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壮歌pdf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清江壮歌pdf范文

清江江畔一奇葩

在悠悠八百里清江江畔上,盛开着一朵教育奇葩。这就是东城街道办事处腾龙小学,该校始建于1987年,原名“东城办事处小学”。1993年上级调理布局,将东城杉木小学合并到我校,正式命名为“利川市东城腾龙小学”。1996年经州、市级教委研究,决定扩大学校规模,搬迁重建,新增地10亩。1997年新教学大楼落成,同年迁入新校。目前有12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校园里赏心悦目的画廊、橱窗与四季常青的植物园、花园交相辉映,环境极为优美。

该校有一位经验丰富同时又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知识,有凝聚力、说服力的校长;有一支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该校坚持“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坚持“改变教师教学方法为出发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培养创新人才为落脚点”的课改理念。以“严谨、和谐、创新、奋进”的校风;“团结进取、求真务实”的教风;“诚实守纪,勤学向上”的学风,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学校先后被团省委、省少工委省教委授予“湖北省少先队示范学校”;被共青团利川市委授予“少先队示范学校””青年文明号”;被利川市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示范学校”;被中共利川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利川市市委授予“青年学理论示范组”;先后两次被利川市社会治安领导小组评为“安全文明校园”,连年被中共东城街道办事处评为先进单位。该校教师多次在州、市级各科教学大比武中荣获

一、二等奖。教师撰写的论文四十多篇获国家级、省级、州级奖。学生多

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少儿作文竞赛、少儿书画展并获得

一、二等奖。

2009年我校获得“利川市安全文明校园”、“教育行风民主评议合格单位”,2009年、2010年、2011年均被评为教育教先进单位,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获得“利川市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我校将继续申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开展好各项创建工作,以创建工作推动我校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校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校园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逐渐成为教学设施一流、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创新型学校。我们坚信,东城腾龙小学这朵清江江畔上的奇葩,将在课程改革的大花园里,会更加鲜艳夺目,娇丽无比。

‘’

第二篇:清江画廊导游词

清江画廊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是国家4A级景区,清江是土家族的母亲河,因{水经注}中记载,山色清照十丈,分沙砾,蜀人见其澄清,因此得名清江。清江自利川齐岳山婉约而下,穿山越峡,洋洋洒洒八百里,宛如一条蓝色的飘带。更是一首优美的歌,一幅迷人的画。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徜徉是画廊。

从隔河岩码头上船,便开始了浪漫的清江之旅。船从大坝右侧驶入一道峡谷,这是清江画廊第一景---倒影峡。峡长5公里,水静谷幽,山峰陡峭,处处皆画。倒影峡水平如镜,鱼游枝头鸟宿水的画面,随处可见。两岸的岩石形成独特的天然石林景观,主峰有文峰倒影,骆驼饮水,孔雀开屏。巫灵大佛等自然景观。倒影峡因山得名,这座山叫做文峰山,阳光灿烂的时候,它雄劲的身姿便倒映在清江之中,故此处称为文峰倒影。隔河岩大坝蓄水后,便被称为倒影峡了。顺着右边,那一座凹凸不齐的山,形似骆驼,那挡风沙,挡风寒的负重样,倒映水中,酷似骆驼饮水。紧接着往前看,那山形恰似一只美丽的孔雀,正张开美丽的翅膀,欲与清江比美呢。再向左边看,这座须仰视才能看到的山叫做巫灵大佛。它三面环水,高278米,底宽144米,是乐山大佛的三倍。据说,当年释迦穆尼佛云游时途径清江被其秀丽的景色所吸引,遂留下一个化身,于是这座山变成了佛形。

继续西行不久,便到了四面环山的岛屿,这边是巴人的发祥地武落钟离山。

武落钟离山海拔397.5米,4000多年前,巴族首领廪君就诞生在这里。据后汉书记载,武落钟离山是巴人祖先廪君务相掷剑称王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后来,巴人的首领廪君就从这里率领他的部落走向四方。

游船靠岸后,沿着台阶走上去不久便到达了山门。山门上有民族之源的匾额。入门西行,我们便徜徉于巴人的历史文化中。

半山的亭子叫白虎亭,大家可以走进亭子中休息片刻。大家看,这里有一尊天然石虎昂首向上,似在仰天长啸,就要飞身而去。传说廪君死后化为白虎升天

而去。后来,土家人就把白虎尊为保护神。这里要说明的是,土家人又有赶白虎的传说,那是一种叫过山白虎,传说他好吃小孩,当然要把它赶走了。土家人崇拜的是坐堂白虎,二者应加以区别。

这个亭子叫得济亭,是为了纪念廪君的妻子盐水女神而修建的。土家人尊称盐水女神为得济娘娘,所以取名得济亭。登上亭子,举目四周,山下的美景尽收眼底。那云烟深处,就是廪君遇见盐水女神并与她一见钟情的地方。到了山顶,就是向王庙。向往天子一吹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廪君开发治理清江,有大禹之德,所以土家人把他尊为向王,并在此建向王庙,供人们顶礼膜拜。

吹起金唢呐,敲起花锣鼓我们就走进了土家婚俗表演的现场。土家婚嫁有三个特点,一是哭嫁,二是找莫比,三是抛绣球。哭嫁起源于婚姻不自由,土家姑娘就用哭嫁的歌声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如今婚姻自由了,土家姑娘在结婚时也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之势一种形式而已。

土家姑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或是半个月前开始哭。早漫长的岁月中,哭嫁是一种没得,一种智慧。哭的动听,哭的感人,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哭的内容也很丰富。以哭为喜,亦悲亦喜,是丰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表现,是土家族特有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找莫比是一种古老的婚嫁仪式。莫比代表的是接亲的小伙子。他们一到新娘家,陪嫁女便一拥而上,手上早已抹满烟黑,借故找到充当莫比的小伙子,把锅黑想自己的心上人抹去,就当是做记号了。吊脚楼上抛绣球或扔香袋是与游客互动的游戏、不过您可要当心,如果土家姑娘选中了您,您就成为这里的女婿了,女婿好当,可按照当地风俗您得留下来当三年长工。不过我想,有善良温柔的土家姑娘陪伴您,就是当三十年也是值得的。朋友们,您们准备接绣球了吗???

各位朋友,美好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我们的清江画廊之旅就到此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够加深大家对清江画廊的印象,衷心期待大家再次光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三篇:《清江引·春思》原文及翻译

导语:《清江引·春思》是一首典型的闺怨曲,下面是关于这首元曲的介绍,欢迎参考!

清江引·春思

元代:张可久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译文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注释

⑴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⑵雨细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

⑶能消: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能消,能禁受。

⑷又是相思瘦:意指相思之苦让人憔悴消瘦。作者《庆宣和·春思》:“一架残红褪舞裙,总是伤春。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可与此句互相参照。

创作背景

这首小令写在清明时节,写的是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美好的青春随着时光消逝,而远方的游人却迟迟还未回来,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的情景。

第四篇:美丽的清江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清江,俗话说的好,八百里清江美如画,所以我爱家乡的山,也爱家乡的花草树木,但我更爱那美丽的清江。

早晨,我从睡梦中醒来,便看见清江被几团白雾笼罩着。一只小船从水面划过,波纹就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小鸟站在树枝上叫着,使清江显得更加生气勃勃。船声也在为小鸟伴奏,就连岸边的大石头,也笑出了声。看!它们笑的多开心呀!

中午,火红的太阳照到水面上,使水面像盖上了一层金纱,金光闪闪,美丽极了。孩子们在水里捉鱼、摸虾。还在水里打仗,把浪花溅得老高。看着他们那笑嘻嘻的样子,你也会忍不住去和他们一起玩。

晚上,调皮的星星和月亮在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小鱼们看见了,把月亮和星星当作了香喷喷的饼干,刚准备上去咬一口,咦,饼干去哪了呀?哦,原来饼干长翅膀飞到天上去了!小鱼们张着嘴,真希望一天,饼干能掉下来。

深夜了,人们睡得香香的,做着美好的梦。只有妈妈那双温柔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它的宝宝清江。

我喜欢清江,不只是它那绚丽的外表,而是它那纯洁的心灵。我爱家乡的清江!刘坪佳盈希望小学四年级:石钰嫣

第五篇:扶贫壮歌唱响

扶贫壮歌唱响“石山王国”

——都安精神的故事

都安县委党校

银玉川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都安人要走致富路,比登天还要难,除非这里有奇迹发生”。可奇迹偏偏就在被称为“石山王国”的都安发现,昔日的都安现已旧貌换新颜,各族人民建设了幸福的家园。“我们都安,千层岭万重山,壮乡瑶寨最壮观。地是聚宝盆,山是金饭碗,怀抱一脉秋水,背靠一脉青山,我们都安幸福好家园。”各族群众在《我们都安》这首歌里唱起了自己家园的巨大变迁。多年来,都安人背负着沉重的大山,脚踏着贫瘠的土地,从不低头,从不气馁,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穷则思变的性格,以及“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都安精神,向贫困宣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唱响一曲曲壮丽的扶贫凯歌。

产业扶贫,让农民插上腾飞的翅膀。

编织产业,织出了“石山王国”的富裕路。编织产业现已渐成规模。目前,辐射扩大到县内的、澄江、保安等十几个乡镇及周边的马山、大化、金城江等县(区),在全县形成了以地苏乡为中心,以周边乡镇、县市为辐射点的西南、西北部产业布局。仅地苏乡大定村就有9家编织公司,其中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3家,2010年该村编织品出口交易额达7600多万元,创税56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6860元,其中仅靠编织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4860元,该村85%以上的群众依靠编织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全县近13万人(其中贫困户6085户2.4万人)参与竹藤草芒编织生产,编织产业已经成为都安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都安被誉为“中国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之乡”。蔗糖产业,奏响了甜蜜事业的强音。上世纪八十年代,都安蔗糖业曾有辉煌的发展历史。九十年代中期,都安县糖厂关停破产了。2007年都安县委、县政府决心重振蔗糖产业。2008年12月,都安永鑫糖厂正式建成并投产,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奇迹。2008年12月30日开榨,整个榨季安全生产,进厂原料蔗21万吨,实现总产值7851万元。利税一千多万元。2011年全县种植甘蔗面积达9.1万亩,蔗糖产业完成产值1.9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035万元。山葡萄产业,长成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都安89%是大石山区,自2001年起,都安县就结合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工程,大力引导农民种植山葡萄。同时,采取“公司┼农户”产销模式,解除农民群众产品滞销后顾之忧。2011年全县山葡萄的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产量6000 吨,产值达1800多万元。具备相当规模,密洛陀葡萄酒品牌在广西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都安被评为“中国山野葡萄酒之乡”。

“无土安置”,开创了大石山区扶贫开发的先河

“碗一块,瓢一块,丢个草帽盖两块” ,“十种九收,春旱夏涝,一粒粮食十滴汗,难填众人果腹满。”这是“石山王国”都安的真实写照。树挪死,人挪活,既是经验也是真理。经过多年的探索,都安县开创了以“无土安置”为主的易地扶贫安置模式,打造了“八仙农民城”和“六柱农民进城创业园”,为农民进城创业提供了平台,通过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招商引资就地就业、培训劳务输出等途径解决搬迁农民的经济来源,帮助群众逐渐摆脱土地的束缚,找到发展的空间,实现了农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目前全县已完成安置点土地调整7997亩,异地安置3000多户。其中“农民进城创业园”已调整土地3100亩,完成三期搬迁安置工程,有1563户7815人入园生活、创业。先后引进了广西都安羽华编织工艺品有限公司、广西都安密洛陀野生葡萄酒有限公司、昌辉纸制品有限公司和投资、强利电子厂等项目落户园区并建成投产,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据调查统计,八仙农民城搬迁户2011年人均纯收入3126元,比搬迁前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提高了将近2000多元。

“山上搬山下”,探索扶贫开发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路

2 多年来,都安县一直探索易地扶贫搬迁与石漠化生态治理结合的新路子,2010年以来,在大兴乡弄模九香移民安置点开展试点,探索“山上搬山下”的扶贫移民安置新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移民新村在规划建设中,兼顾改善生态和减贫增收的双重目标,提出“人下山、树上山、羊入圈、草绿地、药盖石、水蓄柜、土保住、民致富”的发展思路。目前,都安县已成功建成安置点3个,安置大石山区群众1673户8370人。积极整合农业、扶贫等部门各类资金实施安置点道路、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配套发展产业项目,确保安置点群众创业增收,实现了扶贫开发与生态治理共赢的目标。

教育扶贫,夯实了大石山区脱贫的基础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普及、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科技培训,开展智力扶贫,是治理贫困的根本之策。都安县是广西有名的教育强县。“十一五”期间,都安县全面实施“教育强县”战略,教育事业走上了快车道。都安县先后被评为“国家‘两基’先进县”、“自治区中小学校规范管理十佳县”等8个自治区级荣誉称号;都安高中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教育品牌响誉区内外。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成效显著。2008至201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115209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人数123146人,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391人。2010年,都安县仅劳务输出收入就达1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3倍。2011年,都安县职业教育中心被授予“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 等荣誉称号。依托远程教育网络,目前全县已建立105个乡、村级远程教育站点平台,培训农村党员1.5万人(次),为群众提供致富项目50余个。在广大贫困村,远程教育网络已成为群众了解市场动态、学习实用技能、实现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3 多年来,产业扶贫、“无土安置”、“山上搬山下”、教育扶贫等一曲曲壮丽的扶贫凯歌一直唱响“石山王国”,基础设施大会战也唱出了新跨越的旋律。

2011年11月,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了。都安各族人民以“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精神,继续唱响“石山王国”扶贫开发的壮歌。

都安县委党校

银玉川

联系电话:15949357719 4

上一篇:94号令财政部范文下一篇:风娃娃教案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