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

2024-04-30

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共14篇)

篇1: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

大地艺术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大地艺术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许多大地艺术作品与景观和生态问题密切相关.大地艺术关注自然因素、时间因素,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工业废弃地问题,从而开拓了风景园林师的思维,影响到风景园林师对工业废弃地的`处理方式,并丰富了风景园林师的形式语言,从而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 者:陈秋辉 作者单位:五华县城市规划设计室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4)分类号:X14关键词:大地艺术 现代风景园林 设计

篇2: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

设计意图:     秦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有八千年历史的大地湾文化。但由于孩子们因活动范围、受教育程度所限,很多孩子对自己生活的地方了解甚少。要让孩子爱自己的家乡,首先就要熟悉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有哪些引以为荣的历史功绩、物产等。因此,我以秦安享誉中外的“大地湾文化”为切入点,设计了《大地湾彩陶》这一活动, 让幼儿对古代先民的智慧有所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课时建议: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向幼儿介绍大地湾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质地、用途。 2.尝试用压、搓、捏、镂空以及包胚的技能制作彩陶。  活动准备: 1.各种彩陶图片、模型。 2.红泥、太子奶瓶、不同形状的果冻盒、各色颜料、毛笔、牙签、小塑料刀、湿巾、塑料袋等。     一、观赏与思考:  (1)逐一出示几种彩陶图片,引发幼儿思考并讨论:图片上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是用来干什么的?亲幼儿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它是从哪来的?幼儿再次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我们秦安大地湾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是八千年前的人们用来盛水或装东西的,是使用粘土烧制而成的。  (2)近距离观赏并触摸彩陶模型。   通过观赏讨论陶器的质地、色彩、图案等。   讨论后小结:大地湾陶器多为红陶,以黑彩占绝大多数;纹饰有花瓣纹、鱼纹、弧形三角纹等。    (3)观赏最著名的人头型彩陶瓶:     幼儿讨论它的形状。     教师小结:这是大地湾彩陶中最著名的一个,瓶口是一个女性人头形状的雕塑,头像前额梳着整齐的短发,头的左、右和后部均为披发,眼、嘴和鼻孔都镂空,五官的位置安排得比例恰当,给人以适当、舒服的感觉。    二、示范:   教师示范用大块泥包裹胚子成型的方法制作瓶身,瓶口(人头)部分用捏、雕刻、镂空的方法塑造。   三、提供并介绍材料让幼儿操作:  (1)让幼儿任选自己喜欢的陶器作为参照,从教师提供的瓶子或果冻盒当中选择和陶器近似的模具进行制作,或者自己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塑造出整体造型。    (2)启发幼儿用提供的材料表现陶器上的纹样。可以用毛笔蘸颜料画出纹饰,也可用小塑料刀刻出纹饰。 四、评议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教师全面总结幼儿的制作态度、制作过程中的积极思考、创新意识。  活动延伸: 建议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向家长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大地湾彩陶》。在家长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对《大地湾》彩陶的认识。

反思:陶器,在大地湾出土的文物中占多数,无论是形状、色彩还是纹饰都呈现出多样性,能够让孩子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孩子们天性爱玩,对玩泥更是情有独钟。本次活动我仍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引导他们通过了解彩陶来源、欣赏形态各异的彩陶,激发亲自制作的欲望,从而丰富幼儿的感性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很投入,各种奇思妙想在他们的手中不断呈现出来。单从人头型彩陶瓶来说,有的在瓶口处捏了一个圆圆的头像作盖子,并且加了一条长至瓶底的辫子,有的在瓶身上用泥条拼成一张大大的脸······画上图案后陈列在一起,虽然有的歪歪扭扭,但还是能体现出孩子的创造性,从他们洋溢着满足感的脸上可以看出专注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带来的快乐体验。

篇3:浅析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一、大地艺术带来了生态的思想

大地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是将自然作为作品的重要要素, 形成于自然的共生结构。生态主义在景观设计领域中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风景园, 英国风景园抛弃了轴线与对称, 而大量去修建植物、花坛、水渠、喷泉等所有被认为是直线的或不自然的东西, 这一时期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是“自然是最好的园林设计师”。以起伏开阔的草地, 自然曲折的湖岸, 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一种新的园林。这种风景园是模仿了大自然的景观, 是对大自然的最少的改造, 是一种崇尚大自然的景观设计, 在这个时期, 景观设计与环境的结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也形成了最早的生态主义的思想。

二、大地艺术改造了废弃地

大地艺术在环境保护方面, 对景观设计的最大影响可能就是改造废弃地了。早起的大地艺术家们在选择创作的环境时, 偏爱荒无人烟的旷野, 以远离人境来达到人类和自然的灵魂的沟通。后来他们发现, 除此之外, 那些因被人类生产生活破坏而遭遗弃的土地也是合适的场所, 这些地方所显现出来的文明离去后的孤寂荒凉的气氛和给人的强烈深沉的感受与大地艺术的主题十分贴切。科特布斯露天矿坑区在生态恢复的时候, 邀请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以巨大的废弃矿坑为背景, 塑造大地艺术作品。矿坑, 废弃地设备和艺术家的大地艺术作品交融在一起, 形成荒野的, 浪漫的景观, 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游客, 同时也为地区带来了人气。数十年后, 这些大地艺术作品会被淹没或是自然风蚀, 但是这里将形成树木昌盛, 土地肥沃并且拥有45个大湖的欧洲最大的多湖平原。

大地艺术对废弃地的改造也同样对景观设计师有了新的启发, 从此, 景观设计师在废弃地重新改造的过程中, 运用了类似的设计手法, 东斯尔德大坝项目就是一项集大地艺术、生态主义思想于一体的景观设计, 改造地是一个因建造大坝而留下的包括建筑, 码头和凌乱工地的区域, 设计师通过艺术化的处理, 在上面覆盖一层来自附近蚌养殖场的废弃蚌壳, 鸟蚌壳和蚌壳被布置成了有韵律的图案, 创造出了人工的自然, 黑白相间的图案形成大地艺术的作品, 黑色与白色的蚌壳的保护色功能还能保护附近的濒临灭绝的海鸟, 经过设计师的改造, 这片废弃地变成拥有各种鸟类的充满生机的景观。

三、大地艺术塑造了新的地形

地形的处理是景观设计的重点之一, 传统的地形处理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文艺复兴和勒·诺特园林发展而来的台地式;另一种是英国的自然风景发展而来的对自然的模仿和加工的形式。但随着文明的高度发展, 城市的大量崛起使得城市绿地面积有限且夹在规矩有序的城市建筑之间, 这种有诸多约束的空间限制了自然地形的发挥;另一方面, 远离自然的人们又不希望多过的用传统的规则式地形来加剧这种远离自然的感觉。景观设计师们在思索该用怎样一种方式来达到既能与周边规则的环境相融合, 又不失去自然的浪漫, 大地艺术对地形的艺术化处理方式激发了设计师的创作灵感, 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地形设计。这种艺术化的地形设计以土地为素材!用完全人工化, 主观化的艺术形式改变了大地的面貌, 它不像传统的规则式那样生硬或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 也不像传统的自然式那样完全照搬自然界的风景。它在融于环境的同时也恰当的表现出了自我, 给人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冲击, 这种艺术化的地形不仅可以创造出壮观的景象, 也可以塑造亲切宜人的空间。

四、大地艺术使景观设计师从新的角度认识和组织自然

自然素材从景观设计诞生开始就一直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到目前为止都在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工业的发展, 新型材料的大量涌现使人们有些眼花缭乱, 人们渐渐对自然材料的朴实无华熟视无睹。另外自然素材与人工素材怎样恰当结合也给景观设计师出了一道难题。大地艺术对自然素材的运用让景观设计师大开眼界, 大地艺术在设计的时候多采用自然的材料, 例如, 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就是用当地石材 (黑色玄武岩、石灰岩、泥土) 堆砌形成的。大地艺术作品用已有的自然材料来塑造, 改变已有的空间, 作品与景观紧密融合, 这一点, 对景观设计起着重要影响, 以至于现代的许多景观设计被认为是大地艺术。玛莎·施瓦茨的景观设计就是受到大地艺术的影响, 她设计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前广场的景观设计中,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广场中隆起的不同高度的不同大小的水滴形绿色草坪, 草坪上种植当地的小型松树, 广场上平躺的一些原木就是自然材料, 可以作为休息凳。这个广场具有明显的大地艺术特征, 用的都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材料, 草坪的造型也追忆了当地历史遗迹, 不管是从造型上还是从精神上都表达了当地的特色。

某些时候, 景观设计师过分追求材料, 有些时候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对设计的需求, 费事又费力。其实大可不必, 景观设计是需要在特定场所才能进行的设计这个特定场所自然有属于它的历史色彩, 有时候设计工作者要明白这个道理,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合理的运用设计地的自然条件和元素, 可以做出更贴切的景观设计, 景观作品也会更有设计语言和说服力。

五、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局限性

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对其他事物的影响都有一个度的把握。在大地艺术的作品中, 大多是赞颂自然的力量或者是表达一种超乎寻常的尺度的美, 它很少考虑到人的使用需求而在景观设计中人是主要的使用者, 我们在尽量不破坏自然和人文的情况下, 必须考虑到人的各种需求, 因为景观设计还必须以人为本, 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如果片面的追求作品的大尺度和各种形式美却忽视了它的使用价值, 耗资巨大而使用率又低, 反而大大削弱了它存在的意义。

在文章中, 我们从大地艺术的生态方面, 从大地艺术对废弃地改造方面, 从大地艺术对地形处理方面和大地艺术对材料方面探讨了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所带来的积极而又深刻的影响, 也对大地艺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由此可见, 大地艺术是与景观设计最为密切的一个艺术流派。它虽然不是化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矛盾的标准答案, 它的诞生也并不是景观设计的新公式, 它的重要性就是对景观设计的再创作、再思考。大地艺术在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并且促进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在新方法、新思想、新趋势的延伸。

摘要: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人类和生态、技术和自然往往被认为是对立和矛盾的关系。景观设计专业而言,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也是对立或矛盾的。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也一直是在自然式与规则式的争论中前行。而我们能讨论和解决的就是中和两种方式, 两种思想, 从历史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大地艺术就是将其两者中和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也是对景观设计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篇4: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与大地艺术

关键词:大地艺术 现代景观 设计

大地艺术是雕塑与景观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体,其形成源于雕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自然元素的融入使其艺术形式更加充实。从本质来讲,大地艺术与景观艺术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园林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大地艺术的影响。一直以来,大地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创作手法以及颇有深度的思想内涵都深深吸引着景观设计者。他们在景观设计与大地艺术的融合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可以说,大地艺术的发展是景观与艺术以物质的形式互融共通并相互作用的结果。

1 大地艺术的概念

大地艺术,顾名思义,即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1]。一些地区也将其称之为土方工程、地景艺术。大地艺术是景观设计者基于自然环境(比如,风雨雷电等天气因素;山谷、平原、丘陵等地质元素;砂石、地表植被、沙漠等地上元素等),以地表的砂石、土壤、岩石、植被、冰雪、水等自然物质以及地表建筑物、工业废弃地等人工干扰自然留下的痕迹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大地艺术设计者在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和极简主义的熏陶下,逐渐打破了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的空间限制,将博物馆、美术馆或画室搬到大自然中进行艺术创作,使艺术思维与创作灵感与自然因素融合。大地艺术是对以人为艺术主体的观念的一种创新。它基于各种自然元素进行创作,作品力求与自然环境及其演化过程互融共生,体现浪漫主义情怀。这样的作品更加全面的诠释了景观设计者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2 大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末,欧美国家出现了一股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的美术思潮。大地艺术于这一时期是在动荡的美国社会中诞生。工业化的普及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许多灾难。艺术家的视域在极简主义艺术和波普艺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人们开始思考和探寻如何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思想。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视野拓展到城市之外,以大地为雏形展开创作,批判现代都市生活和工业文明,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地艺术流派。可以说,这是对传统艺术创作形式的创新。早期大地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主要集中于1968年10月美国纽约道恩(Dwan)画廊举办的题为“Earth works”的展览以及1969年2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White博物馆举行的题为“Earth Art”的展览中。这两次展览是大地艺术起源的标志[2]。

大地艺术设计者主张以大地为基调来设计艺术作品,通过对自然力量的讴歌与现代工业化的都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倡导返璞归真,将曾经盛极一时的最少派艺术贬为“现代文明堕落的标志”,对史前巨石建筑、禅宗石寺塔美洲古墓、埃及金字塔等建筑艺术形式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这些建筑才是自然与人亲密关系的见证。大地艺术家基于大地元素展开艺术创作,比如在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湮海、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因此而得名。从这点可以看出,大地艺术在发展初期多是以施工的形式进行创作,作品纯粹为体现自然而存在,并未过多关注观赏的价值。

大地艺术真正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末。从这一时期到70年代后期是其成长期。这一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极具代表性,并且对大地艺术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都利用现有的场所,通过加入临时构筑物或各种形态的人造物或使其特征化,引导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其所在空间增进认知和理解。

3 大地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地艺术的作品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一个突破,其艺术形式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和观念至今仍影响着现代景观设计。

3.1 大地艺术改变了景观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自然观念

大地艺术对于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已得到了现代社会中大多数景观设计师者的一致认可。特别是现代西方景观设计者对此大为追捧。他们在公共景观,尤其是在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融入大地景观的设计元素。这些设计者擅长于根据公共设施对景观和艺术形式进行综合设计,所成就的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我们甚至可以在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乔治·哈格雷夫等的作品中发现大地艺术的影子。

3.2 大地艺术增加了景观设计师对场所和环境的重视

大地艺术的作品与基地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场所和环境是艺术从平面向艺术语言过度的主要路径。艺术属于“非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艺术形式与景园建筑学完美融合,创新了景园建筑设计理念,并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早期,先锋人物伊萨姆·努古奇根据景观的实际使用功能尝试通过大地艺术中的雕塑手法来造景。位于IBM公司总部的未来公园出自伊萨姆·努古奇大师之手。伊萨姆·努古通过雕塑的手法将水、山石和植被等自然元素完美融合,由此形成一规模空前的雕塑公园。公园内部的广场由金字塔形和轮形的石头组成,地球的过去、今天以及未来的前进趋势全部隐喻在空间石头的造型上[3]。

3.3 大地艺术对工业废弃地的重新利用,开辟了公园设计的新途径

部分大地艺术的作品出自工业废弃地或废弃的采石场。其中一个著名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项目是1979年创作的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设计者在工业废弃地的基础上尝试通过景观设计对其进行再利用。这种表现手法开了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先河。公园的景观布局十分独特,充分挖掘出工业化城市景观的美学价值,其设计理念对后续的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结语

大地艺术作为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思潮,其巧妙的地形设计、抽象性的设计形式、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以及所要表达的设计理念,不仅是在传统景观设计的基础上的一个新的尝试,并且对现代景观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社会大多数景观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也或多或少的带有大地艺术的影子。但是,大地艺术并不属于景观艺术的范畴。个别的艺术创作源自人迹罕至的地区,作品的规模空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令人为之赞叹,但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鉴于此,现代景观设计应该更多的寻求艺术创作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着力塑造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生动的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古泉.大地艺术[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49.

[2]Udo Weilacher. Betwe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 Art[M].Birkh user Verlag,1999:9-42.

篇5: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

在当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之下,传统民族造型形式的发展要将民族性与现代化融合统一作为自己的选择,重新构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造型形式,在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真正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使命。以尊重和强调文化艺术的民族性为前提,使传统造型形式超越单一的西方中心主义或中华民族的本位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标志之一,传统的民族造型形式定将获得新的发展。

2 我国传统图案纹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古代艺术设计活动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像彩陶、青铜器和金银器的出现,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图案纹样。例如,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不同的彩陶在制造的过程中在造型设计、装饰花纹纹样、色彩、技术工艺等方面都有所区别,而彩陶的制作过程也出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图案形式也是经历了从简洁、明快到纷繁复杂的过程。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图案方面一定程度上是在彩陶图案上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在制作的材质、工艺、造型、功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区别。青铜器独特的造型设计与装饰设计蕴含了当时人们的物质观念和精神观念。如今现代的艺术设计,继承了传统的工艺美术和传统图案与纹样。在现代化的服装设计当中,古典装饰图案纹样都能够较好地表达我们民族文化的风格、形式。从审美价值来看,我国传统图案纹样是最能反映我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能够体现中国文化内涵,又符合当今世界潮流,体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现代的设计师必须具有全球的文化视角,自觉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掌握本民族的文化精华,从中汲取精髓,使自己的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

篇6: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

景观设计对时代有着极为敏感的职业化特征,西方当代景观设计大师适应时代审美的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为园林景观的.场景塑造作出了努力,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形式美学基础.因此,了解西方当代景观艺术对我国园林形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 者:师卫华 SHI Wei-hua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39(3) 分类号:O657.32 关键词:西方当代景观   中国园林形式  

篇7:大地震对日本政治与外交的影响

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随之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此次地震影响巨大,不仅对日本的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打击,而且也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日本当今的政局及其外交活动。本文章分三部分对震后日本的政治格局和外交做了简要地分析:①地震前后当局政府面临的政治局面;②地震后的日本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③日本大地震对东亚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危机”、日本外交、东亚格局

正文:虽然,野田佳彦在2011年9月2日就任日本第95任首相,但是,历史是有连贯性,不能割裂开来,所以这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前任首相菅直人在任期间对日本政治与外交方面的作为。

民主党执政时间并不久,从1955年开始执政党都是自民党,直到2009年大选民主党的鸠山由纪夫获胜,当选为日本第93任首相,才改变了自民党“独揽大权”的局面。鸠山由纪夫在任时,对外主张“日美对等”、构建“东亚共同体”;对内主张“行政刷新”、对官僚实行“大扫除”。应该说民主党执政家一改自民党长期执政的颓废态势,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然而好景不长,民主党的上升态势维持了半年左右时间,就出现了颓势。在外交上,美国不断对其施加巨大压力,日本国内保守派也反对民主党外交政策。在对内政策上,忽视官僚,致使官僚主义又逐渐兴盛起来,使得民主党举步维艰,鸠山首相被迫下台。

一、菅直人政府面临的“危机”

(1)地震前的菅直人政府

民主党是带有偏左性质的政党,菅直人在鸠山由纪夫之后上台,其党内派阀斗争严重,执政根基并不牢固,本来该吸取他的教训,及时纠正鸠山政权中的错误政策与手段,但菅直人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沿用鸠山政权的执政理念和方向,导致权力斗争突出,大大削弱了民主党的执政能力。之后菅直人的支持率不断下降,政权摇摇欲坠,大有垮台之势。“政治献金”在拖垮菅直人政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于2011年3月6日引咎辞职,其原因是他接受了外国人20万元的政治捐款,这违反了日本政治资金归正中关于禁止接受外国人政治捐款的规定。前原的辞职对于菅直人政权来说

可谓雪上加霜。前原在日本具有良好的政治形象,菅直人能上台他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前原是菅直人在民主党内制衡小泽一郎的得力助手。所以,前原的辞职势必加重小泽派系在民主党内的权重,致使党内斗争愈演愈烈,加重菅直人政府的执政困难。

同时,据共同社报道,2011年3月11日上午,在内阁会议后的阁原恳谈会上,菅直人承认曾接受韩国人的政治捐款,但他解释不知道捐款人是韩国人,并表示将全额返还。菅直人称“今后也将为工作竭尽全力,希望得到大家谅解”,并表示不会辞职。两大政治献金丑闻势必会对菅直人政府造成巨大打击,菅直人在地震前,其民意支持率只有15%-20%,他的许多政策,包括在日外国人可以参政政策,都得不到民众的认可。据日本媒体调查显示,70%的选民认为菅直人应在7月前辞职。可见,菅直人政权在政坛上已经是步履维艰,甚至奄奄一息。当然,从现在看,菅直人无论怎样也是不得民心了。

(2)地震后的菅直人政府

当菅直人正在为政治献金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恰逢日本发生了大地震,这对于日本是一个大灾难,但对于菅直人政府可谓是一个机遇,因为当时国内的焦点都转移到如何有效应对地震上面了,如果菅直人政府能够展现良好的执政能力,从新获得民众的信任,或许还能够延续政权。但是菅直人在地震中的表现让民众彻底失去了信息。

隶属于东京电力公司的核电站泄漏爆炸事件一再瞒报,加上信息公布不及时,对当地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菅直人政府在救灾中表现不甚好,民众显然不买账,从而也成为在野党攻击当局的有利因素。最大在野党自民党的总裁谷垣祯一也要求菅直人下台,且民主党内以前党代表小泽一郎的支持派为主正在提高对政府的批判声调,菅直人政府陷入深深的困境。

(3)震后重建以及对本国的社会政治影响

由于地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重重打击带来的损失无法估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对日本造成了重创。经济损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受地震和海啸冲击的直接损失。虽然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不是日本最主要工业区,但该地区也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该地区经济规模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8%左右。其次,地震导致了社会经济混乱,由于地震导致交通线路瘫痪,交通中断,限制了日本进口,也影响了日本出口。受核辐射恐慌情绪影响,人心惶惶,国民都出国避难,并且由于日本是核电大国,核泄漏事故使电力供应成为难题,核电站不能正常运转,甚至面临被关闭的危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世界银行首都经济学家林毅夫报道称,日本地震及次生灾害对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初步计算在2.5%-4%之间,约1000亿-2300亿美元。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日本经济重创势必会影响到日本的政治。由于经济地位的下降,日本政府在国际上影响力也会下降。

核泄漏必然会带来安全隐患。日本在没有通报邻国的情况下把放射性物质污水大量排放到海中,事实上,从核电事故爆发至今,到底有多少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排放至大海中无法得知。”核泄漏所带来的安全方面的隐患,对日本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从而,日本人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政府失去信心。从此次地震中,可以看出日本的防灾是不利的。海啸袭击日本之前,无论如何是有很长预警时间的,可日本政府应对不利,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日本地震频发安全意识极高,但在这次地震中却还是死伤无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无能”,灾民们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许多老人在饥寒交迫中遗憾死去。核危机抢救也是一塌糊涂。

二、地震后日本外交走向

此处,仅分析与日本关系比较复杂的中美俄的外交关系趋势。

日本以美国马首是瞻,关系密切,在经历了重大的灾难后,国内经济遭受重创,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必将引起日美两国关系的变化。大地震发生后,美国派出航母进行救助,但是后来听说有核辐射,担心救援人员受伤害所以马上撤离了相关海域。美国此举虽然可以理解,但是让我们看到了美日同盟根基的不稳固性,即日美同盟更加侧重于传统安全上的合作,并且美国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此外,由于地震日本政府的重点肯定是国内,对周边国家的威胁会相应减少,这显然不符合美国全球霸权理念,也会影响美日同盟关系。

地震发生之前,日俄两国关系因“领土争端”问题还很紧张,不仅政要之间大打“口水仗”,两国关系也一度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在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后,俄方显示出了积极的态度,在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参加救灾工作,并迅速提供救援物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第一时间向日本首相菅直人发去慰问电,表达对遇难者家属的慰问之情,总理普京立即表示俄罗斯愿意向日本提供煤、天然气等能源援助,以缓解日本因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的电力紧张问题。同时,俄罗斯广大民众也纷纷为日本地震死难者献花,表达同情和哀伤之情。俄方在日本遭受了灾难后不仅显示出了“纯粹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出,俄方正在寻求日俄关系的突破口,期待借此机会软化日本在领土争议上的态度,并试图通过支援等周到的“地震外交”来改善两国关系。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日本内阁面临巨大考验,日本政府的工作重心由强势外交转为国内灾后重建,对于与俄方存在领土争议的日本而言,今后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在资源等方面对俄罗斯出现“依存”的倾向,此前炙手可热的“北方四岛”问题将被冷却,搁置一旁。而随着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完成,经济的复苏使

其更有实力从容应对,同时,会加强岛上的军事力量,部署更多的先进武器。“北方四岛”蕴含的丰富资源和处于太平洋咽喉要道的战略地位,俄罗斯将长期掌握该群岛的控制权。

中日两国渊源很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抗日战争,钓鱼岛问题,撞船事件等等。日本发生大地震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时间向日本民众表示慰问,中国政府派出救援队赴日协助救灾,并提供了积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以及燃料。面对灾难,中日两国政府及人民互支互援,体现了超越国家及民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给修复中日关系提供了一个好的机会。但是由于此前日本政府不断参拜靖国社,不对侵华战争进行反思,时不时的激起我国民众的反日情绪,中日关系也曾一度降至低谷。

三、日本大地震对东亚格局主要影响

由于地震的影响,日本政府的战略重心在今后几年内将转向国内,全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在外交方面不会再像原来一样剑拔弩张,而会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会有利于缓和东亚局势。

首先,对朝鲜是极为有利的。在此之前朝鲜半岛充满了火药味,局势异常紧张。日本大地震打乱了美日韩的军事部署,原订的针对朝鲜的联合军事演习全部停止,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缓和。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过去一直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自去年以来,每次朝鲜半岛出现危机,日本都会追随在美国后面,时刻准备援助美国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但现在,日本暂时无力介入朝鲜半岛事务。同时,在近期内,美国把重心放在了处理中东、北非等国**,以及援助日本灾后重建,无暇顾及朝鲜半岛事务。美国、日本各有关注重点,韩国在没有美日这两个国家的支持下,不敢对朝鲜动轻举妄动,朝鲜可以暂缓一口气,领导人将会赢得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环境,从而推动朝鲜的改革开放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中国也从中受益。去年以来,在日本的操纵下,东亚地区俨然出现了一种新冷战格局,即美日韩联合对准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拒绝与中国共同开发,进行实则对准中国的美日韩联合军演,借美国力量打击中国。美日韩联盟成形,东亚新冷战局面隐约出现。中日关系恶化,甚至不少人怀疑会爆发中日间的军事战争。但日本大地震后,东亚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东亚局势得到缓和。

最后,加速东亚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特大灾害冲击了过去的传统安全观,日本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是中国吗,还是其他因素?在我看来,日本面临的最大威胁恰恰来自它自己: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身处火山地震活跃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所以其更大的威胁来自于传统安全因素。这个因素恐怕有些时候日本本身无力面对的时候,恰恰需要

其他国家的协作,尤其是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日本大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强东亚其他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认识,由此加速东亚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日本的大地震不仅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造成全球市场动荡,势必也会对日本的政治与外交策略产生影响,进而也给东亚地区的局势带来了影响。

参考文献:

1、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011年3月11日

2、《华尔街日报》,2011年3月21日

3、韩国《中央日报》,2011年4月7日

篇8: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

1 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种影响深刻、意义非凡的艺术派别, 大地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态观和自然观, 明确地关注工业文明和工业废弃地的不良影响, 应用常见几何图形为创作语汇, 深刻影响了同样致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风景园林专业。

1.1 大地艺术开拓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传统的艺术理念虽然深刻影响着风景园林的设计, 然而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人们对功能和文化追求美的需求。现代艺术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 也包含了自己独有的表达手法。其对时代精神的反应十分敏锐, 引领着整个艺术潮流, 带领着景观设计人员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1.2 大地艺术影响风景园林设计师对环保起到积极作用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 大多数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坚持自然观念上, 采用雕塑地形的方式, 使得水、及大地密切结合, 这同现代艺术追求以地域为特征、自然为主体、简约为手法、生态为核心、场地为基础全部一致[2]。这一理念总体上分析并考虑了现代风景园林对环境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自然观念和生态观念, 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 大地艺术为园林设计师形式语言提供了借鉴

艺术语言同艺术紧密结合, 其潜移默化地启发着园林设计人员。现代园林作品具有生动、简单等特征, 常常只是一种形式或一种植物, 能够明显地看出艺术语言的景观转化, 现代艺术特征尤为凸显:表现方式从具象转变为意象或抽象。园林设计运用现代艺术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园林的形态体系, 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园林形态的发展。

2 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消极的影响

2.1 影响了园林设计师的思维方式

现代艺术能够拓展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视野, 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干扰了园林设计人员的思维。众所周知, 园林设计人员同艺术师存在差别, 艺术师的创造力远远高于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由于现代艺术十分新潮, 很多园林设计人员从现代艺术中借鉴了丰富的经验, 对现代艺术的依赖性较强, 却缺乏自我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的迅速发展。

2.2 不利于园林设计的多元化

现代艺术虽然不同于传统艺术设计那么规范, 形式丰富多彩, 然而其的产生不利于倡导民族和个性的统一, 这便是园林设计均同现代艺术形式为重点。由于长期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们注重直觉、感悟而忽略逻辑、分析的美学哲学的深层次影响, 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 这便削弱了民族性,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园林设计多元化。

总之, 大地艺术同极简艺术相同, 不仅从思想上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自然观念、生态理念与社会意识, 而且, 大地艺术的造型语言也丰富了风景园林设计, 从思想上和创造上均为风景园林设计奠定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然而大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园林设计师的思维方式缺乏个性, 不利于园林设计的多元化。了解了这些, 对于理解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大地艺术是20世纪90年代现代艺术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艺术流派, 大多数大地艺术作品同生态景观问题紧密联系。大地艺术注重时间因素、自然因素, 重点研究工业废气问题和艺术创造的重要性, 使得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思维进一步拓展, 直接影响了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对工业废弃地的处理方法, 同时丰富了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形式语言,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

关键词:大地艺术,风景园林设计,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秋辉.大地艺术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4 (04) :243-247.

篇9:现代景观设计与大地艺术的探索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大地艺术 自然

大地艺术,顾名思义是以大地为画布进行艺术的创作。大地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从都市中逃离到人烟罕至的自然中,运用同传统素材截然不同的自然因素进行创作,同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艺术领域中最具争议性的课题之一。大地艺术的介入,将建筑物、雕塑共同融入“景观”中,使得景观艺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一、大地艺术的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自然环境成了和人类文化信息相关的场所,而艺术家从这种观念的转变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地艺术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本世纪以来,西方绘画已经走到了它的支配地位的尽头。雕塑从绘画的阴影下浮现出来,在这种倾向引导下,相近艺术种类之间一直有的约束力的界限被跨越了:绘画与雕塑、雕塑与建筑、雕塑与景观、景观与建筑之间的界线一再模糊。大地艺术自产生之日起就是雕塑和景观的混合体。

一些美国、英国的艺术家因为不满于架上绘画和传统雕塑的创作开始积极地参与到自然中去,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与自然景观互相交融,使大地成为艺术的一部分。这些艺术家包括迈克·黑泽、罗伯特·史密森、理查德·隆和汉密斯·伏尔顿等。他们的作品被称作“大地艺术”。他们的作品都类似于尺寸巨大的雕塑,但已经和传统的雕塑有了很大的区别,作品的创作和大地环境密不可分,自然中的山、河、湖泊和草原都是作品展览的场地。

二、大地艺术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人物

1大地艺术的艺术特征

大地艺术家很多都选择大型的场地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都建造于远离城市的沙漠、废弃的采石场、工业废弃地和被人们遗忘的荒山野岭,有些必须通过摄影和录像介绍给大众:其次,场地的影响了创作材料的选择,直接运用自然材料进行艺术表达,自然因素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材料:强调时间因素对创作的重要性——“艺术家用泥土创作的同时,还用时间来创作”,以时间维度的“瞬间性”为主题;抽象的设计语言,创作手法上运用简洁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圆、四角锥等最为简洁的形式表达某种象征的含义。

2大地艺术的代表人物

(1)迈克·黑泽:他是大地艺术的先驱,认为雕塑应该体现美国西部雄浑广袤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且摆脱传统的雕塑和极简主义的影响。迈克·黑泽在美国西部荒漠地带完成了“孤立的垃圾”,”双重否定”和“复合体1号”等数十件尺寸巨大的作品。

(2)罗伯特·史密森:1970年完成的作品螺旋码头在艺术界大获好评,螺旋码头是一个静静躺在犹他州的大盐湖湖水中运用泥浆、沉淀盐炼品和岩石组成的螺旋形图案,史密森用相片向人们展示了他的“雕塑”作品。1973年又相继完成了断裂的圆环和螺旋山丘等作品。

(3)理查德·隆和汉密斯·伏尔顿: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理查德·隆和汉密斯·伏尔顿,两位来自于伦敦的雕塑家,在英国开始实践大地艺术的创作。由于严格的土地规划政策使他们只能用卵石和树干这样小型的自然素材在相对狭小的自然空间中的创作艺术作品。

三、对现代景理设计的影响

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大地艺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设计师已经不约而同地在他们的作品中反映了大地艺术表现手法的实践应用。

1大地艺术改变了景观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自然观念。

景观设计师们认识到大地艺术在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当今西方的艺术家在设计公共景观。特别是城市中的景观时,多少都会受到大地艺术的影响,将艺术、景观和公用设施结合,使艺术品增加了供大众使用的价值。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如彼得·沃克·乔治·哈格雷夫等都受到大地艺术对他们的影响。

2大地艺术增加了景观设计师对场所和环境的重视。

大地艺术的作品和基地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从平面走向“空间”与“场所”,将艺术这种“非语言表达方式”引入景园建筑学中,并为之提供了新的设计观念与思路。早期的先锋人物是伊萨姆,努古奇,用大地艺术特有的雕塑处理手法,结合实际使用功能营造景观。他的位子IBM公司总部的未来公园,作品运用了土山、石头、植物和水等自然材料形成规模庞大的雕塑公园,金字塔形和轮形的石头组成了一个空旷的广场,空间石头的造型隐喻地球的过去今天以及未来的前进趋势。

3大地艺术对工业废弃地的重新利用,开辟了公园设计的新途径。

大地艺术的作品有些建造在废弃的采石场和工业废弃地。受其启发,1979年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是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再利用的先例,它在公园的形式工业景观的美学文化价值等方面对景观设计都产生了广泛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尝试用景观设计的手法来处理工业景观的设计作品更是大量出现。

结语

篇10: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

2.1民间美术的阴阳哲学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我国民间美术有浓厚的阴阳哲学观念色彩,如冷暖、虚实、黑白。人们在创作的时候很注重阴阳哲学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有阴阳变化。以阴阳太极图为例,阴阳太极图就好像两条首尾相连的鱼,故此,阴阳太极图也成为阴阳鱼。随着社会的变迁,“阴阳相对”开始演变成“成双成对”的造型,以这种造型来寓意喜相逢。以民间刺绣、陶瓷工艺为例,在这些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表现喜相逢的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这种阴阳观依然发挥了影响和作用。对于许多艺术设计师而言,他们除了讲究艺术美外,还必须传达出一定的寓意。这种寓意与民间美术的那种阴阳观有直接的关联,合理地应用民间美术的阴阳观,可以为人们设计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2.2民间美术造型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我国民间美术丰富多样,造型各异,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如具有典型代表的图形、图案,不同的图形、图案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也不同,好的图形、图案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观赏与使用需求。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大多来自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传统民间美术通过外在造型、纹样、色彩等元素来体现艺术特征,从而提高艺术造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艺术设计作品造型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表现力。好的造型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注意,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好地传达出来。借助民间美术,可以通过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元素来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力,营造独特的艺术美感。虽然传统美术的造型为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但是也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挖掘民间美术传统元素,要重视民间美术中“形”的表达。另外,在注重“形”的表达的同时,注重体现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精神实质,从而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造型的表现力,使得环境作品具有灵性,体现出新的意境和境界,带给人们更好的视觉享受。

2.3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色彩是一个重要因素。合理地利用色彩,可以起到较好的渲染作用,在视觉上产生较为震撼的`冲击感,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国民间美术非常注重对色彩的应用,注重以亮丽的色彩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以民间嫁娶为例,民间嫁娶必然会用到服装、窗花等物品。民间嫁娶习惯用红色的布料来裁剪嫁衣,贴红色的窗花。红色寓意喜庆,借助这种色彩,可以起到良好的渲染效果。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中的色彩也一直被沿用至今。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观念的转变迫使艺术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会更多地借鉴民间美术的色彩应用手段。设计师既可以单一地使用一种色彩来表现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多色彩的合理搭配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从而设计出趋近完美的作品。

2.4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素材来源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色彩也越来越突出。然而,在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艺术设计质量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些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没有素材可以利用,从而出现了抄袭现象,严重影响到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而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我国民间美术种类多样、艺术造型各异,这些丰富的民间美术元素也为设计师进行艺术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设计师可以借助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法,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与现代艺术结合,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更好地发展。

2.5民间美术加快了现代艺术设计创新步伐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行业而言,其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创新也是必然选择。而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求设计师把握时代脉搏,创新艺术设计手法和理念。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都属于艺术范畴,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民间美术区别于现代艺术最大的特点是民间美术的审美与现代艺术之间存在差异。民间艺术比较淳朴、自然,而现代艺术比较浮夸,注重的是艺术性。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借鉴民间美术创作手法、创作理念来进行艺术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现代艺术设计水平。在借鉴民间美术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不仅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功底,还必须深入了解民间美术,能够合理地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3结语

民间美术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具有艺术特色、审美价值。在现代社会,民间美术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并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对现代艺术设计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多、造型各异,色彩鲜艳,以民间美术为载体,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更好地发展。要想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价值,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合理把握,立足创新,将民间美术恰当地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焦斌.民间美术审美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J].纳税,(23):165.

[2]…张燕.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分析[J].艺术科技,2017(03):256.

篇11: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

近期,青岛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旗下,我们共成长”大地彩绘实践团由该院辅导员杨老师带队,一行10余人来到城阳区西田社区进行大地彩绘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准备运用所学专业技能,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在西田社区广场中央创作绘制一幅大地彩绘画。烈日下,同学们怀着对党和国家深深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历时将近5个小时,经过同学们共同的努力创作完成了这幅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地彩绘画。位于城阳区西田社区广场中央的这幅大地彩绘画为3米乘6米,图画色彩以鲜明的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图画中的“90”代表着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红色华诞”四个大字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峥嵘岁月,图画中边角处几只白鸽飞翔天边,由朵朵祥云托起美好希望。

对于此次绘画活动,西田社区的村委书记、村委主任等给予极大支持,同时也赞赏了我院学生良好的政治觉悟、专业的设计理念和扎实的绘画功底,并且表示希望今后学校能多举办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同时也为建设新社区提出宝贵意见。

篇12: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

试论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文化习俗 建筑艺术

【论文摘要】建筑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产生的,它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的综合体。人类建造房子,避免了风吹雨淋,人类建造了房子,人类有了安定的居所,房子又为人提供了安全屏障。有了稳定安全的场所,人类就可以从事一些更文明的事情了。随着文明的进步,建筑更多不但体现了它的实用性,还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世界各地的建筑样式、风格不尽相同,这些都是因为世界各地的风土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什么样的文化必然产生什么样风格的建筑。本文就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浅析。

建筑艺术是风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东方建筑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的建筑。西方建筑也主要是指古代近代的建筑。风俗文化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化,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的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的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特性,使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补充部分。风俗文化的差异性,必然导致不同风俗文化下的.人们思想产生差异,这是人们认识不统一,意见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在不同的文化风俗下,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会不同,这也必然会导致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建筑不仅作为一个为人们挡风遮雨,为人们提供温暖安全的房子而受到人们的依赖,它还作为一项极具欣赏价值艺术作品而受到人们的崇敬。

一、不同文化风俗下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

东方建筑主要指古代中国的建筑,西方建筑主要是指西方古近代的建筑。几千年来,中国人长期受到儒教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在国民意识里形成了抽象的儒家理论。中庸,仁恕的道德规范始终主导着中国人的建筑理念。很多优秀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充分发挥,更多的民族创新得不到真正的张扬展现,这就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与宗庙寺院建筑为主的比较单一的建筑格局。而在这一点上,欧洲国家的建筑比我们丰富的多。欧洲人性格自由奔放,个性突出。这在巴洛克式建筑中体现的尤为尽致。中国的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以砖木材料为主,四合院封闭式的群体空间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内敛的文化底蕴。中国建筑的风格,从古代到近代并没有太大变化,因为我们保守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建筑更着重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价值和儒教思想相统一。西方的建筑材料主要以砖石为主,整体框架主要都是柱石结构体系,所以相比较我们中国的建筑,它的寿命比较长。另外在建筑设计空间上看,西方的设计理念主要以开放的单体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这是与我们的建筑空间很大的区别。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都很好的体现了欧洲人开放张扬的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东西方建筑的差别主要体现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别,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共同造就了东西方人们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上的不同。

二、东西方建筑风格趋于一致化,是世界风俗文化交流,相互渗入的结果

如今,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基本趋于一致,但不会相同。材质都尽可能采用砖石,水泥,混凝土结构。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建筑质量的考虑。但就现在建筑伍德艺术风格上,东西方的融合较为深入。我国很多的优秀建筑设计师,梁思成,贝津铭等,他们都非常虚心的吸收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髓,都是将东西方建筑艺术糅合成一的建筑大家。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贝津铭的香山饭店。这些现代建筑的瑰宝,无一不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糅合。它们都不是单一体现东方或西方的风俗文化,建筑风格。而是基于东西方建筑风格艺术的精髓,又经过大师们的创新发展而成就了建筑史上的佳话。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地风俗还是各异,但不同文化风俗下的人们之间不再相互排斥,相互不理解,而是都多了一份包容。我国传统的含蓄,中庸建筑风格,也在西方建筑风格,风俗文化的影响下,渐渐变得开放,流畅,风格也趋于多样化,艺术欣赏价值更高。

三、不同文化风俗下的建筑艺术的设计需要更多的包容与谦虚

历代以来,不同文化风俗下的人们很容易产生矛盾。一是因为各自利益的驱动,二是因为各地风俗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别,价值观,文化理念的不同使人们的意见产生分歧。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这在我国历史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也更易为我们理解。民族的融合,促进了风俗文化的融合与同化,进而价值观,文化理念趋于统一。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审美范畴,和人类民族融合的进程是同步的。世界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不同文化风俗下,我们建筑艺术要取得杰出的创举,必须做到百花齐放,兼容并包。必须更多一分包容去接纳不同的建筑风格,多一点谦虚,虚心去向不同的建筑艺术去学习,取长补短,优化我们的作品。

由于时代的发展,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交流内容的广泛化,当代建筑风格相差越来越小。建筑风格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体现,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分析不同文化风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通过比较很容易的出来。我国古代的建筑,西方古代的建筑都有遗址,遗迹存在,风格迥异。即使当代,世界大融合的今天,虽然各地建筑风格趋于多样化,同化。但仍能体现出不同文化风俗下,不同的风格。各种风格都有其优缺点,去劣存优,取长补短,是我们当代建筑设计工作者应孜孜以求的。

参考文献

[1]程宏,王烨。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10)。

[2]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二十年[J].古建园林技术,(4)。

[3]刘玉超,罗大为。建筑艺术与生活[J].民营科技,(1)。

[4]周洪军。感知与对话——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内在精神[J].魅力中国,2010(10)。

篇13:大地艺术的景观叙事

1 大地艺术景观形式语言拓展——词汇

大地艺术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运用简洁而抽象的几何语言来唤醒人们对于原型意识的深刻感受, 如点、线、圆、螺旋线、条带、角锥等。这些抽象的造型充满着神秘感, 它们延伸出的宗教和象征特色被广泛的运用于大地艺术作品中。大地艺术家认为人们不必费力去解读这些基本几何形态, 它原本就存在于人类的潜意识之中。大地艺术家经常采用减法和几何元素相结合, 用简洁而抽象的元素表现深奥的思想。无论是形式还是创作语汇都被抽象化。

2 艺术化的特征——文本

2.1 构成要素的非关联

大地艺术家用简单而原始的几何形体作为创作元素, 但为了避免产生单一而乏味的感觉, 一些艺术家将这些作品系列化设计, 这样作品就会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在大地艺术的这种非关联构图中, 并没有主次之分, 它强调的是整体, 构成元素只是从属于整体, 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被取消了。

大地艺术的代表人物贾德的作品强调客观的表现, 他以非关联构图进行系列化的重复基本元素, 作品简单而纯净, 观众完全被作品的尺度和陈列方式所吸引。这种特色极大地影响了景观的创作。玛莎·施瓦茨在购物中心的设计中, 以镀金青蛙为基本元素, 进行非关联的系列化设计, 不仅控制了场地, 还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 (见图1) 。

2.2 抽象:简洁的元素

女艺术家塔哈的“特定场地的建筑性雕塑”, 它既是一件漂亮的大地艺术作品, 也是别具风格的景观艺术。她的大部分作品是将各种元素切割成直线或者曲线, 以叠加的方式构成生动的硬质景观, 如“溪流”雕塑 (见图2) , 为景观领域提供了新的形式和语汇。

大地艺术追求的是形式的简洁、抽象和明了, 作品大多采用单一的几何形体, 不做任何表面性的繁琐修饰, 极具纪念碑风格。颜色亦非常简洁, 作品中一般只出现一两种颜色或是与周围环境颜色相融合, 色彩均匀而平整。

2.3 融合:人、景、物共融

大地艺术作品并不是纯粹的人造物, 而是将天地自然尽吸纳其间。尽管大地艺术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作品的欣赏当中, 自己从中领悟艺术的真谛, 但由于初期的大地艺术作品往往非常巨大, 所以人们只能在远处观看, 而不能置身于艺术之中, 所以这种参与也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应该说, 天、地、人这三方面关系, 构成了大地艺术的基本结构。人参与到天地自然当中并不是破坏它, 而是协同, 人与天、人与地、天与地之间达成和谐关系。

2.4 客观表述的倾向

大地艺术只表现作品本身, 没有内容、没有主题、没有幻想式的性质, 不表现或反映除物体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 也不刻意模仿任何社会和历史的内容或形象, 以独特的方式创立与众不同的作品空间艺术。物体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 不做任何解释, 观赏者通过自己的情感对作品的感受与知觉体验来做客观的评价。

大地艺术处理作品时的客观性表达, 加强了对物体自身的专注, 弱化了物体的环境因素或作出任何解释, 让观众去体会作品并给出他们自己的解释。大地艺术的这种非参照、非表现的特征, 以独特新颖的形式建立自己的欣赏环境。

3 四维空间的景观叙述

大地艺术作品不仅让人体验三维空间, 还让人感受到四维空间的变化多端。景观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的生长变化, 设计师应该意识到这些变化状态是一种过程之美。它区别于凝固的静态美, 这种动态之美洋溢着生命的暂时性和自身转化可能性的美。这种四维空间的审美观追求的不是永恒和精雕细琢的静物, 而是消逝、变化和发展, 静止的事物没有发展事物所经历的各种状态丰富。

传统艺术体现了空间概念, 而大地艺术表现了时间特性。大地艺术创造性的表达了内在的生命过程, 注重人的参与、体会和感情, 呈现出一种时间概念。审美空间所体现的是静态, 而时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流动和运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景园林在不断发展变化, 它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该墨守成规的追求稳定与持久, 而是建立起随时间推移而转变的景观设计意识, 让风景园林伴随着自然过程的影响而发生持续的改变。

4 对地形的艺术化塑造——与大地艺术的融合

大地艺术在地形处理上追求做到对地形最小化影响, 有的作品甚至追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当代景观设计师。设计师林茵为密执安大学一个庭院设计的“波田”就是通过对基地小地形的微调使得作品和基地融为一体, 令人耳目一新 (见图3) 。在这个设计中, 林茵只运用了“草”这一种植物塑造出波浪形, 这些波浪的高度和幅度都略有不同, 如海波一样流动的曲线, 和周围环境及建筑背景相融合, 风格简单而生动;这种对地形微调的设计手法得到了景观设计师们的普遍认可, 不但保护原环境的生态, 变化丰富的大地造型也给人们带来别样的感受。

景观设计依托于大地, 人类的干预必然会对设计基地产生影响。大地艺术家往往通过对场地有限度的人工干预, 改变或重构自然空间, 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的状态, 也表达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作品与场地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从而使艺术与场所、艺术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它以大地为载体, 用人工提升的艺术形式改变了大地原有的面貌。景观设计师的实践打破了人们对它的种种怀疑, 这种应用不仅没有先前有人所想象的与环境的不和谐和简陋, 相反, 它在融于环境的同时也恰当地表现了自我, 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冲击。随着大地艺术的被接受和受推崇, 艺术化的地形设计被广泛应用到当代景观设计中。

5 结语

大地艺术的作品中所体现的简约的形式语言给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源泉。大地艺术家们通过思想的抽象和形式的抽象带给人们无尽的思索和想象, 强调设计作品的四维性, 目的是要使游者的思想超脱于现实的情境之外, 而艺术化的地形处理手法让人耳目一新, 自然而浪漫。大地艺术作为艺术进入设计的一种新的语言, 对当代园林设计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向荣, 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192-200.

[2]古泉.大地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1-49.

[3]范榕, 苏继会.兰阳苑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 2008, 34 (3) :74-75.

[4]Udo Weilacher.Betwe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 Art.[M].Birkh user Verlag, 1999:9-42.

[5]Jeffrey Kastner, Brian Wallis, eds.Land and Environmental Art[M].Phaidon, 1997:20-41.

[6]Jane Amidon.Radical Landscapes[M].Thames&Hudson, 2005:40-47.

篇14:神秘的大地艺术

今年6月初,新的麦田怪圈出现了——英国威尔特郡劳顿村巴布里堡附近的大麦地里在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个直径46米的怪圈,里面是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图案。

它们是如何做成的?目前还是一个谜。

神秘的麦田怪圈

根据文献记载,麦田怪圈最早出现在英格兰,那是1647年,距今360多年,怪圈呈逆时针方向,原本齐刷刷的麦田,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幅巨型几何图画。

几百年来,这一神秘现象不断亮相,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亚洲等地都频频出现麦田怪圈,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从有关记载来看,麦田怪圈出现最多的季节是春天和夏天。麦田怪圈的图案也各不相同,由一个圈慢慢进化成2个或3个相似的圆,1994年还出现了蝎子、蜜蜂、花等动植物图案。目前在全世界,每年大约出现250个图案各异的怪圈,特别是在英格兰南部,怪圈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更奇怪的是,虽然怪圈图案大多出现在麦田里,但是世界各地在稻田、玉米地、菜地、草地、沙漠、戈壁、雪地等处也都出现过一些怪圈。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现各种麦田怪圈2000多个,并被记录在案,出现地遍及近百个国家。其中,英国出现麦田怪圈最多的地方是威尔特郡,那里有著名的白马山,也有神秘的史前巨石阵。白马山山坡上的白马刻像,是古代英国的象征。人们猜测怪圈的神秘图形也许和古代遗迹有某种联系。还有许多人认为巨石阵与麦田怪圈在传达同样的信息。

科学家对麦田怪圈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它们“寂静无声地形成,但速度很快,顶多不超过1分钟;瞬间让植物成片地倒下,压倒植物的干茎。这些怪圈是极其壮丽复杂多圆的组合。不受各种气候所影响,周围没有其他印记,不受地形限制,遍及全世界杳无人烟处,有时却会诱发植物的生长。调查这些怪圈的原因很困难”。

是自然现象吗?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雷比盖特教授等人对麦田怪圈中采集到的样品的植物细胞进行了详细检测。他们先后到9个出现麦田怪圈的国家进行样本搜集,花了10年以上的时间来研究怪圈中的植物。最后雷比盖特认为,细菌、杀虫剂、特殊的天气或肥料,都不是导致麦田怪圈变化的原因。

大气物理学家特伦斯·米顿博士则认为,夏季变化无常的龙卷风是造成怪圈的原因。米顿发现,这几年出现的麦田怪圈都是在山边或离山六七千米的地方,这种地方很容易形成龙卷风。但后来出现了更复杂的麦田怪圈,比如3个圆相连,而龙卷风不可能同时在一个地方“三级跳”。

随后,米顿发展了他的理论,认为是一种叫等离子旋风体的物理现象造成了怪圈。米顿认为,等离子体旋风是高度带电的旋转空气团,它有时看上去像一个圆柱,有时候像个球,也许还会在空中闪耀。如果它径直落到地面就会旋转形成圆圈或螺旋线。

米顿的一些日本同行决定用实验来验证他的理论。一群物理学家在实验室里模拟了等离子体旋风,它的确形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圆圈,不过直径只有一英寸。而麦田里的圆圈要比它大1000倍,并且还有各种不同形状。

实验室结果与现实的差别如此之大,令人不解。

有人在恶作剧吗?

英国麦田怪圈研究者瑞格·普莱斯里则认为,95%的麦田怪圈都是人造的。一些人也并不隐瞒他们制造麦田怪圈的行为,不同的创作队伍之间还互相竞赛,看看谁的设计最棒,最能创造轰动效应。

英国一个叫马特·里德利的人就曾经向媒体曝光,自己和一些朋友是出现在伦敦的“麦田怪圈假象”制造者。里德利在文章中坦陈了他的造假经历:在麦子快成熟的时候,用一根长钉楔在麦田里,钉子上拴着绳子。然后,以钉子为中心,把绳子几乎贴着地面,像圆规似的在麦田里转一圈,于是,一个“麦田怪圈”展现了。为了不让人发现伪造痕迹,他们在进入麦田时小心落脚,尽量不留脚印。据说有的“麦田怪圈”制造者,为不留痕迹,竟会站到两把酒吧高脚椅垫上,在麦田里行走。至于制造出的图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某些大学生还可以设计出“具有复杂的数学与碎形花样的庄稼圈”。

1991年,英国两位匿名的老艺术家也站出来说,数百个麦田怪圈是他们的作品,13年来每个夏季他们都要潜入麦田制作怪圈。他们现场演示了制作麦田怪圈的方法,仅仅是用简单的工具——块木板按照设计图纸将麦秆压平。

不过,很多麦田怪圈占地面积之大,远非常人所能想见。如果真是人为的,所需人力达数十人乃至上百人,而且要干很长时间。另外,从空中俯看麦田怪圈,其图案复杂和精美的程度,不是单凭人多就能完成的。他们怎样才能在世界各地制作大量如此规模的麦田怪圈?可能他们有不少同道中人,喜欢在大地上搞神秘的浮雕艺术,而且还能不被任何人发现。但是,有些麦田怪圈中麦子不是朝一个方向倒下的,而是一棵压着一棵,交叉成辫子的样子。两位老艺术家用木板压平农作物的方式显然难以成就这么复杂的图案。

麦田怪圈研究者认为,人造麦田怪圈边缘粗糙,真正的怪圈是光滑的:人造麦田怪圈中麦秆通常会断裂,真正的怪圈则成扁平状。而且,人造麦田怪圈不会出现那些科学无法解释的变化。

巨型怪圈绝非人力所为?

2001年8月,英国威尔特郡白马山附近出现了一个特别巨大的麦田怪圈。这个麦田怪圈范围很广,走到中间要30分钟,一共由409个圆组成。这里是高地,经常有各种自然灾害,怪圈出现的那天晚上还下了一场雨。那里没有脚印,没有泥巴,麦秆也没有被折过的痕迹。所有的圆都保持得很完整,丝毫没有人进去的痕迹。如果是恶作剧的话,周围应该会很凌乱,而且没有人可以做得那样完美,这可是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完成的!这让很多人不得不相信,它绝不是人造的。

一些专家的研究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

1997年,雷比盖特博士在美国俄勒冈州出现的麦田怪圈中发现麦秆上出现了小洞,而且离怪圈越远这种变化就越小。另外,在麦田怪圈和周围的土地上还发现了人眼无法看到的磁性小粒,离麦田怪圈越远小颗粒越少,这些粒子分布均匀,似乎也不是人为的机械力量可为。

麦田怪圈研究者安德鲁斯和戴尔加德则发现,麦田怪圈周围麦秆的弯曲方式不是用脚压出来的,倾倒的麦秆没有明显损伤,还可以继续生长,但是生长的方向怪异地被改变了。一些麦田怪圈被检测出辐射量较大,是由强大的能量产生的……这些都无法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

雷比盖特博士还发现,怪圈中大约有40%的植物种子发生了变异。而且怪圈中的植物,生长节肿大,就像被加热过,或是受到突然爆发的密集能量的冲击。在显微镜下,这些植物的细胞壁看起来似乎被拉伸而且变形了,同样像是被加热过。

更为神奇的是,随着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神秘的怪圈也开始有了变化:由一个圆圈慢慢进化成2个或3个相似的圆。1994年,还出现了巨大的象形麦田怪圈。

有人说,他们在出现麦田怪圈的农田上发现过光或不明飞行物。1990年,摄影家亚历山大在麦田里发现奇怪的光,光在两个怪圈之间飞来飞去。它飞得很低,根本不受风的影响。研究者相信,这些光很可能和麦田怪圈的形成有关。

未完的谜题

由于不断有人声称某个麦田怪圈是自己所为,并拿出了相关证据,于是大部分人开始相信,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巨大的恶作剧,虽然这一说法并不能解释麦田怪圈中植物的变异和辐射增强等疑问,但人们仍认为麦田怪圈的制作者就是人类自己。

我们不知道麦田怪圈是否是大自然的奇迹,还是别的。至少在目前,麦田怪圈之谜远远没有解开。

上一篇:杭州房价走势和分析下一篇:白泥井镇学区2011年第三季度创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