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识岗前培训总结

2023-04-28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院感知识岗前培训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院感知识岗前培训总结

保洁员院感知识培训总结

时间20124

为了保证我院就医环境的清洁、舒适、安全,防止清洁过程中因为方法不对所导致的交叉感染,规范我院环境卫生的清洁消毒工作。2012年4月10日下午,院感办、总务科和护理部联合对全院保洁员9人进行了《保洁员清洁、院感知识》的培训。

保洁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不仅要清扫垃圾,还必须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同时对我院的保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从保洁员的礼仪、着装作了详细和生动的讲解;保洁是医院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求保洁人员按照保洁公司制定的工作流程完成各项保洁工作;院感办总结分析了我院保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洁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的关系、医疗废弃物的分类管理、工作中的个人防护、医疗锐器刺伤后的紧急处理、手卫生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并对医院环境清洁提出了具体要求。

经过本次培训,使我院保洁员对医院清洁消毒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促使他们今后的日常工作更规范化。培训取得了预期效果。

第二篇:院感知识岗前培训

桥头卫生院院感知识岗前培训(一)

一、院感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四、无菌包灭菌后处理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状态),未达到或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已灭菌的物品,不可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当怀疑或发现有污染的可能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尘罩,以放再污染。

7、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清洁区的柜厨(或架子上,推车内),橱柜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载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并加盖防尘罩。无菌物品储存于密闭橱柜并有清洁和消毒措施,专室专用,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8、储存的有效期受包装材料、封口的严密性、灭菌条件、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对于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一般建议,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对于其它包装如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如证实包装材料能阻挡微生物渗入,其有效期可相应延长,至少为半年以上。

五、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桥头卫生院院感知识岗前培训(二)

六、本院使用的主要化学消毒剂

(一)含氯消毒剂

1、特点:含氯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消毒液不稳定等特点。

2、使用方法

A、浸泡法。将待消毒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B、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浓度和消毒时间参见浸泡法)

C、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30分钟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分钟以上。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D、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使含有效氯10000mg/L,略加搅拌后,作用2-6小时,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排放。

3、注意事项:

A、粉剂应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所需溶液应现配现用。 B、配制粉剂溶液时,应带口罩,手套。

C、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D、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E、用于消毒餐具,应即时用水冲洗。

F、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G、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

(二)戊二醛

1、特点: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的特点。经典戊二醛浓度为2%。

2、使用方法:

A、消毒: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20-45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净并擦干。

B、灭菌: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灭菌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擦干后使用。

3、注意事项

A、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B、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检测。

C、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D、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防于通风良好。

七、一般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1、接触皮肤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

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若有污染应随时用清洁剂、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计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止血带用后在1:2000的优氯净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接触特殊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等污染)与非特殊感染病人器械的处理步骤 A、接触特殊感染病人的器械首先应在2000-5000mg/L的优氯净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必要时使用专用的洗涤剂)、擦干(晾干),放入2%戊二醛感染专用盘中浸泡[20—45分钟达到消毒标准,10小时达到灭菌标准] B、接触非特殊感染病人的器械首先应用清水清洗干净(必要时使用专用的洗涤剂),然后在500mg/L的优氯净中浸泡10分钟,擦干(晾干),放入2%戊二醛

(一)盘中浸泡[20—45分钟达到消毒标准,10小时达到灭菌标准],10小时后捞起放入2%戊二醛中

(二)盘中浸泡备用。

八、紫外线

1、紫外线灯照射: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米,安装标准为1.5W/m3。作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一般空气消毒为1个小时。

2、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的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3、紫外线灯管使用累计时间到1000小时,登记本应该从0开始记录,并检测照射强度。(本院规定累计时间达到1000小时给予更换新灯管)

九、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十一、.经典戊二醛浓度为2%,达到消毒效果需浸泡20-45分钟;达到灭菌效果需浸泡10小时以上。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十二、具备抗菌力的眼药水使用期限为7天,不具备抗菌力的眼药水使用期限为24小时。

十三、针刺伤时如何处理?

在伤口旁端轻轻挤血,同时用皂液、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0.5%碘伏(安尔碘)消毒伤口,必要时进行包扎;报告预防保健科、院感管理部门。

第三篇:院感知识培训

(一)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五)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梃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六)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七)麻药应注明起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九)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1. 诊疗室工作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护理人员穿工作鞋,并保持整洁。 2. 诊疗、护理工作前后应洗手,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无菌操作应遵照消毒规范进行。 3. 镊子罐定期消毒更换,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期定期更换、浸泡液要求达器械的1/2--2/3。 4. 所有消毒物品均要写明消毒日期,高压灭菌消毒日期不超过一周。 5. 用浸泡法消毒器械要打开关节,并一定要把器械的血污洗净,擦干净后用戊二醛再行浸泡。 6. 来院就诊病人均使用一次性口腔盒、一次性口杯、一人一钻。 7. 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菌种发生感染,应严密隔离,用过的器械、口腔盒都要严格消毒处理。 8. 治疗室、手术室、注射室均应严格消毒,做到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9. 对一次性针管口腔盒等要消毒后毁型。

一、口腔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诊疗室和清洗消毒灭菌室单独设立。

二、口腔科应配备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设置有专用的器械清洗池,便于口腔器械的及时清洗;配备有B级压力蒸汽灭菌器,保证口腔器械的及时有效灭菌。来院就诊病人尽量使用一次性口腔盒、一次性口杯、一人一钻一用一消毒。

三、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诊椅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

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四、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搞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帽、配备护目镜、橡胶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更换时必须“六步洗

手法”认真洗手。

五、严格执行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和处理原则。镊子罐定期消毒更换,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期定期更换、浸泡液要求达器械的1/2--2/3。所有消毒物品均要写明消毒日期,高压灭菌消毒日期不超过一周。

六、棉球、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七、治疗室、手术室、注射室均应严格消毒,做到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八、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XXX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

预案: 拔牙术后注意事项:

1. 拔牙术后,压迫伤口止血棉球,咬一个小时后可吐出。拔牙后当天不能漱口,以免引起出血。

2. 术后当天进半流质食物,术后1—2天不用患侧牙齿咀嚼食物,以免引起出血。

3. 术后24小时内,唾液中混有淡红色血水是正常现象.若出血较多立即来院治疗。

4. 术后下颌关节不适、疼痛可给予理疗等。

根管治疗注意事项:

1. 根管治疗是连续的过程,请按时复诊(以免疗程延长)

2. 未最后完成治疗(补牙)前,请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或吃粘性食物。

3. 每次治疗 ,有时会疼痛肿胀等不适,若肿痛加重,食物嵌塞严重立即到医院处理。

口腔固定修复注意事项:

1.修复后2小时不用患侧咀嚼。2.修复后有异物感为正常反应。

3.若出现疼痛、牙龈出血、松动、食物嵌塞等需来院治疗

流程:口腔科医师岗位工作流程—范文网

时间:2010-06-18 05:1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191次

一.接诊前: 1. 晨会交班后,返回工作岗位,全科医护人员常用贵重器械设备点数、登记。 2. 开口腔科常用诊疗及办公设备,包括:牙科综合治疗机,电脑、打印机等。 3. 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 1)专业设备检查:检查水、电、气等是否正常,若出现故障,及时报告 一.接诊前:

1. 晨会交班后,返回工作岗位,全科医护人员常用贵重器械设备点数、登记。 2. 开口腔科常用诊疗及办公设备,包括:牙科综合治疗机,电脑、打印机等。 3. 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

1)专业设备检查:检查水、电、气等是否正常,若出现故障,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联系工程部等部门或设备供应商等,及时修理、维护。做好登记工作。若出现设备重大故障、影响接诊,或贵重设备故障及损坏,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必要时由科主任协调(或科内讨论)后上报院主管领导

2)办公设备检查:若出现电脑故障,及时联系信息部,及时修理维护 各设备运行正常,则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设备处于开机状态。 4. 检查常用器械、物品、耗材情况:

1)常用器械、物品放于相应位置,要求便于取放。 如:充填器械等摆放整齐,玻璃板放于工作台的右下角

2)检查耗材情况:需补充的耗材及时补充,需更换的耗材及时更换。 必要时填写申领单或申购单,经科主任审查和院领导批准后,由指定人员去库房领取或联系供应商供货。

耗材准备完毕,医护人员处于工作状态。 二. 接诊:

1. 见到患者后,迎接,问好。如果是复诊患者,或有明显沟通愿望的患者,可简单聊一些双方有共同语言的话题或病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应注意语言得体,措辞恰当,并且能及时转入正题,不影响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工作。

2. 门诊患者信息登记,重点注意患者联系方式;复诊患者,则快速查阅既往就诊记录,了解既往治疗及费用情况 3. 采集病史

4. 体格检查、口腔专科检查 5. 辅助检查

1)本科室辅助检查:拍牙科X光片(详见《法国赛特力X-Mind AC牙科X光机操作流程》),洗片,阅片。妥善保管牙片,分类保存并做好相关记录。、 2)其他相关科室辅助检查:检验科、影像科、功能科等辅助检查 开申请单→患者或家属交费→患者到相应科室检查→检查结果回传→诊断 6. 会诊

1)需要请其他科室会诊的门诊患者,在门诊病历或电子病历上注明情况,引导患者到相关科室会诊。会诊结果回传

2)科内会诊患者人,及时请本科室其他医生会诊。

3)对危急重症病人、疑难患者等,及时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协调组织全科力量共同诊断、治疗

7. 转科:对非本科室诊疗范围内的患者,需转本院其他科室治疗的,及时完成门诊病历,转其他科室继续治疗,并做好交接工作 8. 治疗:

1)向患者交代病情,分析检查结果,告知诊断和治疗方案,并讲解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由患者作出选择。需履行签字或签知情同意书手续的,做好相关工作。并妥善保管相应文书。

2)开治疗单→患者交费→口腔科治疗

或:开处方→患者交费→药房取药→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3)派发治疗后注意事项的材料,如:拔牙术后注意事项,修复体使用注意事项。 4)完成门诊病历

5)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及注意事项

6)派送名片,告诉患者可随时与医生联系,包括夜间急诊联系方法。 派发医院和口腔科宣传资料,或口腔保健及科普资料 时间充裕时,可送患者离开诊室,告别。 三.接诊后: 1. 治疗完成后

1)用过的器械、物品放入指定的位置,需浸泡或消毒的做相应处理。 2)耗材放回原位,应该冷藏的耗材放回冰箱。 3) 工作区清洁 2. 随访:

1)原则上,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24小时内应电话随访至少一次 2)拔牙及门诊手术患者,24小时内必须随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修复治疗患者,治疗结束后,至少电话随访3次:治疗后24小时内一次、3天至1周内一次、1个月内一次。

口腔科医师岗位工作流程—范文网

时间:2010-06-18 05:1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191次

一.接诊前: 1. 晨会交班后,返回工作岗位,全科医护人员常用贵重器械设备点数、登记。 2. 开口腔科常用诊疗及办公设备,包括:牙科综合治疗机,电脑、打印机等。 3. 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 1)专业设备检查:检查水、电、气等是否正常,若出现故障,及时报告 一.接诊前:

1. 晨会交班后,返回工作岗位,全科医护人员常用贵重器械设备点数、登记。 2. 开口腔科常用诊疗及办公设备,包括:牙科综合治疗机,电脑、打印机等。 3. 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

1)专业设备检查:检查水、电、气等是否正常,若出现故障,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联系工程部等部门或设备供应商等,及时修理、维护。做好登记工作。若出现设备重大故障、影响接诊,或贵重设备故障及损坏,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必要时由科主任协调(或科内讨论)后上报院主管领导

2)办公设备检查:若出现电脑故障,及时联系信息部,及时修理维护 各设备运行正常,则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设备处于开机状态。 4. 检查常用器械、物品、耗材情况:

1)常用器械、物品放于相应位置,要求便于取放。 如:充填器械等摆放整齐,玻璃板放于工作台的右下角

2)检查耗材情况:需补充的耗材及时补充,需更换的耗材及时更换。 必要时填写申领单或申购单,经科主任审查和院领导批准后,由指定人员去库房领取或联系供应商供货。

耗材准备完毕,医护人员处于工作状态。 二. 接诊: 1. 见到患者后,迎接,问好。如果是复诊患者,或有明显沟通愿望的患者,可简单聊一些双方有共同语言的话题或病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应注意语言得体,措辞恰当,并且能及时转入正题,不影响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工作。

2. 门诊患者信息登记,重点注意患者联系方式;复诊患者,则快速查阅既往就诊记录,了解既往治疗及费用情况 3. 采集病史

4. 体格检查、口腔专科检查 5. 辅助检查

1)本科室辅助检查:拍牙科X光片(详见《法国赛特力X-Mind AC牙科X光机操作流程》),洗片,阅片。妥善保管牙片,分类保存并做好相关记录。、 2)其他相关科室辅助检查:检验科、影像科、功能科等辅助检查 开申请单→患者或家属交费→患者到相应科室检查→检查结果回传→诊断 6. 会诊

1)需要请其他科室会诊的门诊患者,在门诊病历或电子病历上注明情况,引导患者到相关科室会诊。会诊结果回传

2)科内会诊患者人,及时请本科室其他医生会诊。

3)对危急重症病人、疑难患者等,及时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协调组织全科力量共同诊断、治疗

7. 转科:对非本科室诊疗范围内的患者,需转本院其他科室治疗的,及时完成门诊病历,转其他科室继续治疗,并做好交接工作 8. 治疗:

1)向患者交代病情,分析检查结果,告知诊断和治疗方案,并讲解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由患者作出选择。需履行签字或签知情同意书手续的,做好相关工作。并妥善保管相应文书。

2)开治疗单→患者交费→口腔科治疗

或:开处方→患者交费→药房取药→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3)派发治疗后注意事项的材料,如:拔牙术后注意事项,修复体使用注意事项。 4)完成门诊病历

5)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及注意事项

6)派送名片,告诉患者可随时与医生联系,包括夜间急诊联系方法。 派发医院和口腔科宣传资料,或口腔保健及科普资料 时间充裕时,可送患者离开诊室,告别。 三.接诊后: 1. 治疗完成后

1)用过的器械、物品放入指定的位置,需浸泡或消毒的做相应处理。 2)耗材放回原位,应该冷藏的耗材放回冰箱。 3) 工作区清洁 2. 随访:

1)原则上,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24小时内应电话随访至少一次 2)拔牙及门诊手术患者,24小时内必须随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修复治疗患者,治疗结束后,至少电话随访3次:治疗后24小时内一次、3天至1周内一次、1个月内一次。

第四篇:院感知识培训

概念

定义: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院感研究对象:

包括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门诊急诊患者、陪同人员、探视人员及其他医院流动人员。

但以上人员除住院患者,其他人员在医院内停留时间相对短暂,常常难以确定其感染是否来自于医院,所以院感的对象主要为住院患者。

分类

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将院感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1.内源性、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力功能受损,健康状态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感染。 2.外源性、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引起的感染。

院感危险因素:

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1.3岁以下的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60岁以上的老人脏器功能衰退,防御功能低下抵御力下降,女性特殊生理状况如:月经期、哺乳期.个体比较敏感,抵抗力下降.

2.病理因素:患者本身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降低如:恶性肿瘤、血液病、放疗化疗的应用.

医院方危险因素:

1.侵入性诊疗操作,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插管和脑室引流等 。

2.抗生素滥用:如无适应症的预防性用药、术前用药时间过早等,均易致耐药菌诛增加,菌群失调。

3.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医院建筑步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良、消毒灭菌存在缺陷。

院感传播途径:

定义:指在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从病原体排至其在新的易感者体内繁殖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常见传播方式之一。分为直接传播(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间接传播(病原体污染了医疗设备和用具通过接触这些物品所造成的传播) 院感传播途径:

2、空气传播: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粒以空气为媒介,而进行的传播(如患者咳漱、打喷嚏)。

3、消化道传播:各种原因导致医院水源或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如甲肝、感染性腹泻)

4、注射、输液、输血传播:通过污染的药液、血制品、注射或输血器械等途径传播感染(输液、输血中发热反应,输血导致的丙肝等)

院感控制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院感的重要措施。

清洁 是指用清水、清洗剂、机械去污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适用于:地面、墙壁、医疗护理用具等物体表面处理。适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也是物品消毒灭菌的前期步骤。

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消毒

1热力消毒灭菌: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导致其死亡. 2干热法:燃烧污染的废气物、病理标本、带脓性的敷料、纸张。 3湿热法:煮沸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等。

常用物理消毒灭菌

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

1)用途:常用于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的消毒。

2)方法:将物品放在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时翻动。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的灭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等 . 紫外线属于电磁波辐射,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250~270nm。 紫外线作用机制: 1用于微生物的DNA使其失去转换能力 2破坏菌体蛋白质 3降低菌体氧化酶活性

4使空气中的臭氧电离产生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消毒方法: ①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20~30分钟。

②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5~60cm,消毒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照射时间20~30分钟。 消毒注意事项: ① 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温度20~40℃,相对湿度40%~60%时,紫外线消毒最为适宜 ②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一般每2周用无水乙醇擦拭1次,发现有污垢应随时擦拭。 ③保护眼睛和皮肤: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引起眼炎、皮炎,且臭氧对人体不利,因此一般不在有人的环境中使用,必须使用时应戴防护镜,穿防护衣,或用被单遮盖肢体。

④紫外线穿透力较差,消毒时物品应摊开或挂起,且定时翻动以保证各表面均受到直接照射。⑤记录消毒时间应从灯亮5~7分钟开始,如需再次开启,应间隔3~4分钟。⑥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一般每隔3~6个月1次,低于70μW/cm2时应予以更换,或建立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予以更换。⑦定期作空气培养监测消毒效果。

化学消毒剂

利用化学药物使微生物的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微生物代谢、生长、繁殖的消毒灭菌方法。如:患者皮肤黏膜、排泄物及其周围环境、含有金属器皿等的消毒。

灭菌剂 甲醛 戊二醛 高效消毒剂 过氧乙酸 中效消毒剂 醇类、 碘类 低效消毒剂 酚类 、胍类

消毒剂使用原则: •坚持合理使用。

•根据物品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熟悉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

•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须用盐水冲洗,以免刺激人体细胞。 •消毒剂中不能放纱布、棉球等,以防止减低消毒效力。

•消毒剂过期更换,易挥发得到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

•打开的无菌包有效期4小时 无菌盘有效使用时间4小时 •打开的消毒液连续使用有效期3天 •打开的棉签有效使用时间24小时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容媒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 氧气湿化瓶等管道消毒方法: •首先应彻底清洗干净,擦干

•用0.1%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长期使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呼吸机管道》48h更换,临时使用的一人一用一消毒。

手消毒 •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的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医院感染。 •洗手是防止院感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科学的洗手方法和步骤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打开水龙头调节水流、水温

•湿润双手,关上水龙头并取清洁剂涂抹 •按序揉搓双手

•打开水龙头,流平冲净

•擦手纸或毛巾擦干或烘干机下烘干。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职业暴露

•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是被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局部处理措施: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清洗。

•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报告科主任,根据伤口情况采取主动、被动免疫措施。

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

医疗废物分五类,分别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1、感染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感染性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是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①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②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③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④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⑤废弃的血液、血清。

⑥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2)感染性废物处理

①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②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密闭包装,贴上标签,产生科室对其进行登记后,由医院统一回收,当日焚烧。

③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将锐器与其他物品分开,将锐器置于利器盒中,其他物品用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密闭包装,并在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上贴上标签,产生科室对其进行登记后,由医院部一回收,当日焚烧。

2、病理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病理性废物分类

①手术及其它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②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③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2)病理性废物处理

①病理性废物应用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密闭包装,贴上标签,产生科室对其进行登记后,由医院统一回收,当日焚烧。

②手术后产生的废弃大肢体由病理科保存,定期由殡仪馆收取后焚烧。

3、损伤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损伤性废物分类 ①医用针头、缝合针。 ②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③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瓶等。

(2)损伤性废物处理:废弃的损伤性废物,应放入利器盒密闭包装,贴上标签,科室对其登记后,由医院统一回收,当日焚烧。利器盒密闭后不允许再打开。

4、化学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化学性废物分类

①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②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③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2)化学性废物处理: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及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先到预防与感染管理办公室登记后,预防与感染管理办公室再交由专门机构进行处置。

5、药物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药物性废物分类

①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菌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②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及免疫抑制剂。 ③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2)药物性废物处理: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应统一交到药品管理科、药品管理科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进行处理。

6、其它废物处理:对使用后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输液袋可视为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包装后,与普通生活垃圾分开放置,贴上标签,由医院统一回收处理。

二、废物的收集、包装及处理的几个重要环节

1、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的3/4时,科室医务人员应当使用有效封口方式,使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的封口紧实、严密。

2、入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黄色医疗废物塑料包装。

3、疗废物处理

(1)在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上贴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2)各科室和医院医疗废物回收人员、焚烧人员应对医疗废物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科室、医疗废物交接时间、类别、重量、需要的特别说明、科室同回收医疗废物专人双方签字、回收人员与焚烧人员双方签字,并保证两个登记本信息一致。

(3)科室对医疗废物分类后由本科室在编医务人员妥善保管,不得丢失、遗撒、播散。医院医疗废物回收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到焚烧炉。 (4)专人用专车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到焚烧炉。下收的车辆应当使用加盖、防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车,并且使锐器与其它医疗废物分开,确保医疗废物在回收途中不被遗漏、丢失。对医疗废物运输车要每日冲洗、消毒一次。 (5)焚烧员应设专职、专人,不得兼职医疗废物运送等其它工作。

第五篇:院感知识培训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今天,你洗手了吗?——

手部卫生— 医院感染的控制

医生、护士和其它医务人员做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可能增加手上的细菌100-1000个,如:

 把病人从床上扶起来

 测量血压或脉搏

 接触病人的手

 给病人翻身

 接触病人的衣服或床单

 接触床头柜、床垫等

洗手可有效减少手部污染:

 肥皂洗手30秒,手部金葡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54;铜绿假单胞菌的对数减少值2.8。

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手部卫生的重要性

手卫生的定义:

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 洗手(hand 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1.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2.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 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 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洗手方法:1.湿手;2. 取液;3.揉搓及其方法;4.冲洗干燥;5.护肤 七步洗手法:

1.掌心对掌心;2.手指交交,掌心对;3.手指交交,掌心对搓擦,

手背搓擦,掌心搓擦 4.双手互握搓揉指背;5.拇指在掌中搓揉;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7.手腕

注意事项

 应注意清洗指甲、指尖、指甲缝和指关节等部位。

 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等饰物的部位。

 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及方式。

 应使用清洁水清洗和冲洗双手。

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速干手消毒剂使用方法

 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双手相互揉搓覆盖整个双手表面。 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 双手干燥后,手即达到安全的要求。

外科洗手与手消毒方法

 应遵循以下原则。

 先洗手,后消毒。

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

洗手方法与要求

 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 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 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 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如何进行外科手消毒?

 方法1——冲洗手消毒方法

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 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

 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注意事项

 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 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 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 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 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医院中心手术室外科洗手及手消毒流程

 外科洗手:

 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

 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 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 使用清洁布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 外科手消毒 :

 第一遍(在洗手处):取适量的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

 上臂下1/3,包括指尖、指缝和拇指等;揉搓时间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一般揉搓2~6分钟。

 第二遍(在洗手处):待干燥后,重复上述步骤一遍。

 第三遍(在手术间):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按六步搓手法步骤进行揉搓。揉搓时

 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 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

 卫生手消毒:10cfu/cm2;

 外科手消毒:5cfu/cm2 。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GB 15982):

 Ⅰ类区域工作人员,其手卫生要求细菌总数≤5cfu/cm2。Ⅰ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 Ⅱ类区域工作人员,其手卫生要求细菌总数≤5cfu/cm2。Ⅱ类区域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 Ш类区域工作人员,其手卫生要求细菌总数≤10cfu/cm2。Ш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

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其手卫生要求细菌总数≤15cfu/cm2。Ⅳ类区域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

手卫生的知晓率要达到100%,依从性达到90%以上.让我们共同努力,拥有一双清洁的手.

上一篇: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下一篇: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