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占补平衡竣工资料

2022-11-22

第一篇:耕地占补平衡竣工资料

耕地占补平衡培训讲义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申报、验收的

相关要求和操作程序

蕲春县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

二00六年十一月八日

一、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

(一)立项的审批权限 〃省国土资源厅

〃设区的市(州)国土资源局 〃未利用地开发的批准权限:

(1)开发未利用地40公顷以下(含40公顷)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2)开发未利用地40公顷以上60公顷以下(含60公顷)的,由市(州)人民政府批准;

(3)开发未利用地60公顷以上600公顷以下(含600公顷)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4)开发未利用地600公顷以上的,由国务院批准。

(二)项目立项申报资料 〃目录;

〃项目申报单位的申报文件; 〃项目立项呈报表;

〃项目实施前后地类面积对比表;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附件:

(1)相关部门的论证意见或者由相关部门专家的评审论证意见;

2 (2)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对未利用地开发的批准批复; (3)其它必须或者需要附具的文件或者材料; (4)群众对土地权属及其调整方案的意见。 〃附图:

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图斑图;

比例尺不小于1:5000的规划设计图; ※资料组织结构

申报资料按照文字、表格、附件、图件顺序排列。

(三)项目立项的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遵循限制土地开发,鼓励土地复垦和整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开发整理。

1、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2、项目立项经过可行性、必要性的充分论证;

3、申报资料的图、表、文字前后一致;

4、项目区位置、边界、地类、图斑等清晰;

5、项目申报地类与实地一致,申报地类与实地地类的有出入的,必须附具充分的说明,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并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的,须附具土地利用变更资料;

6、项目的控制指标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

7、项目的规划设计实事求是,能够满足项目实施及验收的要求;

8、申报项目没有与国家投资、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重叠;

9、项目区没有地质灾害和其它重大安全隐患;

10、其它。

(四)项目立项的其它要求(鄂土资文[2005]201号)

1、涉及河滩地、湖滩地、水库滩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具备如下条件:

(1)有批准权的水利部门同意滩地开发的明确意见。河滩地开发应有水利部门关于项目实施不影响行洪、泄洪以及项目区不属于引洪范围或在洪水位线以上等情况的说明;湖滩地开发项目要有水利部门关于项目区不属于退田还湖规划范围的意见。

(2)湖滩地开发项目要有县级以上林业部门关于项目区不属于湿地保护区、未纳入湿地保护规划的明确意见。

(3)有批准权限人民政府同意开发的文件。

2、河流裁弯取直土地整理项目应具备如下条件: (1)县级水利部门关于河流弯取直必要性、可行性等的论证意见;

(2)县级水利部门关于河流裁弯取直不影响引洪、泄洪等情况的说明,并有同意裁弯取直的明确意见;

(3)申报单位提供土源保障的情况说明。

3、水毁耕地土地复垦项目应具备如下条件: (1)现场踏勘确认为水毁耕地的明确意见;

(2)县级农业和水利部门出具的耕地水毁的证明意见; (3)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籍变更登记资料; (4)项目申报单位承诺项目复垦后不再被水毁的明确意见及采取的有效措施;

(5)需要修复或巩固河堤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出具落实修复或巩固河堤的具体措施;

(6)申报单位提供土源保障的情况说明。

4、迁村腾地搬迁户较多项目应具备如下条件:

(1)实际搬迁5户以下(含5户)的,由项目申报单位提出搬迁方案和承诺顺利搬迁的意见,搬迁户同意搬迁的意见和搬迁协议;

(2)实际搬迁5户以上、20户以下(含20户)的,由项目立项申报单位提出搬迁方案、搬迁补偿标准意见,乡镇人民政府落实配套资金、政策及保证顺利搬迁的承诺函(拆迁补偿标准不低于国家及省规定的标准),搬迁户同意搬迁的意见和搬迁协议;

(3)搬迁20户以上、70户以下(含70户)的,由项目申报单位提出搬迁方案、搬迁补偿标准(拆迁补偿标准不低于国家及省规定标准)的意见、县级人民政府落实配套资金、配套政策和保证顺利搬迁的承诺函,搬迁户同意搬迁的意见和搬迁协议;

5 (4)搬迁超过70户以上的,需单独行文请示。

5、迁村腾地土地整理项目中涉及到的林地开发部分立项条件:

(1)土地利用现状图为零散林地,现场踏勘确认为房前屋后残次林地,可予立项;

(2)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成片林地,现场踏勘确认为房前屋后残次林地,未纳入林业部门管理范围的,可予立项;现场踏勘为成片林地的,不予立项。

6、苇地开发项目应具备如下条件:

(1)县级水利部门出具的苇地开发不影响引洪、蓄洪等明确意见的文件。

(2)项目申报所在地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部门出具的苇地不属于湿地、未纳入湿地保护区,同意开发的文件。

7、地貌类型为丘陵、山区的项目的立项应具备如下条件: (1)土地开发项目的坡度原则上不超过15度;

(2)坡度超过15度到20度的项目,由县级水利部门提供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意见和措施,并从严控制立项;

(3)坡度超过20度到25度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 (4)坡度超过25度的项目,不予立项,严禁开发。

8、申报牧草地开发项目的立项,应有县级以上牧草地主管部门出具牧草地为废弃牧草地并且同意开发的明确意见。

9、1987—1995年第一次土地详查时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 6 图、图斑图为林地,土地利用现状已不是林地项目的立项条件:

(1)现场踏勘认定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确实已不是林地的意见;

(2)土地利用现状已做地籍变更登记的;

(3)有批准权的林业部门确认项目区已不是林地并同意开发的明确意见。

10、土地利用现状为荒草地等未利用地,规划用途为林地、园地的立项条件: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林地、园地用途的,由该规划批准机关出具同意荒草地等未利用地开发为耕地并修改相应规划的意见;

(2)其它相关专项规划确定为林地、园地用途的,由审批该规划的相关部门出具同意荒草地等未利用地开发为耕地并修改相应规划的意见。

11、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的开发项目,不予立项。由有批准权的林业部门认定为废弃林地且同意开发的,可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确定是否予以立项。

12、土地利用现状为园地的开发项目,不予立项。由有批准权的农业部门认定为废弃园地且同意开发的,现场踏破勘确认项目实施难度较大的,从严控制立项。

13、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图为耕地,项目申报为其它地类的处理意见:

7 (1)项目申报为荒草地等未利用地的,不予立项; (2)项目申报为居民点、监舍等建设用地且已按程序完成地籍变更登记的,可予立项;

(3)项目申报为砖瓦窑(包括取土坑)且已按程序完成地籍变更登记的,根据项目实施难度确定是否可以立项,实施难度由现场踏勘认定。

14、其他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1)涉及大面积的水面开发整理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水资源匮乏、制约农业生产的地区,除非有良好的灌溉水源和渠系外,坑塘填埋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

(2)一个申报项目不得跨越两个县级行政区域。 (3)因详查调绘错误,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图调绘面积与实地不一致的,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供依据及调绘错误的情况说明,并以现场踏勘确认为准。

(4)省厅没有备案图件的申报项目,须与详查底图进行核对 ,根据核对情况确定项目能否立项。

(5)申报项目涉及土地利用变更登记的,都要组织项目现场踏勘,并以现场踏勘认定的意见为准。

(6)土地利用现状与详查图不一致的项目立项,原则上应以详查图确定的图斑申报,并附具县级有关部门对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更的情况说明及项目实施的明确意见。

(7)荒草地、废弃林地、废弃园地、滩涂等已由农民自发 8 开发,且已具备一定规模和耕作条件的地块,在项目申报中要明确位置、图斑和面积,不列入项目实施范围或从项目新增耕地面积中核减。

(8)废弃矿区复垦项目的立项,环保部门要提供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防止土地复垦造成环境污染,要做好规划设计,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

(9)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位于生态旅游保护区的,由项目所在地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出具同意开发意见。

(10)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位于湿地保护区、建设用地预留区、天然林保护区、军事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禁止性开发区域的,不予立项。

二、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

(一)验收的批准权限

由批准立项的国土资源部门对其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验收。

(二)验收的申报资料

1、目录;

2、项目验收的申请文件;

3、项目验收呈报表;

4、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地类面积对比表;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自验面积勘测表;

6、立项批复;

7、项目的实施及竣工工作总结;

8、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

9、图件: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图斑图;

(3)项目规划设计图; (4)项目竣工验收图。

(三)项目竣工验收的要求

1、必须符合项目立项批准的位置、范围、土地利用用途,不得擅自变更位置,扩大范围;

2、必须符合项目规划设计的要求;

3、必须符合项目验收办法的要求;

4、现场踏勘认定竣工验收的项目达到可以直接耕种的标准;

5、加强对新增耕地质量的验收;

6、对立项批复中明确保持水土流失等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7、一个立项批复只能申请进行一次验收。

注:上述立项、验收必备的材料如有变动,按上级要求另行通知。

第二篇:余江县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耕地质量状况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建设的发展、县城区域的不断扩大以及农民收入增加,耕地占用现象无法避免,根据国家的耕地政策,我县严格执行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了全县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耕地面积虽然没减少,但部分补充耕地的质量却存在一定问题,现将我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步骤、质量评定方法及验收内容:.

(一)质量验收步骤及评定方法

1、土地开发项目工程结束后,我局向市农业局提出对新增耕地质量进行检测的申请。

2、市农业局派人到土地开发项目区实地进行勘察。

3、市农业局委托有资质的土壤检测机构到项目区进行取土,并进行检测,每亩平均取样4-6个点。

4、出具《土壤检测报告》。

5、市农业局组织专家依据《土壤检测报告》,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察看现场,形成《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综合意见书》。

(二)验收内容

1、补充耕地的PH值、有机质、含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的含量。

2、补充耕地土壤耕作层厚度,排灌设施,道路建设情况。

3、综合评定地力等级。

二、补充耕地的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在耕地后备资源中,面积大、条件好、易于开发利用的地块已基本被开发利用,现在开垦的耕地大多在山区、丘陵,新开耕地没有形成耕作层或耕作层很薄,土壤肥力低,漏水漏肥严重,再加之绝大部分新增耕地没有进行地力培肥,致使新开耕地质量明显不如被占耕地,甚至有些由于质量差、产量低或种不出庄稼,无人愿意耕种而被撂荒。 <二>后期管护资金难以落实

我县各土地开发项目工程结束后,均及时移交了工程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人,但后期管护资金难以落实,时间一久部分梯坎倒塌,U型槽、预制板破损无法修复,造成项目区水土流失,致使耕地质量下降,群众耕种积极性降低。

三、提高耕地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视补充耕地质量进行“占补”折抵

建议对补充耕地质量进行分等定级,与占用的耕地质量进行对比,按一定比例对其面积折抵,迫使各地提高补充耕地质量。

2、扩大后备资源范畴

我县第二次土地调查耕地面积比第一次土地调查耕地面积增加了近5万亩,其中一部分为农民自行开垦的不稳定耕地,建议将该部分不稳定的耕地纳入耕地后备资源范畴。通过工程措施,使其变为稳定的耕地,并将其作为新增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二)对需征用的耕地未施工前将其肥沃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运至新开垦耕地,加厚土层,该费用计入征地成本。

(三)完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全面开展,并已取得初步成果,要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研究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从耕地的土壤理化性状以及配套设施条件等方面入手,尽快制订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价补充耕地的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四)建议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从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基金,以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耕地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篇:加快土地复垦整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近年来,我区正确处理好土地保护和保障的关系,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土地保护,认真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把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土地制约矛盾。××年以来,我区共有个项目进入省项目库统一管理,完成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个,改造中低产田亩,新增补充耕地指标亩,其中市级重点项目个,新增耕地亩,缓解了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矛盾,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一阶段,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现场会议精神,借鉴兄弟市、区的先进做法,一着不让抓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努力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今年,我区计划落实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个,新增补充

一、加强 。

的贡献。今年,我区将对土地复垦开发整理进行单项考核,奖优罚劣,对完成年度任务成效显著、净增耕地面积较大的地方,进行奖励。四是全面调查。及时组织人员,对照××年调整完善的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中时间,以村为单位,对我区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重点对老宅基地、低洼地、“四荒”地为主要内容的情况调查,全面登记造册,进一步充实区级土地复垦开发项目储备库,争取列入省级项目库。在此基础上,围绕实现本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及时制订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年度规划。

二、改变思路,科学安排,统筹发展。近年来,我区部分地方在土地复垦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思想误区,片面注重数量,忽视了生态保护。为此,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注重复垦项目实施区内地理环境的改善,走出过去“填塘没沟”的误区,强化农田整理,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一是坚持土地复垦与河道清淤相结合。今年是河道整理开发的最后一年,我区需整治的河道达公里。我区借鉴靖江市土地复垦开发与河道清淤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抓好××万寿废弃地复垦和农发区农田整理等利用清淤弃土作为土源项目的实施,做到“疏浚一条河道、复耕一块土地、改变一片面貌”。通过整理,预计新增耕地多亩。二是坚持土地复垦与窑业用地整理相结合。我区将结合砖瓦窑业清理整顿工作,对部分挖废地进行复垦,重点抓好××奋壮村的废弃地复垦项目,预计将新增耕地亩。三是坚持土地复垦与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重点抓好项目区的平整田地,格田成立,做好沟、渠、路、村、闸的配套建设,建成高标准的农业示范方。共实施农田整理项目个,整理面积亩,新增可耕地亩。四是坚持土地复垦与村庄整理相结合。我区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一些比较容易利用、投入成本较少的各类废弃地已大部分得到开发利用,剩下的土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于村庄整理。我区将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试点,逐步推开,并将作为我区今后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的主要方向。

三、强化管理,规范操作,提高实效。为实现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我区将根据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的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对项目的申请、论证、立项、批准、实施、验收等各个过程全面把关,全程管理。一是严把项目立项关。组织人员现场督查,对每个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反复论证,保证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环境适宜性、开发可行性。对于那些开发利用后可能影响或破坏生态环境的后备资源,坚决不去利用,特别是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些调节生态环境的湿地坚决不去破坏;对一些有利于防洪、泄洪的后备资源坚决不予立项,真正做到复垦一片、开发一片、保护一片、显效一片、带动一片。二是严把项目实施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区将严把复垦质量关,组织区国土部门和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对照项目实施标准,按照操作规程,认真搞好技术指导、现场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难点,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尤其是对利用废弃物回填而引发新污染的行为予以坚决制止。三是严把项目审核关。

第四篇:国土部第 33 号令《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

《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

国土资源部第 33 号令

《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已经2006年6月8日第3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8月1日起

部长:孙文盛

2006年6月16日

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耕地保护,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督促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单位履行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是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对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非农业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核实。

第三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工作。

第四条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坚持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规范、违者查处的原则。

第五条经依法批准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按照补充耕地方案的实施计划需在考核内完成补充耕地义务的,列入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范围。

前款规定的考核为上年十一月一日至本年十月三十一日。

第六条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以建设用地项目为单位进行,主要考核经依法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确定的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资金。

前款规定的建设用地项目,包括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村庄、集镇分批次建设用地。

第七条补充耕地的责任单位是:

(一)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由建设单位自行补充耕地的,建设单位为补充耕地的责任单位;

(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所在市、县人民政府为补充耕地的责任单位;

(三)村庄、集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所涉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补充耕地的责任单位;

(四)因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收取耕地开垦费的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代履行补充耕地义务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部门为补充耕地的责任单位;

(五)因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安排,通过收取耕地开垦费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易地补充耕地的,接收耕地开垦费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部门为补充耕地的责任单位。

第八条耕地占补平衡,实行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与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补充耕地的责任单位应当按照经依法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

第九条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将所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有条件的地区,补充耕地的责任单位应当利用剥离的耕作层土壤,提高补充耕地质量。

第十条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相统一。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根据项目管理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优化设计方案,努力提升补充耕地的等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等部门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的有关规定组织验收。

第十一条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的耕地数量,不得少于挂钩的建设用地项目所占用的耕地数量。

实施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与被占用的耕地等级相同或者高于被占用耕地的等级,按照占用耕地面积确定补充耕地面积;确实无法实现等级相同,难以保证补充耕地质量的,应当选择等级接近的项目,并按照数量质量等级折算方法增加补充耕地面积。

第十二条实施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达到设计确定的有关道路、渠系、林网和耕作层厚度及坡度等技术标准,并按有关规定验收合格。

第十三条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资金应当足额列入工程预算。

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提供补充耕地资金,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先行落实补充耕地,但不得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村庄、集镇分批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筹集有关资金或者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补充耕地。

第十四条同时符合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为“合格”。

不符合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规定之一的,补充耕地考核为“不合格”。

第十五条国土资源部每年对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作出部署。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对市、县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市或者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应列为本考核范围的建设用地项目,并组织实施考核工作。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纳入考核范围的建设用地项目进行考核,应当对挂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文件、设计、验收报告、补充耕地资金缴纳凭证等进行检查,并对补充耕地进行实地核查,确定考核结果,填写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表,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补充耕地的实地核查工作应当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相结合。已验收合格且已通过变更调查或者变更登记确定补充耕地数量的,可不再进行实地核查。

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和报送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填报有关报表,并附说明材料,随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报告,于本十一月底前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八条国土资源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抽查情况,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占补平衡情况提出意见,并在全国进行通报。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进行总结,对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合格率较低的市、县提出通报,研究改进措施,并向国土资源部提交书面报告。

第十九条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合格率较低的地区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暂缓受理该地区的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

第二十条依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经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责令补充耕地责任单位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一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改进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09-03-26 08:46:40 浏览次数:97

关于改进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湘国土资发[2008]18号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全省各级认真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连续八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全省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作出了贡献。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三化”进程的加快,我省建设用地需求将持续增长,耕地占补平衡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转变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途径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要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到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协调统一,实现由以土地开发为主向以土地整理复垦为主的转变。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土地整理。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运用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加大农村废弃建设用地整理力度。

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积极组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自然灾毁的土地进行复垦。

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开发项目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科学论证,办理审批手续。土地开发补充的耕地必须满足农业生产对农田灌溉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不具备开发条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开发行为,要坚决制止。

从今年起,各地要以农用地整理、村庄整理、农村废弃地(含废弃宅基地)整理、土地复垦等作为主要途径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二、加大土地整理复垦投入力度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考虑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目标的实现,加强与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的衔接与协调,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平台,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建立资金集中投入机制。

要加强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的征收使用管理,依法依规足额征收,杜绝“减免”,及时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各地要从数量、质量、生态协调统一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角度统筹选择项目,严格按照《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和《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项目,确保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资金安全、有效、快捷运行。

从今年起,运用各级各类资金立项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按规定经验收合格后,其新增的耕地均可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经验收确认的补偿指标,按资金来源由投资立项的国土资源部门掌握使用。

三、推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鼓励开展土地整理复垦

实施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为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从今年起,各地可按照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原则,将复垦为耕地的原农村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进行等量指标置换。实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的,新增建设用地不占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但应依法按程序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农民建房使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的,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报市州国土资源局批准;其他建设项目使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的,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经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省厅批准。省以上投资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经批准获得的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由各市州掌握使用。

四、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检查

严格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各级运用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实施的补充耕地项目必须按项目进行管理,并不断提高补充耕地投资标准和建设质量。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工程结算审计。项目验收和指标确认时,应严格把关,准确核实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和置换、折抵指标。

严格补充耕地资金管理。补充耕地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资金拨付和使用必须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不得办理超范围、超预算和虚列的支出。

严格置换指标管理。各地要建立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台帐,实行封闭管理。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逐项进行登记,详细记录项目的名称、位置、项目验收、指标确认、置换指标使用等情况。

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督检查。省厅将加强对各级补充耕地项目管理、置换指标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没有按期完成整改的,省厅将暂停该市州置换指标的使用以及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和指标确认权。

二ОО八年八月四日

上一篇:高二政治教师述职报告下一篇:高二英语写作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