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2024-04-16

市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精选6篇)

篇1:市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我市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进行,确保通信安全畅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甘肃省通讯保障应急预案》和《嘉峪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我市通信行业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境内发生的通信事故、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国家重要通信的应急保障工作。

第三条当重大突发事件造成通信网络中断或通信严重受阻时,任何公民和单位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为加强对全市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度,成立嘉峪关市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市应急通信保障与通信恢复工作。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负责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日常联络和事务处理。

第五条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工信局局长担任,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应急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供电公司、嘉恒公司及中石油甘肃嘉峪关销售分公司为成员单位。

指挥部职责如下:

(一)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组织本市范围内各有关单位实施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

(二)遇重大突发事件,研究决策启动保障预案,下达通信保障应急任务,领导、指挥和协调本市通信保障应急工作,保证通信应急任务的完成;

(三)服从市政府有关突发公共事件指挥机构的调度,根据指示,审定重大事件的通信保障应急方案,并向上级部门汇报实施和进展情况;

(四)在紧急情况下,经市政府批准,统一调度全市各种电信资源;

(五)完成市政府赋予的其它通信保障任务。

第六条指挥部办公室的组成和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市工信局局长担任,市内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分管应急通信部门的领导任副主任。其职责如下:

(一)承担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处理,负责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络工作,并向指挥部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二)负责有关单位间的协调,理顺电信行业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督促落实通信保障应急工作;

(三)组织起草、修改嘉峪关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四)遇重大突发事件,及时了解情况,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建议;

(五)按照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和指示,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的通信保障应急工作,按预案完成通信保障应急任务。

第七条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市委宣传部根据指挥部的安排,负责通信设施损毁、应急保障及通信恢复情况的新闻发布、宣传报道工作,负责派出记者及时报道灾情和救灾动态,发布通信保障信息和指挥部公告;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和装备,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装备支援工作;

市工信局负责市通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履行办公室的各项职责;

市公安局负责指导、协调、组织重大和特大通信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地公安机关对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工作,维护事发地社会治安;

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解决党政机关通信应急救援所需经费,处置突发应急事件产生的党政机关通信保障费用;

市自然资源局负责通信保障应急目标土地资源调查、征用、划拨的协调工作,做好各类地质灾害对通信设施造成灾害的灾情速报、趋势预测和情况分析;

市住建局负责通信应急抢修过程中对开挖路面、临时加挂通信线路、安装通信设施等通信工程施工给予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按规定及时办结相关手续;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为应急通信物资装备迅速到达目的地提供交通和运输保障;

市水务局负责水库、河道、堤坝等水利设施的灾情预测和信息通报;

市应急局负责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应急通信工作保障的衔接,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的调查评估工作;

市地震局负责做好对重要通信设施造成破坏的震情监测预报和趋势判定通报;

市气象局负责各类对通信保障造成影响的气象条件的分析与预测预报,为通信保障应急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中石油甘肃嘉峪关销售分公司负责保证备用油机和应急通信车辆的油料供应;

供电公司和嘉恒公司共同负责组织协调供电企业优先做好其供电范围内的党政机关、重要通信枢纽等通信设备、基站设施电力保障工作;

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负责设立相应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管理机构,组建由网络管理、运行维护、工程建设及应急机动通信部门组成的通信保障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保障装备,负责应急保障队伍演练,加强应急资源及装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以备随时紧急调用。

第三章预防预警机制

第八条预防

各成员单位要分别监测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通信网络自身障碍对通信网络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损坏,建立多渠道的预防预警机制,各电信运营企业在网络规划、建设、运营中要贯彻网络安全的各项要求,合理组网,提高网络的自愈和抗毁能力,重要的通信节点、枢纽楼、关口局要明确主备用分担或负荷分担等安全措施,做到设备阻断、业务不阻断,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九条预警监测

预警信息分为外部和内部预警信息两类。外部预警信息指电信行业外突发的灾害,可能对通信网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警报。内部预警信息指电信行业内通信网的本身事故征兆,可能对通信网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警报。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各电信运营企业要对电信网络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事故苗头。

第十条预防预警行动

指挥部获得外部预警信息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应对措施,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会议决定,立即通知成员单位,做好预防和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市内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过监测获得内部预警苗头后,对可能演变为严重通信事故的情况要及时报告。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进行分析研判,经确认后,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电信运营企业,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

第十一条预警处置

通信应急预警发布后,指挥部成员单位及预警涉及单位要立即部署各项应急准备,各种应急通信装备、物资、人员进入备战状态,加强网管监控,随时处理各类影响通信的隐患;

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及时掌握各类信息、做好交通运输、电力保障、治安防范、对外宣传等工作。

第十二条预警分级

Ⅰ级(特大):因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有可能造成包括我市通信故障或大面积骨干网中断、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情况,及需要通信保障应急准备的重大情况;

通信网络故障可能升级造成通信故障或大面积骨干网中断的情况。

Ⅱ级(重大):因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我市多个电信运营企业所属网络通信故障的情况,及需要通信保障应急准备的情况;

通信网络故障可能升级造成我市多个电信运营企业所属网络通信故障的情况。

Ⅲ级(较大):因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我市某个电信运营企业多点网络通信故障的情况;

通信网络故障可能升级造成我市多个电信运营企业网络多点通信故障的情况。

Ⅳ级(一般):因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我市某个电信运营企业局部网络通信故障的情况。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十三条响应分级

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原则,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响应工作划分为四个等级:

Ⅰ级(特大):突发事件造成包括我市通信故障或大面积骨干网中断、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重大影响,及国家、省有关部门下达的重要通信保障任务,由指挥部负责协调组织,启动本预案。同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并转报省政府和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请求启动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Ⅱ级(重大):突发事件造成我市多个电信运营企业通信故障时,由指挥部负责组织和协调,启动本预案。同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转并报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请求启动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必要时,由市政府向省政府报告。

Ⅲ级(较大):突发事件造成我市某个电信运营企业多点通信故障时,由指挥部负责组织和协调,启动本预案,相应电信运营企业启动相应的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必要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Ⅳ级(一般):突发事件造成我市某个电信运营企业单点通信故障时,由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启动本预案和相应电信运营企业通信保障应急预案,负责相关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

第十四条应急处置

指挥部办公室应保持良好状态,各成员单位设立预警接警中心值班电话,指定联络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能随时联系,确保应急处置机动、灵活、快速、有效。

第五章信息报告与处理

第十五条信息报告和处理

(一)发生通信突发事件达到Ⅳ级以上时,各电信运营企业和有关单位出现重大通信中断和通信设施损坏的企业和单位,应立即将事件发生时间、事故状态、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已经采取的措施,在1小时内逐级上报至指挥部办公室、市应急局及市政府、市委。指挥部办公室获得突发事件信息后,应立即分析事件的严重性,及时向指挥部提出处理建议,由指挥部进行决策,并启动本预案。在启动本预案的同时,各通信保障应急单位应提前或同时启动下级预案。

(二)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指挥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沟通,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信息,使公众对突发事件及处置情况有客观有认识和了解。电信运营企业将相关信息及时通报指挥部及有关部门。

(三)需发布的信息,经指挥部同意后,由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及时通报事故影响范围、发展过程、抢险进度、预计恢复时间、应对措施和公众注意事项等内容。应急状态宣布解除后,要及时通报公众。

第十六条应急任务下达

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指挥部的指示,以书面或传真形式向有关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下达任务通知书。各单位接到任务通知书后,应立即传达贯彻,成立现场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并组织相应人员进行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

第十七条应急工作要求

(一)通信保障及抢修遵循先城区、后镇村,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应急指挥系统以及从国家到市、镇党政的通信联络畅通。通信联络方式主要采取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会议电视、互联网络、卫星电话、传真等。

(二)应急通信系统应保持良好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所有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待命。各成员单位必须严格履行本预案所赋予的职责。

(三)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四)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在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和通信恢复过程中,应顾全大局,积极搞好企业间的协作配合,必要时由指挥部进行统一协调。

(五)在组织执行任务中,现场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应及时上报执行情况。

(六)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任务完成后,由指挥部下达解除任务通知书,现场应急指挥部收到通知书后,任务正式结束。

第十八条后期处置

(一)调查与评估

对于由特别重大和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造成的通信损毁、网络中断以及由通信网自身原因造成的重大通信事故原因,指挥部将视不同情况责成指挥部办公室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对后果进行评估,对事故责任处理情况进行督查。做好突发事件中公众电信网络设施损失情况的统计、汇总工作,征用的设施、设备、物资,造成损失或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

(二)奖惩

为提高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按照有关规定,对在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保障不力,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十九条应急通信保障队伍。

各电信运营企业要按照市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不断完善专业应急机动通信保障队伍,加强应急通信装备的配备,以满足市应急通信保障等工作的要求。

第二十条装备保障

各电信运营企业应根据通信保障工作的需要,不断完善通信保障应急装备(包括基本的防护装备),尤其要加强小型、便携等适应性强的应急通信装备配备,形成手段多样、能够独立组网的装备配置系列,并加强对应急装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

第二十一条交通运输保障

为保证通信保障应急车辆、物资迅速抵达抢修现场,交通等部门通过组织协调必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给应急通信专用车辆配发特许通行证等方式,及时提供运输通行保障。

第二十二条电力能源供应保障

供电企业和各电信运营企业应共同提供应急发电设备。煤电油气运相关部门负责协调相关企业优先保证通信设施和现场应急通信装备的供电、供油需求,确保应急条件下通信枢纽及党委、政府等关键通信节点的电力、能源供应。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电信运营企业范围

各电信运营企业是指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嘉峪关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嘉峪关分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市分公司和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分公司。

第二十四条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预案生效

本预案自修订印发之日起施行。

篇2:市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专项预案

1总则

1.1目的为了保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能及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保障各项处置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护人

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通知(财预[2005]328号)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在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分级成立财政应急保障工作指挥机构,统一指挥财政应急保障工作。

1.2.2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部署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落实各自的应急保障责任,并与各相关部门相互支持、协调联动,切实保障应急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

1.2.3反应及时,保障有力。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预警监测和前瞻性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财政部门应按统一部署,立即启动应急保障预案,确保各项处置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的财政应急保障事项。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市本级

2.1.1市财政局作为全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综合协调主管部门,负责及时了解突发公共事件进展情况,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提出财政应急保障政策措施建议并组织落实。

2.1.2市财政局(地税局)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财政资金应急保障协调小组,由局长负责。成员单位包括办公室、预算科、基建财务科、资金管理科、综合行事科、农业财务科、企业财务科、财政监督科、政府采购办、会计核算中心及税务有关科室等。局外联系单位包括市人大财经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局、人民银行××*市支行、市国税局及其他相关部门。

2.1.3市财政局应急保障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由预算科承担。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有关科室根据局领导部署,立即启动应急保障协调小组,在职责范围内具体执行规定的任务。

2.2乡镇(街道、开发区)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财政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比照市财政局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定,市财政局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预警监测和报告

3.1预警监测

市财政局应实现与市级各部门应急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的有效衔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监测数据和动态信息,加强应急保障措施和决策机制的超前研究,提高处置效率。

3.2报告

3.2.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需要市财政给予应急保障的,相关市级部门或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应及时向市财政局报告。

3.2.2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程度和损失程度;已采取的主要措施、事态发展预测及控制程度;相关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情况,需要市财政解决的突出问题等。

3.2.3报告一般应为纸质文件。紧急情况下也可先电话报告,随后报送纸质报告。

3.2.4局内处理程序:报告由局办公室承接,局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按局内职责分工,通知到相关科室负责人或财政应急保障政策协调小组联络员。如相关业务科室首先接到报告,可以先行处理,再通知局办公室。(局办公室联系电话:0574-62700018、0574-62709563)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

4.1.1市财政局主管科室接到相关的市级部门或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报告后,立即着手进行信息收集等基础工作,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价和判断,研究提出具体建议,会预算科后报局领导。

4.1.2市财政局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财政资金应急保障协调小组,启动本预案。

4.2启动标准

4.2.l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全局性和局部性两类。

4.2.2对造成全局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同时采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快速拨付等应急保障措施;对造成局部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只采取部分财政支出政策或资金快速拨付等应急保障措施。

篇3:市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7-2009年间参加“广西卫生优秀学校”评估的10所高校、8所中专、11所职业教育中学、48所中学、35所小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贵族)学校、1所幼儿园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现场查阅各项预案、制度、记录材料,对所检查学校情况逐个进行评分及意见反馈,统一分析。

2 结果

2.1 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参评的115所学校均设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卫生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总务主任和校医或保健教师为主要成员,建立各项卫生规章制度;有89所学校设有卫生室并配有专职校医。 见表1。

2.2 制度落实情况

校医室内均设有传染病登记本和报告卡,3所学校设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小学均设有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调查记录,其他类型学校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2.3 应急预案报告体系

有110所学校制定了本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2所学校在预案中有疫情报告流程图,33所学校在预案中有报告人或单位电话号码。

2.4 应急措施

有38所学校制定的本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具体应急措施内容,如发生食物中毒时应如何阻断中毒的具体措施等。

2.5 防范措施

有30所学校在制定本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有防范措施内容,如开展传染病日常监测的晨检、午检登记、学生因病缺勤登记。

2.6 应急演练方案

分别有1所高校和1所职业教育中学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主要是以食物中毒为例的演习,其中职业教育中学还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演习点评。

3 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各校均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校卫生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应急预案内容的设置仍存在一定问题:(1)首先是应急预案的设计和制定。由于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危害性和脆弱性评估,各级学校的应急预案千篇一律[1,2],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检查,直接从网上下载应急预案后就放入资料卷宗内,针对性很差。(2)各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所制定的内容不全面或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3)有60.87%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没有报告体系,如报告流程图或报告程序、报告机构的电话号码等。(4)有66.96%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没有应急处理措施,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该采取什么控制事态发展的具体办法。(5)有73.91%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没有制定常规的防范措施。(6)98.26%的学校没有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和演习活动。参加“广西卫生优秀学校”评估的学校办学条件和硬件配套设施在当地是比较好的,学校领导也比较重视卫生设施的投入,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也较全,但由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应急预案在临战时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框架。

综上所述,当前各级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仍较高。为了减少卫生安全隐患,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各级学校制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且要有针对性,每项措施都要具体详细;制定常规的防范措施和演练方案;应急预案的报告体系一定不能缺项,否则就不算完善,也无法操作;提高各级学校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制定预案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资料,放在档案盒里;在醒目的位置张贴,让从业人员、师生员工都能了解其内容,掌握相关的操作要领,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勇.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研究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28.

篇4:市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摘要: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各类应急预案还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不断完善,切实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关键词:应急预案;公共事件;国家

一、应急预案的定义及其基本构架:

1 应急预案的基本定义

应急预案又可以称为应急计划,是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针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控制与救援行动,尽量避免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造成的损害,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工作方案,主要解决“突发事件发生前做什么、事发时做什么、事发后做什么、以上工作谁来做”等四个问题,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

根据国务院于2006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2.1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而制定的。

总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2.2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者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已发布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包括:

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8)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9)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10)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1)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12)国家核应急预案;1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4)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1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7)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待发布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1)国家粮食应急预案;2)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230)。

2.3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如:《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

2.4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如:《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

2.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企事业单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2.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由主办方单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三、存在的问题:

1 应急预案编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部分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不重视、不了解,编制的应急预案往往侧重于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对突发环境事件疏于关注。

2 应急预案间欠缺联动性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一个事件往往涉及到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好几个预案。这些预案所涉及的部门有市政府、区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不同的预案虽然有些格式内容雷同的情况,但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这些部门有自己的一套灾情搜集系统,但每个部门更多地管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方式也不同。虽然在应急管理上强调应急联动机制,但是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各部门间往往信息沟通不畅,了解不够全面,只能掌握自己部门范围内的信息。

四、健全应急预案管理

1 加强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和培训,督促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备案、修订等各环节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工作。

2 规范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切实提升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1企业是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也是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应该建立在对自身环境风险隐患详细排查、分析周边环境敏感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充分储备应急物资的基础上,与环境风险分析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相适应,侧重于消除环境隐患,降低环境风险,明确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时如何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

1.2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管,同时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中承担开展应急监测、事件调查以及提出应急处置建议等责任,因此环保部门的环境应急预案应该侧重于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应急预案启动、信息报告、分级响应、智慧与协调、应急终止建议等各环节程序的划分,以及明确各个程序中如何开展工作。

1.3地方政府是环境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也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因此政府的预案应当建立对辖区内环境敏感点、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和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侧重于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的落实,突发环境事件时如何统一指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最大程度消除事态影响,适时发布信息等方面。

3 建立完善的预案报备制度,逐步规范预案管理。

推动《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将工作模式从环保部门前往企业检查环境应急预案的情形,转化为企业在预案的编制和评估工作结束后主动向环保部门备案,这既能增强企业的环境安全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又能通过预案的备案管理帮助环保部门全面及时的掌握辖区内企业环境风险和隐患的状况。同时环保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增减更新。

结束语: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可以保障其实操性。我国目前对于应急预案的评估缺乏实质性规定,没有统一标准,学界认识也不一致,导致评估工作混乱无序。要坚持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综合评估,全面考量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为预案的修订提出建议;尽量避免实操性较差的预案在应急处突中反复使用,造成重復性的损失;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和顺利运行,为突发事件的现场应对提供指导,真正减缓突发事件带来的负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05-09.

[2]李俊清.应急预案的蜕变及其原因分析[J].晋阳学刊,2011(4):18-22.

篇5: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及时提供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保障公民的生命和财政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云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临沧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3适

用范围

1.3.1本预案适用于我县行政区划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以及发生在外县区域或境外对我县可能造成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的财政应急保障。

1.3.2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政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

1.3.3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具体分类标准按《云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的分级标准执行。

1.4工作原则

1.4.1县乡两级财政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常备不懈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保障有力的原则。

1.4.2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措施,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快速拨付办法等方面。根据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财政应急保障措施。对造成全局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同时采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快速拨付办法;对造成局部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采取财政收支政策或资金快速拨付办法。

1.4.3加强应急保障措施和决策机制的超前研究,提高处置效率。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机构及职责

2.1.1领导机构

在云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应急委)的领导下,设立云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安排全县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财政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与分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对应的主管部门的副县长、政府办公室主任、联系财政的副主任和县财政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财政局、县发展局、县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云县支行、县审计局、县监察局和突发公共事件相应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县应急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随着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启动,相应决定启动和实施县级财政保障预案,并组织领导财政应急保障工作。

2.1.2日常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财政应急保障工作,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由县财政局局长兼任,成员由县财政、发展改革局、国税、地税、人民银行云县支行、审计、监察和突发公共事件相应主管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组成。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县应急委和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研究应急资金保障措施和相关财政政策,并组织实施;及时安排、拨付财政应急资金,确保落实到位;做好相关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应急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2.2组织体系与应急联动机制

2.2.1领导小组决定启动本级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后,各成员单位立即按照各自的职责,快速反应,沟通信息,密切配合,按以下分工及时开展工作。

(1)资金保障组

由县财政局、发展改革局、人民银行云县支行、突发公共事件相应的主管部门组成,负责安全和筹措应急保障资金;紧急调拨资金并落实到位;安排对征用的设备、物资和场地等进行补偿的资金;向上级财政提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资金补助申请。

(2)政策拟定

由县财政、发改局、国税、地税、人民银行云县支行、突发公共事件相应的主管部门组成,负责根据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对受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和个人以及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在财权范围内研究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政策的调整,并组织落实;对影响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报请县政府或市政府作相应的政策调整。

(3)监督检查组

由县财政、审计、监察、突发公共事件相应的主管部门组成,负责对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2.2各成员单位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工作的内部运作流程由各单位另行制定。

2.2.3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在县人民政府应急预案框架下设置相应的财政应急保障组织指挥体系,并明确各自的职责。

3、应急准备

3.1为了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及时提供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财政保障应

急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及时协调各相关部门,筹集与应急工作相适宜的应急资金,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3.2应急资金的来源

3.2.1设置应急专项经费。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在当年的预算编制中,按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至3%设置的预备费,优先用于处置当年预算执行中的突发公共事件。

3.2.2预算调整

。在必要时,财政部门在保证人员工资和必要支出的前提下,协调预算单位调整优化预算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应急支出。

3.2.3申请上级补助。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和对口管理部门申请,获得资金支持。

3.2.4社会捐助资金。社会各界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捐助资金应该用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捐助者有捐助意愿的,严格按捐助者意愿安排;捐助者无捐助意愿的,由接收捐助的同级民政、财政部门提出初步意见,报政府批准后统一安排。

3.2.5其他资金来源。必要时,突发事件相关单位和主管部门要优先动用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款、历年结余、临时贷款和其他单位自有资金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4.1.1县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由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根据本预案的规定分级响应。

(1)发生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由县(乡)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负责处理,县(乡)财政应急保障预案随之启动。县财政应急保障指挥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对乡镇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

(2)发生较大(iii)突发公共事件,经县应急委批准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时,县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随之启动。在接受县级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县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工作指导的同时,根据县应急委和县政府领导批示,由领导小组领导和成员随县应急委领导率领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挥处理工作。同时,请求市财政局给予帮助、支持。

(3)发生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经县应急委批准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时,县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随之启动。在接受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对本县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工作进行指导的同时,根据县应急委和市政府批示,由领导小组或成员随市应急委领导率领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挥处理工作。同时请求市财政局给予帮助、支持。

(4)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经县应急委批准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时,县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随之启动。在市县应急委的统一指挥下,由领导小组领导和成员随市应急委领导率领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挥处理工作。同时请求市财政局、省财政厅给予帮助、支持。

4.1.2上级财政保障预案启动,下级财政保障预案随之启动。

4.2财政收入政策

4.2.1对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和公民,领导小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及时研究提出税收优惠政策,按审批权根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

4.2.2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领导小组及时拟定临时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按相关审批权限报批后执行。

4.2.3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优惠(减免)政策到期后,突发公共事件对相关行业、企业和个人的影响仍然较大的,按原审批程序报经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优惠(减免政策)期限。

4.2.4因执行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优惠(减免)政策而减少的财政收入,原则上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负担。对减收影响重大而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按程序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上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4.3财政支出政策

4.3.1对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公民以及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由领导小组及时提出财政支出政策,报县政府批准执行。

4.3.2财政支出政策包括: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公民个人、行业、企业、单位的损失,由相关责任人和保险公司给予补偿,没有直接责任人或责任人无力承担的,政府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救助和支持;在一定时期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其他财政支出政策。

4.3.3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属于中央政府事权的,按程序积极向中央反映,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属于省政府事权的,按程序积极向省政府反映,经费由省财政负担;属于市政府事权的,按程序积极向市政府反映,经费由市财政负担;属县(乡)政府事权的,经费由县(乡)财政负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和财政困难的地区,上级财政从财力和资金调度上适当给予帮助、支持。

4.3.4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已在预算中专项安排的,财政部门应及时拨付资金。需要由部门预算进行调剂的,财政部门在保证人员工资和必要支出外,应及时协调各预算单位调整预算支出结构。预算调整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4.3.5预算安排和调整不能满足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需要时,财政部门可提出动支预备费、超收使用安排等方案。特殊情况下,经领导小组批准,可先安排资金,再按程序补办相关手续。

4.4资金拨付

4.4.1财政部门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资金拨付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建立紧急预案拨款和用款的“绿色通道”。

4.4.2对县本级部门或预算单位突发公共事件的拨款,由县级财政部门以文件形式下达应急资金预算后,用款单位接到有效通知,即可从本单位现有账户中支用资金;财政部门应在当日或次日上午10点前办妥相关拨款或下达“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手续,确保应急资金及时拨付用款单位。

4.4.3对乡级财政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拨款,由县级财政部门将应急资金预算及时下达相关乡(镇)。乡(镇)财政部门在接到有关预算执行依据后于当日或次日上午10点前办妥相关拨款手续,确保应急资金及时拨付。

4.4.4乡(镇)财政部门收到县级财政部门应急资金预算后,如国库存款不足以支付的,要确保应急资金到位,并及时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增加资金调度额度,县级财政部门在两个工作日内,办妥下级财政的专项资金调度工作,补足库款,保障应急资金的预算执行。

4.4.5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和配合财政部门、用款单位做好应急资金调度和款项拨付工作,建立健全特别是节假日的应急资金调拨保障机制,保障用款单位对应急资金的支付,提现等工作。

4.5应急采购

4.5.1因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采购,可以不适用《政府采购法》的有关程序和规定。

4.5.2除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以外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采购,经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批准,可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和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

4.6应急结束

4.6.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结束,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相应结束。由领导小组宣布解除应急措施,恢复正常工作。

4.6.2财政部门应及时将本地区支持突发公共事件的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拨付情况等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

5、应急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5.1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应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2各级财政部门和突发事件主管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特点及应急资金管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管理。

5.3应急资金的管理、使用,实行专人、专账管理,保障资金的安全、有效。

5.4县(乡)财政部门、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向县财政部门报送应急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县级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向上级对口部门报送应急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上级各相关部门对下级对口部门应急资金使用进度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5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资金进行清算,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

5.6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6:市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省驻陇南各单位:

《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2008年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总体应急预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在2005年《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的。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抓紧修订和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县(区)的总体应急预案和市直30个牵头部门的专项应急预案在2008年上半年内完成制定修订工作;未承担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任务的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在2008年8月底前完成制定修订工作;全市所有乡镇、村社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在2008年底前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修订后的县(区)总体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备案;市级专项应急预案要对照省上主管部门的有关预案并与之衔接,报市政府审定后发布实施;未承担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任务的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参照《总体应急预案》和省政府部门预案,结合实际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日

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甘肃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陇南市人民政府突出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 分级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等,影响和威胁我市甚至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煤矿、建筑等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治安、刑事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依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是我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预警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市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涉及跨县区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县区政府处置能力的,或者需要由市政府负责处置的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1.6 应急预案体系

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市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总体应急预案框架图间附件2)。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牵头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应急预案构成见附件4)。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制定印发,并报市政府备案。

(4)县区及其基层政权组织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县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备案。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6)举办重大节庆、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公众性聚集活动,主办单位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备案。

各类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2 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

市政府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应急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副市长和市军分区、武警陇南支队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以及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教育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广电局、市外事办公室、市商务局、市物价局、市粮食局、市信访局、市旅游局、市地震局、市物资局、人行陇南中心支行、市气象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委员会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议事和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部署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指导各地、各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二)制定和修订《陇南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领导、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决定启动和组织实施本预案。

(四)根据需要陇南军分区和武警陇南支队组成救灾抢险队伍,参与应急工作。

(五)向省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2.2 办事机构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总值班室)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为市应急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由市政府办公室管理,承担市政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

2.3 专项指挥机构

市政府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设立30个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各类单一Ⅰ级和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副秘书长、副主任、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一)设立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地震灾害应急工作。市地震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安监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粮食局、市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市气象局、市物资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设立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三)设立市水旱灾害应急指挥部(与现有市抗旱防汛指挥部合署),指挥重大和特大旱灾、暴雨洪水灾害和大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武都区重点防洪城市、两江一水及重要支流超标准洪水、特大局地暴雨洪水和大范围人饮缺水应急工作。市水电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军分区、市发改委、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扶贫办、市供销社、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电信局、市电力局、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四)设立市农业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全市因重大和特大病虫害、冻害等引发的农业灾害应急工作。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五)设立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暴雨、冰雹、暴雪、霜冻等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市气象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六)设立市森林火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森林火灾应急工作。市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气象局、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七)设立市草原火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草原火灾应急工作。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八)设立市处置外来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市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农业办公室、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九)设立市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消防支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设立市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市运管局、市交警支队、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一)设立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矿山(不含煤矿)及工业、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以及烟花爆竹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环保局、市乡企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二)设立市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市安监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乡企局、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三)设立市建设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行业等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市建设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四)设立市爆炸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爆炸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中小企业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五)设立市核辐射和环境污染事故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辐射事故以及重大和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市环保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中小企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六)设立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七)设立市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市农牧局会同市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八)设立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林业重大和特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工作。市林业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邮政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九)设立市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草原重大和特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工作。市农牧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邮政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设立市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对社会开放的场所除外)发生的各类重大和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军分区、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信访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一)设立市通信网络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通讯、信息、广播电视网络等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市电信局会同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中小企业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等有关部门和各电信运营企业参加。

(二十二)设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以及相关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卫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安监局、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三)设立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四)设立市重大刑事案件和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刑事案件及较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五)设立市重大涉外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涉外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外事办公室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级法院、市检察分院、市公安局、市安全局、市商务局、市司法局、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六)设立市重大粮食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粮食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市粮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财政局、市发展委、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食药监局、农发行陇南分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七)设立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食品(食物)在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经营、消费等环节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八)设立市重大考试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各类重大和特大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市教育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九)设立市突发金融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突发金融事件的应急工作。人行陇南中心支行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财政局、省银监局陇南监管分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三十)设立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信访局、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4 工作机构

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决定事项;承担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提出建议,指导和协助县区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汇总、核查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及时报告应急委员会,为应急委员会决策提供依据。在应急委员会决定启动本预案后,通知并协调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具体实施。督促检查各县(区)、各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组织开展应急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工作。承办应急委员会日常工作。

2.5 县区机构

各县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其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可参照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2.6 专家委员会(组)

市应急专家委员会下设专家委员会。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建立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直接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同时,要会同有关部门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加强城市应急中心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加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见附件3。

3.1 预测与预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预测预警系统,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做出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1 预测预警系统

以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为核心,主要依托气象部门的业务系统和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并结合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需要,形成全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的综合发布系统。

3.1.2 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相一致,一般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1.3 预警发布

当突发公共事件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Ⅳ级标准时,所在地县区政府要发布Ⅳ级预警信息;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Ⅳ级标准,但尚未达到Ⅲ级标准时,市政府要发布Ⅲ级预警信息;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Ⅲ级标准,但尚未达到Ⅱ级标准时,省、市政府将发布Ⅱ级预警信息;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Ⅱ级标准,但尚未达到Ⅰ级标准时,省、市政府将发布Ⅰ级预警信息。

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准确地向市政府报告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企业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针对性强的公告方式。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立即向市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影响的县区。Ⅱ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遇特殊情况,县区政府在向市政府报告的同时,可直接向省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对于个别特殊情况,确实难以在发生后2小时内全面、准确报告市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在发生后1小时内先行预报,并说明具体原因。应急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及时汇总核实上报的应急信息,重要信息和情况要及时上报,同时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批示、要求及时传达到有关县区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突发公共事件如涉及或影响到我市行政区域以外的地区,应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并协助做好处置工作;如涉及港澳台侨、外籍人员,须向市政府有关部门通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3.2.2 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先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3.2.3 应急响应

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要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等级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当突发公共事件达到Ⅳ级标准时,所在地县区政府立即启动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报告;当突发公共事件达到Ⅲ级以上标准时,市应急委员会立即启动相应市级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向省政府及省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2.4 指挥与协调

需要市政府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市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和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市政府专项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县区和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协调有关县区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事发地县区政府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市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3.2.5 扩大应急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依靠一般应急处置队伍和社会力量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实施扩大应急行动。

实施扩大应急时,除向省政府报告情况请求协调处置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增加应急处置力量,加大技术、装备、物资、资金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

3.2.6 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指挥部在充分听取专家组意见后提出终止应急工作请示,报市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或市应急委员会批准,由现场指挥部宣布终止应急状态,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自行撤销。

3.3 恢复与重建 3.3.1 善后处置

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机构要快速介入,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 调查与评估 Ⅰ级、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市政府相关部门、单位要会同事发地县区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市政府提交书面报告。Ⅲ级、Ⅳ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县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要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年度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并报市政府备案。

3.3.3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政府负责。需要市政府援助的,由事发地县区政府提出请求,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按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4 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发布事件发生的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报会、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等,通过省驻陇南和市内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和陇南公众信息网发布信息。应急保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广播电视及通信等保障工作,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 人力资源

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队伍,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队伍以及水、电、油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以高装备水平。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的重要作用。

4.2 财力保障

各级政府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资金保障,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经费投入机制。

市、县区财政设立应急管理专项经费,并列入预算,用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业务培训、宣传和演练等支出。

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鼓励公众、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助和援助。

4.3 物资保障

市经委具体负责市级应急物资储备的综合管理工作,主要是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级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市级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市商务局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级应急基本生活用品的供应及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储备管理工作。

县区政府应根据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4.4 基本生活保障

各级民政等有关部门要会同事发地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4.5 医疗卫生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卫生救助工作。

4.6 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交通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 治安维护

各级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要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 市场秩序维护

各级商务、工商、物价、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地市场秩序维护工作。依法打击、查处借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倒买倒卖救灾物资及调拨物资流入市场销售的行为。

4.9 人员防护 各级政府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向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转移和疏散。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10 通信、广播电视保障

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公用电信网络抗毁能力;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确保通信、广播电视播出畅通。要明确应急情况下行业内部各自的职责,确保紧急情况下指挥调度机构与实施保障企业协同运作。

4.11 公共设施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12 科技支撑

各级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各类科研教学单位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公共安全科技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应急指挥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分析决策提供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协同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县区政府要结合而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

5.2 宣传和培训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协调指导全市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编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通俗读本。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科协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规范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3 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则

本预案由市政府制定,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按照本预案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本预案。

附件:1.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2.总体应急预案框架

上一篇:接受作文300字下一篇:店集小学工勤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