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说明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明确说明文学习是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论述如何有效地进行说明文教学。关键词:高职;说明文;教学《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加强素质教育。

第一篇:说明文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教学策略探究

说明文属于语文教材中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能够广泛的应用到生活、学习中,小学生进入中段之后,已经能够具备一定的生活资助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使其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对其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学习。

一、紧抓语文脉络——巧设疑问

由于说明文其本身特点原因,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内容,教师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提问,使得课堂教学极为零散,而且有些问题设计的难度较大,导致学生难以下手,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紧抓语文脉络来巧设疑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对说明文进行学习时,需要能够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飞向蓝天的恐龙》中,教师要提炼出文章的要点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篇课文中,文章认为恐龙能够演变为飞向蓝天的鸟类,关于这个观点你相信吗?理由是什么?”学生为了能够将该题顺利解开,便需要在该说明文中提炼出两个事例要点,第一个要点为赫胥黎发现鸟类和恐龙骨骼相似;第二个要点为中国科学家发现保留有羽毛印记的恐龙化石。教师通过该问题的巧设,能够帮助学生很快读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同时还掌握了文章要点提炼相关技巧。说明文有着诸多的说明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是学习说明文必不可少的环节。

比如,在带领学生体会“列数字”的妙处后,教师便可以用揭示方法来提出问题:“恐龙演变成鸟类经历了多少年?”这个简单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不断的对课文相关语句进行阅读,之后通过推理演算,最后得出答案,即两亿五千万年。这种问题的巧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恐龙演变过程,同时还能够复习说明文要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层次的梳理来巧设疑问,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梳理层次的同时掌握说明文的精准性,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如“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表格,将恐龙进化历程有条理的展现出来。”学生能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来进行分层梳理。包括“有的”“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等。

二、挖掘语文乐趣——激发热情

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说明文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图片、文字以及视频资料等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恐龙的灭绝》中,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恐龙的视频,在学生看得正投入时戛然而止,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之后教师再揭示课题内容,为学生展示各种恐龙图片,以及文字资料,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恐龙的庞大,继而引发思考:“这么强大的物种,是什么原因导致灭绝的呢?”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将其自然而然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后面的高效课堂奠定好良好的基础。这种带着解谜欲望来参与课堂教学,无疑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字词的累积依旧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所在,因此教学需要深挖语文字词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积累文字的热情。比如,在该文本中,教师在帮助学生识字释词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发现同类词句的内部秘密,比如“尘埃”一词,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总结该词的构词规律,使其举一反三的找出文章中构词类型相同的词语,比如“枯萎”“死亡”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強化学生的字词积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诸如“恐龙解说”等活动,让学生争当解说员,从而调动课堂气氛。

三、坚守语言之根——品味精彩

小学语文说明文有着简洁通俗、文字严谨的特点,但即便文章叙述再客观,也不可能不包含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学员掌控好语文的特点与特质,通过课程本位的坚守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与语言能力。例如,在《最大的“书”》一文中,教师首先要对文本中的字词进行科普,比如,在学习“册”这古老的象形文字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来为学生展示“册”字演变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配以解说,讲述字义相对应的变化,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清晰的了解到汉字的字形美,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汉字的神奇,从而挖掘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品味汉字的意蕴。

在《最大的“书”》一文中,其对话较多,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朗读来品味文章,方法可以是变式朗读、角色扮演、看图背诵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说明文中的反问句以及句序调换等,从而帮助学生在说明文中与文本亲密接触,潜心会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阅读,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发现、感悟、体验和创造,通过迁移,将文本中的句子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说明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

四、运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有效的丰富教学形式,比如图片、音乐、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能够使学生的视听感官被有效调动起来,从而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单调性,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首先,教师可以前置多媒体技术,将其应用于导课中,帮助学生熟悉文章中的“陌生点”。在对一篇新课文进行阅读时,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率先关注的通常是哪些表达新颖的句式或者段落,这些较为新鲜的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欲望,而说明文中,这样的“陌生点”比比皆是。

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蝙蝠与雷达》中,学生需要能够了解蝙蝠与雷达,但这两类事物都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使学生难以真正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事先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蝙蝠与雷达,使学生对其有个全面的了解。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有一些难点与重点知识,是无法单凭教师的提问、讲述来让学生完全了解的,这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通常都能够使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被学生较好的掌握。在《假如没有灰尘一课》中,学生脑海中通常只会固定的认为灰尘是有危害的,如果没了灰尘空气就会变得新鲜,人也不会害病。这样的认知较为片面,教师借助多媒体来演示课件,能够使学生迅速了解到灰尘的重要性,从而明白事物具备两面性。除了上文的前置多媒体技术,教师还可以后置多媒体技术,使文本中的“熟悉点”陌生化,使那些司空见惯的东西重新焕发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欣赏与品位的兴趣。

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将说明文相关知识以下定义的形式给学生灌输,而是要引领学生来对说明知识进行随文学习,通过巧设疑问、激发热情、品位精彩、辅助教学等形式帮助学生探索到说明文的表达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226100)

作者:曹燕骅

第二篇:说明文教学点滴

摘 要:明确说明文学习是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论述如何有效地进行说明文教学。

关键词:高职;说明文;教学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五年

制高职语文教学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加强素质教育。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语文课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说明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体的实用性非常明显。

说明文是介绍实物,解释事理的一种文体。所谓“实物”,就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包括人、事、物等。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在不少情况下,为了使文章更具科学性和知识性,说明事物和说明事理总是紧密相连的。只是每篇文章的内容在总体上有所侧重。

作为语文教师,成功地进行说明文教学应注重自身理论提高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掌握说明文要素及其关系

说明文的要素包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特点、特性),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和语体。我们知道,任何一篇说明文,重在“说”事物或事理,且要求说得“明白”,其依托无疑就是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为了有条不紊地把事物说清楚,自然离不开最佳说明顺序。还要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选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才能最终达到目的。此三者构成说明文不可分割的要素,其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起指导制约作用。如:动态事物(过程)常用时间顺序,说明方法常用数字说明、描述说明、举例说明等,结构为纵式结构;静态事物(方位)用空间顺序,说明方法常用描述说明、图表说明、引用说明、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等,多为横式结构;抽象事理用逻辑顺序,说明方法常用定义说明、诠释说明等,文章结构多为纵式结构;群体事物(分类并列)抽象事物(分项并列)用并列顺序,说明方法常用分类说明、比较说明、图表说明等,多为横式结构。

此外,说明文语体也不可忽视,高职学生学习的说明文大多是科普说明文,要遵循说明文的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要求,语言力求准确、简明、通俗、生动。

二、紧扣教学要求,认真备课

每单元有其学习目标,每篇范文有其教学要求,备课时要紧扣目标要求,认真钻研。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根据教学要求,主要学习作者如何抓住荔枝的特征,综合运用引用、插图、数字等说明方法;学习该文按照荔枝组成部分和有关问题,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以及理解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特点等等。当然,绝大多数范文,我们要教授的是其突出之处。如《景泰蓝的制作》,主要学习其按照产品制作过程确定说明顺序的方法;《语言的演变》主要学习其以举例说明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遥感》除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外,还重点体会其语言的准确、周密、平实、简洁。总之,备课是上课的前奏,只有熟谙说明文理论,吃透教学要求,才能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说明文教学,大多数教师有这样的感觉,认为枯燥乏味,远没有记叙文那样可讲出点情味来。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在授课方法和课型设计上作较大改革,方能有效果。

(一)运用多种讲授方法,激发学生情趣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可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充分挖掘学生在接触影视、广播、网络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教育潜力,加以积极引导,为语文教学服务。”说明文以其特有的知识性,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性,同时散发出体现人类智慧的美感。高职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好奇,有好胜心,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据此,可以从新奇感、价值观、审美感等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的教学,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塔?课上学生众说纷纭。我还让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画塔。这一切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好勝心理。在教学中我运用课件,展示了我收集的一些图片。通过教学,学生了解了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了解了古塔的形状和古塔建筑艺术的成就,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充分运用多种课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讲授课外,教师还应设计安排好自学课、讨论课、写作课、实践课等课型。

1.自学课。即将学习和质疑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设疑”“引趣”,为学生指点学习方法。

2.理论课。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教师要确定议题,议题要新奇,有一定难度。也可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设计为竞赛课。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方向,适时小结。

3.写作课。通过训练,可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教师要设计写作要求。时间允许,可以选几篇讲评,以巩固作文要求。

4.实践课。即结合课文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如讲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请图书馆的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制作一些卡片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说明文的学习以及写作对高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作用已为大家所接受。说明文教学目前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相信通过同行的共同探索,教学效果会有大的改观。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俞均

第三篇:初中新课程说明文阅读教学方略

说明文阅读教学担负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以及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能力的重任。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共识,各国面临着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的竞争。在这种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目前有不少老师对说明文教学重视不够,认为说明文不值得花时间去钻研品味,对待说明文阅读教学,或只是蜻蜓点水;或只注重课文内容的学习,把说明文阅读教学课上成了科普课;或死板的按照中考知识点讲解课文,使课堂失去了活力;或是纯知识的理论讲解、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答案寻找,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毫无兴趣可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初中新课程说明文阅读教学方略重新进行梳理和探讨。

一.理解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我们在开展说明文教学之前,要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教学的目标要求,理解其内涵,划清其外延,把握其标高。然后紧扣课程目标和文体特点解读教材,研究学情,制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免走进盲目低效、忽高忽低或剑走偏锋的泥潭。另外,《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即将公布。我们还要随时关注修订稿对说明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目标表述的新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我们的说明文教学目标和思路。

二.梳理明确人教课标版课本说明文阅读篇目及其编排意图

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课本的说明文主要出现在四个单元。

七年级上下册选编了《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马》等3篇科学小品文课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培养科学精神,概括内容要点,感受生动准确的语言,意在为八年级上学期系统学习阅读说明文打好基础。

八上第三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选编了《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等5篇说明文。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的自豪感。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八上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选编了《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等6篇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阅读中,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此外,教材编者还在《苏州园林》《说“屏”》课后安排了说明文阅读的两条补白(“学习阅读说明文”、“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供学生阅读,了解说明文的文体常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对整套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阅读篇目编排及其意图要了然于胸,才能用好用足教材资源,分清教学的主次详略,稳扎稳打,各个击破,圆满完成说明文阅读教学任务。

随着课程标准的修订发布,语文教材的修订也会同步进行,其中对说明文的编排体例意图、课文的取舍、练习的设计、教参的编写等,都会出现新的变化。我们要随时关注应对这些变化。

三.学习解读说明文文本的思路与方法

要透彻解读好一篇说明文,就要分析解决好五个问题:写了什么(筛选梳理信息)?怎么写的(结构、顺序、方法、语言)?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对象、写作目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和质疑的地方(学以致用)?还可以怎样写(读写结合)?

现以解读《苏州园林》一文为例具体阐释解读说明文的思路与方法。

一读文本,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苏州园林》介绍了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从七个方面阐释了这一特点: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像美术画;假山池沼的配合使人身在山间,如在画中;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画意;近景远景有层次,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窗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园林的色彩调配协调,安静闲适。

二读文本,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苏州园林》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分项依次进行介绍。在各部分内容中,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文中除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用语精练准确、周密生动。

三读文本,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写苏州园林的角度有很多,叶老为何偏偏选择“图画”的角度呢?其实,这篇文章的副标题已经向我们透露出了真实的信息——为摄影集写的序。看来读者对象群并非中学生或一般读者,而是摄影爱好者。你想,一张张从各个角度拍摄的园林作品,给我们的首先就是视觉的冲击,这一张张精选照片不就是园林的一幅幅完美的图画吗?以此作为出发点,我们对文中为何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讲究假山的堆叠,再到讲究树木栽种和修剪,以及讲究每一个角落的布局就能轻松理解了。原来,那么多的“讲究”都是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征,因此,它不是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顺序来说明,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分项依次进行介绍。从宏观上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容易陷入空洞抽象、紊乱枯燥的泥潭。为了详尽具体、准确生动的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作者综合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因为其写作对象是摄影爱好者,所以,作者使用了不少美术术语,用语精练准确、周密生动。

四读文本,解决借鉴点和质疑点的问题。借鉴点: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地方,比如选取与众不同的艺术角度来说明,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顺序使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综合运用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和精练准确、周密生动的语言,增强知识性、科学性和可读性。质疑点:本文是一篇写给审美水平较高的摄影爱好者的影集序文,适合选作课文给八年级学生学习吗?为什么不同年代多种版本的语文课本都选《苏州园林》作为课文呢?

五读文本,解决还可以怎样写的问题。除了本文的写作角度外,还可以按照游览参观的空间顺序介绍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的设计、布局、景观等特点,写成像《故宫博物院》一样介绍建筑群的说明文;还可以写成“苏州园林”电视片的解说词;还可以以苏州园林导游的身份写成导游词;也可以写成参观游览苏州园林的见闻感受的游记。

四.精心选择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主要是教会学生通过有序有效地阅读文本获取科学知识的阅读方略,并揣摩学会深入浅出、饶有趣味地传播科学信息的读写方略。说明文阅读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选定,要依据六个因素(《课程标准》有关说明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教科书中说明文阅读篇目的编排体系与体例、说明文文本的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课文前编者所给的单元提示、编者所给的课文阅读引言性提示、编者设计的课后“研讨与练习”)综合考虑、精心选择。

(一)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如何深入浅出、饶有趣味地传播科学信息”,是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和目标。

说明文的写作意图是“普及”,说明文的写作对象是“普通大众”。正因为其写作意图与写作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决定了说明文必须“深入浅出”、必须“饶有趣味”。因此,要将对“深入浅出”与“饶有趣味”的探究作为说明文阅读教学的两大教学重难点内容与目标。下面以《奇妙的克隆》一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加以阐释。

1.初读梳理文本写了什么。初读《奇妙的克隆》,可梳理出文本深入浅出且饶有趣味地介绍了克隆的概念、克隆技术从植物到动物、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的发展,并在肯定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好处的同时,对“克隆人”的问题进行了冷静的思考。

2.细读发现文本是怎么写的(重点)。为了便于教学的具体操作,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转述“怎么写的”——从这篇说明文中,你读出了什么“特点”?

细读《奇妙的克隆》,可发现文本的不少“特点”:枯燥中有些许趣味;趣味中含些许知识;文章有四个小标题;文中中国科学家的克隆实验写得很详细;文章的语言有些富有趣味而有些却枯燥乏味;文中所举的例子多是平常熟知的事物;文章是按照读者认知的顺序来说明克隆知识的……

3.研读探究文本为什么这么写(重难点)。新课程说明文阅读教学力求瞄准言语方式(深入浅出、饶有趣味),力主从根底上去理解探究“为什么这篇说明文非遵循这样的说明顺序不可”、“为什么这里的说明语言非这样不可”、“为什么这里的说明方法非这样不可”等问题。研读《奇妙的克隆》一文,可根据需要选取以下7个“为什么这么写”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读探究:

问题1:为什么要有四个小标题?

问题2:为什么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不按时间顺序介绍?

问题3:为什么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会写“孙悟空猴毛变猴”这个内容,作者难道不知道这是神话小说吗?“猴毛变猴”本身就不是真实的,科技说明文里怎么会有这么不“科学”的内容出现?

问题4:为什么第一部分在介绍“克隆是什么”的时候,要举“细菌”“仙人掌”“草莓”等植物的例子,开门见山直接介绍“克隆是什么”不行吗?

问题5:为什么在叙写克隆鲫鱼该实验过程时,要写得那么具体,写得简单些不可以吗?

问题6:为什么文章在叙述克隆实验时的语言总显得那么干巴巴的,而其他部位却稍活泼又生动些呢?都写得生动灵活些不可以吗?

问题7:文章第四部分讲到有关“克隆人”的讨论,课后练习三也让我们自己谈谈对“克隆人可能引起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问题”的理解。可见,对于“克隆人”的讨论,各家众说纷纭,并没有唯一的“答案”。既然如此,那么,文章第四部分的标题“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合适吗?把标题换成“克隆技术的利弊”不是更好吗?

4.鉴赏评价文本写得怎样

鉴赏评价说明文文本写得怎样,要抓住三个要点:

文章意图有无实现?这就是评价该篇说明文介绍得是否“深入浅出”、“饶有趣味”。作为普通大众,阅读此篇文章是否有较大阅读障碍,能否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否在清晰了解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感知到行文中所包含的科学精神,能否从行文中捕捉到作者对某个科学问题在主观上的态度倾向。

文章表达有无个性?这是评价该篇说明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关系,即评价的是“篇”与“类”的关系。新课程说明文阅读教学要求兼顾“类”与“篇”的意识,且更应关注“篇”的意识,因为正在学的篇目恰是这一篇说明文,而不是这一类说明文。如《奇妙的克隆》,四个提纲挈领的小标题就可算是“篇”的个性;作为科技说明文的《落日的幻觉》,却有一大段日落景象描写,这自然也是“篇”的个性。

文章接受有无困惑?这是在已经把握了作品内容形式的基础上,“跳出来”再一次以批判的眼光反观作品,看看是否存在可以质疑的地方。比如:与当今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作比,该篇说明文中的某些科学信息是否有“落伍”的嫌疑;就读者的实际阅读能力而言,文中哪些信息介绍理解起来仍有障碍,阻抑正常顺畅的阅读;就读者的实际阅读感受而言,文中哪些语句似乎不得体……

5.思考探索文本还可以怎么写

在“写得怎样”的阅读评价中,若发现课文有疑点或空白,那么,就应该进入“创造层次”(“还可怎么写”),所做的是一项“修改原作”的工作。

修改原作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意图意识,读者意识。若教材选文的内容,从当今科学前沿研究动态来看,有“落伍”甚至“错误”的观点或信息,那么,毫无疑问要完成修正补差的工作,修改时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切不可肆意夸大或歪曲。至于“意图与读者”意识,此不赘述。

新课程说明文阅读教学这一项修改原作的练笔,一来,降低了习作难度;二来,由于是在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的练笔,表面看似练笔,然究其实质,练的早已不是“笔”,更在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更在练写作的“意图与读者”意识,更在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修改并不只是“练笔”的问题,更是科学精神、意图与读者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演练。

综上所述,以“深入浅出”与“饶有趣味”作为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目标,并站在写作意图和写作对象两个视角高度来考察说明的顺序、方法、语言,必然会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当然,上述内容目标是就一般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而言的。具体到某一篇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不宜千篇一律、面面俱到,而要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二)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程序策略性知识,也是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说明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文本传达的信息,更要让学生明白文本是怎样传达和为什么要这样传达信息的,还必须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程序策略性知识(方略)。当然,解读文本的程序策略性知识一般要蕴含或呈现在师生互动、解读文本的过程之中。

五.不懈探索适合学情、务实高效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此,介绍三种行之有效、学生喜欢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供参考。

(一)将知识点的学习掌握融入到活动中去。以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授课时,为了不让学生乏味,每篇文章都可以把有关知识点融入到“活动”中去,用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来代替教师枯燥的讲解。

纵观整个单元的教学,教师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如何设计并组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活动上。学生则从机械、枯燥的分析中走出,由被动听讲看书到主动参与查阅有关资料、处理有关信息,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达等学习活动;由死记有关知识到体验掌握有关技能。一句话,在活动中学方法,在活动中练能力,活动激兴趣,活动出效益。

(二)大胆取舍,选点突破。我们平常的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走进了千篇一律或面面俱到的误区。要走出误区、提高效率,教师就要树立全局意识、整体意识,依据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篇目个性、文体特点和学生学情,在设计各篇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时,要始终坚持采用“大胆取舍,选点突破”的方法,从而达到活学活用、一课一得、稳扎稳打的效果。

(三)教出语文味和文体味。

要教出说明文的语文味。说明文教学还是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不能将说明文上成常识课。特别是一些科技说明文,要防止上成科学课。教学时除了要关注“说明了什么”以外,还要关注“如何说明”,“为什么这样说明”等深层次的语文教学问题。

要教出说明文的文体味。说明文教学首先应是让学生明白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弄清文章在“写什么”,训练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应着力提高学生对说明文体的阅读能力。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通俗的特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语言表达技巧。第三,应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学。

毕文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恩施。本文编校:石在中

作者:毕文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说明文教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狗说明文范文05-16

说明文狗范文05-17

长城说明文范文05-18

简单说明文范文05-20

萝卜说明文范文05-20

苹果说明文范文05-20

葡萄说明文范文05-20

说明文原创范文05-21

说明文例文范文05-21

土豆说明文范文05-21

上一篇:高中政治课论文范文下一篇:超主权货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