研制。这些装备都进入了生产线,实现产业化应用,甚至进入了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下一个五年,我们将着眼于更加高端的技术和产品发展,力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比如说要向45纳米、32纳米的方向进军,来满足我们国家

未来信息化和下一代移动通讯等方面的需求。

再如,早在“十五”时期,我们就启动了关于第三代移动通讯的研究,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2009年至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讯的推广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经过重大专项的实施,我们第四代移动通讯已经申请成为第一个第四代移动通讯的国际标准。在下一个五年中,我们要使它逐步地走向市场。在上海世博会上,第四代移动通讯已经进行了示范性应用,我们希望将来它能够对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突出了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最重要的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里面新型医药的创制十分重要。我曾经去考察了一个民营制药厂,他们在参与国家重大专项中,开发了一种抗癌的新药,过去靠进口,一个疗程大概是四万块钱,用了我们的新药,大概一个疗程降到六千块钱。大家可以设想,它能够解决多少人的难题。

我们在传染病重大专项中,积极构建治疗传染病的防御平台、防御网络,使我们能够有能力从容地应对像甲型流感这样的疾病。同时,要提高和改进对像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这类传染疾病的治疗效果。另外,在其他方面,比如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油气田开发、大飞机研制、高端数控机床等方面,我们都有重点的部署等等。

关于国际合作,“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平等合作,参与了一系列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这些国际大科学工程都涉及到人类长远的未来,比如说热核聚变实验堆,就是ITER工程,由十多个国家共同出资建设发展。比如说关于人类基因组、三千米海深以下的深海钻探等重大科技工程,中国也是一个平等参与的伙伴。同时,我们自己牵头发起了关于中医药研究应用国际化的合作项目。“十二五”期间,我们正在考虑参加一系列对于未来发展、对于人类健康、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更有利的国际大科技合作工程。

在技术创新领域,我们也在积极组织和参与,特别是涉及新兴产业方面的重大联合试验项目,比如说在去年G20能源科技部长会议上,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共同推动了世界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城市的项目。

在今后双边的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去年和美国建立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双方将共同确定重要领域,比如说洁净煤,碳捕获、储存和利用技术、建筑节能、清洁交通等方面加强合作。我们和欧盟将在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在伽利略计划以及卫星通讯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我们也要加强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比如说我国的超级水稻在东南亚国家以及在非洲一些国家的应用,青蒿素在对外医疗援助方面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在非洲国家的应用上。我们和非洲、中东的一些国家在联合进行水处理、水资源利用、节水农业等方面的合作。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对外援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问万部长的一个问题,不久前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了民众的恐慌,对于日本的这次事故,中国科技部门得到哪些警示?在“十二五”能源的安全使用方面,中国科技部门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中国科技界对于日本这次由于多重自然灾害的叠加对人民造成的损失也是感同身受,希望日本能够尽早的从灾害中恢复。我们对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情况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渠道进行观察和研究,应该说,这次灾害是多重灾害叠加——地震、海啸等,造成供电系统终止导致的灾难性事故。我们专家一直在进行分析,希望从它当年建设堆型的角度,以及问题的产生和处理的过程中来学习、汲取经验,并对我国核能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

国务院针对这个问题专门召开了常务会议,同时也作出了几项重要的决定,我就不赘述了。从科技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加强污染及影响的监测和检验;其次,要对现有运行的核电站进行更加周密的安全性分析,特别是参照事故的处理经验和过程,进行更加周密的审视;

第三,要对我国重大专项中关于先进核能,也就是第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加大投入,按照世界公认的标准,加强安全度的研发和设计。总之,发展核电一定是安全第一,要把核安全贯穿于核电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源头研发、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灾害防御预警等方面,一定要尊重科学,以科学的态度更加严谨、严密地来做好核电安全工作。]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万部长:一是我们这几年比较频繁听到的一个词就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也听业内人士讲,这种说法里面有一些水份,您如何看待业内人士这样的评价?从科技主管部门来讲,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能够挤掉这样的一些水份?二是去年中国两位学者施一公和饶毅发表了一篇文章,是针对我们中国目前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方面的问题,认为一些像靠拉关系这样一些现象影响了科研工作者积极性和科研的水平。我知道科技部很重视这个事情,正在研究如何改进科研经费的获取、分配以及对项目的评估,您能

否说明下一步的具体改革措施?谢谢。

篇3:科技部连发6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1.1 发展思路

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紧紧围绕贵州省粮食安全、主要特色农业产业和生态畜牧发展的需求, 提供适宜贵州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模式的科技支撑。

1.2 发展目标

重点解决制约贵州省农机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 初步建立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具体目标如下。

(1) 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特别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十二五”要研发适宜贵州山地作业的中、小型农机具及装备20台 (套) 。制定农机作业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10个左右。

(2) 为粮油生产提供适宜的农机技术保障。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实施2万hm2粮油田间机械化生产科技示范工程, 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覆盖面。与农艺部门合作引进和选育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粮油品种。

(3) 为主要特色农业、生态畜牧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农机技术支撑。实施1 333 hm2 (2万亩) 茶叶田间机械化生产科技示范工程, 开展茶叶加工清洁化和自动化生产试验示范。开展草地畜牧业田间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

(4) 为生态立省, 遏制贵州喀斯特山区耕地水土流失, 提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5) 培养和造就一支农机科技队伍, 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 使农机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广和管理3支队伍协调发展, 逐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

(6) 构建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建山地农机科技试验示范培训基地1个, 山地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和生产山地农业机械。

1.3 战略重点及关键技术

(1) 战略重点。围绕贵州粮食安全、主要特色农业产业和生态畜牧发展的需求, 提供适宜贵州丘陵山区的农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模式的科技支撑。

(2) 关键技术。 (1) 适宜贵州山地田间小地块作业机具的小型、微型化技术。 (2) 贵州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3) 贵州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 (4) 贵州旱坡耕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5) 适宜贵州丘陵山地草场的小型牧草收获技术。 (6) 研究贵州山地作业机具功率、质量与强度间的均衡适配共性技术。 (7) 微型通用底盘、多功能作业部件模块化设计与弹性组配技术。 (8) 主要农作物农机和农艺配套技术。

2“十二五”农机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和重点攻关项目推荐

2.1 重大农机科技专项

(1) 适合贵州山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主要研究内容:本着“抓住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急需解决的机械化技术问题, 力求突出重点, 抓出实效”的原则, 以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和马铃薯主要农作物为对象, 研究制定贵州丘陵山地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对现有机型梳理比较、改进定型;根据丘陵山地自然、生产和经济条件, 研究适用于丘陵山地的新型机械化生产技术, 开发小型、微型和多功能技术装备;系统集成并试验示范, 建立贵州丘陵山地机械化农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政策。机械设备研发和筛选将全面突出“通过性强、结构尺寸小、质量小、动力经济及功率储备足”等要点。

(2) 贵州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系统集成试验示范。主要研究内容:根据丘陵山地的土壤类型、水热条件和耕作制度, 系统调查分析比较水稻栽培农艺, 研究品种特性、育苗形式、栽植方式和收获模式, 制定适宜丘陵山地的稻作区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 提高标准化程度。针对丘陵山地特点, 研究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设备, 包括半机械化水稻育秧及播种技术设备、小型步行型和乘坐式水稻插秧技术设备、水田激光平地技术设备、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设备、水田化肥深施技术设备、机械喷施技术设备、小割幅轻简型联合收获技术装备以及稻谷集中干燥技术设备。完成主要装备系统集成, 解决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问题。

(3)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贵州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年生产秸秆大约有2 000万t, 但综合利用率不足15%, 比全国平均利用率低55%。因此, 研究秸秆机械化粉碎直接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和田间地窖沤肥还田等还田技术;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和挤丝揉搓等优质饲料加工技术;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利用秸秆为原料生产多种环保新产品技术。

2.2 重点农机攻关项目

(1) 贵州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水稻、玉米、马铃薯及油菜)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贵州省丘陵山地主要农作物 (水稻、玉米、马铃薯及油菜) 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通过研发和引进吸收新技术新机具, 试验并改进, 攻克播种、移栽和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 提高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的机械化水平。

(2) 贵州主要特色经济作物和农副土特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1) 名优茶加工技术设备。重点研究名优茶鲜叶的机械化分级和采摘关键技术, 贵州名优茶清洁化生产线。 (2) 烟草生产机械化关键设备。重点研究丘陵山区烟草种植机械化育苗、移栽、收获及烟秆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急需攻克的技术难题, 提高烟草生产机械化水平。 (3) 辣椒加工设备。研制辣椒剪把机、鲜椒新型节能烘干设备, 提高辣椒产业发展中的机械化水平。

(3) 研究制定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主要研究内容:根据贵州丘陵山地的土壤类型、水热条件及耕作制度, 系统调查分析比较水稻、油菜、玉米及薯类等主要农作物栽培农艺, 研究品种特性、育苗形式、栽植方式和收获模式, 农机农艺良性互动, 生物与工程技术有效结合, 进行筛选, 制定适宜丘陵山地的稻作区与旱作区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 提高标准化程度, 为机械化作业提供技术保障。

(4) 贵州山区旱坡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贵州山区旱耕地水土流失是贵州石漠化加剧的主要人为因素, 传统的翻耕技术严重破坏耕地土壤生态, 耕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势在必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适宜贵州土壤条件的深松、播种、除草和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以及这些保护性耕作方式对贵州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和对耕地的保护作用, 初步建立贵州山区旱坡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5) 多功能山地作业通用底盘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满足山地小田块不同作业环节需求, 攻克机具通过性、适应性和经济性差等难题, 突破作业机具功率、质量与强度间的均衡适配共性技术, 研究共用平台、模块化快速组配及动力配置传递等技术, 开发适合山地行走、运输, 过埂能力强、适应多种田间作业需要的通用底盘 (共用平台) ;根据作业需要, 能与旋耕整地、开沟作畦、播种施肥、灌水施药、稻麦割晒及田间运输等功能组件快速挂接, 构建多功能作业机组, 有效提高机具利用率和经济性, 降低购机费用和作业成本。

(6) 稻麦轻简型联合收割机的引进及改进研究。主要解决中型机械不能下地作业的坡地和小田块稻麦收获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发以稻麦为主的履带式小割幅轻简型联合收获技术及装备, 重点攻克底盘轻量化、脱粒清选简约化和割台弹性组配等技术难题, 减轻整机质量, 提高通过性、适应性和可靠性。

(7) 牧草饲料加工关键技术设备研制。贵州草场一般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牧草生产存在着季节不平衡的问题。夏季气温高、湿度大, 牧草产量高, 但由于缺乏牧草饲料加工设备, 收获后不能对牧草进行及时加工, 容易造成严重的霉烂损失。国内烘干设施机组大、价格昂贵、能耗高且生产成本高, 不适宜贵州草场生产经营模式。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研制小型牧草烘干和精加工技术, 及时对收获后的牧草进行鲜加工处理和烘干, 降低能耗和减少牧草损失。

(8) 畜禽养殖小区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随着农村养殖小区的快速发展, 畜禽粪便、废弃垫料、污水及恶臭味等对城乡生态平衡和环境卫生造成了危害和破坏。主要研究养殖小区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问题。

(9) 贵州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贵州中草药产业发展中种植和收获劳动强度大, 生产效率低, 加工成本高等问题, 重点研制中药材种植、收获机械及清洗设备等生产关键技术问题。

(10) 新能源烘干节能技术设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多种新能源组合 (太阳能、秸秆气化燃烧、沼气和小风能等自然能) 研发烘干设备, 主要解决现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牧草、蔬菜及药材等传统烘干技术能耗、成本高的问题, 以及农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收获后不能及时烘干, 仅依靠太阳晒和火炕烘干等原始方式, 造成收获后霉变损失在5%以上的严重问题。

3“十二五”农机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推荐

(1) 水稻机械化关键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主要研究内容:加强已成熟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 对推广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改进提高。引进水稻激光平地机试验示范。

(2) 马铃薯机械化关键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推广贵州省研制成功的中小型马铃薯收获机, 引进适宜的马铃薯播种机和起垄机试验示范推广, 使马铃薯关键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

(3) 新型茶叶深加工技术设备试验示范推广。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推广和转化贵州省研制改进的微波杀青干燥技术设备, 逐步在名优茶生产上使用先进的微波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和滚筒杀青技术, 提高名优绿茶的品质。推广茶叶揉捻机自动化控制技术, 减轻揉捻劳动强度, 促进揉捻生产标准化。

(4)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运用。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机械化技术实现秸秆资源的再利用。重点示范推广贵州省研发的户用小型秸秆汽化炉, 引进中小型玉米和油菜秸秆还田机, 秸秆膨化饲料机等秸秆加工处理技术和机械设备, 进行试验示范推广。

(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运用。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引进中小型保护性耕作机械在贵州省旱作农业上示范推广, 运用耕作机械化技术控制贵州耕地水土流失, 保护喀斯特山区宝贵的耕地。

(6) 贵州山区节水灌溉设备及设施技术推广运用。主要研究内容:重点试验示范已改进适宜在丘陵旱作作物生产的滴灌、移动式喷灌等成套节水灌溉设施及设备, 在水源小而分散的山地丘陵区和缺水坝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运用,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十二五”农机科技发展保障条件

4.1 农业科技基础及平台建设

建山地农机科技试验示范培训基地1个, 山地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4.2 投资估算

总投资3 800万元, 其中重大专项约2 600万元, 重点攻关项目400万元, 基础和平台建设500万元, 推广项目300万元。

4.3 农业科技政策需求

随着贵州省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农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 农业生产对丘陵山地农机具和装备技术的需求快速增长, 而贵州适宜的小型多功能山地农机具和机械化作业技术体系严重缺乏, 显现出农机科技支撑十分乏力的严峻现实, 加大对农机科研的投入, 加强贵州省农机科技的研究力度已势在必行。建议“十二五”期间农机科技项目经费占到整个农业科技项目经费的比例在5%~10%, 使农机科技研发为贵州省丘陵山区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撑。

4.4 农机科技领域创新体系建设对策

建立农机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新型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具有较高水平的农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 政府农机推广机构、农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企业相结合的农机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 精干高效的农机科技管理体系, 以及强有力的农机科技保障体系。以改革为动力, 加强政策引导, 充分考虑贵州发展山区农机科技自身特点和实际, 分类指导, 试点先行, 稳步推进。积极发展贵州农机工业, 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4.5 农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组织保障

(1) 农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农机科研开发队伍。通过山地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地农机科技试验示范培训基地、贵州大学农机专业重点学科建设, 结合重大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加速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造就一支由高层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组成的精干、高效的科研队伍。鼓励大中型机械工业企业开展农机研发, 培育农机研发队伍。

二是造就一支结构优化的农机科技推广队伍。建立一支由农机推广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组成的多元化的农机科技推广队伍、农机科技企业管理队伍和农民技术推广队伍, 建立大批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专业协会。

三是培养高级农机科技管理人才。重点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 熟悉国内外农业经济、农机科技动态、管理能力强的高级管理人才。

四是切实提高广大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科技素质和技能。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知识培训, 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职业高中、农民夜校、函授、技术讲座、专业培训、信息网络及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且会管理的农民农机技术队伍, 在广大农村营造学农机、用农机的良好氛围, 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2) 组织保障。

篇4:科技部连发6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发布

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了未来20年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这是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之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20年要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重大科技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针对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加快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将着力攻克深空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3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国将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研究部署,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万钢还提出,2013年要继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积极推动中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公众文化资源集成与推送服务、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技术等科技支撑。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完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研究建立科技人员行为规范。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体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激情。

拥有职务发明可优先评职称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 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评定职称、晋职晋级时,将科研人员从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及实施的情况纳入考评范围,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权利与义务;依法保护职务发明人的合法权益,鼓励职务发明人参与职务发明及其知识产权的运用与实施;完善保护职务发明人权益的政策措施,强化对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工作的督导。

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规划出炉

为加快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科技部日前正式发布了《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孵化器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区域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层次的创业团队,营造科技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科技创新带动创业高潮,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部要求,2015年,全国孵化器数量达150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达到500家,并实施国家级孵化器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国家级孵化器30%以上建立创业苗圃和企业加速器,50%以上具有天使投资和持股孵化功能,60%以上从业人员接受孵化器专业培训,80%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0%形成创业导师辅导体系。

两部委

进一步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对1997年颁布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于日前正式实施。

这次修订增设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财务监督”两章,修订的主要内容有适应财政改革的新要求,加强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收支和结转结余管理;结合科学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了内部成本费用核算;加强财务监督,建立健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

产业

国内首架纯燃料电池无人机试飞成功

日前,我国第一架纯燃料电池无人机“飞跃一号”在上海奉贤海边首次试飞成功。该无人机可升至2千米以内高空,可连续飞行2小时,非常适合用于环境监测、战场侦察等领域。

“飞跃一号”由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奥科赛飞机公司共同研制。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许震宇副教授介绍说,燃料电池无人机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工作温度低、噪音小、易于维护,非常适合用于环境监测、战场侦察等领域;其相关技术还可以用于指导燃料电池轻型飞机等新能源飞行器型号,以及大型民机燃料电池辅助动力系统的设计。

万吨级生物质燃油生产线在武汉正式投产

2013年1月20日,随着3个生物油火炬点火成功,阳光凯迪生物质燃油燃气厂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正式投产,将对秸秆、树枝、谷壳等农林业废弃物进行加工转化,每年生产1万吨航油、汽油及柴油。这是全球第一条投入生产的万吨级生物质燃油生产线。

生物质燃油是指有别于石化时代石油、天然气的一种新能源。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自2004年起,自主研发生物质能化学热分解与费托合成技术,生产高清洁、高品质的航空煤油、汽油、柴油。

在8年多的时间里,凯迪投入5亿多元研发费用,依托生物质热化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年产百吨级液体燃料的小型试验和千吨级的数值模拟实验,再到万吨级的商业化示范项目建成,取得了超过200项专利和3000多项专用技术。

浪潮天梭K1系统正式上市

2013年1月22日,我国第一台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关键应用主机产品浪潮天梭K1系统正式上市。至此,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新一代主机技术的国家。

“浪潮天梭K1系统的上市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自主可控战略完成了关键布局,打破了信息化网络核心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对于全面缓解我国信息战略被动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产品的上市也标志着主机研制与推广工作从科研攻关转入产业化推广阶段。”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杨咸武表示,科技部将进一步通过示范工程、优先采购等举措支持国产主机产品,推动天梭K1系统在金融、电信、政府、能源等关键行业的应用推广工作,通过应用驱动天梭K1带动平台软件、系统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等下游产业,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

我国首个纳米技术产业综合社区投用

2013年1月20日,占地约100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的苏州纳米城正式投用,这也是我国首个纳米技术产业综合社区。

据悉,苏州纳米城将面向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能源与清洁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四大领域,加快集聚国内外创新与产业资源,目前,已有晶联光电、博实机器人等为代表的18家机构明确入驻,其中10家正式签约,签约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此外,苏州纳米城以定建和企业自建模式引进了华泽纳米、雷泰、纳微等多个项目。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希军表示,苏州纳米城作为涵盖纳米技术各领域、功能完备、整体规划的大规模全新模式产业社区,将聚焦特色产业领域,整合利用高校和地方优势资源,引进纳米技术领军人才,以“双轨制”扶持创新、创业、创优,推动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成为国际纳米技术产业集群进入中国的“门户”。

发现

生物疗法有望攻克败血症

败血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一种疑难杂症。经过两年半的实验研究,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科研人员发现,败血症小白鼠接受LECT2激活巨噬细胞的治疗后,存活率从原先的12.5%提高到75%,有望攻克败血症的国际难题。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LECT2抗败血症的疗效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人体内先天的免疫细胞,一般情况下,它们处于休眠状态)。研究表明,LECT2通过一种名为CD209a的受体激活了巨噬细胞,增强了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从而改善了败血病症。专家称,该研究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来治疗败血症,为治疗败血症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以色列破译密码查基因可知姓啥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美国波士顿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刚刚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研发出的一套运算法则使得通过Y染色体上的基因信息判定姓氏成为可能。

特拉维夫大学的霍尔珀林教授表示,这一研究可以应用到很多有用的地方,比如寻找亲人,以及在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灾祸时辨别遗体。不过这一研究也有一些隐患,如果一个人将他的基因信息放到网上,即使是匿名的,他的身份也可能会因为他的Y染色体而暴露。

新方法可使艾滋病病毒“休眠”

日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一种使艾滋病病毒“休眠”的方法,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简便的艾滋病疗法。

他们通过修改艾滋病病毒成长中所需的一种蛋白,使病毒处于休眠状态,不能继续复制。实验表明,艾滋病病毒被修改蛋白后,无法再感染人体细胞。

研究人员将于2013年开展动物实验,如果成功,再开展人体试验。如果一切顺利,新开发的疗法将更为简便。传统疗法需要服用两三种药物,而新疗法仅需服用一种药物就能够阻碍病毒的复制。这将会大大方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人类首次用激光

在星际间进行图像数据传输

美国航天局日前利用激光束将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传输到绕月飞行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这是人类首次利用激光在星际间进行图像数据传输。

美国航天局发表声明说,这是该局利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进行激光通信试验的一部分。通常飞离地球的航天器都是利用无线电通信,“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是目前唯一绕其他星球飞行且能使用激光通信的航天器。

“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简单的激光通信技术可能成为卫星无线电通信的补充”,美国航天局专家戴维·史密斯说,“再往后看,这种传输方式有可能实现比现有无线电通信线路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盲人电子记事本”助推信息

无障碍建设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盲人电子记事本”在京发布并将首批样机赠送给盲人使用,该设备能够帮助盲人更加方便地学习、工作、交流,使盲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该设备集成了中科院计算所经多年研发积累的盲文点字输入装置、智能盲文-汉字转换系统等创新成果,可通过其上的盲文点字板方便地输入盲文。据介绍,其输入方式与盲文书写完全一致,盲人无需学习即可方便使用。

同时,“盲人电子记事本”方便了盲人与普通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除支持录音和播放外,该设备还配备通用USB接口,当将其连接至计算机时,通过调用其上的软件自动将用户输入的盲文转换成汉语文本文件,供用户阅读和整理、编辑。

活动

朝阳区政府结盟高校促进协同创新

本刊讯 本刊讯 “我们特别希望能聘请到北京化工大学的专职教授或博士生导师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并且与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硕士或本科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日前,在“朝阳区-高校发展合作联盟”成立大会上,朝阳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北化新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代表宋玮娜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旨在推动高校与朝阳区内单位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的该联盟刚一成立,就受到区内企业的欢迎。“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高校之一,北京联合大学为联盟的成立倾注了心力,以校党委书记徐永利为首的15位人大代表的提案成为联盟成立的直接动因。”朝阳区科委主任冯守华在谈到“朝阳区-高校发展合作联盟”是如何发起时激动地告诉记者,在朝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第一次会议上,徐永利研究员提交的“关于构建朝阳区高教文化发展走廊”议案得到区人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年多来,朝阳区科委积极组织召开提出议案的人大代表和驻区高校座谈会,研究具体落实议案的办理,并支持了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张恩祥承担的“朝阳区区校合作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软科学研究项目。

“政府与高校建立联盟的方式在北京尚属首次。”冯守华介绍,联盟共有17家成员单位,包括朝阳区政府,以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合大学为代表的15家驻区高校,还有1家科研院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本刊记者 陈治光

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年会召开

本刊讯 2013年1月17日,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京召开了以“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推进首都种业发展”为主题的联盟年会暨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策划专题研讨会。

会议特别邀请了农业部种子管理局马志强处长对刚刚发布不久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更好地落实国家种业战略,推动首都种业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会议还就北京农科城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策划方案、联盟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2013年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融资峰会籽种产业分论坛等主题展开了讨论。

市科委农村处赵静副处长在发言中指出,籽种联盟工作要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推动联盟成员单位要立足种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新型种业体系的建设,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工作重点,为首都及全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刊记者 郭剑峰

北京摘取90项国家科技奖

科技创新再攀高峰

本刊讯 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地区90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4.2%,比2012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81项,获奖数量及获奖占比均创历史新高,领跑全国。2名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者均出自北京,截至目前,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共产生22位获奖者,其中17位来自北京,占总数的77%,显示了北京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持续创新能力。

90个获奖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5项,占全国自然科学奖总数的36.6%;国家技术发明奖22项,占全国技术发明奖的34.9%,比2012年提高了22.7个百分点;国家科技进步奖53项,占全国科技进步奖的33.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2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全部出自北京,1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中,北京占据6席,显示了北京地区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5:科技局”十二五“党建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局党建工作,按照市委《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市科技局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科

技创新,服务荆门崛起”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进一步推进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科技中心工作,坚持党务与业务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务工作效率和水平,为加快荆门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市科技局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和服务力得到不断增强。其中,是打基础阶段,重点是抓好载体建设,培植典型,形成工作特色;至2012年是巩固提高阶段,每年解决1-2个重点问题,丰富党建内涵,深化活动内容,提升工作水平;2013年是构建长效机制阶段,形成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在全市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或党建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三、主要任务

1、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切实加强理论思想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精神,定期组织学习,做到有记录、有笔记、有考勤、有学习心得体会,使科学发展观精神深入人心,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加快科技创新,服务荆门崛起”这个主题,加强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2、以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推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建工作实行专项考核。二是要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配齐配强支部书记和委员,全面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定期召开支部工作会议,及时了解党员思想状况,积极探讨科技发展和支部工作新路子。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使每个党员都处于党支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下,保持党组织的活力。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和党小组会议,每半年上一次党课,要通过加强“三会一课”制度的严格落实来带动支部的全面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以支部为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把开好党内民主生活会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来落实;落实党员汇报制度,党员每半年应就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和本人的思想、工作、学习及做群众工作等情况向党小组或党支部作一次汇报;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每半年对党员的表现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

3、以“两优一先”评选为抓手,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继续开展“两优一先”评选活动。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和评选“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科技队伍的全面发展。二是弘扬党员先进性,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党支部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16字方针,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把握发展党员工作中培训、政审、考察、审批、转正等各个环节,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为增强发展党员工作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支部实行入党对象公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新党员的质量。党支部着重把解决党员思想上入党和模范作用发挥为主要内容,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篇6: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与矛盾并存的重要时期,是以科技为驱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的各项部署和重点任务,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明确未来五年科技工作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推动我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正确领导,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指导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基础平台日益健全。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质量与效益持续提升,并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1、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质量与效益持续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共开发科技项目94个,其中国家高科技项目8个,市级科技项目52个。荣获沈阳市级以科技奖励项目23个,获得奖励和扶 持资金1300万元。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项目85个。这些科技项目的开发和转化,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特别是这些项目正在形成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期间的42%提高到48%。

2、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能力明业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积极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同时,加大科技服务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能力的迅速提升,奠定的坚实基础。

重点推广了玉米新品种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综合栽培技术,水稻高产栽培、玉米节本增效、林果改良嫁接、复种综合开发等60项综合配套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水稻、玉米、蔬菜、畜禽新品种380个,提高了我市农业科技含量和覆盖率,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8%,瓜果良种覆盖率达100%,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

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能力的加快,提高了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率,涌现了以“梁山西瓜、胡台清水大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科技示范乡镇(村)、试验示范基地,使我市的传统农业向“两高一优”和“产业化”方面发展。

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初步形成,为我市工业的高新技术发展打造了“创新平台”。“十一五”期间,研制和开发了以沈新自控厂工业在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天维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电力变压器为代表的25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带动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精细化工、现代包装、机电产品、生物工程和现代医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拉动了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和产业化,使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发展壮大,东新药业等14家企业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绿洲制药被国家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

4、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总体素质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通过深化科技人才制度改革,打造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平台,全市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有各类专用技术人才21000人,为“十五”期间的2倍,有经营管理人才8200人,技工人才60000人。农村从事科技实用人才已达65000人,比“十五”期间翻一番多。

特别是全市科技三级培训体系的形成,“沈阳市青年农民上大学、沈阳科技讲师团、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等重 要培训平台”功能发挥,科技人才总体素质显著提高。

5、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总体框架机构初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积极推进科技能力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科技制度创新,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奠定了科技创新条件基础。以整合本地科技资源为基础,以提升大专院校、科研院校科技创新能力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服务平台总体框架初步建立,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为推进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和载体作用。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乡镇区域技术推广站为依托的三级科技推广体系;以科技特派员,青年农民研修班联谊会、科技示范学会、科技经纪人示范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服务组织,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主要经验

回顾过去,我们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科技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发展总体格局,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主要有:

1、加强领导,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优良环境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领导为关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建设科技先进市(县)列为三大宏伟目标之一。并制定具体措施,积极推进,及时解决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全市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市政府成立科技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科技发展中重大问题,完善了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评价制度,把科技发展目标列入了重要考核内容。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把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优良环境,作为推进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意见》、《xx市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行特派员制度的意见》、《xx市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设施农业工作方案》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优惠扶持政策,调动了方方面面科技创新积极性,形成了全市抓科技的合力。

2、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大工作重点

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整合当地科技资源,以工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突破点,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全市各领域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

在工业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攻克一批技术难题,培植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和名优产品,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骨干企业,改造一批传统产业,进一步凸现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引领作用。

在农业领域,我们始终把粮食生产和设施农业的科技创 新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并在良种选育,早作农业,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取得了突破。并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在全市科技创新中,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扶持全市中医药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保障科技成果的扩散和产业化。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积极完善多元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并努力完成农村三级培训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力地支撑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

3、充分发挥科技工作新机制、新模式的积极示范效应。“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工作,以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为主线,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形成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科技工作新模式和新机制,并发挥出积极示范效应。在工业领域:有前当堡镇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科技含量,带动全镇30多家电光源企业发展,形成科技产业化的新模式;有xx工业园区加强中医药科技孵化器建设,推动中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在农业领域:有大民屯镇、前当堡镇培育现代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市场科技含量和现代服务业水平,形成产业化的新模式。有柳河沟、卢屯、大喇嘛等 乡镇,创建了“聘一位专家”,办一个培训基地,建一个科技示范园区,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的科技产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这些科技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有力地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为科技创新产业化,发挥了积极示范效应。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引领和支撑作用。但也存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地方,主要表现在:科技体制变革依然滞后,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产学研合作,农科教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撑不力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工业、农业科技储备能力仍然不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科技创新主体数量仍然较少;企业金融机构参与科技明显不足,科技投入主体和方式比较单一;科技人员专业结构和科技意识、素质还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二、形势与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市经济发展与运行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出来。

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我市总体经济运行稳中有增,投资拉动的政策 效应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粮食总产持续增加;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但工业经济纸速运行,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仍然存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日益加大,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现;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社会发展,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科技支撑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出来。

第一,亟需攻克一批共性技术,推进一批重大专项,带动技术创新和区域生产力跨越。特别是围绕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新领域,亟需培育新的增长点,培育具有带动全局战略性新技术产业。

第二,亟需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步伐,提升我市工业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围绕我市的电光源、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亟需开发一批有竞争力的名优特产品,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扩大一批工业纳税大户,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亟需加快农业技术全面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需围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林渔动植物育种工程”、“农产品精细加工”、“绿化经济强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第四,亟需加快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为全市科技创新奠定体制基础,科技条件基础、科技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我市科技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要准确把握科技工作面临外部形势与内部趋势,不断提升挑战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

三、“十二五”科学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科技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决定》,全面启动《纲要》的各项部署和重点任务,切实加强与我市“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部署的衔接,明确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1、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自主创新作为主线,将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作为战略突破点,大幅度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为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总体思路:

以推进“四个一批”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市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①突破约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超前部署前沿技术,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进一批重大专项,带动技术创新和区域生产力的跨越。

②突破制约我市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推进一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夯实科技发展基础。

③突破限制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研发和推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新成果,并迅速形成产业化。

④突破不利于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发展的环境制约。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进一批新的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通过推进“四个一批”建设,全面提升面向经济重大需求解决瓶颈制约能力;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并迅速形成产业化。为完成xx“十二五”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十二五”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需要处理好的一些重大关系,坚持“六个统筹”的基本原则

①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把加快发展科技生产力作为根本出发点,以制度创新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杠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全社会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统筹科技创新全过程。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基础研究,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应用开发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广和扩散,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

③统筹项目、人才、科技示范基地安排。按照突出重点,全面兼顾的原则,实现从技术突破的单一指标向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综合目标转变,促进项目、人才、基地有机结合。

④统筹安排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在重点支持工业、农业等方面科技创新活动同时,要重点支持社会公益性事业和改善民生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⑤统筹区域科技发展。

根据分类指导,重点部署的原则。优化科技资源布局,促进市(县)、乡(镇)科技力量有机结合,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⑥统筹科技资源,大力发展和支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 大需求的能源、资源、环境领域的关健技术创新活动,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

3、发展目标

根据《纲要》确定的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形成合理的科学技术发展布局,力争在工业、农业、建筑、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跨越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期间的48%,提高到60%以上,使我市成为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大市(县),跨入全国科技发展先进市(县)的行列。

根据“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目标,要奠定三方面基础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市科技创新体系,为建设科技创新大市(县)奠定科技体制基础。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加快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创新系统。争取国家、省、市立项的各类科技项目达到100项以上,组织实施科技试验、示范、科技攻关、成果推广、新产品试验鉴定等本市级各类科技项目,要达到200项以上。大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面,要达到100%;养殖业主要品种良种覆盖面,达到100%。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现在的1家扩展到5家以上。民营科技企业由现在的120家,扩展到300家以上,形成20个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基本建成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基地设施和条件平台,为建设科技创新大市奠定科技条件基础。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和地方区域领先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科研基地,形成比较完善的共享机制和相应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

三是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创新人才队伍,为建设科技创新大市(县)奠定科技人才基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由“十一五”期间的17500人,扩大到30000人以上。

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大幅度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全面科学素质。劳动者接受科普培训面达到90%以上。

四、重点任务

根据xx“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市科技工作重点在“发挥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和加强科技能力创新与制度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部署。

1、瞄准战略目标,实施重大专项。

要站在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的高度,遵循世界经济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并组织实施一批专项,开发一批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战略产品 技术系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支撑和引领我市经济持续发展。

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宗旨,围绕我市工业的新药创制,绿色照明的开发,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工业节能技术推广与开发,信息产业的核心电子器件的开发,石油化工产业的节能改造,农业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产品精细加工,畜禽水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新型肥料研制与高效施用技术等传统产业升级领域,积极组织实施;围绕能源、环保,循环经济、信息、现代服务业、建康等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领域,积极组织实施。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并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市进行科技立项,得到科技扶持资金支持。

2、面向紧迫需求,推广和开发关健技术。

立足于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把农业、能源、环境、信息、健康等领域重大技术开发和推广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公益性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注重以重大产品和支柱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和应用,不断提高我市主要行业和产业的自主研发和推广能力。

优先发展能源、资源等环境保护技术

坚持节能优行,努力推进能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发展以沼气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能源利用 技术,推进以国家10大节能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节能新技术,推进以新建筑材料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攻克节能关键技术,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为完成“十二五”期间我市节能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加强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研发和推进,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模式,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等循环经济关健技术应用及示范,为我市生态市建设提供引导和支撑。

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共性关健技术,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提升和全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3、加快农业技术全面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两个层面,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重点抓好研发、转化、示范、孵化和投入支撑等方面工作,按照“高新技术引领、常规技术升级、产业领域扩展、工农城乡互动”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推进以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推广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其单产能力。努力实现种子加工等种苗生产工厂化。开发和推广粮食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粮食产后储运减损增效 等关键技术。

二是推进以培养优质多抗高产农林动植物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三是推进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重点围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量大面广的农产品,开发农产品精细加工新技术,新工艺。

四是推进奶业关健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规模化、集约化奶牛生态养殖模式。

五是推进“绝色经济强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大力推广植树造林新技术、新品种,突破林业生态建设关健技术瓶颈,建立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先进实用技术体系。

六是推进农业机械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机具配套使用率。围绕设施农业,示范推广阳光温室、滴灌等先进技术。

4、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为核心,大幅度提高我市工业竞争力。

以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产业化为目标,促进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实现由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技术密集型、集约经营型转变,为实现我市工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要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休,科技投入主体和创新成果 应用的主体。引导企业完善科研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以高等院校、科技院所为技术信托的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步伐。围绕我市的电光源、配套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推进以电子信息技术、节能增效、新产品、新工艺推广等方面改造,推广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重大先进适用技术,开发一批具有竞争力名、优、特产品,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扩大一批工业纳税大户。

三是要努力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按着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模式、引进、嫁接、培植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一批新兴科技领域,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充分利用胡台工业园区,xx工业园区高新企业集聚功能,发挥沈阳市政府高新产业带政策导向作用,发展一批现代包装业、电光源、中医药、石油化工、林浆纸、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企业,引领xx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加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其健康发展。特别要帮助解决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休。

5、建立共享机制,建设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科技服务平台 以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为主线,共享为核心,按项目、基地、人才统筹安排的原则,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科技资源高效利用,为推进全社会创新活动提供稳定支撑。

(1)构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加大对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的投入,构建科技领先实验室,提高运行和管理水平。打造基本覆盖我市主要行业和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服务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深入到基层中小企业和农村。

(2)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平台

在完成全市12个农技科技推广站建设的同时,根据我市优势产业布局,在其它乡镇也要推进乡镇级科技服务台建设。建立乡镇农机推广站,为科技创新和推广提供有力保障。

(3)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农民研修班学员联谊会”、科技特派员、科技讲师团在科技服务中中坚和先导作用,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4)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推动与市调节相合原则,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服务为重点,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和社会力量参 与科技服务与科技创新活动中。

6、突出企业主体,全民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以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坚持“明确定位、优化结构、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技术创造引导、政策激励,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工业新型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在工业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和重点农式企业,引导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机构,配备必要工程实验室。支持形成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紧密围绕本市工业、农业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优势互补的创新体系,带动形成一批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十二五”期间,要完成100户工业重点骨干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同时要完成农业20个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7、实施人才战略,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战略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的环境。形成一支与地方科技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 伍。

要充分发挥职业高中、“沈阳青年上大学”、“沈阳科技农民讲师团”等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载体”作用,鼓励更多的青年上大学进行深造。要加大对企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的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科技人才到民营企业、贫困地区工作,引导更多区域外科技人才参与xx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

加强对科学普及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三农博览园”为代表的三个沈阳市级科普基地功能,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冬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农广校和农村科技星火学校、科技培训基地在科普活动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五、保障措施

围绕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制定各项保证措施,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建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完善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评价制度,把科技目标考核列入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市科技领导小组在在科技发展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各地方、各部门、各社会团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市抓科技工作的合力。

2、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投入增长的保障机制。确保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在此基础上,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制定积极措施,引导地方和行业部门及全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投入,解决科技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拨款、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向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特别要引导金融机构、社会法人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和用好用活国家科技三项费用,发挥好它在科技资金投入的扶持和引导作用。

3、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激励政策

要深入落实、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关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税前抵扣力度,落实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4、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和技术标准对我市重要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作用,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目标导向。编制必须撑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共建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完善各类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形成以我为主的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技术标准制定,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5、建立新型的科技合作机制

“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合作工作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竞争力为核心,凝练合作重点,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合作层次,逐步形成“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互利互赢、为我所用、支持创新” 的合作机制。完善科技合作计划体系,打造科技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拓展合作渠道,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发挥主体作用的合作格局。

上一篇: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练习题下一篇:中、小学住校生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