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办法

2022-11-17

第一篇: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办法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省老龄委 省发展改革委 省人口计生委 省民政厅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省劳动保障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建设厅 省卫生厅 省环保局 省国

税局 省地税局

(二○○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重要国情之一。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保障措施,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全省养老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自1998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22万,占总人口的11.96%,并将以每年3%的速度继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但目前全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等都不能适应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实际需求,亟待完善提高。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业,形成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一)统筹安排,加快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各级政府要从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出发,把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城乡“三无”(无依无靠、无法定抚养人、无稳定经济收入)老人和生活困难老人得到免费或低收费养老保障服务。

(二)统一规划,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在城乡规划和旧城(村)改造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老年人口数量和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实际需求,将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光荣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纳入整体规划,落实建设用地或提供相应的经办场所。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创办养老服务机构。稳步推进国有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国有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和经营,探索国有民营、公办民营等运作形式。

(三)加强引导,支持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和老年护理、临终关怀业务。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和开展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业务;加大对以康复护理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医疗机构发挥优势,开展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

(四)促进老年产品市场开发。鼓励和引导生产企业、各种服务机构研究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能够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产品,组织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提高素质、发挥才智的各类社会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三、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政策扶持是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和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通知》(豫民福〔1998〕19号)等文件中关于扶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并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本地新的优惠政策,促进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经民政部门审批登记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护理院、托老所、敬老院、光荣院、老年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等,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同等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一)搞好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管理。养老服务机构按其机构性质划分,可分为福利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不同类型。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11号)登记管理的国有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举办并经民政部门认定的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性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依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登记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是指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在工商部门登记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民政、工商部门要认真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二)改革和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收费制度。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的对外养老服务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应报同级价格部门核定,并建立公示制度。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根据其设施条件、服务项目和标准自行确定。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接收农村五保人员和城镇“三无”人员,其费用由当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享受低保的老人和其他困难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其费用应适当减免,减免部分由当地政府按接收此类对象的实际人数予以补助。

(三)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税费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税费扶持政策,暂免征收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企业所得税、服务收入营业税以及养老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减免其行政事业性收费(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缴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可报经主管部门批准,予以减免。

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收费优惠。其中用水、用电、供暖、用气(燃料)等价格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免收养老服务机构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

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发生的生活垃圾、粪便清运和排污等费用,可在达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下,经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核准后免缴排污费。

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救护与生活用车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经核定后免征养路费。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按规定予以扣除。

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按国家扶持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执行。

(四)优先安排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符合规划要求并具备划拨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用地要优先予以保证;不具备划拨用地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用地要按照相关规定加快审批,但要加强监督,确保批准用地真正用于养老事业。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利用闲置的房屋资产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五)加大财政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养老服务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福利性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核定床位数或实际入住老年人数,给予面向老年人服务的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开办补助。

(六)鼓励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金融机构要支持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增加对养老服务机构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

(七)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对外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具备对外开展护理、康复及医疗服务条件的,可申请认定医疗服务机构性质,并纳入社区医疗机构管理;经审查合格的,可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八)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管理。养老服务机构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和管理,切实防止意外伤亡事故发生。对发生意外事故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养老服务机构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其日常工作正常进行。

四、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列入议事日程,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落实工作责任,实现规划目标。民政、老龄等部门要组织或促进制定养老服务行业有关设施建设、服务规范的标准和分类管理的政策,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督,不断提高我省养老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支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发展步伐,提升我省养老服务行业水准。要加强教育培训和队伍建设,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进一步提升我省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调研,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促进当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认真解决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积极促进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和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第二篇:关于促进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民进吉林省委员会

一、我省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状况

(一)老年人口和入住状况

据省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我省总人口274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37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7%。按城乡分:城镇老年人口176万人(占46.9%),农村老年人口199万人(占53.1%);按年龄分:65岁以上230万人(占老年人口61.4%),占总人口8.38%(全国平均8.9%),80岁以上64.6万人(占老年人口17.2%);按困难程度分:全省共有困难老年人口158.43万人,其中城市“三无”老人1.53万人、农村“五保”老人11.9万人、优抚对象8万人、低保户51万人;失能老人30万人、空巢老人56万人。

全省城镇办公养老机构接受老年人0.75万人,民办养老机构接收老年人2.4万人,占成城市老年人口的17.9%;农村养老机构接收老年人3.3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16.6%。

(二)养老机构建设情况

目前,全省共有养老机构1608个,拥有床位10.35万张。按所有制性质分:公办养老机构658个(占41%),拥有床位7.3万张(占70.5%);民办养老机构950个(占59%),拥有床位3.05万张(占29.5%);按城乡分:城镇养老机构984个(占61%),拥有床位3.95万张(占38%);农村养老机构624个(占39%),拥有床位6.4万张

1 (占62%);城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2张,农村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2张。全省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8张。

(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农村村屯养老大院建设情况

目前,全省城市共有社区1464个,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有1197个(还有267个未建成),占总数的82%;农村建制村9332个,已建成1430个农村养老大院,占总数的15.3%。

(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情况

我省各类养老机构中有养老护理员4100名,其中公办730名,民办3370名,护理员与养老人员比为1:7.7。全省参加培训并领取培训证书的护理员仅210名,约占养老护理员总数的5%左右。

无论是从我省老龄化程度和发展趋势看,还是从老年人养老需求看,我省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紧迫,供需矛盾逐渐显现。尽管政府相继出台扶持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政策与法规,而且政府介入力度也明显增强,但全省发展很不平衡,还没有形成格局,还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二、我省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机构养老数量太少,条件太差

目前,我省有1608个养老机构,但300张床位以上的只有25个,仅占1.6%(其中500张床位以上的全省仅有9家,只占0.6%),100张床位以下的1276个,占79%(50张床位以下的有778个,占48.4%),距离寻求机构养老的老人增长趋势相差甚远。而且,许多城市(民办)养老机构,特别是一些未办理任何登记手续的非法养老机构收养对象

2 绝大多数为低收入无自理能力或半自理能力老人,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仅能提供基本生活照料,住养老人生活质量较低,而且机构中护理员绝大多数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城镇下岗人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的素质和技能,致使服务质量低,特别是非法存在的民办养老机构,规模小,基础设施差,服务质量低,安全隐患多。

(二)社区养老功能尚不完备,人员素质偏低

相比国内一些养老事业发展较快的省市,我省的社区养老只有长春市等少数社区刚刚起步,以照顾老年人午餐或临时托付照看,还有的社区为老人安装了传呼(呼叫)电子设备,在老年人遇到困难时,可以获得必要帮助。但大多数社区此类服务还是空白。即使已经开展此类服务的社区也面临着服务项目单一,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等问题。特别是社区工作人员都是由政府招募的公益岗人员,这些多数是“40、50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都差强人意。而且这些人全部是由区劳动部门招募后分配到社区的,工资由劳动部门支付,社区不能对这些招募人员进行考核,差的不能退,好的不能奖,这种体制,如何能作好服务。

(三)基层政府主管部门难为无米之炊

2001年,省政府17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下发<关于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但由于许多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加之受企业市场化经营行为,地方自身经济利益影响,除长春市外,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在用地、供电、煤气、供暖等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同时,国家民政部于2011年初公布

3 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对“优先发展社会服务”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按照规划要求我省如果仅以最低标准建设,政府大概要投入50个亿左右,基层政府已经接到上级一些意见,要求建设一批由政府主导的养老机构。但至今不知道这些投入从哪里来,基层政府又没有这笔资金,所以,形成的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四)吸纳社会力量和民资参与养老服务道路并不畅通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发展是个必然之路。也是政府和有此意愿的企业家的共同想法。但是,我省目前民营养老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条件差、标准低。多数处于最低端的养老服务领域,其服务的对象都是收入低下、家庭困难而不得不将老人送来的家庭。

如何吸纳企业和个人来参与养老事业,包括建设养老机构、参与养老机构的运营以及社区服务有多得数不清的障碍。

(1)现有社会养老机构运营艰难

我省目前已经运营的个体、民营养老院所,在开办时都是按照《民办非企业机构》在各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这样的注册方式,可以使这些养老机构免于缴纳各种税收和工商费用,但是要到政府的卫生、消防等部门登记,接受管理和监督。他们可以省略各种税费大约5000元每月,但是各种政府的检查和罚款却往往不能幸免,一些卫生或消防部门,每次检查都要下罚单,少则几百,多则上万。这些政府部门在对待养老企业时绝对不会给任何优惠,更不用说同情了。

(2)参与养老机构建设与运营无任何政策优惠

4 首先是我省政府对于养老机构无任何税费优惠政策。我们查阅了吉林省地方税务局的网上文件——吉地税发[2009]158号,文件说,我省目前为止,享受地税优惠的范围仅限于下列:1.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2.棚户区改造税收优惠政策;3.协助服务业补贴发放三项。均不含养老事业。

而未来社会对于养老需求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希望到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去度过晚年,那样的养老机构就不能用《民办非企业机构》的模式,而需要纳入正式的企业模式运作。我省现有的减免税费就应该将养老机构纳入其中。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一款,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等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五)异地安置式自行到外省养老的老年人医保报销问题仍没有完善的制度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离开原工作地,到外地养老。既有省内异地养老的,也有在省外异地养老的。

现有的职工医疗报销问题,在老年人中开始凸显。对此,省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在省内异地养老问题已经有一些制度设计,虽然不太方便,但是,对于老人在省内异地养老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对于到外省养老的老人,问题和压力则非常大。日常的门诊看病费用报销和住院医疗费用报销都非常棘手。对于那些卧床和重病的老年人,看病费用报销几乎成了家属的心病。今年,我省已经和海南省签署了两省医疗合作协议,对于到海南养老的老年人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而对于其

5 他省份,何时能有较全面的解决办法,是人民群众的一大期盼。

(六)农村养老举步维艰。

虽然我省近年来对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大,搭建起了农村福利服务平台,但由于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尚未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大部分的农村福利中心运行资金也没有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导致了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出现了以下问题 : 一是 “应保未保 ” 政策未能全面落实。 2002 年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经费由原来的 “乡统筹、村提留 ” 保障变为转移支付资金解决,虽然明确三年一调整,但从 2002 年至今,多数县 (市)用于五保供养部分的转移支付资金一直未作调整,导致每年大约有 4000 多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无法纳入供养范围。二是部分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急需集中供养。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共有因年迈、体弱、多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分散五保老人急需进入福利中心进行集中供养的人数为 6798 人。但由于经费不足不能将这部分人纳入集中供养。如果强行将这部分人纳入集中供养,势必会占用其他老人的生活费,在院老人的生活水平会更低。三是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生活费标准偏低。据测算,在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 2700 元中,每年包括采暖、房屋维修、水电和工作工资等费支出为 1215 元,运行费用占45%,真正用于老公生活的费用仅为1485元,平均每人每天生活费用还不足 5 元,加上常用药费,每天五保供养对象生活费用仅为 4 元。生活水平极低,远未达到国家《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吉林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规定的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要求。四是农村福利

6 服务中心运行艰难。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全省只有不到 20% 的福利服务中心运行经费列入了当地财政预算, 其它 80% 的福利中心靠挤占五保老人的生活费用维持运行。

三、推动和促进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由政府主导,无论是在政策制定还是在资金扶持方面,政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我市的老年服务体系建设上,首先要强化政府的行政责任,保证在养老服务事业中的有效制度供给;其次要加强政府的财政责任 ,明确养老服务的经济福利性质,保证必要的公共财政投入;再次是强 化政府对养老服务事业的监管责任,使我省的社会化养老工作步入良性运行和发展的轨道;四是强化政府在为养老服务中的社会动员和组织领导责任,吸引民间资本和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二)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在政府的指导下,依靠专业教育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养老服务人员及管理者进行系统培训。二是积极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队伍。由于我国社区发展较为滞后,目前社区服务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承担照顾责任的多是老人的子女及部分受过简单培训的人员,而且街道、社区中还基本上没有专业社会工作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充分发展。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注重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从专业的社

7 会工作者中选拔优秀人才领导社区老年工作,并引入其他各行业的人员从事社区老年管理工作。同时吸纳更多的热爱老年服务事业的人进入社区为老服务行业,并引入职级考评及专业职务晋升制度,切实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采取积极的、切实可行的政策,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三)建立“医疗护理、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一站式”的养老服务模式

医疗问题是老年人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而且,在肌体日渐衰退的同时,他们的心理抚慰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无论哪种养老方式都必须重视三项服务内容的供给。政府可以引导社区、养老机构加强与医疗机构的联系,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及时、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一是强制规定规模以上养老机构设立卫生所,在医疗设备、医护人员配备达到相关要求;二是社区医院或社区、养老机构邻近的医院设为定点服务机构,保证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也可以参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做法将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成立养老医疗相结合的服务机构。鉴于我省已与海南省签署了老年人在海南就医的医疗费报销办法,能否将此措施向其他省(市、自治区)延伸,解决异地养老老年人医疗报销的难题。

(四)出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努力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刚性支持

结合我省实际,应尽快研究制定并出台《吉林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重点落实政府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推进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

8 资、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形成多元并存、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要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财政扶持力度,对新建、改(扩)建的公办养老机构并投入使用的,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按入住满1年的老人的占有床位数计算,每年给予床位运营补贴,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分担。建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资金补贴制度。对床位数达到一定标准的自建或购买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租用用房且租期3年 (含)以上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且床位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应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分担。对已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按入住满半年老年人实际占有床位数计算全年平均数,每年给予每个床位的运营补贴,所需资金应多渠道筹措。要提高老年困难群体入住机构补贴和逐步提高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养老机构提供的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各类养老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供地、地价适当优惠和降低土地出让金收费标准。增加养老服务企业项目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 ,尽量降低担保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对好的养老服务项目给予必要的贷款贴息补助。各类养老机构实现与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

(五)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9 提供有效保障

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增加福彩公益金、鼓励社会投入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建立起养老服务的资金支撑体系。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对于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按照国家“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其生活标准,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二是不断完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在落实现有高龄老年人生活津贴制度的基础上,视情逐步扩大老年人生活津贴发放范围,适当提高生活津贴发放标准,并全部实现老人津贴的社会化发放。三是加大福彩公益金和慈善捐资金的资助力度。“十二五”期间,我省的福利彩票公益金要重点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积极争取民政部福彩公益金对我省的支持,充分发挥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益和引领作用。同时,积极引导慈善资源投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六)强化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按照优质服务和能力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全省养老机构的能力建设。一是强化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管。抓紧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吉林省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监管、退出机制,配套完善相关制度措施 ,将各类民办养老机构纳入监管范围,使民办养老服务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积极建立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研究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服务资质、服务规范、服务设施、服务安全卫生等标准。三是注重加强队伍建设。走专业化和职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养

10 老服务人才队伍。指导各地加强养老队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将养老服务员培训纳入各级人社部门就业再就业培训体系,加大资助和培训的力度。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将养老护理人员纳入职业资格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同时,建立社会工作者制度和大力倡导志愿服务。

我省已对“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业发展做出设计,制定出总体发展目标,我们相信,只要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府引导,就能全面推进我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就会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第三篇: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退休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油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急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养老和为老年人服务的问题日渐突出,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推动居家养老的良性发展,促进油田稳产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4年底全油田共有离退休职工10万多人,而且每年仍以20%的数量不断增加,作为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目前油田养老方式主要是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当前油田离退休职工主要养老方式,但由这种养老方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这些弊端需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来补充。

一、 养老的社会类型、服务形式和内容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为支撑,以专业服务为依靠的社会化服务。

第一,养老的社会类型。

一是独立型的居家养老。老年夫妻或单身老人独立居住在自己的房子,子女因工作需要长期在外地出差或距老人居住地较远等原因不能经常看望的空巢家庭。

二是与子女住在一起的居家养老,也就是传统上的多代同堂家庭。

第二,居家养老的服务形式。

有经过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和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托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日托服务。

第三,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经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社区照顾。社区照顾应分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和社区养老机构照料服务,其中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内容包括家庭型服务和护理型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所有要求为其服务的老人。

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老人实现自身价值,寻求自身寄托,获得心理满足的需要,是他们参与社会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社区活动。社区活动包括各种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以及社区专门为老年人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

二、发展居家养老的意义

从我国目前看,传统的合住型比例在下降,老人家庭空巢化呈明显上升趋势。有关资料表明,五十年代初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即将进老年,他们大多都是一个孩子,空巢率家庭将显著增加。

据有关部门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和父母合住在一起的不足5%,像这样的小家庭核心成员要全部胜任传统家庭养老责任是不可能的,老人的家庭观念比较牢固,他们对社区有较强的认同感、依赖感和归属感,因此,倡导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社会服务养老的理念是符合老人需求的养老方式。

三、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金问题。制约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社会养老由于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居家养老经费难以筹措。因此,居家养老应建立多元的资金筹措和运行机制,采取财政拨款、企业捐助,社会集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服务人员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是无组织、无管理和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就业和再就业相对困难的人员,服务项目单

一、人员素质较低。根据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工作除专业人员外,还应有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诸如“老年服务小组”、“送温暖小组”、“孤老残疾保护网络”等志愿组织。据了解,目前我市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人员普遍不足,绝大多数社区根本没有形成志愿者组织,更谈不上具有志愿者队伍了。

四、促进居家养老良性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建立老年家庭档案。街道和社区应为空巢老人建立档案,根据空巢老人家庭的要求实行包干制或定期服务制。街道和社区组织建立联系人与空巢老人家庭保持定期联系,有问题按街道和社区提出的应急办法处理。

第二,建立老人活动站。养老院和居家养老只能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多的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则在活动站进行。近年来,大庆油田居住小区都设置了简易的健身器材和老年活动室,许多老人在活动室里聊天、看报纸、打麻将,增进了活动情趣,扩大了社交范围,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

第三,设立各种与老年人相关的组织机构。初步考虑应设三个老年服务机构:

一是设立老人婚介所。帮助那些单身或离异老人求得生活伴侣,相互照顾,互相关心,使他们安度晚年,既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同时也间接的节约了社会资源。

二是开办社区老年学校。利用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采取开办老年节书画班、美术班、音乐班、舞蹈班和电脑班等方式,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是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开展社区老人法律援助、咨询、调解等服务活动,帮助老人解决丧偶、离异后的再婚问题;无子女及亲人赡养问题;老人受虐待的问题;家庭财产分割等问题,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使其安度晚年。

五、结束语

全国老龄委主任原国家副总理李岚清曾强调指出,“老年人的生活主要在社区,老龄工作的落脚点也应在社区”。201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突破2亿人,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超过4亿人。发展社区服务养老,不但可以使子女或其他成员减轻负担,将主要精力用在油田建设上,而且老人在家也能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充分享受儿女亲情的温暖。综上所述,发展当代社区养老不仅是当代老年人的呼唤,也是老龄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必须重视起来,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积极应对老龄化高峰的到来。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消防支队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

第四篇:关于加快郑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郑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郑政〔2010〕7号 二○一○年三月五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适应我市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我市实际,加大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培养老年服务消费市场,吸纳社会就业,创新养老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增进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积极促进我市养老事业发展。(1)服务对象公众化。以面向全社会老年人为发展宗旨,不断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服务方式多样化。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大力发展住养、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籍等多种服务项目,实行有偿、低偿及无偿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年人的需求。(3)服务队伍专业化。推进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4)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老年福利事业,拓展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的投资渠道。(5)运作机制市场化。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参与养老福利机构的运营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6)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新建、扩建、改造和购置等多种方式,扩大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规模。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形式将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交由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运营,借助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优先满足城乡“三无”、“低保”、“五保”老人和特殊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孤老优抚对象的基本养老需求,进而为广大中、低收入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新路子,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文化活动资源,逐步形成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通过政策引导、税费优惠和提供低偿或无偿社区服务场所等措施,鼓励社会化服务机构和企业在社区设置养老服务网点,

广泛开展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护理、精神慰藉、送餐代购、咨询指导、法律维权、安全巡视等社区养老服务。推动农村敬老院拓展服务内容,面向农村家庭特别是空巢老年家庭开展社会化服务。

(三)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对非公办和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政策扶持等方面一视同仁,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格局。促进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形成一批设施条件完善、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养老服务机构。从2010年开始,我市养老机构每年新增床位不低于2000张,其中:2010年市政府投资新建一所300张床位的老年公寓,市福彩公益金和市财政共同投资新建一个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10年合计新增床位20000张以上,到2020年,总床位数由目前的13000张发展到33000张以上,实现每1000名老人拥有23张以上养老床位,基本满足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

(四)加强城乡老年居民的医疗保障服务。政府兴办的医学高校和综合性医院,应设立老年病科研项目或组织,有条件的应积极设立老年门诊、老年病专科医院、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鼓励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依法设立门诊部或卫生所,符合医疗保险定点资格条件的,纳入定点范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入住社区内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要积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五)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体育教育服务场所。各级要充分利用

现有的文体设施,通盘考虑,科学配置,保证老年人文体活动的需要。社会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应优先向老年人开放。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再学习的需求。完善老年教育机制,采取福利制度和市场化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更好地发挥老年教育资源的作用,使更多的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入校学习。

(六)促进老年用品和服务市场开发。积极引导企业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开发、生产和经营老年食品、护理用品、康复辅具和自助设备等老年用品,满足老年人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特殊需求。大力发展老年旅游、老年文化和老年保健市场,鼓励相关领域的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消费特点的旅游产品、书刊杂志、音像制品、健康保健等产品和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七)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辟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加快培养老年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和具有医护专业知识的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增设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逐步建立养老服务岗位政府补贴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养老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形成专业人员引领志愿者的联动工作机制。

三、为养老服务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福利事业,进一步开放养老服务

市场。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跨行业对闲置医院、学校、企业以及各类培训中心、活动中心等设施资源进行整合改造,使之用于公益性养老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深入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二)鼓励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增加对养老服务机构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

(三)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养老服务业。鼓励外商投资建设和经营养老服务机构、开发老年产品等项目,促进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

(四)鼓励社会力量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捐赠。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以前按规定予以扣除。捐赠的款物使用要尊重捐赠人意向。捐赠人没有明确意向的,应主要用于改善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条件和服务对象的生活。

(五)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一是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行业准入管理,研究制定养老服务机构行业准入标准,完善相关准入条件。民政部门对辖区内申请认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核验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要及时审批,准予登记。二是依据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有关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老年护理服务标准、机构运营管理制度等,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逐步构建

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评估制度。三是对辖区内已开业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要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法处理。养老机构退出或解散时,应优先安置收养的老人,切实保障好老人的合法权益。有财政投入的养老服务机构,在退出、破产和解散时,其清算结余的相应部分,应上交有关政府部门或交由当地其他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全部用于提供非营利性养老服务。

(六)禁止向养老服务机构乱收费、乱摊派。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养老服务机构强制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要求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各种赞助或接受有偿服务。

四、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一)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税费政策扶持力度。经民政部门、税务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依法享受免征或暂免征收服务收入营业税、养老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及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减免其行政事业性收费(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缴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可报经主管部门批准,予以减免。

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收费优惠。其中用水、用电、供暖、用气(燃料)等价格与居民用

户实行同价,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免收养老服务机构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发生的生活垃圾、粪便清运和排污等费用,可在达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下,经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核准后免缴排污费。

(二)优先安排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国土部门对符合规划要求并具备划拨条件的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要优先予以保证,对不具备划拨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用地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快审批,严格审批后的监管,确保土地真正用于养老服务事业。养老服务机构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由土地部门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处置。

(三)加大财政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财政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对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市财政给予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

1.建设补贴。从2010年起,六区内新建(自建房和租用房)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在50张以上(含50张),经民政部门考核验收达标后,由市财政按照民政部门核定的床位数给予建设补贴:自建用房的每张床位补贴3000元(分3年按每年每张床位1000元),租用用房且租用期5年以上的每张床位补贴2000元(分5年按每年每张床位400元);市属县(市)新建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补贴参照以上标准减半执行。各区县也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接受补

贴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5年内改变用途的,由相关部门收回一次性开办补助款。

2.床位运营补贴。从2010年起,每年年底由市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等进行达标评定,经评定达到标准的,按照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的具有本市户籍的老年人(必须入住3个月以上)数量,市财政给予每张床位每月平均150元的床位运营补贴。有条件的县(市、区)在此基础上也要给予一定的补贴。

(四)鼓励扶持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财政每年拨付500万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建立健全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网络和个人档案;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托老站建设的补助;对居家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扶持农村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各县(市、区)财政也要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组织领导,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制定实施计划,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协调推进。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规划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县(市、区)

也要成立相应的老龄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确保老龄工作有专人负责。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按老年人口规模安排老龄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市财政按照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以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拨付老龄工作经费,用于全市老龄化问题的调查研究、老年维权和学术交流,组织全市老年人开展教育、体育、文化娱乐等活动。

(三)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培养和发展养老服务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立健全行业内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发展机制,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第五篇:关于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民族宗教台侨属委员会

近期,市政协副主席杨丘远率民族宗教台侨属部分政协委员和市直有关单位及天长街道负责同志就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察看了我市夕阳红等部分老年公寓,走访考察了我省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铜陵市、合肥市肥西县、黄山市黄山区和歙县等四个市县区,并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在实地察看、走访考察和座谈讨论的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全面提升我市社会化养老水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据统计,2011年底,我市60岁以上人口9.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9%。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全市人民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积极采取措施,着重抓好养老服务场所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

1、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全市现有敬老院17所,其中铜城、秦栏各2 所,其他镇(街道)各1所,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可容纳床位2000张,现入住农村五保老人1260人。

2、推进社会福利院建设。福利院位于我市冶山镇张巷村,为2011年民生工程,总投资546余万元,建筑面积达4138平米,可容纳床位90张,6月份已投入使用。目前,收住社会“三无”对象20余人。

3、鼓励兴办民办老年公寓。据调查,全市现有10家民办老年公寓,其中正常运营的9家,在建1家,共设置床位1200多张。正常运营的9家老年公寓,千秋和夕阳红两家规模较大,每家可容纳100人左右,其余7家均为30床位以下小规模养老院。在建的金太阳老年公寓规模最大,设置床位800余张,软硬件设施较为齐全,预计2013年全部建成。其中,一期工程3500平方米,已建成,可容纳床位89张,10月底完成装修并投入使用。

此外,作为主要养老方式之一的社区养老服务,我市暂为空白,将在今年推进社区建设工作中统筹安排。为进一步适应老龄化的要求,从2011年底,我市对满99虚岁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对99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贴。目前,该项资金尚未列入财政预算,暂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列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老服务体系功能不全。养老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搭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但目前,我市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建设方面存在许多空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尚未启动。

2、养老服务场所存在供需矛盾。从农村来看,我市各镇均没有社会养老场所。除了五保户可入住敬老院外,其他老人只能在家养老,导致敬老院床位闲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而另一方面,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空巢”老人和社会老人需要入住但也无法入住。就市区而言,目前公办的福利院没有起到养老服务的引领作用。2011年新建的市社会福利院距市区较远,城区老人不愿入住,导致入住率较低。而民办的老年公寓虽然为数不少,但大多数规模偏小、条件差,个别

还存在安全隐患;两家相对规模较大的,又不同程度存在着建设不够规范、服务不够全面等问题,完全按市场化运作,见效慢,效益低。市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社会资金投资没有积极性。

3、养老服务机构缺乏规划管理。市区民办老年公寓虽发展较快,但与我市老年人口实际增长的情况不相适应,现有的养老场所缺乏合理规划布局,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在管理方面,对农村敬老院的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规范,但对民办老年公寓管理远远没有到位,大部分民办老年公寓没有履行正规的审批手续,虽发放了《社区服务证》,但目前从未开展年度重审工作,更未开展安全检查。

三、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

1、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们所考察的4个市(县、区)政府都根据省政府皖政[2011]20号文件,出台了本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其中,铜陵市从2007年起,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政府为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连续5年将此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先后制定出台6个政策性文件,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落实;城市社区养老托老机构每年新增200张床位,同时建立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70周岁以上低收入家庭老人按每天10元的标准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券”,开通2881890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上门服务。肥西县建立了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服务。

2、落实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对80-99周岁老人,上述各地都提供了每人每月30-6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10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提供200-3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黄山区对90岁以上城乡低保和

重点优抚对象、特困及省级以上劳模、有特殊贡献的困难老人,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此项经费各地均列入财政预算。

3、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铜陵市将民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公办养老机构一并纳入公共服务行业政策扶持范围,对民办老年公寓,也按实际床位数,市、区两级财政给予每张床位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黄山区、歙县分别对新建、改扩建的以及床位数超过50张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经验收合格,正常运营1年后,财政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其中,歙县对床位300张以上的,给予每张床位5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已开业的民办或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黄山区和歙县均根据养老机构实际入住人数,由财政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给予运营补助。

四、意见和建议

参照省内先进地区的做法,结合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实际情况,为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尽快出台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议市政府要以省政府《决定》和滁州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为指导,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意见要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即逐步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同时,意见要尽量细化、量化、具体化,要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2、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建议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研,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范围和方式,依据不同情况为老人提供有偿、抵偿或无偿的养老服务。可借鉴铜陵市的做法,搭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政府可为少数特困老人提供部分购买服务。逐步把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加大推动力度。今年可把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列入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一项内容,先建成1-2个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切实落实分散供养农村五保对象、孤老优抚对象、城镇三无人员的村(社)干帮扶责任制。

3、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集中照料需求。重点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等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吸引民营资金投入养老服务业。建议在征地安排、税费征收、水电收费标准、建设和运营补助等方面,政府应给予扶持政策,明确优惠标准。民政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规范民办养老机构的行为。继续推进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转型,可在城郊结合部和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完善设施设备和服务功能,打造一批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农村敬老院也要积极探索转型,将空余床位用于收住社会老人和空巢老人,满足农村社会养老的要求。

4、健全完善高龄、贫困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将80周岁以上老年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高龄生活补贴。建议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制度应向贫困老人倾斜,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低保,对贫困老人参保(合)费用和大额医

疗费用优先给予补助。对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应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5、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老年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扩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有关政策的宣传,积极倡导市直机关、企业、热心人士到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认建、认住、认养活动,让全社会关心、支持养老事业,形成浓烈的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

上一篇: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建设下一篇:防震减灾应急处置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