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要什么技

2022-07-21

第一篇:小麦播种要什么技

2011年小麦播种情况

播种时间10月15号

品种西北地中育12拌种剂;10元一瓶大井地许科一号10元一瓶曹阳地中原 98---68拌种剂;30元一瓶三角地洁丰绣变 豫麦57+中育12 播量98---68 亩播24斤

许科一号亩播24斤

中育12亩播26.6斤

2012年2月10日打除草剂

3月10号---15号浇地施尿素35斤左右

第二篇:小麦播种情况调研报告

一、小麦备播情况

1、早部署,早准备。9月20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三秋”工作会议,及早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整顿农资市场,确保秋播期间的种子、肥料等农资供应充足。

2、秋作物播种早,秋收提前,秋播进度快,播期提前。

3、科技推广力度大。组织督导团、讲师团、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以会代训、电视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等不同方式,开展麦播技术宣传与推广。

4、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稳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大力推广麦棉、麦烟、麦油、麦椒、麦菜等多种高效间作套种模式。

5、机械作业面积大。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并抓住今年土壤墒情好,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秸秆还田机的作用,做到收获一块,还田一块。今年秋播全市机耕面积x万亩,占犁地面积的x%以上。

二、 小麦播种情况。

据市农技部门统计:全市小麦计划播种面积x万亩,比去年x万亩增加x万亩,截止10月16日全市已播种x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x%。其中已出苗面积为x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x%,播种出苗2-3叶田面积为x万亩,播种出苗1-2叶田面积为x万亩;播种后未出苗面积为x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x%。但有望能出苗的为x万亩,不能出苗面积为x万亩,已整地未播种面积为x万亩地,还有x万亩正在整地播种。

三、 当前小麦生产特点及问题

1、10月8日前播种田块已出苗,叶龄在1-2叶,且缺苗断垅现象普遍。

2、整地后直接播种田,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保墒效果好,出苗田较均匀整齐,未出苗田,口墒适中,底墒较足,有望出好苗。

3、整地后没有直接播种田,由于晾晒跑墒,造成口墒差,出苗困难。

4、旋耕田耕层虚,由于撵墒、赶墒造成播种过深,在播后无雨的情况下造成弱苗,影响幼苗根系发育,降低小麦苗期抗逆能力。

5、旋耕田耕层浅,限制高产。因此对于连续2-3年旋耕的地块,应用大中型农机具深耕一次,达到上虚下实无坷垃的田园化标准,用旋耕机耕翻的田块要及时镇压,为精量匀播创造较好条件。

四、应对措施

1、针对已经出苗的田块,加强镇压控旺、防冻害及吊死苗现象发生;旱情严重的采取浇水。

2、针对播种未能出苗的田块,浇足濛头水及镇压等辅助管理措施。

3、针对已整地未播种地块,做好播前播后镇压,抗旱播种,浇好濛头水或造墒播种。

4、针对未整地田块,要抓紧整地,抢墒播种,缺墒时浇水造墒播种。

5、针对严重缺墒又无水利条件的地块,应耙实土壤,采取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待降雨前抢种或雨后播种。

6、根据品种特性,适期适量播种,确保播种质量。不同品种因种性不同,对播期、播量要求不同,应根据品种种性,适期适量进行播种。尽可能发挥农用机械的作用,扩大机械匀播面积,旋耕机旋耕的田块应先镇压后播种。

7、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搞好综合防治。

8、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田间管理。小麦生产周期长,环境变化大,加强各生育阶段针对性管理措施落实。

9、由于今年播种偏早,要宣传好提高作物抗逆能力药剂的应用宣传工作,如抗旱剂、海藻酸精、吨田宝、壮丰安等的推广工作。

第三篇:2009年唐河县小麦播种工作总结

我县2009年的小麦播种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虽然经历了麦播中、后期干旱,但经过农业部门、涉农部门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截止10月31号,全县麦播已基本结束,为总结经验,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把我县2007年的小麦播种工作总结如下:

一、 领导重视是搞好小麦播种的关键

我县是农业大县,全县小麦良种直补面达216.7万亩,以此为契机,县成立了以主抓农业副县长为组长,财政局、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农经委、农业局、水利局、粮食局、电业局、农发行等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协调解决生产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主任由农业局长兼任,负责协调有关问题,组织实施工作。并成立以科技副县长为组长,吸收农技、种子、水利、农机等专家、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订技术方案,搞好技术培训、指导。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组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多次召开小麦备播及小麦播种工作会议,下发文件,具体安排部署,由于领

1 导重视,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县小麦播种工作,为明年夏粮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县麦播216.7万亩,截止11月5日,已播种216.7万亩,已全部播种完毕。

二、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是种好小麦的基础 进入9月份小麦备播时,县政府就安排部署今年的小麦备播工作,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亲自做动员报告,宣读2009年我县小麦生产实施方案,要求县直单位及农业技术人员分包乡(镇)分别做好小麦播种的督促与技术指导工作。并开展百名技术人员包百村活动,在县电视台安排专家技术讲座,特别是播后期举办了小麦抗旱播种专题讲座,并拨出专款,印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发至农户。止目前,全县共做小麦播种技术电视讲座2期,搞技术培训105场次,受训人数达13.5万余人次,印发资料15.8万份,技术的宣传与推广,为小麦播种技术措施的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关键技术的落实是种足种好小麦的保障

1、突出当家品种,优化小麦种植结构。根据国家小麦收购政策和小麦品种利用意见,结合我县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确定以郑麦90

23、豫70-

36、新麦20

8、衡观

35、西 农979等为主导品种,其中包衣种子110万亩,统一供种216.7万亩,优良品种的选用,为我县小麦的丰收奠定了基础。

2、推广间作套种,实行模式化种植。以麦瓜套种、麦

2 小辣椒套种、麦玉米套种、麦花生套种为主要模式,全县间作套种模式化种植面积达到了40%以上。

3、实施科学配方施肥,培肥地力。我县在建立和完善土肥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加强了土壤养分监测,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全县推广面积达200万亩,秸秆还田面积45万亩,平均亩施有机肥1.7方。

4、机耕深耕,精细整地,适期精量半精量匀播。采用大中型拖拉机耕地,小型拖拉机采取吃窄犁深的方法,使耕深达到7寸以上,全县机耕面积215万亩,深耕达180万亩。同时,结合机耕进行机耙,耙深耙透,不留明暗坷垃。在播量上,推广精量半精量匀播技术,以优化小麦群体结构。全县精量半精量播种185万亩,在播种方法上,大力推广机引播种机或匀播楼播种,淘汰了土耧播种。由于干旱今年我县的小麦播种时间基本上集中在10月10日-15日和10月29日-11月5日之间,基本实现了适期播种。

四、 存在的问题

1、我县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业的丰收与否天气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2、机械程度较低,大中型拖拉机及旋耕机还比较少,农业作业质量较差,秸秆还田面积较少,农民重视化肥的投入,但忽视了有机肥、农家肥、秸秆还田等农事操作,培肥地力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09年 11月5日

第四篇:河北省2018年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

技术意见

今年小麦秋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绿色丰产高效为目标,以节水优质抗逆为核心,强化“一控两减”技术,稳步优化品种布局,加强节水稳产、优质专用品种推广,着力提高播种质量,突出防灾减灾技术。重点抓好8个环节关键技术。

一、抓好种子质量,准确把控播种量

由于天气原因,今年小麦种子千粒重较常年偏低,雨后收获的种子发芽势也有所下降。因此,播种前要分批次精准测定小麦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并根据测定数据及田间出苗率(一般按80%)计算出适宜的播种量。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冀中南麦区亩基本苗20万~25万为宜,冀东麦区25万~30万,北部麦区30万左右。若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实现适时播种,则播量需适当加大,每晚播一天每亩增加1万基本苗,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二、抓好种子处理,防控土种传病害

2017~2018年小麦生产季,茎基腐病、纹枯病、赤霉病等通过土传或种传的病害发生较重。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在种子处理上,推荐选用6%戊唑醇+70%吡虫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用22.6%噻虫嗪+2.2%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拌种,实现对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一包多防”与“一拌多效”。药剂拌种的操作规则为: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三、抓好适期播种,提高苗情质量

牢固树立适期播种的思想,遵循播期、播量、地力、品种相配套的原则,为争取冬前

一、二类苗打下基础,为实现抗逆防灾稳产赢得主动。

(一)集中播种,多种适时小麦

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适宜温度下播种,从播种到越冬前的活动积温能达到500~600℃,小麦个体可达到主茎叶5~6片、单株茎数3~5个的壮苗标准。在每亩基本苗20万~25万时,冬前群体总茎数可控制在70万~100万的适宜范围。由此估算出全省各地小麦适播期为:南部麦区10月8日~18日;中部麦区10月5日~13日;北部麦区10月1日~8日,冀东麦区9月26日~10月5日。

(二)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小麦播种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70%以上(即攥把土捏成团落地散)。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在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及时浇水造墒,并本着“宁晚勿滥”的原则造好底墒,底墒水每亩灌水量20~40 方。提倡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做到“一水两用”,既可促进玉米灌浆又可为小麦播种造足底墒,每亩灌水量20~30方。重黏土地一般不在小麦播前造墒,可在播种后适时浇灌蒙头水。

四、加强节水抗逆和优质强筋品种推广,优化种植布局 选用节水、优质品种,兼顾品种熟期和抗逆性。宜选择灌浆快、成熟早的品种,避开干热风、后期降雨等气象灾害。推荐品种布局为:

(一)冀中南部区域:邯617

2、石新8

28、河农60

49、邯麦

15、邯农1

412、河农706

9、衡439

9、衡S

29、冀麦

325、冀麦

518、科农20

11、农大39

9、邢麦6号、中麦1

55、中信麦9

9、河农61

19、石农9

56、邢麦

13、石麦

22、观

35、轮选10

3、邢麦

7、冀麦

418、石农08

6、婴泊700、冀麦58

5、邯麦17。

(二)冀中北部区域:河中麦17

5、中麦8

16、沧麦1

19、轮选16

9、农大

212、京冬

18、航麦247。

(三)黑龙港地区:河农710

6、河农8

27、衡06

28、衡66

32、衡08

16、中沃麦2号、捷麦

19、河农6331。

(四)优质强筋品种:师栾02-

1、藁优20

18、藁优

5218、藁优9

415、石436

6、石优20、中麦1062。

五、落实精耕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精细整地、精细播种是保证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措施。针对我省麦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多年旋耕的生产特点,加强农艺农机结合,落实精耕精播技术。

(一)精细整地。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将秸秆打细打碎并铺匀。旋耕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2次。整地时要根据墒情掌握好时间,达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无明暗坷垃的要求。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需进行一次深松,深松应达到30~35厘米。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提倡每3年左右深翻一次,有条件的每亩加2~3公斤秸秆腐熟剂或生防菌剂,可有效压低病虫草害基数,利于实现减药高效防控。推广使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强力镇压一体化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二)精细播种。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播种机时速不超过5公里,要匀速慢行,以保证下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播、不漏播。大力推广15厘米等行距及15厘米以下全密种植形式,优化株行配比,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三)播后镇压。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镇压器重量应在100~130公斤/米播幅。各地应根据小麦播种面积和农机作业时间、作业量,配备足够数量的镇压机械,切实做到播后镇压技术的全覆盖,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抗寒的能力。

六、大力推广测土施肥和减肥增效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要根据土壤肥力特点和生产效益目标,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增施有机肥。要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

(二)精准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产量目标确定化肥施用量,根据测土配方数据,确定氮、磷、钾、微肥的合理配比,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一般麦田亩总施纯氮14~16公斤,其中底施纯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6~7公斤。要积极推广施肥播种复式作业,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3~5厘米,施肥深度不低于10厘米。

七、科学实施冬前管理,着力培育壮苗

以保水增墒、促弱控旺为重点,科学进行冬前管理,为麦田春季管理赢得主动,为实现节水抗逆稳产夯实基础。

(一)因地制宜浇好封冻水。中北部麦区要适时适量浇好封冻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4℃、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并在土壤封冻前完成。要统筹考虑节水和抗寒,提倡使用喷灌进行灌溉,每亩灌水量在30立方米以内,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中南部麦区底墒充足、播后镇压、播后有降雨、土壤墒情好的麦田,可不浇封冻水,但遇秋季干旱也应浇好封冻水。沙薄地一般应浇封冻水。

(二)因苗制宜实施促控管理。冬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越冬前要采取机械镇压或化控措施,控旺促壮。底肥不足、苗子偏弱的麦田,要结合冬前浇水,适量补施化肥,促弱转壮。

八、适时进行杂草秋治,提高防治效果

杂草秋治可以有效减少麦田杂草基数,降低防治成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是秋季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宜采用低浓度大容量的喷药方式。针对不同种类杂草推荐以下用药方案:

(一)防治节节麦和雀麦。每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或3.6%的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25—30ml/亩兑水30公斤喷雾。

(二)防治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40~60毫升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三)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亩用75%苯并硫二嗪酮(苯达松)干悬浮剂1.0~1.8克,或10%苯并硫二嗪酮可湿性粉剂,或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四)防除碱茅、硬草。在小麦出苗后,每亩用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00~400克,加水20公斤喷雾。

(五)大力推广利用大型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包装物污染。除草剂应采用扇形喷头,有条件的地方建议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角度80~100度,距作物高度40~70厘米,以保证最佳效果。在进行防治作用时应注意周围敏感性作物,避免产生药害,并确保药械专用。如遇干旱天气,一定要按照稀释比例,保持充足的配水量,以保证对杂草的防效。

第五篇:关于部分市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监督管理处省农机技术推广站

为切实做好今年的秋种工作尤其是小麦免耕播种工作,省办派出由监督管理处、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带队的两个三秋生产督导组,在按照农业厅要求进行三秋生产督导的同时,重点调查了济宁、菏泽、枣庄、临沂四市12个县(市、区)的小麦免耕播种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秋季,四市农机部门都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小麦免耕播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重点培训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和机手;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机械倾斜,增加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量;认真落实省办《关于切实做好农机农艺结合全面提高小麦播种质量的紧急通知》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推进措施和农机农艺结合技术指导意见,四市的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实现了同步发展,成效比较显著。

济宁市新增玉米收获机1462台,保有量达到6097台,玉米机收面积300万亩,机收率80.2%,比上年增加19.2个百分点;秸秆还田318.5万亩,还田率93.6%;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718台,保有量达到2014台,作业面积115万亩,同比增长了84.5%,覆盖率22%。

菏泽市新增玉米收获机1217台,保有量达到5413台,玉米机收面积299.7万亩,机收率达到62%,比上年增长13.2个百分点;秸秆还田442.2万亩,还田率91%;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1028台,保有量达到6460台,作业面积106.9万亩,同比增长了57.2%,覆盖率12.3%。

枣庄市新增玉米收获机625台,保有量达到2234台,玉米机收面积126.3万亩,机收率58%,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秸秆还田144万亩,还田率67%;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606台,保有量达到1399台,作业面积52万亩,同比翻了一番还多,覆盖率23%。临沂市新增玉米收获机1021台,保有量达到2030台,玉米机收面积212.6万亩,机收率70.3%,比上年增加20.8个百分点;秸秆还田245万亩,还田率75%;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453台,保有量达到1901台,作业面积101万亩,增长142%,覆盖率20.1%。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督导和调查中,我们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与基层干部和农民交谈等不同形式,发现四市的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传统播种方式约占小麦机播的80%以上,但播种质量差,行距大、苗带窄、播量大,多数无镇压或镇压不实,将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群众对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认知程度不高,实施面积不大、覆盖率较低,技术操作不很规范、播种质量较差,免耕播种机械装备增长势头放缓,工作开展不平衡等。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几年来,我们虽然在全省农机系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由于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项目投入少、项目点分布少,社会宣传不够深入,存在着农机系统内热、系统外凉的现象。宣传领导不够,个别县市的党政领导、有关部门甚至还不了解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这项工作还没有全面得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对农民群众的宣传还不够普及,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个别市有的农民群众甚至对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作用意义、技术优势还不明白、不了解,更谈不上接受。

二是小麦播种机械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精(少)量播种,行距大、苗带宽,充分利用地力。而大多数小麦播种机十几年一贯制,没有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进行改进和创新,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稳产高产的要求。在调查中,许多农业专家反应强烈。

三是农机农艺结合的生产体系欠完善。调查中发现,个别地方目光仅仅盯着小麦免耕播种,而对免耕播种需要上一生产环节提供的条件和环境,以及小麦免耕播种后对后续生产管理、玉米播种带来的影响,缺少统筹推进;没有深刻理解夏秋两个“一条龙”农机作业的技术内涵,没能形成完善的生产体系。如小麦秸秆切碎质量差、玉米套种、玉米收获效率低和还田质量不高等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小麦免耕播种的质量,制约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效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机手操作技能和装备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小麦免耕播种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多数机手还不能熟练掌握技术要领和机械装备性能,个别机手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和作业效益,盲目提高作业速度,造成播种深、苗带窄、镇压不实等作业质量问题,导致小麦缺苗弱苗,甚至减产,严重影响了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优势和示范推广效果。同时,一些生产企业免耕播种机批量较少,质量和性能不稳定,售后服务不能及时到位,影响着刚刚起步的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据统计,有8家省内外企业在我省的销售量不足50台。

五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今年我省实施面积近1000万亩,补贴小麦免耕播种机6095台,国家补贴资金2438.7万元,仅占全省补贴资金的2.4%。全省只有济宁市拿出114.

4万元专项资金对小麦免耕播种机进行累加补贴。保护性耕作专项经费不足,全省仅302万元,其中农业部投资212万元、建立14个示范点,省创新示范工程投资90万元、建设6个示范点。全年保护性耕作亩均投资不足3元,扶持引导的力度较低。

六是工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高,有的地方没有把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摆上位置,没有当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另一方面,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不落实,有的市县农机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存在着畏难发愁情绪,工作有布置、没检查,任务和措施不落实,没有扎实地开展示范宣传、跟踪对比等基础工作。在调查中还发现,个别地方的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面积不实,报告面积和实际实施情况出入较大。

三、几点建议

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大量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节本增效的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据监测,今年全省600多万亩保护性耕作小麦,克服去冬寒流早,严冬时间长,春季低温的不利影响,亩产466.5公斤;较传统耕作亩增36.2公斤,增产幅度达8.41%;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高15%左右;节约生产成本40多元;增加农民收入100多元。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利国利民,更利于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要进一步加快保护性耕作推广步伐,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护性耕作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是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各级农机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真正摆上重要的位置,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靠上抓、明确科室和人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省办每年要定期组织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督导检查,一是省办有关处站分组分片检查督导,二是各市分组分片检查交流。通过督导检查,既为评选先进提供依据,也促进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宣传是获得政府和部门领导支持、提高群众认知的有效措施,示范区建设是宣传的前沿阵地,广播电视、明白纸、科技大集是重要手段。各地要在建设示范区的基础上,加大对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宣传力度,克服内热、外凉的现象,争取地方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召开现场演示会、机具展示会、技术培训班、举办专题讲座、赶科技大集、发放明白纸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作用、意义、技术优势和节本增效好处,帮助农民算对比账,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技术培训是提高技术操作质量、发挥效益前提,各地应把培训阵地前移,结合农机阳光培训、企业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装备操作培训等形式,发挥农业、农机科技人员的优势,重点培训技术人员、农机手、种粮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技术人员等,培训一批熟悉业务、懂得原理、善于表

达、有实践经验的农机技术骨干,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出了问题能修理的熟练操作农机手,打通技术培训最后一公里、越过最后一道坎,使技术进村入户,提高基层群众的技术应用和装备操作技能,确保核心技术不变形,发挥技术的最大效能和示范推广效应。

(三)完善农机农艺结合生产体系。保护性耕作虽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但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机械装备选型不正确、种植规格不统

一、秸秆切碎质量差、玉米套种、基肥撒施等现象,影响着技术实施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各级农业、农机部门要加大工作结合力度,管理和技术人员要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培训宣传推广合力共办,农业、农机技术一并培训,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共同争取财政支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逐步建立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的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体系。要采取政策扶持,全面淘汰更新传统小麦播种机。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投资是支持保护性耕作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应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几年的实践证明,将大中型拖拉机与免耕播种机捆绑补贴是迅速增加免耕播种机械装备的有效措施;作业补贴(包括深松补贴、免耕播种补贴)是技术普及的催化剂;宣传示范补贴是是示范区规范建设的强力支撑。各地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和投入,大力开展对购机户、农机大户、农业生产大户、农机合作社机械装备购置补贴、技术应用补贴,才能全面推进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一○年十一月

上一篇:项目年度销售计划下一篇:小马过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