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2023-05-24

第一篇: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2018云南临沧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时政热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lincang.offcn.com

2018云南临沧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时政热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导语】在三支一扶考试中,时政热点在选择题中和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因而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每日发布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备考三支一扶考试的考生们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总书记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习近平同志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一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度前所未有,国际形势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局部战争威胁,世界新军事革命也在深入发展。这些都对国家面临的安全挑战和维护安全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随着我国国家利益迅速拓展,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国家在境外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利益等,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目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安全治理,在解决气候变化、核扩散等地区与全球性问题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积极倡导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改革。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与世界互联互动空前紧密的前进潮流中赢得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主动。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我国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外部阻力和挑战逐渐增多,生存安全问题和安全发展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

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 二

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安全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特点,对这一战略思想体系进行充实、发展和完善。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安全概念,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富有“中国意蕴”。它揭示了国家安全的整体性,即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方方面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国家安全的不同领域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维护国家安全就要统筹兼顾。要坚持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以发展为根本,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科学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总体的、全面的。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它所涵盖的领域,既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也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等非传统领域,乃至太空、深海、极地等新型安全领域。对于实现国家安全的途径,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法制建设;既重视军事攻防、情报保障、外交活动等硬手段,也重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交流、科技进步等软手段。强调国内安全问题,综合考量内部和外部安全;保证自身安全,又消除把自身安全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的安全模式,建立普遍的安全,实现共同安全,这是一种“大安全观”的重要体现。

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视可持续发展。总书记指出:“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国家安全的总体设想,不能是权宜之计,而要着眼长治久安。统筹当前和未来的国家安全工作,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不能只是被动应付,而必须有前瞻性地针对各种安全问题,开展机制化和常态化的治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视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主旨是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对人民安全需求的持续回应和长久关切,意味着人民安全是一切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发展,都是反映人民需求的体现。

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是新时代党中央对我国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和安全挑战的系统回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在安全领域的最新体现,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思想。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 三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适应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这是国家安全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则;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国家安全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捍卫国家利益;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保障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任务,人民安全高于一切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所在。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把国家安全工作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加以领导和运筹,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基本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从战略高度将国家安全工作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牢牢掌握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主动权,始终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始终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始终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被打断的危险,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息息相通。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就是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维护和发展我国发展利益,同时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更多临沧三支一扶考试信息关注临沧中公教育 微信公众号(ynlcoffcn)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二篇: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刘跃进

[摘要]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等多方面的论述,统一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一、从非传统的新安全观到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由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国家安全理念和安全模式长期探索的一个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为积贫积弱、外侮内乱的中国找到一条重生之路,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也就是为了国家安全。虽然当时还没有“国家安全”概念,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立党宗旨和实际工作,无疑都围绕着近代来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始终思谋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如何摆脱东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欺凌和内部封建势力对穷苦百姓的剥削压迫。中共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和诉求,实际上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国家安全追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其重要文献第一次使用“安全”一词,是1945年的七大报告。建国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在讲到第10个问题即“外交问题”时具体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于保障战后国际和平安全的机构之建立,完全同意敦巴顿橡树林会议所作的建议和克里米亚会议对这个问题所作的决定。”①这里所说的“国际和平安全的机构”,就是后来的联合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方虽然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领域经常用到“安全”一词,也经常用“我们国家的安全”、“我国安全”、“祖国的安全”等等语词来表达“国家安全”的含义,用“要准备打仗”、“保卫祖国”、“加强战备”、“以阶级斗争为纲”等等来表达国家安全维护与保障问题,但是直到1983年都一直没有明确使用“国家安全”一词。这种没有使用“国家安全”术语情况下的国家安全论述与实践,可以称作“对国家安全的事实性论述与实践”,以别于1983年官方文件开始使用“国家安全”一词后逐渐强化起来的“对国家安全的概念性论述与实践”。

“国家安全”一词在中国官方文件中的首次出现是1983年;在中共中央文件中的最早出现是1986年。在1983年6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时任总理赵紫阳指出:“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加强反间谍工作,国务院提请这次大会批准成立国家安全部,以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② 三年之后,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要求公民“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社 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59/4526988.html. ② 赵紫阳:《政府工作报告——一九八三年六月六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新华网·新华资料,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0/19/content_2108881.htm.

1 会公共安全受到危害的时候,要挺身而出,英勇斗争。” ①

此后到1992年中共十三届九中全会,“国家安全”一词虽然在中共中央重要文件中没再见到,但在中央政府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却多次出现。例如,1988年七届人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活动”、“南部非洲各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表述中,就2次出现“国家安全”。1989年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2次出现“国家安全”。 1992年七届人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安全”又出现一次。特别是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党政官方文件中的“国家安全”开始更加频繁出现,“对国家安全的概念性论述和实践”逐渐成为常态。

但是,中国官方1990年代前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都局限于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以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为例,它对国家安全的论述,甚至所有涉及“安全”二字的内容,都被放在了报告的“军队建设”部分。正是在“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这一部分,报告才出现了4次“安全”,其中一次是“国家安全”,具体内容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不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我国已经裁军百万,今后军队要努力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注重质量建设,全面增强战斗力,更好地担负起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的神圣使命;同时,要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要继续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公安、安全等部门的建设,更加有力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②这种放置于军事问题中、把国家安全等同于军事问题的观念,无疑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此后,官方虽然从1996年开始在国际场合提出一些不同以往的新安全观念,1997年开始使用“新安全观”一词,1999年把其核心概括为“互信、互利、平等、合作”③,2001年7月把其核心修订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④,2002年7月又通过发布《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对新安全观作了系统阐述⑤,但是“新安全观”一词涉及的只是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问题,而不是完整的国家安全问题。在2006年后基本不再使用“新安全观”表述之前,“新安全观”一词始终没有用来陈述完整的国家安全问题,始终被限制在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领域,因而“新安全观”在当代中国表述的,始终只是非传统的对外安全观和国际安全观,而不是完整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1990年代,无论是在“对国家安全的事实性论述与实践”的1949年至1982年期间,还是“对国家安全的概念性论述与实践”的1983年至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探索新安全观时,官方在整体上秉持都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①《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通过)。http:///GB/shizheng/252/5089/5104/5201/20010429/455518.html ②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2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7/65446/4526313.html. ③江泽民:《推动裁军进程 维护国际安全———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3月26日),人民网,http:///item/ldhd/Jiangzm/1999/jianghua/jh0005.html. ④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1-12/03/content_499021.htm ⑤《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2002年7月31日)。外交部网站,http:///GB/40531/40746/2994977.html.

4 定》字数稍少且差别不大的集中论述,指出要“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保障国家稳定安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①通过词频统计我们发现,与《能力决定》16次提到“安全”(包括4处“国家安全”)相比,《和谐决定》共24次出现“安全”,其中5次是“国家安全”。这一文件,没有再出现“新安全观”的字样。此后,官方的重要文件基本上不再使用“新安全观”的提法。限于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的“新安全观”提法没有任何声明的逐渐停止使用,以及对国内安全的关注,说明官方不仅在事实上已经考虑到许多比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范围更广泛的国家安全问题,而且也在理论上思谋着一种比“新安全观”更具概括性的整体性国家安全观。这一历史进程,孕育的正是具有整体性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但是,在整体性国家安全论述涉及国内安全问题时,这一《决定 》却不像10年前萌芽的“新安全观”那样具有突出的非传统安全特色,相反倒是让传统安全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提出“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构成要素说明官方已经越来越重视某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但把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归为“敌对势力”,强调“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强调通过“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来“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而没有看到国内各种非敌对性社会矛盾特别是党政军内部的严重贪腐对国家安全特别是国内安全的严重威胁和危害,看不到通过确立国内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公平正义及民主法治来确保国家安全特别是国内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则说明这一《决定》的主导思想依然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而不是非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但是,由于越来越多地提到各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危害因素、保障措施等等,特别是由于开始把国家安全问题放在国内社会问题论域中阐述,一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正在不断积累成型。2007年11月的中共十七大报告就体现了这种积累和初步形态。十七大报告不仅没有再出现“新安全观”一词,同时还把对国家安全的整体论述放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的“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中,而没有像过去那样放在军队国防建设部分,也没有放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部分。这是十七大报告与以往党代会报告的一个重要区别。国家安全问题在报告中的位置变化,说明中共中央认为,当前中国国家安全重点问题既不在外部,也不是军事问题,而是国内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报告对此的具体论述是:“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但是,国家安全确实与军队国防建设密不可分,因而报告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中,也论到“国家安全”,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更好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这种情况表明,非传统的国家安全思维与非传统的国家安全内容,在十七大报告中都进一步得到扩大和强化。

到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时,虽然在“概念性存在”意义上还没有出现“总 ①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5 体国家安全观”的字样,但在“事实性存在”意义上已经有了一种综合性、总体性的国家安全观的雏形。

根据我们所做的文本统计,1992年十四大报告4处提到“安全”,其中1处为“国家安全”;1997年十五大报告6次提到“安全”,其中3处为“国家安全”;2002年十六大报告14次提到“安全”,其中3处为“国家安全”;2007年十七大报告23次提到“安全”,其中5处为“国家安全”;2012年十八大报告36次直接提到“安全”,还有6处事实上也表达了新的不同方面的“安全”(如“食品药品安全”其实包括了2个“安全”,一是“食品安全”,二是“药品安全”),从而使“安全”在报告中事实上出现的次数在事实上达到了42次,其中4次直接表达就是“国家安全”,同时还有2处事实上也是“国家安全”(一是“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中的“工作机制”事实上是“国家安全工作机制”,相应的表述在十七大报告中则分开表述为“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二是“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新要求”中的“安全战略”事实上就是“国家安全战略”),因而“国家安全”一词在报告中事实上出现了6次。图1所示的,正是这些重要文本中“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词频率变化情况。

图1.“安全”与“国家安全”词频变化

十八大《报告》比历次大会《报告》更多地提到和论述了“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显示出中共中央越来越像重视发展一样重视国家安全。结合历次报告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中共十八大报告虽然更多地关注和重视了方方面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但国家安全还是其关注的重点,只不过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有了更多的非传统内容和非传统思维。首先,报告的“涉安”领域进一步扩大,论述也进一步加强,其中许多方面正是当前各界热议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例如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经济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国际安全等等。其次,《报告》把对国家安全的集中论述置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题下的安排,承继了十七大报告在“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题下集中讨论国家安全的做法,反映出中央越来越把国内社会安全问题看作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从而与过去把国家安全等同于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的传统安全思维形成了明显区别。无论是涉安领域的扩大,还是把国家安全问题置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题下论述,都体现出中央越来越关注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并且把国家安全的重点放在国内社会安全上。由于“总体国家安全

6 观”概念这时还没有出现,因而这只能说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事实性存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雏形,而不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性存在”,不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正式诞生。

直到总书记在2014年4月明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并系统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才成为一种“概念性存在”,才正式诞生。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全面系统的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是一种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而且是一种完整、全面、系统的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严格来说,只要讲到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那就是一种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但是,如果仅仅讲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而忽略甚至排斥传统国家安全问题,那只能是一种片面的、低级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官方曾一度特别强调和倡导的“新安全观”,如果说在国际安全和对外安全层次上还可称之为非传统安全观的话,那么在国家安全层次上,它只是一种片面的、低级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这是因为,这一“新安全观”只讲对外安全与国际安全,没有涉及国内安全,因而在国家安全论域中是一种缺了国内一面的片面性国家安全观。同时,这一“新安全观”虽然在安全本身构成上既涉及非传统要素也涉及传统要素,但在安全保障上却只强调非传统手段和措施的作用,不讲甚事实上否定传统手段和措施的作用,因而即便在国际安全论域中,也是片面的低级非传统安全观。只有在安全构成、安全威胁、安全保障等各方面,都既讲非传统又讲传统,才可能成为比较全面的高级非传统安全观。当能够完整、全面、系统涉及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和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并且对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做出辩证理解和处理时,才是真正的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这样一种完整、全面、系统的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讲外部安全问题又讲内部安全问题,而且特别强调内部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了安全领域的内外两方面的统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讲安全的主观诉求又讲安全的客观形势,是在对国家安全现实形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国家安全主观诉求和实践要求,因而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讲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又讲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因而在安全构成要素及安全威胁因素和安全保障上实现了传统与非传统的统一。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超越了传统国家安全观,而且超越了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超越了在它之前中国官方多年一直强调的“新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因而它不仅与传统国家安全观不同,而且与各种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也不同。为了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安全思想史和各种不同国家安全观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用逻辑方法对“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进行严格分类,并在这种分类的前提下定位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点。

早在10多年前专门研究国家安全观分类问题时,我们就明确指出,无论是传统国家安全观还是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当时我们称之为“新国家安全观”),它们都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而是对不同国家安全思想进行归纳后总结出来的国家安全观的两种不同类型。针对传统国家安全观,我们当时明确指出:“从逻

7 辑严密性的要求上讲,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是指自国家产生以来到‘冷战’结束这一漫长历史时期所产生和起了重要作用的各种国家安全观,它不仅包括了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以来各种国家和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观,如理想主义理论中的国家安全观、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国家安全观等,而且也包括古代的各种国家安全观,如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不同思想体系中存在的有关国家安全的思想,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国家理论中存在的有关国家安全的思想。”同样,对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我们当时也在“新国家安全观”的术语下作了这样的明确解释:“‘新国家安全观’也不是一个具有统一思想体系甚至不是一个具有相同观点的国家安全观,而是对新近时期出现的各种国家安全观的指称——‘他称’或者‘自称’。‘他称’是指有人把他人新近提出的或者在近期被广泛关注的关于国家安全的观点称作‘新国家安全观’,例如研究者把有关‘共同安全’的思想称作‘共同安全观’,把有关‘综合安全’的观点称作‘综

①合安全观’,把有关‘合作安全’的观点称作‘合作安全观’。‘自称’则是指有人把自己新近提出的关于国家安全的观点称作‘新国家安全观’,例如,赵英早于1992年就在其所著《新的国家安全观》中把自己所表达的国家安全思想,称作‘新的国家安全观’。②再如,笔者从方法论角度和理论层次上认为,国家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国家安全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运用系统方法认识和研究从普遍理论到具体事务等不同层次上的国家安全问题,树立一种‘系统安全观’。③‘系统安全观’因而也可以算作是一种‘自称’的‘新国家安全观’。”④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明确指出,以“传统”和“非传统”来划分国家安全观或更广泛的“安全观”,把它们分别划分为“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及“传统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观”,就是用逻辑学的“二分法”对“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或“安全观”这一概念进行分类的结果。无论是“传统国家安全观”和“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还是“传统安全观”和“非传统安全观”,都不过是用逻辑“二分法”对其上位概念“国家安全观”或“安全观”进行划分后分别形成的两个具有矛盾关系(不是“对立关系”)的概念。用更逻辑的术语说,其中的“传统国家安全观”是正概念,“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是与之矛盾的负概念;“传统安全观”是正概念,“非传统安全观”是与之矛盾的负概念。因此,对于安全观来说,除了传统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观两类之外,没有第三类安全观存在的可能。对于国家安全观来说,也只有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两类,而不会再有第三类国家安全观。既然传统安全观、非传统安全观、传统国家安全观、非传统国家安全观,都是类名称,那么每类下就必然或多或少地具有一些不同的具体的安全观或国家安全观。如果说中国政府在世纪之交提出的“新安全观”是“非传统安全观”类下的一种具体的非传统安全观,那么“总体国家安全观”则是“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类下的一种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由于本文要分析的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因而下面的讨论只限于“国家安全观”,不再笼统论述更普遍的“安全观”。严格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国家为安全主体的“国家安全观”,而不是安全主体具有不确定性、游离性而不特指国家的普遍“安全观”。由于我们把总体国家安全观称为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因而不仅需要讨论“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这两个概 ①朱阳明:《亚太安全战略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31-135页。 ②赵英:《新的国家安全观—战争之外的对抗与抉择》,昆明:云南人民出版,1992年版,第476—478页。 ③刘跃进:《系统安全观及其三层次》,《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第3-9页。 ④刘跃进:《国家安全观的分类问题》,《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第22-23页。

8 念,而且还要讨论“高级形态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与“低级形态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这两个概念。如果说传统国家安全观是历史上和现实中那些在国家安全论域只强调传统的军事、政治、领土、主权之重要性而忽略甚至否定非传统的文化、科技、生态等重要意义的国家安全观,而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则是在国家安全论域不同程度认可或强调非传统的文化、科技、生态 、信息等方面重要性的国家安全观,那么低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就是在国家安全论域只讲非传统方面而忽略甚至否定传统方面的国家安全观,而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则是在国家安全论域兼顾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的国家安全观。显然,对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国家安全问题的不同认识,既是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所在,也是低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所在。对此,我们用图2表示。

图2.国家安全观与国家安全问题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一图示,我们可以更简要地指出,传统国家安全观仅仅是对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的反映;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则既可能仅仅是对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的反映,也可能是对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和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反映。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反映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是必然也是必须的,否则它就不是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但它反映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则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必须的,因为这一点并不影响它们成为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这里不同的是,当一种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仅仅反映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它是低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当一种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综合反映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与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它是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因此包括了低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两种形态,其中低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仅仅是对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的反映,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则是对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和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反映。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正是综合反映了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和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的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显然,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与低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分野在于,是否在关注和强调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的同时,也关注和强调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成为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既关注和强调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同时也关注和强调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在整体上统筹兼顾了传统国家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两个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因此既不同于只顾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而与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无涉的传统国家安全观,也不同于只顾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而忽略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的低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这一点,在习近平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

9 安全”时,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为了深入细致研究这里体现出来的高级非传统安全思维,我们有必要全文引用这段话:“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①习近平这段话中所涉及的“十一个安全”,其实是当代国家安全的十一个构成要素。因此,这段话也就是从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上,以高级的非传统国家安全思维,统合了传统国家安全要素和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两个方面。习近平在此虽然没有明确区分哪些是传统国家安全要素,哪些是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但根据我们10多年来的相关研究,这段话事实上是强调既要重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等传统国家安全要素,又要重视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等非传统的国家安全要素,要统筹兼顾这些传统国家安全要素和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

在安全研究和国家安全研究人员中,把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看成传统国家安全要素应该不会受到什么质疑,但是把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放在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中,则会使不少人感到疑惑,因为他们在认定只有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才强调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三个要素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认定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这三个要素是国家安全的非传统要素。然而这样的认识并不准确,它混淆了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没有看到主观认识后来才认识到的事物,可能客观上早已存在了。国家安全领域就存在着这样一些构成要素,它们虽然是后来才出现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所关注和强调的要素,但是它们客观上却是国家安全史上早已存在的要素。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资源安全都是这样的国家安全要素。对这些国家安全史上早就存在的传统要素的关注和强调,不是在传统国家安全观那里实现和完成的,而是在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这里才实现和完成的。关注和强调这些要素的国家安全观,不是传统国家安全观,而是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关注和强调这些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与其强调和关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一样,体现出来的都是非传统的国家安全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正是由于在强调这些只有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才强调的传统要素和非传统要素的同时,还强调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传统国家安全观早已强调过的传统要素,从而使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强调的非传统要素及某些传统要素,与传统国家安全观早已强调的那些传统要素,有机统一到了一个国家安全体系之中,由此才成为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一段话只讲到十一个国家安全要素,但习近平在整个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中,并非只涉及到这十一个国家安全要素。在这段明确提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论述之前,习近平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的论述中,还涉及了一个更重要的国家安全构成要素——国民安全。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的并不是上述“十一个安全”组成的国家安全体系,而是包括“国民安全”在内的“十二个国家安全要素”组成的国家安全体系;甚至也不是所有国家安全要素组成的国家安全体系,而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论及的所有国家安全问题组成的国家安全体系。但是仅就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又重视国民安全”而言,它就进一步体现出一种高级的非传统国家安全思维。国民安全与上述所说的经济安全等等一样,虽然是一个传统的国家安全要素,但却不是一个传统国家安全观就关注和重视的要素。在国家安全论域中,强 ①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m.

10 调国民安全这一传统要素所体现出来的,并不是传统的国家安全思维,而是非传统的国家安全思维;承载这种贵民重民思维和观念的,并不是传统国家安全观,而是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甚至不是普通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而是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是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不仅在于它统合兼顾了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更在于它特别强调了国民安全的重要性。

习近平所说“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一段话,在强调“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这两个传统国家安全构成要素的时候,以非传统的国家安全思维方式重点突出了“国民安全”这一传统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为了认清这一问题,这里还要强调,主观认识领域的“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这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不同于客观社会领域的“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这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国民安全”本身是一个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但却是一个传统国家安全观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的传统国家安全要素,相反只有在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中,特别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样一种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中,国民安全才受到了它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国民安全”之所以被认定为传统国家安全要素,是因为无论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还是在当代世界不同类型的国家中,也无论在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中的地位如何,国民都是国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要素,国民安全都是国家安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要素。根据国家安全学理论,国民安全还是国家安全的“原生要素”,而不是国家安全的“派生要素”。正因如此,国民安全只能是国家安全领域自古就有的传统要素,而不可能是国家安全领域今天才出现的非传统要素。但是,传统国家安全观并没有对国民及国民安全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只有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样的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才特别强调和重视国民安全这一传统国家安全要素。

总书记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对国民安全重要性的论述,不仅体现在上述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民本文化特色的“国民安全”概念上,而且更体现在具有马克思主义传统群众史观特色的“人民安全”概念上。习近平不仅在与国土安全的比较中强调了国民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等的比较中,特别强调了人民安全的宗旨性,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①“人民安全”虽然与“国民安全”的称谓不同,但在国家安全论域中基本上等同于“国民安全”,即国家中人的安全。综合习近平关于人民安全与国民安全的两段论述,我们认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总纲领;强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对接了中国传统文化及整个人类文明,指出了民与官关系中民的本原性,以及人与物关系中人的核心性;“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不仅进一步表达了人民安全或国民安全在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中的核心性,以及在国家安全活动中的终极目的性,而且更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主体性;国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则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传统,蕴涵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国家安全工作方针;“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则是对整个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奠定在民心基础上的总体要求。由此,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 ①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m.

11 的理念,全面贯彻到了国家安全领域,因而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安全民心设计和民心工程。①这就更进一步提升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层级,夯实了其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地位。

除兼顾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构成要素,强调国民安全的宗旨性和目的性之外,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是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还在于它既是一种强调国家安全的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国家安全观,又是一种事实上已经把国家安全方方面面内容都包容进来的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国家安全观。对此,我们在《大安全时代的总国家安全观》②和《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个“总体”》③两文中有过具体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内容

无论是既包括非传统问题又包括传统问题的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还是只包括非传统问题的低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它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出并强调各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作为一种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兼顾传统国家安全问题的同时,大量涉及了并强调了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并使之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内容。

首先,在国家安全构成上,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并强调了大量的非传统要素。这一点的最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关于“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论述中涉及到的“十一个安全”中的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等五个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

在这五个要素中,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出现的比较早,大致在近代就出现了,但由于它们在近代传统国家安全实践中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因而并不是近代就存在的传统国家安全要素。很明显,说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不是传统国家安全要素,并不是因为它们在传统国家安全观那里没有受到重视(事实上它们在传统国家安全观中确实没有受到重视),而是说它们在传统国家安全实践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信息安全和生态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派生要素,而且是国家安全的新生要素,是最明显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至于核安全,显然是一个非传统的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但它却不是一个与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平起平坐的国家安全一级要素,而是分别置于传统的军事安全、资源安全和非传统的科技安全下的三级要素。在军事安全下,核安全是武器装备安全的构成要素,是核武器安全问题;在资源安全下,核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构成要素,是核能源安全问题;在科技安全下,核安全是科技应用安全的构成要素,是核技术应用安全问题。

这样分析核安全时,一个新问题出现了:既然核安全是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那么它怎么会出现在传统的军事安全、资源安全之下呢?这就是传统国家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间关系复杂性的表现。一个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下,其二级、三级构成要素中,可能会有某些非传统要素;一个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下,其二级、三级构成要素中,可能会有某些传统要素。在传统的军事安全要素下,出现非传统的核武器安全,就是这种情况;在传统的资源安全要素下,出现非传统的核资源安全,也是这种情况。当然,在一些非传统安全要素下,也可能出现传统 ① 刘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民心基础与理论溯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16期,第25页。 ② 刘跃进:《大安全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家安全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北京日报》,2014年5月19日。 ③ 刘跃进:《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个“总体”》,《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7期,第14-20页。

12 的国家安全要素。例如,在非传统的信息安全要素下,就包含有传统的国家秘密安全问题。如此等等,体现出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复杂情况。

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除了上述“十二个安全”中直接呈现出来的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这五个要素之外,很可能在国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这七个传统国家安全要素之中,还存在着更多二级的、三级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这些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虽然在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的论述中没有被明确提到,但在深入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却必须把它们一一揭示出来。这既能够加深我们对总体国家安全观非传统特性的认识,也能够使我们进一步看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的多样性、多级性、复杂性、丰富性。

其次,在国家安全环境问题上,总体国家安全观关注到了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也需要对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整合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恐怖主义这一非传统因素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危害。

习近平2014年4月15日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虽然没有直接用“国家安全环境 ”及“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这样的提法,但其中关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的论述,说明当前我国国家安全有忧有患;关于“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的论述,其中的“因素”就是影响或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是“内忧外患”问题;关于“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富国才能强兵”的论述,讲的其实是发展和财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问题。

此前,习近平在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说明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之必要性时,直接提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①这其实是从“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角度对威胁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作了分类。事实上,从2002年中共十六大开始,官方对威胁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还有另一种分类,这就是“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这一分类,在十六大报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以及其他一些论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文件中,曾广泛存在过,而且至今也是对威胁和危害国家安全因素的一种有效分类。加上前面所说“内外因素”从内部和外部的角度进行分类,就出现了对威胁和危害国家安全因素的三种分类。这三种分类,各有用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我们多年来在国家安全理论研究中讲到这一问题时,则是从“自然”与“社会”及“内部”与“外部”这两个角度进行分类的。

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后,习近平在10天后的4月25日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又集中谈到国家安全,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②这里两次提到的“威胁和挑战”,指的就是各种威胁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这次讲话还重点讲到反恐,强调“暴力恐怖活动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讲话同时指出,“坚决遏制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显然,恐怖主义、敌对势力、分裂、渗透、破坏等等,都是直接威 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94.htm。

②《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为实现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427/c1024-24946690.html。

13 胁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如果说这里提到敌对势力、分裂、渗透、破坏是危害国家安全的传统因素,只有恐怖主义才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非传统因素的话,那么紧接着从“维护国家安全”角度提到的各方面社会政治工作,其中包含的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绝大多数则是非传统因素。具体来说,习近平这次讲话提出的“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多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正确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时妥善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如此等等,广泛涉及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各种具体的社会因素,特别是非传统的社会因素。

然而无论是传统因素,还是非传统因素,所有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都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该关注和包纳的内容。为此,有必要根据我们多年来形成的国家安全理论分析框架,从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因素两个方面,综合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已经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问题,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该涉及的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

根据多年来的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自然与社会、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来看,影响国家安全的自然因素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人口数量等;影响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则可进一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国家体制、大政方针、国民素质、民族宗教问题等,外部因素包括时代主题、世界格局、国际秩序、邻国关系等。图3可以简略地把这些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描述出来。

图3.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也可以分为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即“天灾”,包括洪、涝、旱、震、虫、疫、风、火等等;社会因素即“人祸”,也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即“内忧”,包括内战、内乱、分裂、破坏、极端主义、国内恐怖主义等,外部因素即“外患”,包括军事入侵、政治颠覆、文化渗透、隐蔽行动、国际恐怖主义等。图4可以简略地把这些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描述出来。

14

图4.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

图3和图4所列的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有的是传统因素,有的是非传统因素,而在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更需要关注和强调的,则是其中的非传统因素。在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中,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很大程度上是非传统的自然因素,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时代主题等也主要是非传统的社会因素。在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中,各种天灾基本上都是传统因素,多数人祸也是传统因素,只有国际恐怖主义及国内恐怖主义,是比较明显的非传统因素。至于分裂活动、极端主义,很多人把其作为非传统因素来讲,但它们实际上是历史上早就存在且产生过重大危害的传统因素

对于这些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习近平在2014年4月15日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并没有具体提到,而习近平此后在4月25日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具体提到的各种因素,如恐怖主义、敌对势力、分裂、渗透、破坏、民族、宗教、群众、社会矛盾、民生工作、公平正义等等,这两个图示也没有完全列出,但同时有许多因素是习近平4月25日讲话和这两个图示都明确列出过的,如恐怖主义、分裂、破坏、渗透等危害国家安全的传统因素,再如民族、宗教等影响国家安全的非传统因素。为了更全面、具体、深入认识和研究各种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包括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我们在深入研究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必须把各种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尽量全面、系统地考虑进去,使其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国家安全的维护和保障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点所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此论及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大量具有战略意义的非传统的国家安全保障措施。

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特别重视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相适应,传统国家安全观在国家安全保障上特别倚重军事攻防和政治镇压。与此不同,各种非传统安全观,无论是非传统国际安全观,还是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抑或非传统的普遍安全观,都特别强调非传统措施和手段的重要作用,甚至不惜忽略甚至否定传统措施和手段的作用。与片面强调非传统措施的各种低级非传统安全观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一种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在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问题上,统筹兼顾了传统和非传统两方面的措施和手段,同时又强调各种非传统措施和手段的治本性作用。

15 在10多年国家安全理论研究中,我们对国家安全保障措施和手段有一个分类图示(见图5)。

图5.国家安全保障体系

这个图示先把国家安全保障分为保障机制和保障活动两个方面,接着又把保障机制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类,把保障活动分为硬手段和软手段两类,最后根据这两个层次的分类列出各种具体措施和手段。如图所示,国家安全保障机制的软件构成包括法律(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制度(国家安全制度)、观念(国家安全观)、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政策(国家安全方针政策)、管理(国家安全管理)、人心(争取人心)、民主(民主政治建设)等等;国家安全保障机制的硬件构成包括军事队伍、政治机构、情报部门、经贸领域、文教战线、外交机构、外事机构等等;软手段的国家保障活动包括发展经济、国家安全宣传、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公关、政治社会变革、政治社会创新、外交活动、外事活动等等;硬手段的国家安全保障活动包括军事攻防、政治镇压、情报保卫、监禁流放等等。

显然,这个图示对国家安全保障所作分类和列举,不是从传统与非传统角度进行的,而是从机制与活动的区别、硬与软的区别的角度进行的,其中每一类都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非传统的东西。

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习近平关于国家安全的多次讲话,重点内容都不是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这些方面的问题,而是如何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问题,但是却没有从传统与非传统的角度对维护或保障国家安全的问题进行分类,而且也很少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手段和措施进行严格分类,多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

为了说明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重点是国家安全维护与保障,为了说明这些论述并没有从传统与非传统的角度划分国家安全保障问题,为了显示这些论述大量涉及的国家安全维护与保障问题既包含传统措施和手段,也包含非传统措施和手段,这里对习近平4月15日讲话中的相关段落按先后顺序做些深入分析。

第一,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从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角度提出的一个总体新要求,其中既有传统性要求,也有非传统性要求。讲话要求“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新特点新趋势”,是普遍适用于党政军各类工作的传统做法,在国家安全领域也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传统做法。但是,讲话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则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提出的一个完全新颖的非传统安全措施,对我国国家安全来说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讲话提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与官方在其他方面强调“中国特色”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把这一普遍原则运用到国家安全领域时产生了新意,与其他国家的做法及我国国家安全领域

16 过去的做法比较,也具有浓厚的非传统特色,是一条重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保障措施。

第二,讲话中提到的“忧患意识”和 “居安思危”是中国传统国家安全思想的重要内容,把“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作为治党治国的“重大原则”,其实也是把其作为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大原则。这样的原则,对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保障国家安全的传统思维和传统做法。

第三,讲话指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为了“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

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这其实就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虽说设立国家安全机构,确立高效的国家安全机制,是保障国家安全的传统做法,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过去这方面比较欠缺,因而多少有些非传统的色彩。

第四,在讲话提出的“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中,除“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军事安全为保障”是非常明显的传统安全措施外,“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以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都是在当代保障国家安全时必须重视的非传统措施和手段。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所强调的,并不是由人民来保障国家安全,而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安全和利益。这一国家安全新观念,具有非常强烈的非传统特色,是当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

第五,讲话要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是从内外两个方面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措施进行划分,同时论述了各种具体措施和办法,其中除“求和平”具有传统特色,可以看作传统的国家安全保障措施和办法外,“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等等,则都是非传统的国家安全保障措施和办法。

第六,讲话强调“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具有非常突出的非传统特色,其中包括的各种紧密相关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如“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夯实群众基础”等等,虽然或者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特色,或者具有中国共产党宗旨和工作方法的传统特点,但在国家安全领域,这些都是非传统的国家安全保障措施和方法。

第七,讲话要求“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其中包括的“十一个安全”,直接来讲都是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而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措施,但把它们放在一起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内容,提出“构建”“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其实是以这些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为保障对象来构建一体化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因而既包含了传统安全思维,同时也有强烈的非传统安全意味。

第八,讲话虽然围绕国家安全展开,但又把“安全”与“发展”联系起来论述,要求“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指出“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这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辩证的非传统安全思维,其中关于发展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论述,更说明国家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而且是非传统的国家安全保障力量。

17 第九,讲话在把安全与发展联系起来认识的同时,又把自身的国家安全与其他国家的安全及国际安全联系起来认识,从而使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时代特征,体现出广阔的非传统安全胸怀,开拓了保障国家安全的更广泛的非传统途径。“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一段中“重视共同安全”的目标、“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措施、“互利互惠”和“相向而行”的做法,与前面讲到的“以国际安全为依托”,都是要在与他国安全、国际安全联系中保障我国安全的重要的非传统思路和措施。

第十,“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要遵循集中统

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协调行动、精干高效的原则,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工作的统一部署狠抓落实。”这段论述提到的国安会工作原则和具体方法,如果放到其他工作上,可能是早已形成并一直如此做的传统原则和方法,但放在国家安全领域,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活动及我国过去的国家安全工作相对比,则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不同以往的非传统性。

虽说从传统与非传统角度对国家安全问题进行分类,是当今比较普遍的做法,虽然强调和突出“非传统”会使国家安全工作和国家安全研究显出更多的新意,但如果为了非传统而非传统,就极可能对整体性国家安全工作和国家安全研究产生不利影响。总体国家安全观虽然在某些地方也讲传统与非传统的区别,讲兼顾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但并没有在国家安全领域到处都机械地以“传统”与“非传统”进行分类,而是在根据“传统”与“非传统”进行分类的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从“内”与“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或者根据轻重缓急来列举论述相关问题,从而把传统与非传统有机地融合在整体性国家安全问题和论述之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由此成为一种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但却不是只讲非传统的低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而是兼顾传统与非传统的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虽然被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强调,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同样被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论及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同样也论到各种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本文只所以重点讲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非传统性及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丰富的非传统内容,也只是因为这些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在当前比较突出,是总体国家安全观面对现实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是“总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兼顾了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

(本文载《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6期,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18

第三篇: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

陈建奇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经室副主任、副教授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问题”。 最近这几年,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平均在50%以上,中国跟全球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这大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位置的影响。但同时也导致外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潜在的冲击,比如说安全层面。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在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融合全球经济以后,我们自身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提升,但同时也受到了外部的一些威胁、一些挑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安全的问题。

当然,安全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内容,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那个内容,第一个方面,讲讲经济安全内涵及中国经济安全的基础,也就是最近这几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说中国经济快速提升,其实也提升了中国应对风险的能力,背后也对我们中国经济安全过程的重要的支撑。我们讲第一部分,就是对安全的概念做一个界定,同时,也看看我们整个经济的实力对安全的支撑。第二部分,讲一讲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最后,再谈一谈促进中国经济安全的战略选择,就未来促进中国经济的那个安全性的提升,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做?

一、经济安全内涵及中国经济安全基础

(一)经济安全内涵

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经济安全的内涵及中国经济安全的基础。最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对安全认识在提升,但是并没有对安全,界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应该说,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不知道安全,什么叫安全,那就非常模糊。说我们这边首先要来看,就什么是安全,尤其什么是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部分,它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简单来说,经济安全就是维护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这里边最突出的就是一种状态、一种能力,就我们应对风险,它这种能力。

从广义上看,经济安全包括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等很多方面。它的表现是一国政府能够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制度和相关法律,确立本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管控本国经济、抵御外国资本在国际市场的冲击和竞争,保持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些是广义上的经济安全的这么一个整个概念的延伸,或者说从我们刚才看到经济安全是一种状态跟能力这么一个大的内涵的背景底下,进一步往外延伸。具体一点看,就是经济安全包括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所以我们说经济安全的内涵是非常广,或者说它涉及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针对我们国家来说,其实我们国家所说的经济安全又有它特定的安全,这就要回到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这个安全的一个整体的阐述。

2014年4月15号,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从这个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把科技安全、资源安全与经济安全并列。我们刚才看到,就广义的经济安全通常把资源安全跟科技安全也纳入其中,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我们看到了,它把这两个安全跟经济安全并列了,也就是经济安全就不再包括这两个部分内容了。所以根据我们刚才对经济安全广义概念的分析,其实我们国家所说的经济安全,就主要是指除了科技安全、资源安全以外的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贸易安全并粮食安全四个方面,所以我们这里面所说的经济安全主要就是体现为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什么叫金融安全、什么叫产业安全?应该说我们刚才看了一个经济安全总的定义,我们进一步可以推延得出,金融安全也是跟经济安全有相似的概念,比如说金融安全是指一国维护金融发展和金融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产业安全是指一国维护产业发展和产业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贸易安全就是指一国维护贸易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粮食安全是一国维护粮食发展和实力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就是这个安全其实它是一种状态跟能力。所以我们在这里边应该说对各个安全都可以应用这么一套法则、这么一套规律,进一步往外延伸。所以理解安全其实也不难。当然,我们要进一步说到底什么是金融安全、什么是产业安全,进一步细分的时候,那可能就需要做专门的、深入的、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从概念上讲,应该说我们刚才说的它们本质就是一种状态和能力。

《国家安全法》对经济安全它的地位做了很重要的阐述,《国家安全法》第三条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可以看出,从《国家安全法》的角度说,我们国家将经济安全作为基础支撑,所以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当中,起着基础性的地位,因此,经济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济安全,其它安全就难以保障。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说经济如果实力很差,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就很难有势力去搞军事、搞核武器、搞文化等等其它方面的内容。所以经济安全是其它安全的基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说明经济安全非常重要。当然,我们刚才说了,经济安全,它还包括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国家安全法》在这一些方面也给予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相关的阐述或者相关的这么一个界定。

比如说在金融安全方面,《国家安全法》第20条规定,国家要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建设,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

在粮食安全方面,《国家安全法》第22条规定,我们要建立起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流通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健全粮食安全预警制度,保障粮食供给和资源安全。说明粮食安全在我们整个国家安全当中也是非常重要。除了这些方面以外,《国家安全法》还对其它,我们刚才说了,产业、贸易等等这一些方面的安全做了一些重要的阐述。

比如说《国家安全法》第19条规定,国家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全、预防和化解经济安全风险的制度机制,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它重大经济利益的安全。所以我们从刚才可以看到,就是我们国家维护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包括其它方面的经济安全上升到法律层面,未来我们推进相关的改革、提升经济安全具有了一个法律的保障,有了一个法律的支撑。这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经济安全到底是什么,它的概念是什么,它在整个经济安全当中处的地位是基础性的地位,它的内涵是非常广泛,包括金融安全、贸易安全、产业安全、粮食安全。所以这一些让我们进一步联系的,就我们国家当中的经济安全是什么样的。

(二)中国经济安全的基础

在接下来,我们就要看,我们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十几年以来,我们经济社会取得的较快发展,其实为经济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那我们就要看一看,中国在经济安全的支撑方面到底有哪一些方面的积累或者哪一方面的优势。第一个方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这三十多年来经济的发展,整个经济体量快速上升,使得中国我们的整个的经济发展水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平大幅地上升,也使得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不断地上升。我们从整个历史里看,可以看到,最近三十多年来了,中国主要是通过三次的改革开放助推了中国经济三次较快发展。1980年以沿海开放为重点的第一次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第一次较快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平南巡,此后我们看出,上海浦东新区设立,中国开始大规模地引进外资,开始承接发达国家、其它经济体转移过来的一些加工产业,所以中国的经济,进入了第二次较快发展时期;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一直到这一次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0%的高水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次的开放都助推了中国经济三次较快的发展,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在全球当中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我们现在的这个经济总量相比几十年前有了大幅的增长。

中国在全球当中的地位也快速地上升。这背后就形成了对我们国家安全对重要的支撑那就是我们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伴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对全球的影响也在加大,中国对经济对全球影响的加大,客观上提升了我们过程应对安全应对风险的能力,或者说影响全球的能力。1980年到199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量名义贡献3.7%,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到2015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达到了48.3%,美国由32%下降到22.5%,中国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以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所以现在全球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都说,全球经济看什么,原来说是看美国,现在说是看中国。说明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在上升。中国的经济如果不好,其它国家可能就会受到我们的影响。所以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大家可能会更加希望中国经济更加平稳、更加健康的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应该在全球当中就是我们的安全的保障能力在上升,因为我们经济不好,别人也担心。所以这样的话,比如说我们原来所说的,外部对中国经济的这种负面的这种影响或负面的冲击,人为的因素可能会下降,因为很多国家不希望中国的经济出现问题,出现了问题,他们也难以独善其身。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其实中国对全球的影响提升也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同时,我们看到,最近这几年的发展,中国的金融能力在快速地上升,因为我们说,一个经济体里面很重要的这个经济安全以外,这个经济安全里面是金融安全,很多国家动把金融作为非常重要的金融安全的组成部分。那从金融的角度看,我们国家安全的水平也出现了上升的态势。比如说,201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世界前十大银行”,按预计资本排名的前十大银行当中,中国占据了四家,就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名列其中,更为重要的的是,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列居到前五位,也就世界前五大银行当中,中国占了四家,这说明中国整个金融规模在快速地扩张,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国。虽然说我们说金融的创新、金融的这个盈利能力我们可能还有待提升,但是我们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看到,就世界前五大银行里面,中国占了四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对金融方面的一些较快的发展。这背后其实形成了金融安全的一个支撑。这是另外一个方面。

金融的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我们的外汇储备一直处于高位。原来我们国家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跟很多其它的贫穷发展中国家是一样的,缺乏资金,没有外汇储备,没有外汇储备,一个是你很难这个通过引进外部的设备、通过这个购买别人的先进技术来这个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也很难使得本国的这个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就很难在全球进行布局。但是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迅速上升,到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曾经达到了将近四万亿美元,最近一两年我们看到,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高于3万亿美元,我们是全球用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对外的支付能力大幅地提升。外汇储备的高位运行,直接地一个影响就是我们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在快速地提升。大家简单回顾一下就知道,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为什么说我们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甚至爆发了危机?这背后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外汇储备很少,所以通过索罗斯这么一个资本进行跨境的大规模运作,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在短短时间里面就消耗完了,所以最后,只能以危机出现。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有3万多亿的外汇储备,这无形当中为我们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尤其是汇率风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障。所以,国际支付能力的大幅提升,客观上增强了我们全球的或者说我们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其实也推动或者说也为我们国家参与全球的布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一些,都有助于提升经济安全。

除了这以外,最近几年我们看到,我们国家其实在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当中的话语权也大幅提升了。比如说,2010年以来推行的国际货币基础组织的份额改革,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由原来的第六位提升到现在的第三位,就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全球的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里面机构里面我们是第三大投票权这个大国,仅次于美国跟日本。大家都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全球的金融稳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然后,防范全球的金融等等方面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国家在这里边地位的提升或者说我们国家份额的提升,其实背后意味着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当中的话语权在上升,我们话语权在上升,其实我们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能力也就有机会同步不断上升,这样就会保障我们国家一些重要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我们国家参与全球事务。所以这个这几个方面都突出了,就金融安全,我们也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

从产业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经持续地、快速地上升,制造业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了,我们的工业、制造业产值达到了全球最高的水平。是,我们现在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是全球第一,制造业第一大国,原来我们是一个落后的工业化国家,现在我们已经是进入了或者完成了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化的中后期。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这个工业体系怎么样,已经不断地完善,我们的产业这个水平、产业的实力、产业链的这么一个延伸,应该说都为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客观上中国为什么说现在对全球影响能这么大?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通过制造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怎么样,承接了全球重要的产业分工。所以使得中国跟外部上,外部也依赖中国,所以中国经济从现在来看,就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国,这对我们中国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不像有些国家说是经济空心化,我们现在至少从现在来看,我们仍然是一个实力经济主导的这么一个经济体,所以我们整个的产业安全应该是不断提升,不断提升。

从贸易安全来看,我们的能力也在不断上升。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跃居全球第一位,我们已经成为货物贸易最大的国家,而且在这么一个过程当中,加工贸易的份额在不断下降,一般保证在不断地上升,说明我们国家的竞争力在不断地增强,我们的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贸易的总量在不断地增长,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国际经贸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

伴随着贸易的快速上升,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在金融危机之前曾经达到65%,现在仍然有40%左右,也就说通过这个开放、改革,中国承接全球产业分工,贸易不断地上升,中国的GDP有一半左右跟外部有关系,那也就是说中国怎么样,影响全球的能力在不断地上升。就刚才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发展看中国,但从我们现在这个数据来看,就是通过贸易、通过我们承接全球产业分工,我们对全球的影响进一步地增强。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到,就产业、金融、贸易的安全在不断提升。

粮食的安全,其实也取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巨大成就,那就是去年

我们国家粮食实现了12连增,产量达到了1.2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我们的粮食非常充裕。原来有一句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食是我们的温饱的支撑,有了粮食,一个国家就远离饥饿。所以,粮食在整个经济安全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国家粮食在最近13年里面持续地增长,解决了我们国家这个粮食原来相对出现不足或者说粮食风险上升的问题。我们现在的粮食持续地上升,粮食的总量不断地增长,客观上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所以,我们刚才讲的这些,应该说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经济安全里面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这几个方面在最近几年都有了这个较快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这些安全方面的能力建设仍然不断地推进,我们的实力扔在不断地增强。所以这个也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中国整个经济安全的水平在上升,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在提升,这是我们看到的非常重要的现象或者非常积极的现象。

二、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非常客观地、理性地看到,中国的经济安全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挑战,尤其是我们刚才说的,就中国跟外部联系很紧以后,我们会影响到其它国家,但是同时,外边也会影响中国,在这么一个全球化的背景底下,中国的经济安全,应该说有一些已经突破了传统安全的范畴,进入了或者说出现了新的挑战。结合现在来看,我想主要有四个层面方面的挑战跟问题:第一个方面,就是金融风险较大与金融受制于人的问题突出;第二个方面,产业大而不强与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的挑战突出;第三个方面,国际经贸不平衡与经贸话语权不高的问题突出;第四个,是粮食结构性短缺与转基因等技术引发的挑战突出。这四个方面,我们分别从经济安全里边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这四个方面我们分别探讨,虽然说我们这几个方面的安全能力都提升,但是仍然有不足的地方,仍然有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金融风险较大与金融受制于人的问题突出

我们来看第一个方面,就是金融安全它面临的挑战也很突出,最重要的是金融的风险较大与金融受制于人的问题突出。为什么我把金融这个问题,应该说就是从我们刚才讲的来看,我认为金融是经济安全当中的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内容。为什么我就把它放在第一点?那就是因为它是经济安全的核心,因为货币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我们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明确了金融在经济当中的核心地位。曾经有两位伟人也对金融做了很高的这个评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也说:要颠覆现存社会的基础,再没有比搞坏这个世界的货币更微妙且更保险的方式。说明金融、货币不仅会影响这个经济的发展,还会危机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的存亡。所以很多国家都把金融安全放在重中之重,把提升金融的这么一个水平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经验或者一个教训,我们要格外注意、格外关注。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上军事强国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反对。因为俄罗斯,我们看到,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最近几年俄罗斯在全球的军事方面依然它表现出实力很强,我们看到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这个地缘政治的这么一个转变过程当中,他们的军事也发挥了重要的力量,吞并了克里米亚。所有这些事件都表明俄罗斯是一个军事强国。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但是从前年到现在,欧美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采取了比如说冻结及主要官员在海外的资产,通过这种这一些做法,俄罗斯的卢布前两年出现了大幅的贬值,经济出现了衰退。为什么俄罗斯受到制裁以后经济会这么难受?那就是因为它没有掌控全球的金融话语权,俄罗斯的金融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所以从这一点讲,就是俄罗斯它是一个军事强国,但不能称上一个真正金融体„真正的强国,因为它没有掌控金融话语权,它的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是比较差的,金融的建设有待加强。

从我们国家来看,应该说,我们刚才看到中国的金融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中国金融也有内在的重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在哪儿?那就是我们现在抗风险的能力不高,受制于人。怎么来看我们金融现在具体的问题?最主要的我认为就表现在我们这个现在看到的这个图上面,这个图的横轴是货币供应量的绝对量,纵轴是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这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图,可以看到中国在这个图里面是右上角,其它国家在下面,说明中国是全球货币最多的国家。我们的货币是美国的两倍,但是我们的GDP仅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二。所以,从这里边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常识性的一个判断就是,中国发一块钱创造的GDP比美国发五毛钱创造的GDP还少,那也就说,中国的货币金融的效力非常低,这个反应了我们金融体系就是大,但是,不强,很弱,效力很低。当然有些人问,就是说这个到底有什么问题没有?货币多会有什么问题?我们的货币是美国的两倍多。

这么多的货币怎么样到社会去?现在来看,有70%左右是通过贷款进入社会,还有10%左右是通过债券、票记等等这一些方式进入社会,但是大家知道,债券跟这个贷款都属于债务,也就说我们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怎么样,银行是企业的债权人,企业必须还本付息。说我们现在可以看出,就是我们这么多钱发出来,然后,大部分是通过贷款跟债券进入社会的,也就说有80%甚至到90%形成的社会的债务,这就说明我们的债务很高。债务高,有什么问题?我们做了一个测算,中国现在社会的债务每年的利息除以GDP大于7%,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才6%多,而全社会的利息就是债务的利息除以GDP都大于7%,说明每年的GDP增量都不够还利息的。在这么一种情况底下,企业有利润吗?企业有回报吗?没有利润、没有回报,我们的企业就不愿意投资,经济的增长就会放缓。所以我们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我们企业这个负担太重的问题,那就债务的包袱非常大,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经济会很困难。

所以我们今年以来一直在力推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杠杆,就咱们把债务建起来,就债务很高,说明你杠杆率很高嘛,那现在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债务给建起来,叫去杠杆、降低杠杆率。理论上讲,这个杠杆率有很多指标,但最重要有一个指标就是债务除以GDP,如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果债务除以GDP的比例很高,说明用很多的债务做了一个相对少的GDP,那也就这个社会的杠杆率就太高了。如果债务很少,就债务除以GDP很低的话,那说明用很少的债务做出了较多的GDP,那说明我们的杠杆率就比较低。所以全社会的杠杆,就是杠杆率怎么看,有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债务除以GDP,用多少债创造出多少GDP,或者说GDP的一块钱用了多少债务来完成,来创建。所以,我们说要降低杠杆率,其实就是可以理解为降低债务除以GDP。

怎么样降低,怎么样降低这个杠杆率?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把分子缩小,把债务缩小,那债务除以GDP就降下来了。这个所以这个很简单,但是怎么把分子缩小,把债务缩下来?其实应该说这里边有很多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么两种方法,第一种,让企业把债务还上,企业把债务还上,整个社会的债务就降下来了。你让他把贷款还上,但这样行吗?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企业很困难,你让他把债还上,他这个企业可能就破产。所以现在,中央跟地方都是一直跟金融机构在说,不能对企业进行抽贷,要继续给企业贷款。所以说,你要让企业把债务还上行吗?不行。所以通过这么一个手段降低杠杆率就比较困难。

那怎么办?那今年以来,又有不少的人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法叫债转股,银行贷给企业的这个资金变成企业的债务,银行是企业的债权人,那现在有人建议把企业这个债权卖掉,卖给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把这个债权变成企业的股权,第三方机构变成企业的股东,企业原来的贷款就不要再还本付息了,因为它已经变成股权融资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确实是可以降低债务,但是现在问题是,这个你要实施债转股就把债权变成股权,会引起道德风险,就到底你要对哪一些企业进行债转股,哪一些不对它债转股?因为理论上讲,有困难的企业他们可能很多都希望债转股,但是这些企业里边有很多可能是有退出市场,因为它经营不善或者它竞争力不行,未来肯定要退出市场,如果这些企业是要退出市场,但是你现在通过债转股把它救起来了,那过几年它还是要倒闭的,那如果过几年又倒毙的话,那现在的债权变成股权,谁把这个债把它买走,谁可能会承担比较大的风险。所以现在我们也非常明确了,政府也明确了,债转股要坚持市场化,政府不担保、不兜底。那如果从市场化角度,大家想一想,愿意实行债转股的这些企业,可能是业绩不好的,这样,市场上很多人就不会帮他债转股。市场上希望当企业债转股,可能看到的是那些好企业,那好企业它不一定希望把自己的债务债权变成股权。所以从这个角度说,通过债转股来降低杠杆率是比较困难。那怎么办?这样的话,杠杆率就降不下来,降不下来,怎么办?

今年以来又有不少的学者又提出了新的方式,去杠杆叫什么,做大分母去杠杆。我们看到刚才说,可以把分子缩小去杠杆,但这不行了,现在怎么办?把分母做大去杠杆。怎么把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分母做大?把GDP做大。那就是再大规模地给企业贷款,那么企业增加投资拉动GDP,只要大规模地贷款,拉动了这么一个GDP的上升速度快于债务的上升速度的话,整个杠杆率就会降下来。我们称它为加杠杆去杠杆。

加杠杆去杠杆,就把分母做大,把杠杆率降下来,加杠杆去杠杆。我们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这么一个办法叫加杠杆去杠杆,那就在大规模的贷款。我们看到,今年一季度我们国家全社会的新增信贷达到了4.6万亿人民币。4.6万亿是什么概念?我们从这个图里面可以看出来,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出台了4万亿,4万亿期间我们全社会的新增信贷最高是在2009年的一季度4.58万亿,那今年一季度发放的新增信贷高于2008年4万亿期间最高的新增信贷的水平,说明我们这一次加的杠杆是比较大的,放的贷款是比较多的,目标就是要把GDP做大,就是要通过做大分母提杠杆,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经济的增速都是6.7%,比去年6.9%还低,那也就是说GDP没有做大,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我们看到出台的4万亿以后中国的GDP的季度增速快速地从6.5%上升到10%,所以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这一次我们放的这么多的贷款,GDP没有起来?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发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我们的1块钱的货币投入可以创造出8毛钱的GDP,但是现在?货币已经非常多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货币的效力下降到1块钱的货币投入只创造出4毛钱的GDP。所以,我们说这次放了这么多钱,为什么经济没起来?货币的效力在下降。这样就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来我们通过加杠杆要去杠杆、要降低金融风险、提升全社会的盈利能力。

但是现在来看,加了杠杆以后GDP没有做大,但是把分子债务给做大了,所以加了杠杆以后怎么样,去杠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出现了加杠杆的问题。这是我们金融体系也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第二个,就是我们加了杠杆以后,这么多的钱去哪里了?那认真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进入了基础设施进入了房地产,基础设施、房地产拉动的是钢筋、水泥,钢材是要去产能的。但是我们通过这么一个大规模的这么一个资金的拉动以后,钢铁的价格就开始出现了回升,我们的测算发现,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或者到4月份,我们的螺纹钢的期货价格暴涨了70%,钢铁价格的快速地上升,促进很多企业钢铁企业原来没有利润,现在怎么样,开始这个随着价格的上升利润开始增大,所以原来有些企业要退出市场,由于价格的上升,确实出现了退出放缓的问题,也就是去产能,虽然我们今年以来力推,但是去产能面临着新的挑战。怎么样在这些要去产能的行业,比如说钢铁,它们价格上升的背景底下,才能够稳固推动产能的这么一个缩减或者怎么去产能的问题。所以现在应该说已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问题。最近我们还看到,煤炭的价格在上升,这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地关注,到底怎么样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在煤炭价格上升的背景底下,还能把去产能落实到实处。但是从现在发布的数据来看,我们钢铁跟煤炭的去产能的进度基本上还是符合预期的,但是我们也有个担心,未来会不会有新的企业,比如说伴随着钢铁、煤炭价格的高位的上升以后,会不会有些企业又增加产能,这个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去评估。所以我们刚才看到,由于金融的加杠杆出现了这些问题。

出现的第三个问题,因为加了杠杆以后,使得房地产出现了分化。我们看到这么多的钱进入市场以后,有很大一块流入房地产,使得

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持续较快地上升。但是,

一、二线城市房价的上升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原来要在

三、四线城市去产能的、去库存的这些资金怎么样,他就跑到

一、二线城市炒房。所以,现在加杠杆以后,我们的房地产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

一、二线城市的价格的进一步地飙升加大了外界对房地产泡沫性风险的担忧,

三、四线城市缺乏资金,又加大了崩盘的风险。所以,房地产的分化到底怎么办?怎么看?未来怎么办?那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房地产跟汇率之间可能是有着内在的联系,那就房价的大幅地飙升,最后会不会导致汇率崩盘?因为你房价快速上升以后,我们这个整个制造业成本就会上升,我们整个竞争力就会下滑,如果房价持续地上升,后面过程对我们的工业提升利润的侵蚀。未来,我们说,工人需要更多的工资,不然他没办法买房,那你更多的工资以后,企业利润就缩窄,同时,企业它这个所付的房地产的资金就会上升,这一会压缩企业的利润。我们刚才说,现在企业的利润是比较低的,所以如果按照现在这么一种情况底下发展下去,我们未来汇率的贬值压力是很大的,不然我们的制造业可能会有麻烦。所以这就是我们业界所说的,叫保资产还是保汇率?到底是要保房价还是要保汇率?如果说我们硬把汇率扛着,那房地产可能就不能保,因为你房价必须往上升,我们汇率可能就保不住。

那怎么办?现在来看,我们有巨额的外汇储备,所以可能能够保障房地产,就是保障我们的汇率的稳定,同时房地产也能得到稳定。但是我们要说的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前一段时间的房价上升,最后如果传达到制造业,制造业怎么办?制造业能撑多久?所以现在的问题在这儿。就是房价不能再快速地往上升了,所以我们最近出台了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我认为是应该说对于促进房地产的这么一个平稳发展是有好处。当然我们怎么样来调控这个度,这个现在来看也很难说,但至少得出一个结果,就是可能未来房地产要继续地上升、价格继续在上涨空间在缩窄,空间在缩窄,我们国内投资房地产的资金才可能就要转向,最近说要转向股市,但是股市,现在来看可能还有待观察,如果股市没起来,房地产价格不涨,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那我们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资金可能会更多地流出海外,进行全球配置,而且未来流出海外的资金可能还在不断地较快地增长。

比如说我们简单测算了一下,按照现在的货币供应量的发展速度来看,2020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绝对量会将近40万亿美元,这美国GDP的将近两倍,如果按照10%的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来看,那我们未来可能会有几万亿海外投资的需求,就说明我们的资本流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但如果很大,怎么办?我们外汇储备可能会慢慢地消耗,那么外汇储备未来没有3万亿,只剩下3000亿了,怎么办?5000亿了,怎么办?那背后就反应了我们的金融风险就会上升,我们汇率可能就会面临着波动的问题。所以现在来看,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的我们刚才看到的整个这个经济杠杆率太高,附载的风险在上升,同时我们看到国际金融里面汇率的风险在上升。

上升以后,资本跨境流出的风险就进一步地加剧,这里边有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看我们这个图的蓝线,蓝线是中国大陆从香港的进口月度增速,可以看到,今年5月份中国大陆从香港进口的月度增速达到了243%,翻了两倍多,为什么这么高?是为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所以很多人到香港去买奶粉吗?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就是因为我们资本要流出,但是我们要那个加强资本管制,但资本要流出怎么办?就通过虚假贸易流出去的。从这个指标可以反应的,就是通过今年以来,我们看到金融加杠杆以后我们出现资本流出压力在增大的问题。所以从这些信息可以暴露出一个问题,就中国是一个金融大国,但是金融实力确实有待提升,我们最近看到,杠杆率太高,债务风险在上升,汇率的风险在上升,同时,金融跨境流动资本流动风险在上升。所以这些都体现的我们金融安全存在着新的挑战,那就是我们的金融体系大而不强,我们金融防风险的能力,抗风险的能力,金融受制于人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我们说金融风险怎么防范,在未来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这个是第一个方面,就是金融面临着新的挑战。

第四篇:试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国家安全,国家的建设将无法保障,国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将不复存在甚至会产生倒退。只要民族国家存在,维护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全是永恒的历史课题。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大学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宝贵资源,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至关重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民族未来的价值走向,当代青年的国家安全观如何直接影响到当前及今后的国家安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局势的变化,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念、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需要。用最新的最先进的理论观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体现。

一 科学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问题所持有的基本看法、态度和观点,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对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作了概括: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2014年4月15日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教研中心主任刘跃进认为,“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总体”的广泛性、丰富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安全要素更加全面。安全的内容由传统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拓展到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诸多方面,体现了国家安全的整体性。国家安全的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政治安全是根本,军事安全是保障,经济安全是基础,科技安全是关键,并融合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诸要素。

人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安全,让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2]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提出在国民安全问题上,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也是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后备人才,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的重点。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观的继承和发展。有学者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该是一种强调当代国家安全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更有利于对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有利于现实中的国家安全治理。[3]

二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综合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素质以及当代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等多种原因,笔者认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非常紧迫。

1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紧迫性均有重要论述。今天的世界仍然没有走出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整个世界未能逃脱经济放缓的命运。2009年以后全球进入动荡、变革、调整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伴随经济危机发生的是政治纷争、军事冲突不断,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交织互动,国际安全态势扑朔迷离。[4]同时,中国周边问题不容忽略,如海洋争端、朝核问题等都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曾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不称霸,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但某些国家并未放弃遏制中国的图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为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西方国家虽然看到了这一点,但他们仍然潜在认为利益不断拓展的中国会抢占他们的资源;认为强大起来的中国会颠覆他们主导的国际秩序,掠夺他们的既得利益和战略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还意味着非西方文明、非白色人种、非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这是西方不愿意、也不甘心看到的结果。因此,中国招致包围、遏制、敌视既在意料之中,又符合西方逻辑。[5]中国理应居安思危,这既是对本民族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2 部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缺失和相关知识缺乏

从当前大学生整体情况来看,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有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远大志向。但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缺失和相关知识缺乏,对我国面临的各种威胁认识不够全面。近期媒体报道,部分境外组织将目光瞄准大学生。极少数大学生被境外组织利诱策反。据媒体报道,同一境外情报机构近年针对中国大陆学生实施了数十次网络策反活动,境外间谍以金钱诱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参与情报搜集、分析和传递。来自权威消息源的案例显示,多数学生在网上求职或网聊过程中被境外间谍盯上,他们最初提供信息时并不知情,但部分人在觉察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仍因贪利而持续配合,甚至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处理。[6]这类现象充分暴露了极少数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淡薄,在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下,少数人放松了必要的警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3 意识形态的斗争更隐密且将长期存在

较长的和平时期容易使国人产生精神懈怠,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些人已经淡化了国家观念,有的人认为爱国主义过时了,这种观念是极端错误的。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并未放弃对中国的西化分化图谋,通过文化输出以及互联网将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同我们争抢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境外机构甚至直接在境内寻找代理人进行各种渗透和破坏活动。近期媒体报道有高校教师食国禄、忘国恩,利用课堂宣扬分裂思想,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破坏团结统一局面,受到法律的审判。同时今天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造成冲击,易引发政治认同危机。因此,大学国家安全教育应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待和分析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及其实质。

用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也是全民国防理念的必然要求。据军事媒体报道,近年来一些地方军事设施安全环境逐渐恶化,军事设施遭到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有农民擅自在某部附近修建滑翔机起降跑道,有公司在营区附近修涉外五星大酒店,影响安全保密,违章建筑使雷达阵地效能下降,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干扰破坏了正常军事行动,损失不可弥补,也反映了部分公民和法人国防意识淡薄,全民国防理念在少数人心中荡然无存。

三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构建充实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内容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中的爱国主义、新的国家安全观等内容有所涉及,但内容相对简单,相对当前形势发展和理论创新有一定滞后性。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来充实国家安全观的教育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1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的国家安全观有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总体来讲经历了由重传统安全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的发展变化。当前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总书记在2014年4月15日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他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用最新的理论引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未来的建设和接班人。只有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起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得到最可靠的保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才能真正实现。

2 树立爱国主义信念,自觉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通过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时代价值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只有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才能自觉抵制各种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才能自觉同破坏团结统一的言行划清界线并与之斗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没有爱国主义信念就无法真正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爱国动力和爱国行为。在和平时期最大的爱国就是全身心投入国家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加强历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历史意识和历史感的缺失易形成错误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甚至会出现信仰危机。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对于凝聚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身份认同,强化其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有着重要意义。[7]每一代青年都有他们的历史使命,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4 进行国家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警示教育,做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总体上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和平时期,这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重要机遇,国家安全之弦也因此在有些人心中开始松懈。“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相关知识,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不做国家安全知识方面的文盲。通过当前国家安全形势教育,爱国主义警示教育,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和认识一些社会现象,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能力,做维护国家安全的真正主人。

5 进行国家安全法制教育,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道德和法律是规范人的行为的两种基本手段。在法律方面,我国除《宪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中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的内容外,还制定了一批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法规,如《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教育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防法》《兵役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法律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国家安全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依法同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同时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自信,对外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对内要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及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要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并且有能力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

四 改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方法

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根据当前的教育现状和学生的需求,以提升教学实效为重要目的。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总体思路应是主渠道和多渠道并行。主渠道就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当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主导应首先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适当加强国家安全知识的传授。除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几门主干课程的作用外,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形势政策课形式、选修课的形式等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国防安全教育。

所谓多渠道,是指除课堂讲授以外可以通过国防教育专题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进行课堂外的延伸教学,通过感性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高校可以通过举行国防知识竞赛来促进知识的巩固和学习,还可以开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历史资源,让学生在参观场馆、倾听讲解中去感悟和学习。各省市地区都有国防教育资源,大学应努力发掘并充分利用大学周边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如武汉市有许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山舰纪念馆等。通过参观学习,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历史,获得心灵的震撼,增强爱国情感。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通过网络平台传递“正能量”,或通过负面事件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国家安全教育专题网站,链接相关权威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站内容上可以开设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国防知识、国家领土与安全、经济文化交流与安全、先进人物事迹等教育网页,还可开设论坛聊天、相关录像与影视等,用以正面引导大学生的国家利益思想与观念。[8]

此外,还要善于利用重大时事契机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如针对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等问题,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多做调查研究,通过问卷、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多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 路[N].人民日报,2014-04-16.

[2]马占魁,孙存良.人民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宗旨[N]. 光明日报,2014-05-31.

[3]范传贵.“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之背后深意[N].法制日 报,2014-04-21.

[4]张丽.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安全结构新变化与国家安 全战略[J].国际安全研究,2014(2).

[5]王志军,张耀文.西方安全战略理论评析与借鉴[J].和平 与发展,2014(1).

[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7/c1001-249 84666.html[OL].

[7]芮鸿岩.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教育[J].毛泽东邓小平理 论研究,2014(03).

[8]张伟.当代大学生国家利益观教育的思考[J].湖南社会 科学,2014(01).

第五篇: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山 课 件 5 k J.om 7 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色社会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国家安全全面加强,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曾多次被打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警示。历史机遇稍纵即逝,风险挑战如影随形。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接近奋斗目标,前进阻力和风险压力就越大。在新征程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跨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征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航船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新时代提出新答卷。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确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确保历史机遇不失之交臂,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滞缓打断,既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新时代提出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国国家安全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向第二个百年进军的目标要求,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把住人民日益增长安全需要的基本面,瞄准不平衡不充分的聚焦点,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交上人民满意的新答卷,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深刻总结国家安全的基本经验,科学把握国家安全的内在规律,敏锐洞察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揭示了中国国家安全的本质,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历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史性飞跃。五年来,国家安全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体制机制之所以能不断健全,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之所以能逐步形成,国家安全战略之所以能发展完善,国家安全能力之所以能显著提升,根本就在于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历史贡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既体现了“八个明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又与其他“十三个坚持”紧密构成了基本方略的科学体系,从国家安全角度科学展开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认识的新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全新把握和长远擘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

山 课 件 5 k J.om 7

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6

上一篇:主体段落最基本的写法下一篇:招商银行办信用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