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2022-07-17

第一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加强社区科普工作 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申维辰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0日 16 版)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社区工作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总结先进经验,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现中国梦的宏大战略,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号角

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现中国梦的宏大战略,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也为推动城镇化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应当看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城镇化是拉动内需的最大动力,是促进发展的最大潜力,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大引擎。城镇化的演进,已经引发并将继续带动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已经引发并将继续推动乡土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变、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城镇化不仅需要产业的培育和支撑,而且需要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无论是实现城镇产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还是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提高人们融入城镇的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还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都需要科学知识的支撑,都需要科学素质工作的支持。开展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一定要从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认识,一定要站在这样的时代高度上来把握,一定要用这样的宽广视野来谋划,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工作方位,努力在城乡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中找到工作重点,努力在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中打开工作新空间。

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科技发展面临的新阶段,为社区科普工作拓展了广阔舞台、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发展要靠城镇化来带动,要靠科技创新来驱动。实现城镇化的发展、实现科技的创新,需要全社会良好的科学素质作基础。社区科普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形势、新的阶段,提供了社区科普工作新的机遇,也赋予了社区科普工作新的责任。

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条件。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伴随着城镇化浪潮的兴起,大量农村变为社区,大量农民变为市民,当前我国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有2.6亿农民工在城镇工作。社区是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依托。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帮助城镇居民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提升技能,有利于城镇居民特别是新居民增强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从而真正融入城镇社会、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增强全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在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土壤。社区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社区科普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能够有效筑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夯实全社会创新发展的后劲,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是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全体社会成员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前提。实践表明,具备更高科学素养的人,更容易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更容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准;科普工作越扎实的地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得越广泛越深入。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让人们既能深切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又能更好地领悟到价值的真谛;既能增进对科学的热爱,又能增强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是促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密切地关系着民生改善和群众福祉。一个公民的科学素质折射出他的生活品质,一个社会的科学理性映射出这个社会的精神品位。科普工作不仅是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增进民生幸福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普工作也是民生工作。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对于帮助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满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面向社区基层、服务社区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城镇社区科普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经达到3.27%,但与“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应当说,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重、时间紧。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对实现我们的目标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深化科普宣传,狠抓薄弱环节,注重工作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和共享服务,全面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科普工作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

一要着力聚焦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社区科普工作要敏锐把握新变化、新期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人们生产生活安排项目、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推动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展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积极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和重大成果,介绍我国在科技前沿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技热情。要大力宣传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促进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注重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团队,特别是宣传那些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进一步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

二要着力建设社区科普服务平台,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社区科普工作要融入进去、持续下去,必须有阵地、有平台。要抓好社区科普阵地建设,积极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行动计划”,建立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社区科普学校、社区科普橱窗画廊、社区科普活动室等设施,搭建起服务社区居民的有效平台。要抓好科普活动,摄制播映科普主题的电影电视,举办讲座展览,开展现场服务,深化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家庭等创建活动,吸引群众在参与中体验科技乐趣、提升科学素质。要抓好社区科普网络建设,注重运用社区局域网以及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渠道开展科普工作,构建起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相衔接的科普工作网络体系。要抓好科普资源整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社团、科技场馆等单位的资源优势,促进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社区开放、向社区聚集。

三要着力发展科普产业、培育科普产品市场,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发展科普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科普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事业与产业并举、公益与市场互补,在大力发展科普事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科普产业,实现双轮驱动、两翼齐飞,使科普产业成为科普工作新的增长点。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契机,加强对科普产业的研究,提出支持科普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加强科普产品的研发开发,深入挖掘科普资源,找准产品与市场的对接点,培育科普产业链,创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方式,开拓科普消费市场。要整合社会资源、集聚社会力量,推动科普与文化、教育、艺术、体育、旅游等领域的融合,使科普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镇社会的更多领域。

四要着力改进创新,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科普活动品牌。科普工作本质上是一项群众工作,社区科普工作尤其是这样。要立足社区实际,根据居民组成、文化背景、民生需求、资源条件、生活环境等不同情况,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社区特色的科普活动,打造活动品牌,用品牌提升工作效果。要注重丰富科普的形式载体,赋予科普工作以时代元素和时代表现,赋予科普工作以具象化的呈现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人们参与科普的兴趣和热情。要扩大科普工作覆盖面,针对青少年、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困难居民、残障特需人士等重点人群,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活动。

五要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的强大合力。科普工作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必须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原则。社区科普工作是整个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区和谐、提升城镇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切实把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推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社区科普工作有政策措施、有经费保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落实分工责任,采取有力举措,精心组织实施,形成携手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级科协要履行好纲要工作牵头单位的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加强监测评估和政策激励,推动社区科普工作落到实处。近期,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科协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十二五”中期评估,对各地工作包括社区科普工作进行实地督查。要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推动社区确定科普专干,配备社区科普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科普工作队伍,做到社区科普工作有组织、有机构、有名册、有活动、有考核。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积极担当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为社区科普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

第二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管治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加强《纲要》实施工作宣传

1、充分认识公民科学素质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把握党中央、省政府对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主动顺应广大市民对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新期待,坚持不懈地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好。

2、加强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在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道路以及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人民幸福满意城市中重要意义的宣传,普及有关《纲要》实施工作政策、文件、法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把《纲要》实施工作转化为服务科学发展、促进创新创造的自觉行动。

3、积极参与全国、全省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为《纲要》实施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工作分工:市委宣传部、市科委、市科协牵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

二、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4、围绕“节约能源、保护生态、保障安全、促进创新”,把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贯穿到《纲要》实施工作全过程。组织动员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广泛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和宣传。积极推动主题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

5、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普及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投身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实践。

6、围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普及低碳生活,开展卫生保健、移风易俗、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

7、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弘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精神,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培育创新文化和诚信文化。

工作分工:市委宣传部、市科委、市科协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环保局、卫生局、文广新局、城管局、安监局、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金会参与。

三、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8、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推动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重视开展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校外科技活动,到年,创建30个“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注重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

11、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开展贴近群众生活、形式多样的社区科普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建设和谐社区做出积极贡献。建设以“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科技社区,使科普教育覆盖更多的基层群众。拓展社区科普设施功能,提高社区科普大学办学质量,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到年,100%以上社区建有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和科普画廊,有条件的社区都建有社区科普大学。

12、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技知识教育,将提高科学素质纳入干部学习考核指标。到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接受系统的科学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30%以上。

工作分工:市科协、教育局、农委、人社局、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

四、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13、坚持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双管齐下。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力度,加强科技馆、基层科普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人员培训,维护良性运转。推动各类科普平台的整合共享,提高科普资源使用效益。落实捐赠公益性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科学素质建设。落实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发展。到年底,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0个左右、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0个左右。

14、促进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加强科研资源、教育资源、企业资源的科普转化,推动科技馆、标本馆和有条件的实验室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鼓励科研工作者、教师参加科普创作、进入科普教育基地和社区开展科普活动。发挥承担科技项目的科研机构、团队、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及时向公众传播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

15、促进科技界与公众密切互动。发挥科普专业人才作用,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纲要》的工作。落实国家科普人才规划,加强科普人才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16、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广播、电视、网络、出版物、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公众推出高品质科普宣传品和公益作品。发挥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普宣传中的更大作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民科学素质行动。

工作分工:市科协、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

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7、完善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监测评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和效果。将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科技进步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个人业绩和能力考核范围,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指导,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形成有利于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落实的良好局面。

18、完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动态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综合协调、服务联络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坚持大联合、大协作,把力量凝聚起来,把行动协调起来。

19、建立城乡一体化科普工作机制,促进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的公平普惠,努力提升城乡居民科学素质及创新创造能力。

20、完善科普经费投入机制。市、区(县)政府应在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求和财力状况逐步增加科普投入。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承担的任务,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要的经费。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拓展经费来源渠道。

工作分工:市科协、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牵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

六、加强组织领导

21、完善组织领导制度。市、区政府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构建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体系,努力提高基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水平。

22、加强相关政策保障。进一步强化科普事业公益性地位,在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业规划以及有关科技、教育政策、文件、法规中要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强化保障机制建设,在精力上多投入,在经费上多倾斜,在政策上多完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创造更好条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管治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

范文网【】

第三篇: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

――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

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第四篇: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臵。树立科学教育观,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强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创建和评比工作,到2010年,全市将创建市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50所,申报省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10所。

2、着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素养。以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为抓手,常年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学家进校园、校园科技节等科普系列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办家长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培养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3、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为农村未成

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

4、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结合城市公益设施布局和建设,配套完善青少年活动场所,着重抓好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努力实现各县区(含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建立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以校内教育为主,科普场馆教育为补充的科普教育机制;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相补充的方法,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5、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少儿科普文艺与少儿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各县(区)的新闻载体要开辟科普专栏或专题,加大科技传播普及力度。

(二)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科协、市文明办、市妇联、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完善县区、乡镇、村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员农民培训,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定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绿色证书、科技和创业等培训计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力争“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25万人,再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加大对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经营能力,力争80%以上的农村劳动者能够熟练掌握1-2项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

2、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普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创新“百名教授兴百村”小康工程建设,扩建和充实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拓展项目,不断完善科技工作站建设和项目对接工作,促进此项工作向纵发展;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专家讲座、样板示范、田间学校、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和网络咨询等形式,重点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

保护耕地、清洁生产、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及陈规陋习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3、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到2010年,力争我市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区达至3-4家、省级新增1-2家;市级组织科普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各县区组织科普示范户的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园区),到2010年,培育市级农业科普示范基地100个,帮助3000个农户实现科技致富的目标;积极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培育和资助一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不断促进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4、加强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学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培训中心、文化站,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努力建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发展和健全全市农技推广机构,健全乡镇科普组织;建立同等院校专家教授按其专业特点对口挂职乡镇领导制度,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在每个行政村建立科普工作站,明确一名专兼职科普员,并定期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和流通服务组织、发展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0个,重点扶持农技协30个;积极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力量,利用电信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语音系统,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交互性强,信息传输快等优势,全力打造农村科技服务平台,使全市广大农民足不

出户就可以全天候、全方位接受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全心全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加强农村乡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农民技术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5、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普村村通”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全市农村“一站、一栏、一员”科普网络,强化科普画廊(宣传栏)在科普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作和编写适合我市区域经济特点的农业技术科教片、科技书籍和科普读物,提供给农村基层使用。

(二)责任单位 牵头部门:市农业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电信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

2、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

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力争开展再就业培训10万人次,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特殊别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万名,着力提高第

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

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技能竞赛和发明活动,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以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为平台,鼓励职工进行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力争全市每年有60%从事技术岗位的职工参加各类各项技能大练兵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和弘扬,全面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4、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城区、街道、社区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的作用,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并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

学素质。

(二)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贸委、市总工会。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素质培训工程。将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列入《连云港市“十一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认真实施“111党政干部培训工程”和“五﹢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专题培训行动计划、年轻干部“双培”行动计划和“三个五”创业创新人才培训行动计划等,通过到党校(行政学院)脱产培训、高校进修、参加专题培训班学习、出国培训、实践培训等形式,提高领导干部公国员的科技素质。

2、创新载体,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依托“连云港人才网”,开设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专栏,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网上学习;调整充实市级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自主选学培训课程菜单,开设相关课程,供干部自主选学,多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举办“连云港发展名家讲坛”,定期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连举办专题讲座、科普报告会等,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 神。

3、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带动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适时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4、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在领导干革命部公开选拔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进一步丰富与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强化对其科学素质的测评。

(二)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五、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行动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师范院校设臵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发展青 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壮大科普讲师团队伍;实施城乡科学教育教师互派,促进城乡科学教育均衡发展;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建立教育界和科技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教育界和科技界双方互动,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工作。

3、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各中小学图书馆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加强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各类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场馆的科技普及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各类社区科普(市民)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技教育与培训;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行动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一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市场;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将科普作品纳入科技进步评审范围;建立将政府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及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2、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交流平台,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立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播和展示活动,不断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行动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连云港电视台、广

播电台、各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辟科普专题节目,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各县报纸要开辟科普专栏(版);各县区要建立科普网站,向公众传传播科技知识和科技动态以及提供科技资询服务;所有媒体的科普栏目(专题)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品牌;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各类报纸的科技专栏(版)数量、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内容和版面要大幅度增加。

2、积极培育科普文化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创办广播电视栏目、科普传播机构、科普网站等,开发与经营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书刊、音像制品、教育和游戏软件等,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我市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3、建立科普应急机制。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4、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 努力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充分利用网站(页)、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与宣传。 牵头部门:市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电信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

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行动

1、统筹规划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将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居民不区建设规划的审批内容;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各县(区)要把科普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2、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四级科普设施建设步伐,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一座市级综合性、多功能性的科技馆,力争使每个县都有1所科技馆;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和改造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增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的为老年人服务功能;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培育科普展览、展品市场,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制定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的资质认定办法,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

构,提高设计制作水平。

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六、保障措施

(一)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纲要》的有关规定,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台具体政策,将全民 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列为战略性投资,逐步增加教育、科普经费,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实施任务,按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管理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二)做好定期监测和评估。从2008年开始,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为指导,结合连云港实际,建立我市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评估、监测和分析机制,定期对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进行评估,为提高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完善督促、考核和奖励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政绩考核内容。领导小组要对各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并对各成员单位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

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要作为对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每两年对全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推动《纲要》在全市广泛深入实施。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第五篇: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硚口区环保局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环保局高度重视,形成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按职责落实的工作班子,并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以环境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较好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环保宣传教育等目标任务,在重点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绿色生活理念等方面不断推进工作,提高了辖区公众环保意识,并加大执法力度,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动我局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一、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科学素质建设

为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环保局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宣传活动。以环境保护、绿色生活、生态文明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宣传环境保护工作,扩大新闻报道的覆盖率和影响面。近两年我局积极向《中国环境报》、《武汉环境》等报刊投稿,累积发表环保类文章60余篇,在硚口区政府、武汉市环保局等网站发表信息200余篇。多角度多方位让广大群众逐渐加深对环保工作的认识,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环保行动中去。 二是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点节日为契机,在机关、企事业、学校、社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有效提高群众的环保科学素质。我局每年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平时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场合普及环保小知识。根据每年环境日不同的宣传主题和新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内容,在机关、学校、企事业、社区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和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与区党校商定计划,联合为区管干部、科级干部上环保主题课程。今年6月份开展的“建设生态硚口,推动绿色发展”的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在机关和社区取得了较好的环保宣传效果。我局组织不同专题的知识讲座活动,由局里高级工程师主讲,通过新颖的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技巧,逐渐在社区和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即使在雨雪天也有大批群众冒雨听取讲座。另外,我局还利用“3.15”、“地球日”、“科普宣传周”等宣传活动,设立环境保护宣传咨询点,广泛开展环保进基层活动,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环保问题。

三是进一步拓宽绿色创建活动领域,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等创建活动,使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我局和区教育局坚持以“环境教育为依托,倡导绿色管理,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为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从环保小事做起贯穿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和过程,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们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和习惯。在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中,我局除了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和环保知识竞赛以外,还通过在社区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发放环保购物袋、展板宣传等方式向广大居民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让居民更好的了解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和环保知识,倡议居民以实际行动自觉做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

四是积极开展新的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为切实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素质、倡导法治、促进和谐,我局以“六五”普法活动为契机,在全局上下深入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同时深入社区和学校认真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对贴近居民生活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倡导全民知法守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民环保科学素质的提高,呼吁全民行动起来共建美好绿色家园。近年来我局累计在学校和社区发放环保法律法规资料及宣传手册1000余份,设置展版10块,悬挂宣传横幅30余幅,并利用企事业单位电子屏滚动播出环保宣传内容。这些方法有力宣传了环保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环保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了辖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二、在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中促进科学素质建设

一是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境监管。为了确保全市生态环境安全,我局每年开展多次“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维护群众身心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 ,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我局不定期对全区污染源进行监督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偷排、漏排、闲置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环保大检查行动,采取明察与暗查相结合,两年来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执法车300余台次,发出50余份环境违法行为改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文件。在每年中、高考期间,环境监察人员加强环境噪声监管,确保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生活、考试环境。通过对违法企业查处和整顿,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在执法过程中也使企事业和群众对环保法律法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企事业单位对社会和公众环境负责的意识。

二是在行政审批中严把环境准入关。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文明,“预防为主”是我局长期坚持贯彻的指导方针。如何做到提前预防,我局在环保行政审批中,一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坚持“五不批”,即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具备治污能力,无排污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二是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不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三是实行重点项目、敏感项目集体审批,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或项目所处位置敏感的,召开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策。同时,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企业,坚决依法停建、停产,促使辖区企事业单位环保守法意识进一步提高。

三是在不断强化环保学习培训中提高素质。坚持业务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机关。一是坚持以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核心,中层干部为重点,局机关和二级单位抓落实,形成全员参加的学习格局,建立学习档案,促进学习效果。二是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机关干部参与各项科普教育活动,定期组织环境监察和监测人员在局内和局外上台讲课,在辖区开展知识讲座、进企业进行实地指导,积极参加业务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通过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和能力水平。

三、不断完善工作举措提升科学素质建设水平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要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目标,研究部署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措施,严格按照“全面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科学教育,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的长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局领导班子统一领导、各科室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切实推进提高科学素质的各项工作。

二是统筹谋划、制定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要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谋划“十三五”期间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行动的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工作措施和目标制定分时间段的具体方案和计划安排,使培训和教育更加及时和有针对性,也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指南。

三是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提升环境执法水平。严格执法标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开展环境检查专项行动,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大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四是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使环保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更多的新形式、新办法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微信平台等多种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知识的知晓率,营造浓厚的环保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科学素质。

2016年是“十三五”启动年,我局将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环境安全,推进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人民群众环境满意度,为加快建设现代商贸强区、美丽生态硚口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团队口号霸气押韵下一篇:泰国旅游防骗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