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美术教学

2022-07-03

第一篇:核心素养美术教学

教学理念 核心素养

、什么是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思考分析能力,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活动。文化意识是理解各国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是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都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同时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而这些理念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符合。

1. 运用情景创设教学法,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利用教学的相关图片或多媒体资源等创设真实语言情境贯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使学习过程真实而有效,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

2、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运用是双向性的,鼓励学生开口交流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使用恰当的课堂用语和学生进行交流。运用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流,并体会语言交流的趣味性。然后在学生开口交流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发展都有差异性,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老师应该做的是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充分的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的胆怯心理,慢慢养成敢说、爱说英语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对话交流时,能干的学生就可以选择有难度的内容进行交流,而胆小内向和差一点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多鼓励,帮助建立英语交流的自信心,在交流内容上就要选择简单容易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都能体会英语交流的乐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将跨文化意识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品格,就要了解各国文化差异,所以在小学阶段,多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对一门语言的掌握。

4、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很多教学方法和模式适应一个学校的学生却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学校的学生,老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进行课堂改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学校实际情况。贴合实际的教学才是最实用的。然后要注重英语兴趣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老师要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最后,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学习,如课本剧表演、化装舞会等,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与课外学习的拓展活动实践中理解和学习知识,改善学习效率,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5.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评价体。通俗地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

第二篇: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2.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美与丑的事物和现象。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4.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通过美术学习能鼓励人们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动手创造和实践。因此,“创意实践”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21世纪社会发展中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

5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因此,美术学习提供了一条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历史与文化的途径,学会理解、尊重和珍视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传统。“文化理解”是基于尊重与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美术学习后才能逐渐形成,并最终成为人最有价值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第三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谈谈你是如何(或打算)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历史价值观。所以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来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也需要学生更新学习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其关注的焦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向了素养,其根本的意义就在于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 能力培养- 情感态度价升华的过程,而变成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时刻体现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关切;学生的学也不仅仅局限于再现和理解教师教授甚至灌输的知识,而主要体现为通过参与课堂呈现素养提升。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的教学过程,就不再是单向性的,而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是教与学的综合,也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素养的提升。有了这样的理念支撑,教师敢放手,学生爱参与,课堂才一定会有惊喜。

一、改变教法 积极实践,让历史课堂绽放异彩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用全部爱心呵护学生创新的嫩芽是我行动的指南。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于创新的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去获取最佳得教学效果,是我的奋斗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1.运用图画进行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学生的美感。”枯燥的文字,如果机械识记,对于初中级孩子来说,是记得快,忘得快。所以我将历史与图画结合起来,将生字具体形象生动化,激发学生的情趣。

2.运用音乐进行教学。

我将学生熟悉的曲调纳入课堂教学中,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就用《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等抗战歌曲,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团结抗战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俗话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这问就是一种自觉寻求合作、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我教会学生利用环境因素来帮助自己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生字、新词以后,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自如,这就要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结合任务,围绕知识进行交流,我就设计了一些相互合作活动,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开发了学生交往的潜能,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也形成了学习上互补。有时在处理作业时,不是由教师给出答案,而是让各小组代表做出,再让本小组进行讨论判断正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让每个学生都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新课标的素质教育。

二、创设情境 主动参与,让历史课堂绽放异彩

为了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三、师生合作,调动情感,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只有和谐相融,生命才有不竭之源。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使学生乐学,让历史课堂绽放异彩。

1、要有朋友般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教的语文学科上来。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要有爱心

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历史课上,我常与学生一起表演历史短剧。经过一段时间,我可喜的发现孩子们敢想敢说,主动和老师交往,学生喜欢老师,老师喜欢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有童心

富有童心,就是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课堂上,一切顺其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老师与学生都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课改教师,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时间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第四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语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推荐度: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推荐度: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推荐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推荐度: 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第五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数学思维的直观性。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 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青岛版教材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的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例如二年级下册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利用了“野营”这一情景串,从野餐到野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再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将农村与城市的小朋友以“手拉手”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城市学生来到农村后的所见所闻及生活体验、城乡学生分别时的美好回忆。在这些生活素材中学生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能进行较大数的大小比较及几千几百加减法的口算,建立了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其余每个单元亦是如此。

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因此,我们只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对周围、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学生大胆估计、反复实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根有据,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科学的直觉。

例如在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中,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和户外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长度单位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想了解一些动物每天的食量、睡眠时间和寿命……,在活动中让学生先分组制定调查计划,然后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的结果,最后小组进行交流。“户外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和统计知识之后安排的,活动内容是调查、统计学生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一定时间的长短,同时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分析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2)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 (4)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态度及习惯。

上一篇: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下一篇:好听古代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