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标测试题

2022-08-05

第一篇:初中历史课标测试题

初中历史课标学习心得

童知义

本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课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认识的不足同时也积极要求自己要与时俱进,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努力进步。

首先要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总之,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中,要树立让学生学真、学善、学美、学成人、学成材的观念。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想我们应努力做到:

(1)在教学观念上,应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2)在信息传输中,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3)在教学模式上,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4)对学生的态度,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总之,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以达成我们所期望的课程目标。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标研读心得[小编推荐]

初中历史课标研读心得

任何课程的设计都体现着一定的指导思想。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这一指导思想,首先阐明了初中历史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为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总之,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次揭示了为达到课程设计目的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应性的统 一。我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之后,有如下的心得和收获。

一、教学标准设计具备的新的教学观念

1.要树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有人说,乐学可以常使精神力量有余,有人创造的“乐学法”可提高学习效率N倍。乐学靠教师的“激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尤其应该特别重视历史主题活动课的设计。

2.要树立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理念。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该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历史教学的设计要在提高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上下苦工夫。

3.要树立大历史观。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历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学、深刻地理解“学史明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古训的思想内涵。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要树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问题的观念。历史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最终将什么也学不到。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么,教师要不要讲?怎样讲?当然要讲,但一般要少讲、精讲。

5.要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历史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学生是否主动、是否探究,主要表现在是否思考,是否思考主要表现在是否能提出问题或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十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互相依靠;是否面对面的学习交往;是否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设计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教学标准设计的基本流程

1.教材的研读。新《课标》要求:“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材研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材 对话的过程,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灵魂”,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

【2】、迁移处理——重视教学创新,把握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教学设计;

【3】、添加“佐料”——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为教材添加佐料; 【4】、史学观点——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分析历史现象;

【5】、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比较、综合及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等能力,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见,教师只有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才能进行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2.学情的分析。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状态、纪律、思维、参与程度情况是不同的,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也不相同,我们要找出大部分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课程目标》的差异,来制定我们的预期的教学策略。就几个班里的学情而言,也是不可能相同的,有的班级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的班级学习纪律差一些。我们都要制定出各班的预期教学策略。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给一些学生个性创造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教材——学生的最佳结合,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式。

3.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在以前我们一些教师为了省事,习惯于抄教学参考书上的,在新课程里就不行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课程标准》才是依据。对《课程标准》要求的一定要贯彻好,而且是教学设计的要点、重点。对《课程标准》要求以外的,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增补或删节,重组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但是,制定教学目标要特别注意以下五点:一是目标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二是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三是以学生的兴趣要求为指导,而非教师的要求;四是应涉及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五是要反映学生学习结果。

4、情境的设置。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

5.活动课的设计。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活动课设计要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历史学习主题活动是活动设计的重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需要,却尤其宜致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自求得之。”教师何时指导,何时参与,如何小结,学生如何分组学习,怎样讨论,学习汇报采用什么形式等,都应该作出具体设计,充分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原则。

6.作业的设计。《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的惟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作业设计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可以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标准设计告诉我们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是主体的“首席”,那么“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导”。主导表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过程的点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学生的主体表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对过程、方法的讨论,对知识的积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等。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也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那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放任自流的课堂要不得。因此教学设计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正确处理课内与拓展的关系。所谓“课内”指的是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解读教材时,仅凭教材的内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就需要借助课外知识加以弥补。另外教材中有价值的问题,也应该向课外延伸拓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但是拓展不能远离教学目标,拓展内容应该是有利对课内问题的解决和历史素养的形成。那种偏离了历史学习,而把拓展放在与历史学习无关的其他方面都是不合适的。

总之,为了达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注重适应性,努力使三者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初中历史)

在2013年四月底至五月初,本人通过网络学习了初中历史的新课标改革,感触很深,意识到自己在思想和教法都已经有所落后。为此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精神,本人决定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历史打好基础,

(二)、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六)、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八)、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要求。

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历史的能力。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作为历史教师的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学一定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初中历史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研课标,说教材

------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

周游

连续三年带初三历史,今年才是我真正接触新教材新课标的第一年,通过对初中历史课本的研读,下面就谈谈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的一点粗浅认识,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我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

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1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这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

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使用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2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一)教师的变化

1.从准备情况看,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

许多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的历史教师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不辞辛苦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从新课导入看,引入形式丰富多彩。

现在听历史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和外,很多课都引用了诗词式导入,播放乐曲式导入,图片赏析式导入,总之,用这几种形式导入新课会很快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容量大。

受条件所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校,经过教师努力也能把课上得精彩,吸引学生。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

3 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钻研教法的同时,还注意遵循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要求,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进行了反思,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学生也变得敢于提问题了,敢于主动回答问题了,也愿意学历史了。但是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4

第五篇:初中历史“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1

“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流曲初中的教师何增理,很高兴能够参与这项活动。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大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我谈两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总目标。

2、学段课标内容。

3、单元课标解读

二、说教材(我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内容)

1、编排体例。

2、编写特点。

3、知识整合。

4、知识结构。5重难点分析

三、说建议(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1、总体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野蛮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2、学段目标地位

(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2)、从租地农场、手工业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3)、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4)、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5)、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立宪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6)、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7)、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8)、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 史意义。

(9)、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10)、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1)、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2)、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3)、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5)、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

解说:教材内容标准共15条,蓝色部分为第一单元内容,它不管在教材中还是中考中都占重要地位,我们称它为“三个离不开”,考政治离不开资产阶级革命;考经济离不开新航路开辟;考思想文化离不开文艺复兴

3、单元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编排体例:

本册教材共25课,其中探究课4个。编排了4个单元的内容。“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构建文化的圣殿”

第一单元讲述的历史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初步确立的时期。伴随着西欧各国文艺复兴的出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本单元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来龙去脉,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前期历程,为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西方近代社会的演变创造了条件。

2、教材编写特点:

特点之一: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第一单元把重点放在欧美如何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社会的,其下的每一课都围绕着这条主要线索展开,意在重点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通过思想文化、扩展市场空间、积累资本和政权转移来初步完成社会转型任务的,意在突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不仅仅是政权的转移,而是全面质变过程的基本史学观点。而对于那些课程标准中仅做一般性要求的知识性内容则做介绍性说明。

特点之二:预留空间、启发思考。

教材的编写者力求史料准确、叙述客观、结论点到为止,给教师和学生留出独立思考与发挥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通过教科书中所给出的材料和提供的材料线索,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独立思考、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七课“与哥伦布通州远航”力图探索一种寓教于乐、融合各科知识、协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教学模式。

特点之三:标题鲜明、形象生动。

教材标题以简捷的语言概括了近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发展状况,从而提炼出历史发展的脉络,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

特点之四: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内容丰富多彩,有介绍课程标准内容的背景介绍,知识面的扩大和延伸,各个独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提示、某些专题性问题的概括和总结等。在课文叙述的

文字上,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特别是小故事,趣味性强,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3、单元知识整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其分析理解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使之学会运用历史、阶级和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体会近代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新航路、哥伦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等。

了解的知识:近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是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跨人近代社会。

情感和态度: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历史资料,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客观评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领悟文艺复兴时期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世界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过程和方法: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单元知识结构

5、单元重难点一览

第1课,我们讲了一部作品《神曲》和文化巨人的贡献与作品。这一课的重点是要学生明白,为什么一部带有宗教故事色彩的长诗,和一场以复兴古代思想艺术为宗旨的文化运动,会成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甚至是一种崭新社会形态出现的标志?其中有三个要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贯彻:一种是古希腊思想文化艺术所能提供的历史遗产;二是批判反动腐朽的封建神学思想;三是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人文主义以崭新的思想文化内涵;后两点就是这场运动在为一种崭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充分的思想文化准备。

第2课,重要讲了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过程,其重点难点在于理解为什么对外扩张和走向世界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这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贪婪性和扩张性两个方面去理解:贪婪性表现为对财富的无止境追求,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与发展的持续动力;扩张性表现为以交换为生存前提和发展手段。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不断寻找和占有可以作为市场的势力范围。这样做既可以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实现财富的可能,也会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因此,能否向欧洲以外的领土进行扩张,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迫切的市场需求,就成为当是资本主义制度能否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单元的第

3、第

4、第

5、第6课讲的是社会形态在政治上的转型,这部分内容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强了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内容方面的介绍,目的在于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向学生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客观地、实事求是的介绍其进步所在,同时也要指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本质。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资产阶级不仅仅是运用暴力手段打败了封建势力,而且是用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上的先进性战胜了封建制度的复兴性和落后性.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线索清晰,但是内容之间缺乏联系,教师应以整体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另外,本单元历史人物众多,思想内涵丰富。教师要通过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特点,以资本主义发展为基本线索理出历史知识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总结人类社会向近代迈进的过程。

本单元所讲述的历史事件突出,历史人物众多,要组织学生按照历史事件来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对于教材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课程资源,通过让学生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与现实联系密切,学术成果丰富,有关历史资料较多,教师要通过展示历史课件、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历史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在激荡中向前发展。教师在讲解教科书时,要讲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历史事件揭示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学习与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可采用六环节教学法(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点评升华、布置课外作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评价建议

历史教学评价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功能。对学习成绩的评判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课标中主要提供了这几种评价方法: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测验法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选用。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利用通俗历史读物、历史小说等书籍。

第二是利用物件,如图表、多媒体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倾听历史的声音.第三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发挥教师潜力,放飞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第四利用网络资源。从中获取大量历史信息。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眼界。

4、单元课时分配建议(共9课时)

第l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2课时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1课时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l课时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l课时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l课时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2课时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1课时

“知识无止境,教法有神通”我相信:只要我们扎根教育沃土、刻苦钻研教材,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拓展,教学效果就一定会达到最理想的程度。

谢谢大家!我说完了。再见!

上一篇: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下一篇:财政监督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