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利与弊

2022-09-17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 简单而言, 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 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 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出论断:“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1]。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在上世纪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的采用, 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 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授课就可以替代传统的教育规律, 就可以忽略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而成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呢?本文在此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与反思做一简要分析。

1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点

1.1 创设情景, 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采用投影、录音、图片演示、D V D播放等手段, 声情并茂,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景, 刺激学生的感官, 使其犹如身临其境, 从而增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荷塘月色》一课中写荷花的三个句子是:“有的才展开两三片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在授课演示中, 教师可以插入月夜荷花的相关图片, 并配以适当的音乐, 让同学们通过精美的文字描绘而体会到一幅夜色荷塘的美景。再如, 讲到诗词“风樯动, 龟蛇静”时, 通过图片展示连接武昌和汉口的长江大桥、滚滚的长江水及大桥两边的龟山和蛇山, 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

1.2 结合现实, 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 主要靠的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想象, 教学场景仅局限于课堂内部, 讲授的很多内容, 因为学生没接触过或对相关背景知识不了解而难以消化。多媒体的采用, 有模拟现场的作用, 同学们对讲解的内容因有“实物”可对照, 而印象深刻, 从而更好地把握相关理论和知识。例如, 讲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时, 由于学生缺乏石拱桥的感性经验, 光讲课文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利用幻灯或其它设备映出赵州桥的图像使学生了解其造型结构, 在配以教师对石拱桥主要特征、形态与结构部分的课文朗读, 学生便对石拱桥全貌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注意力会很集中, 学习积极性也高, 当生活中再次看到类似桥梁建筑时, 所学知识立刻出现在脑海中。[2]

1.3 突破难点, 增强语文学习的直观性

一般而言, 每部分授课内容都有重点和难点。传统语文教学, 由于教学辅助工具的不足, 对重点和难点知识, 尽管教师费时费力地讲解, 效果也未必都很明显。而借助于多媒体授课,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 可以突破授课中的难点, 使语文学习更直观, 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如在讲授《爱莲说》这篇文章的重点“莲与君子的品质对照”时, 可以通过幻灯片演示来讲解, 可在电脑屏幕一边, 显示七个莲花瓣, 在上面分别写上作者形容莲花的七个短语, 另一边是相对应的不同颜色的君子的品质, 但顺序是乱的, 要求学生用鼠标将表示君子品质的字母拖到相应的花瓣中, 每对一个就出现相应的声音。这样, 学生就被生动的画面吸引住了, 争着要操作, 很快就能够记住莲花的品质与君子的品质的对应关系, 并且能够理解作者以莲花自喻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反思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的确优点颇多, 但如果把多媒体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 则也会引发一些相关的问题, 并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2.1 多媒体的运用可能会降低课堂互动性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 如果整个课堂只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等特点, 教学内容可能会被教师人为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 而学生被动按部就班地接受, 从而会降低课堂互动性。如有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花了很多功夫来收集资料, 编辑目录, 把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滴水不漏, 可谓是环环相扣;在课堂设计中,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个个都回答得很准确, 包括要求学生创造想象的句子, 老师也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学生跟着朗读。这样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 教师成了“放映员”, 学生成了“观众”, 课堂气氛再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 使得课堂互动性大打折扣。

2.2 多媒体的运用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特长的发挥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的, 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 课堂授课时, 教师按照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 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 使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一个既定的框架之内, 无法向四周发散;此外, 如果教师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对多媒体的使用过多、过滥, 则会造成课堂教学千篇一律, 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将无从体现, 教学的特色以及对教材的处理、板书的设计等都将被埋没, 无法发挥教师“教无定法”的特长。

2.3 多媒体的使用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

高中及以下学校教师教学任务重, 工作压力大, 又有很多繁琐的事情要做。要上一节多媒体课, 简单的方法是去收集或下载课件, 但是往往又不符合自己要上课的思路。大家知道, 同一篇课文, 在不同的班教, 由不同的老师教, 都会有不同的教法。同一篇课文同一个老师教, 上期这样教, 这期可能那样教, 这就是所谓的“教无定法”, 怎么能照搬呢?何况所教的学生也完全不同。因此, 对同一部分语文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需要不断重新编排、修改。这无形中就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 并且拿到课堂上使用后, 学生在快速演示过程中缺乏思考、消化的余地, 对学习内容印象不深, 记忆不牢, 这样教师还得另外花时间再巩固复习, 这必然要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而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并不一定明显。

总之, 多媒体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工具, 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优点, 但凡事要有度, 过犹不及, 多媒体的使用并非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认识到这一点, 有助于任课教师把多媒体的使用和传统教学方式更好地结合, 以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多媒体毕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部, 其使用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佚名.钱学森教授的科学预见[J].黑龙江教育研究, 2001, 4.

[2] 张平.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与教法, 2006, 6.

上一篇:浅谈建筑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下一篇:金湖县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