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复合板介绍

2022-07-04

第一篇:聚氨酯复合板介绍

聚氨酯介绍

聚氨酯胶黏剂主要由异氰酸铵,多元醇,含烃基的聚醚,聚酯和环氧树脂,填料,催化剂和溶剂组成。具有反应活性高,常温能固化,耐冲击等很多优异的性能。

聚氨酯胶一般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种基本类型,单组分为湿气固化型,双组分为反应固化型。单组分胶施工方便,但固化较慢;双组分有固化快、性能好的特点,但使用时需要配制,工艺较为复杂。两者各有发展前途。按是否有流动性,聚氨酯胶又可分为不垂挂型(non-sagging))和自流平行(self-leveling)。不垂挂型用于垂直面、倾斜面、天花板等场合,固化之前不会由于胶条自重而发生偏移、滑动或流动;而自流平型专门用于水平场合。按使用后的性质还可以分为不干型、半干型和全固化弹性体型

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要考虑到所制成的胶粘剂的施工性(可操作性)、固化条件及粘接强度、耐热性、耐化学品性、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1.聚氨酯分子设计--结构与性能

聚氨酯由于其原料品种及组成的多样性,因而可合成各种各样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例如从其本体材料(即不含溶剂)的外观性严主讲,可得到由柔软至坚硬的弹性体、泡沫材料。聚氨酯从其本体性质(或者说其固化物)而言,基本上届弹性体性质,它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如粘接强度、机械性能、耐久性、耐低温性、耐药品性,主要取决于所生成的聚氨酯固化物的化学结构。所以,要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首先要进行分子设计,即从化学结构及组成对性能的影响来认识。有关聚氨酯原料品种及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 从原料角度对PU胶粘剂制备进行设计

聚氨酯胶粘剂配方中一般用到三类原料:一类为NCO类原料(即二异氰酸酯或其改性物、多异氰酸酯),一类为oH类原料(即含羟基的低聚物多元醇、扩链剂等,广义地说,是含活性氢的化合物,故也包括多元胺、水等),另有一类为溶剂和催化剂等添加剂。从原料的角度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其方法有下述两种。

(1).由上述原料直接配制

最简单的聚氨酯胶粘剂配制法是0H类原料和NCO类原料(或及添加剂)简单地混合、直接使用。这种方法在聚氨酯胶粘剂配方设计中不常采用,原因是大多数低聚物多元醇分子量较低(通常聚醚 Mr<6000,聚酯Mr<3000),因而所配制的胶粘剂组合物粘度小、初粘力小。有时即使添加催化剂,固化速度仍较慢,并且固化物强度低, 实用价值不大。并且未改性的TDI蒸气压较高,气味大、挥发毒性大,而MDI常温下为固态,使用不方便,只有少数几种商品化多异氰酸酯如PAPl、Desmodur R、Desmodur RF、Coronate L等可用作异氰酸酯原料。

不过,有几种情况可用上述方法配成聚氨酯胶粘剂。例如:(1)由高分子量聚酯(Mr5000-50000)的有机溶液与多异氰酸酯溶液(如Coronate L)组成的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可用于复合层压薄膜等用途,性能较好。这是因为其主成分高分子量聚酯本身就有较高的初始粘接力,组成的胶粘剂内聚强度大;(2)由聚醚(或聚酯)或及水、多异氰酸酯、催化剂等配成的组合物,作为发泡型聚氨酯胶粘剂、粘合剂,用于保温材料等的粘接、制造等,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NCO类及OH类原料预先氨酯化改性

如上所述,由于大多数低聚物多元醇的分子量较低,并且TDI挥发毒性大,MDI常温下为固态,直接配成胶一般性能较差,故为了提高胶粘剂的初始粘度、缩短产生一定粘接强度所需的时间,通常把聚醚或聚酯多元醇与TDI或MDI单体反应,制成端NCO基或OH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作为NCO成分或OH成分使用。

3. 从使用形态的要求设计PU胶

从聚氨酯胶粘剂的使用形态来分,主要有单组分和双组分。

A.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

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优点是可直接使用,无双组分胶粘剂使用前需调胶之麻烦。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主要有下述两种类型。

(1)以一NCO为端基的聚氨酯预聚物为主体的湿固化聚氨酯胶粘剂,合成反应利用空气中微量水分及基材表面微量吸附水而固化,还可与基材表面活性氢基团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这种类型的聚氨酯胶一般为无溶剂型,由于为了便于施胶,粘度不能太大,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胶粘剂多为聚醚型,即主要的含一OH原料为聚醚多元醇。此类胶中游离NCO含量究竟以何程度为宜,应根据胶的粘度(影响可操作性)、涂胶方式、涂胶厚度及被粘物类型等而定,并要考虑胶的贮存稳定性。

(2)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为基础的单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主成分为高分子量端OH基线型聚氨酯,羟基数很小,当溶剂开始挥发时胶的粘度迅速增加,产生初粘力。当溶剂基本上完全挥发后,就产生了足够的粘接力,经过室温放置,多数该类型聚氨酯弹性体中链段结晶,可进一步提高粘接强度。这种类型的单组分聚氨酯胶一般以结晶性聚酯作为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单组分聚氨酯胶另外还有聚氨酯热熔胶、单组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等类型。

B.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

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由含端羟基的主剂和含端NCO基团的固化剂组成,与单组分相比,双组分性能好,粘接强度高,且同一种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两组分配比可允许一定的范围,可以此调节固化物的性能。主剂一般为聚氨酯多元醇或高分子聚酯多元醇。两组分的配比以固化剂稍过量,即有微量NCO基团过剩为宜,如此可弥补可能的水分造成的NCO损失,保证胶粘剂产生足够的交联反应。

4. 根据性能要求设计PU胶

若对聚氨酯胶粘剂有特殊的性能要求,应根据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配方设计。

不同的基材,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应用环境,往往对聚氨酯胶有一些特殊要求,如在工业化生产线上使用的聚氨酯胶要求快速固化,复合软包装薄膜用的聚氨酯胶粘剂要求耐酸耐水解,其中耐蒸煮软包装用胶粘剂还要求一定程度的高温粘接力,等等。

A.耐高温

聚氨酯胶粘剂普遍耐高温性能不足。若要在特殊耐温场合使用,可预先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设计。有几个途径可提高聚氨酯胶的耐热性,如:(1)采用含苯环的聚醚、聚酯和异氰酸酯原料;(2)提高异氰酸酯及扩链剂(它们组成硬段)的含量;(3)提高固化剂用量;(4)采用耐高温热解的多异氰酸酯(如含异氰脲酸酯环的),或在固化时产生异氰脲酸酯;(5)用比较耐温的环氧树脂或聚砜酰胺等树脂与聚氨酯共混改性,而采用pN技术是提高聚合物相容性的有效途径。

B.耐水解性

聚酯型聚氨酯胶粘剂的耐水解性较差,可添加水解稳定剂(如碳化二亚胺、环氧化合物等)进行改善。为了提高聚酯本身的耐水解性,可采用长链二元酸及二元醇原料(如癸二酸、1,6—己二醇等),有支链的二元醇如新戊二醇原料也能提高聚酯的耐水解性。聚醚的耐水解性较好,有时可与聚酯并用制备聚氨酯胶粘剂。在胶粘剂配方中添加少量有机硅偶联剂也能提高胶粘层的耐水解性。

C.提高固化速度

提高固化速度的一种主要方法是使聚氨酯胶粘剂有一定的初粘力,即粘接后不再容易脱离。因而提高主剂的分子量、使用可产生结晶性聚氨酯的原料是提高初粘力和固化速度的有效方法。有时加入少量三乙醇胺这类有催化性的交联剂也有助于提高初粘力。添加催化剂亦为加快固化的主要方法

判断聚氨酯发泡剂质量好坏可以通过如下方法:

1、如是枪式聚氨酯发泡剂,看出枪效果,打泡沫时,喷出的泡沫要流畅,不能太稀亦不能太稠,太稀发泡不大,而且会塌陷,太稠表现为泡沫发干,泡沫容易收缩;

2、把聚氨酯发泡剂打在报纸上,打一层,第二天看这层泡沫两端是否翘起,如翘起,表明泡沫收缩,翘的越高,收缩越厉害;如两端不翘起,泡沫良好;

3、切开泡沫,看泡孔,泡孔均匀细密为良好泡沫,如泡孔很大,并且密度不好则为次品;

4、看聚氨酯发泡剂的泡沫表面,好的泡沫表面呈沟壑状,光滑但光泽不是很亮;差的泡沫表面平整,有褶皱;

5、看聚氨酯发泡剂发泡的大小,好的泡沫发泡饱满浑圆;差的泡沫发泡小,并且呈现坍塌;

6、用手按泡沫,泡沫富有弹性,则为好的泡沫;差的泡沫没有弹性;

7、看聚氨酯发泡剂的粘接性,好的泡沫粘接力强,差的则粘接力差

第二篇:PU聚氨酯篮球场网球场施工项目经理介绍

PU篮球场 PU网球场中山南方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本工程项目经理介绍

彭汉网先生,工程师,项目经理。早于1975年就开始从事塑胶的研究开发和运动场地的设计施工,1990年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体育建筑协会会员。从事塑胶生产与运动地面的施工二十多年,曾受国家委派带队参加过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型国际标准田径场施工,深受各地政府、专家的一致好评。近几年来在广东省内亲自指挥施工场地近百条,积累了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其主要工作业绩如下:

一、国内业绩:

1、1980年10月国家体委训练局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

2、1987年10月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

3、1988年4月唐山体育场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

4、1990年10月亚运村外场地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

5、1991年10月天津体工大队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

6、199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

7、1999年4月深圳罗湖区体育运动场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8、200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珠海基地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

9、2002年3月全国第九届运动会花独体育中心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

二、国外业绩:

1、1981年5月贝宁体育中心400米田径场标准塑胶跑道

2、1983年7月毛里塔尼亚友谊体育场400米田径场标准塑胶跑道

3、1985年7月塞内加尔友谊体育场400米田径场标准塑胶跑道

4、1987年2月肯尼亚卡萨拉尼体育场400米田径场标准塑胶跑道

5、1990年7月约旦国家体育场400米标准塑胶跑道

三、佛山内做过的工程业绩:

1、 2003年佛山卫校塑胶跑道、PU球场工程 ;

2、 2003年顺德区容桂区实验中学塑胶跑道;

(由篮球场网球场专业施工企业中山南方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http://.cn)提供。)

第三篇:金属复合墙板产品介绍

产品介绍

金属复合墙板 常规型号:LG3110 常规颜色:LG310白灰 常规宽度:900mm、1200mm 常规规格:1200mmx3000mm、1200mmx2850mm、1200mmx2650mm

板材:金属复合墙板(也称为单面石膏彩钢板),钢板基材采用0.5-1.0mm热熔镀锌钢板,误差不超过20um,正面烤漆厚度不小于20um,背面烤漆厚度不小于12um;板边采用全自动液压成型的U型边槽;

扣件:两板之间采用≥1.00mm,长度不小于50mm热熔镀锌钢板特制的H型扣件用于连接固定;

压条:板与板之间的装饰条应采用与主体烤漆钢板同材质加工而成的U型扣条; 内衬:采用世界一流品牌12mm的石膏板;

阴角:阴角收边件采用开模定制的铝型材,厚度为1.2mm;

阳角:阳角收边件采用开模制为厚度1.2mm的两种铝型材组合而成,达到隐藏紧固件的美观效果,并且无需胶水粘结,可重复拆装使用。

设计性、实用性:

1、建筑载荷小,属于轻质隔墙类型;增加建筑使用面积,墙体厚薄可自由选择

2、坚固、耐震、防火、防尘、防潮、耐酸碱、耐盐雾等等满足现代、工业、科技建筑装饰要求;且满足各种公共场合设计需要。

3、可根据需要墙体内设夹层灵活配管、配线且方便维修;

4、空间划分灵活、便于用户维修、改建,重复使用率可达到90%、大大地节约成本;

5、美观、清洁、舒适,现场完工即可迁入办公,不污染环境、不产生大量废料,具有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效果;

6、隔热、隔音、吸音及抗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内装修,内隔断装饰材料要求;

7、综合造价合理。

主要应用场所:

A、办公楼宇:国家部委;政府机关;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计算机中心以及高档写字楼;

B、公共空间: 医院、学校、科研院所、民航、地铁等交通站场;

C、工业建筑: 标准化工业厂房;食品﹑制药﹑化工等厂房;专业实验室或研发中心; D、商业空间: 会展中心;运动场馆;商业街;高端会所以及星级酒店; E、运 营 商:电信、移动、联通、铁通以及电网电力局。

产品涉及范围广至计算机数据中心、机房中心、IDC数据中心、网络中心、监控中心、消控室、服务器中心、高级多功能会议厅、高端参观通道、以及民用等诸多领域。

金属复合墙板资质:

达到GB50174-2008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能充分满足各种场所建设装修的防火要求;

符合GB50354-200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

规范。

*通过《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GB9978-2008的120分钟耐火检验;

*通过《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GB8624-2012的防火A级检验;

检验类别为型式检验(安全性能)

获得国家专利:

*墙面板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2 20487377.0》

*墙面板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2 2 0487378.5》

*墙板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2012 3 0441128.3》

*墙板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2012 3 0441130.0》

*万能转角新型实用专利《专利号ZL2013 2 0209877.2》

第四篇:先进复合材料主要生产工艺介绍

先进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量、良好的抗疲劳性、耐腐蚀性、可设计性突出、成型工艺性好和成本低等特点,是理想的航空航天及工业结构材料,在航空产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新一代飞机机体的主体结构材料。复合材料先进技术的成熟使其性能最优和低成本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推动了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一些大的飞机制造商在飞机设计制造中,正逐步减少传统金属加工的比例,优先发展复合材料制造。本文着重介绍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工艺。

复合材料的性能在纤维与树脂体系确定后,主要取决于成型固化工艺。所谓成型固化工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成型,这就是将预浸料根据产品的要求,铺制成一定的形状,一般就是产品的形状。二是进行固化,这就是使已经铺制成一定形状的叠层预浸料,在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因素下使形状固定下来,并能达到预计的使用性能要求。

复合材料及其制件的成型方法,是根据产品的外形、结构与使用要求,结合材料的工艺性来确定的。目前,已在生产中采用的成型方法有:

1、手糊成型--湿法铺层成型

2 、真空袋压法成型

3、压力袋成型

4、树脂注射和树脂传递成型

5、喷射成型

6、真空辅助树脂注射成型

7、夹层结构成型

8、模压成型

9、注射成型

10、挤出成型

11、纤维缠绕成形

12、拉挤成型

13、连续板材成型

14、层压或卷制成型 15热塑性片状模塑料热冲压成型

16离心浇注成型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工艺方法

1、手糊成型

手糊成型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造中最早采用和最简单的方法。其工艺过程是先在模具上涂刷含有固化剂的树脂混合物,再在其上贴一层按要求剪裁好的纤维织物,用刷子挤压织物,使其均匀浸胶并排出气泡后,再涂刷树脂混合物和铺贴第二层纤维织物,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所需厚度。然后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加热固化成型,或者利用树脂体系固化时放出的热量固化成型,最后脱模得到复合材料制品。

手工铺贴方法的优点是可使蒙皮厚度有大的变化,进行局部加强,嵌入接头用的金属加强片,形成加强筋和蜂窝夹芯区等。 手工铺层的缺点是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不适应大批量生产和大型复杂复合材料制件的生产要求。

目前,手工铺层使用了许多专用设备来控制和保证铺层的质量,如复合材料预浸料自动剪裁下料系统和铺层激光定位系统等,即采用专门的数控切割设备来进行预浸料和辅助材料的平面切割,从而将依赖于样板的制造过程转变为可根据复合材料设计软件产生的数据文件进行全面运作的制造过程。

2、挤出成型

挤出成型又称为挤塑,在加工中利用液压机压力在模具本身的挤出称压出。是指物料通过挤出机料筒和螺杆间的作用,边受热融化,边被螺杆向前推送,连续通过机头而制成各种截面制品或半制品的一种加工方法。

挤出成型技术采用有隔离衬纸的单向预浸带,其裁剪、定位、铺叠、辊压均采用数控技术自动完成,由自动铺带机实现。多轴龙门式机械臂完成铺带位置的自动控制,铺带头上装有预浸带输送和切割系统,根据待铺放工件边界轮廓自动完成预浸带的铺放和特定形状位置的切割。预浸带在加热状态时,在压辊的压力作用下铺叠到模具表面。

随着自动铺带设备、编程、计算机软件、铺带技术以及材料的进一步发展,自动铺带的效率变得更高,性能更可靠,操作性更友好。与手工相比,先进铺带技术可降低制造成本的30%~50%,可成型超大尺寸和形状复杂的复合材料制件,而且质量稳定,缩短了铺层及装配时间,工件近净成型,切削加工及原材料耗费减少。目前,最先进的第五代铺带机是带有双超声切割刀和缝隙光学探测器的十轴铺带机,铺带宽度最大可达到300mm,生产效率可达到手工铺叠的数十倍。

3、热压法固化成型。

热压罐固化成型是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件传统的制造工艺,它有产品重复性好、纤维体积含量高、孔隙率低或无孔隙、力学性能可靠等优点。热压罐固化的缺点主要是耗能高以及运行成本高等。而目前大型复合材料构件必需在大型或超大型热压罐内固化,以保证制件的内部质量,因此热压罐的三维尺寸也在不断加大,以适应大尺寸复合材料制件的加工要求。目前,热压罐都采用先进的加热控温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在罐内工作区域的温度分布均匀,保证复合材料制件的内部质量和批次稳定性,如准确的树脂含量、低或无空隙率和无内部其他缺陷。这也是热压罐一直沿用至今的主要原因。

4、RTM成型。

RTM成型已是十分普及的工艺,它是以树脂转移成型为主体,包括各种派生的RTM技术,大约有25~30种之多,其中,RTM、真空辅助RTM(VARTM)、真空辅助树脂注射成型(VARI)、树脂膜熔浸成型(RFI)和树脂浸渍成形(SCRIMP)被称为RTM的5大主要成型工艺,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RTM工艺。

RTM的优点是成品的损伤容限高,可成型精度高、孔隙率小的复杂构件及大型整体件。RTM成型的关键是,要有适当的增强预形件以及适当黏度的树脂或树脂膜。RTM要求树脂在注射温度下的黏度值低,第一代环氧树脂的粘度要求在500cps(0.5Pa·s)以下,以前对于较大尺寸的构件要求树脂黏度低于250cps(0.25Pa·s),RTM工艺的主要设备是各种树脂注射机和整体密闭型模具。

随着新型增强材料结构的不断创新,编织技术和预成形体技术与RTM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工艺发展和应用方向。如采用三维编织技术将增强材料预制成3D结构,然后再与RTM工艺复合,也可将纤维织物通过缝纫或粘结的方法,直接预制成制件形状,再采用RTM工艺成型复合材料。

5、模压成型

模压成型是一种对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都实用的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将定量的模塑料或颗粒状树脂与短纤维的混合物放入敞开的金属对模中,闭模后加热使其融化,并在压力作用下充满模腔,形成与模具形状一样的制品,再经加热使树脂进一步发生交联反应而固化,或者冷却使热塑性树脂硬化,脱模后得到复合材料制品。

主要优点:①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专业化和自动化生产;②产品尺寸精度高,重复性好;③表面光洁,无需二次修饰;④能一次成型结构复杂的制品;⑤因为批量生产,价格相对低廉。

模压成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模具制造复杂,投资较大,加上受压机限制,最适合于批量生产中小型复合材料制品。随着金属加工技术、压机制造水平及合成树脂工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压机吨位和台面尺寸不断增大,模压料的成型温度和压力也相对降低,使得模压成型制品的尺寸逐步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已能生产大型汽车部件、浴盆、整体卫生间组件等。

6、复合材料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

复合材料零件成型独特的工艺特点决定了它在设计制造方面与金属零件有很大差异,而且更加复杂。

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设计制造以复合材料设计/制造平台和附和材料数字化制造设备为软硬件基础。改变了传统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方式,采用数字量形式对产品进行全面描述和数据传递,实现了设计与制造之间的无缝集成。 复合材料设计软件与现有CAD系统的集成为设计/制造复合材料构件提供了有力平台。包括初步设计、工程详细设计、制造详细设计和制造输出4个阶段。

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制造过程包括预浸料下料、铺层铺放、固化等工序,目前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制造主要体现在预浸料自动下料、激光铺层定位和纤维自动铺放等方面。 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设计制造使实施并行工程成为可能,在设计早期阶段解决制造问题,大大减少了车间修改和重复工作。设计和制造数据的无缝集成缩短了制造时间,减少了人工编程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构件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复合材料用量的递增,使复合材料制造业迅速成为飞机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今后飞机50%以上的结构件将由金属转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制造将成为飞机制造的基本手段。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和专用设备是先进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之一,值得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研发和应用。掌握了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就掌握了未来科技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王荣国,武卫莉,谷万里.复合材料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刘雄亚,谢怀勤.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周祖福.复合材料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第五篇:复合肥主要工艺技术和生产方法介绍

一、综合颗粒状复混肥料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料浆法

以磷酸、氨为原料,利用中和器、管式反应器将中和料浆在氨化粒化器中进行涂布造粒,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部分氮素和钾素以及其他物质,再经干燥、筛分、冷却而得到NPK复合肥产品,这是国内外各大化肥公司和工厂大规模生产常采用的生产方法。

磷酸可由硫酸分解磷矿制取,有条件时也可直接外购商品磷酸,以减少投资和简化生产环节。该法的优点是既可生产磷酸铵也可生产NPK肥料,同时也充分利用了酸、氨的中和热蒸发物料水份,降低造粒水含量和干燥负荷,减少能耗,此法的优点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好,产品强度较高。

由于通常需配套建设磷酸装臵及硫酸装臵,建设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而且涉及磷、硫资源的供应和众多的环境保护问题(如磷石膏、氟、酸沫、酸泥等),一般较适用于在磷矿加工基地和较大规模生产、产品品数不多的情况。如以外购的商品磷酸为原料,则目前稳定的来源和运输问题及价格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近年来,由于我国磷酸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湿法磷酸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有了良好的条件,在有资源和条件的地区建立磷酸基地,以商品磷酸满足其它地区发展高浓度磷复肥的需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市场需求必将促进这一行业发展,也必将解决众多地区原料磷酸的需求问题。拥有该种生产技术的外国公司主要有挪威的norskhydro、西班牙in

cro、espindsea、法国的AZF、KT、美国的avy/TVA等。

国内的主要生产厂家有: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江西贵溪化肥厂、云南云峰化工公司、南京南化磷肥厂、大连化工厂、金昌化工公司、广西鹿寨磷肥厂等。 2.固体团粒法

以单体基础肥料如:尿素、硝铵、氯化铵、硫铵、磷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普钙)、氯化钾(硫酸钾)等为原料,经粉碎至一定细度后,物料在转鼓造粒机(或园盘造粒机)的滚动床内通过增湿、加热进行团聚造粒,在成粒过程中,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转鼓造粒机加入少量的磷酸和氨,以改善成粒条件。造粒物料经干燥、筛分、冷却即得到NPK复合肥料产品,这也是国际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早期的美国及印度、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均采用此法生产。

该法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加工过程较为简单,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上马快,生产灵活性大,产品的品位调整简单容易,通用性较强,采用的原料均为固体,对原材料的依托性不强,由于是基础肥料的二次加工过程,因此几乎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基础肥料大部分为粉粒状,因此,我国中小型规模的复合肥厂大多采用此种方法。目前,该种生产技术在国内已日趋成熟。 3.部分料浆法

近年来,在TVA尿素、硝铵半料浆法及团粒法的基础上,国内又发展

了利用尿液或硝铵溶液的喷浆造粒工艺-即部分料浆法,该技术利用了尿素和硝铵在高温下能形成高浓度溶液的特性(95%),由于尿液或硝铵溶液温度高,溶解度大,液相量大的特点,以尿液或硝铵浓溶液直接喷入造粒机床层中,利用尿液或硝铵溶液提供的液相与其它固体基础肥料和返科一起进行涂布造粒,这样可以减少水或蒸汽的加入量,减少造粒物料的水含量,同样也达到减少造粒水含量、干燥负荷和减少能耗的目的。造粒物料经干燥、筛分、冷却即得到(尿基或硝基)复合肥料产品。

4.融熔法

熔体油冷造粒制高浓度尿基复合肥生产技术是利用尿素厂的中间产品尿素溶液,配以磷铵、钾盐,开发成功高质量、低能耗、少污染的高浓度尿基复合肥生产技术--熔体造粒工艺,已在江苏恒丰集团、黑化和银川化肥厂等单位得到应用。熔体造粒工艺在化肥生产中已得到应用,如尿素塔式喷淋造粒、硝酸磷肥塔式喷淋造粒和双轴造粒、硝铵塔式喷淋造粒、尿磷铵塔式喷淋造粒等。 这一工艺由于不需要传统复合肥生产装臵中投资及能耗最大的干燥系统,而且由于尿素及尿素基复合肥的特性使然,特别适合尿基高氮比的三元(N、P、K)和二元(N、K或N、P)高浓度复合肥的生产。

与常用的复合肥料制造工艺相比,熔体造粒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直接利用尿素熔体,省去了尿素熔体的喷淋造粒过程,以及固体尿素的包装、运输、破碎等,简化了生产流程。

(2)熔体造粒工艺充分利用原熔融尿素的热能,物料水分含量很低,

无需干燥过程,大大节省了能耗。

(3)生产中合格产品颗粒百分含量很高,因此生产过程返料量少。

(4)产品颗粒表面光滑、圆润、水分低(小于1%)不易结块和颗粒抗压强度大(大于30N),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5)操作环境好,无三废排放,属清洁生产工艺。

(6)可生产高氮比尿基复合肥产品。

5、氨酸法

氨酸法工艺是近两年来国内出现的一种最新的复肥生产技术,其建立基础为传统团粒法工艺,但与传统工艺相比,氨酸法工艺以其低成本,低能耗,高产量等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代表了复工艺发展的一个方向。

传统复肥生产为团粒法转鼓造粒,利用蒸气提供热量和水分,而氨酸法造粒则是利用氨酸反应时产生的大量反应热来加热物料,

2NH3+H2SO4=(NH4)2SO4+热量

与传统复复肥蒸汽受热方式相比,由于受热面以及受热方式的不同,氨酸造粒可以加热物料至80-100度,而传统工艺只有60度左右,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化学盐类的溶解度,在同相的液相比例下造粒物料水分可以降低2-3%,同时成球率明显提高。也就是说,在同等规模烘干系统设备规格下,可以大大提高烘高能力。

在氨酸反应过程控制中,氨是略过量的,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硫酸的充分反应,确保成品PH值在合理范围,另一方面略微过量的氨

还可以进一步中和原料中磷酸一铵的酸性,改善物料的成球物性,大大提高了物造粒成球率。据测算,氨酸工艺的造粒成球率可以达到60-90%,而按常规工艺只有40-60%。返料比的改变直接提高了装臵的生产能力,一般而言,常规设计的复肥生产线能力如果改为氨酸工艺生产,一般产量可以提高30%-50%,每吨成品能耗可以降低40%左右,这也体现了集约型社会的发展理念。

由于造粒过程成球物性的改善,对于常规15-15-15,16-16-16等配方,生产时无需再加入任何粘结剂便可以达到良好的成球状况,就当前市场行情,氮源中氯化铵与尿素单位养分价格存在较大差距的前提下,可以大量使用低价氮源,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产品的原料成本。就目前原料市场价格而言,氨酸法工艺生产成本平均可比传统工艺降低50-100元/吨。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由此可见,氨酸法工艺确实代表了复肥发展的一个方向。

6.掺混法

根据养分配比要求,以各种不发生明显化学反应、颗粒度和圆度基本一致的氮、磷、钾各固体基础肥料为原料,通过一定的掺混方法配制成养分分布均匀的掺混肥料,该法加工过程简单,装臵投资费用及加工费用比较低,是一种非常实用易于推广的方法,但是,此法在生产、储运、使用时十分强调各种基础原料的颗粒尺寸、重度和圆度基本一致、使不致发生混合物结块粉碎和低吸湿点的现象。目前我国基础肥料的形状和规格尚不具备这一条件,再由研究表明:均匀肥中的P2O5 、K2O与掺混肥中的P2O5 、K2O被作物根部吸收的速度不同(6倍、4.6倍),在肥效上有点差异,另外我国的测土施肥的普及还不够,其产品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被农民所认识和接受。因而该法的应用现阶段在我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目前我国仅有广东、天津等十几家小规模的工厂。总的说来,掺混肥料行业是化肥生产、销售和农业生产达到较高的水平后才得以实现的产肥、用肥的方式。它可以降低化肥分配、销售费用,使农业施肥科学化,有益于过度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化肥污染的问题。

6.挤压法

挤压造粒是固体物料依靠外部压力进行团聚的干法造粒过程。它具有如下优点:

(1)生产过程一般不需要干燥和冷却过程,特别适应于热敏性物料,同时可节约投资和能耗。

(2)操作简单,生产时无三废排放。

(3)能生产出比一般复合肥浓度更低的高浓度复合肥,生产中也可根据需要添加有机肥和其他营养元素。

但挤压造粒法也有不足的地方:①作为挤压造粒的关键设备挤压机由于设备制造和受压件的材质等问题,生产时材料消耗大,故障率高。②挤压机的生产能力小,很难实现规模生产。因此,该法一般用于3万吨/年以下的生产规模。该法目前主要用于稀土碳铵等复肥。拥有该生产技术的单位主要有上海化工研究院等。

二、我国复合肥生产技术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

1、复合肥生产技术现状

(1)引进技术和装备

由于中国磷复肥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中国的农民对磷复肥认识、接受与大量的使用也较晚。为了加快中国磷复肥的发展速度,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一批高浓度磷、复肥装臵已经相继建成,高浓度磷复肥的比重已从1988年的2%提高到了目前的15~20%,我国先后引进了一批国外有代表性的先进技术和装备,磷铵和NPK复肥生产引进了罗马尼亚的喷浆造粒、美国Davy/TVA、美国Jacobs、西班牙Espindesa、Incro、法国AZF、KT和挪威Norsk hydro等生产技术和装备,这些引进技术和装备为我国的磷复肥工业的起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使作用,它们已在我国有关工厂转化为了生产力,有些装臵已经达到和超过设计能力,有些装臵正在继续改进,争取达产达标。我国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对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装备和生产管理进行了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了创新,在磷

铵和NPK复合肥生产技术方面,如中阿化肥有限公司对法国AZF工艺进行了改进,对造粒机中管式反应器的进料,用液氨代替气氨,采用国产MAP产品代替部分进口磷酸,从而使装臵生产能力由原来的不到48万吨/年提高到最高72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又如江西贵溪化肥厂24万吨/年磷铵生产装臵我国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同类的引进装臵的消化吸收和改进,整个工程建设采用了消化吸收的技术和国产装备,装臵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装臵运行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再如针对我国国情,工程技术人员对引进的大型重钙装臵进行了改造,使重钙装臵能适应NPK复合肥的生产,这样既为企业生产了适应市场的产品,增加了经济效益,又使大型重钙装臵的技术和花费的大量投资发挥了作用,所有的均来自对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和吸收及技术改造和创新。上述实例在我国工厂中很多。

(2)国产技术和装备

料浆法

我国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通过对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装备的消化和吸收,已开发了一批已形成生产力的科技成果。由山东临沂红日集团结合我国国情分别开发的硫基NPK技术,可将硫酸钾生产和磷铵、复合肥生产成功地结合起来,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前者应用了国家"八五"、"九五"重点推广的管式反应器技术,制得的产品N含量可达15%,已在山东寿光联盟集团等企业运行成功。后者山东临沂红日集团的稀酸料浆法将生产规模扩大到

了10~15万吨/年,由于"三内"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得装臵的投资费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也较低,目前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工厂采用了该生产技术。

团粒法

除了上述的料浆法磷铵和配套的NPK复肥生产技术以外,固体团粒法高浓度复合肥料成套生产技术,由于 适应性强,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加工过程较为简单,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上马快,生产灵活性大,产品的品位调整简单容易,通用性较强,采用的原料均为固体,对原材料的依托性不强,由于是基础肥料的二次加工过程,因此几乎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少,生产成本低、操作稳定可靠,弹性大。

生产控制灵活,生产过程中能根据用户的要求较方便地调节NPK配比,还可以适当加入其它元素,生产更多品种的复合肥和专用复合肥,充分发挥多品种、多配方、多规格、专用化的特点。

原料来源广泛,适用于生产多种体系的复合肥:以尿素(尿液)为主要氮源生产尿基NPK;以氯化铵-磷铵-钾盐生产氯基NPK;以硫酸钾生产硫基NPK;以硝铵(硝铵浓溶液)-磷铵-钾盐生产硝基NPK等。

目前,我国中小型规模的复合肥厂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全国中小型规模采用此技术的复合肥厂数量(转鼓、园盘)已达3000多家。

2、我国复合肥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引进的大、中型料浆法磷铵、复合肥生产装臵

磷酸和氨的配套问题

我国引进的大、中型料浆法磷肥、复合肥等生产技术和装备,这些引进技术和装备在我国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消化吸收和努力,已在我国有关工厂转化为生产力,有些装臵已经达到和超过设计能力,在我国的化肥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要是说全部这些装臵目前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的原因很多,主要存在着与装臵配套的磷酸或氨的供应问题或供矿质量没有保证,同时还存在着生产管理经验不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有些装臵开工率低下。这方面有代表性的工厂如:中-阿化肥有限公司的磷酸以前主要由突尼斯进口,进口磷酸的质量、数量、价格和船期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正常生产。不得已只好采取改变生产管理模式和立足国内磷酸和收购、兼并部分国内的MAP工厂的方法,目前中-阿化肥的第二套60万吨/年装臵已经投产。再如江西贵溪化肥厂也受到氨的供应和供矿质量是否稳定的影响。

环保和污染问题

料浆法磷肥复合肥由于涉及到磷酸的加工过程,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磷石膏、含氟废水和含氟废气、酸泥等污染问题,在工厂布局全国分散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世界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环保问题,有些工厂已经被迫关闭。今天在我国环保法规进一步严格的情况下,工厂要花大量的资金解决上述环保问题这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肥料二次加工企业(固体团粒法工厂)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肥料二次加工企业(固体团粒法工厂)目前在我国共有近3000家,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

意识、认识上的问题

固体团粒法,由于具有技术适应性强,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加工过程较为简单,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上马快,生产灵活性大,产品的品位调整简单容易,通用性较强等特点,因此,被国内生产厂家广为采用,生产流程主要以转鼓造粒和盘式造粒流程为主。转鼓造粒流程可生产高、中、低三种规格的复合肥产品,是一种对原料体系和产品规格适应性较强的生产流程。盘式造粒流程由于造粒设备的局限性,生产的产品品位仅限中、低浓度二种规格,但是盘式造粒流程装臵的投资费用比转鼓造粒流程低,盘式造粒流程在我国的南方较多。这二种流程,应该说都是比较好且实用的生产流程。

一些企业建设时为了节约投资和加快建设速度采取了能简就简的做法,"一个园盘、几把铁锹就能生产复合肥"就是这种错误认识的典型写照,生产流程、生产装备等都进行简化,生产机械及自动化控制水平很低,采用人工作业,最后的结果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和不稳定等问题。

也有的企业认为技术和流程较为简单,建设时找到主要设备供应厂把设备买来安装就可以生产了,但不知复合肥的生产除了生产设备这个主要因素以外,还与生产体系、生产配方、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原料性能都有关系,根据具体的要求流程必须进行适当的调

整,因此往往生产后就发现生产复合肥并不是所说的那么简单,结果造成装臵的生产能力低,开工率低,生产设备不合适或不配套,产品的合格率低等问题。

上述问题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生产车间环境粉尘大,工人的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产品的含水量偏高;抗压强度不高;产品结块严重;市场销售不好;经济效益差;甚至亏损等问题。于是就急着要对装臵进行改造,浪费了很多宝贵资金和生产的黄金时间。像类似的情况我们在近年来遇到很多。

还有对复合肥产品结块的认识原因理解上的问题: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咨询单位,他们共同提到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生产出的复合肥(高或中或低)有结块现象,生产中已经增加了防结块处理,但是产品的结块情况仍未得到改善,因此,要了解有没有效果好的防结块剂和防结块技术。其实,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流程中增加防结块处理设备、添加防结块剂的做法完全正确,因为复合肥产品除了众多的优点以外,产品的溶解度大吸湿性强也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有数据显示,在30℃时,单独基础肥料的临界相对吸湿点为~80%左右,而一旦这几种基础肥料加工成了复合肥产品,同样在30℃时,复合肥产品的临界相对吸湿点为~50%左右,可见,复合肥产品比单独基础肥料的吸湿性更强。特别是尿素系(尿基NPK)和硝铵系(硝基NPK)复合肥产品。引起复合肥产品吸湿、结块的因素很多,并非在流程中增加防结块处理设备、产品中添加防结块剂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的。关系这个问题正确的做法是:除了在生产流程中增加

防结块处理设备、产品中添加防结块剂以外,还和以下五个主要因素密切有关:①肥料的组成和水含量,②颗粒的大小和强度,③储存温度,④储存压力,⑤储存时间。

肥料的水含量对其在贮存中的结块影响最大。任何结块机理都与肥料中的液相含量有关(不包括结晶水在内),肥料的组成不同,它的临界相对湿度也不同,几种体系肥料最高的含水量范围:尿基、硝基NPK当N:P2O5:>1时,含水量小于0.5%~1%;尿基、硝基NPK当N:P2O5<1时,含水量小于1%~1.5%;其他体系的如氯化铵-磷铵系、硫铵-磷铵系等当N:P2O5>1时,水含量小于1.5%~2%,不含N或N很少时,水含量可大于2%。

温度:产品的储存温度高,则容易发生结块,因此,产品的储存温度应低,冷却到一个较低的程度,最好是低于35~40℃,不大于50℃;

储存时间:产品储存时间长,肥料表面盐溶液重结晶-溶解的过程进行次数多,长期处于一定的压力下,肥料产生的变形就大,结块趋势明显。在加工过程中是从高温到低温的,由于温度的作用物料有溶解和结晶的过程,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很难冷却到35℃以下,况且产品在冷却过程中的停留时间有限,物料的晶型还未完全定型,因此,要保证产品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在自由空间进行定型和冷却,这一点对硝铵系和尿素系产品很重要。因此,我们提倡复合肥产品进行最后的成品包装前应该散堆,但是对于库房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 颗粒大小和强度的影响,相对大的颗粒且不含粉将减少粒子间

的接触点,因此有减少结块的趋势。强度低则在运输和储存中变形和破碎,增加了接触点,因此,增加了肥料的结块的趋势; 储存压力:一般堆包小于20包,大则引起变形和破碎增加接触面积,使晶体交联的可能性大,增加了肥料的结块趋势,故而工厂常采用定期翻包措施以缓解结块性。

产品质量上的问题

近年来,生产厂普遍对产品质量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重视产品内在质量和产品外观成了生产厂普遍追求的目标,有一些工厂已经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以质量求效益,并忙与国际接轨,但是,目前市场上不合格的产品还是较多,举2001年2月的检查结果,除了不法行为以次充好搅乱市场外(这是由工商部门管的事),的确存在一些生产厂产品质量的问题,这里有生产装备简单陈旧落后引起的,也有生产厂不重视产品质量引起的。主要表现:产品中规定的养份及数量不合格;以非主要养份充当主要养份;产品的含水量偏高;抗压强度不符合标准;产品结块严重等。

流程、布臵的不合理问题

配料:流程中配料部分是整个生产系统最为关键的,因为直接影响到产品中养份的准确性及原料的消耗,在电子斗称、皮带称等广泛应用的今天,还有一些生产厂仍采用人工拆包计量的配料方式,结果引起产品质量的不稳定问题。

返料:应该说目前的团粒法生产厂 装臵中几乎都缺少返料计量和成品计量这部分,虽然在流程中增加这部分后流程和装臵投资稍大,

但对生产系统稳定的运行和造粒机稳定的操作是相当重要的,日前企业生产流水线的造粒机岗位是离不开操作工人,蒸汽、水阀门的动作24小时均是人工操作,可想而知,劳动强度有多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生产情况有多大?系统的不稳定和造粒水份的变化,影响到了系统返料量的平衡和成品的产量,非常容易引起干燥机的结疤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停车清窑的严重问题。因此提倡控制合适的返料比以稳定系统操作。

生产尾气和车间粉尘的除尘问题:造粒机、干燥机、冷却机、包裹机等均为负压操作,有大量的含尘尾气产生,很多生产厂采用了重力沉降收尘加湿法洗涤的处理方法,由于重力沉降分离效率低,带出较多的尘埃进入洗涤系统,引起洗涤液的量大大增多,生产中无法平衡这部分洗涤液,必须排出系统,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和环保问题。有的生产厂干脆环保部门不来检查时采取关闭洗涤系统、含尘尾气直接排空,因此,含尘尾气排出后引起工厂周围的作物烧死等纠纷问题和环境问题。另外,生产装臵设计和建设时除了引进的部分大型装臵以外,很多装臵没有设臵生产设备的运行除尘系统,结果导致了生产车间内散布了大量的粉尘,在操作控制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前,操作环境很差,严重影响操作工人的健康。上述二个问题应该联系起来解决,最根本的就是提倡采用干法收尘的方法,旋风除尘器是一种收尘效率较高的设备,它投资少,简单经过特殊设计的旋风除尘器具有收尘效率较高(85%以上)、不易结疤、阻力降小(80~100mmH2O)的特点。实践证明:旋风除尘器使用时只要为它创造了最合适的条件(保

温、防结露等),它能胜任复合肥含尘尾气的除尘。除了旋风除尘器外,布袋式除尘器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好手段,我们考察、参观、研究了国内外很多的布袋式除尘器,布袋式除尘器是国外生产企业常用的专用设备,国内引进装臵大多配套该种设备,并且工作状况良好,其原理也就是针对复合肥的特性,按布袋式除尘器的工作条件和要求为其创造了最合适的工作条件(含尘尾气的加温和保温措施,选择合适型式、滤袋等)。我们认为: 布袋式除尘器在复合肥厂使用只要条件控制得当、管理跟上完全可行。解决了干法除尘的问题后,上述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生产装备的问题:较早建设的生产装臵和建设不合理的生产装臵由于专用设备的问题也对正常生产引起了不小的麻烦,主要有破碎机、筛分机、电子称、热风炉和尾气除尘器。

近十年来,我国的磷复肥(复合肥)技术、规模、和生产管理经验等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生产磷复肥(复合肥)的专用设备和装备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磷复肥(复合肥)生产设备已经可实现全部国产化。但是,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某些国产化的专用设备与国外先进国家的专用设备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例如:筛子,日本公司在35万吨/年团粒法装臵上所用的筛子筛分面仅4平方米(2只),筛子的筛分强度很高,而且整个筛面布料均匀,安装尺寸较小。德国、美国等也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大面积筛子。还有破碎机,日本、法国等均研制了针对不同破碎物料的专用破碎机,主要有DAP的滚锤式专用破碎机、可移动笼式破碎机等,这些专用破碎机为一些专门物

料的破碎提供了最合适、最有效的生产设备。反观我国的筛子,面积小、筛分强度低、设备故障率高。国内的破碎机目前仅有链式破碎机和较原始的笼式破碎机,专用性不强,能力低,而且清理较麻烦。因而限制了国产团粒法的设计规模只能停留在15~20万吨/年的水平。最近,据了解国内有些专用设备厂已经着手研制开发生产与上述相近的筛子、破碎机及电子称等专用设备,已完成。 我们期待着国产专用设备的研究、制造和使用水平的进一提高。 (3)尿素基复合肥生产技术和改造问题

近年来,全国尿素总产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尿素产品价格下降,这为团粒法复合肥工厂利用尿素作为N源加工复合肥提供了良好的锲机。尿素含氮量高、来源广、易得、价廉,但是也具有性能活跃的特点,它几乎能与复合肥生产中的任何基础原料发生反应,特别是磷肥(SSP、TSP、MAP、DAP等),反应生成一种溶解度极大的加成物并且放出结晶水,结果使生产系统中的物料在造粒机内自聚成大球或由于液相量过多成糊状,在干燥机内和其他设备生产中经常发生物料在加工设备严重的结壁现象,结果导致了装臵连续生产不正常、生产能力低下的问题,同时,由于尿素的低熔点性,产品干燥时要求低温大风量,因此原来的干燥系统不能适应,产品的含水量不能降低,产品发生严重的结块等生产难题。很多想要以尿素为主要氮源加工生产复合肥料的工厂只能望而却步,我们认为在原有的装臵上生产以尿素为主要氮源的复合肥料从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上完全能够实现,前提

是必须对原有的生产装臵进行技术改造,使生产装臵完全能适应尿素体系复合肥的生产条件(尿基复合肥)。因此,解决以尿素为主要氮源加工生产复合肥料生产装臵的改造,目前成为普遍要求。

3、尿素技术发展方向

(1)"以尿素(硝铵)为基础的部分料浆法制尿基(硝基)复合肥料的生产技术" 该生产技术的推出使高尿素(硝铵)含量加工成为尿基复合肥料成为可能,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以尿素(硝铵)为主要氮源加工生产复合肥料中物料结壁、连续生产不正常、生产能力低下、产品结块等生产难题。目前采用该生产技术建设的5~10万吨/年规模的工厂数量达十余家,工厂经长期正常运行表明:生产运行平稳、操作灵活方便、生产能力比同规模生产装臵提高约30%、产品质量达到并优于国家标准,产品具有粒度均匀、表面光滑园润、颗粒抗压强度高、不易结块等优点。

该技术除了具有团粒的优点以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省去了尿素(硝铵)浓缩液的造粒、包装、运输等费用,也省去了固体尿素(硝铵)制复合肥时破碎,固体物料计量、运输等麻烦的操作;

尿素(硝铵)可利用原熔融尿素(硝铵)等的热能直接参与造粒时,可使造粒物料的造粒温度由40℃左右升到60℃左右,造粒水分有~6%降至~2.5%,大大减轻了干燥负荷大大节省了能耗;

利用尿液(硝铵溶液)的特性,在造粒机内帮助物料成粒,提高了物料的成粒率。从而使其生产能力增大约30%,动力消耗相应减

少; 制造复合肥料的规格范围增大,N:P2O5:K2O从 1:1:1到2:1:1等均可生产;

产品的颗粒强度由原来的~12N提到~20N以上。颗粒外观的改善,结块倾向得以缓慢,均可达到国际高质量水准,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自动化控制程度高,装臵设中央控制室,原料的配比、物料流量、操作温度、压力等由多种控制回路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装臵的自动化程度,直接操作人员减少,装臵的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操作环境得到改善,生产过程更趋平衡,产品质量稳定;

采用二段干燥,产品水分由2.0%降到1.0%以下,确保产品的低水分含量和防止结块性能;

上一篇: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下一篇:酒吧管理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