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学生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倾力打造学生范文

倾力打造精彩收束

俗话说:“编筐编篓,难在收口。”头难起,尾亦难落。古人对文章的结尾很重视,好的结尾人们称之为“豹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雪天,郑板桥外出遇见一群读书人在赏雪吟诗。那人见板桥衣着破旧,就故意难为他,让他做诗。板桥触景生情,随口吟道:“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话音未落,读书人便捧腹大笑,说他在胡扯。板桥不慌不忙,继续吟道:“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吟罢,众人大惊。这首诗的开头平淡至极,但结尾的突转让诗的意境全出,且富有理趣,堪称“豹尾”的典范。 怎样打造记叙文的“豹尾”呢?有以下方法值得借鉴:

一、首尾呼应巧切题

这种写法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如2002年湖北市中考满分作文《把梦想带给花季》的开头:“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结尾又很好地呼应了开头:“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言: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在首尾呼应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明了而醒目。

二、卒章显志妙点睛

这是在文章结束时才把文章的主题思想挑明,或者将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有篇叫《生活只有今天》的文章,小作者在不紧不慢地叙述自己消磨了一个暑假,然后又无所事事混了一天后,才在结尾写下了:“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很简单的真理:生活只有今天。”到这里,读者才恍然大悟,前面所有的内容都是在为结尾作铺垫。这种结尾,增强了文章的深度、感染力和结构美,给人以不同寻常的艺术感受。

三、空白喻意激联想

就是精心设置一句话、一段景、一个细节,让它们蕴涵丰富的弦外之音,从而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如《弯弯的月亮》记叙了一个叫星子的女孩在说“弯弯的月亮像豆角”却被老师批评后,,一直伴随着沉默长大,后来当了老师,也碰上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星子极力鼓励她,这个学生后来成为一个作家,并给星子来信,感谢她没有扼杀学生的想象力。结尾只有一句话:“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那种很愉快的笑容„„”一个省略号隐含了关于“笑容”的细节,蕴涵了无限深意,让人浮想联翩。

四、抒情议论增文采

就是在文章 的结尾运用优美的抒情或议论,升华情感,或点出主旨。如有篇名《网》的文章在记叙了自己的网络生活之后,仿拟朱自清的《春》的结尾结束全文:“网络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网络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网络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文章上前去。”气势不凡,强劲有力,又令人忍俊不禁。

五、意外突转好制胜

意外突转就是在文章将要结束时,陡然出现一个转折,随之戛然而止,从而使读者震惊,进而回味、想像。有篇名叫《快点放学吧„„》的优秀作文,文中“我”做立不安地盼望下课,因为今天要去看电影。可是几何老师不紧不慢地讲,好不容易放下书,“我”一喜,老师却又讲了起来;总算讲完了,开始布置作业,“我”又一喜,老师却点名留下了“我”;好不容易补课完毕,“我”飞奔到电影院,拿票一看,原来却是明天的。前面不厌其烦地铺张、积累、渲染都是为这最后一瞬间的爆发,使得文章生趣盎然,极富感染力。

第二篇:倾力打造现代农业乡镇

—— 顺州乡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顺板两乡合并”的新顺州抢抓机遇,趁势而为,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了当地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为撤乡建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 农业资源奠基础

顺州乡位于永胜县城西北40公里,东与三川镇、程海镇毗连,南接涛源镇,北邻大安乡,西与鹤庆县隔江想望。这里历史悠久,有着600多年的土司文化渊源,古老的农耕文明蕴育着境内汉、傈僳、白族、彝族等14种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全乡幅圆面积485.5平方公里,在全县地域面积中位居第二。下辖迪里、阳保、洲城、会文、西马场、秀美、阳和、西山、锦江、 板桥、新河、金民、龙门13个村委会147个村小组,共有人口32647人,少数民族人口18251人,占总人口的56%。顺州乡平均海拔2200米,土地肥沃,水源便利,日照时间长,适宜玉米、水稻、烤烟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全乡有耕地43360亩,其中农田15056亩,旱地28304亩,人均耕地面积达到1.4亩。林地面积5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

二 农业设施作保障

顺州乡境内有白草坪水库、西马场水库、迪里水库均为小一型水库,蓄水量达 1250 万方;架子桥水库,金明三叉河水库均为小二型水库,蓄水量达300万方;有迪里河、阳保河、龙洞河等大小河流7条;金沙江流经顺州两个村委会共16公里;通乡油路38.2公里正在 1 建设中;147个村小组通达路共115公里,并西通鹤庆县,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格局;有团街和板桥两个农贸市场,境外距离三川和鹤庆中江的农贸市场较近,便于物资和商品流通。

三 农业科技结硕果

烤烟产业是顺州乡的主导产业,该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求效益,突出特色拓市场,提高单产创利润,减工降本加收入”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以“一基四化”和“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现代烟草农业之路。 “一基”就是以贯穿烟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在顺州乡洲城村建成连片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1100亩,其间建成田间砂石路五条3.5公里,烟水配套三面光工程七件6.8公里,卧式密集型智能烤房105所,着力夯实了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化”就是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生产现代化,生态效益化。顺州乡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达1100亩,全乡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核心示范区实现100%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烘烤,专业化值保,化学抑芽,100%防雹网络覆盖,成立了育苗、机耕、统防、烧烤、防雹等专业化队伍进行商品化、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做到烟田、烟水、烟路、工场化育苗,智能化烘烤,农机化作业,流水线收购,专业化减灾防雹的“八配套”,在全乡引进、示范和推广了闲耕机、起垄机、种植机、覆膜机、培土机、追肥器、高效值保机等先进的农业机械。据测算,现代烟草农业与传统烟叶生产方式相比,现代烟草农业每亩用工24个,省工近11个,可降低用工成本550.00元,亩产值达3294元,较传统生产方式增加利润850.00元,增收600元。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提高了烟叶的整体水平,有效促进了永胜 2 县及至丽江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程。

与此同时,顺州乡利用充分的水利资源和良好的土壤、光热条件,采取集中大田育苗、旱秧育苗技术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即“培育壮秧,扩行缩株,浅水浅插,调肥挖水”措施,推广农业机械120台,杂交水稻优良品种16000亩,水稻高产示范2500亩,实现了“两增一减”的目标,亩产由原始耕作产量的650公斤提高到912公斤;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6000亩,推广杂交玉米良种23000亩,建立省级百亩核心示范区1片,千亩示范区1片;在会文、西山、秀美等山区村实施粮粮套种和粮署间种措施,切实增加山区群众粮食收入;同时在全乡普遍推广闲耕机、播种机、收割机和脱离机等农业机械150台,平均亩产达到715公斤;在三年来持续干旱的情况下,以水稻和玉米为主的顺州乡粮食产量仍然达到13613吨,人均有粮达到472公斤;近年来,先后引进和改良种牛18头,种驴20头,种猪160头,种羊150只,卫生圈舍改造12000平方米,切实加大畜禽防疫、检疫和疫病监测力度,扶持种养殖协会2个,年生猪出栏达到27000头,牛出栏1740头,羊出栏15000只,畜牧业产值达到5612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现代化”、“现代产业效益化”的农业发展路子。

四 城镇建设展宏图

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顺州乡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特聘请了省规划设计院对顺州乡小城镇建设进行了详细和科学的规划,形成了以顺州乡政府所在地的团街为中心,四轴成“井”字形科学合理布局开发的格局。南轴为粮贸中心的商业街,北轴为移民新村,东轴是牲畜交易市场,西轴为教学区。对此,乡党委政府已将其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3 分步进行实施。此外,龙开口电站的建设涉及到顺州乡锦江和龙门两个村委会10个村民小组,需搬迁的农户192户814人。其中在洲城征用建设用地50亩,生产生活用地75亩,争取建设资金700万元。移民新村建成和投放使用后,将促使市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功能更加齐全。

五 社会事业焕新颜

在此基础上,顺州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重中之重来抓,先后完成了顺州中学、板桥中学和迪里、阳保、阳和、安靖、秀美、龙门等学校的校舍改造,全乡教职工达368人,在校学生5413人,校舍总面积达到38465平方米;加强了顺州和板桥两所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达57名,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6‰,出生率7‰,计划生育率为90%,综合节育率为93.3%;全乡建成文化活动室17个,图书8000册,老年活动中心4个,农村业余文艺队伍 3支,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六 撤乡设镇喜迎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顺州乡随着两乡合并、移民建镇、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镇将在滇西北高原上崛起!

第三篇:奋力发展,倾力打造魅力校园

奋力发展 倾力打造魅力校园 ———杨庙小学校长年度汇报材料

蒋世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奋力发展 倾力打造魅力校园》。

2010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被任命为杨庙小学校长,从主持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个理想:就是要把学校做强做大。但在当时,要实现这个理想,却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我校辐射七个行政村,人口五千多人,而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却只有180人,其中还包括一个幼儿班。辖区内的孩子家长托关系、走门路,绕过我校纷纷把孩子送到外地求学。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老百姓失去了对我校的信任,他们在担心着自己孩子的未来。

面对这种局面,我想了很多很多,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取得群众的信任,首先得把学校办好,必须得有一支德能兼备,有爱心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所以,教师“师德”、“师能”的提高成为我校的工作重点。首先,我们学校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师德”、“师能”培训活动,教师和家长换位活动,教师和学生换位活动,家访活动,

献爱心活动等。在家访活动中,教师以打电话、发短信、利用网络等形式,将学生近期在校的进步情况及时如实告知家长,多数家长在接到老师电话后都感到十分惊讶和感动。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以往学校打来的电话不是告孩子的状,就是要求父母严加管教,没想到现在收到的却是表扬孩子好品行和好习惯的电话,这让家长们很开心。学校教育的正能量就这样逐渐在家长中间传递着、颂扬着,无形中拉近了学校与家长、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听到的赞扬声也越来越多了,在我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箱里,我们曾收到过这样的小纸条:刘红梅老师教学认真,对学生也好,现在找这样的好老师太不容易了,我家的孩子能跟着这么有责任心的老师上学,真是有福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获得“全国师德标兵”不惧病魔爱生如子的尚立华老师,在大病面前他没有颓丧,没有退缩,一旦病有好转,便又勇敢地站在了讲台上…… 从得病到现在,他又曾四次晕倒,但是他没有退缩,仍然站在讲台上,他的事迹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学生家长。 每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在学校他们同样也是未来和希望,我校的老师们就如同导航仪,在孩子前进的过程中即使有一些差错,也要耐心的帮其扶

正,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职责。在幼儿园教师的口袋里,总装着几块糖果,只要学生进步就奖励一颗糖果,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是甜的,进步也是甜的。

就这样,家长与学校、与老师关系在不断改善着,在各方面的相互了解和谅解中,学校教育变得更有魅力了,让我们杨庙小学有了新的希望。其次,我们还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明显失衡,老教师多,代课教师多,老教师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代课教师大多年轻,缺少教学经验。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并为他们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年青教师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支好的队伍,还要有可行的制度,近几年我们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学校各项措施顺利执行。使我校的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精细。我校每周都要进行卫生评比,每同进行一次3人以上教学研讨,每周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各类的评比让老师们干劲更足了。同时,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

活动,把家长请到学校,让家长和学校进行零距离接触,听一听学校领导的工作汇报,评一评学校老师的工作,看一看孩子们的才艺展示。近几年来,我校已举办8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到校家长最多的一次达到300人,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家长们高兴地合不拢嘴,听着老师们对自己孩子的夸赞,家长们更是打心眼里高兴。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最热烈的是家长评价学校及任课老师的环节,如实的评价,朴实的建议,让我感觉到心的贴近。最沸腾的是学生展示才艺的环节,掌声一次又一次的在校园里响起。在掌声和微笑中,人们深深体会到了杨庙小学独有的魅力。 我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德育和安全教育也在同时进行。我校每个月都有主题活动,如爱心行动,学锋活动,我是小卫士等等,每个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三次以上安全演练。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极大地带动了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老师们充分发挥特长,没有特长的便通过多媒体自学:我校的盛立峰副校长为了能指导学生表演一个球类的节目,每天都跟着多媒体拿着球练习。 51岁的张秀华老师承包了每台节目的魔术表演,58岁的杜玉森老师包揽了校内的体操类活动,他指导的象形拳曾在全乡“六一”儿童节艺术表演中名列前茅,

孙素芬老师则成了我校各类节目的总导演,她指导的木偶剧荣获了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如今,我们学校还成立了多个兴趣小组,如师领君老师指导的科技小组,师领君老师组织的朗诵小组,尚立华老师指导的书画小组,幼儿班的兴趣小组,都在有序的活动之中。在这里,素质教育得以真正的体现,学校魅力再一次提升。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一个也不能掉队,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同样一个也不能掉队。工作舒心才能有事业心,有事业心才能爱每一个学生,爱学校的一草一木。因此,学校的很多事在悄然变化,会议室不再是校长的“一言堂”,而是集体智慧的“盛宴”,在这里,大家可以分享教育理念,生活趣事,也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几年来我校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老师,2011年我校有两名教师获县级荣誉称号,2012年我校有三名教师获县级荣誉称号,有一名教师获市级荣誉称号。我校的尚立华老师荣获省师德标兵”“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模范教师的带动,为我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在模范教师的带动下,在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整洁、四季常青的校园,让人一进门

就感到舒适温馨,办学规模由原来的五个教学班,扩展到现在的十二个班,在校人数由原来的180人增加到现在的450人。我校综合环境的改变得到家长的认可,所辖区内的三个私立黑学校自动关闭。“让孩子有一个安全学习的环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有一个终身受益的特长。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是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努力目标。在今后的时间,我们会戒骄戒躁,更加努力的工作,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办领导放心的学校,办家长满意的学校,让学校魅力永存!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第四篇: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

优质梨产业是我县“十·五”期间确定重点发展的一项后续产业,几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形成了5万亩的种植规模。



一、我县优质梨生产的现状

我县是省列的“八·五”、“九·五”优质梨生产基地,经过

两个五年计划的推广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发展规模化、布局科学化、定植规范化、品种良种化”的产业格局,表现在五个方面:



(一)规模发展,规范定植。全县优质梨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是始终坚持了“百亩起点、千亩连片”的建园原则,基地面积最小的为100亩,最大的连片面积有3500亩,千亩连片的果园全县共有五个,为我县优质梨规模效益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是坚持了统一规划和定植。进入基地扶持的梨园,无论涉及多少农户,只要在同一个座落,都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定植,使我县的优质梨苗木定植后,均达到了“三看”一条线的要求,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

(二)突出重点、科学布局。我县列为省优质梨商品生产基地县后,总结了过去在发展水果上的经验教训,立足我县实际,将交通、水源、通讯等纳入了进入基地建设的条件。全县五万亩基地重点布局在交通便捷的白水、中枢、舞街、逸圃四个镇,其它乡镇为辐射发展区域,使我县的优质梨走上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阶段,避免了基地零星发展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现象的发生。



(三)发展良种、适地适树。优质梨作为商品除要有一定的规模外,还要有优良的品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县优质梨生产在品种的选择上,首先是始终坚持以90、92年获《云南省优质水果产品证书》,99年又获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的雪花梨;90年获《云南省优质水果产品证书》的金花梨;97年在庐山召开的南方早熟梨评选会上获全国第一名的早酥梨作为基地的主要栽培品种。其次是根据品种特性在我县不同的海拔区域栽培了不同的品种组合,不仅达到了适地适树,而且使我县的优质梨形成了区域化发展的雏形。



(四)加强管理,初见成效。首先是县委、政府把加强基地的管理列为优质梨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其次是各部门管理措施力度的加大,提高了产量和部分产品的质量。今年全县已有1.4万亩基地进入挂果期,年总产量3200吨,可创产值1000万元,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通过这些投产果园的示范带动,近两年农户自发利用荒山成承包地新建的果园达4000余亩。另外是吸引了一些县外商家加入到了我县优质梨产业的开发中来,促进了我县优质梨基地的持续发展。



(五)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实施名牌战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是确保我县优质梨的优质、优价,逐步把产品打入省外及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2001年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树立了“高原梨”这一品牌,经过三年来的不断打造,已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县高原梨已打入昆明红联、普尔斯玛特、山姆会员店等超市,销售势头较好,慕名到我县参观和洽谈鲜梨生产和销售的有泰国、韩国、新加坡越南、上海、广东及省内各地州等国内外客商。

几年来,优质梨商品生产基地在全县果树科技人员、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及各涉及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通过不断的引种、选育,我县的优质梨以其口感好、果形好,逐渐被消费者认可,高原梨品牌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是,我县优质梨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对优质梨的销售市场认识不足。部分干部和群众眼睛只看到**市场,怕产品卖不出去,因此对优质梨基地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果农商品生产意识不强,投入不足,果园内间作其它作物、果实不套袋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树体生产发育缓慢,果品外观质量差,果实偏小,上不了档次,虽然已有3000余吨的产量,但是高档次的果品并不多。三是科技服务网络不健全。全县除中枢和午街两镇外,其余的乡镇均没有专业的水果生产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大部分主管水果生产的领导和科技人员缺乏必须的生产管理技术,科技普及速度缓慢,基地管理水平普遍低下。乡与乡之间基地的发展不平衡,果园与果园之间效益差异大。四是优质梨销售市场混乱。一方面是由于我县的优质梨生产基地,有农户而没有连结市场的龙头企业,至使果农无序竞争,大部分产品仍然分散经营,处于地摊水果的境地;另一方面包装质量参差不齐,装箱的果品标准不统一。有的果农装箱的果品不分等级,表层是好果、优等果,里层大小不一,甚至是质量低劣的果实。更有甚者是购买外县梨冒充**高原梨,以次充好。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高原梨”的品牌形象,给高原梨品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的优质梨要走出县门,打入外地市场,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提升高原梨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认可。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确保我县优质梨产业的持续发展。



二、发展优质梨产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

朱镕基总理曾经指出:“牌子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

存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企业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品牌就是市场,品牌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力和产业的发展潜力。谁能在市场中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

增强高原梨品牌意识,打造知名品牌,一是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向导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地遏制不法竞争者对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了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我县曾投入过很多的人力、物力发展地方经济,培植优势企业,树立地方品牌,但能够在国内省内排得上名次,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品牌少之又少。“高原梨”是县委、政府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重点品牌,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是迎接入世挑战,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特色经济的需要,更是优质梨产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做大做强优质梨产业和知名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三、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倾力打造知名品牌

优质梨产业要持续发展,要成为振兴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把产、供、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实施名牌营销战略,拓展高原梨产品市场。从我县优质梨生产销售的现状来看,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一)培植龙头企业,搭建塑造品牌的载体

品牌的整合培育离不开政府的有效调控、积极组织和引导,但更主要的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行为,必须依靠市场运作、资本扩张和重组实现品牌的整合和培育壮大。企业是塑造品牌主体,离开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塑造品牌就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不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其根本症结在于缺乏管理水平高、经营规模大、辐射带动强和市场应变快的龙头企业。

在优质梨产业发展上,必须牢牢抓住培植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认真贯彻“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突破所有制界限,突破隶属关系,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县内、县外企业相结合,一视同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一是成立水果生产销售公司,鼓励支持工商企业、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农业开发,兴办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果农结合建立稳固的产品生产基地,允许龙头企业在生产基地范围内推广和销售优良种苗,允许其经营与技术服务相配套的农用物资,做到产物结合,进行标准化生产,把优质梨产业建设成为定单农业,提高优质梨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质量。在水果的销售和品牌的打造上,由龙头企业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筛选、统一包装、统一炒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快优质梨产业化经营进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齐心协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加入到我县优质梨产业的开发建设中来。三是做好优质梨产品的深层开发,延长产业发展,提高附加值,多渠道地开发利用优质梨这一资源,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

(二)依靠科技支撑,提高品牌产品的竞争力

品牌产品的开发是以无形资产为基础,以产品质量为保障,而品牌商品能否吸引消费,打开市场,必须依靠科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牌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1.抓好品种引进,增强产品竞争力。我县虽然已有省优、国优良种,但是随着消费观念及新兴优良品种的出现,我们现有的品种将会逐步被淘汰。因此,必须加大优质梨母本示范园的建设和扶持力度,根据市场的需求,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及时选育一批、推广一批、储存一批适宜我县栽培的更新换代品种,确保优质梨持续、稳步的发展。

2.抓好样板建设,带动面上工作。建立样板,以点带面是带动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加快科技普及行之有效的办法。乡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全面加强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一至二个样板示范园的建设和管理,让农户看到效益,得到实惠。用具体事实宣传管理的重要性、科技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

3.抓好科技培训,提高果农素质。一是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机构,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村到户,责任到人。并把加强现有果园管理,提高果园效益列入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目标考核。二是县科技部门要切实做好对各乡镇技术人员及主要果农的技术培训,规范技术标准,提高乡镇果树科技人员的素质。二是要积极做好科技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增强果农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强化管理,增加投入,使没有挂果的果园尽快挂果,已挂果的要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为龙头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夯实基础。



(三)加大宣传,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品牌知名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完成。加大宣传,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一是要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集中民智,聘请专家,结合我县优质梨的特点、产业发展的思路,对品牌意识的树立、品牌战略的制定、品牌活动的操作、品牌法制的实施等进行系统的策划和宣传,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二是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电脑农业。加盟中国果业信息网,开设优质梨网页,发布产品信息,推介**“高原梨”品牌,准确把握果品信息、市场信息,建立培训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营销队伍,努力拓宽销售渠道。三是制作高原梨广告,在中央台、云南台和其它地州电视台进行宣传;县内的广播、报刊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专版宣传品牌,开展品牌大讨论。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逐渐扩大高原梨品牌的知名度,形成全社会参与创建名牌、扶持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氛围。



(四)政府调控,营造品牌发展的环境

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除了企业的内部环境之外,还要有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营造,必须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过早地失去政府行为是不行的。一是要尽快编制高原梨地方标准,建立质量认证,规范果品分级和果品包装,上不了档次的果品一律不得以高原梨的名称出现在市场上。二是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做好全县优质梨市场的清查治理整顿,加大对假冒伪劣高原梨的打击力度,规范市场,切实保护高原梨品牌的市场和信誉。三是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打破目前存在的地方保守、割据等各吹各打、各自为政的经营环境。这种环境是实施品牌战略很忌讳的环境,这种环境不改变,品牌战略就很难成功。四是寻求法律保护。品牌的开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离开了法律的保护,不是被夭折,就是会流失,到头来辛辛苦苦一场空。因此,依靠政府的支持,营造一个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环境,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

第五篇:邓州:倾力打造美丽宜居新社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邓州:倾力打造美丽宜居新社区

邓州:倾力打造美丽宜居新社区

一条条大道通衢直达,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广场绿树红花,田野苗绿叶肥……这是记者5月7日跟随河南省邓州市副市长贾里坚调研该市新型农村社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从社区的房子打地基开始,我就几乎天天来看,这房子户型好,比俺家自己建的好多了,我连怎么装修都想好了,就等着入住哩!”在邓州市白牛乡白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地现场,农民郑显义看着气势恢宏的社区建筑群里即将完工的“新家”美滋滋地说。

去年以来,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邓州市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为重点,力争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城镇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延伸,全面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力打造美丽宜居新社区。

截至目前,邓州市已启动建设34个新型农村社区,开工建房1.8万户,累计投入规划资金2800万元、建房资金29.2亿元、公共服务体系资金5.1亿元、其他资金2.8亿元,拆迁5000户,土地“三项治理”验收8100亩,入住8700户,新型农村社区框架、格局已经初步显现。

以示范社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整体工作上台阶

邓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加快推进的实施办法,将社区建设工作列为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联互动、一体运作”的原则,坚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突出“靓”字,彰显个性,打造亮点。邓州将全市589个行政村的2921个自然村整合为153个新型农村社区,其中万人以上社区50个;原村庄占地38万亩左右,现规划用地20万亩左右,可集约节约用地18万亩左右。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目前,邓州已启动34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湍洲、习营、朱营、白东、穰南、西许、高集7个新型农村社区已被列入南阳市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为了搞好示范带动工作,邓州市把7个南阳市级示范社区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完善工作台账,明确建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拆迁、运行管理每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以破解资金难题为抓手,加大社区投入力度

在社区建设中,邓州市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筹资形式,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

为调动各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邓州市财政单列2000万元,通过督察排名的办法嘉奖先进。同时,该市建立了涉农资金整合平台,整合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26个涉农单位约2.5亿元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乡镇运用部分商住用地招拍挂的办法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启动资金支持。

总之,邓州市通过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商业地产和土地出让收益、市乡财政奖补、群众自筹等措施解决社区建设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以培育产业支撑能力为抓手,增加社区居民收入

好日子要过得长久,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撑,让社区居民安居还要乐业,持续增收。

邓州市抓好支柱产业培育,提升社区产业支撑,增加社区居民收入,通过发展产业促就业,逐步实现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就近城镇化、就地转移就业。为此,邓州市从便民惠民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探索出了四种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模式。

第一种是产业集聚区型,农村人口向城区周边集中。如湍河街道办事处湍州新型农村社区利用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地理优势,坚持把社区建设与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协调推进。他们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引导附近村庄向社区合并、城郊农民向社区集中,着力把社区建设成为集居住、商贸、教育、医疗、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社区,让周围群众有打工收入和土地经营权流转收入,不仅解决了工厂用地难、招工难问题,而且解决了群众就业难问题。

第二种是集镇依托型,农村人口向小集镇集中。如白东新型农村社区、穰南新型农村社区等,引导靠近集镇的村庄在社区选址上尽量往集镇靠拢,一方面借助小集镇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建设,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小集镇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种是中心村型,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中。对于一些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太发达的村庄,如朱营新型农村社区,在新村选址上引导农民尽量向中心村集中,向交通发达的区域集中,以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第四种是移民新村型。如裴营乡刘楼新型农村社区,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抓好移民新村的完善和档次提升,并以此为依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就业不出镇,务工不进城”,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新趋势。以白牛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强化产业支撑为例,该乡支柱产业以果蔬为主,包括中华寿桃、晚秋黄梨、无筋白菜三大支柱产业,中华寿桃目前已发展到2000多亩,果农30户,果园23个,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无筋白菜面积稳定在3000亩以上,年产值2000万元左右;晚秋黄梨500亩,年产值在1500万元以上,总收入5365万元,支柱产业占其总收入的85%以上。这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现代化管理,使社区群众80%以上的收入来自这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了就近就业。

以政策创新为抓手,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邓州市围绕社区群众的需求,切实协调解决好入住社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调动群众入住社区的积极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召开专门会议,由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协调研究解决。

目前,该市根据社区建设实际,在政策上改革创新:完善社区房产证办理办法,为入住社区的居民及时确权,办理房产证,破解社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居民房产证办理难题;积极示范推广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建设,解决好社区环境卫生问题;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研究解决社区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促进了政府公共职能向社区延伸,逐步使社区群众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会服务。

同时,该市还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新路子,抓好社区党建,成立社区管委会,提升管理水平。如白牛乡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成立社区党支部,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和协会组织,有能够满足社区群众公益性、中介性服务需求的治安警务、司法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人口计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劳动就业、三产服务等机构,并配有专职服务人员,提升和完善了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为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专门成立了白牛乡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搞好服务,确保了社区管理的规范化,达到了安全、干净、整洁、美观的效果。

绿水映着青山,沃野映着笑脸。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如画美景中,我们期待邓州市未来三农发展得更好、更快。

------------最新【精品】范文

上一篇:窃读记公开课范文下一篇:强化财务管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