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培训考试总结

2022-07-24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院感培训考试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院感培训考试总结

新建 院感知识培训总结

院感知识培训总结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于2016年3月20日在三楼会议室举行“医疗废物处理操作规范”培训。具体情况如下:

一、 参加培训的人员

全院医人员

二、培训内容

1、 医疗废物处理操作规范

三、考核结果

通过对参加培训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考试,合格率达100%。通过培训,使大家对院感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传染病的防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加强医院消毒灭菌和感染控制工作管理,保障医疗安全的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篇:新上岗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总结

为使我院上岗人员充分认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2014年3月6日下午,医院开展了2014年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此次培训围绕手卫生,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职业防护,消毒隔离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现场对新上岗12名人员进行了考核,考核结果良好。

通过此次培训考核,进一步规范了我院医务人员的从医行为,使新上岗职工明确了在医疗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另外,通过规范化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院感科

第三篇:院感考试

院感复习题(护理)

一、艾滋病

定义: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人定义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相同之处: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不同之处:艾滋病病人有明显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 艾滋病职业暴露定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常见职业暴露的方式:针刺

皮损

黏膜污染

割伤

职业暴露的暴露源: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含血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含HIV的实验样本、生物制品、器官等。

职业暴露常见人群:护理人员、外科或妇产科医生、口腔医、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血液透析人员

不会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情况下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做常规体检;

接触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尿液、汗液、粪便、泪流;和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谈话,握手。

职业暴露后的HIV感染与下列几方面密切相关: 1暴露接触的面积大小、深度;

2接触HIV污染物的多少污染物中HIV的含量;

3针头刺伤的深度;4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5针头刺破了静脉和动脉; 6污染源来自于晚期HIV感染者(病毒载量高) 暴露的风险:最危险:空心针深刺,带血量多、感染源病毒载量高;一般危险:实心针,带血少、粘膜暴露/破损皮肤暴露;危险最小:皮肤完整、尿液、唾液、眼泪、汗液暴露 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实施预防性用药

1、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连续使用28天。

2、预防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暴露后的监测

1、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以排除是否有既往HIV感染;

2、随访和咨询

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在暴露后的第4周、8周、12周及6个月要对其本人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监控和处理。

标准预防原则: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坚持洗手: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技术。 戴手套:接触病人渗出物、血液时,必须戴手套。

戴口罩和防护镜:为防止血液或体液等传染物质溅到面部、眼部、口腔、鼻腔黏膜时,必须戴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和防护镜。 穿隔离服:有可能发生血液、大面积飞溅或操作时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衣服时,应当穿上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服或者围裙。

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概况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注意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流行病学 传染源:据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直接证据;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目前无证据显示人类易感。

高危人群:不明。现阶段主要是禽类养殖、销售、加工从业人员,以及发病前1周接触过禽类者。 人传人

有限的人传人:这种人传人是偶然的,与家庭易感相关,有遗传易感性,患者

2 往往是亲子关系,有血亲关系。在人群中有少数特定人具有某种易感的生理机制,所以被感染。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多代传染,顶多有二代病人,一般不会出现一个人传染多个二代病例。 有效的人传人

当疾病演变成一个人类流感病毒时发生的。

在学校、社区,一个病人可以传染数个病人,持续传播,远距离传播,可以发现一代、二代、三代病人,有清晰的传播链。 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一般2-4天 一般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可有血小板降低。

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病原学检查

抗病毒治疗之前必须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 胸部影像学检查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 治疗

(一)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二)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

(三)抗病毒治疗。

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3 1.抗病毒药物使用原则。

(1)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留取呼吸道标本。 (2)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 重点在以下人群中使用: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阴性或无条件检测的流感样病例,具有下列情形者,亦应使用抗病毒药物:

A.有密切接触者(包括医护人员)出现流感样症状者;发生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及在1周内接触过禽类的流感样病例;

B.有基础疾病如慢性心肺疾病,高龄,孕妇等流感样病例;

C.病情快速进展及临床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流感样病例; D.其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对于临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病例,发病超过48小时亦可使用。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

3.离子通道M2阻滞剂:目前实验室资料提示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不建议单独使用。

(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六)重症病例的治疗。对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吸氧及其他相应呼吸支持,发生其它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医院防控

防控措施-发热门诊

1、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防控措施—急诊

1、预检分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应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应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4、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防控措施—普通病区

1、应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可疑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

4 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发现可疑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3、应急隔离室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安置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或专用病区。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

防控措施—H7N9专用病区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三区两通道,各区之间设缓冲区。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及时隔离,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同室安置。

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包括:

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2、限制患者的活动,若确需离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戴外科口罩,以防造成交叉感染。

3、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消毒。

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探视、不陪护。

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额外预防

飞沫传播(飞沫>5um)(如细菌性脑膜炎、白喉、呼吸道合胞病毒、手足口病病毒)

病人住单人病房 ·医疗保健工作人员戴口罩 ·限制病人活动,如果病人离开病房应戴外科口罩 额外预防除标准预防措施外,某些病人还应执行额外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飞沫核<5um)(如结核、水痘、麻疹) ·适宜通风的单间,可能时使用负压,关门, 房间每小时至少换气6次、从排气管排到外面。

工作人员在房间内戴高效口罩。 病人只能呆在病房。

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

5 进行手卫生。

4、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4)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6)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一般防护

1、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2、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4、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手卫生。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黏膜的防护。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洗手—帽子----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手套 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洗手---帽子---口罩---防护服----乳胶手套----隔离鞋—鞋套 三级防护

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操作 二级防护+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戴护目镜 -

6 一次性隔离衣 手套---鞋套

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换工作鞋后→长鞋套→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常用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常用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等。

应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

1、应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2、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3、患者出院、转院后按《消规》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死亡后,应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

严格规范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防控措施。具体措施依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的相关规定。 转科或出院标准

(一)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后,可转出隔离病房至相应病房或科室进一步治疗。

(二)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道标本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可以出院。 消毒隔离

(一)空气消毒

1、 以自然对流通风为主,每日至少有效通风3次;

2、病人离开后的病房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气溶胶喷雾消毒法,省药、省时、效果好。选择消毒专用气溶胶喷雾器和液体过氧乙酸消毒剂,用自来水配制浓度为2 000mg/L溶液,以10—20ml/m3用量进行均匀空间与表面联合喷雾消毒法,关闭门窗60min后打开通风,即可达到终末消毒效果。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发热门(急)诊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消毒,受到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与消毒。

1、清洁消毒的一般要求包括:

(1)清洁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2)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抹布、拖把要标识清楚,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3)所有用具工作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有效氯为5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2000/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2遍.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腋温),浸泡于75%乙醇浸泡30分钟,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观察室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患者使用后的痰盂: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

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在专门容器中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在排入下水道。 终末消毒:

接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的诊室或观察室,当该病人离开后,应当对其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30分钟。

3.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

(四)的要求进行。

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

8 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一、关注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以下为我院主要监测的细菌)

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主要观察苯唑西林、头孢西丁是否耐药。表明对头孢洛林外,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均耐药,包括青霉类、头孢菌素、碳青霉烯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同时该菌对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等耐药。

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肠杆菌科细菌培养报告ESBL阳性,表明该菌对头孢菌素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同时对氨基糖甙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或)四环素类耐药。

3、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观察该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是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包括青霉素G、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四环素类(包括替加环素)和厄他培南。

4、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观察该菌对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是否耐药。仅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敏感的菌株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如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均耐药的菌株为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5、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肠球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如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克林霉素和绝大多数头孢菌素。万古霉素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主要药物。VRE还常对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和(或)四环素类高水平耐药,呈现出多重耐药表型。

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危急值”报告制度

1、微生物实验室 :第一时间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将多重耐药菌在检验报告上标注。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登记表》,报告感染管理科。

2、临床科室:

1) 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2)科室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电话通知,在“危急值”登记本上登记。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15分钟结合临床情况下接触隔离医嘱,同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护士长,采取隔离措施。60分钟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4)按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做好标识,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 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根据“危急值”报告结果,在MDRO患者的床头牌、病历粘贴接触离标识,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他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感控医师和感控护士(护士长)应积极配合。

2、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或安

9 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诊疗护理操作后,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进行手卫生。

6、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X光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擦拭消毒。

7、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该病人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应进行清洁消毒,操作人员进行卫生手消毒。

9、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要使用专用的抹布、拖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不可交叉使用。

10、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关规定。

12、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应达到50%以上,特殊类抗菌药物应达到80%以上。

四、院感相关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10 从定义看出

1、关注人群: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

2、地点界定:发生在医院内

3、时间界定:住院期间

无菌技术的定义: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注射或静脉穿刺前后清洁双手或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医务人员的手每季度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cm2/ 10cfu/cm2。

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4.皮肤消毒面积不少于5cm×5cm,用无菌棉签浸润含有效碘5000mg/L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两次,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待半干燥即可注射。 医疗废物的分类: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生物具有引发感染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病原体培养基、标本等;废弃的血液、血清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 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载玻片、玻璃试管等。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等;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体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一般性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实验室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气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五、《2012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消毒 :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11 斯伯尔丁分类法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宫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1、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 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按照特殊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工作。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1、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

2、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物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1、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分区域使用,用后清洗、消毒。

3、擦拭布巾、地拖

先清洗干净

抹布250mg/L、拖把500mg/L有效氯30min,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4、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类别:含氯制剂、臭氧、碘酊、戊二醛

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12 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类别: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 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类别: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

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紫外线消毒

1、用于室内无人状态下

2、使用中普通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 cm2,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μW/ cm2.

3、应定期监测消毒紫外线的辐照强度

4、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不低于1000h。

5、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m~2.2m。照射时间≥30min。 紫外线使用注意事项

紫外线消毒器对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注意

做好自我防护

紫外线的清洁

移动紫外线消毒进行使用登记

移动紫外线强度低,延长照射时间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b)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 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环氧乙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等。

c) 物体表面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判断标准 高度危险性器材应无菌。

中度危险性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低度危险性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手消毒效果监测的结果判断标准

卫生手消毒:≤10cfu/cm2

外科手消毒:≤5cfu/cm2

13 消毒液监测的结果判断标准 使用中灭菌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采样后4小时内送检 皮肤和粘膜的消毒

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消毒方法:涂擦≥2遍

肌肉注射、皮下、静脉注射、针灸、各种诊疗穿刺等≥5cm×5cm 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大于敷料面积(12cm×15cm) 手术切口部位皮肤消毒 清洁皮肤: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术前可用除菌皂液或20000mg/L葡萄糖酸氯已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

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 彻底冲洗

消毒:采用碘伏原液擦拭作用3-5min,或用乙醇、异丙醇与氯己定配制的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5min. 黏膜、伤口创面消毒 擦拭法

◆1000mg/L-2000mg/L的碘伏 ◆≥2g/L氯己定-乙醇

◆ 1000mg/L-2000mg/L季铵盐 冲洗法

◆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 ◆≥2g/L氯己定冲洗至变清为止

◆ 3%(30g/L)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口腔含漱,作用到规定时间

六、手卫生五个重要时机:

二前三后即

1、接触患者前

2、无菌操作前

3、接触患者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5、体液暴露后 概念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4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4、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5、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6、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7、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8、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9、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10、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第四篇: 院感培训考试题

一、填空题

1.有调查显示我国ICU使用中的固体肥皂细菌污染量可达 100000 cfu/g。 2.WHO推荐的标准手卫生方法是:六部手消毒方法

3、卫生部要求:层流洁净手术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 5 cfu/cm2。

4、卫生部要求: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 10 cfu/cm2。

5、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 脚触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触式 水龙头开关。

6、盛装肥皂或者皂液的容器应当每周进行 定期清洁和消毒 ,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时,容器内剩余的皂液应 无积液 ,使用固体肥皂应当保持 干燥 。

7、用于刷手的海棉、毛刷及指甲刀等用具应当 一用一消毒 或者一次性使用,洗手池应当 每日 清洁。

8、手卫生为 _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 和 外科手消毒 的总称。

9、当手部没有明显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 速干 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0、手部常见的细菌分为 常居菌 和 暂居菌 两种类型。

二、选择题

1、关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正确的是: ( abc ) A、水池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B、尽量使用皂液洗手,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C、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D、科室内可以设公用擦手毛巾方便医务人员

2、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百分之多少的医院感染? ( d ) A、10% B、15% C、5% D、30%

3、关于医戴手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c ) A、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 B、戴手套前应当洗手

C、摘手套后应当洗手 D、若不是无菌操作不同病人之间可以不换手套

4、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 ( abcd ) 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C、从同一病人身体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部位时 D、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5、关于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描述是: (acd ) A、流动水洗手时可采用 B、洗手的每步顺序不必有先后 C、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6、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 ( c ) A、10月5日 B、10月10日 C、10月15日 D、10月25日

7、什么情况下必须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再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 abc ) A、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时 B、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 D、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前

8、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

A、穿脱隔离衣前后 B、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C、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D、当医务人员的手 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9、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 c )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10、关于皮肤暂居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 ) A、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 D、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三、判断题

1、检验人员进行检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 √)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 ⅹ )

3、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要洗手。 ( √ )

4、洗手的目的是保护医务人员自身不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 ⅹ )

5、卫生手消毒可以采用含氯制剂可碘伏消毒剂浸泡双手。 ( ⅹ )

6、口腔科医生给病人进行口腔治疗时必须戴手套。 (√ )

7、医生为病人查体前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然后为病人查体。 (√ )

8、医务人员为病人换药前必须进行洗手。 ( √ )

9、医务人员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利于手的卫生。 ( √ )

10、速干手消毒剂比普通洗手省时、方便、对手的伤害小,故应推广。 ( √ )

四、简答题

1.手消毒的指征是什么? 答:手消毒的指征是: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3). 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 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 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2.标准预防

第五篇:院感知识培训

(一)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五)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梃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六)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七)麻药应注明起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九)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1. 诊疗室工作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护理人员穿工作鞋,并保持整洁。 2. 诊疗、护理工作前后应洗手,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无菌操作应遵照消毒规范进行。 3. 镊子罐定期消毒更换,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期定期更换、浸泡液要求达器械的1/2--2/3。 4. 所有消毒物品均要写明消毒日期,高压灭菌消毒日期不超过一周。 5. 用浸泡法消毒器械要打开关节,并一定要把器械的血污洗净,擦干净后用戊二醛再行浸泡。 6. 来院就诊病人均使用一次性口腔盒、一次性口杯、一人一钻。 7. 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菌种发生感染,应严密隔离,用过的器械、口腔盒都要严格消毒处理。 8. 治疗室、手术室、注射室均应严格消毒,做到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9. 对一次性针管口腔盒等要消毒后毁型。

一、口腔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诊疗室和清洗消毒灭菌室单独设立。

二、口腔科应配备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设置有专用的器械清洗池,便于口腔器械的及时清洗;配备有B级压力蒸汽灭菌器,保证口腔器械的及时有效灭菌。来院就诊病人尽量使用一次性口腔盒、一次性口杯、一人一钻一用一消毒。

三、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诊椅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

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四、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搞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帽、配备护目镜、橡胶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更换时必须“六步洗

手法”认真洗手。

五、严格执行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和处理原则。镊子罐定期消毒更换,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期定期更换、浸泡液要求达器械的1/2--2/3。所有消毒物品均要写明消毒日期,高压灭菌消毒日期不超过一周。

六、棉球、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七、治疗室、手术室、注射室均应严格消毒,做到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八、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XXX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

预案: 拔牙术后注意事项:

1. 拔牙术后,压迫伤口止血棉球,咬一个小时后可吐出。拔牙后当天不能漱口,以免引起出血。

2. 术后当天进半流质食物,术后1—2天不用患侧牙齿咀嚼食物,以免引起出血。

3. 术后24小时内,唾液中混有淡红色血水是正常现象.若出血较多立即来院治疗。

4. 术后下颌关节不适、疼痛可给予理疗等。

根管治疗注意事项:

1. 根管治疗是连续的过程,请按时复诊(以免疗程延长)

2. 未最后完成治疗(补牙)前,请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或吃粘性食物。

3. 每次治疗 ,有时会疼痛肿胀等不适,若肿痛加重,食物嵌塞严重立即到医院处理。

口腔固定修复注意事项:

1.修复后2小时不用患侧咀嚼。2.修复后有异物感为正常反应。

3.若出现疼痛、牙龈出血、松动、食物嵌塞等需来院治疗

流程:口腔科医师岗位工作流程—范文网

时间:2010-06-18 05:1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191次

一.接诊前: 1. 晨会交班后,返回工作岗位,全科医护人员常用贵重器械设备点数、登记。 2. 开口腔科常用诊疗及办公设备,包括:牙科综合治疗机,电脑、打印机等。 3. 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 1)专业设备检查:检查水、电、气等是否正常,若出现故障,及时报告 一.接诊前:

1. 晨会交班后,返回工作岗位,全科医护人员常用贵重器械设备点数、登记。 2. 开口腔科常用诊疗及办公设备,包括:牙科综合治疗机,电脑、打印机等。 3. 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

1)专业设备检查:检查水、电、气等是否正常,若出现故障,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联系工程部等部门或设备供应商等,及时修理、维护。做好登记工作。若出现设备重大故障、影响接诊,或贵重设备故障及损坏,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必要时由科主任协调(或科内讨论)后上报院主管领导

2)办公设备检查:若出现电脑故障,及时联系信息部,及时修理维护 各设备运行正常,则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设备处于开机状态。 4. 检查常用器械、物品、耗材情况:

1)常用器械、物品放于相应位置,要求便于取放。 如:充填器械等摆放整齐,玻璃板放于工作台的右下角

2)检查耗材情况:需补充的耗材及时补充,需更换的耗材及时更换。 必要时填写申领单或申购单,经科主任审查和院领导批准后,由指定人员去库房领取或联系供应商供货。

耗材准备完毕,医护人员处于工作状态。 二. 接诊:

1. 见到患者后,迎接,问好。如果是复诊患者,或有明显沟通愿望的患者,可简单聊一些双方有共同语言的话题或病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应注意语言得体,措辞恰当,并且能及时转入正题,不影响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工作。

2. 门诊患者信息登记,重点注意患者联系方式;复诊患者,则快速查阅既往就诊记录,了解既往治疗及费用情况 3. 采集病史

4. 体格检查、口腔专科检查 5. 辅助检查

1)本科室辅助检查:拍牙科X光片(详见《法国赛特力X-Mind AC牙科X光机操作流程》),洗片,阅片。妥善保管牙片,分类保存并做好相关记录。、 2)其他相关科室辅助检查:检验科、影像科、功能科等辅助检查 开申请单→患者或家属交费→患者到相应科室检查→检查结果回传→诊断 6. 会诊

1)需要请其他科室会诊的门诊患者,在门诊病历或电子病历上注明情况,引导患者到相关科室会诊。会诊结果回传

2)科内会诊患者人,及时请本科室其他医生会诊。

3)对危急重症病人、疑难患者等,及时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协调组织全科力量共同诊断、治疗

7. 转科:对非本科室诊疗范围内的患者,需转本院其他科室治疗的,及时完成门诊病历,转其他科室继续治疗,并做好交接工作 8. 治疗:

1)向患者交代病情,分析检查结果,告知诊断和治疗方案,并讲解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由患者作出选择。需履行签字或签知情同意书手续的,做好相关工作。并妥善保管相应文书。

2)开治疗单→患者交费→口腔科治疗

或:开处方→患者交费→药房取药→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3)派发治疗后注意事项的材料,如:拔牙术后注意事项,修复体使用注意事项。 4)完成门诊病历

5)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及注意事项

6)派送名片,告诉患者可随时与医生联系,包括夜间急诊联系方法。 派发医院和口腔科宣传资料,或口腔保健及科普资料 时间充裕时,可送患者离开诊室,告别。 三.接诊后: 1. 治疗完成后

1)用过的器械、物品放入指定的位置,需浸泡或消毒的做相应处理。 2)耗材放回原位,应该冷藏的耗材放回冰箱。 3) 工作区清洁 2. 随访:

1)原则上,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24小时内应电话随访至少一次 2)拔牙及门诊手术患者,24小时内必须随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修复治疗患者,治疗结束后,至少电话随访3次:治疗后24小时内一次、3天至1周内一次、1个月内一次。

口腔科医师岗位工作流程—范文网

时间:2010-06-18 05:1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191次

一.接诊前: 1. 晨会交班后,返回工作岗位,全科医护人员常用贵重器械设备点数、登记。 2. 开口腔科常用诊疗及办公设备,包括:牙科综合治疗机,电脑、打印机等。 3. 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 1)专业设备检查:检查水、电、气等是否正常,若出现故障,及时报告 一.接诊前:

1. 晨会交班后,返回工作岗位,全科医护人员常用贵重器械设备点数、登记。 2. 开口腔科常用诊疗及办公设备,包括:牙科综合治疗机,电脑、打印机等。 3. 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

1)专业设备检查:检查水、电、气等是否正常,若出现故障,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联系工程部等部门或设备供应商等,及时修理、维护。做好登记工作。若出现设备重大故障、影响接诊,或贵重设备故障及损坏,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必要时由科主任协调(或科内讨论)后上报院主管领导

2)办公设备检查:若出现电脑故障,及时联系信息部,及时修理维护 各设备运行正常,则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设备处于开机状态。 4. 检查常用器械、物品、耗材情况:

1)常用器械、物品放于相应位置,要求便于取放。 如:充填器械等摆放整齐,玻璃板放于工作台的右下角

2)检查耗材情况:需补充的耗材及时补充,需更换的耗材及时更换。 必要时填写申领单或申购单,经科主任审查和院领导批准后,由指定人员去库房领取或联系供应商供货。

耗材准备完毕,医护人员处于工作状态。 二. 接诊: 1. 见到患者后,迎接,问好。如果是复诊患者,或有明显沟通愿望的患者,可简单聊一些双方有共同语言的话题或病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应注意语言得体,措辞恰当,并且能及时转入正题,不影响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工作。

2. 门诊患者信息登记,重点注意患者联系方式;复诊患者,则快速查阅既往就诊记录,了解既往治疗及费用情况 3. 采集病史

4. 体格检查、口腔专科检查 5. 辅助检查

1)本科室辅助检查:拍牙科X光片(详见《法国赛特力X-Mind AC牙科X光机操作流程》),洗片,阅片。妥善保管牙片,分类保存并做好相关记录。、 2)其他相关科室辅助检查:检验科、影像科、功能科等辅助检查 开申请单→患者或家属交费→患者到相应科室检查→检查结果回传→诊断 6. 会诊

1)需要请其他科室会诊的门诊患者,在门诊病历或电子病历上注明情况,引导患者到相关科室会诊。会诊结果回传

2)科内会诊患者人,及时请本科室其他医生会诊。

3)对危急重症病人、疑难患者等,及时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协调组织全科力量共同诊断、治疗

7. 转科:对非本科室诊疗范围内的患者,需转本院其他科室治疗的,及时完成门诊病历,转其他科室继续治疗,并做好交接工作 8. 治疗:

1)向患者交代病情,分析检查结果,告知诊断和治疗方案,并讲解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由患者作出选择。需履行签字或签知情同意书手续的,做好相关工作。并妥善保管相应文书。

2)开治疗单→患者交费→口腔科治疗

或:开处方→患者交费→药房取药→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3)派发治疗后注意事项的材料,如:拔牙术后注意事项,修复体使用注意事项。 4)完成门诊病历

5)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及注意事项

6)派送名片,告诉患者可随时与医生联系,包括夜间急诊联系方法。 派发医院和口腔科宣传资料,或口腔保健及科普资料 时间充裕时,可送患者离开诊室,告别。 三.接诊后: 1. 治疗完成后

1)用过的器械、物品放入指定的位置,需浸泡或消毒的做相应处理。 2)耗材放回原位,应该冷藏的耗材放回冰箱。 3) 工作区清洁 2. 随访:

1)原则上,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24小时内应电话随访至少一次 2)拔牙及门诊手术患者,24小时内必须随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修复治疗患者,治疗结束后,至少电话随访3次:治疗后24小时内一次、3天至1周内一次、1个月内一次。

上一篇:依法治理心得体会下一篇:员工安全知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