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品德教案

2023-04-29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粤教版五年级品德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粤教版五年级品德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 同桌的你

教学目标: 1. 感受男女同学间的不同之处,初步掌握正确处理男女同学关系的方法。 2. 感受真正的友情需要以诚相待,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教学活动 活动一

回忆和同学之间的故事。 活动二

分男女两组,进行劳动小竞赛。 活动三

男方与女方互说对方的优点与缺点。 活动四

以“假如我是男生(女生)”演讲 活动五

讨论怎样与异性交往。 小结全课。

第二课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教学目标: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1. 感受家庭茅盾带给自己和家人的烦恼,能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家庭中的矛盾和烦恼。

2. 当与家人发生矛盾时,能主动与家人沟通,解决问题。 活动一

心理测试游戏“爸爸妈妈,我们互相了解” 活动二

温馨小家庭小计划 活动三

小调查:当你与家人发生矛盾时,你往往向谁倾诉? 活动四

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说说心理话。 小结全课

3. 让烦恼走开

教学目标:

1. 感受生活中学习中烦恼给我们带来的不快。 2. 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烦恼的方法。 活动一

不记名写写延迟的烦心事 活动二

你的烦恼向谁说 活动三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感受烦恼与开心时的不同心情 活动四

演小品给烦恼想办法,比比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 小结全课

第四课 我要上学

教学目标:

1. 简单了解一下《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知道上学权是自己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剥夺。

2. 知道国家保护儿童完成学业的相关政策,公益机构和机构。 3. 知道必要时,要有法律保护自己。 活动一

义务教育法知识竞赛 活动二

小辩论:吴冰是否应该将爷爷告上法庭? 活动三

助学机构知多少 活动四

有人说“穷人孩子应该早点出去挣钱”对不对,讨论。 活动五

校园侵权大搜查 活动六

让我们来帮助无法上学的小朋友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结全课

5.小小维权岗

教学目标:

1、 简单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

2、 感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3、 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一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 活动二

情境表演:当遇到同学勒索时,怎么办? 活动三

社会侵权现象大调查。 活动四 安全校园维权岗 活动五 模拟法庭。

6.一封特别的来信 教学目标:

1. 简单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内容。 2. 知道未成年人犯罪给自已和家人、社会带来的痛苦的危害。 3. 知道不良习惯易于导致致犯罪。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从小培养好习惯,抵制不良行为。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活动一 参观少管所。 活动二

观看明天〈〈为了明天〉〉写一篇观后感。 活动三 编写新童谣 活动四

开展法制教育知识讲座。 活动五

制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板报。 7.悲壮的古炮台 教学目标: 1. 了解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中国慢慢丢失主权,遇到巨大民族灾难的屈辱历史。 2. 3. 初步感受“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

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一 寻访古炮台 活动二

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等,交流观后感。 活动三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讨论为什么鸦片战争会失败? 活动四

“我心目中的圆明园”小报展

活动五

小讨论:圆明园要不要修复。 8.走进中山故里 教学目标:

1. 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故事,和生平。 2. 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慨。 活动一

故事会:我心中的孙中山先生。 活动二 参观活动 活动三 模拟祭奠活动 活动四

小竞赛:看谁写得多。

9.南湖红船破浪开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及不断壮大的革命历程。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2. 感受中国人民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活动一 制作纪念卡 活动二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活动三

“重走长征路”模拟活动。 活动四

寻找革命根据地 活动五

组织观看《南昌起义》、《东方红》 活动六 红色之旅 活动七

革命歌曲歌咏会

10黄河在怒吼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日本帝国义侵略中国的史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各种滔天罪行。 2. 了解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英雄故事,感受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活动一

抗日救亡的歌曲,学习演唱这些歌曲,体会中国人民的抗日激情。 活动二

探究活动 为什么日本侵略军要先占我国的东北地区? 活动三

张学良先生生平故事展 活动四

制作抗日将领书签。 活动五 抗日小话剧 活动六

组织学生观看抗日电影。

11祖国的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壮大的历史,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 2. 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 活动一

军事知识大擂台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活动二

搜集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的资料,图片。可分不同专题。 活动三

赞美心中的解放军 活动四 军歌对唱 活动五 模拟军事训练 活动六

走进军营献爱心

12.灿烂姐妹花

教学目标: 1. 2. 3. 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统一与“一国两制”的相关含义和相关知识。 感受祖国的逐步强大,和“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简单了解香港与澳门的有关历史与地理知识,感受感受港澳人民回归祖国的心声。 活动一

自制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旗、准备香港、澳门回归的录相带。 活动一

看录相,谈感受 活动二

“带你游港澳”解说词设计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活动三

学唱《七子之歌》 活动四

自编一首关于港澳回归和台湾统一的童谣。 活动五

“一国两制”的知识图片展 活动六

写给港澳同龄人的一封信

13.共同的心声

教学目标 1. 知道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台湾省的历史等资料。 2. 初步了解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感受人民盼望统一的心声。 3. 知道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的不懈努力。

活动一

两岸交往大事记 活动二

探究荷兰殖民者为什么要侵占台湾 活动三

搜集一些海峡两岸盼望祖国统一的诗,歌、散文等。 活动四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宝岛台湾”风光游线路设计。 活动四

寻访身边的台湾同湾同胞。

小学教案课件网Http://www.jkedu.net

第二篇: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案 1.

地球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难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具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简介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 拓展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a)

介绍地球内部概况

b)

指导阅读p8的

“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作业: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

板书设计: 1.地球

一、

地球的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 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

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2.

太阳

教学目的:

1.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重点

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难点

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二、新课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万物会怎么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二、新课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1/4,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的巨大辐射的能源。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高能γ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对流层里物质的对流、湍流(及湍流产生的噪声)和大尺度的环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到太阳表面,并通过光球辐射出去。

太阳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约为每分钟2.273×1028焦。而地球上仅接收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太阳每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亿度电的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三、作业:调查周围的人们怎样利用太阳能。

板书设计 2.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3.

月球

教学目的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3.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重点

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难点

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具

三球仪、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二月初一晚上,某牛棚的的牛被偷走了。第二天,探长把某嫌疑犯捉回来审问。疑犯对探长说:“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张三从牛棚中偷走了牛”。探长马上断定疑犯在撒谎。 为什么探长说他在撒谎?是不是牛被偷的晚上根本没有月光?每个月的初一是否有月光?怎样能知道呢?

二、新课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教师在教室制作一张大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把每天观察的记录画到表中。 同学们对月相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大家有什么发现? 分析观察记录表,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二月初一晚上,某牛棚的的牛被偷走了。第二天,探长把某嫌疑犯捉回来审问。疑犯对探长说:“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张三从牛棚中偷走了牛”。探长马上断定疑犯在撒谎。 为什么探长说他在撒谎?是不是牛被偷的晚上根本没有月光?每个月的初一是否有月光?怎样能知道呢?

二、新课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做一做模拟实验,思考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 出示月球模型。

月球黑和白的一面分别代表什么?月球绕地球转一圈大约要多长时间? 教师:

月球黑的一面是太阳照不到的一面,从地球上看就是黑色的。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9.5天,代表一个月相变化周期。 演示三球仪

观察三球仪三球间的相互运动,思考月相变化的原因。

对月相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二月初一晚上,某牛棚的的牛被偷走了。第二天,探长把某嫌疑犯捉回来审问。疑犯对探长说:“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张三从牛棚中偷走了牛”。探长马上断定疑犯在撒谎。 为什么探长说他在撒谎?是不是牛被偷的晚上根本没有月光?每个月的初一是否有月光?怎样能知道呢?

二、新课 三)登陆月球

出示美国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的图片。

假如你是宇航员,即将登陆月球,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地球和月球的环境有哪些差异?

说说登陆月球应该作的准备,并说明为什么。

三、作业:搜集更多有关月球的资料,制作月球知识手抄报。 板书设计 3.月球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三、登陆月球

4.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教学难点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具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把白天简称为昼,黑夜简称为夜,昼夜交替一次为一天。 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2.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小结: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指导阅读P21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把白天简称为昼,黑夜简称为夜,昼夜交替一次为一天。 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由于世界各地的昼夜存在着差异,同学们可以借助网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把白天简称为昼,黑夜简称为夜,昼夜交替一次为一天。 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昼夜变化也会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指导阅读P23 哪几种动植物的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的影响较明显? 小结:

大多数动植物的生长活动都受昼夜变化的影响。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植物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的知识。 板书设计 4.白天与黑夜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5.春夏与秋冬

教学目的

1. 了解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对比实验,观察并了解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 教学难点

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具

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每块的背面粘贴一支温度计、大镜子、手电筒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

二、新课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出示一个手电筒,分别在黑板上演示直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直射和斜射时光束有什么不同。

(直射时光线集中,照射面积小;斜射时光线不集中,照射面积大。)

直着照和斜着照,得到的光束有什么不同?被照射区域的温度有什么区别? 直射和斜射是否会形成不同的温度呢? 做书上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

二、新课

二)四季的成因 我们已经知道,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也就形成了明显不同的温度。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

二、新课

三)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四季气候不同。有的地区冬天特别冷,夏天比较凉爽;有的地区冬天比较温和,夏天特别酷热。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一种呢? 我们通常是如何躲避严寒酷暑的呢? 四)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动植物寒冬没有棉衣,酷暑没有空调。他们是如何抵御严寒酷暑的呢? 介绍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典型方式。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式。 板书设计 5.春夏与秋冬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二、四季的成因

三、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四、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6.祖国各地的春天

教学目的

1.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通过网络课堂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春天的特征。 教学重点:

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有什么特征?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今天,我们就通过网络课堂来探究、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美丽的春天!

二、新课

指导阅读P30-31. 关于春天的研究内容是很多的,如气温升高、降水、花开、蛙鸣、小草返青、大树发芽等等,我们首先要“提出研究内容”,然后“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再“讨论与交流”,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

(一)现在,我们就选定一个研究内容:如“一周气温的变化”。 1.研究内容:一周气温的变化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一周每天的平均气温

3.讨论与交流: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有什么特征?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今天,我们就通过网络课堂来探究、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美丽的春天!

二、新课

(二)我们也可以选定另一个研究内容:如“油菜开花的研究”。 1.研究内容:油菜开花的研究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油菜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 3.讨论与交流: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7.种子和幼苗

教学目的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 3.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 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出示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以及提前几天用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做的发芽情况的实验。 解剖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然后说说什么样的种子才能发芽。 得出: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 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

二、新课

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中不发芽,种到地里就会发芽?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

出示一组(三个杯子)发芽情况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了相同数量的种子和土壤,只是1号杯空气充足,无水;2号杯水和空气均适量;3号杯水较多,缺乏空气。

观察不同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得出:

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 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三)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1. 种子从外界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原来干燥、坚硬的种皮逐渐变软,整个种子因吸水而呈现膨胀,终于将种皮撑破。

2. 种子吸水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贮存在胚乳或子叶里的不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简单的可溶性物质。

3. 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很快地生长起来。

4. 种子里胚根首先突破柔软的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5. 胚根伸出不久,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 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

二、新课

四)拓展:子叶的作用

子叶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幼苗萌发后的子叶为什么不会慢慢长大,反而慢慢枯萎了呢? 你认为子叶对幼苗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 同学们可以课后做个实验来验证子叶的作用:

选用两株刚出土且差不多大小的幼苗,一株去除子叶,另一株不去除,然后把两株幼苗种在一个盆里,过几天观察看看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三、作业

网上学:各种各样的种子

1.请同学们上网了解更多植物种子的特点和用途。

2.请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自己周围一些植物种子方面的资料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7.种子和幼苗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

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子叶的作用

8.植物长大了

教学目的

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2.了解植物的生长是有周期性的。 教学重点

1.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2.了解植物生长的四个主要阶段: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教学难点

收集植物生长过程的数据,分析数据并找出规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株植物萌发以后生长很迅速,但它会一直这样快速地生长吗?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植物长大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比如植株长高、叶子变多等,我们可以用测量、统计等方法记录这些变化。

定期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把收集的数据记录下来,例如绿豆可以采用记录高度变化的方法、黄瓜则可以记录新增叶片的数量等等,请同学们选定一株植物进行观察,然后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P43的记录表里。

想一想,植物生长过程中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2.数据处理

用图表把数据列出来,有助于对数据进行分析。 3.结果分析

分析植物生长高度变化记录表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株植物萌发以后生长很迅速,但它会一直这样快速地生长吗?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植物长大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根据你的记录填写P45的图表。 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周期是不是都一样呢?

三、作业

查找资料,探究不同植物其生长过程的规律一样吗? 板书设计 8.植物长大了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2.数据处理 3.结果分析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9.养蚕

教学目的

1.了解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2.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3.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教学重点

蚕一生的生长和变化。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蚕不同阶段的特点,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规律。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蚕宝宝多可爱啊,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蚕宝宝的世界,看看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二、新课

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 一)观察蚕卵

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椭圆形的,长1.2~1.3毫米。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适合的温度下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蚁蚕。 蚁蚕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蚕宝宝多可爱啊,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蚕宝宝的世界,看看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1.蚕宝宝刚孵化出来时,小小黑黑的,头部和身体也是黑黑的颜色,大约只有3毫米,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身体全部都是毛,看起来很像小蚂蚁,所以叫做“蚁蚕”。因为蚁蚕的身体很小,所以要移动蚁蚕时,不要用手去抓,最好用毛笔驱赶蚁蚕到纸片上再将其移走。 2.要注意养蚕的注意事项(P48)。

3.观察蚕在幼虫阶段体长的变化,记录观察数据,并将数据用图表表示出来。 4.分析图表,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体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蚕宝宝多可爱啊,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蚕宝宝的世界,看看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二、新课

四)观察蚕的幼虫

蚕幼虫的身体结构: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共13节。头部有口和六对单眼,胸部有三对尾端尖突的足(胸足)。腹部有四对圆形肉质的足(腹足)及一对尾足。腹足可以帮助蚕在桑叶上四处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黑色的小点,称为“气孔”,是蚕的呼吸器官。 蚁蚕生长几天后就要脱皮。脱皮后,蚁蚕就变成了二龄蚕。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脱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

蚁蚕和五龄蚕的异同点:

蚕 五龄蚕

小结

不同点 头部较大 身体发黑

全身都长毛 头部很小 身体白色

全身无毛 外形有差异

相同点 身体都分为头部、胸部、腹部

身体都具有三对胸足,四对腹足及一对尾足 身体结构相同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蚕宝宝多可爱啊,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蚕宝宝的世界,看看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二、新课

五)蚕茧里有什么? 五龄蚕后,蚕的身体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且不爱吃桑叶,这时蚕就准备结茧吐丝了,蚕先向周围吐丝,以固定茧的位置,然后再吐丝将自己包围起来。一只蚕所吐的丝,其长度可达1000~1500米。

蚕茧内还有一套蚕皮,那是化蛹时,蚕蜕下来的。刚开始,蚕蛹是白色柔软的,不久就渐渐变色,最后呈褐色变硬。蚕蛹的身体的正面是一节一节的,蚕蛹的腹部可以隐约看到翅膀的纹路和触须及三对足,蛹的侧面有气孔。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经过10~15天,蛹会蜕去蛹壳而羽化成蛾。

蚕蛾头部上有发达的复眼、梳状的触角,口器退化。胸部三节,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雌性7节、雄性8节,7对气门。腹部末端有发达的外生殖器,雄蚕蛾身体较小,触角稍大;雌蛾身体较大,但触角稍小。蚕蛾虽然有嘴巴,却不再吃任何东西。

雌蛾尾端散发气味引诱雄蛾前来交配,交配后不久雄蛾死去,雌蛾开始产卵。雌蛾一般可以

产五百个左右的卵。产完卵后不久,雌蛾也会死去。 七)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

三、作业

网上学:动物的一生

1.比较蝴蝶和青蛙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了解其他一些常见的动物的一生。 板书设计 9.养蚕

一、观察蚕卵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四、观察蚕的幼虫

五、蚕茧里有什么?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七、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

10.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的

1.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在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教学难点

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彬彬的声音怎么变得沙哑了?

彬彬要长大了吗?从哪些方面能够说明人在不断生长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我们在成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搜集一些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仔细研究一下,看看自己从小到大的外貌是怎样变化的,描述自己的外貌变化情况,把它记录在P55里。 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外貌发生了变化,身高和体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怎样才能知道近几年自己在身高和体重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呢?

1.到校医室查一查自己几年来的身高和体重的记录,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设计成表格记录下来。

2.分析数据,发现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规律。

3.你的身高和体重每年增加的情况都一样吗?在哪一年增加得最快?(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

12、13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

11、12岁开始增长较快)。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彬彬的声音怎么变得沙哑了?

彬彬要长大了吗?从哪些方面能够说明人在不断生长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我们在成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三)我们长大了

除了身高、体重增加之外,我们的身体还出现了哪些变化?

在长大的过程中,少年儿童的身体会悄悄地发生变化。男生开始长胡须,颈部开始出现突起的喉结,声音变得很低沉;女生的乳房开始渐渐地发育,月经也开始出现,无论男女都开始出现“青春痘”。这些变化是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四)健康成长

指导阅读P58资料 小结: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发育得好,能给一生的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础;发育得不好,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健康。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青春期的保健。由于人在青春期各方面生长发育很快,所以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增加营养。另外,还要注意保证睡眠,加强锻炼,预防疾病。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青春期保健知识。

板书设计

10.我们在成长

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

12、13岁开始增长较快。 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

11、12岁开始增长较快。

三、我们长大了

四、健康成长

11.植物生长靠什么

教学目的

1.认识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分。

2.知道砂土、黏土、壤土的不同特性对植物生长会产生影响。 3.知道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 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包括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 教学难点

砂土、壤土、黏土的特征与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波波、妍妍、琪琪三个好朋友走到一个墙角边,发现墙角边的两株植物长得大小不同。 为什么生长在相邻位置的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很大不同呢? 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植物生长靠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观察书上的一组对比实验,得出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营养。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土壤里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这些养分溶解在水中,能被植物吸收。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波波、妍妍、琪琪三个好朋友走到一个墙角边,发现墙角边的两株植物长得大小不同。 为什么生长在相邻位置的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很大不同呢? 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植物生长靠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三)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壤土能保水保肥,养分丰富,最适合植物生长。 2.黏土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 3.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根据三种土壤的特点,把你的预测填写在P64“我的预测”里。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波波、妍妍、琪琪三个好朋友走到一个墙角边,发现墙角边的两株植物长得大小不同。 为什么生长在相邻位置的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很大不同呢?

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植物生长靠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

四)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营养,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阳光、空气、温度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呢?

1.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阳光,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2.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空气,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植物的生长没有适宜的温度,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得出:阳光、空气、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五)拓展:制作豆苗迷宫 指导阅读P67

三、作业 制作豆苗迷宫 板书设计

11.植物生长靠什么

一、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三、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壤土

保水保肥、养分丰富 2.黏土

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 3.砂土

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四、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 阳光 2. 空气 3. 温度

五、制作豆苗迷宫

12《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的原因。

2、通过课文中小组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精神。

3、学生能通过查资料了解一些动物的食量,并能自觉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了。(播放多媒体课件,琪琪和波波去动物园玩,看到许多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的主角是动物。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你们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呢? 生1:我喜欢大熊猫。它是我们的国宝。

生2:我喜欢猴子,蹦蹦跳跳的,聪明又伶俐。

生3:老师,我喜欢小鸟,因为它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多好啊!而且它们还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呢!

生4:„„(学生们都很积极发言。)

师:是啊!动物们真的很可爱,而且有很多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板书:动物)那动物要吃东西吗? 生:当然要啊! 师(边说边板书):“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下面分小组来讨论一下: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二、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小结。

1、师:如果你们感到饥饿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 生1:我会找零食吃。 生2:我会去吃饭。

师:对了,我们人类饥饿时会找东西吃。原因是什么? 生3:吃了东西,我的小肚子就不会咕噜咕噜响了。(笑) 生4:吃饱了就不会饿坏了。饿坏了就会死的。 生5:如果人要生活下去,就应该吃东西。

师:嗯,同学们都讨论得很好,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人要生存,必须吃东西。动物也一样。(师生共同小结)。

教师小结:通常情况下,动物和我们一样,一段时间不吃东西就会感到饥饿。我们在饥饿的时候会感到乏力。这是因为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会转化成身体需要的物质和力量。这些物质会被身体所吸收,它所产生的能量可以提供运动的力量,并维持体温。其他动物也是这样,它们要生长、运动和维持体温就要不断地进食。

2、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在开心地吃东西)同学们,看画面。刚才我们讨论完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外,现在再来想一想“动物所吃的食物能起到哪些具体的作用呢?” 生1:老师,我想兔子吃了红萝卜以后,更会蹦蹦跳跳,而且它天天吃得好的话,会很快地从小白兔变成大白兔。

生2:我想豹子吃了肉以后,会更有力气,跑得更快。

生3:小鸡吃了东西后会慢慢长大,母鸡吃了东西后,会继续下蛋,孵小鸡。 生4:„„ 师:同学们的意见还不错,这也是动物维持生命的目的。但是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可能不同。(出示“我的记录”)

动物 蚯蚓 麻雀 蚂蚁 青蛙 食物

(多媒体播放:蚯蚓、麻雀、蚂蚁、青蛙在野外觅食的片断。)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小动物们吃什么东西,然后记录在表格里。 ①抽

一、两位同学的记录表检查。 ②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们发现了多种答案:麻雀除了吃害虫外,也会吃一些果实;蚂蚁除

了吃饼干外,也会吃一些甜的食物;青蛙除了吃虫子外,也会吃飞蛾。)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表的意见都很好,也非常正确,说明大家平时都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第二课时

3、师:(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彩图)同学们,根据动物刚才的食性,我们可以把动物来分分类: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动物 甲虫 蝙蝠

喜鹊

蛇 老鼠 食物 树叶 昆虫

种子、昆虫 小动物 种子 动物 兔子 松鼠

狐狸

鹿 食物 草 果实、昆虫 果实、小动物 草

①植食性动物:

②肉食性动物:

③杂食性动物:

<1>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 <2>分类、检查答案。

三、知识拓展:小动物,大食量(让学生根据资料提示进行阅读,丰富课外知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除了学习到动物为什么吃东西和吃什么东西外,也知道部分动物的食性和食量,大家一定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那么自己就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看谁搜集得最多、最好。另外大家也要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一定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小结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评价:

1、这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的一篇课文,它主要是围绕“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和“动物吃什么”这两个话题展开。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很多是学生们平时见过的和常接触的,所以知识方面都挺丰富,生活常识不错。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后基本上都能作出一个小结。

2、在这节课的设计上运用了多媒体去创设情境,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课件创设本册书的主题人物琪琪、波波去动物园玩的情景,通过看动物而引出新课中的一些问题和内容。

3、知识拓展方面:从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再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进行了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13《植物繁殖的奥秘》

内容标准: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 了解植物可用不同的器官繁殖。 3. 关注和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术。 能力培养

1. 能对开花结果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并能用实验找到答案。

2. 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并对实验现象做出科学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发现生物繁殖的规律,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2. 保持探究科学的兴趣。

3. 通过对繁殖新技术的了解,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流程

思考讨论——实验观察——搜集信息——分析交流 重点难点

运用对比实验、搜集信息、分析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了解花的多种传粉方式、种子的多种传播方式和植物繁殖的多种方式。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问题:为什么这几朵花都凋谢了还没有结果呢? 目的:再现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探究主题。

二、活动一: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

导入:植物为什么要开花后才能结果?是不是只要开花就会结果? 讨论: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和猜想。

任务:观察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选两朵刚开放的、有雌蕊的花,把其中一朵的雌蕊摘去,对比观察。

观察:两朵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

媒体:播放“开花结果” 视频 ,观察花变成果实的过程。

讨论:讨论花在结果过程中的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与结果有什么联系。

目的: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汇报和交流,知道植物必须要有雌蕊才能结出果实。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问题:为什么这几朵花都凋谢了还没有结果呢? 目的:再现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探究主题。

二、活动二:给植物传粉

媒体:出示玉米人工授粉的图片。

问题:为什么要给植物进行人工授粉呢?

引导:如果是像玉米这类种子较多又密集的农作物,可以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产量。 活动:尝试进行玉米人工授粉。收集玉米花粉,为玉米雌蕊传粉。

观察:如有可能,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观察,比较经人工传粉和没有经人工传粉的玉米棒在结籽饱满程度方面有什么不同。

交流:各小组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汇报和交流。

拓展:人工传粉的方法也适用虫媒花吗?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问题:为什么这几朵花都凋谢了还没有结果呢? 目的:再现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探究主题。

二、活动三:了解种子的传播

媒体:播放“种子的传播” 视频 。

导入:植物结果后,是怎样将果实和种子传播出去的? 问题:种子的传播有哪些方式?

讨论: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交流:将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和分享。

归纳: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植物的种子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以便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问题:为什么这几朵花都凋谢了还没有结果呢? 目的:再现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探究主题。 二.活动四: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导入:植物只能用种子进行繁殖吗? 媒体:播放“植物的营养繁殖” 视频 。

问题:像香蕉、甘蔗,这些植物一般不容易结出种子,没有办法通过传播种子来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的呢?

引导: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搜集: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营养繁殖的有关资料。 交流:将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引导:人们为了优化一些植物品种,常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嫁接、扦插、压条等技术方式进行繁殖。

拓展:利用网络,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术。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4. 卵生和胎生

教学目的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知道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3.了解生物繁殖有关的技术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教学难点

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两者之间的差异。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鸡蛋。

鸡为什么要下蛋?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出来的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四课《卵生和胎生》(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哪些动物是卵生的? 还有哪些动物也生蛋呢?

小结:大多数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脊椎动物里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也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产在水中的卵,通常软而无壳。产在陆上的卵,通常较硬甚至有壳。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鸡蛋。

鸡为什么要下蛋?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出来的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四课《卵生和胎生》(板书课题)。

二、新课

二)哪些动物是胎生的? 什么是胎生?

胎生和卵生有什么不同?

哪些动物通过胎生方式繁殖后代?

小结: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胎生方式繁殖后代的。 三.巩固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鸡蛋。

鸡为什么要下蛋?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出来的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四课《卵生和胎生》(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三)特殊的繁殖方式:

1.产卵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2.“胎生”的鲨鱼

3.卵胎生动物:它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情况。锥齿鲨、星鲨、某些毒蛇(如蝮蛇、海蛇)、某些热带鱼和胎生蜥、铜石龙蜥等均为卵胎生动物。 四)资料:动物的克隆技术

指导阅读P86“动物的克隆技术”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板书设计

14. 卵生和胎生

一、哪些动物是卵生的?

大多数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脊椎动物里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也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二、哪些动物是胎生的?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胎生方式繁殖后代的。

三、特殊的繁殖方式:

1.产卵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2.“胎生”的鲨鱼 3.卵胎生动物:

四、动物的克隆技术 附:

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填空:50% 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10。 2.地球内部由、 和 三个部分组成。 3.植物生长的四个主要阶段:、 、

、。

4.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

。 5.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 动物。 6.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 动物。

7.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

动物。 8.花粉传播的方式有:传粉、 传粉和

传粉。

9.有些植物可以用

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10.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

生方式繁殖后代的。

二、简答题:20% 1.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

2.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三、问答题:30% 假如你是宇航员,即将登陆月球,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第三篇: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 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观察植物的根

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都具有这一器官。不同植物的根,其长短、粗细、形态各不相同,请仔细观察根和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根的特征。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板书:根系分为: 1)直根系 2)须根系

直根系的特点是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而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长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

还有哪些常见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

下列植物的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课文四种植物的根系分别是:稻——须根系;蒲公英——直根系;洋水仙——须根系;芝麻——直根系。

(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广。

(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板书)根的作用: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四)毛茸茸的根尖

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根毛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板书根的作用):2)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五)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这是一幅典型的草原植物的根系分布图。图中植物通过根状茎连成一片,根系的分布浅而密,构成了密密的网状。

这是沙漠植物的两种典型的分布图。图中左侧的是骆驼刺,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右侧的是仙人柱,根系虽然很浅,但扩展得很宽。

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

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三、教学后记:

根长得越深,分布得越广,植物就越不容易被大风刮倒。同时,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各种矿物质,因此根系的分布范围越广越深,才能保证从土壤中获得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由此说来,植物的根系越发达,对于植物的生长越有利。我们常说“根深叶茂”,正是这个道理。

第二课 茎里的“运输网”

教学目的:1.了解茎的形态。 2.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探究茎的作用。 重点难点:茎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指引

琪琪发现折断的茎的断口处有水滴出来,那水是哪儿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茎里的“运输网”》(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 白花染色实验

在课本上介绍的实验里,我们能在浸泡在红颜色水里的姜花茎的横切面上看到许多小红点。这说明了什么?

红颜色是从植物的哪个部分传输到植物的茎部呢?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二)探究茎的其他作用

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1)出示课本图,观察图中各种类型的茎。

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茎,归纳出茎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出示一些图片,有被剥皮的树干、树干的断枝缺口处等。 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

归纳出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三)树干和枝条记录的秘密

植物的茎可以包括哪些部分呢?(树干、树枝、藤等) 茎在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茎周长的变化;茎长度的变化;树皮颜色的变化。

三、教学后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茎,植物的茎有三个作用:1) 运输水分的作用、2) 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3) 运输养分的作用。

第三课 叶里的“加工厂”

教学目的: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理解没有太阳、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重点难点: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引导页的图片。

观察植物的叶子生长的情况和特点。 阳光能照射到每一片叶子吗?

师: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收阳光。叶片怎样才能接收更多的阳光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叶里的“加工厂”》(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观察叶子的排列情况 观察叶子的排列,从中发现规律。

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叶镶嵌),叶片这种排列规律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排列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阳光。

(二)绿叶的作用

叶片的排列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阳光。 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指导阅读课本上的卡通虚拟情景图片,简要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讨论:植物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怎样? 植物没有阳光照射会怎么样?

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怎么样?植物对人类极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1)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后记: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课 花里的“育婴房”

教学目的:1. 了解花的结构。 2. 探究花的作用。 3. 了解花的其他特征。

重点难点: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些花的图片一。说说花的名称。 二 三 四

这些美丽的花藏有什么秘密呢?不同植物种类的花,结构是否相同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花里的“育婴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解剖花

自然界花的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却有共同之处。请同学们通过解剖花来了解花的基本结构。

把花朵由外向内一层层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观察各部分的形态和数量,做好记录。 通过解剖活动,学生会发现有的花四部分结构都齐全,而有的却并不齐全,引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定义: 像白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某些部分的花,属于不完全花。

生活中常见的完全花有:木棉花、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茄花、蚕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牵牛花等;不完全花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属单性花,缺雄蕊或雌蕊)、黄瓜花(属单性花,缺雄蕊或雌蕊)、丝瓜花(属单性花,缺雄蕊或雌蕊)、鸡蛋花(缺花萼)、柳树花(缺花冠)等。

(二)寻找花里的“育婴房”

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让学生指出来)

剥开雄蕊的花药,剖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雄蕊顶端的花粉和雌蕊的子房。如观察花粉是否容易脱落,雌蕊的柱头是否有黏性,子房里是否有胚珠(将来能发育成种子)等。然后根据观察到的事实,证明“子房是植物的育婴房” 归纳总结: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成长的。

(三)讨论: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1)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层,由一定数目的萼片组成,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2)花冠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着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 3)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4)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四)给花建档案

1)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几种“花的档案”。 你喜欢哪份“花的档案”呢?为什么? 2)“花的档案”一般应有哪些内容?

教材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花朵档案卡的样本,同学们可以仿照这个形式自行设计档案卡。 3)每组设计一份“花的档案卡”,并制作出来。

4)出示做好的“花的档案卡”,学生与师生之间相互点评。 教学后记:能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了解花的一些其他特征

第五课 果实里的新生命

教学目的:1. 了解果实的结构。 2. 探究果实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观察结果的过程

课本选择了几幅丝瓜开花结果过程典型阶段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变化过程。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发现开花结果的现象:花瓣、雄蕊在慢慢地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把我的发现填写在p24“我的发现”里 小结: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二)果实里藏着什么? 1)出示苹果或梨子的实物。

苹果属于植物的哪一类器官呢?(苹果是果实。) 2)你知道果实里面藏有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学生解剖苹果,并观察苹果的内部构造。 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汇报和交流。 3)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 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 汇报其它果实的构造。

4)归纳小结: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三)寻找植物园的果实

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社区或郊外)

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以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

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 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

(四)讨论:„„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

课本上出示的果实分别是:四季豆、苹果、西瓜、板栗、柠檬

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果皮。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则起传宗接代的作用。有些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的一种构造。

(五)网上学:有趣的果实

以论坛交流的方式,用文字或图片展示一些有趣的果实,将自己知道的果实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们介绍的果实,拓宽对果实世界的了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寻找植物果实的活动,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丰富学生对果实的认识,了解植物的果实是千姿百态的,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后记:了解了果实的结构。探究了果实的作用。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六课 酸奶秘密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

2、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

3、能够收集有关细菌、病毒的资料并参与讨论。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发酵而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3、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4、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5、了解病菌的一些传播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给学生每组一份空的酸奶瓶,让学生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他们会有所发现) 3.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教师为学生提供煮好的鲜牛奶若干。

(具体是:在电饭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并将煮好的鲜牛奶分发给每个小组) ②学生自带消毒过的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几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学生自己制作酸奶。

①测一测:我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____:____ ②教师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③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要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二、认识细菌,解释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谈活: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3.学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 5.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上的资料——细菌和酸奶。 6.教师小结:

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细菌的种类

细菌的繁殖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

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

三、认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7.教师小结: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病菌,许多传染病由病菌引起。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四、了解病菌是如何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 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学生交流。

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第七课 发面的学问

教学目的:

1.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2. 调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 重点难点

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什么使面团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发面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发面团

出示发面团的制作材料。

向学生演示发面团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观察面团发酵前后在颜色、大小、气味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讨论

制作过程中,你认为使面团发大的最关键一个步骤是什么?把自已的猜测写下来,并汇报交流。 小结:原来是酵母菌的使面团发了起来。

(二)认识酵母菌

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起来,我们看到发起来的面团里面有空隙,这些空隙就是发酵时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的空间。

(三)霉菌生长的环境

(出示书中图片)这些橘子和柿子发霉了,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说说看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这些物体上面的“霉”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一组霉菌的放大图片,简要介绍霉菌的特点。 通常在什么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 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

小结: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潮湿、温暖、阴暗。

(四)蘑菇

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

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食用蘑菇及有毒蘑菇。 几种常见的食用蘑菇及毒蘑:

食用蘑菇:金针菇、香菇、鸡枞、竹荪、猴头菇、羊肚菌、银耳等。 有毒蘑菇:毒伞、白毒鹅膏菌、臭黄菇、毛头乳菇等。

(五)网上学:细菌和真菌的利与弊

组织学生参加网上讨论,把自己找到的细菌与真菌的图文资料贴到讨论区,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的能力。比较细菌与真菌,了解它们的利与弊。

第三单元奇妙的电与磁

8 电路的研究

教学目的: 1. 认识简单电路。 2. 知道开关的作用。

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4.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 重点难点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师:如果小金属环碰到金属丝,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灯泡就会亮起来,因为小金属环碰到金属丝后,电池、导线、灯泡组合成为一个电路,灯泡就会亮起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电路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让灯亮起来

1)利用课本图中的材料,让灯泡亮起来。请学生尝试动手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同时,在书上“我的连接图”框中画下电路连接简图,

小结:这样一个闭合回路就是一个简单电路。

2)如果要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应该怎样连接?有多少种不同的连接方法? 把你的连接方法用图画表示出来,记录在p46面的“我的发现”里。

(二)开关加在哪里?

1)电路中的开关就是用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 开关加在哪里?

先画个电路图就会显而易见,把你的连接图记录在p47面的“我的连接图”里。 2)你还见过哪些种类的开关?

指导学生阅读p47最后一段。

(三)判断容易导电的材料

演示:在一个带开关的简单电路中,拆下开关,把橡皮等物体接在开关原来的位置,灯泡还会发光吗?用其他物体替换又会怎样呢?

把实验结果记录在p48面的“实验记录”里。

小结:能令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材料,而不容易导电的材料不能令灯泡发光。

(四)制作数学游戏机 出示课本图。

1)数学游戏机背面应该怎样连接线路,才能让它能正常使用? 2)根据电路原理和公式的连接需要,设计连接方式。

(五)安全用电

指导学生阅读p50面,了解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为什么要注意用电的安全,并且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1. 身体不要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 2. 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 3. 不用湿手触摸电器, 清洁电器时要先断开电源。

4. 遇见不正常的放电或触电事故时,应先断开电源。

9 有趣的磁现象

教学目的:

1. 知道磁铁都有磁性和两个磁极。

2. 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3. 知道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 重点难点

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擦窗器为什么隔着玻璃还能相互吸着呢?里面是不是有磁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有趣的磁现象》(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磁铁能吸起什么? 实验得出:

磁铁能吸引铁及由铁制成的物体。

(二)磁铁哪个部分磁性最强?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磁铁的两端有很强的吸力,这里的磁性最强。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这是因为“北”的英文单词是“North”,“南”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标字母N,指南的一极标字母S。

(三)两块磁铁的探究

磁铁能吸引一些东西,那么在两块磁铁互相靠近会有什么现象呢?

把磁铁吊在绳子上,用一块磁铁的N极对着另一块磁铁的S极,然后让它们慢慢接近,突然它们吸到了一起;让两块磁铁的S极互相接近,这时磁铁产生排斥而扭向两旁;再将两块磁铁的N极互相接近,这时磁铁也产生排斥而扭向两旁。

通过观察可发现:相同的两个磁极(如S-S,N-N)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如S-N,N-S)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小结:磁铁同性极互相排斥、异性极互相吸引。

(四)擦窗器的结构

出示实物(擦窗器,并演示使用方法)。 分析擦窗器用到了磁铁的哪些特性? 里面可能有几块磁铁?

(五)隔物吸铁的探究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隔着什么物体吸铁,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磁铁隔着较薄的物体能吸铁。

(六)研究磁力的大小

磁力的大小相同吗?

磁铁可以隔着多厚的纸(或木板、布块„„)吸铁?想一想为什么再厚些就吸不住了呢? 小结:磁力有大有小,磁力的大小是不会改变的。

(七)哪里应用了磁?

哪里利用了磁?

磁的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如电冰箱门封、磁性跳棋、塑料笔盒的盒盖、箱包的磁吸锁、铁皮黑板上压图片的小磁铁、打靶玩具中的磁性飞镖、门后防风磁吸、冰箱磁铁装饰、皮包或钱包上的磁铁扣、扬声器里的磁铁、磁性擦窗器、磁性胸针等。

(八)磁铁游戏 出示课本图片。

你能仿照波波的设计,也设计一个利用磁铁的游戏用具吗?

你的磁铁游戏是怎样玩的呢?你用了哪些材料、怎样制作?你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些材料制作呢? 学生分组设计并讨论设计的合理性。

把你的设计填写在p57面的“我的设计”里。

10 指南针

教学目的:

1. 初步感知物体间的磁化现象。 2. 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作简易指南针。 3. 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重点难点

制作简易指南针。

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讲述彬彬他们郊游的故事。 为什么指南针能告诉我们方向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指南针》(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小磁船的探究

教师做“小磁船”的演示,得出:磁铁能指示方向;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制成的。

把你的结论填写在p59面的“我的结论”里。

(二)制作指南针

除了书上介绍的制作方法外另外介绍以下两种制作方法: (1)浮力支承式指南针 制作方法:

①用永磁铁对两根钢针进行磁化。

②把一小块2厘米×2厘米×2厘米的硬泡沫塑料做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底面呈一个正方形(2厘米×2厘米),上一半用刀片切成棱锥状,把磁化好的钢针水平地穿在棱锥上。

③在碗里盛满水,然后把做好的装置放在水面上。钢针和硬泡沫塑料就能在水面上自由转动,当它静止时,就能指示南北方向了。泡沫塑料块可以用塑料瓶盖或软木塞代替。也可用玉米秆的芯制作。 (2)悬挂式指南针 制作方法:

①把两根磁化好的钢针平行穿在黄豆大小的硬泡沫塑料块上。 ② 在塑料块上穿一根细线,悬挂在圆珠笔芯的一端。圆珠笔芯的另一端用对折的小纸片夹紧,纸片插在竖立的书的装订线一侧,紧贴装订线,作为支架。使塑料块连同钢针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钢针在静止时,就能指示南北方向了。

11 神奇的电磁铁

教学目的:

1. 知道电能产生磁。

2. 探究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3.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4.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5. 学会制作电磁铁。 重点

知道电能产生磁。 难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

铁钉、漆包线、大头针、电池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电磁起重机图片。

看了这张图片后,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神奇的电磁铁》(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电磁起重机为什么能吸铁? 出示图片(电磁起重机的内部装置), 观察电磁起重机的吸盘结构

能不能利用电池、导线、铁钉这些材料做个模拟电磁起重机呢? 学生分组制作电磁起重机,并尝试用它吸起铁制的大头针。 知道电磁起重机通电产生磁性,所以可以吸铁。

(二)电磁铁与磁铁

出示磁铁和电磁铁。电磁铁与磁铁一样,都能吸引铁。 电磁铁是否也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 设计一个实验,研究电磁铁是否也有磁极。

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发现填写在课本的实验记录表里。 小结:像磁铁一样,电磁铁也具有磁极。

(三)让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更大 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有多大?

出示电磁铁、一盒回形针。观察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回形针。 如果要增加电磁铁的磁性,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 尝试增加线圈匝数来增强磁性。 尝试增强电流的方法增强磁性。

尝试同时增加线圈匝数和增强电流来增强磁性。

小结:电磁铁的磁性可以通过增加线圈匝数、增强电流、同时增加线圈匝数和增强电流三种方法来增强。

三、总结:今天,电磁铁已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像各种家用电器、各种车船、飞机、飞船、火箭、人造卫星等等,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它了。

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能量

12 能量及其形式

教学目的:

1.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2. 知道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重点: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难点:知道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很多美丽的小村庄里有着各种大大小小的水车,大家知道水车为什么会转动吗? 不流动的湖水也能够让水车转动起来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能量及其形式》(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是什么使下图中的物体动起来的?

四幅图分别为自行车、太阳能汽车、电气化火车和风车。 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运动起来;

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风车叶片的转动是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通过充分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是能量使物体动起来的。

(二)让小车动起来

可以有多种方法使小车动起来:

1)利用帆架在车上,使车可以利用风能使小车动起来;

2)把气球吹胀,放在车尾,然后把气球放气,气球吹出的气流形成的反冲的能量使小车向前运动; 3)用钉子把橡皮筋固定在桌子上,另一头固定在车上,牵动小车,把橡皮筋拉长,放开手,橡皮筋的弹力(储存在橡皮筋里的能量)会使小车前进;

4)把橡皮筋的一头固定在车上,另一头卷在车的车轴上,橡皮筋的弹力(储存在橡皮筋里的能量)也会使小车前进。

(三)在下面的这些现象中,存在着哪些形式的能量?

在一些常见的现象中,是存在着不同的能量形式的。例如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潮汐能等。 除了以上的能量形式外,其他形式的能量还有:风能、机械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四)能量普遍存在,假如缺少某种能量,世界会怎样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城市如果电能供应不足,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工厂要停工,商店要关门;我们的家里就不能开灯,家用电器(电风扇、空调机、电冰箱、电视机、音响等)就不能使用;大楼由于没有电,电梯不能运行,蓄水池不能抽水而蓄水,电话没有电流„„可以说,没有了电,城市的生活就会被破坏了。

三总结:各种各样的能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

13 能量的转换

教学目的:

1.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 知道水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 重点难点

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引导页的图片。

他们在参观什么地方?为什么水冲下来就会产生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三课《能量的转换》(板书课题)。

二、新课

出示水电站的课本图,观察水电站的内部构造。

发电原理:水流的能量被传递给涡轮机里的涡轮机叶片,涡轮机叶片的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使发电机转子转动产生电磁感应,从而使发电机发出电。 有了涡轮机和发电机等设备,就能发电了吗? 我们来制造一个水电站的小模型进行研究。

(一)让小水轮转起来

制作一个小水轮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一根轴、一个安装叶片的轮轴和六片叶片。 安装小水轮的步骤如下:

(1)把六片叶片分别插入轮轴中的凹槽中;

(2)把轴穿过轮轴中间的小孔。这样一个小水轮就做成了。

如何用水流让小水轮转动起来?可以把做好的小水轮架在水槽上,用一个下部带孔的容器装上水,让水流在一侧的叶片上,小水轮就会转起来了。 水流的能量变成了小水轮转动的能量了。

怎样可以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因素主要有三个:水量、水位落差、水的冲击点。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加大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叶片的边缘等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二)发电的实验

水轮的转动,会带动发电机的转子旋转。发电机转子转动起来就能产生电吗? (1)用一条较长的棉线紧紧地缠在小发电机的轴上。

(2)把发电机两端的接线口连接一个灯泡形成一个闭合电路,发电机相当于简单电路里的电池。 (3)固定好发电机整个装置。首先可以用手先转动一下发电机的轴,看是否能让灯泡亮起来;然后再快速地拉动棉线,使发电机的轴高速转动。观察灯泡的亮度与用手转动轴时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说明,发电机轴的转动是可以使发电机产生电的,并且轴转动的速度越快,发电机产生的电就越多。 结合两个活动,尝试描述水电站将水流具有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三)讨论:水力发电站利用水力来发电,它能把水流具有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下面的发电站,是把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你知道更多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吗?

除了水能可以转换成电能外,还有核能、风能、热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换成电能。 你还知道更多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吗?

发电的原理实际上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那除了水流的能量、核能、风能、热能和太阳能以外,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形式的能量?这些能量是否可以转换成电能?

(四)抽水蓄能电站

发电厂发出的电,如果没有被用户用完,那么剩余的电,会到达哪里?是继续循环利用,还是浪费了?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就是当发的电超过需要(用电低谷)时,利用多余的电力把处于低地势的下水库的水抽到高地势的上水库里储存起来(把电能转化为势能);待需要增加发电量(用电高峰出现电力不足的情况)的时候,再把上水库的水放出来进行发电(把势能转化为电能)。

(五)讨论:请说说课本77页的图中从光能开始,最终转换成声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能量形式的转换?

光能被植物转换成生物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生物能通过果实被孩子(波波)消化后转换成身体内的能源物质(如脂肪)储存起来。然后,脂肪释放出化学能,转换成物体运动的动能(踏脚踏车),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把动能转换成电能传给电热炉,电热炉把电能转变成热能,热能把水壶里的水烧开,水蒸气冲出水壶的壶嘴,转换成声能发出声音。

三、课外作业;网上学:太阳能利用的调查

第五单元 变化着的地表

14 大地的变迁

教学目的: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了解化石的作用。 重点难点

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小伙伴们结伴去郊游,他们在哪里发现了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 出示贝壳镶嵌在岩石里的照片。 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大地的变迁》(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上的原因 1)猜想与假设 指导阅读p82图文

把我的猜想和其他同学的猜想填写在课本p82“我的猜想”上。 2)寻找证据

A. 在高山上发现的古代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

B.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一座山(图上的岩层是海底的颗粒沉积物)。 C.在阿尔卑斯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菊石化石。 D.喜马拉雅山的某些山峰每年会长高几厘米。 3)思考与结论

把收集的证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尝试作出合理的解释。(地壳变化的现象)

(二)漂移的大陆 指导阅读p84图文 通过对世界地图的观察研究,发现南、北美洲东海岸线和非洲西海岸线形状相似,像拼图一样,可以拼合起来,科学家认为,2.5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连在一起的,以后逐渐分开,漂移到现在的位置。这就是大陆漂移说。

三、总结:大地的变迁是地壳运动变化的结果。

15 大地的震动

教学目的:

1. 了解地震现象和地震危害。 2. 掌握科学的地震避险方法。 重点难点

了解地震现象和地震危害,掌握科学的地震避险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四位主题人物参观地震知识宣传栏。琪琪对地震威力发出的感叹和彬彬提出的问题:“地震的危害真大呀”“万一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五课《大地的震动》(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地震有什么危害? 出示大量地震后的图片。

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后,通过资料搜集的手段对地震的危害展开探讨。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地震引发房屋倒塌;

②地震致使公路和铁路扭曲,变形; ③被震裂的大地;

④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印度洋海啸为例)。

(二)假设地震突然发生,我们该怎么办? 指导阅读p88-89 讨论:下面的这些避险方法中,哪些较合理?哪些不合理?为什么?

1)这种避险方法合理。地震发生时,在无法逃出室外的情况时,躲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可避免被室内震落的砖块等砸伤。 2)这种避险方法合理。地震发生时,在无法逃出室外的情况时,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附近、墙根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且在建筑物倒塌时三角空间里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3)这种避险方法不合理。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逃到空旷平坦的地方,不应跑回大楼里。

4)这种避险方法不合理。地震发生时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遇震不慌。切忌跳楼,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5)这种避险方法合理。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和小巷,迅速逃到空旷平坦的地方

(三)设计紧急避险方案

在地震发生时冷静、有序地撤离就能避免或减少地震中由于挤踏而造成伤亡。

以学校为例,要考虑这些问题:撤离的人数(高年级、低年级的人数„„);楼层(高年级、低年级学生所在的位置„„);路线的选择(最终的撤离目的地选择;各楼层学生撤离的次序、校园内撤离的次序„„);撤离时的注意事项(靠右行走,不能拥挤,不携带书包杂物,尽量带上饮水食物„„)等。

三、总结

地震的威力是巨大的,地震是地球能量的一种释放,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学会在地震时的避险方法和知识很重要。

当地震发生时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遇震不慌就能从地震中顺利脱险。

16 火山的喷发

教学目的:

1. 了解火山喷发的一些现象。 2. 了解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难点: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

一、导入

出示火山喷发前、中、后的大量图片。 火山喷发是怎么样?给人类造成了什么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六课《火山的喷发》(板书课题)。

二、新课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火山的现象及危害。

(一)火山喷发过程

课本用图片的形式简单介绍了火山喷发的过程。 一般来说,火山喷发的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在距离地面以下200千米的地球内部的温度大约有1500℃,这里的岩石处于高热状态,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由于岩浆的温度比周围的岩石高,密度也较小,所以它会向地表上涌,而且在浮升过程中再熔化掉一些岩石。

(2)岩浆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缝上升。当岩浆的压力大于火山口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就会随时向外迸发。这时,会先喷出浓烟,部分熔岩也从缝隙中流出地表。

(3)一旦岩浆找到通达地表的途径(排放口),它就会立刻喷出地表,形成熔岩。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其他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

讨论:与同学们交流,谈谈自己对火山现象的感受

(二)火山的利与弊

火山爆发危害强度非常之大。著名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导致庞贝古城彻底毁灭,是典型的实例。除此之外,火山喷发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爆炸、火灾、崩塌等灾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农田、森林和城市设施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是,火山也会给人来带来有益的“礼物”:火山活动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可以形成温泉(课本图中一群猴子在雪地温泉里取暖),可见地热温度之高。

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好处:由于岩浆在地壳内部不断移动,也会结晶出含铁、铅、锌等的各种金属矿物来;活火山在周期性喷发时,火山灰落到地面,可以使农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印度尼西亚就有这样的例子。

17 地表物质的迁移

教学目的:

1.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2. 知道流水具有搬运的作用。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奇特地貌的图片。

如澳大利亚西部海登城附近的波浪岩、我国云南石林的“阿诗玛像”等。 这些岩石为什么这么奇特?

你还在哪里还看见过这样的奇形怪状的岩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七课《大地的变迁》(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 1)模拟实验

归纳小结:在自然界中,虽然气温的变化不会像实验中模拟的情景那么剧烈,但长期的日夜温差变化,还是会使岩石逐渐崩裂而发生风化。

(二)观察岩石风化的现象

指导阅读p97图文

介绍岩石的风化现象及其原因

物理风化作用(气温的变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时体积增大使岩石胀裂) 生物风化作用(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使岩石破裂) 化学风化等

(三)泥沙怎样“搬家”?

模拟流水搬运作用的实验:

1. 用一个倾斜的长木槽,在一端堆放小石块、砂和泥土混合物,形成“小山包”。 2. 利用一个废旧的塑料饮料瓶,在瓶盖扎出数个小孔,让水从小孔中成细线缓慢流出。 3. 缓慢地用流水冲刷“小山包”的“山峰”。

通过实验可证明流水使地表物质发生了迁移,有搬运的作用。 观察

木板上的泥沙在不同位置上留下的物质有何特点。

讨论:根据上、中、下游的特点,推断这些石头应该出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指导阅读课本p99图片中上、中、下游河段水流的特点:上游水流湍急,中游水流趋缓,下游水流缓慢。 通过对课本三幅图的观察,让学生根据图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分布在河流上游的通常大些,棱角较分明;越往中下游,体积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棱角,最后会形成圆滑的卵石。

岩石风化初期,体积一般较大,且有棱有角,极不规则。而在水流的冲刷摩擦下,它们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从形状、大小的情况,可判断课本三幅图分别表示下游河段、中游河段和上游河段的石头。 (拓展)石笋的形成

溶洞里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都是石灰岩沉积物形成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钟乳石是当渗流水流入溶洞洞顶后,因温度、压力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的碳酸钙过饱和沉淀而形成小突起附在洞顶,以后逐渐向下增长,具有同心圆状结构,形如钟乳而得名;溶洞溶顶下滴的含碳酸钙的渗流水,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一些水分蒸发掉,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形成由洞底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石笋常常由钟乳石滴下的水形成,有时候两者相接,成为从洞底到洞顶的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体积稍大、较圆滑的石头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大石块一个完整石柱。

三、总结:如果说火山、地震等是大自然对地形地貌的大刀阔斧,那么本课所述说的力量则是大自然对地形地貌的精雕细琢。

地表在不断变化,大自然的力量是难以想像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在奇特的地形面前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作业

网上学:不断“长大”的岛屿

18 网络课程

——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借助网络这种开放性平台,帮助学生学会搜集人类对地表影响的证据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互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交互特点和跨地域性和即时性的特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就同一主题进行探究。 重点难点:搜集资料、整理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几千年以来,人们开荒拓地、修路移山、填海造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地球上建起了人类的家园。今天,我们就通过网络课堂来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二、新课 指导阅读p102图文

人类很多方面的活动都会对地表变化发生影响,我们要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就要选定一个主题,如“填海造地”,然后“搜集资料”,再“整理与思考”,最后是“表达与交流”。 现在,我们就选定一个主题:如“填海造地” 1)填海造地 2)搜集资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国家收紧土地“闸门”的情况下,一些沿海地区把寻找土地的目光瞄向了大海,“填海造地”之风日甚。 75年间胶州湾缩小35% 在今年青岛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一份关于保护胶州湾的议案在青岛引起强烈反响。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调查,在短短75年的时间里,胶州湾的面积缩小了35%,1928年,胶州湾的海域面积为535平方公里,而目前,胶州湾的总海域面积仅为367平方公里。

据专家分析,围填海是胶州湾缩小的主要原因。我国著名海洋工程动力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侯国本认为,人为的、无度的围填海工程是胶州湾缩小的决定性因素。据不完全统计,仅2002年以来,青岛市各级政府在胶州湾内就审批了近20个用海项目,填海面积达16平方公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附近较大的填海工程就有两处,围海面积分别达到了4000亩和1500亩。这使得原先的一些海中孤岛因填海造地成为了陆连岛。

在我国南部北部湾,目前国内大企业争先恐后在北部湾抢滩,兴建重化能源项目。这些大项目普遍采取“前港后厂(库)”的模式,填海造地解决用地问题。据湛江市环保局局长李丕学介绍,因为填海造地没有征地拆迁、补偿等“麻烦”,一些沿海城市招商引资时越来越多地把用地盯在填海上,但目前填海实际是填港,为了某个项目把港湾填掉,大大降低了港口资源的利用价值。而国外许多城市,更普遍的是挖港,很少有填港的。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域处处长辛荣民介绍,由于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制度,陆地发展空间受限,一些地方把眼光盯向海洋,填海造出的地都是紧邻大海的好地段,比较值钱,近些年,在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了一股填海热潮。几乎在各个沿海地区都有规模不

一、大大小小的填海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蓝色国土”。 3)整理与思考: (1)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司长孙书贤指出,围海造地是人类海洋开发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是人类向海洋拓展生存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早在汉代就开始围海,但围海造地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主要影响包括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加大了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破坏了海岸生物多样性,影响了海岸与海底的自然平衡状态,破坏了一些珍贵的海岸景观和历史遗迹,如红树林、珊瑚礁海岸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对胶州湾生态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研究表明,20世纪40年代前,由河口等处注入的泥沙及工业“三废”等物质,通过潮涨潮落,水体交换,几乎全部被携带到湾外,胶州湾的水体自净能力较强,海域环境状况良好。而胶州湾海域面积的缩小,直接导致海湾纳潮量减少,现已由1935年的11.822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7亿多立方米,减少了近40%;对气候与环境调节的能力降低,使海域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中科院院士文圣常指出,胶州湾海域是许多鱼类重要的洄游栖息地,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造成了那里地形和水流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了鱼群的栖息环境和鱼类的洄游规律。加上污染的影响,胶州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物种类锐减。20世纪60年代河口附近生物种类多达54种,70年代减到33种,80年代只剩下17种。原有的14种优势种仅剩下1种,东岸的贝类养殖已不复存在。

湛江市环保局局长李丕学指出,填海会削弱水体对城市的净化和调节温度作用。港湾对城市粉尘的净化效果比树木大得多,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尤为明显,有关测算表明,城市绿化面积达30%,可以调节温度1-2摄氏度,而同样面积的水体可以调节的温度达3-4摄氏度。”曾从事过18年海洋地质勘查的李丕学说,纷纷兴起的填海工程,反映出“概念”上的错误,只把大海当做索取的对象。“如果不严格评估和控制,填海得不偿失,可能填掉的是城市自身的发展环境。”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调查,围海造地也使得珠江口面临严峻的地质问题:近年来,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大规模填海造田,其结果是河口日益变窄,水位抬高,一方面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及水文地质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填海规划工作的不完善,沿岸留下许多水坑洼地,日积月累,蚊虫孽生,大大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而下游的围垦造地、抛石促淤等活动又使上游水泄不畅。一旦遇上降雨较多,就会造成洪水泛滥。 (2)依法治海 科学用海

去年底,备受关注的中国“填海第一案”在北京宣判。法院判决山东荣成海达造船公司必须执行国家海洋局的处罚,把他们未获合法批准填海生成的57亩土地还原成海洋。海达公司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的情况下,自行填海,准备在新地上建设码头和滑道,最终尝到了苦果,这也给那些盲目填海者敲响了警钟。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海监总队副队长王仁堂介绍,违法填海有几种情况,一是无证填海,不办海域使用权证就自行填海;再是办了使用证,但办的是10亩,却填20亩,超面积填海;还有一种是边审批边填海,因为从报批到论证有一个过程,有些单位为赶工期就采取这个办法。 目前国家和山东省正在严控填海造地,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域处处长辛荣民介绍,一次填海在50公顷以上的,要经国务院批准,50公顷以下的,要经省政府批准,市县一级政府无权批准。填海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要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司长孙书贤认为,填海造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布局的原则。我国海岸线长、港湾多,各个岸段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开发利用状况及潜力各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地考虑各个岸段的条件和特点合理布局。

二、坚持深度、高附加值开发为主,高效利用的原则。除淤长型淤泥质滩涂外,围海种植应严格限制。应重点保证港口、旅游和工矿企业建设及必须临海的工程和防护工程等用海的需求。

三、坚持集约经营、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以“炒海皮”为目的的围海造地原则上不能审批;围海造地规模应限制在尽量小的区域内。四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保护好海洋生物、保护好海岸防护工程等。 4)表达与交流

把自己的思考撰写成文,与同学们交流,或者直接传到网上与大家交流。

第四篇: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观察植物的根

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都具有这一器官。不同植物的根,其长短、粗细、形态各不相同,请仔细观察根和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根的特征。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板书:根系分为: 1)直根系 2)须根系

直根系的特点是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而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长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 还有哪些常见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

下列植物的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课文四种植物的根系分别是:稻——须根系;蒲公英——直根系;洋水仙——须根系;芝麻——直根系。

(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广。

(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板书)根的作用: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四)毛茸茸的根尖

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根毛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板书根的作用):2)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五)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这是一幅典型的草原植物的根系分布图。图中植物通过根状茎连成一片,根系的分布浅而密,构成了密密的网状。

这是沙漠植物的两种典型的分布图。图中左侧的是骆驼刺,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右侧的是仙人柱,根系虽然很浅,但扩展得很宽。 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

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三、教学后记:根长得越深,分布得越广,植物就越不容易被大风刮倒。同时,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各种矿物质,因此根系的分布范围越广越深,才能保证从土壤中获得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由此说来,植物的根系越发达,对于植物的生长越有利。我们常说“根深叶茂”,正是这个道理。

第二课 茎里的“运输网” 教学目的:1.了解茎的形态。 2.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探究茎的作用。 重点难点:茎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指引

琪琪发现折断的茎的断口处有水滴出来,那水是哪儿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茎里的“运输网”》(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 白花染色实验

在课本上介绍的实验里,我们能在浸泡在红颜色水里的姜花茎的横切面上看到许多小红点。这说明了什么?

红颜色是从植物的哪个部分传输到植物的茎部呢?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二)探究茎的其他作用

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1)出示课本图,观察图中各种类型的茎。

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茎,归纳出茎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出示一些图片,有被剥皮的树干、树干的断枝缺口处等。 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 归纳出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三)树干和枝条记录的秘密

植物的茎可以包括哪些部分呢?(树干、树枝、藤等) 茎在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茎周长的变化;茎长度的变化;树皮颜色的变化。

三、教学后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茎,植物的茎有三个作用:1) 运输水分的作用、2) 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3) 运输养分的作用。

第三课 叶里的“加工厂”

教学目的: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理解没有太阳、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重点难点: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引导页的图片。

观察植物的叶子生长的情况和特点。 阳光能照射到每一片叶子吗?

师: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收阳光。叶片怎样才能接收更多的阳光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叶里的“加工厂”》(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观察叶子的排列情况 观察叶子的排列,从中发现规律。

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叶镶嵌),叶片这种排列规律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排列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阳光。

(二)绿叶的作用

叶片的排列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阳光。 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指导阅读课本上的卡通虚拟情景图片,简要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讨论:植物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怎样? 植物没有阳光照射会怎么样?

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怎么样?植物对人类极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1)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后记: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课 花里的“育婴房” 教学目的:1. 了解花的结构。 2. 探究花的作用。 3. 了解花的其他特征。

重点难点: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些花的图片一。说说花的名称。 二 三 四

这些美丽的花藏有什么秘密呢?不同植物种类的花,结构是否相同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花里的“育婴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解剖花

自然界花的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却有共同之处。请同学们通过解剖花来了解花的基本结构。

把花朵由外向内一层层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观察各部分的形态和数量,做好记录。

通过解剖活动,学生会发现有的花四部分结构都齐全,而有的却并不齐全,引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定义:

像白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某些部分的花,属于不完全花。

生活中常见的完全花有:木棉花、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茄花、蚕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牵牛花等;不完全花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属单性花,缺雄蕊或雌蕊)、黄瓜花(属单性花,缺雄蕊或雌蕊)、丝瓜花(属单性花,缺雄蕊或雌蕊)、鸡蛋花(缺花萼)、柳树花(缺花冠)等。

(二)寻找花里的“育婴房”

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让学生指出来) 剥开雄蕊的花药,剖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雄蕊顶端的花粉和雌蕊的子房。如观察花粉是否容易脱落,雌蕊的柱头是否有黏性,子房里是否有胚珠(将来能发育成种子)等。然后根据观察到的事实,证明“子房是植物的育婴房”

归纳总结: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成长的。

(三)讨论: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1)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层,由一定数目的萼片组成,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2)花冠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着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

3)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4)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四)给花建档案

1)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几种“花的档案”。 你喜欢哪份“花的档案”呢?为什么? 2)“花的档案”一般应有哪些内容?

教材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花朵档案卡的样本,同学们可以仿照这个形式自行设计档案卡。

3)每组设计一份“花的档案卡”,并制作出来。

4)出示做好的“花的档案卡”,学生与师生之间相互点评。 教学后记:能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了解花的一些其他特征

第五课 果实里的新生命 教学目的:1. 了解果实的结构。 2. 探究果实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观察结果的过程

课本选择了几幅丝瓜开花结果过程典型阶段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变化过程。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发现开花结果的现象:花瓣、雄蕊在慢慢地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把我的发现填写在p24“我的发现”里 小结: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二)果实里藏着什么? 1)出示苹果或梨子的实物。

苹果属于植物的哪一类器官呢?(苹果是果实。) 2)你知道果实里面藏有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学生解剖苹果,并观察苹果的内部构造。 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汇报和交流。 3)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 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 汇报其它果实的构造。

4)归纳小结: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三)寻找植物园的果实

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社区或郊外)

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以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 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 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

(四)讨论:„„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

课本上出示的果实分别是:四季豆、苹果、西瓜、板栗、柠檬 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果皮。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则起传宗接代的作用。有些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的一种构造。

(五)网上学:有趣的果实

以论坛交流的方式,用文字或图片展示一些有趣的果实,将自己知道的果实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们介绍的果实,拓宽对果实世界的了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寻找植物果实的活动,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丰富学生对果实的认识,了解植物的果实是千姿百态的,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后记:了解了果实的结构。探究了果实的作用。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六课 酸奶秘密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

2、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

3、能够收集有关细菌、病毒的资料并参与讨论。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发酵而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3、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4、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5、了解病菌的一些传播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给学生每组一份空的酸奶瓶,让学生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他们会有所发现) 3.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教师为学生提供煮好的鲜牛奶若干。

(具体是:在电饭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并将煮好的鲜牛奶分发给每个小组)

②学生自带消毒过的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几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学生自己制作酸奶。

①测一测:我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____:____ ②教师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③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要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二、认识细菌,解释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谈活: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3.学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 5.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上的资料——细菌和酸奶。 6.教师小结: 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细菌的种类

细菌的繁殖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

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

三、认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7.教师小结: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病菌,许多传染病由病菌引起。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四、了解病菌是如何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 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学生交流。

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第七课 发面的学问

教学目的:

1.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2. 调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 重点难点

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什么使面团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发面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发面团

出示发面团的制作材料。

向学生演示发面团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观察面团发酵前后在颜色、大小、气味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讨论

制作过程中,你认为使面团发大的最关键一个步骤是什么?把自已的猜测写下来,并汇报交流。

小结:原来是酵母菌的使面团发了起来。

(二)认识酵母菌

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起来,我们看到发起来的面团里面有空隙,这些空隙就是发酵时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的空间。

(三)霉菌生长的环境

(出示书中图片)这些橘子和柿子发霉了,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说说看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这些物体上面的“霉”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一组霉菌的放大图片,简要介绍霉菌的特点。 通常在什么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 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 小结: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潮湿、温暖、阴暗。

(四)蘑菇

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

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食用蘑菇及有毒蘑菇。 几种常见的食用蘑菇及毒蘑:

食用蘑菇:金针菇、香菇、鸡枞、竹荪、猴头菇、羊肚菌、银耳等。 有毒蘑菇:毒伞、白毒鹅膏菌、臭黄菇、毛头乳菇等。

(五)网上学:细菌和真菌的利与弊

组织学生参加网上讨论,把自己找到的细菌与真菌的图文资料贴到讨论区,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的能力。比较细菌与真菌,了解它们的利与弊。

第三单元

奇妙的电与磁

8 电路的研究

教学目的: 1. 认识简单电路。 2. 知道开关的作用。

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4.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 重点难点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师:如果小金属环碰到金属丝,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灯泡就会亮起来,因为小金属环碰到金属丝后,电池、导线、灯泡组合成为一个电路,灯泡就会亮起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电路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让灯亮起来

1)利用课本图中的材料,让灯泡亮起来。请学生尝试动手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同时,在书上“我的连接图”框中画下电路连接简图, 小结:这样一个闭合回路就是一个简单电路。 2)如果要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应该怎样连接?有多少种不同的连接方法?

把你的连接方法用图画表示出来,记录在p46面的“我的发现”里。

(二)开关加在哪里?

1)电路中的开关就是用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 开关加在哪里?

先画个电路图就会显而易见,把你的连接图记录在p47面的“我的连接图”里。

2)你还见过哪些种类的开关?

指导学生阅读p47最后一段。

(三)判断容易导电的材料

演示:在一个带开关的简单电路中,拆下开关,把橡皮等物体接在开关原来的位置,灯泡还会发光吗?用其他物体替换又会怎样呢? 把实验结果记录在p48面的“实验记录”里。

小结:能令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材料,而不容易导电的材料不能令灯泡发光。

(四)制作数学游戏机 出示课本图。

1)数学游戏机背面应该怎样连接线路,才能让它能正常使用? 2)根据电路原理和公式的连接需要,设计连接方式。

(五)安全用电

指导学生阅读p50面,了解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为什么要注意用电的安全,并且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1. 身体不要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 2. 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 3. 不用湿手触摸电器, 清洁电器时要先断开电源。

4. 遇见不正常的放电或触电事故时,应先断开电源。

9 有趣的磁现象

教学目的:

1. 知道磁铁都有磁性和两个磁极。 2. 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3. 知道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 重点难点

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擦窗器为什么隔着玻璃还能相互吸着呢?里面是不是有磁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有趣的磁现象》(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磁铁能吸起什么? 实验得出:

磁铁能吸引铁及由铁制成的物体。

(二)磁铁哪个部分磁性最强?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磁铁的两端有很强的吸力,这里的磁性最强。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这是因为“北”的英文单词是“North”,“南”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标字母N,指南的一极标字母S。

(三)两块磁铁的探究

磁铁能吸引一些东西,那么在两块磁铁互相靠近会有什么现象呢? 把磁铁吊在绳子上,用一块磁铁的N极对着另一块磁铁的S极,然后让它们慢慢接近,突然它们吸到了一起;让两块磁铁的S极互相接近,这时磁铁产生排斥而扭向两旁;再将两块磁铁的N极互相接近,这时磁铁也产生排斥而扭向两旁。

通过观察可发现:相同的两个磁极(如S-S,N-N)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如S-N,N-S)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小结:磁铁同性极互相排斥、异性极互相吸引。

(四)擦窗器的结构

出示实物(擦窗器,并演示使用方法)。 分析擦窗器用到了磁铁的哪些特性? 里面可能有几块磁铁?

(五)隔物吸铁的探究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隔着什么物体吸铁,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磁铁隔着较薄的物体能吸铁。

(六)研究磁力的大小

磁力的大小相同吗?

磁铁可以隔着多厚的纸(或木板、布块„„)吸铁?想一想为什么再厚些就吸不住了呢?

小结:磁力有大有小,磁力的大小是不会改变的。

(七)哪里应用了磁?

哪里利用了磁?

磁的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如电冰箱门封、磁性跳棋、塑料笔盒的盒盖、箱包的磁吸锁、铁皮黑板上压图片的小磁铁、打靶玩具中的磁性飞镖、门后防风磁吸、冰箱磁铁装饰、皮包或钱包上的磁铁扣、扬声器里的磁铁、磁性擦窗器、磁性胸针等。

(八)磁铁游戏 出示课本图片。

你能仿照波波的设计,也设计一个利用磁铁的游戏用具吗? 你的磁铁游戏是怎样玩的呢?你用了哪些材料、怎样制作?你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些材料制作呢? 学生分组设计并讨论设计的合理性。

把你的设计填写在p57面的“我的设计”里。

10 指南针 教学目的:

1. 初步感知物体间的磁化现象。 2. 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作简易指南针。 3. 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重点难点

制作简易指南针。

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讲述彬彬他们郊游的故事。 为什么指南针能告诉我们方向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指南针》(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小磁船的探究

教师做“小磁船”的演示,得出:磁铁能指示方向;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制成的。

把你的结论填写在p59面的“我的结论”里。

(二)制作指南针

除了书上介绍的制作方法外另外介绍以下两种制作方法: (1)浮力支承式指南针 制作方法: ①

用永磁铁对两根钢针进行磁化。 ②

把一小块2厘米×2厘米×2厘米的硬泡沫塑料做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底面呈一个正方形(2厘米×2厘米),上一半用刀片切成棱锥状,把磁化好的钢针水平地穿在棱锥上。

③在碗里盛满水,然后把做好的装置放在水面上。钢针和硬泡沫塑料就能在水面上自由转动,当它静止时,就能指示南北方向了。泡沫塑料块可以用塑料瓶盖或软木塞代替。也可用玉米秆的芯制作。 (2)悬挂式指南针 制作方法: ①

把两根磁化好的钢针平行穿在黄豆大小的硬泡沫塑料块上。 ② 在塑料块上穿一根细线,悬挂在圆珠笔芯的一端。圆珠笔芯的另一端用对折的小纸片夹紧,纸片插在竖立的书的装订线一侧,紧贴装订线,作为支架。使塑料块连同钢针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钢针在静止时,就能指示南北方向了。

11 神奇的电磁铁

教学目的:

1. 知道电能产生磁。 2. 探究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3.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4.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5. 学会制作电磁铁。 重点

知道电能产生磁。 难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

铁钉、漆包线、大头针、电池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电磁起重机图片。

看了这张图片后,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神奇的电磁铁》(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电磁起重机为什么能吸铁? 出示图片(电磁起重机的内部装置), 观察电磁起重机的吸盘结构

能不能利用电池、导线、铁钉这些材料做个模拟电磁起重机呢? 学生分组制作电磁起重机,并尝试用它吸起铁制的大头针。 知道电磁起重机通电产生磁性,所以可以吸铁。

(二)电磁铁与磁铁

出示磁铁和电磁铁。电磁铁与磁铁一样,都能吸引铁。 电磁铁是否也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 设计一个实验,研究电磁铁是否也有磁极。

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发现填写在课本的实验记录表里。

小结:像磁铁一样,电磁铁也具有磁极。

(三)让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更大 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有多大?

出示电磁铁、一盒回形针。观察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回形针。 如果要增加电磁铁的磁性,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 尝试增加线圈匝数来增强磁性。 尝试增强电流的方法增强磁性。

尝试同时增加线圈匝数和增强电流来增强磁性。

小结:电磁铁的磁性可以通过增加线圈匝数、增强电流、同时增加线圈匝数和增强电流三种方法来增强。

三、总结:今天,电磁铁已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像各种家用电器、各种车船、飞机、飞船、火箭、人造卫星等等,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它了。

第四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量

12 能量及其形式

教学目的:

1.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2. 知道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重点: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难点:知道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很多美丽的小村庄里有着各种大大小小的水车,大家知道水车为什么会转动吗?

不流动的湖水也能够让水车转动起来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能量及其形式》(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是什么使下图中的物体动起来的?

四幅图分别为自行车、太阳能汽车、电气化火车和风车。 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运动起来; 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风车叶片的转动是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通过充分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是能量使物体动起来的。

(二)让小车动起来

可以有多种方法使小车动起来: 1)

利用帆架在车上,使车可以利用风能使小车动起来; 2)

把气球吹胀,放在车尾,然后把气球放气,气球吹出的气流形成的反冲的能量使小车向前运动; 3)

用钉子把橡皮筋固定在桌子上,另一头固定在车上,牵动小车,把橡皮筋拉长,放开手,橡皮筋的弹力(储存在橡皮筋里的能量)会使小车前进; 4)

把橡皮筋的一头固定在车上,另一头卷在车的车轴上,橡皮筋的弹力(储存在橡皮筋里的能量)也会使小车前进。

(三)在下面的这些现象中,存在着哪些形式的能量?

在一些常见的现象中,是存在着不同的能量形式的。例如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潮汐能等。

除了以上的能量形式外,其他形式的能量还有:风能、机械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四)能量普遍存在,假如缺少某种能量,世界会怎样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城市如果电能供应不足,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工厂要停工,商店要关门;我们的家里就不能开灯,家用电器(电风扇、空调机、电冰箱、电视机、音响等)就不能使用;大楼由于没有电,电梯不能运行,蓄水池不能抽水而蓄水,电话没有电流„„可以说,没有了电,城市的生活就会被破坏了。

三总结:各种各样的能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

13 能量的转换

教学目的: 1.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 知道水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 重点难点

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引导页的图片。

他们在参观什么地方?为什么水冲下来就会产生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三课《能量的转换》(板书课题)。

二、新课

出示水电站的课本图,观察水电站的内部构造。

发电原理:水流的能量被传递给涡轮机里的涡轮机叶片,涡轮机叶片的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使发电机转子转动产生电磁感应,从而使发电机发出电。

有了涡轮机和发电机等设备,就能发电了吗? 我们来制造一个水电站的小模型进行研究。

(一)让小水轮转起来

制作一个小水轮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一根轴、一个安装叶片的轮轴和六片叶片。

安装小水轮的步骤如下: (1)把六片叶片分别插入轮轴中的凹槽中;

(2)把轴穿过轮轴中间的小孔。这样一个小水轮就做成了。 如何用水流让小水轮转动起来?可以把做好的小水轮架在水槽上,用一个下部带孔的容器装上水,让水流在一侧的叶片上,小水轮就会转起来了。

水流的能量变成了小水轮转动的能量了。

怎样可以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因素主要有三个:水量、水位落差、水的冲击点。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加大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叶片的边缘等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二)发电的实验

水轮的转动,会带动发电机的转子旋转。发电机转子转动起来就能产生电吗?

(1)用一条较长的棉线紧紧地缠在小发电机的轴上。

(2)把发电机两端的接线口连接一个灯泡形成一个闭合电路,发电机相当于简单电路里的电池。

(3)固定好发电机整个装置。首先可以用手先转动一下发电机的轴,看是否能让灯泡亮起来;然后再快速地拉动棉线,使发电机的轴高速转动。观察灯泡的亮度与用手转动轴时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说明,发电机轴的转动是可以使发电机产生电的,并且轴转动的速度越快,发电机产生的电就越多。

结合两个活动,尝试描述水电站将水流具有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三)讨论:水力发电站利用水力来发电,它能把水流具有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下面的发电站,是把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你知道更多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吗?

除了水能可以转换成电能外,还有核能、风能、热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换成电能。

你还知道更多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吗?

发电的原理实际上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那除了水流的能量、核能、风能、热能和太阳能以外,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形式的能量?这些能量是否可以转换成电能?

(四)抽水蓄能电站

发电厂发出的电,如果没有被用户用完,那么剩余的电,会到达哪里?是继续循环利用,还是浪费了?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就是当发的电超过需要(用电低谷)时,利用多余的电力把处于低地势的下水库的水抽到高地势的上水库里储存起来(把电能转化为势能);待需要增加发电量(用电高峰出现电力不足的情况)的时候,再把上水库的水放出来进行发电(把势能转化为电能)。

(五)讨论:请说说课本77页的图中从光能开始,最终转换成声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能量形式的转换?

光能被植物转换成生物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生物能通过果实被孩子(波波)消化后转换成身体内的能源物质(如脂肪)储存起来。然后,脂肪释放出化学能,转换成物体运动的动能(踏脚踏车),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把动能转换成电能传给电热炉,电热炉把电能转变成热能,热能把水壶里的水烧开,水蒸气冲出水壶的壶嘴,转换成声能发出声音。

三、课外作业:太阳能利用的调查

第五单元

变化着的地表

14 大地的变迁

教学目的: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了解化石的作用。 重点难点

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小伙伴们结伴去郊游,他们在哪里发现了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

出示贝壳镶嵌在岩石里的照片。 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大地的变迁》(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上的原因 1) 猜想与假设 指导阅读p82图文

把我的猜想和其他同学的猜想填写在课本p82“我的猜想”上。 2)寻找证据

A. 在高山上发现的古代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

B.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一座山(图上的岩层是海底的颗粒沉积物)。

C.在阿尔卑斯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菊石化石。 D.喜马拉雅山的某些山峰每年会长高几厘米。 3)思考与结论

把收集的证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尝试作出合理的解释。(地壳变化的现象 )

(二)漂移的大陆 指导阅读p84图文

通过对世界地图的观察研究,发现南、北美洲东海岸线和非洲西海岸线形状相似,像拼图一样,可以拼合起来,科学家认为,2.5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连在一起的,以后逐渐分开,漂移到现在的位置。这就是大陆漂移说。

三、总结:大地的变迁是地壳运动变化的结果。

15 大地的震动

教学目的: 1. 了解地震现象和地震危害。 2. 掌握科学的地震避险方法。 重点难点

了解地震现象和地震危害,掌握科学的地震避险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四位主题人物参观地震知识宣传栏。琪琪对地震威力发出的感叹和彬彬提出的问题:“地震的危害真大呀”“万一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五课《大地的震动》(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地震有什么危害? 出示大量地震后的图片。

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后,通过资料搜集的手段对地震的危害展开探讨。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地震引发房屋倒塌;

②地震致使公路和铁路扭曲,变形; ③被震裂的大地;

④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印度洋海啸为例)。

(二)假设地震突然发生,我们该怎么办? 指导阅读p88-89 讨论:下面的这些避险方法中,哪些较合理?哪些不合理?为什么? 1)这种避险方法合理。地震发生时,在无法逃出室外的情况时,躲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可避免被室内震落的砖块等砸伤。 2)

这种避险方法合理。地震发生时,在无法逃出室外的情况时,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附近、墙根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且在建筑物倒塌时三角空间里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3)这种避险方法不合理。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逃到空旷平坦的地方,不应跑回大楼里。

4)这种避险方法不合理。地震发生时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遇震不慌。切忌跳楼,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5)这种避险方法合理。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和小巷,迅速逃到空旷平坦的地方

(三)设计紧急避险方案

在地震发生时冷静、有序地撤离就能避免或减少地震中由于挤踏而造成伤亡。

以学校为例,要考虑这些问题:撤离的人数(高年级、低年级的人数„„);楼层(高年级、低年级学生所在的位置„„);路线的选择(最终的撤离目的地选择;各楼层学生撤离的次序、校园内撤离的次序„„);撤离时的注意事项(靠右行走,不能拥挤,不携带书包杂物,尽量带上饮水食物„„)等。

三、总结 地震的威力是巨大的,地震是地球能量的一种释放,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学会在地震时的避险方法和知识很重要。

当地震发生时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遇震不慌就能从地震中顺利脱险。

教学目的:火山的喷发

16 1. 了解火山喷发的一些现象。 2. 了解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难点: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

一、导入

出示火山喷发前、中、后的大量图片。 火山喷发是怎么样?给人类造成了什么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六课《火山的喷发》(板书课题)。

二、新课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火山的现象及危害。

(一)火山喷发过程

课本用图片的形式简单介绍了火山喷发的过程。 一般来说,火山喷发的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在距离地面以下200千米的地球内部的温度大约有1500℃,这里的岩石处于高热状态,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由于岩浆的温度比周围的岩石高,密度也较小,所以它会向地表上涌,而且在浮升过程中再熔化掉一些岩石。

(2)岩浆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缝上升。当岩浆的压力大于火山口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就会随时向外迸发。这时,会先喷出浓烟,部分熔岩也从缝隙中流出地表。

(3)一旦岩浆找到通达地表的途径(排放口),它就会立刻喷出地表,形成熔岩。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其他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 讨论:与同学们交流,谈谈自己对火山现象的感受

(二)火山的利与弊

火山爆发危害强度非常之大。著名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导致庞贝古城彻底毁灭,是典型的实例。除此之外,火山喷发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爆炸、火灾、崩塌等灾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农田、森林和城市设施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是,火山也会给人来带来有益的“礼物”:火山活动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可以形成温泉(课本图中一群猴子在雪地温泉里取暖),可见地热温度之高。

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好处:由于岩浆在地壳内部不断移动,也会结晶出含铁、铅、锌等的各种金属矿物来;活火山在周期性喷发时,火山灰落到地面,可以使农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印度尼西亚就有这样的例子。

17 地表物质的迁移 教学目的:

1.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2. 知道流水具有搬运的作用。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奇特地貌的图片。

如澳大利亚西部海登城附近的波浪岩、我国云南石林的“阿诗玛像”等。

这些岩石为什么这么奇特?

你还在哪里还看见过这样的奇形怪状的岩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七课《大地的变迁》(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 1)模拟实验

归纳小结:在自然界中,虽然气温的变化不会像实验中模拟的情景那么剧烈,但长期的日夜温差变化,还是会使岩石逐渐崩裂而发生风化。

(二)观察岩石风化的现象

指导阅读p97图文

介绍岩石的风化现象及其原因 物理风化作用(气温的变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时体积增大使岩石胀裂)

生物风化作用(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使岩石破裂) 化学风化等

(三)泥沙怎样“搬家”?

模拟流水搬运作用的实验:

1.

用一个倾斜的长木槽,在一端堆放小石块、砂和泥土混合物,形成“小山包”。

2.

利用一个废旧的塑料饮料瓶,在瓶盖扎出数个小孔,让水从小孔中成细线缓慢流出。

3.

缓慢地用流水冲刷“小山包”的“山峰”。

通过实验可证明流水使地表物质发生了迁移,有搬运的作用。 观察

木板上的泥沙在不同位置上留下的物质有何特点。

讨论:根据上、中、下游的特点,推断这些石头应该出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指导阅读课本p99图片中上、中、下游河段水流的特点:上游水流湍急,中游水流趋缓,下游水流缓慢。

通过对课本三幅图的观察,让学生根据图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分布在河流上游的通常大些,棱角较分明;越往中下游,体积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棱角,最后会形成圆滑的卵石。 岩石风化初期,体积一般较大,且有棱有角,极不规则。而在水流的冲刷摩擦下,它们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从形状、大小的情况,可判断课本三幅图分别表示下游河段、中游河段和上游河段的石头。 (拓展)石笋的形成

溶洞里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都是石灰岩沉积物形成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钟乳石是当渗流水流入溶洞洞顶后,因温度、压力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的碳酸钙过饱和沉淀而形成小突起附在洞顶,以后逐渐向下增长,具有同心圆状结构,形如钟乳而得名;溶洞溶顶下滴的含碳酸钙的渗流水,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一些水分蒸发掉,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形成由洞底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石笋常常由钟乳石滴下的水形成,有时候两者相接,成为从洞底到洞顶的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体积稍大、较圆滑的石头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大石块一个完整石柱。

三、总结:如果说火山、地震等是大自然对地形地貌的大刀阔斧,那么本课所述说的力量则是大自然对地形地貌的精雕细琢。

地表在不断变化,大自然的力量是难以想像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在奇特的地形面前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作业

网上学:不断“长大”的岛屿

18 网络课程 ——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第五篇:(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案

复习教案

课 题 1.1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复习课 教学目标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典型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 例l 我国正处在

A.社会主义阶段 B.共产主义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析 请注意:本题题干限定比较严格。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B项不符合人们习惯的表述方法,失之于过于宽泛,应先排除。A、C两项表述不同,却都是指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不是"我国正处在"的阶段,同样失之于过分宽泛。只有D项是符合题意的。

例2 我国当代最基本的国情是

A.我国资源相对不足 B.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人口多,增长快 D.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析 选择时要抓住题干中的"最基本的国情",A、C、D项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但都不是最基本的国情。正确答案是B。

例3 构成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是 A.环境意识淡薄 B.资源开发过度

C.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D.来自人口的压力

析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中"最大威胁"一词。命题者设计了接近性、干扰性的选项,如果不认真审读就可能造成误选。应选D。

例4 世界银行1997年的一份报告《崛起的中国》指出:当中国1978年尝试着朝改革迈出第一步时,她仍然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约有6亿人口的生活低于国家绝对贫困标准。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了4倍。这一速度比多数国家发展的初期要快。这表明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②只有不断地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只有从根本上改革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④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析 本题涉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及改革的性质。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的性质不是否定和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改革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使社会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和成熟。②表述的观点是错误的,故应选C。

二、简答题

例5 为什么说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析 回答本题,应从中国的历史国情、现实国情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三个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

(1)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因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我们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绝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辨析题

例6 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析 本题待辨析观点应当判定为"片面",说"不对"不准;解析时,不可走向另一极端,以为"人越少越好"同样是片面的。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做某一件具体事情时,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从

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如果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超过了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

适应能力,势必会造成严重后果。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已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就业压力日益沉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人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应当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协调发展。

例7 有人认为,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环境污染将来治理也不迟。

析 本题出示的待辨析观点正误并存,一定要认真审题,分清正误,发展生产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惟一途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是正确的。环境污染将来再治理的危害很大,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安定。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全局战略和长远发展,治理环境刻不容缓。因此,环境污染将来治理也不迟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1)当前,我们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是正确的。

(2)但发展生产决不是孤立的,它和人口、资源、环境有机地联系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果不顾环境污染而发展生产,只图急功近利就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会影响生态平衡,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课题 1.2复习: 教学目的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教学过程:

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有重要作用。

2.在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有绝对比例,处于控制地位。说明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3、例题分析 选择题:

(1)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经

(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在分配中,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知识、技术也参与收益分配

C、 要解决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分配制度

(3)、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目前我国私营企业产值增长17倍,私营企业总户数增长1915倍,注册资金增长154倍,就业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50万人。现在全国私营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充分说明( )

A、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C、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阅读与巩固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回事吗? (3)“一府两院”是如何产生的?之间的关系如何?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由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大事有诸多困难;因此,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适合我国人民管理国家的一项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回事吗?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体现我国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为确保少数民族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实行此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这一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课 题 1.3 复习

教学目的 1 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2 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4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一、 不定项选择(2006.09.20)

31、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事例是( ) A 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 B 模拟军事演习 C 某地区农业精耕细作 D 某校学生夜读补习班

2、美国:学生课本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平均寿命5年。韩国:一次性台布、洗刷用品早已没了踪影。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但严禁砍伐本国树木做筷子。以上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必须节约资源 ②必须发展生产力 ③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 ①③ B ①② C②③

3、据统计,1995年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比重高达12%;目前近6000万残疾人中,相当部分属于弱智或痴、呆、傻状况。从另一角度看,到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扩大,本科生在校生数达到1100万人左右,研究生在校生数达到30.1万人,派出留学人员和来华留学人员规模都得到较大发展。可见( )

A 我国经济过于落后,教育基本没有发展 B 我国人口素质偏低,残疾人过多 C 我国必须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D 发展科学、教育,一定要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的

4、我国十分重视人才资源,这是因为( )

A 我国是世界上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B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C 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D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才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5、比尔·盖茨说:“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了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

A 世界上高科技企业出现了日益衰退的趋势 B 选择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C 日趋激烈的济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D 从实际出发是选择人才的出发点

6、我国从2000年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以来,每年都召开奖励大会,奖励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这表明( )

A 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党和国家重视人才,鼓励创新 C 人才是指受到国家奖励的人 D 发展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

A 控制人口数量 B 提高人口素质

C 保护资源和环境 D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各种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酸雨已危及二十多个省、市,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表明( )

A 我国科技水平较低,抗灾害能力不强 B 我国人口太多,排出的废气太多 C 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太少 D 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9、海南省在“十五”计划纲要指出:所有城市都要确保一定比例公共绿化和生态用地,加快工业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和环境优美城镇创建活动。这表明该省坚持( )

A 改革开放的基本战略 B 科教兴国战略 C 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基本国策 D 精神文明建设

10、近年来,开平市委、市政府为把城市建设成清新秀丽、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岭南名城,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外资,大力实施以“显山、露水、透绿、现蓝”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 体现了以环境保护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B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C 解决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D 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 论述

1、材料一: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07℅,比20世纪80年代下降了4个千分点。

材料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到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下了4﹪。粗文盲(15岁以上)率由1990年的15.88﹪下降为6.72﹪。

材料三:据统计,美国、日本的粗文率不到0.5﹪,美国25岁以上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接近5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上帝对地球的现状很不满,便让时光倒流1000万年,走时上帝对动物书/:“我把美丽的世界交给你们了,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动物们跪下,说:“上帝呀,请把猴子们灭绝吧。”

(1) 谈谈上帝为什么对地球的现状不满?列举有关现象说明。 (2) 上帝对地球不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我国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暗示的问题? 答案:

二、

1、(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能够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有利于生长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反映了与过去相比,现阶段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材料三”反映了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2)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为此,我们青少年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思想道德素质。

2、(1)因为地球上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为此,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成堆、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酸雨频繁等。

(2)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开发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用课本第26—27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四个要求作答也行。)

三、材料分析

根据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抽样调查,我国2001年家庭的全部收入中,劳动收入占73.5%(这其中公有制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占绝大部分比例),同时股息、红利等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由1995年的19.4%上升为26.6%。

1、 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实行什么经济制度?

2、 这一制度体现了党和国家的什么方针?为什么? 答案:

1、 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2、 这一制度体现了党和国家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我国居民的家庭收入中,有劳动收入,股息、红利等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这就体现了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新的尊重。

课 题 2.1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

1.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2.四个尊重的关系:尊重知识、人才、创造人才与尊重劳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尊重劳动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社会劳动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人才、创造等因素在劳动过程中地位与作用日益提升。尊重劳动要求尊重知识、人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进步。

3.如何理解总体小康?

总体小康是指我国人民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例题分析

1、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最关键的是( ) A、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 B、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C、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课 题 2.2复习

教学目的

1、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

2、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 单项选择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据此回答第1~2题。

1、之所以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因为( ) ①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 ②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然要求 ④只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 A 加强国家的专政职能 B 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 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3、“听证会”这一名词,成为近两年来在新闻媒体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实行听证会制度表明( )

A 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 B 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尊重 C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增强

D 政府职能在逐步增强

4、2002年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广东省汕头市任何一位市民都可以参与市直属机关作风的评议活动。这说明( )

A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利由人民直接行使

B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行使国家的权利 C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D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人民行使国家最高监督权

5、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主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段话充分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具有先进性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只要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改善党的领导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6、对依法治国的正确理解的是( ) A、依法治国的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B、依法治国的“治”是指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C、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是宪法 D、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用法治代替人治

7、2005年10月1 日,40部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包括国家级法规18部,地方级法规22部。内容涉及信贷、税收、消费、住房、汽车、就业以及商检等诸多方面。这些法规和部门规章的颁布实施( )

A、说明国家的治理只能依靠法律 B、体现了“有法可依”的基本要求 C、体现了“有法必依”的基本要求

D、意味着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完善

8、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因为依法治国是( )

A、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B、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C、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根本目的

4、温家宝总理说“政治的一切权利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才不会懈怠”。这表明( )

A、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公民有向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C、关心国家,为其提出合理的建议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 D、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依法行政

9、2004年12月4日,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法治的力量----2004年法治人物”评选颁奖晚会,揭晓了2004年法治人物。中宣部、司法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是( )

A、依法治国方略的体现B、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 C、以德治国方略的体现D、人才强国战略的体现

10、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相继制定和通过了数百部法律,仅2004年就出台了100部法律。这表明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1、在下列情况下,你可以行使监督权的是( )

①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责任时 ②派出所没有出示合法证件对你进行拘留时 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 ④国家安全机关为国家安全需要查扣你的信件时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 题 2.3 复习

教学目标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教学过程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3、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和科学;二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建设,还要积极参加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在改革日益深入、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更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

A、科学文化建设 B、培养“四有”新人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下列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是( )

①职业道德教育 ②组织未成年人参观历史博物馆 ③学校组织同学们到社区参加志愿活动 ④教育部重新修订《中小学生守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题3.1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 复习:P66 •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

2、什么是和平问题?

3、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

4、什么是发展问题?

5、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这样的? 根据前面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进入90年代,局部战争和冲突接连不断。1991年共有各种规模的战争25起,1992年30起,1993年月34起,1994年38起,1995年45起。

材料二: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5亿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有7亿人营养不良,5亿人吃不到清洁水,另有40000万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1、材料

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两则材料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 世界的两大主题

2、 两则材料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经济交往和实现本国经济的发展;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发展经济又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壮大,贫穷落后则是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主要因素。

复习:P67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请思考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P68页第一段第5行(为了世界的和平„„) (2)P68页第二段第6行(我们中学生要„„)

课 题3.2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P76 我国的发展面临哪些压力和挑战?P76 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P77

材料一:当前,高科技讯猛发展,各国为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都在竭尽全力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1999年,美国的科技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已占GDP的

2、8%,日本更高达

3、1%,欧盟也达

1、8%。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倾全力发展高科技,并取得可喜成绩。

材料二:看看身边的商品,荷兰奶粉、日本玩具、法国时装、德国电器和美国电脑遍布大小城市、大商场的货架上。一般商品一读说明书便知其产地,但是面对那些贴着跨国公司商标的高科技产品,你根本不可能一眼看出它的产品设计是哪个国家完成,零部件在哪些国家分头制造,成品装配又分散在哪些国家,真可谓我们在“买世界”。

材料一反映出国际社会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材料二说明经济全球化已捎然发生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

一、辨别题:

1、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

2、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二、单项选择题:

1、当代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 A、地区冲突和 民族争端 B、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责任危机和突发灾难

2、作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关系是( ) ①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②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③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④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课 题3.3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内容是什么?)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 5.时代精神的内涵:

6、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联系: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例题分析:

1、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是( ) ①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②温柔敦厚、则善而从 ③刻苦耐劳、矢志不移 ④雄健刚烈、自强不息 ⑤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 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A.①② B.⑤⑥ C.③④ D.④⑤

2、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孝治天下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有( ) ①井冈山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延安精神 ④红岩精神 ⑤上甘岭精神 ⑥雷锋精神

- 19 - ⑦大庆精神 ⑧“两弹一星”精神 ⑨抗洪精神 ⑩载人航天精神

D.③④⑤⑥⑦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⑦⑧⑨⑩

上一篇:应届大学生英文自荐信下一篇: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全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