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2022-08-31

第一篇: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家长必读》家长会讲座教案

主讲人:周宇校长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 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 “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

【内容摘要】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将直接关系的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影响他们对师生关系、学习的态度、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画”。而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关键词】健全的人格 教师 学生 课程资源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健康优秀的国民,健康这一概念可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学生长大成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一位哲人说:“成才必先成人。一个人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可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何等重要。教师的任务是为祖国培养人才。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但在我国以前“应试教育”形式下,重智育轻德育体育,不重视对人格的养成教育的现象,在家长和部分教师的思想中还存在。教育界依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现象。在广播电视和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我们常看到了一个个血淋淋的悲剧:高考失利跳楼,父母一句话不顺心,跳河„„不如果学生有健全人格,教育中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完全可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因此,在竞争异常激励的今天,要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

一、健全人格所包括的内容

基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内容:要有拨博大的爱心,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要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了解自我、结纳自我、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 二.教师方面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的正确的教育观对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及心理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是教师对整个教育的认识所决定的。其中正确的“学生观”是关键。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并支配他们的教育行为与方式。如:学校里有的教师觉得“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学生”难教育,就对那几类学生产生胆怯,厌烦的情绪,最后导致他们采取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放任、高压”。这样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实教师应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些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缺点,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只要细心,教师就不难发现他们尊重、崇敬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只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关心,鼓励(特别是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一面;还要看到学生有各自的思想,生活经历和行为习惯,也有自尊,自信(独立性)的一面。他们可能会为了展示、证明自己有某种能力而拒绝老师的指导、帮助。因此在教

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采取“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要有积极的的情绪感染力

小学教师是影响小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小学教师就应该很好地利用自身的魅力,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向小学生提出某种行为和活动的要求时,教师则通过自身情绪的感染,让他们体会到活动过程中的愉快和成功,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只要你给他们一个五角星、一朵小红花、一个“奖”字,他们都会欣喜若狂,在教师热情的赞扬声中,他们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心里变得越来越轻松,毫无压力,身心就得到健康地发展。

教师通过积极的情绪感染,还能使学生产生正面情绪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摆脱由于受到挫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力呢?一方面,教师要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面若冰霜,不凶神恶煞,不表露不快,随时有个好心情,随时脸上有笑容;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随时有个好心情,随时脸上有笑容。

(三)摸清“乐学”度,分层满足“需要”

老师在平时授课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随便讲话,东张西望搞小动作等情况,对这种学生老师批评听不进,甚至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事后教师调查得知其原因是“听不懂,不想听”。多数班主任会认为其“品行”有问题,不可否认其“品行”层面上是有一些问题,但更多的肯是心理健康问题。该同学在课堂上或许并不是有意捣乱课堂纪律,而是因为他听不懂,不适应新环境、新要求、新知识的体系,在学习遇到了困难,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从而得不到学习上的满足感,他的学习心态上出现了问题,而我们有的老师总是从认识或品德层面出发,不知道从心理健康层面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将会越来越严重。

其实,我们每位班主任或任课老师都要坚信一个事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需要”,他们都“乐学”,只是保持在什么“度”上的问题。所以,班主任要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分析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他们各学科现有层次水准,准确预测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可能获得怎样的发展。然后按照各个层次,指导他们根据自已的发展情况来学习,不能提出整齐划一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上满足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有了发展,他们就有积极的体验,就能进一步形成健康积极的“乐学”心理。当然,这项工作除了班主任积极参与外,任课老师也应主动配合,分析摸清学生各学科的发展

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跳一跳摘到苹果”,让每一个层面上的学生“乐学”的心态得到足够的发展。

三、学生方面

(一)构建“悦纳同学,尊敬师长”人际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到了高年级阶段,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友谊,渴望有广阔的交际领域,他们大致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同学之间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1.同学之间的交往,要有“悦纳对方”的心理。这个悦纳不是无原则的。对方的优点要接纳、赞扬,对方的缺点要批评指正。不过同学之间的交往中,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和其他同学们发展好彼此间的关系的。有的人可能是“幸运儿”、“有人缘”,有的人可能成为“嫌弃儿”,后者不能被同学接受、悦纳,原因可能怪自己,也可能怪对方。这时班主任就要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别人,重新调整自我,进行再偿试,力争打通诸多“关节”,建立友好的同学关系。另外,随着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成熟,还有男女交往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很多人讳莫如深,其实男女生交往是一个必然趋势,不仅在学校里需要,而且将来走向社会男女之间也很需要。因此,在学校里男女生彼此接纳对方是很正常的,这也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此,班主任既不能武断禁止其交往,也不能不闻不问,而要进行正确引导,强调必须建立真诚的友谊,防止演化、变味。

2.学生与家长的交往。随着学生的一天天长大,他们体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意识逐渐增强,家庭关系的那种老模式已不适应其成长的要求,而大多的父母对其孩子的成长心理准备不足,还是用原先的一套教育管理方法,这样必然要“碰”出一些火花,甚至公然表现出“对抗”父母的情绪。这时,班主任必须做好学生与其父母双方的思想工作,要让父母知道孩子长大要用新的方式来管理、交往,否则,会适得其反。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父母,同时学会让父母了解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让父母接纳一个全新的我。

3.与老师的交往。这是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一环,处理不慎,有可能导致抵制教育,或造成紧张,对抗的师生关系。这时,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老师,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师接纳自己,这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彼此相融、接纳,不仅有利于学生目前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有两类学生,一类平时表现好偶犯错误的,经老师教育效果好,他们从此很少或不再犯类似错误,而另一类平时表现欠佳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老师问其是否愿意悔改,他们表示愿意改,而其结果是类似错误继续犯,究其原因是两者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前者能够接受、悦纳自己,所以能“自尊、自重”,注意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后者不能真正接受自己,必然产生自卑心理,因

而不能自爱,所以对自己所犯错误显得麻木,给人以“老油条”的印象。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使他们能够接纳自我、悦纳自我。学生虽然有比较强烈的脱离长者的自我意识,但实际上长者们对他的自我意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他们为了摆脱这种影响,往往把参照物转向自己的同学,希望以此得到独立的自我,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将自我又交给了同学,成了受他们左右的人。此时,班主任应鼓励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权力就在自己手中,请相信自己吧!这样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去发展自我意识。

另外,很多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与我们一度时期自我评价标准单一化也是不无关系的。在应试教育的年代里,学生唯一的价值就是考试成绩,事实已经证明这一单一的标准是极其有害的,现在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学生的价值观是多元的,我们评价的标准也应是多元的,班主任应鼓励学生从社会需要出发,不断地发现自我价值。同时班主任必须对每一个学生有一种接纳的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有值得老师接纳的东西,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健康的自我意识。

(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业学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大家也深知课业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课业负担过重,反而会影响

学生的学习,更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有一则广告:一个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学生背着它,腰越来越弯,脚步越来越沉重,学生的眼神是呆滞的。其实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带来心理方面的危害有多大。

现在有些教师片面地追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采取的是“题海战”、“人盯人战术”,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并且经常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最后成绩是上去了,但是这个班的学生却别人称之为“圈养鸡”——呆板,不活泼。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素质教育提到: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课业学习安排上,每天总时间不超过六小时,小学低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回家作业,中高年级不超过半小时。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到实处,给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 四.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在新课改革不断完善今天,其的显著特点是开齐了各种学科。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容入其中。活泼、愉快的生活体验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有

益。因为活泼好动本身就是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之一,也是他们身心健康的要求和表现。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体会愉快、欢笑、成功的情绪机会。在活动中学生还能够释放掉多余的能量,缓解紧张心理,陶冶自己的情操。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都十分有必要。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资源。

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 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 心灵。未来的国际竞争将不单是知识和创新的竞争,也必将是“心灵”的竞争。也就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人才的竞争。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明确他们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从而对于他们的学习、与他人的交往和对待自我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疏导,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教育,我深信小学生一定会形成健全的人格。

周育素 小学高级教师 重庆市江北区国际学校鱼嘴实验校 13206000929 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30年来,教学工作成绩突出,所教班级学生成绩优异,有十几篇语数教学论文获得重庆市一二三等奖;教育工作优秀,深受学校学生家长的好评,一篇教育论文获重庆市二等奖,曾获得区优秀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

第三篇:家长学校教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家长学校教案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 “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小学教育不能是只突出文化知识的一面,或只注重智力开发的教育。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小学生素质发展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任性、胆小、怕苦、缺乏责任心等问题,与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格格不入。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使我们的家长过多地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看轻生活能力、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和人格心理素质的培养。不用多说,单看现在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象棋是五花八门,跑了这家到那家,上了这个上那个,跟赶趟似的,但对孩子以后“做人”种种品质的培养却非常忽视,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细处入手,使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他人。

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是一个具体实践活动,以认知、体验、调节和改善自我直至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为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从学会尊重、关心最亲爱的父母长辈开始,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并将“关心他人”的实践活动内化为自觉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得到主动的发展。千万不要纵容孩子的无理和不尊重长辈的行为,认为是孩子不懂事,闹着玩,一定要抓住机会进行引导和教育。教他们有礼貌地向他人打招呼,早晨说一声早上好,入睡前则道声晚安,并养成习惯。在别人的赞扬声中,他们就会感受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自信心和上进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怯懦,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让父母代劳。其实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信心的形成。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他们逐渐形成“我一定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失败的挫折,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心十足的学生,将来会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及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让学生学会独立。

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犹为重要。许多教师和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总是不自觉地说“你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的话,这种干涉孩子自主活动的行为,会造成孩子失去探索、主动学习的机会,成为你“指挥棒”下的小“木偶”。在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孩子学习一样新知识时,总是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让他们自主、独立地学习,然后根据孩子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独立性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让孩子自己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做。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主决定。凡是孩子自己能说的让孩子自己说。

总之,一句古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才生更重要。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不只是教孩子怎样去面对或者适应这个社会的问题,而是要从更加深远的意义上去把握整个社会、他人和自身的需求,从而引导孩子建立一种既适应现实生活需要又能积极把握未来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

第五篇:简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学术总结报告

(钱娇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401331)

学术课堂是一个课堂之外的大讲坛,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学习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知识。在研究生阶段,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研究好本专业的知识,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去获取信息,寻找创新点,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学术讲座这么好的资源,我们应当要好好利用,海纳百川,同时认真及时的做好总结,以便参考。 1,《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专题讲座-基于人格的社会层面知识》学术报告

2011年12月10日,我在凯撒报告厅参加了赵石屏老师的关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赵老师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首先,教师要言传身教,协调影响,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道德概念和丰富到的知识;其次,教师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情感生活的典范;其次,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第三,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首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现实的到的活动;其次,教师应该根据道德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因材施教;第三,通过到的榜样来激发学生道德意志,锻炼的自觉性。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首先,帮助学生形成稳定强大的道德动机;其次,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行为方式;第三,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2,《谁的青春有我狂---大学生生活深度反思》学术讲座

2010年9月23日,我在图书馆报告厅参加了周小燕老师的关于大学生活的讲座,受益良多。伴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大学生态度与大学生对社会的思考综合成一个非常意思状态,一方面,大学生是社会最有活力的单元,另一方面,社会给大学生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大学生对自身的前途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对学习的思考都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中。每个人都在询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的社会权重是什么样子,大学生对社会的需求与大学生活怎样进行取舍。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一方面给大学生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很振奋人心的压力,因为社会的发展已经给大学生一个较为公平的,每个人都有机会的舞台。社会的与媒体压力给大学生的不仅是期望,而且是指引。社会期望大学生的成功和回报社会,这个期望不只反应在对大学生的肯定上,也反应在对大学生的批评上。社会关注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心理与学习压力,大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道德标准与道德建设,大学生就业环境与生活压力等等。从大环境开看,我们的优势包括综合知识的广范和普及,互联网的巨大发展是知识前所未有的开放化,知识服务的进步,以及社会需要的明确化发展,这些都为我们的人生规划提供了一切需要的条件,也为提出了挑战。从我们的现状分析,中国的逐渐富裕也使我们的家庭能够提供一定范围内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支持,学校的扩招和国家教育的重视使我

们可以接触到甚至学习不同等级的科技成果。但于此同时,知识的爆炸,社会需求的明确化,知识的开放化大大的加剧了大学生的竞争,这个竞争是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竞争,工作经验的竞争,更是学习效率的竞争,就像否定错误等于肯定正确一样,大学生也在竞争中不但在体现自身价值,也在竞争中被社会淘汰。知识的爆炸对大学生来说同样是双刃剑,知识的广度发展使大学生更能充分的选择知识的学习,但也促使了大学生在知识选择上迷失几率的增长,尤其在当今学习效率竞争的社会中,这个劣势也越加明显。如何弥补劣势,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3.《社会学视野下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和形象塑造》学术报告

2010年10月13日,我参加了陈洪老师的学术报告活动,获益不少。正如陈老师说的,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我们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我们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我们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4,《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解读》学术报告

2010年10月20日,我在图书馆报告厅参加了王于飞老师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讲座,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与统绪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 5, 《科学素养教育的由来与发展》学术报告

2010年11月4日,我在图书馆报告厅听取了林长春老师做的关于科学素养教育由来和发展的报告,加深了我的认识和体会。“科学素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西方发达国家。最早尝试给科学素养下定义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教育专家赫德。他于1958年撰写了《科学素养:对于美国学校的意义》一文,文中把科学素养解释为理解科学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赫德这里所使用的“科学素养”,是现今意义上的科学素养的含义。自此以后,人们开始关注科学素养的问题,培养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口号”也经常被提及。科学素养的发展,概括起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口号”向“目标”演进阶段;第二是制定科学素养标准阶段;第三是成为国家理科课程目标阶段。

6,《塑造积极心态,成就美好人生》学术报告

2010年11月24日,我在图书馆报告厅听取了李祚山老师的讲座,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讲座围绕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展开。李老师先论述了心态影响能力和情绪影响健康的观点,提出调整心态的重要性,并应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教导我们: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随后,苏教授教给大家快乐的九种工具,即改变态度;学会享受过程;活在当下、用好心情来填补生命;不要把自己幸福的来源建立在别人的行为上面;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学会感恩、感恩获得好心情;如果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还有人比你更倒霉;天堂、地狱由心造,压力太大的时候要学会弯曲;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最后,苏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他独到的感受:养成一种习惯,发现生活的美好方面;宽容过去、学会忘记、谅解和宽容;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消极等待;服务他人。李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解说讲述了他对人生独特的感悟,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作为当今的研究生,我深知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重要性,这些学术报告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宽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诉我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如何修身养性。最后要感谢重庆师范大学给我们广大研究生提供这么优越的物质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感谢做讲座的老师们,你们以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并且终生受益。

上一篇:学生会干事培训计划下一篇:新食品安全法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