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诗歌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随文诗歌范文

随文识字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由此可见,识字与阅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在阅读中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那么如何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到底识字是重点还是理解课文是重点?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一堂课的时间里,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顾了头就顾不上尾,事倍功半,油费了灯却不亮。如果把随文识字教学较好的应用到课堂中来,为学生营造出最佳的识字情境和氛围,课堂上充分引领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深入学习,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学生在一段一段文字的学习中,认识新字,学习新字,又在识字之后再次读书,巩固识字,整个过程就像是个完整的链条。这样,能大大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随文识字”教学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自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文识字教学方式体现在:随文正音、随文识记字形、随文解义、随文说话仿写等。 随文正音。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要务,在低段教学中,让孩子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听读,借助拼音是常用方法。怎样随文正音呢?个人认为学生进入课文阶段,教师最好先不要范读课文,因为教师一范读,学生凭借临时的记忆,大部分字就顺下来了,并不能真正解决生字问题,等学生再自学生字的时候,就忽略了很多本来不认识的字。如果,教师没有范读,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书,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经历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允许模糊记忆。一二年级大部分课文是全篇注音的,这样虽然给孩子学习生字的拐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所以,教师还要让学生离开拼音这个拐棍。在操作上,学生自己带着拼音读准生字以后,老师要让学生去掉拼音,再次认读。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还要随机抽出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错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轻声、儿化音等。而对于一些容易读准的音,就没有必要强调,不要每个生字都提出来强调,这样会浪费时间,这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进行梳理,分析重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做倒心中有数。读准单个字音,再读准词语,再把词语放进课文读。

随文识记字形。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和认知规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一年级下期,已经出现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例如形近字,同音字对比教学;同一个部首扩展汉字进行教学;通过理解字义帮助记住字形的教学。总之,让孩子对生字字形的记忆深刻,达到记住字形的教学目的。字越学越多,学生们就发现了熟字与新字的异同点,学会了用汉字加减法来记住新字。方法多了,识字快了,也变的有趣了,课堂上往往是一个新字学生们会想到好多种识字方法,他们互相交流,大大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使单调的笔画,变成有趣的谜语;使呆板的生字,变成活了的动作;使易混的两字,变成友好的朋友;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美丽的图画。学生们每天用这些他们喜欢的方法来记字,不但做到了准确,高效,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学生一个自主识字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与汉字就成为了主角。

随文解义。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种理解不同于高段教学中的解释词语,而是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理解词义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我想其实做倒随文解义并不困难,在低年级教学中,主要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从品读中领会、感悟字词、句子的意思、含义及感情,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随文说话仿写。学习生字与新词的目的,一是为了顺畅阅读,读懂文章,二是为了正确使用字词,说话写作,进行交流。为实现这一目的,在借助课文理解生字新词的同时,依据字词和课文的特点,很有必要进行适度的说话仿写练习,既巩固了生字新词的理解又拓展了词语的应用,丰富了学生语言的训练。

随文识字顺应了孩子的识字心理的四个阶段:初步感知阶段——具体细化阶段——巩固写字阶段——拓展应用阶段。依据这四个阶段,课堂教学时可安排如下步骤: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阶段)。(1)复习有关生字的音节(特别是平翘舌音和易混音节)。(2)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要学的生字。(3)教师出示音节的识字卡片,让学生练习读准字音,同时感知字形。(4)去掉拼音,再让学生认读生字,进一步感知字形。(5)通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具体细化阶段)。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此教学环节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学会的字,而对会认的字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只是感悟就可以,换个环境也认识就达到要求。(2)要求学会的字,不仅要理解在本句中的含义,也可扩展延伸,如借字组词,扩展造句等。(3)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根据文字的结构特点,或借助字典、或借助直观的事物、或联系生活、或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4)注意音形义的联系。虽然本环节字义是重点,但不可忽视字音的巩固和字形的感知,为下一步分析字形奠定基础。

3、读讲之后,分析字形,指导写字(巩固写字阶段)。记忆字形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方法要灵活,如结构记忆法、笔画笔顺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字谜记忆法、直观记忆法等。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我讨论,学生自己发现的要比教师教的效果好得多。写字教学要认认真真地指导,扎扎实实地训练。低年级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所以,教师必须加强指导。

4、复习巩固,扩展训练,培养兴趣(拓展应用阶段)。学生识字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与学生的兴趣有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拓展训练的形式。如辨字组词、一字多组、一词多填、部件构字、字词听写、改正错字、编字谜儿歌、组织游戏活动等。另外,应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识记生字,从课外汲取更丰富的识字源泉,在生活中捕捉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理想的随文识字教学课堂,是识字与阅读、朗读是紧密结合,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信手拈来一般;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情境中识字,在情境中游戏,兴味盎然。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构建随文识字的高效课堂呢?我想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根据生字在文中的分布,有些课文的生字集中在写事件要素的部分,就可以设计在疏通文章的文脉时,作为词串理出来。另外,还可以用语境来串词,可以借助文章的具体内容为语境,也可以借助文章表达的情感、人物等为语境。目的也是为了使课堂更为连贯,更为系统。

总的来说,语言文字的教学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孤立破碎的,是趣味横生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又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巩固了识字。随文识字的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应是统一的,融合的,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把朗读和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识字后的读书过程就是新字的再现过程,就是学生巩固新字的过程。在朗读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迎合了儿童好动、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契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在愉快氛围中识字。随文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所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基本技能。

第二篇:随文识字教案

随文识字教案《 秋 天 》

新区小学 杨双欣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 一片( )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

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

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第三篇:随文识字课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低年级在识字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和识字教学的具体要求,灵活变通,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多采用集中识字、随文识字、音形义相结合的识字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后,我感觉孩子们对随文识字的课堂氛围更加感兴趣,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强化诵读,鼓励在识中用,在用中识,巩固识字效果,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太阳的话》的一课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识字过程中兴趣浓厚,一是因为有了课件的运用,二是我在识字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的识字形式,采取“音——义——形”的过程逐步识字,随文识字,还渗透集中识字时采用的开火车识字等,目的是让孩子们加深对生字宝宝的印象。学生对学生字这一过程也不觉得是枯燥无味的,在随文识字时,字、词会了,并将这些字、词带到文中,结合文中的句子反复诵读,课文的内容也熟了,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效果较好。不光是从这一节课,从我近几年来在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探索、以及和组内的同事互相研讨,让我在随文识字的模式上有了新的认识。

1、随文识字,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低年级的课文,句子短,篇幅小,有的有故事性、有的有趣味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再配上课件插图,很能吸引儿童。随课文分散识字就是让儿童识到十个八个的生字词,立即回到课文中去诵读,凭借课文内容的情节性,语句的连贯性,使儿童能很快熟读背诵。这样一篇篇课文学下来,他们就像滚雪球似的一篇连一篇的反复诵读了。这当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训练,生字词得到巩固,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还受到规范语言的熏陶,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2、随文识字强调了语言环境,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儿童的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强调生字词的教学要和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例如,我在上《太阳的话》一课时,在学习第一小节时,在让学生认读里面藏着的生字宝宝时,我先由字到词,“打”“开”再读词“打开”,到结合课文内容,打开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打开窗子、打开门,有了具体语言环境,儿童对生字词的识记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发兴趣,调动积极性。这节课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设计,在师生围绕课文内容的语言交流中自然地出示生字、学习生字,运用生字,每一个生字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言环境,并把识字融入到语言训练中,学生在读文中识字,在读词语中识字,在说话中识字,学得轻松而愉快。。随课文识字,生字词学过后,就在课文中重现,这种语言环境(课文)对孩子的积极作用是其他语言环境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诵读课文,生字词及时得到复习,对以后的巩固也极为便利,他可以再读课文。 3.以兴趣为催化剂,促进学生阅读识字的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记“双”字,两个才叫双,所以“双”里有两个又字。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太阳的话》,我就由课题入手,有两个字宝宝刚好藏在课题之中。为能给学生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引入课题时,让学生在课题中寻找,加以认读,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让他们记住“阳”字,我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更好的记住这个字,如“日”就表示太阳,所以“阳”字里就有一个日字,这对要学的生字形成鲜明的首次感知。学生也能更好的识记所学的生字了。

短篇幅的文章进行了尝试,效果非常好,于是,我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法对篇幅稍微长一点的课文进行尝试。结果发现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确实更加快速有效,对于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也更快速了。教学效果很明显。虽然,尝试识字和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我得在每篇课文教学前,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将教材烂熟于心,更得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看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在尝试过程中,我曾遇到过很混乱的时候,也有很多的困惑,我将不断努力寻找突破口,希望能真正领会和熟练这种提高识字的有效方法。

第四篇:随文练笔总结

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 ·读写融合”

第二阶段个人研究工作总结

王文光

本学期,在“随文练笔 •读写融合”课题组统一规划下,本人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继续探索实践课题研究模式。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我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开展随文练笔。现将这一学期个人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本人首先加强了业务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及时掌握与课题相关的信息和专业知识。这是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我认真参加了课题研究会,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在教学中能努力尝试随文练笔。同时,我加强了对新课标的学习,尤其是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关部分的学习,还学习了《小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中有关“随文练笔”教育教学理论。

(二)、深入课堂,进行实践

1、将阅读课文教学与课题实践紧密结合。本学期,是课题进入实施验证的阶段,因而我积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不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围绕本阶段制定的训练重点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与片段的写话练习。如教学了《珍珠泉》一文,我指导学生根据文中写泉水的特点的方法,采用填补文中空白点写话:“水是那样静,静得;水是那样美,美得”教学了《果园机器人》,我指导

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果园机器人还可能有什么神奇的特点。教学了《妈妈的账单》一文,我抓住文中的动情点,让学生写话:读着妈妈的账单,我会想

2、勇于承担课题汇报课,重视课题研究的日常小结。本学期,我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指导下,成功地向全校语文教师展示了课题研究的汇报课。在日常教学中,我还注意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3、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及时总结个人心得体会。我不仅在研讨课上贯彻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而且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也注重随文练笔,把“随文练笔”当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一种策略。在认真进行课题实践基础上,我及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论文和总结形式进行了整理。

(三)、经验与感悟

经过一学期的课题实践与研究,本人获得了一些经验与感悟,这些经验与感悟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是研究的动力

课题组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绩,我认为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分不开。从课题酝酿至今,县教研室课题研究专家经常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指明研究方向,教授研究方法。我们学校领导对语文课题组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我们出资出力。制定课题奖励制度,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正因为有了各级领导的关爱,我们的课题才能做得真、做得实。

2.课题组成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索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知之甚浅到知之甚深。记得课题研究之初,我

头脑里一片茫然,于是我开始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学教育学,学心理学,学研究方法、学写作技能。通过学习我们理论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学习中,我们有了自已的理解,有了收获,并把它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使课堂教学如鱼得水。

3.要有团队精神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干,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先集中研究,再个人分工,再集中商讨。实行先集中再分散再集中的研究程序。每一次的课题例会,我们都会探讨练笔存在的问题,交流自已练笔的成功案例,探讨练笔的方法。

4.要重视实践

实践是检验我们课题研究的唯一力量。任何知识最初源于实践,最终又服务于实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实践,课题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保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真实性,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课研实践,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课堂教学、课例研究等,否则写出的东西或空洞无物,无话可说;或假话连篇,毫无价值;或虚幻玄乎,无法操作。

第五篇:随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一:随文识字>教学反思

小学低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于是识字方法成为多年来教学一线教师和专家们探索的重要方向。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文字成为我们解读各种现象的密码和途径,对世界充满认知好奇心的小学生,天然地对汉字充满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的认知兴趣,探索适合低段学生心理特点的识字方法也就成为我的教学工作支撑点。随文识字是公认的较好的识字法,它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循序渐进的认知序列,也是在教学中最常使用的。随文识字较好地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识字和阅读并重,在阅读中识字,一举两得。以下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并借鉴了专家的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游戏互动,快乐识字

1、采用直观手段识字。>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识字教学时,我尝试用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

2、“猜字谜”识字。“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引导小朋友自编、互猜字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如“美”字,有学生编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还有学生编了“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对于“金”,学生编成“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此外,还有两人在土上(坐);一个人累了,靠在树边休息(休);竹子长得比天高(笑)等。

3、利用贴商标的方法识字。把各种实物(或图片)摆放在讲台上,在黑板上粘贴好打乱的相对应实物(或图片)的音节或卡片。请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或图片)上。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最后全班评议。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文具、水果、蔬菜等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我是火眼金睛”。准备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一些卡片,再出示一些形近字的卡片,引导学生“在这些字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5、 动作表演——“演”中学。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达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的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识字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学习《司马光》中的“砸、破、使劲”等字时,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这些字。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含义的理解。

二、体验生活,自主识字

1、环境识字。学生熟悉的环境,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它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的观点。所以要利用开放多变的生活环境,开拓广阔的识字空间,鼓励孩子们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如:学校,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宣传栏、板报、画廊等都是识字的活教材;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庭中的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物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电视节目,课外书,挂历等也是识字的好教材;孩子游公园、进商场、逛市场、看电影等社会活动中见到的标语、广告、门牌、商标等,正是识字的大课堂。自由阅读,引导孩子和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早达到将遇良才的识字目标。

2、联想识字。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分析字的音、形、义,引导学生找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点并展开联想,从而在大脑中呈现相应的物象以增强记忆,然后通过暗示学习加以巩固。这样,每当学生学习新字时,很自然地就会在脑海中闪现出已学或见过的形近字、同音字,从而对新字字形加深识记,能更准确地区别运用。

3、 集中识字。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在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如,由基本字“青”,带出“清、蜻、情、晴、请、睛”;由基本字“方”带出“房、访、放”。这里的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国共产党同含有的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带出的字,多为形声字。由于在一组字中形、音、义有一定联系,易学易记易掌握。此外,基本字带字还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如“氵”带出“河、滴、洗、游”;“穴”带出“空、窗、穿”。基本字组合成新字,如“禾──火──秋”“门──口──问”。因此,在教室文化设计时,我设置“串串香”栏目,把相同偏旁的字做成生字串,增强学生集中识字的意识。

三、小组合作,探究识字

1、探究性识字让孩子在宽松、民主、和谐、合作、有趣的气氛中,总结各自记字形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请大家讨论:“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碧’的字形?”生1:记笔画,是由“横、横、竖、提、„„”等十四画组成的。生2:记笔画太麻烦,不如记结构,属上下结构,上边“王”和“白”,下边“石”。生3:部件记字法最好,是由“王”“白”“石”三个成字部件组成的。生4:记偏旁,是由“王”“白”“石”三个偏旁组成的。生5:我说一个字谜大家猜:“王家小姑娘,长得白胖胖,喜欢坐在石头上(打一字)。”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合作研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写话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儿童已有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话训练,也是识字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教学“我们的画”这个看图说话训练中,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小组合作绘成的画用语言叙述出来。有学生举着画说:“小白兔在山坡上吃草。”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说:“是可爱的小白兔。”有的学生说:“我画的是小鸟在蓝天自由飞翔”。然后要求他们把画的内容写下来,相互补充,他们一边写一边问,两只小鸡抢蚯蚓的“蚯蚓”,花蝴蝶采蜜的“蜜”,一只懒猫躲在篱笆下的“躲”,怎么写?把这些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通过先画画后写话的训练,他们不仅会认、会写,而且会用了。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看到一个学过的字一下子读不出来,但是他马上口中念念有词地把这个字所在的儿歌念出来,等念到这个字时,就想起读音来了。这个现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认,离开它,学会就不会认,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个字,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能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让识字教学百花齐放,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篇二:随文识字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阶段。搞好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读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就学习《 小鹿的玫瑰花 》一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注重总结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并迁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获取识字方法。如授课教师在教学《 小鹿的玫瑰花 》一文的识字时,教师抓住以读课文为识字的切入点,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识字,将自己认识的字、词、句与课文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这就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 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

二、积极倡导随文识字,力求认写分流。

随文识字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从儿童身边的人物、生活这些鲜活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童话>故事等形式呈现,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画面,或借助丰富多采的语言形式,给儿童爱与美的启迪,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 小鹿的玫瑰花 》一文识字中,就注重了借助拼音与儿童感兴趣 课文插图 ,给予儿童爱与美的启迪,成功地运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则和愉悦情趣再认知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创设了一种温馨而富有情景的识字环境,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去认读生字。

三、注重认写同步,互相促进。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阅读,而低年级的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授课教师在教学《 小鹿的玫瑰花 》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积极运用生字 卡片 让学生个别读、同座认读等形式,满足儿童识字后急于阅读的急切欲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注重学法指导与习惯养成。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倡导见字识字、随文识字、以写促记、认读同步等识字方法,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力求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更应注重读书、写字习惯养成。学生语境、语感训练,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写字时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五、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关注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反复的美读,在读中识字、读中感悟文情、文意与文美。此外,教师要适时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入情入境地朗读。发挥其感染力,关注每个学生。在此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有严格要求,又要有温馨提醒。这样,学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课文的价值所在。此环节后,及时开展“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达到训练、运用与拓展的目的。

因此,当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识字因阅读而丰富,就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拓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篇三:随文识字教学反思

人的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 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摘苹果„„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无意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并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老师也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型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老师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而且又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收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比赛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得益彰。

五、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识字

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眼,要注意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善于发现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雪”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牙”,共4笔,第二笔是竖折,不要把它写成两笔等。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简单的字,如“画”“叶”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分析字形;“几、用、笔”可与熟字“儿、同、毛”比较字形,加深记忆。

六、课外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如:商店里有“出入口、洗手间、收银台、产品介绍”,街道上的广告牌„„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老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创造一种开放、灵活、有活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真正体现“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的新课标理念,我们的孩子就能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让学生识字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知识宝库中将是硕果累累。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此儿童识字负担重,其实只是重在“声带”上,重在“写”上,而没重在思维上。本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调动学生的口、眼、耳、脑、手等多种器官参与识字,将识字教学与词„

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好„

上一篇:生意卡贷范文下一篇:使命如山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