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先进事迹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教授先进事迹范文

金海教授 先进事迹

2008-4-11 文字: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赵静 摄影:赵静

金海教授的事迹在内蒙古大学校园被师生们广泛传诵着,身患癌症10年,历经7次手术、2次放疗,几乎平均每年做一次手术,目前右眼眼球被摘除,右耳听力锐减,嗅觉、味觉全部丧失,身心承受着病痛带来的巨大磨难„„

与此同时,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与病魔斗争,为事业拼搏,从未放弃学术研究,从未离开教学讲台,尤其还带病坚持参加田野调查,而且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12部、发表35篇学术论文,200万字。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研奖项,先后培养16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

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金海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面对疾病我不低头”

金海是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师、蒙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82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起,一直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第一次见到金海教授是在他的家里。前不久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的金海教授看上去精神很好,虽然右眼蒙着厚实的纱布,右脸的骨骼也有些变形,却仍然能给人留下和蔼可亲的长者印象。然而十年来的病痛,让他原本魁梧的身材变得有些消瘦。记者的到来让金海教授有些忙乱,他找出水果、饮料、糖果„„直到他认为招待客人的食品准备齐全,这才在靠椅上坐了下来,爽朗的一笑说:“你看,我现在是面目全非了,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啊。”此时,记者对金海教授的故事早有耳闻,面对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学者,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金海教授坐在靠椅上,右手抚在着手术伤口的部位,讲述起当年到北京求医的故事:

1999年,正在内蒙古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金海,查出了患有上颌窦腺癌,起初家人并没有将真实的病情告诉他,只是劝他转院到北京就医。当时金海只是感觉到纳闷:“一个小病为什么要到北京就医?”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经不住家人、朋友的劝说。在北京经过一番检查后,等待他的却是一份恶性肿瘤的诊断书,这无异于一张“死亡通知单”。接到通知后,金海特别灰心,“怎么办呢?”于是,他第一个想到了给他的导师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打电话,将病情告诉了他。道尔吉老师听到这个消息也愣住了,可能不知该说些什么,半天就只说了一句话“一定给我顶住!”。说到这里,金海教授不禁哽咽无声。他说:“听见这句话特别受感动,当我在茫茫人海中感觉特别的无奈、无助的时候,听到这句很有力量的话,就像是忽然有了依靠,有了支持„„”

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金海趁在手术前要等待各种检查结果的间隙,开始在北京几家医药书店内查询各种治疗有关耳鼻喉科、肿瘤方面的书籍,偶尔一次在一本书上他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上颌窦腺癌是在多种癌症中唯一能够治愈的。”这句话让金海看到了生的希望。提起这件事,金海教授开心地笑着说:“事后,我再去那家书店,再去找这句话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也许是看到别的什么病是可以治愈,但这在心理上却给了我一次暗示,觉得只要意识上、精神上如果不垮的话肯定能治好。”

从此以后,金海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手术、复发、再手术„„

在这期间,家人、同事、朋友,给金海的支持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使他重新燃起了求知的热情。记得在1999年第一次手术后回到家中,当时75岁的内蒙古大学原校长特布信教授,闻讯带着老伴特地赶到他家看望,鼓励他树立信心,同时也为他的病情感到惋惜:“近代史研究,我还指望你呢,结果你得了这个病„„”话只说了一半就再也没有往下说,但这句话却让金海受到莫大的鼓励。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金海教授含着泪说:“听了特布信教授的这句话我才明白,原来学校的老一辈领导对我一直寄予了厚望,怎么能因为我的这点病耽误课题的研究呢。”

“只要还能思考,我会一直坚持。”

金海所在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这里有很多专家、学者,多少年来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克服着种种困难潜心研究课题。这些身边的学者,用行动告诉金海“坚持,就是胜利!”。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郝维民,他是金海的老师、同事也是朋友,老人家已是满头白发,但是还在每日为科研项目到处奔波,不辞辛苦。就在2008年春节前夕,郝维民教授检查出了患有糖尿病,医生让他住院他不肯,是在医生的强迫下才勉强住院治疗,不到一个星期,又强烈要求出院,继续研究课题。在金海眼中这样的学者是他学习的榜样。他说:“我觉得比起那些老学者们,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的学问。癌症虽然可怕,但是我还没有到趴下让别人每天伺候的地步,我还能吃、能走,脑子还能思考,还不至于糊涂,所以在我有生之年能干多少算多少,如果病复发了,那我就再去治疗。” 有了活着的动力,金海教授开始潜心研究自己的科研课题。

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他完成了博士生学业,完成20万字高水平的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金海教授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略内蒙古史》,任副主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学百科全书·近现代史卷》任常务副主编;2001——2004年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日本在内蒙古殖民统治政策研究(1931—1945)》;2003——2005年承担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项目《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2001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通史》,任第六卷主编;2004年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鄂温克族现代游牧社会文化研究》,参加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清史·民族志·蒙古族篇》„„

金海教授的这些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研奖项。他担任副主编的《内蒙古革命史》一书,曾于1999年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图书奖等5项奖励;《百年风云内蒙古》(合著)一书于200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蒙古民族通史》(合著)一书于200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图书奖;《日本与内蒙古》(专著)一书于200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金海教授被内蒙古大学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金海是好样的!”

在丰硕成果的背后,金海教授却无法逃脱疾病带给他的打击。2007年,金海的病情开始恶化,肿瘤蔓延到眼球后方,必须进行手术。这次手术,让金海的身心再次受到重创,因为手术不得不把睛球带眼框一起切除。这样,手术过后,金海的右眼没了,只留下了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黑洞„„

由于没有眼框,金海就连安义眼的机会都没有。就在此时,他的右耳听力也在急剧下降,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手术过后,金海教授心情特别的烦燥,经过医生、同事、同学及家人的与开导,才渐渐恢复过来。手术一个月后,金海教授便又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

在与记者交谈时,金海教授不时用手扶着右耳上的助听器,避免由于耳塞的不适引起刺耳的嗡鸣,还幽默地说:“现在跟你说话,我只能戴着助听器才能听见,不然我跟你说话只能说啊?啊?啊?”

其实,2007年的那次手术使金海的身心再次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事后,记者在采访金海教授的大学同学乌其拉图时,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强忍眼泪,哽咽着说:“去年金海已经是第七次做手术了,做完手术回来以后,他三天不吃不喝,金海的爱人也是我的同学,给我发短信说‘老乌你过来一下,金海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也不说话。’我想当时他对生命已经失去了信心,毕竟他还是血肉之躯。我去了他家,并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就是随便聊聊天,他马上就开始说话了,然后便起来开始吃饭了。可是我知道,他已经失去了味觉、嗅觉„„我觉得金海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金海教授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求知是他唯一的追求。疾病并没有压垮这样一位执着的学者。目前,他还主持1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加了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清史》编纂项目,负责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之“当代内蒙古”学科方向的建设工作,参与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同时还精心辅导着7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

“相信你未来一定能度过辉煌的人生。”

尽管还要承受着病痛,金海对生活的热爱却没有一丝减退。在他家的书房内,记者看到这两样两封来信。其中一封信是2006年,金海教授的专著出版,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远在吉林大学有过一面之缘并经常书信往来的老教授,并寄去了自己新出版的专著。老教授收到书和信后,给金海教授回了这样一封信:

“你邮来的书我已收到,看到你的相片及后记,为你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深为佩服和欣慰。你能战胜疾病,并取得很大成就,你实在让我佩服。你的爱人很了不起,因为你的病让人害怕担忧,我和我老伴就如此,我们以为你不在人世了。我相信你未来一定能度过自己辉煌的人生。”

另一封信则是,曾经为金海教授做手术的北京协和医院的耳鼻喉科的主任,他是位60多岁的老专家,他收到金海教授寄去的2002年在《内蒙古日报》上发表关于金海的一篇通迅,回信道:

“感谢你给我寄来了好消息,为你战胜疾病、奋发向上的毅力和精神而激动,为你取得的成就而高兴!由衷的祝贺你!做为一位医生应该向你学习,努力工作,使更多的病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恢复健康,帮助更多的人在事业上和生命中创造更多的奇迹!”

金海,是位普通的学者,但他却用超人的毅力和精神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在学术界中闪耀着光辉!

第二篇:学习王强教授先进事迹有感

王强,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员,出生于1970年9月,于1992年7月参加工作,在2011年被评为教授,病逝于2012年9月。最大成就: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该著作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经济法政学被多数学生视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吾亦如此。然而,《光明日报》对盐城师范学院已故教师王强教授的长篇通讯《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七○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让我认识到“各行各业都有其魅力所在,只待你去探索并为之沉迷。”无疑,王强他找到了为之沉迷的所在---研究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并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王强逝世时也才只有42岁,处于经验较为丰厚、精力较为旺盛的年龄段,正是为社会做出奉献的好时期。他的这一生虽然短暂,却没有白活:短短四年时间里,王强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并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并且在病榻上每年坚持给七位学生指导论文„这些都是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王强教授毕生热爱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传播的道路上,始终孜孜以求,至死不渝。他对贾后名老师的临终嘱托、对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念念不忘、让纸笔占据了的病床、病后时而来学校的坚持、重症拮据却依然捐赠书籍的默然、身体不行就动脑的执着、永远充满着对工作的热情„.这些近乎“痴迷”的举动,我却从中体会到了他“死要重于泰山”的信念。这不仅是取决于他时日无多而对自身毅力的激发,也是日常生活对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他总是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傻劲”,和学生们打闹成一片,同吃同住同穿同学,像父亲对待孩子一样掏心掏肺,让孩子们颠覆了以前对公共政治课枯燥乏味的印象,真正知道了它的价值---我以为这正是一位教师真正价值意义的体现。他有着对教育事业的坚韧的钻劲。凡是有关经济法政学的问题,他都得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斟酌,于是一点、两点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跃然纸上;他也深刻懂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传播者,切忌扮成‘传声筒’。要沉下身去,学好‘普通话’,说好‘家常话’: 与农民,他会唠种田补贴、邻里关系;与工人聊薪酬待遇、医疗保险;与干部说党建惠民、廉政建设„”,借此提升思想而不是只做一个只会教书育人的书呆子。

王强教授与孙卫芳老师忠贞不渝的爱情令我钦羡与感伤,他们既是伴侣亦是知己,大学中志同道同的契合引为朋友,毕业后双宿双飞于落后区执教,书房中窝在一起静静的看书学习,病床上的相濡以沫(墨)„我在此诚信祝愿孙卫芳老师忘记苦痛,保留这份难能可贵的记忆,继续追寻幸福、追求事业去过完余生。

第三篇:学习王强教授先进事迹后感

光环背后的教师、学者、党员

——学习王强教授先进事迹后感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我以为,王强教授,正是用生命炼就了一副坚持追求真理钢铁之躯。哪怕肿瘤掠走他的气力,哪怕病魔夺去他的生命,他依旧在“用生命守望着马克思主义阵地”。

中国文明网对王强教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师者风范树时代先锋,学者品格铸崇高楷模。”的确,他是时代先锋,他是崇高楷模,但这些虚名一定从来也不是他苦苦索求的。在所有的光芒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位敬业爱岗、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一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的执着学者,千千万万党员中平凡而又不凡的那一个!

从1992年毕业参加工作起直至2012那年病逝,王强教授,我更愿意叫他作王老师,他在教育工作者的岗位上坚守的整整20年。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更是关爱有加,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学生总说:“人生遇王强老师,足矣!能上王老师的课,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王老师有股“傻”劲,同事向他寻求帮助时,他从不推辞。王老师,更有股“钻”劲,他上课不仅是讲授知识,也是传授做人的道理,他花了很多心思,将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精髓渗透到学生内心。作为一名即将毕业,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王老师用他短暂却辉煌,朴实却耀眼的艺术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住院期间,王老师没办法在课堂上讲学了,但即便在化疗期间,他也不肯闲着。他总说,“要是能上课我就上课,身体实在坚持不了,把研究的事交给我,动动脑筋还是可以的。”从2008年断断续续住院以来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在各类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他的病房里摆放的是触手可及的纸张、笔与研究资料,最终留下了一部沉甸甸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他是一名矜矜业业的学者,一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我们更不能忘怀的是,王强教授是一名优秀的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的共产党员。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向往与追求,为我们这些即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们树立了一座丰碑,告诉我们入党后将要攀登的山并非是青山秀水,而是险峻的高峰。他的事迹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十八大精神中关于增强党性的要求:秉承“三轻三重”,即轻名利,重名声;轻权力,重责任;轻升迁,重工作。“少讲空话,多做实事”(列宁),“实事求是,力戒空谈”(毛泽东),正如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所践行所提倡的那样,我们的路在脚下,而不在笔尖,更不在嘴边。

第四篇:学习老教授先进事迹之后感

年过八旬的退休教授周伟民和唐玲玲夫妇,他们二老致力于治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半百之年到年过八旬,他们即便花光养老金,走遍海南岛,也要去实现他们年轻时的梦想——修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海南岛史。这种锲而不舍,坚定顽强的逐梦精神深深的鼓舞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同时也让我们为之肃然起敬。 老师的先进事迹后被深深地震撼着.他崇高的人生追求,他那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他是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是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即使年过半百,也不曾放弃梦想,不求奢侈的生活,也不求功成名就,二老相携,穷经皓首,也要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这是他们一辈子的事业,也是一辈子的幸福。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拖着年迈的身体,自费租车、请翻译,再赴琼海、文昌,挨家挨户拍门访问老渔民。对工作如此地狂热,痴迷于梦想的实现,他们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梦想与事业,这是所有成功者们共有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学习。

他们甘于寂寞,潜心研究,不光是知识分子的楷模,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学习榜样。有梦想就奋力追逐,才不会辜负此般美好年华。

向老教授致敬!

2014建筑学 潘嘉赫

2016年11月25日

第五篇:学习xx教授先进事迹后感

光环背后的教师、学者、党员

——学习xx教授先进事迹后感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我以为,xx教授,正是用生命炼就了一副坚持追求真理钢铁之躯。哪怕肿瘤掠走他的气力,哪怕病魔夺去他的生命,他依旧在“用生命守望着马克思主义阵地”。

中国文明网对xx教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师者风范树时代先锋,学者品格铸崇高楷模。”的确,他是时代先锋,他是崇高楷模,但这些虚名一定从来也不是他苦苦索求的。在所有的光芒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位敬业爱岗、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一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的执着学者,千千万万党员中平凡而又不凡的那一个!

从1992年毕业参加工作起直至2012那年病逝,xx教授,我更愿意叫他作xx老师,他在教育工作者的岗位上坚守的整整20年。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更是关爱有加,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学生总说:“人生遇xx老师,足矣!能上xx老师的课,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xx老师有股“傻”劲,同事向他寻求帮助时,他从不推辞。xx老师,更有股“钻”劲,他上课不仅是讲授知识,也是传授做人的道理,他花了很多心思,将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精髓渗透到学生内心。作为一名即将毕业,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xx老师用他短暂却辉煌,朴实却耀眼的艺术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住院期间,xx老师没办法在课堂上讲学了,但即便在化疗期间,他也不肯闲着。他总说,“要是能上课我就上课,身体实在坚持不了,把研究的事交给我,动动脑筋还是可以的。”从2008年断断续续住院以来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在各类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他的病房里摆放的是触手可及的纸张、笔与研究资料,最终留下了一部沉甸甸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他是一名矜矜业业的学者,一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我们更不能忘怀的是,xx教授是一名优秀的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的共产党员。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向往与追求,为我们这些即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们树立了一座丰碑,告诉我们入党后将要攀登的山并非是青山秀水,而是险峻的高峰。他的事迹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十八大精神中关于增强党性的要求:秉承“三轻三重”,即轻名利,重名声;轻权力,重责任;轻升迁,重工作。“少讲空话,多做实事”(列宁),“实事求是,力戒空谈”(毛泽东),正如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所践行所提倡的那样,我们的路在脚下,而不在笔尖,更不在嘴边。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授先进事迹范文】相关文章:

教授事迹材料范文05-28

医学教授事迹材料07-25

优秀大学教授事迹材料05-04

殷祖成教授的事迹材料05-10

陈刚教授范文05-15

讲座教授范文05-16

孙燕教授范文05-17

浙大教授范文05-18

教授2级范文05-15

白文元教授范文05-18

上一篇:健身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技术员的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