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措施

2022-11-24

第一篇: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措施

如何改进月度交叉稽核方式方法

建立健全县级财务主管绩效考核制度

1、加强交叉稽核,集中力量,提高监管水平

县级分公司财务主管作为市级公司派出人员,对分公司负有财务监督与服务所在单位“两烟”经营双重责任。在交叉稽核过程中,各财务主管要以市公司财务人员的身份对县级分公司和市级公司会计凭证进行互相审核,互相监督,提高自身责任感。从源头开始,理顺流程,明确职责,规避盲点。按照财务稽核体系的6个补充优化步骤,建立起包括业务数据提供、财务核算处理、会业数据核对、交易结算等环节的完整核算管理流程,确定关键控制点,对控制点的稽核操作进行标准化描述,补充纳入稽核工作矩阵中。从源头规避了新业务核算与交易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差错。同时,财务主管作为分公司财务人员服务于最基层,对基层财务情况更了解,业务更熟悉,更应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如果单纯实行交叉审核,由于各财务主管所处角度相同,有可能共同存在错误而无法发现。因此市级公司每月对县级分公司会计凭证实行按比例抽查以及对重要会计事项实行专项审核是很有必要的。按比例抽查凭证同时也是对交叉审核质量进行检查,能有效避免县级分公司财务主管共同犯错,逃避责任的情况发生。每月集中的交叉稽核,市级公司财务部门可根据需要提出重点稽核事项,由专人稽核,集中了力量,降低了工作强度,且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通过交叉稽核与专项稽核,做到了一般会计事项过两关审核,重点事项过三关审核,降低出错机率。要求各财务主管在实践中积极、认真地对凭证进行审核,在问题反馈会上热烈讨论,结合自身实践指出被审方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隐患,提高会计监督和企业监管水平。

2、提高财务主管的责任感,落实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财务主管绩效考核制度。

实行委派制后,为正确处理好委派单位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使委派人员既能维护委派单位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又能成为被委派单位财务管理,经营决策的得力助手。作为委派单位的市局(公司)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1)实行财务主管委派统一管理制。市公司财务科作为职权机构全面负责委派会计的管理,应按照逐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辖区内的财务主管档案信息库,对所有委派财务主管的档案应分职务,分层次管理,对他们的档案应统一式样,统一编号,统一管理。(2)实行财务主管委派量化考核制。市局(公司)应结合日常工作、内部审计、审计、财经检查等各方面工作情况,对各财务主管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遵守会计制度、职业道德、工作业绩、业务技术水平、廉政等方面的情况,除考核个人有关情况外,重点考核财务管理能力、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遵纪守法及单位守法情况等。(3)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定期培训制。为了加强对委派会计的后续教育,每年应组织2至4次培训活动,对财务主管进行业务知识,政治思想及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委派财务主管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4)实行财务主管委派轮岗制。根据工作需要并结合考核情况,可由市局(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在全市系统内对各县级局(分公司)财务主管实行岗位交流轮换。(5)实行财务主管委派离任审计制。财务主管离职或岗位交流轮换时,应对其进行离任审计,以客观、公正地评价财务主管的工作情况。对财务主管委违法乱纪行为不抵制、不报告、开假票、报假账以及实施其他违规行为者,视情节给予教育、调离、撤职、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理。

3、坚持原则,建立和完善委派单位财务主体管理制度。

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目标是完善会计监督管理体制,维护财经法治,加大反腐力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使会计更好地为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服务。因此,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控制原则。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本单位会计监督的力度,委派是手段,控制是目的,要对单位的资产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全方位,多环节,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2)效率原则。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手段,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对委派的财务主管实行竞争上岗,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轮换,在提高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3)互动原则。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后,财务主管直接归市公司财务科管理,各财务主管应充分利用市公司为各县级局(分公司)单位的改革创造的交流经验平台,取长补短,达到联动推进的目的。

4、创造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市、县上下沟通渠道,促进落实整改,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叉稽核,各单位的会计凭证和资料都会经过互相不同财务主管的稽核,大家可以相互比较各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相互促进会计业务水平的提高。在例行的稽核问题反馈会上,大家针可以对稽核出的问题热烈讨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互取所长,互补所短,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应加强市、县两级公司财务负责人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公司和市公司的各项通知和精神,落实各项任务,提出各项要求,保证了各项政令的及时畅通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在讨论中解决了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统一了会计核算口径和管理方法,保证全市烟草行业的会计信息更真实,会计行为更规范,会计基础更扎实。

第二篇:十六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方式方法不断改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让腐败分子没有藏身之地,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有力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认真贯彻从严治党方针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作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决策。要求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十六大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围绕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内蒙古丰镇市新丰电厂违规建设电站项目等一批重大案件。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调控政策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纪违法问题。加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力度,参加多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的查处。加强对防治非典、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筹办等重大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追究了一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的责任。

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中央纪委监察部严肃查处了陈良宇、刘方仁、田凤山、韩桂芝、杜世成、王怀忠、郑筱萸、陈同海、孙善武等一批大案要案,各地区各部门查处了一批在本地区本部门有影响的大案要案。着眼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了上海社保基金案、“苏丹红”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齐二”假药事件、山西“9·8”特别重大溃坝事故、“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等,维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果。2005年以来,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4万余件。坚持实事求是,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分子的同时,为一大批受到错告诬告的干部澄清是非,保护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严格依纪依法

提高查办案件质量

严格依纪依法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把依纪依法的要求落实到查办案件的各个环节。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查办案件工作有法可依。近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相继制定、修订了与查办案件工作相关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18件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了一批办案流程、工作考核奖励、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提高了查办案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认真履行办案程序,严格执行案件线索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取证、移送审理、案件处理和执行等关键环节的程序规定,依纪依法使用办案措施,保证了查办案件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办案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查办案件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查办案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有关方面共同完成。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赋予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完善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能。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查办案件工作,确保查办案件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在党委的领导下,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对查处大案要案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协调配合,注意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查办案件工作。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案件检查部门与信访、审理、案件监督管理、巡视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分工协作、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协作,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积极配合跨区域跨部门调查取证工作。北京、福建、广东等地还推行办案协作区制度,统一调配协作区内的纪检监察办案力量。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建立追逃和防逃协调机构,防范违纪和违法犯罪公职人员外逃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坚持改革创新

查办案件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改进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深入开展查办案件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在扩大案源、挖掘案件线索方面,建立案件线索评估、集中分析排查、统一管理机制,开通网上举报和专线电话,健全违纪违法线索移交制度。通过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审计、税务等单位的沟通获取案件线索,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线索进行核查,查处了侯伍杰、徐国健、李宝金、邱晓华、何闽旭等一批大案要案。在突破案件方面,认真总结提高初核质量、获取关键证据、查获赃款赃物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如许多地方依照有关规定采取指定管辖、异地交叉办案的方法,保证了案件顺利突破。

在案件审理和申诉复查方面,改进方式方法,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法规规定的程序,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在案件监督管理方面,建立健全案件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完善查办案件的协调、管理、监督、保障机制。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在案件查结后,由案件监督管理、机关党委、案件检查等部门到涉案单位回访,了解办案人员廉洁自律和遵守办案纪律的情况,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防微杜渐。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分级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肃了党的纪律,惩处了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了党员干部,表明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三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及改进措施

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把地理纳入了中考范围,但大部分地区中考仍然不考地理,导致了地理教学不受重视,使初中地理教学工作难以开展,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教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使中学生对地理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地理呢?这就要求教师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着手,帮助中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一般就是地理教师在上面讲,中学生在下面听,中学生为了考取好成绩强迫记忆地理知识。大部分中学生以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学习地理,导致很多中学生考试过后就把地理知识遗忘,更不可能把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没有让中学生认识到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想方设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学生才会被动地学习地理。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改要求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以中学生为主体,让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

兴趣,让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地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把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中学生把心思牢牢地放在地理学习上,那么课堂导入的设计就至关重要。精彩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起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使中学生保持学习地理的兴趣 中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在动机就是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鉴于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使中学生保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盗墓笔记》这本小说在生活中非常流行,很多中学生也非常喜欢看,而且《盗墓笔记》中涉及很多自然、地理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内容结合初中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比如,里面涉及长白山,恰巧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关于东北三省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其融合到一起,为中学生介绍长白上的地形、地势,描述长白山的神秘之处。中学生就会被这些内容所吸引,在下课之后还会继续和教师探讨一些问题,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中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让中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既能发现新知识又能巩固旧知识,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地理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是不利的教学环境以及一群具有自己个性、拥有与教师不同思维的中学生,在这样的前提下,地理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中学生保持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让中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掌握地理知识。

个人教研专题

马新立

2013.12.30.

第四篇:新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新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 激发潜能 鼓励创新

在教学时应注重选取鲜活、灵动的新话题、新材料,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实际,创设新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尤其在“排列组合与概率”中更要渗透,使学生学会“自主发展”。 2 以人为本 平等对话

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群体与个体的不同角度的思维差异,引导学生由被动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平等对话,由“教法”变为“学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 尊重规律 科学发展

教学中的选题不论在题例设置、内容安排、方法应用,还是在训练考察等方面中都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学生真正“与时俱进”。 4 精讲精炼 提取精华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点拨,并提出中肯的建议并不是非得要“一语中的”,而是把探究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提取多条规律,教师归纳、提取,剖析错题,加强误区之中的警示,使学生真正“跳出题海”。

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参与 提高教学质量 摘自:《新课程教育网》

1 教学方法是最富有生命力、最有能动性的师生共同组织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程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笔者从事化学教学,总结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了如下心得: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授课对象、教材内容、题材课型、学校条件和教师本身的教学特点进行选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选择。教学方法可按教学活动形式划分,也可按教学心理作用划分。

按教学活动形式划分:有“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法、探究法、讲座法、谈话法、实验法等。由于学生对化学课比较陌生,对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界取得的成就不了解,在讲授绪言课时,教师应灵活运用讲座法和实验法进行教学。我在讲《序言》时,首先演示了钠在水里不点自着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火球的存在;当钠燃烧结束后,用滴管滴入少量酚酞试剂到溶液中,溶液中马上出现艳丽的红色,此时学生表现极其兴奋,接着向红色溶液里滴入过量盐酸溶液,红色逐渐消失,最后用简易喷雾器将该溶液喷射到事先用紫色石蕊试液写好的“相信自我,理想就会实现”、“成功从现在开始”等带有激励意义的条幅上,会看到紫色的字变为红色。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化学是个色彩斑阑的世界,同时精神也受到极大鼓舞,更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为日后学好化学作好心理准备。又如,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第一节《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课文概要地介绍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水与

2 生命的关系。该内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教材,可以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并结合自己报刊中看到的有关资料,就当地的水资源、水污染、节约用水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阅读课文后的心得体会,最后教师再利用图片、投影,放映录象带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对于CO

2、H

2、O2的制取与性质,以及酸、碱、盐的性质,可采用实验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像铁生锈条件,金属的活动顺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可采用探究法,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发现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收集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加以探索,激发探究心理。如为什么铁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为什么塑料制品在日光照射下容易老化;为什么粗盐容易潮湿;为什么汽油可以洗去油渍等等。通过对诸如此类的实例解释,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法按教学心理作用划分:有悬念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思维而言,青少年时期的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经验型。根据这一特点,初中化学的教学应从那些直观的、具体的物质和现象,从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常识入手,组织授课内容,逐步引导,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适当采用暗

3 示教学法。如讲解“缓慢氧化和自燃”时,可以先不讲概念,设计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将滤纸浸到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中,然后把滤纸挂起晾干,不到半分钟滤纸先冒烟,最后发火燃烧。这时教师提出:“不用点火,滤纸为什么会自动发火燃烧?”学生对此引起浓厚的兴趣,他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时水到渠成,教师借此机会讲解课文并揭开谜底。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用一些修辞手段或增加趣味性和幽默感的语言来活跃气氛,调节师生情感。如为区别大理石和碳酸钙时,我用诙谐的语言:“CO2气体通入清洁石灰水后产生了大理石”,学生哄堂大笑,学生在笑声中学到了知识。我常采用了顺口溜或俏皮话等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记忆。如过滤操作要求可概括为“一角”、“二低”、“三接触”; H2还原CuO实验操作顺序可叙述为:“实验开始先通氢,排尽空气再点灯,由黑变红就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记忆金属活动顺序可采用谐音:“借给那美女,锌铁锡千斤,铜汞银百斤”。诙谐幽默的语言促进了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和谐的课堂气氛使用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使学生乐在其中,乐中有思,思中求知,在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同步,实现了情感教学、愉快教学和成功教学的和谐统一,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当然,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标志是看教学效率的高低,而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于学习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

4 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地思维,积极探究,开阔视野。如在学生做气体的制取实验时,不给学生组装装置,而是让学生分组合作,自己操作;对于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让学生根据已学习的知识自己去归纳总结;又如我在讲CO还原CuO实验时,对于尾气的处理方法,让学生们设计改进方案,积极鼓励,适时引导,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已见,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最后学生们得出了五六种方案,让为师的我也大开眼界。同学们在丰富的想象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共振。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学习研究教学理论,努力做到深入教材,把握好教材,根据实际,科学地选用教学方法,注意及时总结经验,积极进行教学探索,悟出各种教学方法的真谛,吸其精华,灵活运用;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案例: “质量”教学的改进措施 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物理组 许绪根

“质量”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没有安排,主要是基于上海本地的教学实际作的调整,学生在“科学”课中对质量的概念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但普遍认为科学中对“质量”的描述只停留在日常生活对重量的理解程度上,在进入真正的物理教学之初,这一概念必须重新加以巩固并在认识上有一个规范化的提高。传统的对质量的教学一般强调两点:“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一概念的教学以及认识

5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教学。难点主要在学生对“属性”的理解比较抽象,难以形成“具象”的认识。我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对质量的概念中“物质”一词无法真正理解。“物质”归根结底是什么,学生不能形成具体的认识,从而造成理解障碍。

第一次对本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还是采用老办法,多举物质的例子来一遍遍强化。但是学生总是觉得木头是木头,铁是铁,水是水等不能将他们统一到“属性”的认识上来。自然对物质不随“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实际情形难以理解,只好硬性接受,应付做题。

新教材的体系,忽然使我想到何不在原子和星系之后结合物质的不连续性即物质的基本粒子特性来进行质量的教学呢。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还没有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质量教学的案例。这又使我犹豫不决,会不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是欠知识的科学性?还是欠认知过程的科学性?在确认基本不存在知识的科学性之后,我决定试一试。

首先,在原子一节的讲授中,我有意识地加强基本粒子的教学,提高他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物体,无论高低贵贱,有生命没生命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粒子构成。只不过构成的结构方式不同而已,好比同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建筑各式各样丰富多彩。认识到不同物质的相同性:最基本单元——基本粒子——相同。再进行质量的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中的“物质”的含义。即质量就是反映物体所含的基本粒子的多少的物理量。接着,对质量“属性”的

6 教学便可以比较顺利地过渡了。物体移动了位置,组成它的基本粒子数不会改变,变化了形状,改变了状态和温度,基本粒子数也不会变化,质量自然不会改变。学生的理解由于有“具象”的基本粒子的支撑而变得容易。而且这种理解更接近实质。实际教学中,做了这样的改进,学生的理解明显加强了。问题不再像以前那么多,也没有再集中在对“属性”难以把握上。效果显著。

另外,这样处理“质量”教学,对日后的“密度”教学也会很有帮助,即密度即是反应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紧密程度的物理量。使得“密度”教学的难点也轻易地被突破。

第五篇: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方法都以应试教育为主,化学这门学科也不例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形成以课本为模板的照搬式化学实验方式。这样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对课本死记硬背的习惯,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或者是换一种方法试验。因此,改进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1 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首先,教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以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实验的步骤和最终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缺少让学生亲自探索化学实验过程和揭示实验结果的内容,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发挥。其次,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照搬课本内容,直接给学生造成书上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做不做都一样的懒惰情绪,很少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

2 改进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的措施

2.1 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的教学观念

化学实验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只重视课本上理论知识,不重视实验教学的观念,改变硬性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做法。能由学生动手自己取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轻易包办;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和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收集和处理信息,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

2.2 合理改进化学实验方法

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不该局限于课本上固有的化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要敢于对书中实验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便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由于白磷是剧毒品,在实验中取用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放在锥形瓶内,质量还未量好,白磷就自燃了。对此,教师可以取一小粒火柴头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置于天平上,接着对试管进行加热,待火柴头烧完后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

许多实验都是转瞬即逝,没等学生仔细观察过程及结果的时候,实验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必须借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把化学反应过快或者是不适合教师做的实验,制成幻灯片或教学软件给学生放映。

2.3 改变验证性实验的传统做法

应试教育下的现行教材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增强实验理解性。所以教师应适当地的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增强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少照搬书本上固有的问题及答案,提出新鲜的与实验相关问题,多让学生动脑,参与实验过程,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分析、推理进行中的实验结果。同时也让学生对实验的内容和装置提出改善意见。比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中是让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化学反应制取的。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提问学生可不可以用其他的金属代替锌,或者用浓硫酸、浓盐酸做实验原料,并让学生利用自己认为可行的实验原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与教材上的实验进行对比,得出正确的氢气实验室制法。

2.4 开辟多种多样的第二实验课堂

现阶段的学生都局限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少之又少。尽管课堂上的实验可以亲自动手完成,但是大多都有其固定的步骤和结果,激发不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对科学探究的求知欲。所以成立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势在必行。初中生正处于渴望知识,又兼具理性可行性分析的最佳年龄段。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引领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做实验,并组织学生在班上表演其趣味化实验,有化学小魔术的效果。比如“空瓶生烟”“清水变色”,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

3 结论

在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过程中深化实验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作为化学实验的目标之一。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更能深刻理解记忆化学理论性的知识,培养学生处理有关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徐峙晖.问题解决研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2007(1):17-19

[2]周化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黄振英.初中化学课余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建议[J].考试周刊,2009(8):183-184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

上一篇: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下一篇:钢筋加工机械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