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曲线pdf

2024-04-10

学习曲线pdf(共6篇)

篇1:学习曲线pdf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放权

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教师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紧盯着学生的每个错误,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而是将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 权力下放到每个小组。这种权利下放并没有动摇老师在课堂中权威的地位,因为要完成什么任务、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还是由老师确定的,老师还训练了学生使用合作规范,将学生分组,更重要的是,确定了小组合作的责、权、利。教师敢于放权,一定是因为学生能够自治。要做到学生自治,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教会学生合作规范。学生需要知道应该怎样行事,怎样与他人配合。可以采用前面介绍的合作技能培训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你所期待的合作行为。2.确定小组工作常规。一旦老师宣布开始小组活动,学生要知道自己去哪个组,小组在哪里聚合。不值得在集合小组上花太多的时间。3.公布具体活动要求。比如,谁担任什么角色,需要什么行为,都要说清楚。如果是每次的行为要求都一样,可以写成大字,张贴在墙上。诸如“每个人都要参与小组活动,并完成自己的报告“,”每个人都有权利向同组同学提问求助“,”每个人都有责任回答同组同学的问题“,“每个人都不允许替别人做该他们自己完成的工作”,这些都可以作为公开的合作要求。4.每个组都应该得到一份清晰的任务指令(如活动卡片),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避免学生还要找老师确认活动要求。5.在开始合作活动前,向全班解释合作活动的目标,以及怎样才算达到了目标,包括评价要求等。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五点,学生基本上就可以顺利地开始小组活动了。

当学生开始分组活动,老师在课堂巡视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角色与传统课堂的不同。在传统课堂,当老师不讲课的时候,通常就是学生在座位上自己做练习的时候。老师在课堂巡视,如果发现有同学做错了题,往往会在练习纸上点两下,示意那个学生;如果发现有学生不会做,还可能会就题讲题,个别辅导一下。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的这些行为通常都是不该有的。一旦老师去指出某个学生的错误或者去个别辅导了某个学生,就会破坏小组之间的互赖关系,学生还是会把老师作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支持资源,从而失去了在小组学习中通过犯错误、发现错误、再改正错误的学习机会。有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课堂管理方式和学生学习收获的关系,证实了让学生自治小组学习的重要价值。所以,老师在教室巡视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变成小组中的一员。但是有些情况,老师还是需要进行干预的,比如,1)有小组出现了能力强的学生在做事、能力弱的同学被排斥在活动之外的情况,老师就要干预,提醒他们注意角色分配。你可以问他们是否有角色划分,每个角色做什么,让他们自行讨论应该怎么分配角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告诉他们过一会你回来听他们讨论的结果。然后,你就走开。

2)有小组的进展出现了粘滞,整个组情绪都不太好了。这时候,你需要干预。你可以提几个开放题,让他们自己通过回答你的问题而打开思路,然后,你就走开。

3)有一组没有合作地分享资料,你可以进行干预。要求他们停下手头的工作,讨论一下之前已经确定的合作规范(最好是已经贴在墙上的),让他们自己讨论该怎么解决资源共享的冲突,然后,你走开,不要旁听或监听他们的讨论,只要之后去听他们的结论即可

4)一组学生对于一篇很难的文章感到无法下手分析。你可以指出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语句,让他们从中找出思路。如果这些学生是因为缺乏某些知识而看不懂,你可以告诉他们去看什么,甚至教他们这些知识,但不告诉他们具体怎么做,你只是要把他们拉出”泥潭“,让他们继续去完成任务

5)一组学生不看活动指令,直接开始行动了。这时候你可以干预,要求他们去读活动指令,一会儿你会回来抽查一个学生,问他指令的要求,只要当这个学生能够准确回答指令的要求时,这个组才可以开始做小组任务。

6)如果有一组很快做完了,而其他组还在继续,这时候老师也可以干预,对这组提出一些更深入的问题,或者要求他们应用到其他场景总之,放权让老师有机会以保持距离的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所出现问题或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做出对应的干预。这些干预都是以规则和角色系统为依据的,是在提醒学生对每个人的学习和小组的正常运作负起责任。这些观察也为老师在合作活动结束时候的总结提供了话资,为他们完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方向。

合作学习之初的教师指导语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在小组中发挥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要清楚合作的目标方向、任务要求和活动规则。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之初,明确说明这些信息。否则,学生在合作学习期间就可能会不知所措,很难抓住活动的要点。那么,这些说明性信息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总体来看,这些信息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成功标准;期待行为,互赖关系。1.教学目标

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初,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本阶段的教学目标。这里的目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术类目标,该目标能够正确且详细的说明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比如“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学习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以及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关系,大家将能够辨别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具体语境,在合适的语境下正确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掌握形容词和副词的转化方法”。另一类目标是,与小组合作有关的合作技能类目标,包含了需要在活动过程中突出强调的那些合作技能及其细节。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只关注了第一类目标,而忽略了第二类目标。

2.教学任务

当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阐明后,需要向学生进一步解释教学任务。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学任务,或者对教学任务理解不到位,那么势必会影响小组中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应该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让学生知道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完后需要提交的成果有哪些,从而建立对学习任务的全景式认识。比如当老师们想要开展 Jigsaw 教学时,就需要在活动开始前向全班说明:“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叫做 Jigsaw。在 Jigsaw 中,大家需要在小组中学习并理解相关的学习材料。小组中的每个人都会学习一个特定的主题,当你阅读完材料后,你会与其他小组中和你阅读同样主题的同学一起形成专家组,并进行备课讨论,接下来你们会各自返回原来的小组,将你所负责的主题讲给其他人听,最后全班每个人都需要参加测验,测验的内容涵盖了全部的主题,而不只是你负责学习的主题。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成为自己所负责主题的专家,并确保小组中其他人能够掌握你所负责教的内容,这样你们小组才能够取得高分”。接下来,教师需要在每个活动步骤开始前对这一活动步骤进行说明,解释学生需要遵循的流程。教师也应该提供帮助学生理解活动步骤的例子,同时为了保证活动的连贯性,教师还应该指出本次教学内容区分于此前教学内容的关键要素以及其与整体教学任务的关系。同样以 Jigsaw 为例,虽然在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已经对学生解释了什么是 Jigsaw,但是每一阶段的细致说明同样必不可少,比如在个人阅读材料的阶段,教师可以这样对活动进行解释:“我们在之前已经提到过,Jigsaw 背后的理念就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一部分知识或某个话题的专家,然后他会在自己的小组中为其他人进行讲解。经过这样的轮番讲解,每个学生都能学到全部的主题。那么,现在的第一步就是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自己所负责的主题并阅读材料,了解相关的信息,记录重点,寻求解释。接下来,我会把材料发下去,然后组长分配每个人的阅读主题和材料。拿到材料后你们就可以开始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会在课堂中进行巡视,你们要认真阅读材料,做些读书笔记。在阅读的时候也请注意时间,我们的阅读时间只有 20 分钟,我会在还剩 5 分钟的时候提醒大家”。除了上面的细致说明,为了确保学生明确教学任务,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有关活动步骤的具体问题来检查大家是否理解了要做什么、怎么做。3.成功标准

教师在活动开始时同样需要向学生阐明成功的标准,这一部分信息往往会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一起被强调。提供成功的标准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小组内产生一定的凝聚力和互赖。假设学生需要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的计算方法,并提交一份关于所在地区的经济优势发展预测报告,当教师指出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否成功需要以小组提交的作品为标准时,小组内就更加易于向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具体学习情境的不同,有时教师可能会选择给予每个小组同样成功的标准,这样的设置存在于大部分课堂中,而有时教师也可能会给予每个小组不同的成功标准,这往往是由于小组间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差异而造成的。4.期待行为

“合作学习”这四个字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与使用方式,教师需要在操作层面 上明确合作的含义,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详细说明成员在小组中需要表现出来的合适的和被期待的行为。比如有一些初始行为,包括和“小组成员待在一起,不要在屋子里面乱转”,“使用平静的语气”,“轮换完成任务”,当小组能够开始有效地运转的时候,可以期待学生做出以下的行为:  让每个成员解释如何得到答案;  向每个成员提问如何将正在学习的内容和之前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 检查以确保组内每个学生都理解了材料,并同意小组形成的答案;  正确的倾听所有小组成员的声音;  鼓励每一个人被答案的逻辑说服,而不是被小组的压力说服。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不能促进学习;  批评观点,而不是个人。

教师就期待学生做出的行为列出的单子不应该太长。对于一些课,一个或两个行为可能就足够了。学生需要知道要表现出哪些行为。但一次要求太多的行为,对学生来说,可能会顾此失彼。5.互赖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是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单元。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小组互赖,让每个组员明确认识到互赖的价值和作用。建立互赖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之前讲到的使用小组目标去实现互赖如 STAD,或通过限制资源去实现互赖如 Jigsaw。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使用口头强调的方式强化小组内的互赖。如在活动一开始就需要指出:“这一阶段的学习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的得分为其成员进步分之和,因此每一个人都对小组的排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小组在学习时,如果发现某些学生无法参与进去,教师也需要向该小组说明:“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而不能丢下任何一位同学”或”某某某可以胜任小组中的这个任务,大家可以让他来完成这部分工作“。这样的口头说明虽然是几句话,但是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因此对于合作学习来说也是必须的。

总结来看,在合作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说明性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成功标准;期望行为;互赖关系等。这些信息往往通过教师口头强调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且往往发生在合作学习的开始之初,并对合作学习的高效展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操作类或者步骤较多的活动,建议老师将这些指导语写下来,比如做成“活动卡”,能够更有序地促进小组合作。除了这些口头的说明性信息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步骤或环节能够确保合作学习的高效,在接下来的视频中,我们将对这些步骤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篇2:学习曲线pdf

酒店机电工程师

刘振辉

通过最近,由公司邯郸行政部组织的关于余世维《管理的有效沟通》视频培训,感受颇深,余博士以其特有的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的演讲让我受益非浅,经过学习无形中又让我接受了一次现代人在与人沟通方面思想观念与行为准上的洗礼。同时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反思自己在沟通方面遇到的某些瓶颈,使我对工作中如何更好地有效地与人沟通及影响良好沟通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邯郸勒泰假日酒店电气工程师,目前我负责邯郸项目各业态(包括勒泰假日酒店、邯郸荟百味、欧悦真冰场、五联百货、泰力健身五大项目业态)的电气安装工程项目图纸设计审核、施工质量、进度督查、材料进场核对等工程工作,涉及到与勒泰地产项目公司设计部、工程部、成本部、邯郸勒泰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及各施工单位负责人等之间的沟通联系,下面我将具体介绍一下通过学习的收获及心得体会。

余博士在讲座中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述了企业沟通的目的,一是沟通是为了控制成员的行为,看看员工是否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如果不经过沟通是不知道的;二是激励员工,改善绩效;三是表达情感,分享挫折与满足;四是流通信息,强化你的信息,不让信息断裂。接着,又阐述了沟通的三要素:心态、关心、主动。以关心为出发点,注意对方的状况与难处;注意对方的需求与不便;注意对方的痛苦与问题。这样一来,便给双方沟通找到了关注的焦点,沟通也能顺利进行,排除沟通时自私、自我、自大心态等障碍,求同存异。在实际工作中们每个人要端正沟通的态度,以如何提高工作效能为出发点,加强交流,求同存异,确保工作成效。有效沟通光有心态和关心还是不够的,还要求主动即主动支持与主动反馈。作为公司一名机电工程师,主动向上级、同事反馈工作进展等信息有助于同事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可见正确的沟通心态,积极主动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促进工作开展。

其次,沟通的基本原理是关心,你只有发自内心的慰问,别人才能解除对你的戒备之心;才能向你敞开胸怀,才能向你说出他的困难和状况以及他的需求。

最后,沟通的基本要求是主动,你只有主动跟对方说、关心对方的需求,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数落和嘲笑对方,沟通才得以持续和谐,而不会演变成吵架、谩骂,甚至是肢体冲突。

我认为有效地沟通首先要保持一个谦虚的心态,排除自私、自我和自大;建立信任,那么沟通的基础也就扎实了。沟通是一门学问,是人跟人的相处。沟通最好的行为是积极的态度,而最重要的就是积极的讲话,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议,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只要讲话的观点有助于公司的发展和公司上下和谐沟通,那么就是好的,就应该被鼓励的。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沟通的障碍,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善于交谈不等于善于有效沟通,沟通是需要有效训练的;我们只有不断的训练自己,告戒自己讲话如何得体,表达如何肯切,面对别人时就能说服对方,取得对方的好感和理解。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做好企业和社会中的事。

要让上司了解你:主动报告工作进度,对上司的问答做到有问必答,让上司放心;对自己的业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让企业进步;主动帮助别人、接受上司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让上司喜欢你。

如果没有沟通,员工就无法了解工作进展程度,管理者就无法了解公司信息,无法确定正确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团队的领导者们就无法发出指令信息。没有沟通,工作就不可能协调好、也不能干好,团队就会因此而涣散。掌握沟通的技巧,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工作和事业就会更加进步。

刘振辉

篇3:技术学习曲线研究综述

从目前研究文献看,对于技术学习曲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一是学习机理研究,也就是学习来源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干中学、研究中学、 用中学、交流中学、模仿中学等学习机理; 二是技术学习曲线模型研究方面,主要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刻画相应的技术学习机理,如单因子技术学习曲线模型和多因子技术学习曲线模型; 三是技术学习率测算的实证研究,通过揭示特定技术的学习率, 预测其成本演变趋势。因此,本文从学习机理研究、 技术学习模型研究、技术学习率测算研究3个方面对技术学习曲线的研究综述进行阐述,并依据已有的研究,归纳目前对于技术学习曲线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1学习机理相关研究

技术学习是指随着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而积累的经验促使技术改进的现象。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学者从理论上提出了学习机理理论,目前主要集中在干中学、研究中学、用中学以及交流中学4种理论上,这些学习机理都反映了技术成本随技术需求 ( 产量) 或技术供给 ( 研发投入量) 的增加而下降的规律。

Arow[1]首次提出了经验中学习的概念,即人们学习的过程是从自身不断重复一项工作或经历中积累来的,即干中学学习机理; 并且Arow在利用学习曲线模型对技术学习率测算的过程中验证了学习是经验的 产物,是通过生 产而积累 经验的结 果。 Rosenberg[2]在对学习曲线的研究中发现组织不仅仅从生产经验中学习,还应从用户的经验中学习,即可以通过最终用户反馈的信息中来学习,进而提高生产效率。Lundvall[3]和Von Hippel[4]也强调从顾客中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用户是创新者的新概念, 揭示了从用户或顾客反馈的信息、积累的经验是组织创新、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这说明了顾客反馈的信息是积累经验、提升效率的重要 途径。 Isoard等[5]也验证了学习是累计经验 ( 或产量) 的产物这一看法,并采用传统的学习曲线模型对经验中学习的学习率进行了测定。Murat等[6]等采用各种不同非线性模型对从经验中学习的学习率进行了动态测度,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验证了干中学的学习机理。Teecec[7]着重分析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学习效应,指出通过重复和试验可以使任务完成的更好更快; 谢伟等[8]在研究中指出干中学对技术创新会产生增量,是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充分证明了干中学对于技术学习的作用。

在学习曲线的研究中发现,经验中学习不是影响学习效应的单一因子,还存在着其他因子。Malerba[9]在对学习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习包含着多个过程,并非简单地从经验中学习,在他的研究结果中将学习过程分为6种,其中包括了干中学、研究中学、用中学、交流中学等学习过程,这就说明学习不仅仅是从经验中学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学习。Lall等[10]在研究中发现组织不仅从经验中学习, 还通过工程活动和正式的研发活动来学习,并且提出了研究中学这种学习机制,即组织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革来提升生产效率。Martin等[11]进一步指出组织是通过生产和研发过程持续地解决问题及改进绩效来获取新的知识,这也验证了研究开发中学习的重要性。Kmi[12]在研究中提出通过内部的创新和研发活动来学习,并提出创新和研发活动是组织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的关键。而Cohen等[13]运用数学模型验证研究开发在技术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时指出,研究开发不仅产生新的信息,而且具有提高组织 吸收和探 索现有信 息的能力。Jonathan等[14]认为研究和开发是一种搜索过程,可以使企业在特定的技术进步方向上产生技术提高效应,这也说明了研究开发是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关于研发中的学习国内也有相应的研究,王伟强等[15]指出研究开发可以创造新的技术知识,并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技术能力,这是国内在学习机理方面的巨大突破。傅家骥等[16]研究创新的效用函数与学习机制时也验证了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创新是技术学习的一个来源,这也验证了研究开发是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

从现有研究中发现,影响学习效应的因子远不止于干中学、研究中学,还存在其他的一系列因子, 如Rosenberg[2]在研究中发现并强调了企业的用中学,认为用中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可在企业内导入体现型或非体现型的产品和工艺变化,这是用中学学习机理的首次提出。还有一些关于学习机理的研究详如表1所示。

注: 资料来源于文献[8]

国内外对于学习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机理理论很多,但实践中利用学习曲线得到刻画的仅有干中学和研究中学,而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实证研究将学习机理用定量化的模型进行刻画是研究的重点; 学习机理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各机理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制约关系的研究较少,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2技术学习曲线模型相关研究

技术学习曲线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提升效率的过程,在运用技术学习曲线模型对技术学习率进行估计的时候是基于以下3个假设条件的: ( 1) 在完成给定任务或者单位产品后,完成下一次任务或单位产品的时间 ( 或成本) 会以某种规律减少; ( 2) 单位产品完成时间将以一种递减的速度下降; ( 3) 单位产品完成时间的减少将循环一个可以预测的模式。在技术学习曲线模型研究方面,主要分为单因子模型研究和多因子模型研究。

2.1单因子技术学习曲线模型

( 1) 传统的学习曲线模型。它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Wright M在20世纪30年代总结飞机制造经验时得出的学习曲线规律的实际效果,认为每当飞机的产量积累增加1倍时,平均单位工时就下降约20% ,即下降到产量加倍前的80% 。Wright M将累计平均工时与产量的函数关系称为学习曲线,也就是传统的基于经验中学习的单因子学习曲线模型, 其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式 ( 1) 中,Cx表示生产第x个产品的成本或时间,C1表示生产第一个产品时的成本,X表示累计产量,b表示学习率指数。通过学习率指数可以得到经验中学习的学习率LBD = 1 - 2- b。该式子是单因素学习曲线的指数形式,对两边取对数,可得到学习曲线对数模型:

( 2) 斯坦福 - B曲线。它是早期美国国防部为保证二战时期美国军事武器的正常及时供应而在斯坦福研究院提出来的,其表达式为:

式 ( 3) 中,常数B( 1 < B < 10) 是生产初始阶段效率的修正数。在新产品投产前,因生产技术准备充足,或有较详尽的经验可借鉴,使生产第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极高,此时的学习曲线位于传统学习曲线的下方。B越大,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越大,表明技术准备和经验积累能够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率改善。当B = 0时,该模型退变为传统的学习曲线模型,即对数—线性模型。在生产过程中,因更换设备、使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时可以采用这种模型。

( 3) De Jong J模型。它是由De Jong J[17]在研究中提出的新学习曲线模型,其表达形式为:

该模型是在传统的对数—线性模型基础上加入一个系数M,称为人 - 机比率。当M = 0时,模型退变为对数—线性模型,即变为全手工操作型。该模型为生产活动中人、机的合理分配提供了依据, 防止出现浪费。

( 4) 极限效率模型[18]。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学习阶段和标准化生产阶段,学习阶段的学习曲线模型就是传统的模型。而当生产或工作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生产过程进入标准化阶段,效率增加缓慢, 成本下降速率趋于平缓,这一过程的学习曲线模型可表示为:

式 ( 5) 中,A为生产某种产品的标准时间或成本,可以看出,当产量X无穷大时,Cx就无限接近标准单位时间或成本A。该模型表明当产品产量累计到一定量时,竞争力就会下降,就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产新产品。

( 5) Yelle多工序组合模型[19]。Yelle在研究中发现,当某一产品的生产是由多个工序组成的,此时学习率的测定就无法单纯地运用传统的学习曲线模型。为此,他提出了面向多个工序组合起来的学习曲线模型,其表达式为:

式 ( 6) 中,k1表示生产某一产品的初始成本或时间,Xi表示第i道工序的累积产量,bi表示第i道工序的技术学习率指数。该模型为多工序产品学习率的测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生产活动中单位生产成本的预测提供了支持。

2.2多因子技术学习曲线模型

传统的学习曲线只考虑影响生产进步的一个因子,但是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影响生产进步的因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些是可见的因子、有一些是不可见的因子,有一些是定性的、也有一些是定量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问题,采用多因子的学习曲线是必要的。

( 1) 双因素技术学习曲线模型。该模型是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研究开发因素构成的,描述的是随着累计产量和累计知识的增加而成本逐渐下降的规律,反映的是累计产量、累计知识与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累计产量可以看成从经验中学习,也就是干中学学习机理; 累计知识量可以看成是研究开发中学习,即研究中学学习机理。因此双因素模型是基于干中学和研究中学两种学习机制的学习曲线模型,其表达式为:

式 ( 7) 中,Q表示产量,R表示研究开发投入量,b1、b2分别表示干中学、研究中学学习率指数。 采用单因素学习曲线模型相同的推导模式,可以分别得出干中学、研究中学的学习率为LBD = 1 - 2- b1, LRD = 1 - 2- b2。

( 2) 柯布 - 道格拉斯多因子指数模型[20]。其表现形式为:

式 ( 8) 中,b0为模型系数,Xi为采用第i个学习机制后的累计产量,bi表示采用第i个学习机制的技术学习率指数,ε 为误差项。该模型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描述学习曲线,当因子数量只有3个时, 该模型就是三因素学习曲线模型; 有4个因子时, 就是四因素学习曲线模型。各个因子所代表的影响因素含义就是学习机理。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累计产量、累计知识是永存的因素,其他的因素根据行业标准的不同而不同,可能是规模效应、也可能是投入要素价格的变动,但归根结底就是学习机理的影响。

模型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对实际生产活动的预测, 但实际生产活动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如何把定性因素转化成定量因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学习曲线模型也是如此,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很多,如何将影响因素量化是研究的难点; 并且,在目前的实证研究中,技术学习曲线仅能刻画干中学和研究中学两种学习机制,其他学习机制的刻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技术学习率测算相关研究

技术学习率的测算,最早是美国国防部为了获取飞机生产任务所需要的直接劳动投入而要求斯坦福研究院研究完成的,随着二战的结束,技术学习率规律已被军事工业生产所接受与应用;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技术学习率从军事工业扩展到整个制造业,并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有利于提高生产和劳动效率的理论和实践工具。

( 1) 单因素技术学习率。单因素技术学习率是指经验中学习的技术学习率,广泛使用于能源技术学习率的测算。朱雨辰等[21]利用技术学习曲线模型对中德两国1997—2011年风力发电技术学习率进行了测算,得出了德国风力发电技术学习率为0. 067 8,中国风力发电技术学习率为0. 067 1,结果说明德国的风电技术成本随累计发电量下降得更快,也表明德国风力发电技术比中国更加成熟。郑竞宏等[22]将1976—2009年分成4个时段分别计算光伏发电技术的技术学习率,其中头10年最高为0. 212 7, 后10年最低为0. 066 8,平均值为0. 127 3,表明累计发电量对光伏发电成本的影响是逐渐减小的,也间接表明技术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趋于稳定, 技术学习率会越来越小。徐丽萍等[23]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了1990—2005年风力发电技术的平均学习率为0. 08,即累计发电量翻倍时发电成本下降了8% 。从朱雨辰等和徐丽萍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文献对于风力发电技术在不同时段的技术学习率的测算结果存在差异。

( 2) 双因素技术学习率。双因素技术学习率是指采用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测算出经验中学习的技术学习率和研究中学习的技术学习率,衡量经验与研发对技术进步的贡献性大小。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技术和能源技术方面,主要研究现状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制造业技术经验对技术进步的贡献比研发更大,医药、电子通信技术研发对技术进步的贡献更大; 能源技术方面大部分都是研发对技术进步的贡献更大,但由于时段的不同,有时经验的贡献值更高。

从以上已有研究与数据不难看出,不同文献针对相同技术所测算的学习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研究采用了不同的学习率测算模型, 有的采用了单因素模型,有的采取了双因素模型, 反映出对学习机理的刻画不尽相同,由此也反映出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学习机理的研究,以更有效地揭示影响学习效应的因素,并在模型上进行有效的刻画。同时,在技术学习率的测算对象上,已有的研究主要对电力、石油等能源技术的学习率与医药制造业、通信技术等制造技术的学习率进行了测算和预测,但目前范围上仍然不够全面,如在能源技术领域,对IGCC、煤炭液化技术等技术学习率的测算仍然不够深入,无法有效预测这些技术的成本演变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因此,今后有必要针对这些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有效揭示相关技术的成本演变趋势,从而为更准确地把握技术扩散的速率提供依据。

4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4.1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技术学习曲线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突破,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 1) 学习机理研究方面,多数学习理论处于概念提出阶段,并未形成相对应的实证性验证。虽然除传统的4种学习机理之外,还提出了其它多种学习理论,但这些学习理论尚处于概念提出阶段,远未形成干中学、研究中学的成熟的理论体系,而且这些学习机理并没有得到实际生产活动的验证。

( 2) 技术学习曲线模型研究方面,双因素模型并不能完全反映生产活动中影响技术单位成本下降的因素,其它多因子模型中变量因子的衡量并未得到准确定论,如三因素模型因子如何量化,这也是技术学习今后研究的难点与重点。

( 3) 技术学习率测算研究方面,结果存在差异性,不同学者、不同模型所测算出来的学习率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且目前的技术学习率缺乏对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学习率的测算。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是难点。目前清洁高效的技术已经提出,但碍于技术成本过高问题,其商业化步伐缓慢,至于对清洁高效开发技术的成本演化趋势的研究则更是相当缺乏。

4.2未来研究的方向

虽然目前学习曲线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学习机理、技术学习曲线模型、技术学习率测算3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 1) 学习机理方面,重点进行实证研究。目前学习机理的理论很多,但如何将学习理论与学习曲线模型因子相对应,如何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中是难点。因此,目前研究的重点可以放在实证上,而不再是理论概念的提出上,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重点,如模仿中学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应用、 如何量化。

( 2) 技术学习曲线模型方面,重点研究多因子模型。目前单双因素技术学习曲线模型已经成熟, 但实际生产活动并非只有单因素或双因素影响成本的变化,因此,用中学、交流中学等因子如何量化, 以及这些因子的衡量标准成为研究的重点,如在学习曲线研究过程中可以引入规模效应、投入要素的价格变动等变量。

( 3) 技术学习率测算方面,提高预测结果的收敛性。测算结果的稳定性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 而如何提高结果的收敛性是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为此,技术学习率测算结果的稳定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利用技术学习曲线对能源技术学习率进行预测已是能源经济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但这一方法在我国煤炭资源清洁开发技术领域的应用仍然很少,随着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深化,测算和预测煤炭安全绿色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的学习率应成为能源经济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5结论

篇4:管理电子学习曲线提高学习效果

面临这些问题以及为劳动力老龄化做好计划的需要,雇主们现在正在认识到,基于工作岗位的现行学习机制必须成为其业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幸运的是,各种学习战略正在为解决这一紧迫的问题而进行改变。学习曾经是一个通过当今各种工具(如教师、书本、投影仪和案例研究)进行的相对简单的概念,但它现在包括了具有战略意义的“e”(电子化),能够满足劳动力工作中的学习需求,而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为何要“e”

就我们所知,“工作”一词的含义在过去的30年中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伴随各种先进技术和电子商务而来的是人们期望更快的上手速度、更短的学习周期和更快地进入市场。此外还面临着地理上日益分散和移动性日益增强的员工、互联网的普遍扩散以及快速变化的规则和管制。所有这些因素与竞争极度激烈的全球市场相结合,意味着为了能够完成全部的规定任务,我们的工作节奏必须加快。

这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为使员工成功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保持自己的精神健康和工作热情,工作中进行的学习和劳动力的开发不仅不可缺少,而且是公司取得成功(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公司能够生存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雇主们已经认识到在学习上进行投资对业务的意义,而且正在积极寻求获得更多学习机会的员工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当然,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全面和集成的学习和成长战略的公司将能够满足员工们成为新型劳动力的期望。

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面貌,教育和培训现在正经历着急剧的转变,这一点并不使人感到奇怪。正像技术会带来新的挑战一样,这种情况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支持战略——电子学习。

不过,与一般的认识相反,在“学习”前面加上“电子”二字并不仅仅是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外加上课的铃声和口哨声。实际上,电子学习是一整套基于学习和信息的技术,覆盖了教育、信息流、通信、培训、知识管理和性能管理的各个方面。

这意味着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战略选择。但有时随这些选择而来的还有混乱。

这么多的选择,这么少的时间……属于电子学习范畴的各种选择使人头脑发晕,供应商的大肆宣传和公司对它的期望更使这种情况火上浇油。各种工具、技术、方法和方式的数量增长十分迅速,因此单单了解它们就已经十分困难了,更不用说为您的公司选择一个正确的电子学习战略。

在匆忙满足这一业务需求的过程中,经常被忘记的一点是,电子学习只是而且未来也将是人们要求中的一部分。

混合学习:新挑战呼唤新的解决方案

因此,一家公司应该如何管理这些选择并将必要的因素混合在一起,提供所要求的学习效果呢?

通过使用下面的4-层框架(表格:4-层学习模型如何使用这一框架?),雇主可以设计出一个学习框架并提供一个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满足公司业务和员工的特殊需要。

学习计划可以包括从独立和自己决定进度的形式到数种方式混合的更为强大的多层组合。由于这些层次针对不同的能力和技能获取需求,所以可以制订适当的培训计划,允许员工成功地从一个层次进入下一个层次,或从最合适的层次开始培训。

第一层:信息学习-读、看、听

这一层次由基本的知识传授组成,学习进度由自己掌握,学习内容为相对简单的技能和知识,属于入门性质的学习。例如,一家金融服务公司通过互联网以动态的方式更新自己的产品和通信计划就是第一层学习的一个例子。

第二层:交互学习-尝试和亲身实践

在这一层次中,用户仍然主要是自行决定学习进度;不过,他们现在将尝试使用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参加学习的人员可以学习新应用中一些更高级的技能,或尝试简单的程序性任务。例如在第二层学习中,建筑工人可以通过仿真软件来学习健康和安全保护方面的知识。

第三层:协作学习——讨论,并与其他人进行实践

这一层次使用了协作工具,允许个人通过虚拟群组分享学习体会。可以使用虚拟团队练习和更高级的技术,允许学员进行交互,虽然不是通过费时的面对面方式。例如,销售部门可以使用这一方法来定期更新团队的战术和成功经验。

第四层:协同定位学习-聚集在一起,建立关系,共同生活

在这一层次中,个人将获得能够改进自己业务表现的高级技能和技巧,要求大家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例如,新课程教师培训的最后阶段可能就属于第四层学习,内容是融合其现有的知识。

业务优势

IBM为推动混合管理开发和学习而设计的这一4-层框架可以指导公司在过多的学习选项中进行选择,并帮助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如何满足一个组织的学习需求和提供最好的学习效果。

重要的是,这一框架还为公司提供了以下看得见的投资回报:节省成本:通过确定学员真正的学习需要并使这些需要与公司的业务需求相对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面对面培训和成本。通过在第一个层次中培训学员,公司现在就可以在已分配的预算中提供更多的培训日。根据Hrfocus出版商IOMA 2002年培训管理和成本控制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在全年实施的各种培训计划中,电子学习在成本节省方面名列第一。

理论的真实应用:初级电子学习阶段奠定的知识基础加强了课堂阶段的学习,允许学员通过课堂进行更高级别的学习。后者还标志着非正式的学习阶段,允许真正应用所学到的战略并为参加学习的成员提供做出更好业务决策的体验。

灵活性的增加:通过使用多媒体和协作技术提供学习内容,学员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学习,因为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工作之余的学习或多个联系点,更容易地集成到现有的日常事务之中。 增加员工工作满意度:当雇主投资于员工的在职培训时,员工会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并因此而表现得更好。

从员工的角度看,如果公司创造了员工能够更方便和更有趣地进行学习的机会,那么这种情况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上,知识和信息的有效使用是创新和留住员工以及服务客户的关键,上述这种学习方式只会给所有相关各方带来好处。

作者为Richard Dunsdon,合伙人,

篇5:如何建立学习成绩曲线图

新课程理念提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要研究班隋、生情、学情,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要帮助学生弄清自己知识上的弱点、缺点,从而对症下药,因人而宜制定培尖补差计划。因此,每次考试后,班主任都会根据成绩开出一串目标生、临界生、补差生名单,任课教师则一阵忙乎:谈话、面批、督查、开小灶。老师忙个不停,学生疲于应付,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我们以为老师对学生学情并未真正全面的了解。因为每次考试学生的名次会上下浮动,学科成绩也有波动,到底该生在班级处于什么位置,其学科成绩薄弱如何,薄弱学科又到底薄弱在哪一知识点上,对此,老师难以把握到准确可信的数据材料。开考试分析会,一次考试,若干数据,让任课教师难以直观而简洁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也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定位,给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不了正确的导向。培尖补差工作自然也易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效益不高。于是我们想通过绘制学生学习成绩曲线图,让教师根据学生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变化形成对该生的科学评价。从而避免了一次、两次考试的偶然性,对学情把握的片面性,补差措施的盲目性。进而达到让教师探索出一条适合生情、学情,提高教学针对性,促进教学效益最优化途径的目的。

二、曲线图建立

以首次考试为起点,计算出某生的总分、单科分与同学科组合学生总分的均分、单科均分的差并除以同学科组合学生总分的均分、单均分得该生的总分、单科分的分差率。以后每次考试都计算出学生的总分及单科分与同学科组合学生总分的均分、单科均分的分差率,并标示到图上。分差率可以避免因考试难易系数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学生成绩的波动,影响对学生在同学科组合中的准确位置的评价。这样可以回避单以名次来评价学生成绩的不准确性,而从分差率的正负看学生的变化,正便是进步,负便是退步;可以回避考试总分及名次的升降与该生实际分值在同学科组合中位置并不相符的现象。即名次虽有上升,但分值与同学科组合均分值的差距却拉大了,这样的不合拍就不能算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正确评价,曲线图是以分差率为纵轴,考试次序为横轴构成的,如下图:

曲线图可分两种绘制,一种是班主任计算学生个人每次考试总分与同学科组合均分的分差率,然后绘出该生几次考试成绩变化曲线图。由此变化轨迹,则一目了然地看出学生的变化动态,为班主任的工作提供直观可信的材料。另一种是任课老师计算学生个人每次考试单科分与同学科组合单科均分的分差率,绘制出学生几次考试学科成绩变化曲线图。由此变化轨迹,则清晰地显示该生学科的学习情况,从而为任课老师的培尖补差提供可靠而有效的信息。以上有关数据档案构成的曲线图,旨在让班主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演变过程有全方位的了解。让每个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有数有底;心中想学生,想方设法,做到工作有的放矢,措施得力有效。

三、曲线图延伸

1.学习成绩变化曲线与知识点掌握曲线相结合

高考试卷几年来已基本定型,试卷结构、题量、题型、分值及各知识点的分布等都相对比较固定。一个学生某一学科弱,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差,识记、理解、运用不可能都弱。什么地方痒,什么地方最疼,学生最希望我们抓什么部位,抓到什么力度,这倒是我们要细化研究的。正确把握补差生、补差科目、补差点,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因人而宜,提高补差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我们还可以让任课教师将补差对象每次考试的某一知识点的得分情况绘成曲线图,从而纵向了解该生某一薄弱知识点的演变情况,科学评价该生这一知识点的实际掌握运用的层次并适时调整补差策略。

2.老师绘制曲线与学生自我绘制曲线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准确定位,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我绘制曲线图。比较点可以是总分,可以是某一学科分,可以是某一知识点得分。从图示变化,让学生自我去剖析成绩的演变,寻找变化的原因,思考解决的突破口。毕竟什么地方疼,什么地方痒,有多疼,有多痒,学生自己再清楚不过了。老师帮学生把脉找症状,有高度,有指导意义;学生自己把脉找问题,更实在,易操作。尤其是学生从曲线图的变化可以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评价。同时自我反思过去的一段学习过程,总结过去学习方法的得失,寻求完善改进提高的方法。如此,可激发学生占据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从老师要我补到我要老师补,我要老师补什么,我要老师什么时候补,怎么样去补等。我们希望通过此举更好地改进我们的补差工作,激发师生双方补差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补差效果。

四、曲线图类型

一般说来,学生历次成绩变化轨迹可以描述为四种类型:

1.稳定型

一般可以把单科成绩上下浮动不超过5分,各科成绩趋于平衡,总分成绩上下浮动15分以内的类型描述为稳定型。

2.波动型

可以把单科成绩上下超过10分,总分成绩上下浮动超过20分的类型描述为波动型。求这种波动型的各科均分值时,最好是去掉一个最低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以增加均分值的可信度,总分均分值也可根据这个办法求得。

3.上升型

可以把单科成绩、总分逐渐呈递升趋势的类型描述为上升型。这种上升型往往表现出某些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具有在考试中发挥稳定,甚至超常发挥的心理优势。

4.下降型

可以把单科成绩、总分逐渐呈下降态势的类型描述为下降型。这种类型往往反映出某些学生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差,考试时容易失常。因此,在求出总分均分值以后可考虑再减去15分左右作为该生升学考试的假想分。

五、曲线图功能

1.指导分析学情。调优教育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成绩曲线图,可以把我们教师的视线引向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引向科学分析学情,发掘学生潜力;引向优化师生关系,让教师心中真正想着学生,让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引向让曲线牵动师生双方形成合力,共同探求教学新思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把握发展动态。提高培尖补差效率

学生学习成绩变化曲线图,涵盖了每个学生每次考试每门学科的演变情况,再加上班级管理档案中各项指标的评价,应该说学生学习成长的动态,老师可以一目了然。培尖补差对象、科目、知识点等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复习的补偿工作也就有的放矢,从而能提高培尖补差的针对性、实效性。

3.发挥激励功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成绩变化曲线图,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轨迹,其动态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起落;其连续性,又让学生看到过去的成绩和发展趋势。个中成功让学生信心百倍,偶有波折让学生迎头赶上。区区曲线牵动着学校家庭共同关注,激发着老师学生齐心协力。让曲线攀升上扬永远是学生心中所求,老师心中所想,家长心中所盼,三方合力,共同谋划,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六、曲线图认识

学生学习成绩变化曲线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管理、学业评价的改革。

1.静态与动态的结合

以往学生成绩报告单只反映学生期中、期末文化考试的成绩,而学习成绩变化曲线图则着眼于学生平时的动态发展状况,通过描述学生学业发展起落轨迹展示学生学习的概貌。

2.片面与全面的结合

过去只反映学生某一两次考试成绩,其间偶然因素难以避免,而学习成绩变化曲线图则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更全面、深入、多侧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3.单向与多向的结合

过去只由教师对学生评定后向家长报告,现在的学习成绩变化曲线图则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我反思,学生互相启发,教师评析,家长反馈参评等方法进行信息的多向而充分的交流。

4.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过去只注重期末的考试成绩,老师给出对学生结论性意见。现在则注重平时学习过程,每次考后师生互动认真剖析,不断调整教与学的行为,并且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随时对学生进步予以鼓励,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予以补救,使学生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成长状态。

5.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定量是着眼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数量因素,通过量化考查测试,获得学生学业的量化结果,并对其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解释和利用,对那些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宜量化的内容则纳入定性评析的范围。

6.纵比与横比的结合

纵比即把学生当前的成绩与历次考查检测的成绩比较,利于发现学生发展的路径,预测学生学业成绩变化的趋势;横比则将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的成绩平行比较,利于发现彼此间的差距及各自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使学生个体、集体学有目标,进有标准,以激励学生、班级不断攀登。

篇6:学习曲线pdf

1、打开一个任意的PDF文档;

2、选择菜单栏的“文档”;

3、选择“文档”里的“安全性”一栏;

4、再选择“安全性”里的“显示本文档的安全性设置”一栏

5、这样进入了“文档属性”对话框,用鼠标点击一下“安全性方法”,就会出现一个下拉菜单,然后选择“口令安全性”;

6、这样进入“口令安全性―设置”对话框,这样有二处可供选择:

a:“要求打开文档口令”,如果用鼠标在小框内点击一下,这样就会把它勾上,然后你输入你的密码――确认,这样,当别人点击这个文件时,就会弹出“请输入口令”的对话框,如果不知道密码的人士,是完全看不见里面的内容的。

b:“使用口令来限制文档的打印和编辑以及它的安全性设置”,如果用鼠标在小框内点击一下,这样就会把它勾上,然后你输入你的密码――确认,

这样就给你的当前PDF文件加密了,当别人打开你的这个文件,可以看见其内容,但别人不能修改、打印等等

设置 PDF 的口令(这是来自官方的说明,你可以尝试操作。)

您可以通过设置口令和禁止某些功能(例如,打印和编辑)来限制对 PDF 的访问。

PDF 包含两种口令:“文档打开口令”和“许可口令”。当您设置了“文档打开口令”(也称作“用户”口令)后,用户必须键入您指定的口令才能打开 PDF。 当您设置了“许可口令”(也称作“主”口令)后,收件人无需口令即可打开文档,但其必须键入“许可口令”才能设置或更改受限制的功能。 如果 PDF 同时被这两种口令保护,则使用其中任一口令即可将其打开,但必须使用“许可口令”才能更改受限制的功能。为了更高的安全性,同时设置两种口令较好。

所有 Adobe 产品均强制执行由“许可口令”设置的限制。但是,由于第三方产品可能不支持或忽略这些设置,文档收件人可能会绕过您设置的某些或所有限制。

重要说明: 如果您忘记了口令,将无法从文档恢复口令。 请考虑保留没有口令保护的 PDF 的备份。

请执行以下任一操作:

请单击“任务”工具栏上的“安全”按钮 ,然后选择“删除安全性设置”。 键入您的口令,然后在有关删除安全性的提示中单击“是”。

请在“文档属性”对话框的“安全性”标签中,从“安全性方法”菜单选择“无安全性设置”。

上一篇:星村小学读书汇报材料下一篇:鹭江村现状调研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