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托老所建筑设计初探

2022-09-12

正文: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老年设施的建设,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5号) 的文件, 同年10月12日,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京政发[2013]32号) , 相继全国各地都出台了相应政策。

国务院35号文中指出“当前,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 2020年将达到2.43亿, 2025年将突破3亿”。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逐年递增, 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快速发展养老服务业?文件中提出了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 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 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居家养老是北京市普遍的养老方式。根据北京市提出的“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 到2020年, 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 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 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前两者合称为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我国的国情。我国老年人数量如此庞大, 仅靠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诸如养老院、敬老所等设施是不现实的。而我们每个城镇居民家庭都生活在固定的社区, 提供较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与家庭衔接最近, 老年居民就近享受服务, 方便快捷, 这应该是发展重点, 实施起来相对容易, 因此国务院文件要求:“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 (小) 区, 要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凡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 (小) 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的, 要限期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 不得挪作他用。”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包括的内容可以归纳为:社区医疗卫生站, 社区老年活动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其他养老设施, 托老所也应成为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区建设托老所的必要性社区托老所的服务对象

我国国情是老年人一般在家庭由子女照顾, 白天子女上班, 老人独自在家, 吃饭和外出活动的安全成为子女最担心也是难于解决的问题。社区托老所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很好方式。托老所有别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2011年住建部、发改委发布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 (建标143-2010) 》中明确说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以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日托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设施。”由此可见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以照顾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设施。在一般社区中半失能老人的数量并不多, 而一般健康老人是社区老人的大多数, 这些老人能够进行一般的居家活动, 但白天老人们独自在家, 存在种种不安全因素, 例如需要自己解决午饭、在突发情况时没人处理等, 让子女不放心, 老人也不踏实, 如果请工人照料, 又取决于老人家庭经济状况, 因此设置照顾这部分老年人 (社区的大部分老年人) 的社区托老所就应该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设施。

三社区托老所的主要功能

社区托老所应是日间照料, 也就是日托, 老人早来晚走, 在托老所内的主要活动就是娱乐、午餐和午休。由此社区托老所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生活服务功能、活动娱乐功能和简单的卫生保健功能以及其他辅助功能, 这可以参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中的内容适当调整, 弱化针对半失能老人的保健康复功能, 各功能用房包括:

1、生活服务功能:接待、休息、就餐、沐浴、理发等。

2、娱乐活动功能:室内娱乐活动、阅览、上网等。

3、卫生保健功能:体检、保健、心理咨询等。

4、辅助功能:管理、做饭、卫生间、其他 (如库房、清洁间等) 。

四社区托老所建筑设计要点

(一) 规划布局

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规划当然是以住宅建筑为主, 主要用地布置住宅楼, 配套设施一般是见缝插针, 因地制宜。社区托老所是为老年人服务的, 要特别注意不要布置在偏僻、蹩脚的位置, 应结合整体规划, 布置在交通便捷、环境适宜、服务便利的位置。

首先, 社区托老所要考虑服务半径, 尽量布置在社区靠近中心的部位, 以步行5至10分钟的路程的半径为宜, 托老所周边道路应畅通, 可以进出车辆, 以方便老年人自行或接送车辆出入。托老所建筑附近应留有停放自行车、助力车的场地。

其次, 托老所应安排在日照、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应远离主干道, 避免噪音干扰。托老所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其他建筑结合布置。与其他建筑结合时应根据建筑的耐火极限布置在建筑首层、二层或三层, 不能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以及三层以上的楼层, 托老所的出入口应该与其他功能的出入口分开设置。布置在住宅楼首层时应注意日照间距, 以保证托老所的主要房间有良好的日照。

再者, 托老所周边应有服务设施, 最好结合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临近社区幼儿园布置, 也可以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合并设置。

托老所建筑附近还应结合区域向阳、背风的园林绿化布置活动场地, 便于老年人室外活动。不宜不知在有较深水景的周围。

(二) 功能分区

托老所建筑各功能空间可以分为老年人活动空间与辅助服务空间两大部分。各功能房间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老年人活动空间包括娱乐活动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和卫生保健用房, 辅助服务空间就是辅助用房。娱乐活动用房包括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室、网络室等房间;生活服务用房包括接待室、休息室、餐厅、沐浴间、理发室等;医疗保健用房包括保健室、心理咨询室, 康复训练室等房间。辅助用房包括卫生间、厨房、管理办公室、库房、清洁间、洗衣房等房间。

各功能房间可以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这些用房中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室、网络室、接待室、休息室、餐厅、保健室、卫生间、管理办公室、库房、清洁间等房间更为主要。但在面积受限制的情况下, 也可以将活动室、餐厅、休息室合并分时使用。阅览室与网络室也可以共用。厨房可作为选择性设施, 条件有限时可以利用送餐机构解决供餐, 只设配餐间而不设厨房。医疗保健用房也可根据情况不设置康复训练用房和心理咨询室等。

(三) 设计要点

1、合理布置功能分区

各房间应按功能分区布置, 以老人活动区为核心, 既要适当隔离又要相互联系, 并应注意动静分开。老人活动区内以活动室为中心, 分别联系入口接待区、休息就餐区, 服务管理区。各空间要尽量采用开敞、灵活的形式, 便于功能借用或相互转换。活动用房、休息用房应设在朝阳的方向。餐厅应与厨房或配餐间紧邻。为老年人服务的卫生间应设在较明显的位置, 便于老年人使用, 同时也便于服务人员照看。在老年活动区的中心位置应设服务台, 通过服务台, 服务人员的视线应能照顾到出入口、楼电梯间、卫生间和活动室, 方便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的照顾。

2、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托老所应至少设置两个出入口, 供老年人进出的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及后勤服务口应分别设置, 老年人入口应设在南面或东面, 应设门厅及接待处。老年人的行走路线尽量短, 应避免迂回路线。活动功能的用房应能从门厅直接到达, 为老年人服务的卫生间应紧邻活动用房。走廊宜设有自然采光, 老年人用房设在二层或以上的应设有电梯;疏散楼梯应有自然通风采光, 宜采用缓坡楼梯, 缓坡楼梯踏面宽度宜为320mm-330mm, 踢面高度宜为120mm-130mm, 踏面前缘宜设置高度不大于3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 梯段应设双侧扶手, 扶手应连续。

3、合理设置设备实施

为老年人服务的出入口、卫生间, 楼电梯应按《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出入口的门应采用向外开启平开门, 不应选用旋转门。出入口内外及平台应设安全照明。公共空间应沿墙安装安全扶手, 扶手保持连续, 扶手直径宜为30mm-45mm。电梯轿厢门开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 轿厢内壁周边应设有安全扶手和监控及对讲系统;电梯运行速度不宜大于1.5m/s, 电梯门应采用缓慢关闭程序设定或加装感应装置。老年人的各功能用房均应设置衣物架或储物柜等储物设备。卫生间、餐厅等处的洗手池最好配备热水。主要房间内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配备采暖、空调及通风设备。老年人活动、休息的区域, 卫生间、浴室应设置报警呼叫系统。出入口、走廊等公共区域应安装安全监控装置。老年人洗澡是很困难的, 有条件的托老所可设公用沐浴间, 内配老年人使用的浴槽 (床) 或洗澡机等助浴设施, 并留有助浴空间, 方便老年人洗浴。

4、合理设计装饰装潢

为老年人服务的房间地面应防滑, 颜色宜用浅色, 应清晰易见;通道、房间地面尽量避免高差, 有高差变化的地面应采用不大于1/1 2的坡面连接过渡, 并设防跌倒明显标志在起止处应设异色警示条, 临近处墙面设置安全提示标志及灯光照明提示;老年人经过的过厅、走廊、房间等不应设门槛, 楼梯踏步与走廊地面对接处应用不同颜色区分, 并应设有提示照明。各房间的墙面、顶棚颜色应柔和素雅;公共通道的墙 (柱) 面阳角应采用切角或圆弧处理, 或安装成品护角;沿墙脚宜设350mm高的防撞踢脚。主要出入口附近和门厅内, 应设置连续的建筑导向标识;房间尤其是卫生间标识应明显, 疏散走道应有明显的疏散方向指示标志;出入口的标识应易于辨别, 当有多个出入口时, 应设置明显的号码或标识图案;楼梯间附近的显著位置处应设置楼层平面示意图, 楼梯间内应有楼层标识。

五结束语

社区托老所有布局灵活、使用方便, 花费低廉的特点, 较之社区老年活动站多了午餐、午休并有专人管理的功能, 较之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可以接受更多健康老人。目前, 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居家养老是主要的养老途径, 因此通过合理规划、设计的社区托老所将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辅助形式, 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摘要:根据我国国情, 居家养老是我国的基本养老形式, 社区托老所应成为居家养老的主要辅助设施。托老所建筑设计应做到合理布置功能分区、组织交通流线、设置设备实施、设计装饰装潢, 给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日间活动、休息的场所。

关键词:社区托老所,设计要点

上一篇:论我国仲裁程序的诉讼化——以四地仲裁规则为依据下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