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音乐课件

2024-05-02

但愿人长久音乐课件(共14篇)

篇1:但愿人长久音乐课件

但愿人长久音乐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辨析形近字“赏、尝”,“稳、隐”,“官、管”,掌握多音字“埋”。结合课文、生活实际等说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屈指算来、形影不离”等词语的意思。

2、诗文结合,抓住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采用联系写作背景、图文结合、角色转换、省略号处想象说话等阅读策略反复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怀以及豁达乐观的心态,理解词的内容,能说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并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比较第二、三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反衬及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音乐渲染,激情导入

1、背景音乐播放《明月几时有》,屏显:花好月圆 皓月当空 明月高悬 欢聚一堂 团团圆圆 合家欢乐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看这些词你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练读)谁读得美,谁先来?

3、读得多美呀!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这就是我们汉语言的魅力。

过渡: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揭词、读词。

课件在原来的图+音乐上打出:词

(1)自己轻声读读、谁愿意读?谁还想读?

(2)苏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词的?(介绍苏轼)在课文中他的心情前后经过了几次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但愿人长久》,在课文中区寻找答案,从而了解诗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6、组织交流。

7、再读课文,找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

三、合作探究,感悟“思念”

1、我们先来看看1-3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

2、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一起 一起 ”“整天”“形影不离”“又有七个年头”等词的理解体会。(实物投影圈画关键词)

△原因之一: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①“手足情深”:“手足”原来指手和脚,这里指兄弟。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一起 一起 “形影不离”板书。相机理解“形影不离”。)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②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兄弟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整天”

③引读:可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

因为古人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有手机、视频,可以用qq聊天等。

“各奔东西”意思?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圈出“又”(“又有”,表现聚少离多 板书)如此情深的弟弟又分别七年之久,怎能不令人思念!

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和苏辙的感情很好。生练读,指名读,齐读。“整天”“!”突出。

△原因之二:中秋之夜,孤身一人

师简介:苏轼的父母、妻子在他做此诗前相继去世,他只剩下苏辙一个亲人。

过渡:在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你能想象一下在这月圆之夜人们是如何共度佳节的吗?第2节,指名读。真是一个温馨的画面。

但此时的苏轼却独自“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异地,在哪里?指名读第1小节。

想一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

△原因之三:触景伤情

在这团圆之夜,他却孤身一人(板书),看到别人(圈画)“欢欢喜喜品尝瓜果”“观赏着明月”。中秋之夜本来就倍感思念亲人,而且目睹他人的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触景伤情(板书),更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思念。难怪他“心绪不宁”。理解。

3、现在请你把自己想象成苏轼,在中秋之夜你孤身一人,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读读1-3小节,把你的情感、你的思念表达出来。(自由练读、分小组分段赛读)

有感情朗读课文1-3小节。

指导: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用愉快的语气读。

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用伤感的语气读。

4、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渐渐西沉,远远望去,月光如水,这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窗前。瞧,多美的`一番夜晚美景呀!但愿人长久教案设计

5、可是,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在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却躺在床上,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状的惆怅与埋怨。他在埋怨谁?为什么埋怨呢?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苏轼的情感怎么会如此变化的?从中尼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苏轼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上节课我们探究了苏轼心绪不宁的原因,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二、感悟“埋怨” (精读第4小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苏轼在埋怨什么?指名回答,齐读。

2、指导感悟

(1)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睡不着。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引背已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眼睁睁)你会觉得他怎样?(很孤独、很无奈,若有所思。)

(2)圈画出示:“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圈画:埋怨、无情〉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电视机前试着埋怨一下。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3)为什么苏轼在中秋夜会觉得月亮无情?

教师归纳:其实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无情。但是苏轼认为,是月亮增加了自己的烦恼和思念之苦,是月亮无情和自己作对。“花好月圆,人不圆”在苏轼看来,月亮应该是有感情的,应该是有同情、仁爱之心的,不应该和诗人过不去,所以,自己和弟弟身处异地,天各一方,月亮应该同情手足兄弟的分离,不应该这么圆

篇2:但愿人长久音乐课件

印度是世界上人种、宗教、文化和音乐方面种类最为繁杂的地区之一。印度音乐受波斯、希腊、蒙古、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外来影响与印度原有文化相融合,形成完整、独特的印度音乐文化。印度音乐,尤其是印度古典音乐与宗教、神话有密切的关系。印度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多为歌舞形式。

歌舞在印度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每部影片都穿插绚丽多姿、优美动听的歌舞场面。印度电影音乐吸收了印度古典

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素材,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风格。

电 影《两亩地》反映了印度贫苦农民的生活遭遇。故事情节:忠厚朴实的农民夫妇向波和芭罗以及他们的儿子,依靠两亩地为生,但财主霸占了这仅有的两亩地。失去生活来源的向波带着儿子到加尔各答谋生,历尽苦难,幼小的孩子偷偷地以擦皮鞋赚钱,最终没能摆脱苦难的噩运。

《摇蓝曲》是影片里贫苦农民向波的妻子芭罗接到丈夫从加尔各答奇来的信,但是她不识字,去找雇她做帮佣的女主人,请她读信,当她走近主人家时,女主人正对着自己的婴儿唱着这首摇蓝曲。

篇3:制作多媒体音乐课件的小技术

一、乐谱的制作

在论文或课件中插入乐谱片断时, 如果乐谱不复杂, 可以用“画图”软件中的文字工具, 配上背景色, 选择合适的字号制作, 制作好后用移动工具调整乐谱间距, 对齐小节线, 设置好图片的大小, 并保存为JPG图片格式。然后在论文或课件需要的地方, 插入制作乐谱图片就可以了。

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乐谱, 比如一首歌谱, 就要用专业的制谱软件, “贝音”是简谱制谱软件, 界面清晰, 常用符号齐全, 它也可以制作五线谱;“Overture”是专业五线谱制谱软件, 它有好多模板, 符号齐全, 界面友好, 学起来很容易上手。

二、用Cool Edit Pro音频软件处理乐频

1.在录制磁带和人声时, 有些环境噪音会录到音乐中, 这时就要用Cool Edit Pro音频软件去掉录音时录进去的杂音, 具体方法是:用鼠标选择一段纯粹的噪声区域 (没有音乐的区域) , 选择Transform菜单下的Noise Reduction中, 并单击Noise Reduction, 在窗口中单击右上方的Get Profile from Seletion, 单击Close关闭窗口。然后选中整个波形, 重复刚才的操作, 之后点击OK就可以了。

2.在单轨界面中, 还可以选中波形将音量增大或减小、设置声音的淡入淡出、加入混响和合唱效果等,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摸索。

移调, 是音乐活动中用得比较多的, 先选波形, 再选择Transform (转换) 项中下面的TIME/PITCH (时间/定位) 选项, 进入Stretch (时间延长) 选项中的Gliding Stretch (平滑延长) , 就在Stretching Mode (延长模式) 中选择Pitch shift (保持音乐节拍不变) , 点击Process菜单Pitch correction, 在弹出的窗口中, 找到Amount of Shift中的Semitones (半音) 和Cents (百分比) , 点击上下箭头, 就可以设置要升降的音调范围。然后点击Process, 处理完成。

在多轨界面中可以对声音进行剪辑, 如将几首歌曲的音频信号导入多轨界面, 放大波形, 选取需要的波形, 用剪贴、粘贴工具进行编辑合成, 不满意的音轨还可以导入到单轨进行处理, 并合成为新波形保存。

三、视频文件的裁剪处理

“会声会影”是一款视频编辑软件, 中文界面, 功能强大, 很容易上手, 可以将图像、视频文件导入, 配音乐、字幕, 还有丰富的转场效果, 可以输出多种视频格式, 重要的是用它来裁剪需要的视频片断, 能制作很好的视频文件。

“巨星MTV2002”也是一款很好用的卡拉OK制作软件, 它可以很方便地将音乐、图片、视频文件加入场景中, 制成VCD格式。这个软件制作卡拉OK时, 转场效果、文字在场景中移动等制作起来较简单。最有特色的是卡拉OK字幕的制作, 在卡拉OK字幕制作窗口中, 输入歌词后, 播放音乐, 需要出现歌词时, 只需在键盘上随着音乐的进行, 压住或抬起相应的键, 就可以将歌词与音乐实时地结合起来。然后导出视频格式文件, 卡拉OK就制作好了。

篇4:音乐剧靠“舶来”非长久之计

但正如电影院里只有好莱坞大片是不行的一样,只凭借百老汇、伦敦西区的经典剧目来吸引观众绝非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的长久之计。毕竟舶来的剧目存在明显的文化隔膜,语言的障碍也非简单翻译就可逾越,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必然呼唤优质而符合中国人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高水平本土原创剧目。

不得不承认,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要远落后于观众的需求,原因是懂音乐剧创作的人少,有感觉的人少,特别是制作人大多也不懂音乐剧的创作,缺乏创作的优秀感觉和有效管理。制作方有时受资本胁迫,丧失艺术标准,不善于也不敢于大胆起用新人,对人才使用上唯“名”不唯“能”,这些因素都造成原创音乐剧总体在低水平徘徊。

本土音乐剧的剧目选择也有待拓宽,舞台上多见神话、历史与民间传说类型的故事题材,反映中国当下社会民生关注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太少,难以引发观众的互动与共鸣。其次,创作团队缺乏专业积累,对音乐剧的规定性认识模糊,以民间传奇故事为题材的音乐剧往往呈现出简单的歌舞串联等问题。

同时音乐剧市场也存在乱象,不少不够专业的运营团队怀着分一杯羹的心态进入到音乐剧市场中来,却由于自身专业素养和契约精神的匮乏,以及对音乐剧艺术的不了解而无法达到理想的运营效果。在去年举行的“中关村国际音乐剧”节上,就曾出现一些团队无视演出合同规则的现象,这提示我们在强调音乐剧商业性的同时,更要尊重音乐剧的艺术性,保障品质才能真正让中国音乐剧产业得以发展。

篇5:小学音乐梅花课件

小学音乐梅花课

教学目标:

1、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初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

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创造不同的演唱方式;创编新歌曲。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我唱歌 你来和”

二、导入

1、老师朗诵诗词《卜算子·咏梅》,请同学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哪种植物?

2、结合多媒体图片认识梅花,知道梅花的花语是“坚强、忠贞、高雅。”

这是一篇回忆录,有过经历就能沉淀情感,她以倒叙的手法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她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因此,我以“梅花”为主线,以读代讲,大胆想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课第二课时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三品梅花魂、由浅入深,逐步体会梅花魂的深层含义。

三、学习歌曲

1、仔细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哪首古诗?(王安石的`《梅花》。)

2、全体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诗词。

3、再听歌曲,数一数整首歌中诗句重复了几次。

4、第三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5、讲述古诗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初步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感情演唱歌曲。

6、老师弹琴范唱,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7、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8、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反复练习。

9、请学生找出演唱中的难点,集体练习。

四、巩固提高训练

1、学生齐唱,提示大家用柔美的声音自然地演唱。

2、为学生的演唱录音,通过自评与师评找出不足,总结演唱技巧,再次齐声演唱。

3、学生分组演唱、单独演唱,师生互评。

五、创编活动

1、组织学生创编演唱方式,如领唱与齐唱等,分组进行练习并展示。

2、你能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吗?推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孟浩然的《春晓》。

小结:所有的创作最初都是由模仿开始的,积累一定的经验后,逐渐加入自己的东西,就形成了新的作品,只要勇于尝试,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音乐家。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篇6:音乐课件大班

5 5 5 3 3 3 3 3 1 1

滴 滴 滴 嗒 嗒 滴 滴 滴 嗒 嗒

5 5 5 3 3 3 3 3 1 1

滴 滴 滴 嗒 嗒 滴 滴 滴 嗒 嗒

... ... ...下面是大班《下雨啦》音乐课件ppt。欢迎下载。

篇7:数鸭子音乐课件

1.能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自己歌声与伴奏音乐、同伴歌声的协调统一。

2.学习并理解休止符;体会说唱歌曲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图(下面有马路和小树);画有背景的图片;鸭子小图片若干;数字2.4.6.7.8;移动小鸭子一只;红绿灯;红圈一个(贴在手掌心)。

活动过程:

1.节奏激趣。

(1)出示红绿灯:这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小鸭子走在马路上看到红绿灯会怎么走?

(2)出示节奏图,学习并理解休止符。(∣●●●●●∣●● ●●●●∣●● ●●●●●∣●● ●●●●∣)

教师:我走在马路上,心里真高兴,看到绿灯走走走,看到红灯停下来。

鸭子边走边叫,怎么叫的?我们看着红绿灯来试试。

(3)学习用鸭子的叫声表现节奏∣●●●●●●∣。

这里还有一组红绿灯,我们用小鸭的叫声把节奏表现出来。

创编鸭子的不同叫声,表现节奏。(咕嘎)

2.“数鸭子”游戏。

(1)出示图片:今天不光来了一只鸭子,还来了许多鸭子。我们现在来玩“数鸭子”游戏。我们先来看图上有什么?

教师: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2只;

教师继续问: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4只;

教师边问边依此贴上2只、1只、1只鸭子,幼儿快速作出反应。

(2)提炼归纳:老师是怎么问的?数到了几只鸭子?

3.结合节奏图学习说白,提醒幼儿注意休止附。

4.随琴声学习歌曲演唱部分的前半段。

5.继续“数鸭子”游戏。

(1)教师:又有小鸭子游来了,数数有多少?教师快速在图上贴上鸭子,问:现在有几只?

(2)教师轻声哼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3)幼儿跟唱歌曲后半部分。

6.完整学习演唱歌曲。

7.师幼共同小结歌曲的特点。

8.师幼共同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活动延伸:

1.学习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之美。在演唱部分的乐句末加上“嘎嘎”,分组演唱。

2.学习歌曲的第二段。

3.欣赏其他的说唱歌曲。

活动反思:

教具设计巧妙,在节奏练习中创设了小鸭过马路走红绿灯的情境,抽象的休止符用红灯来表示,浅显易掌握;演唱部分的教具是一张背景图,简单的图片实用性强,尤其是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鸭子,让幼儿快速反应出鸭子数量,在游戏中幼儿轻松理解了歌词。贴在教师掌心里的红圈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有需要特别提醒的地方,教师就及时把红圈亮出来,便于幼儿对停顿的掌握。

活动的难点是休止符的掌握与表现。教师通过红绿灯、掌心的红圈来突出休止符,通过红灯停来表现休止符,所以难点基本得到解决。活动中还注意到了个别指导,对个别幼儿加强关注和提醒,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休止符。整堂课以游戏贯穿,以小鸭的角色串联一个个游戏,难度也逐步加深,幼儿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篇8:但愿人长久音乐课件

一、初中音乐课程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裨益

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课件不同的是, 传统课件仅局限于文字的表达与描述, 但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于一身,更加有效便利,生动活泼地实现知识的传播,达到教育的目的。

1. 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逼真、自然地展现出各类音乐情景,让学生身临其中, 更好地领略到音乐带给人的美妙以及其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 特别是音乐的教授,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 对复杂的乐章再现,活泼了课堂,也引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2. 促进学教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不仅仅可以组织、动员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 还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及个别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解决举措,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由于多媒体课件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 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并且在教学中, 可以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实现成果的共享与交流。

3. 增强音乐技能,实现素质教育

在初中音乐的课程教学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在听、欣赏、技巧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多媒体课件通过声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生动的语言素材,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学习音乐,真正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如何在初中音乐课程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景的体验

音乐的欣赏讲究的是对意境的领悟与体验。比如在教民族名曲《茉莉花》和京剧《唱脸谱》时,传统的教法要费很多时间来讲解歌词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可以在多媒体中展现茉莉花与脸谱的图片或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音乐中所表达事物的了解程度, 在观看的过程中,新鲜与极富趣味的图片与视频将引发学生的兴趣,加入一些新颖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 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观看完多媒体课件后进行情景的表演或说出自己学习的感受,丰富教学内容, 增加教学的趣味。

2. 利用MIDI音乐的插入和电脑曲库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

网络上的音乐曲库包括全球各个地区的各种歌曲,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常用乐器的声音,再也不需要为找不到乐器而苦恼,同时,在电脑上可以用这些乐器演奏,改编歌曲,既节省了空间,也让学生可以在一节课中领会到不同乐器演奏的音色与特有的感觉。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随时调用任何国家的任何一首歌曲,让学生领略不同国家的音乐特色,同时, 在屏幕上同步显示作者的国家,生活的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中意蕴。这些多媒体的手段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使之达到最佳的程度,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完成并延伸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利用已经掌握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知识,自行编辑视频或者音乐片段,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操作能力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展示已经准备好的视频素材,一段段精彩影视画面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 让上课者、听课者享受到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使得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4. 在多媒体的运用教学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新型教学观念的重构,要求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能够真正认识与了解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育的介入所产生的意义。身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转变更新教学理念,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中,与时俱进。

篇9:但愿人长久音乐课件

【关键词】音乐课件;多媒体;中小学音乐;课件制作

一、音乐课件在课堂中运用的优点

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调动孩子们欣赏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忱,教学效果也能有所提高。如上课时让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在一个音乐环境中进入到教学里来。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绪因心境而制约,情绪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孩子们感兴趣、容易接受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通过有趣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来对大脑的直接映像所造成。因此,声像图文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连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2.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欣赏课里,老师放磁带录音或者演奏(唱),学生对这种单一的形式感到单调和枯燥,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显得比较被动。然而通过富有动感的影像、文字、音乐、图片等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感受音乐的情绪、力度与速度。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充分进行想象,联想,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

3.中小学音乐在教授传统音乐时需要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技术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多媒体的融入,可以激发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全曲欣赏”和“分段听”的方式十分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可言。然而使用现代多媒体之后,在音乐课堂上,我先给学生看一些视频让大家选出合适的音乐主题填充,再通过图片文字等引导学生分段聆听,分析音乐要素。在多媒体的现代手段辅助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多媒体准确的把音色和体裁表现出来

音乐称为声音的艺术,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尤为重要。用唱歌来举例,人的声音可以分为男声、女声、童声,从音区划分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和男中音,由于性别,音域的不同无法完全模仿示范。又比如《保卫黄河》、《走向复兴》等轮唱、合唱歌曲,老师是无法表现出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当中声部的协和。想要准确地去表现音乐的音色和体裁只有通过多媒体教学,音乐形象才能准确的表现出来。

5.增长孩子们的见识,使视野更加开阔

中学音乐教材里,音乐欣赏的内容涉及广泛。比如说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等器乐作品时,牵涉到西洋交响乐或者中国的民族管弦乐等。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最佳效果就是运用多媒体。只有通过视频,孩子们才能够把这个音乐中的形象,乐队演奏的规模,指挥风格,音色特点,乐器使用及等准确的分析判断。

6.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根据音乐教学需要的内容、环节、目的从各个角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自然的衔接的在一起,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多媒体课件容易主次颠倒

有的老师喜欢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被忽略。他们对课件过分渲染,只追求好看,多媒体用全面而动感的形式表现,过多使用音频和视频资源,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根本核心,把真正教学内容掩盖,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宣兵夺主。让这节课只有娱乐性而缺乏实效性。

2.音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少

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互相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希望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接受知识,就在多媒体课件中盲目的扩大知识点和信息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无法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

3.非专业课件制作人员,普遍课件质量不高

在音乐课堂中,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音乐课堂里能用直观的、简单的、实物的方法解决,多媒体教学课件就不需要了。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得看有没有这个必要性。课件的布局设计和质量都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专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因此,他们没能把多媒体很好的运用,只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搬到了多媒体课件上来,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三、制作课件的几个要点

1.引用的资源要适量、恰当

在制作音乐课件中无论是气氛的渲染、用创设情境来导入课题、难点突破、重点突出、内容的延生与拓展、能力与知识的训练、巩固总结等,引用资源都需适量,课题重点突出,资料不能堆积太多。

2.音乐课件制作设计需有趣味性

教学活动原本是很艰难,但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便充满了活力。多媒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孩子们的求知欲更加的强烈。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

3.合理的结构

明确目的、紧扣每个环节、步骤要清楚,课件操作要简单、效果要显著、为求教学效果最佳,需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媒体。

4.准确的定位;需全面分析教材,再进行定位

教学内容掌握好、媒体要选用恰当、结合知识能力、适当的课外拓展,考虑学生的特征年龄与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需符合规律与实际。

篇10:小学音乐课件

教学目标:

能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的形状、时值及其组合,知道一拍里有几个八分、十六分音符;

重点难点:

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时值及其组合;

教具准备:CAI课件、音符卡片、音乐房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出示音乐房子,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音符之家做客,大家回答一个问题就可以推开一扇门,大家有信心把这些门都打开吗?

二、过渡

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及四分音符形状及时值。

(课件展示音符及儿歌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唱回忆老知识,从而引出新知识。)

三、游戏激趣:(课件展示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时值对比的图片)

1、利用游戏“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首先通过音符的自我介绍让学生认识两种音符,再利用课件中的天平对比演示让学生感知音符的时值关系。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知道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等于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2、利用游戏“找朋友”进一步感知音符时值组合。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卡片与课件展示的时值组合找到与四分音符时值相等的音符组合,并唱一唱,以便进一步巩固时值组合。

四、小结。

篇11:音乐种太阳课件

1、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及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

2、通过图片理解歌曲内容,并能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地想象。

3、激发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南极、北冰洋的地形及其气候特点。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33、磁带/CD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教师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因为有太阳的地方就会变得温暖又明亮,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太阳。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种太阳》

(1)、教师播放原声磁带,请幼儿欣赏。

教师:世界上有几个太阳呢?有个小朋友认为一个太阳不够,他想种太阳,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种太阳》

(2)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幼儿探讨歌曲内容。

教师: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播种太阳呢?他想把太阳都送给谁呢?为什么?(3)教师再次引导幼儿歌曲,帮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及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

教师:这首歌曲听上去,感觉怎么样?请你猜一猜歌里的小朋友在幻想种太阳的时候,他的心情怎么样?

(4)、教师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歌曲,并鼓励幼儿大胆跟唱。

3、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展开想象,并大胆表达。

(1)、教师鼓励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如果你来种太阳,你想种出什么样的太阳呢?请你用画笔把它画出来。

(2)、教师:你想把种的太阳送给谁呢?为什么?

4、教师根据幼儿的想象,改编歌曲部分歌词引导幼儿欣赏。

(1)、教师:现在我把你们的想法唱到歌曲里,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唱一唱。

篇12:高一音乐课件

1、知识目标:能认真听赏音乐作品,并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学生一起交流、归纳;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更深入地探讨、挖掘民族音乐,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关系的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电子琴、手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依据听到的音乐片段,利用手边可发生的物体为音乐伴奏。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进入新课

1、 出示我国地图:让学生了解蒙古、xq、xz的地理位置,思考这三个民族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的重要性

2、 蒙古族音乐学习

①、欣赏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

思考:乐曲的旋律、曲调、节奏等音乐要素的特点以及长调歌曲与蒙古族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②、欣赏短调歌曲《嘎达梅林》

自主学习:通过与长调的对比,归纳出短调歌曲的特点

③、播放创作歌曲《赞歌》

体会创作歌曲中长短调的结合,深刻感受民间音乐在创作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④、播放马头琴及呼麦的视频片断,多方面了解蒙古族音乐

⑤、总结蒙古族音乐特点

3、 藏族音乐

①、音频欣赏《宗巴郎松》,老师伴舞,请学生说出该曲与蒙古族长调的区别

分析该曲的音乐要素及其音乐产生的背景以及藏族人民的生活

②、了解藏族代表乐器:扎木聂

4、 xq维吾尔族音乐

①、播放手鼓演奏视频,请学生尝试敲击,并请全班学生一起学附点节奏及切分节奏

②、教师弹奏,学生继续敲击节奏

③、聆听《达坂城的姑娘》寻找乐曲中附点及切分节奏出现的地方,并着重训练

④、欣赏《十二木卡姆》

⑤、课件总结xq音乐的特点

篇13:但愿人长久音乐课件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序列的学科之一, 有着自身的教学规律。音乐课中,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恰当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化不可见为可见, 化抽象为直观, 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够充分表现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

如今, 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 它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改善传统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 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无怪乎, 现在的公开课、参赛课都离不开多媒体课件, 因为, 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但是, 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只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 不能以违反音乐教学固有的规律来适应多媒体的特点, 这在音乐新课程的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因此, 用于音乐教学的课件除了具备以上优点, 还应有其特殊要求———音乐性。

教学实例1:

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中, 一位教师向学生介绍摇篮曲。于是, 教者把所有有关摇篮曲的知识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在课件中 (包括摇篮曲的风格、作者、种类等, 密密麻麻的整整两页) 。教师让一名学生站起来朗读课件的内容。学生读得断断续续, 原本安静的课堂, 此时骚动起来。

案例分析:如果音乐知识能用教师借助黑板来讲清楚的, 那何必用课件呢?书本上原有的文字内容, 用不着将其搬到课件上。从刺激———反应的心理测量角度看, 文字说明在媒介传播中其表现力是最弱的。设计和制作课件要以是否需要为原则, 如果课件反映的内容通过常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掌握, 或者用课件只是取代了黑板和幻灯片的作用, 那显然就失去了其使用的意义。

音乐知识仅靠朗读是不能使学生很好理解掌握的, 与其用长篇大论来讲述, 还不如截取几段具有代表性的摇篮曲放在课件中, 通过让学生聆听欣赏, 使学生既有了审美体验, 也掌握了知识, 加深了印象。

结论:音乐教学使用的课件要多运用音乐手段表现、少用文字叙述, 不要做成黑板的替代品。

教学实例2:

在一节音乐公开课上。教室里没有钢琴等任何乐器, 整堂课没有教师的歌声范唱, 只有一套高档的多媒体设备和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发自内心地赞叹说:“老师做的课件真好看!”

案例分析:学生的赞叹的确是发自内心的, 可这又说明了什么?听到这样的赞叹, 是该高兴还是该反省呢?这样的音乐课让语文教师、美术教师上又何尝不可?音乐是情感艺术, 只有使其身临其境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机械的电声乐怎能与人声比, 哪怕是肖邦演奏的钢琴曲实况录像也没有教师现场弹奏的效果好。音乐课更多地需要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师的亲和力。音乐教师不能做课件的奴隶而丧失了自我。音乐课上如果没有教师的现场弹奏和歌唱, 那音乐教师的主导地位还会存在吗?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仍然是“辅助”, 是从属地位, 不是每堂课都要用课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手段, 而不能哗众取宠, 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地盲目使用。音乐教学中, 授课者煞费心机地将40分钟的内容全部集成到课件中, 上课时教师只是按按键盘和鼠标, 课堂上播放的画面虽然鲜艳华丽, 但教学过程过于平淡, 教师成了摆设,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课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

结论:课件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实例3:

一节音乐欣赏课, 在多媒体教室, 教师使用着各种多媒体设备, 用计算机在投影机上显示文字及画面, 同时录音机播放录音带, 中间还用录像机播放一段演出实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停地操作各种设备, 手忙脚乱, 音响中传来阵阵播放磁带必有的“丝丝”声。学生听完一遍后, 教师导回磁带和录像带时出现了噪音, 许多学生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案例分析:音乐课件的审美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件内容本身的审美性, 包括文字、插图、乐谱、版面设计等方面, 应该给人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二是音响效果的审美性, 音乐多媒体课件中最重要的素材是音乐, 音乐课上必须确保所用音乐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这节课, 也可以说是多媒体课, 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教室的所有设备, 但由于教师的技术水平有限, 并且忽视了音乐的审美性, 没有使用计算机加以整合, 造成音质及画面质量差及操作不便等缺憾, 使得欣赏效果大打折扣。

结论:音乐课件所使用的影像、声音素材质量要高, 高品质的音乐素材才能营造完美的视听效果。

从上述的几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 有些教师过于依赖课件, 为了课件的装饰效果而脱离客观实际, 使课件丧失了它真正应具有的作用, 同时也背离了音乐课的主旨———音乐性。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 就像一把双刃剑:运用恰当, 能提高教学效益,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用得不当, 喧宾夺主, 也会影响甚至降低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富有音乐性, 除了要遵循它的制作原则, 注重科学性、审美性、教育性及艺术性外, 更应遵循服务于音乐教学的原则性和适度性。无论教育的手段多么先进, 其作用都不过是在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 如果过分夸大其作用, 或者不能适时恰当地使用, 都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锐淼.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14:巧用多媒体课件 促进音乐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课前,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运用计算机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创造性地把一些音乐形象制成多媒体课件,多项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具体形象的情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如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歌曲活泼、轻快,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前,我制作了春天风景的教学课件,并配以鸟啼声、流水声。上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浓浓的春天气息,启发学生用轻盈、优美的歌声来演唱。又如,在欣赏《国歌》时。我配以天安门前升旗仪式和运动健儿争夺金牌时的精彩片断,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多媒体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人情入境,感同身受,不仅能感悟到原汁原味的音乐形象,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诱发了他们对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节时省力,化解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往往教授一个简单的读谱知识,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维阻滞的现象。此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在音符的认识中,我设计了一个动画游戏。把五线谱设计成一个大楼房,把小音符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卡通,让学生利用鼠标的点击和拖动来为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确,小音符便会对学生说谢谢。如果不对,小音符就会滑落原处。学生们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了。在游戏中,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每个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在欣赏课中,有西洋乐器的介绍。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乐器并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当屏幕出现某一乐器,点击鼠标即出现由此乐器演奏的乐曲。学生也可自由点击,他们对哪种乐器感兴趣就可以点击哪个画面。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本上机械、生硬的音乐知识,生动地再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使这些普遍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由远及近,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在每个环节都适用的。例如:对“碰铃的认识”,有的老师设计了课件,大屏幕上有碰铃的图片,点击它便发出碰铃的声音。课件设计得非常好,可笔者认为,碰铃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乐器,学校音乐器材里通常都有配备,教师如果带一个碰铃实物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认识、去敲打,比多媒体展示的画片和声音要更直观,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欣赏审美,情感共鸣

“美感仿佛可以摸得着”是艺术鉴赏的佳境。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限于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的特点,学生的经验有限,无法独立地去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然而,有的教师千篇一律,空口说教,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把美妙的音乐与变动的图像联系在一起,辅以儿童化语言的讲解,以直观的视听效果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创设的情境引发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如在歌曲《小红帽》的教学中,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在欣赏《可爱的动物》时,有的老师每段音乐都配上了一种动物的动画,我觉得这种设计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音乐是一种模糊的艺术,同样的一部作品,每个人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乐曲组合中音乐活泼,有跳跃感,同学们就有可能理解成不同的小动物,如小松鼠、梅花鹿、兔子……,可老师一开始就用小白兔的动画来固定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没有了想象的余地。

四、活跃思维,激发创造

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营造信息场。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和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歌曲《火车开了》这一课里,我设计的课件中有好几个火车开动的动画,有火车由远及近的,火车从启动到飞奔的,火车钻山洞的……当用鼠标点击后,动画的播放是无声的。我启发学生:“这个动画缺少什么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声音”。我问:“哪位小朋友能为它配上声音呢?”同学们特别兴奋,开始互相讨论,积极地开动脑筋。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利用节奏、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来表现火车开时的不同情景。这样,同学们不仅很快地掌握了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而且还让他们有了一种成就感。又如,在欣赏《春天来了》时,我用课件营造一个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每个孩子参与即兴创造:有的孩子围成圈,模仿微波荡漾的小湖;有的孩子蹲在湖边扮演盛开的鲜花、摇曳的小草;远处的孩子双手上举左右摆动,像小树在风中婆娑成影;有的孩子则搭成“竹篱笆”、“小木屋”,组成了一道美景。在音乐和美景交融中,“蜜蜂”、“蝴蝶”翩翩起舞,“小猫”、“小狗”追逐嬉闹。音乐在流动,画面在变换,动作在变化,孩子们一个个身临其境体验着创造的欢乐,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表现了美。

五、把握音乐形象,扩大审美视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运用电教手段把聆听与观察密切联系,融声汇色,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会诱使学生在发现、思考中领悟哲理,在探索、总结中逐步拓宽审美思路。小学生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性,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所营造的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形象。如在欣赏《彼得与狼》时,我把彼得、小鸟、猫、鸭子、狼、老爷爷、猎人等制作成课件,和着音乐,播放彼得怎样机智勇敢地与狼做斗争的故事。学生沉浸在惟妙惟肖的画面中,展开审美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又如,在欣赏乐曲《鸭子拌嘴》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把学生带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从听觉、视觉人手,播放课件《鸭子拌嘴》的画面和音乐。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的画面和生动的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没有教师的单纯教授,只有学生主动的学习。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地参与学习。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被广泛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文之常识高考作文欣赏下一篇:刘莹简历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