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上诗歌赏析题

2022-08-02

第一篇:部编七上诗歌赏析题

部编七上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作文教学反思

《学会记事》作文指导

有了第一次系统指导的成功经验后,我又设计了这第二次的作文指导课——学会记事。

写人记事是中小学生的主要写作内容。写人也离不开记事,所以学会记事可以说是他们写作的基本功。

我们从学习过的两篇文章入手——《秋天的怀念》《散步》,总结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包括回忆我们之前借助《散步》总结的作文六笔法。

然后列出生活、学习、社会观察片段,拓宽学生的思维。 又以同学们最熟悉的素材——送雨伞作例子,分析怎样把一般的素材写出新意。

最后出示了两篇优秀例文,让学生自己去读。

两节课下来,可以看出,我们一直在拿具体的文章进行分析与学习,没有空洞的理论与概念。这些例文、分析、总结,我也是让学生分段来读的,投影上的文字我基本上不读。

一方面,减少老师的话语量。

另一方面,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一些孩子的朗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他们原来的整体朗读水平是比较差的,语不成句现象比比皆是。)

同时,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就连旭同学、蓉同学、壮同学,也可以看到他们时不时举起的小手。 课的最后,我们布置了一个练习题《那一次,我真》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还没来得及写作。计划在月考活动后,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课上练习一篇比课下布置十篇作文作业还有效果;对于七年级的这群毛头小子,高质量的一篇比应付的十篇有效得多。

2017.10.10

第二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部编语文七上)

4.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 过程与方法

以灵活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课前准备 学生

自读诗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师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四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

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有的抒写个人远大的抱负,气势雄伟,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理解诗句大意。

(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优美。

四、课文精读 《观沧海》 1.简介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入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2.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五句都是观海所见。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 句中有直接写到人吗? 主要交代了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的勃勃英姿。

4.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 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显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写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

5.诗中哪几句是写虚景? 能说出这一景象吗? 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

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6.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7.小结:

这首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感情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解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迁,贬谪。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

2.细读品味: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饱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3.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4.归纳主旨。

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5.小结: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五、写作特点

1.《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在这首诗中,景和情紧密结合。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六、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时间:秋

远眺地点:碣石山

↓水 澹澹 洪波

近观山岛 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想象日月星汉 仿佛在海中运行出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情景交融写景叙事:点时令——飘零之感过五溪——迁谪之远抒发感情:表达牵挂,情深意长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齐背前两首诗,巩固以上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还品味了李白诗中的深情厚意,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古诗,一起去体味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

二、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现存诗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马致远(约 1250-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 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 120 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三、整体感知

1.初读《次北固山下》

(1)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2.听读诗歌,给《天净沙•秋思》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学生配乐朗读。

四、课文精读 《次北固山下》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颔联写的是什么? 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时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思乡的愁绪中。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传递家书了。

《天净沙•秋思》

1.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教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 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小令的最后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也照应了前文的“昏”字,属于写景铺垫。“断肠人在天涯”点出了主人公,直抒天涯游子之悲,属于卒章显志。此句为全篇的主旨。

(3)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 他究竟要到哪里去? 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4)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

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2.探究: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

协调。第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的哀鸣,“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是一片灰黑色,给人的感觉是毫无生气、暮气沉沉,就如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这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第三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再次凸现了无家可归的哀怨与迷惘;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一个“古”字,把游子的个人凄苦推及古今,足以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和共鸣。第二句描绘出一幅温情脉脉、幽雅恬静的画面。“小桥”是沟通障碍的建筑物,在情感上也意味着沟通;“流水”是清澈纯净的,蕴含着丰富的活力;“人家”是温馨的场所,是产生欢歌笑语的地方。这里写他人有家而我独无,更添一份思乡之情;与

一、三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发游子的恋家思亲之情。倘若诗的其他几句是正面写游子之思之悲,那么第二句则是从反面来写,更添悲愁,可算是“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了!

五、写作特点 1.《次北固山下》 (1)内容前后照应。

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如“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经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2. 《天净沙•秋思》 (1)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2)景色与情思相融。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六、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淡淡乡思愁绪首联 点题颔联 船上所见:“平”“阔”“正”“悬”颈联 写景 时令(残夜)尾联 归雁传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绘景(断肠)人(在天涯) ——写人言简意丰 多方映衬 情景交融秋原黄昏行旅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在阅读方面按照诗词的特点来进行,首先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其次从整体上分析描写的内容(景物、事)所表现的情感。再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神”入其中,进而体会这四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及理解遣词造句的妙处。

第三篇:部编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复习大全

《朝花夕拾》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临沂卷)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他的诗篇名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2017·北京卷)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百草园见证了“我”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我”讲故事,还为他买来《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我”来说,犹如冬曰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二、填空题

3.(2017·浙江杭州卷)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饱含着“我”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我”对封建孝道 持的态度。 4.(2016·广西桂林卷)“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叙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手或自己的鼻尖。”以上文字出自鲁迅散文集《 》,文段中的“她”是 (人物)。

三、简答题

5(2017·浙江衢州卷)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内容简要作答

6.(2016·福建福州卷)某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四、阅读题

7.(2016·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 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联系原文,概括“我”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 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模拟演练

1下列作者课文及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B安徒生——《丑小鸭》——《安徒生童话》 C鲁迅——《社戏》——《朝花夕拾》 D.蒲松龄——《狼》——《聊斋志异》

2.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朝花夕拾》《野草》都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 B.从《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D.《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我”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

3.《朝花夕拾》原名《 》,共有 篇,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4.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 《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的 ,又如《 》中的 。 5.下面是有关《朝花夕拾》的两幅插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根据画面内容,任选一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图 ,文章名称为《 》。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1相关的文章,分别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6.阅读下面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一一而且要背出来。

(1)上面的文字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 (2)说说上面文段表达了当时的“我”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西游记》习题

中考这样考常识

1.(2017·湖南衡阳卷)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1)这段文字节选自 (人名)创作的《 》(作品)。

(2)文中的“裙钗”指的是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中考这样考情节

2.(2017·山西省卷)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途中作化斋之用。 C.沙和尚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第三个徒弟。

D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了很大贡献。

3.(2017·江苏苏州卷)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 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中考这样考阅读

4.(2016·山东潍坊卷)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一)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二)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1)根据提示,选择填空。

①画线部分的“受他降伏”指的是 。

A.二将军宫门镇鬼 B.小圣施威降大圣 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②“与我助战”说的是在祭赛国,七圣帮助孙悟空、猪八戒打死了万圣龙王和 ,并帮助祭赛国王收回了佛宝。

A.黑河妖 B.黄狮精 C.九头虫

(2)根据这两段文字,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在取经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模拟演练

一、填空题。

l.“ (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有一块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这一文段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 》,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 。 2.《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 、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 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 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 。

3.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落难,徒弟 (填人物)最终请来观音菩萨降伏了红孩儿。取得真经返归途中,老鼋作梗让师徒又经受了一次磨难,它作梗的原因是: 。 4.《西游记》中“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 ’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祖师"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的用意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西游记》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所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B.《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为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C.《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D.《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部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2有关《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B.《西游记》有许多以孙悟空为主角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流沙河、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

C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发出了“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呐喊。 D.《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这一英雄形象。 3.下列情节中,孙悟空不是请观音菩萨来当救兵的一项是( ) A救活人参果树 B.降伏红孩儿 C收服黑熊精 D.大战老鼠精

三、简答题。

1.《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 。 2结合具体情节说说《西游记》中唐僧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 3《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出场并不多,因此有些读者认为白龙马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角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理由。

4在《西游记》中,作者刻画的众多神魔妖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 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孙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窄。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西游记》第十一回)

1、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

2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了什么誓愿?

第四篇:部编七年级语文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1 春 知识积累

1.zhǎng zhàng cáng zàng bï báo yùn yūn 2.明朗 郎中 嫩芽 漱口 绵软 锦绣 眨眼 贬低3.朱自清 佩弦 散文家 诗人 学者阅读理解 (一)1.写出了春草的生命力强,嫩绿、

多、柔软的特点.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在文中起烘托作用,进一步突出了春草的可爱. 2.抓住了春花的品种多、花色艳、香气

怡人的特点.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 3.是通过人的触觉、嗅觉和听觉来写的.触觉,如“抚摸”;嗅觉,如“气息”;听觉,如“唱出” .4.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且密、细且亮、细且柔的特点. 5.三个比喻句分别写出了春天新、美、健壮有力的特点.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

,形象地写出了春的成长过程.(二)6.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 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惯于在幕后做推手. 7.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被人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退隐的可贵品质做铺垫. 8.问题: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 作用: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 9.“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10.(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 (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退隐的豁达胸怀.表达应用1.B C A 2.示例一:红梅傲雪 白杏吐蕊 绽放着生活的芬芳 示例二:金风送爽 白雪轻舞 吟咏着生活的美好3.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青蛙呼朋引伴,在池塘中放声欢唱;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 ;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叫人眼花缭乱. 2 济南的冬天

知识积累1.huo jì zǎo chãng jÿng 敞 萍 毯

2.(1)晴朗无云. (2)储存,积聚.(3)灵活而不可捉摸.3.C C4.(1)比喻 (2)拟人5.老舍 舒庆春 舍予 满族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阅读理解 (一)1.没有风声、响晴、温晴.2.写山: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

3.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的特点是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特点是秀气;“城外的远山”的特点是淡雅.水的特点:“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的特点是暖;“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特点是绿;“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的特点是清.本文抓住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明主题,又深化题意. (二)5.对比 来势猛烈6.作者通过描写“白马湖之风”来展现白马湖之冬的情味,表达了

1 作者僦居上海后对白马湖的思念之情.表达应用1.示例: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温馨 的问候 慈祥而温厚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2.略.3.D 3 雨的四季 知识积累

1.miǎo lì qí 苞 灌 谧2.(1)D C (2)A3.(1)记叙 (2)描写 (3)议论阅读理解 (一)1.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热爱) 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 2.春天的雨清新而纯净,夏天的雨热烈

而粗犷,秋天的雨端庄而沉静,冬天的雨自然而平静. 3.雨留给作者的印象和记忆,永远是美

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二)4.享受春雨(喜爱春雨)5.春雨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的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春雨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 6.示例一:我更喜欢选文中的这个句 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的特点,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示例二:我更喜欢«春»中的这个句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 7.( 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 (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 生命的律动8.语言生动优美,饱含感情.结合具体 句子赏析略.表达应用

1.示例:成语:风调雨顺、风雨交加、

血雨腥风、未雨绸缪.(任选两个) 俗语:雷声大,雨点小. 听风就是

雨.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春雨贵如油.(任选其一)2.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潮上涨,傍晚又下了一场急雨,流水

愈加湍急,古渡口看不到人迹,只见一只小船,悠然自在地横在岸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野古渡幽静而有生趣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3.示例: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

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4 古代诗歌四首 知识积累

1.jiã dàn zhì sâ dÿ2.(1)B (2)C (3)A (4)B (5 )C3.(1)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2)潮

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1)曹操集 曹操 (2)王湾 唐

(3)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4)全元散曲 天净沙阅读理解 (一)1.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2.在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经从

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2 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3.“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绘的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天涯的游子相映,更触动了游子的乡思,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二)4.词 曲(小令) 秋天

5.怀人 思乡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6.刻画出相思之苦对人的煎熬,极富创造性. (三)7.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8.B 表达应用

1.示例:我是清风 我将吹散所有的愁 云 我是春雨 我将滋润所有的禾苗 2.B 3.红绿两种颜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

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默默奉献的人. 4.略.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积累运用

1.B 2.C 3.B 4.C 5.C6.(1)杨花落尽子规啼 (2)海日生 残夜 (3)断肠人在天涯 (4)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7.(1)示例:« 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儿,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儿,有人给你擦”,平实的歌词从母亲为自己做的小事写起,细致入微地将母爱表达出来了.(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赏析合理即可) (2)示例: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3)示例: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阅读理解

(一)8.描绘了大海磅礴的气势(或壮 观景象) ,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大意对即可) 9.(1

)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2)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3)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4)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答出其中两点,大意对即可) (二)10.披 铺 拼

11.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3.作者笔下的秋色具有热烈、浓艳的

特点.这两句话不矛盾.作者写“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手法,突出秋色的热烈、浓艳. 14.“

这”指代收获的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 15.林黛玉 北宋16.拟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的换着时装. 比喻:秋浓如酒,色艳醉人. 排比:芳草萋萋,杨柳依依

是胜 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 引用: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

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写作实践

3 17.略. 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 知识积累

1.huàn shì xiǔ cuì shàn xuâ2.

长—常 忘—望 坚—艰 复—覆3.(1)恳求. (2)形容说话啰唆. (3)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4)水泼洒的样子,这里形容花开得茂盛. 4.(1)神态描写 (2)动作描写 (3

)语言描写5.史铁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 弦 务虚笔记 我与地坛 合欢树 病隙碎笔 6.C 阅读理解

(一)1.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

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爱. 2.花代表美好的事物,母亲希望儿子看

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希望儿子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3.母亲挡住落叶,这是母亲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4.(1)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2)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3)菊花开得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4)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5.共有三处: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6.“

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 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二)7.听到了节目里主持人说的话(人的存在犹如电光石火) .8.偶遇、保护并赠送小乌龟,体现了年

轻军人内心充满爱;节目里的话给年轻军人真切的帮助和教育,军人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自己选择去雪域高原为祖国奉献,让他认识到了世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用生命去护卫.所以军人说,“这都是上天送给我的 礼物” .9.

内容上的作用:作者借花开飘香,暗指在这严寒的冬季,爱心之花飘香.他人的一句话,能起到温暖人、教育人、感动人、震撼人的作用,也正如花开一样温馨飘香,沁人心脾.结构上的作用:升华主题(深化主题).10.示例:一次,在我成绩下滑时,老师给了我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表达应用

1.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引起了争议2.示例:那是细雨对芳草的洗礼,那是白云对天空的守护 3.示例一:文学是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 示例二:文学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交响乐 示例三:文学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6 散 步

4 知识积累1.sàn qí shà dūn lâi lþi pù pū2.(1)委屈 (2)水波粼粼 (3)各得其所 3.(1)× (2)× (3

)×阅读理解(一)1.(1)把母子二人的情态显现出来,儿子诚恳、孝敬,母亲年迈、顺从. (2

)表现“我”强烈的责任感,而下文的最终决定又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2.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课文的叙事线索. 3.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要多走走.4.这句话出自“ 我”的儿子之口.表现了他的天真、可爱、聪明伶俐.5.“ 我”陪伴儿子的时日还长,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6.母亲:爱护小辈,善解人意.妻子: 尊老爱幼,温柔贤惠.“我”:孝敬体贴,关心母亲.儿子:活泼聪明,非常懂事.7.句式整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

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一家人的和谐、温馨.举例:(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3)“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

子.”(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二)8.心情郁闷 借酒浇愁 心有余悸 忐忑不安 9.一件事是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

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另一件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特地赶来看看.10.两件事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 一件事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牵挂;第二件事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11.“劈头就问”表现出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缓缓地说”是因为 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 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 表达应用

1.示例:风雨中的一把伞,黑暗里的一 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2.

示例:家是什么?家是港湾,家是归宿.因为家,我们在外奔波,创造幸福;也 因为家,我们有情感的栖息地. 3.(1)示例:好好侍奉父母.( 晚辈侍奉长辈) (2

)示例: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听父母 的话,但顺从有度;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7 散文诗二首

知识积累1.nì bàn mù dǎo xÿ dì hànq ÿ2.(1)偷偷地笑. (2)向神祈求保佑. (3)满意,高兴.3.C 4.(1

)泰戈尔 吉檀迦利 新月集 园丁集 飞鸟集 (2)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樱花赞阅读理解

5 (一)1.表现一家人对莲的喜爱,同时也为下文中把莲比做自己做了铺垫. 2.强调雨势之大,更能反衬荷叶对莲的庇护之情重. 3.作者看到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景象.从这浓浓的爱意中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之情. 4.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战胜人生路上的坎坷与磨难的人. (二)5.因为“我”想象中的对岸是世外桃源,恬静闲适,那里的人们勤劳耕耘、放牧,自由快乐地生活;因为对岸自然景色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里的飞禽走兽也自由自在地栖息生长,连长草在月光下也呈现异彩. 6.本诗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以一个儿童的口吻来描绘对岸的神奇和美丽,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故乡、对亲人的热爱. 7.示例:不可以.“对岸”是诗人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理想的对岸,诗人立志从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甘愿把追求理想对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时也实现自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过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内涵. 8.示例:“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动的画面. 表达应用1.C 2.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3.示例:我是清风 我将吹散所有的愁云我是春雨 我将滋润所有的禾苗4.略8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积累1.fù zhîu nǐ yì qÿ shþ fǒucán2.(1)不久,一会儿 (2)大体(3)不如,不及 (4)约定 (5)离开 (6 )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7)舍弃 (8)拉,牵拉3.C4.B5.(1)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阅读理解(一)1.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1)描写了友人惭愧的心理活动. (2)表现了元方对此人厌恶、不接纳的心理.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5.略.(言之有理即可)6.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二)7.(1)称赞 (2)效法,仿效8.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 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9.第一次问话: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 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做了些什么?第二次问话: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 的,不知是你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10.示例:元方引经据典,既照顾了对 方的面子,也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回答恰到好处. (三)11.(1)曾经 (2)果实(3)跑 (4

)真的是这样12.果树生长在大路边却没有人去摘果子,王戎由此判断果实味道肯定不好.13.强调王戎年少,在同龄孩子中很 聪明. 表达应用1.示例:鹅毛、鸭绒、杨花、梨花、飞花.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示例: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

漫天真 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丰富多彩 中年是一座山,顶天立地,傲视天地

(能写出两句即可)3.(1)示例:做事戒懒,懒会关闭成功门(2)示例: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 日升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积累运用

6 1.悴 霎 匿 蔽2.(1)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相比.3.(1)佩服 (2)信服 (3 )欣然 (4

)傲然4.示例:慢慢去熬 知其甘苦 用爱去搭建 坚不可摧 5.(1)印度 人民的意志 诺贝尔

(2)作家 诗人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樱花赞阅读理解 (一)6.(1)约定 (2)同“

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3)才 (4 )回头看7.(1)等你好久都不来,( 他)已经离开了. (2)跟我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 8.“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相当于“您父亲”;“家君”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9.陈太丘:守时. 友人:无信无礼.10.略. (二)11.他是个体弱多病、不受同学欢

迎的人,而且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也引起“我”的反感.他的结局引起“我们”的深思,让“我们”成长. 12.绕道喊“

我”去上学;当“我”嫌弃他时,他仍对“我”很热情,执着地与“我”交流. 13.不能去掉.表明他的主动、急切及

对“我”的情感,内心渴望交流及诉说时的满足、快乐.14.议论.“ 个体”指那个得肺病的同学,“群体”指班级. 15.绕道喊“

我”上学,表明“他”友善、真诚;学习好,表明“他”好强自尊;抽凳子一事,表明“他”软弱无助.16.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警醒之语,面对那

个得肺病的同学的“遭遇”,“我”的内心充满了内疚.这一段饱含了作者对自己深深的谴责,作者也渴望通过此事唤醒人们的良知.写作实践 17.略.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知识积累

1.záo qí shân shuài cuán j iàn mì bǐ tuì ǎo2.敛 髓 躁 罕 箔 鼎 3.D 4.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彷徨 呐 喊 故事新编阅读理解

(一)1.示例:五彩缤纷的“乐园” .2.用宕开一笔的方法,用两个“

不必说”来突出下边“单是”一句的内容,由一概全,表现出百草园的乐趣无穷,反映作者感受到的特有情趣.3.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4.示例:“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了无限乐趣.5.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二)6.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

7 .描写了草生长的环境,对描写百草园中的草起烘托作用. 7.承上启下的作用.( 或“承接上文,引出下文”)8.(1

)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景仰和赞颂之情.(2)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的精神的赞颂之情. 9.(1

)特点是句式整齐,结构相同;(2

)这样表达的好处是加强了语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3)赞颂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偏重于客观描写;本文偏重于主观抒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许多乐趣;本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草给作者的感想. 11.示例:(1

)向鲁迅先生学习.(2

)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做贡献.(3)发扬顽强奋斗的精神,刻苦学习.(4)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热爱祖国,振兴中华.表达应用

1.B2.示例:三味书屋习字画画读课文,别 有情趣

10 再塑生命的人

知识积累1.jiã kǎi zhí kuì 混 堪 翼翼 甚 恍 2.(1)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2)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3.D 阅读理解

(一)1.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

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表达了作者焦虑、不安、绝望、迷惘的心情. 3.爱海伦;对事业执着,讲求教育方

法,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时机,启发思维、智慧和情感. (二)4.(1

)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 (2)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 健康的幸福

5.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

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意思对即可) 6.换成“

盲”或“瞎”不好.因为盲人对光明是没有切身感受的.因为失去听力的人,再不能“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他们能够享受的只有“光明”.7.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看来是那么的平庸(或他对眼前的景物熟视无睹).(意思对即可) 8.指只能看东西、辨方向 指看清眼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从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9.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不要虚度

年华;启示人们“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意思对即可)表达应用1.示例:沙漠里的一泓泉水 悠悠碧空中的一首歌谣

8 2.示例: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给人们 带来一份温暖;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给人 们带来一份清凉. 3.(1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2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3

)B C A11 窃读记

知识积累1.cãn gà kuí shà lù liàngqiàng 2.(1)众目睽睽 (2)全神贯注(3)煞有介事 (4)废寝忘食3.林海音 台湾苗栗 城南旧事阅读理解

(一)1.本文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钟爱之情,以及想读书却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 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黑色多皱的布裙”比作“支不开的破伞”,形象地表现了“我”无钱买书的窘迫处境,衬 托了“我”受到店员“礼遇”后愉悦的心情.3.示例:“ 啊!终于和你相见!”作者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传神地表达出再次成功窃读的欣喜以及对书的钟爱. 4.第一次是在紧邻“

三阳春”饭店的一家书店,因“窃读”被发现,沮丧地离开书店.第二次是在文化街的一家书店里,一个店员,居然特地留下一本书,等着“我”去“窃读” .作者领悟到自己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二)5.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

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6.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

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或: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或: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7.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

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意思对即可) 8.(1)“

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因一念之差偷书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2

)“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3

)“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 ”(4

)“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5

)“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6

)“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7 )“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

9 9.“

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意思相近,语句简洁通顺即可)表达应用

1.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 2.示例:思想,总是在困境与痛苦中闪光.意志,总是在劫难和绝境中闪现. 3.(1)示例:①电子阅读冲击纸质阅

读.②电子阅读成为主流阅读.③人们更喜欢电子阅读.④不是国民阅读少,而是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即可) (2

)示例:课堂无手机,校园满书香.(3

)示例:王林,长期只看电子书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浮躁、不求甚解.读纸质图书能让我们在慢下来、静下来、沉下来中进行“深阅读”.我们一起去社区参加“书香进社区”阅读活动吧! 12 « 论语»十二章知识积累1.yuâ yùn xǐnɡ yú dün ɡōnɡ y ün dǔ2.(1)生气,恼怒 (2 )诚信(3)改变 (4 )疑惑3.(1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2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里面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4.(1)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2)为

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 (4)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5.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0 儒 阅读理解

(一)1.学习方法 为人处世的方法 道德修养 2.“

温故”和“知新”不是互相补充并列的两个方面,而是一种递进关系.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忠”是办事尽心竭力;“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讲求“忠”“信”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能不断发展. 5.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富贵比作 浮云,意在表明对于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表现出孔子义薄云天的高尚品质. 6.一个“

择”字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主见,善于“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7.示例: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二)8.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 耻者/其由也与! 9.花甲 古稀 耄耋

10 10.颜回能闻一知十,而子贡则只能闻

一知二.表明孔子是一个谦虚严谨的人.表达应用 1.B 2.提示:能抓住“ 景区”“背诵免票”“好评”等关键词概括即可.(意思准确即可)3.示例一:白山落雪花雪落山白 示例

二:白山添白雪白添山白

4.电子科技产品已经进入孩子的生活, 他们接触的多是电脑和手机,主要用来娱乐.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积累运用

1.A 2.D 3.A 4.(1 )美国 海伦凯勒 “总统自由勋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5.(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小挫折就气馁了,妥协了.我们要重拾信心,鼓起斗志,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班一定能在学习上创造辉煌.阅读理解(一)6.(1)是 (2)这 (3 )疑惑(4 )翻倒7.(1

)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2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 8.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9.态度 学 思10.(1 )孔子想验证欹器的特点.(2

)示例一: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示例二: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人的证实,所以没有必要“使子路取水试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11.表面原因:给的答案是错的, 错的答案不能得分.实质原因:学生们没有怀疑精神. 12.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时,他告诉“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老师在讲的时候留下了漏洞. 13.大胆怀疑的精神,敢于发问的勇气.14.意味着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了怀疑. 15.先抑后扬;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16.两件事:一是关于凯蒂旺普斯的故事,二是老师说他的轿车是活的生物.说明怀特森老师时刻注意教给学生要有怀疑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毅力.(意思对即可)写作实践 17.略. 第四单元

13 纪念白求恩 知识积累

1.xùn chãn cuì jì bǐ niün2.B3.(1)拈轻怕重 (2)见异思迁(3)纯粹4.毛泽东 议论文 阅读理解

11 (一)1.中心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

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分论点: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白求恩同志有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

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作者写作本文不仅仅是为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还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极端的热忱”是正面描写.“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

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为了补充正面描写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 的表达效果.4.示例:作为一名加拿大共产党员,您不远万里,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您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您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您用您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含义.您的死重于泰山,您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二)5.在他看来,越是边远贫困的地

方,越需要去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和人民. 6.作用是承上启下. 7.目的是更加突出孔繁森同志的高洁品 行,同时也希望人们向他学习.表达应用 1.(1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很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都为之感动.2.理念 品格 操守 精神 智慧 道德原则 3.示例:(1

)我原想收藏一片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2)我原想品尝一个金橘 你却给了我整个果园 (3)我原想捡拾一束稻穗 你却给了我整个粮仓 (4

)我原想采摘一束菊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菊园(要注意个体与整体的对应,句式要一致)14 植树的牧羊人 知识积累

1.hã fâng zuï chïu guǎ2.薰 墟 坍 裂 淌 灌 3.(1)“康”应为“慷” (2)“ 蓬”应为“篷” (3 )“锟”应为“棍”(4

)“州”应为“洲”4.(1)坍塌 (2)不毛之地 (3 )刨根问底 (4)沉默寡言阅读理解 (一)1.“毁灭”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牧羊人植树这一行为深切的赞美之情.2.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4.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第

一部分写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是详写;1920年后“

12 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写得简略之极;最后一次见面写得较详.5.课文第4~7自然段从正面直接刻画

牧羊人的性格,如: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收拾整齐的,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擦得没灰尘,猎枪上过了油,炉子上煮着汤,刚刚刮过胡子,衣服扣子缝得结 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他不吸烟,仔细挑选橡子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坚忍执着的人. (二)6.吴庭德执着地守护“亚心”

.7.体验与亚洲大陆的中心零距离接触的感受. 8.(1)表明吴庭德“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2 )表现他制作亚心石的执着,突出他对“亚心”的热爱. 9.C 10.示例:只要执着追求,普通人也能

创造奇迹.(言之有理即可)表达应用1.示例:生长的季节 洒下一滴汗水 便浇灌一棵禾苗 收获的季节 得到一粒果实 便收获一

分喜悦2.示例:(1)帮助他人,快乐(幸福)自己. (2

)献给别人爱心的同时,自己也享受了助人的快乐. (3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3.(1

)示例一:益阳段意花夫妇勇救约50名溺水者 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示例二:段意花夫妇14年约救50名溺水者示例三:益阳段意花的家庭被评为“全国最 美家庭” (2

)示例:阿姨,祝贺您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我们知道了您的优秀事迹,都非常敬佩,想请您为我们做一次报告,您看行吗? (3

)示例:见义勇为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敲诈过救人者,就见死不救,而要学习段意花夫妇,尽自己的能力,传递社会正能量. 15 走一步,再走一步 知识积累 1.C 2.(1 )告诫.(2

)高高地直立.(3 )(眼睛)昏花.(4 )严肃谨慎.(5

)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3.D 4.(1)B (2)B A5.莫顿亨特 美国 阅读理解

(一)1.景物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 说明暮色为“我”脱险增添了困难. 2.主要是帮助“

我”战胜恐惧的心理,鼓励“我”充满自信,同时教给“我”“脱险”的方法,指导“我”一步步爬下悬崖.3.“

13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自己要到的地方,觉得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4.提示:(1

)要勇敢面对困难,遇到问题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2)自己的亲身体验是最深刻的;(3)平时要锻炼好身体;(4)要交杰里这样的好朋友;(5)大人要像文中父亲那样科学地教育孩子,不要像文中的母亲那样给孩子过多的或不必要的警告.(从任何角度答均可) (二)5.记叙了失聪的梁小昆面对残酷

的现实,通过不懈的努力,唱响了自己的生命之歌的故事. 6.提示:题目中的“

歌唱”并不仅指音乐中的歌唱,它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它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

7.

“努力总有回报”指梁小昆一直是班里甚至学校的学习尖子,参加朗读比赛获一等奖.“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指梁小昆在音乐考试前虽然认真准备了,节奏能掌握,但还是跑调.不矛盾.有很多事情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收获,使成功的可能性增大;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不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8.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梁小昆那种努

力、执着、一丝不苟精神的敬佩与赞叹.表达应用 1.C 2.(1)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2 )示例: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3

)示例:我也会以一种“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这种“美丽的姿势”带着自信,带着迎难而上、不怕困难、越挫越勇的精神. (4

)示例:文文,不敢在讲台上诵读是你人生的一道坎,成功跨过去,你会发现一片灿烂的天地,那里有你的自信,有你的荣耀.文文,用你“最美丽的姿势”和最美的嗓音大胆地去读吧,你失去的将是怯懦,收获的将是成功! (要有称呼,要结合本诗, 要有鼓励性话语) 16 诫子书 知识积累

1.(1)品德高尚的人 (2)介词,引

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3)达到远大目标 (4)放纵懈怠 (5)修养性情 (6)对社 会有贡献,有“用世”的意思 2.(1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D 4.(1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险躁则不能治性阅读理解 (一)1.作者是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

进行论述的.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都是一个“静”字: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用“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2.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3.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来后悔.(二)4.(1)生病(或生 14 重病)(2

)多次(或屡次)5.(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 (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 6.因为“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

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和越人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 7.“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表达应用

1.成语示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妄自菲薄、亲贤远佞、俭以养德等. 故事示例: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借东风、白帝托孤、舌战群儒等.2.所谓“ 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篇«出师表»;“三 顾”是指刘备三顾茅庐;“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3.谈了饮酒问题.饮酒要尽兴,但适度 而止,不可失礼.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积累运用1.ài chãn yý bï chuō huǎngy ín lú2.(1)殉职 (2)鄙薄 (4)慷慨 (3)坍塌3.(1)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2

)不长草木的地方.(3)明确志向.(4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4.(1)C (2)B C C A5.(1)让乔诺 法国 (2 )诸葛亮孔明 书信6.A 阅读理解

(一)7.(1)修养 (2

)因为8.要立德、修身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9.(1

)除了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除了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目标. (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二)10.桀骜不驯 坚强不屈

11.意在说明咬人草咬人不是有意害人, 而是出于自卫,同其他生物一样是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自卫本领. 12.因为作者要在这篇散文中借描写

“咬人草”来歌颂一种刚强不屈的性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1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

出了咬人草坚强不屈的特点,使人联想到傲霜的秋菊. 14.作者被咬人草那不屈的性格所打动,并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于是,“我”宁愿让咬人草回归到它生长的大自然,也不愿勉强它和“我”在一起.写作实践 15.略. 第五单元17 猫 知识积累

15 1.sâ yǒng chàng zǔ quán dÿngzhǔ chãng n ûâ2.(1)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2)因 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3)不经考虑, 轻易下结论. 3.(1)动作描写 (2

)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 (4)心理描写4.郑振铎选集 郑振铎 作家 文学 史家 阅读理解

(一)1.弯着身体卧着. 2.因为它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 3.因为“

我”的判断错误和粗暴的行为让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以后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二)4.第1自然段描写秋天原野瘦树

枯叶、冷云凉雨的萧条景象,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深沉冷静的情感基调,也为下文“听雁”设定了环境氛围.5.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雁阵

高亢的鸣叫声比作“呼朋引伴的呼喊”和极有气势的“行军歌”,突出了雁鸣的嘹亮高亢,充满力量. 6.第3自然段真正从听觉上描写雁阵的 鸣叫,声音高亢,气势高昂.第4自然段从

“头雁”与雁阵队伍的变化飞翔中,“听”到了智慧、互助、合力、仁爱的内涵.第5自然段从南飞的大雁伴侣中“听”到了对真挚爱情的坚贞不渝. 7.大雁南飞的征程与我们的人生旅途有 很多相似之处,从大雁身上我们也能获得一

些生活的启示:(1)对周围的同学,同伴们要互助合力,团结友爱.(2)对待终会来临的情谊,要抱有认真诚挚的态度.(3)对目标或理想的追求要有耐力,坚持不懈.表达应用 1.略. 2.示例: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是对

书法的钻研非常执着.只见他拿起了毛笔,胸有成竹地在宣纸上笔走龙蛇.写完后,老 人自信地把字幅挂起来让大家欣赏. 3.略.18 鸟

知识积累1.hã zhù yîu yuün yán jí chÿdÿng 2.栅 腴 惘 蓦 喟 纤 戟 喙3.梁实秋 雅舍小品 莎士比亚全集4.B 阅读理解 (一)1.«鸟»并不限于某一种鸟,有乌

鸦、白鹭、杜鹃、麻雀、喜鹊、猫头鹰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的是不知名的小鸟. 2.(1

)声音:清脆、嘹亮、圆润、和谐.外形: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斑斓、玲珑饱满、俊俏、轻灵. (2

)都是褒义词.表达了作者对鸟的浓浓的喜爱之情.3.鸟的声音,鸟的形体,不同的鸟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4.第5~6自然段诉说了作者“ 悲苦着鸟的悲苦”

,反映出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四段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16 5.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

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幻想”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 6.对鸟类自由、活泼、俊俏的尽情赞美. (二)7.面目优雅,形状妍美;是羽族

里的第一名善航者;气质高贵,动作柔和、婉转、娇媚;热爱自由. 8.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池沼里,但它并

不定居在那里,当它感到不自由,它就到处遨游,岸上水里都可. 9.船是水上的行驶工具,是人们所熟悉

的.在这里作者把天鹅的身体的各部分相对应地比作船的各部分,就使人们很容易懂得天鹅能在水上轻捷自如地游动的道理. 10.不能.因为只有喜爱它,才会欢迎

它,进而欣赏它.这三者之间有着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表达应用

1.示例: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2.示例一:茂叔独爱池中莲示例二:渊明独采篱下菊 3.示例一:我喜欢品味梅的清逸 因为

它有疏朗的外形俊雅的风韵 示例二:我喜欢解读松的高洁 因为它有伟岸的身躯凛然 的正气

4.示例: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 那是 在教我们坚韧 19 动物笑谈 知识积累

1.chýn bǔ fú shâ xùn gù huÿp án2.(1)“

逗笑”是全文的文眼,全文写了几件令人发笑的趣事. (2)这几个词 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父亲的尴尬.阅读理解 (一)1.诙谐风趣

2.作者怪诞的实验方法让人不易理解.3.反映了“

我”吃惊、疑惑、兴奋的心理.(二)4.(1)巧渡河的办法、牺牲自己救孩子的办法都可以表现出狼的聪明. (2

)老猎人没见过比狼更聪明的动物.5.这三句都属于心理描写.“ 奇怪”“不可思议”“傻”表现出母狼奇怪的举动,烘托出“我”的心理活动,引起了“我”的疑问,这样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1

)比喻.这句话里面的“黑箭”形象地突出母狼为了保护自己的后代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前面说到的跑得不快,没力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2

)比喻.用一座银子筑成的坟形容沙丘,烘托出母狼牺牲的悲凉气氛,并暗喻母狼牺牲的地方.表达应用

1.示例: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2.示例:学会团结;学会勇敢;学会合 作;学会等待;学会不怕失败. 3.示例:不要受诱惑影响,应远离诱 惑,否则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危机. 20 狼 知识积累

17 1.zhuì jiǒng shàn dün shǎo jìng k üo xiá2.瞑 暇 寐3.(1)连接、紧跟(2 )攻击(3 )仅,只(4 )旧、原来(5 )解除,卸下(6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7 )像狗似的(8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9)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10 )大腿4.B5.(1)B (2)C (3)A (4 )D6.(1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7.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阅读理解

(一)1.晚、少时、久之、顷刻. 2.由恐惧到与狼斗争,最后积极出击杀死了狼. 3.找柴堆作掩护,放下担子,拿起刀, 为自己争取了主动.一跃而起,攻其不备杀死一只狼.乘胜追击,又杀死了另一只狼. 4.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窘—骨尽 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护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5.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作用: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启示:从狼的角度—

——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都是害人害己,最终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从“人”的角度———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6.(1)咬 (2

)确实、的确7.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8.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9.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表达应用 1.①D ②B 2.示例:谈( 所填为动词,使用拟人修辞并符合语境即可) 3.示例: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出竹 叶梅花

4.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第五单元综合练习 积累运用

18 1.B 2.C 3.A 4.B 5.C 6.A阅读理解7.(1)指狼 (2)只 满 (3)捆绑(4 )背8.(1)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2

)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9.本文表现了屠户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作者对屠户持赞扬的态度. 10.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 不应气馁,而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客观条件,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为主动,摆脱困境. 11.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第一次 抓住扫帚尖 怜惜(不忍、 同情) 第二次

整理触须(整顿自己、整理自己) 怜爱(赞叹、 赞赏) 12.特点:勤劳且无伤人之心(不主动攻击).变化:原以为黄蜂好斗(是亡命之徒) ,忽然发现黄蜂有灵性,善解人意,后来觉得黄蜂很可爱. 13.示例:(1

)面对死亡要乐观、坦然.(2)对生活要热爱. (3)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4 )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5

)人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至少写出两点) 14.示例: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 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

静. (2)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 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

蜂身上黄黑相间的色彩比作套色版画,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写作实践 15.略. 第六单元

21 皇帝的新装 知识积累

1.chân chüi bì hài cì hâ2.炫 妥 稽 爵 衔 聘 3.(1

)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这里比喻人愚蠢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2)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3)使

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4.(1)想象 幻想 夸张 (2)安徒生 丹麦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丑小鸭阅读理解 (一)1.表现了皇帝恐惧的心理. 2.表现了皇帝虚伪的性格.说假话是为了维护他最高统治者的尊严,怕人们认为他是个不称职的皇帝. 3.目的是不让别人说他们愚蠢或不称职.揭露了他们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质. 19 (二)4.示例:寻找快乐的人

5.因为医生说,穿着快乐的人的衬衫睡上一夜就能治好他的病. 6.因为在常人眼中有钱和有权肯定是快乐的,所以他们找到了“城里最富裕的人”和“权势仅次于国王的宰相” .7.不快乐.“ 城里最富裕的人”不快乐,因为他整天担心他的财产的安全,怕他的船遭难,怕小偷偷他家的东西,整天生活在烦

恼之中;“权势仅次于国王的宰相”不快乐,因为他既要操心国家大事,又要防备别人暗中夺他的权,所以也快乐不起来. 8.乞丐.因为乞丐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

望,能吃上一顿饱饭就心满意足了,始终对自己的一切感到满足,所以能保持快乐的心态. 9.示例:“ 快乐”是靠自己来把握的,那就是心情的愉悦与舒畅.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多少.快乐是一种心境,所以我们不要为外物所累,而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表达应用 1.C 2.示例:为爱牺牲的海的女儿,因贫穷致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坎坷而苦尽甘来的丑小鸭. 3.最可笑的人是皇帝,因为他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 最可恨的人是骗子,因为他们狡猾伪善.最卑鄙的人是大臣,因为他们虚伪愚昧、阿谀奉承、自私. 最可爱的人是孩子,因为他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 22 诗二首 知识积累

1.piüo dù shuî fãn2.B3.A 阅读理解

(一)1.诗人改造后的故事使牛郎织女

的生活不再是悲剧,专制的王母娘娘不复存在,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诗人以 此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2.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描写 太阳船的.变化:早晨,太阳是金色;太阳

升高到日落前,太阳是白色;日落时分,太阳是红色.3.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之情. (二)4.夜景、月色 静谧、美丽、 柔和

5.大自然 安适、宁静 想象 思念6.略.( 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言之有理即可)表达应用 1.B(B项错在作用分析.这两句诗强

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2.示例:你是露珠,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是为我送来滋润的源泉. 3.示例: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

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 给我一次挫折 让我学会反省 23 女娲造人

知识积累1.wü chãng juã chün rïu mǐnzōng y án2.僻—辟 篷—蓬 慨—概 彩—采3.D(延续不断.)4.神话 想象 幻想阅读理解 (一)1.用藤条挥洒泥浆.

20 2.因为这样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 好些活的人类出现. 3.如“

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等. 4.女娲是本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

大的“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她也有人的孤独感,有人的喜怒之情,甚至会灵机一

动.她造出了人类,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 5.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女娲

造人是一则神话,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诞生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如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二)6.(1)他的 (2)说 (3)丢 失 (4

)的7.(1)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2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8.(1)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2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三)9.神话

10.联想.是由大海的波涛想到的. 11.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大海是夺去女

娃生命的凶手.句子:“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道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

——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 ”12.A. C. D.表达应用 1.A 2.略.( 想象合理即可)3.示例一:看到“

月”,眼前仿佛映照一片清冷的月光,心中涌起一腔思乡怀远的愁绪 示例二:看到“烽火”

,眼前好似浮现一片荒芜的废墟,心中涌起一份感时伤怀的哀愁 24 寓言四则 知识积累

1.bì zhîu zhün yÿ 雕 慕 喇凯

2.(1)待,等到 (2)无,没有(3)告知,开导 (4 )伤害,受伤3.(1)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2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B 阅读理解

(一)1.揭示了赫耳墨斯的奢望,“想知 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

.2.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盲目的自高自大者.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

21 言,不要轻信,必须认真思索,进行实际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4.揭示了不用为了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的道理. (二)5.(1)原因、缘故 (2 )是6.A 7.

其人不能知而妄对8.B 9.拟人 对话

10.青山白云 蝉鸣与蛙唱 晨曦与落日 无畏地迎接风雨雷电 11.乐观地接受生活中的事物,怀着感恩

和欣赏的心看待不如意.正如我们的生活一样,社会环境无法改变,但心情可以改变.表达应用 1.A 2.(1)悬梁刺股 示例:囊萤映雪 程门立雪 凿壁偷光 闻鸡起舞 (2

)示例:同学,自古英雄多磨难,如果我们具有“悬梁刺股”的精神,“程门立雪”的执着,何愁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3.在经历了多次尝试和努力还不能获得

成功时,我们要学会寻求心理安慰.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积累运用1.xuàn xūn pìn juã piüo dù wü2.(1)呈 (2)稽 (3)澄(4 )终3.C 4.(1)× (2)× (3 )√(4)√ (5)√ (6 )√5.(1

)定然在天街闲游 请看那朵流星(2)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却溅起了银星千颗阅读理解 (一)6.(1)涨 (2)横渡 (3)落 后 (4

)疲惫7.(1

)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 (2)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 8.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这个 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二)9.排比、拟人、反复.展示了百 合信念坚定、执着追求的形象. 10.应放在c的位置. 11.“

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炫耀的品质. 12.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写作方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 .13.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 14.提示:第一问,围绕“

嫉妒、诋毁、心胸狭窄”回答即可.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 (三)15.看到落叶满地,想到即使人学 得再好,总难免有死亡的一天. 16.“

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

长成了夏天的叶. ”17.(1)心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充满希望. (2)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18.让自己的生 22 命充实,富有生机,有 意义,有价值.写作实践 19.略. 期中综合练习 积累运用

1.B 2.A 3.C 4.D 5.C6.(1)乡书何处达 (2)断肠人在天涯 (3 )杨花落尽子规啼7.示例:春天到了,阳光洒下笑容,春 风爱抚着一切,树上的嫩芽探出了绿茸茸的脑袋. 8.(1

)不会有人没交作业本吧?(2 )我明天交作业本行吗? 阅读理解

(一)9.描写了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

波;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阔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10.“ 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惊人的力量“;日月之行

若出其里”,虚写,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暗含要像大海容纳百川万物一样统一天下的胸襟,虚实相间,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和远大的抱负.(二)11.(1)同“悦”,愉快 (2 )诚信 (3)疑惑 (4 )这,指河水12.D( 例句中的“而”与D项中的“而”均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A、B、C三项均表顺承关系. )13.(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2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4.提示:围绕“

在他人身上总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选择他人的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样的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三)15.小女孩是一个家境贫穷但懂 事、孝顺,懂得感恩的孩子. 16.动作描写.“ 迫不及待”“吮吸”等词写出了小女孩对橘子的渴望,小女孩家境的贫寒,使读者心生怜爱. 17.一是感动,为故事中小女孩的懂事、

孝顺;二是同情,为小女孩的贫穷;三是惭愧,为自己随意扔掉吃剩的橘子.(大意正确即可) (四)18.作者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

“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是为下文写春雨来后人们的喜悦心情做充分的铺垫,突出春雨 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19.示例一:A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通过快与慢的比较,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爬”这一动词用得生动形象.示例二:B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天空的明净、大地的美丽,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20.提示:围绕表达了对春雨的赞美以

及对农村生活的关注,找出其共同点适当阐述即可.写作实践

23 21.略. 期末综合练习 积累运用

1.C 2.A 3.C 4.D 5.B6.(1)我寄愁心与明月 (2)何当共 剪西窗烛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示例:一壶酒 芬芳馥郁的醇香 8.中央电视台推出文化节目«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人们对汉字的重视.阅读理解 (一)9.生、入. 10.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

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意思相近即可) (二)11.(1)感到奇特( 以

为奇,认为

奇特) (2 )确实,实在(3)遮蔽 (4

)更改12.龙固然比老虎神威,( 但)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比龙更高超吧? 13.事物的本来面貌是怎样就是怎样,要看重其本质,不要失去本真.为人处事亦是如此. (三)14.(1)全,都 (2)遇到,碰 上

的时候

15.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16.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

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四)17.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地说明

了太空垃圾具有相对速度很高,潜在危害很大的特点. 18.不能去掉.“

一般”起限制作用.在文中说明天基激光器大部分被部署在卫星 上,不排除个别情况,如果删去,过于绝对

化了,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9.C (五)20.活泼、生动、宁静、欢畅、辉

煌.也可以用名词性词语回答,如夕阳、波浪、禅机、光粒. 21.形成原因 名称沿革 河道特点22.要点提示:(1)要及时把握生命之

内的东西.(2)保持乐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3)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加以珍惜.写作实践 23.略.

24

第五篇:应对中考,答好诗歌赏析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标:应对中考,答好诗歌赏析题‘ 教学过程: 复习:

一、内容及背景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左迁:贬官降职。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龙标:唐代县名。唐武德七年(624)设置,治所在今湖南黔阳县。王昌龄贬官龙标,故后世习称王龙标。诗中“闻道龙标”,即以贬官之地龙标代指王昌龄。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季节,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于景物独取

1、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三、四两句则转为抒情。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结句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愿随迅疾的长风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过五溪”遥相呼应,语意有异,其实相同,都是指王昌龄的贬谪地龙标。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二、[译诗、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三、【评析】

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首句: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将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中景中,情景交融。 第二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从中表现诗人对朋友的关切挂念之情。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与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告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当堂训练 【练习一】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 ,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 ,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我寄愁心与明月

3、赏析句子: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二】

一、选择。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按要求默写。

1、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是: 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托月送友”的诗句是:

2、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3、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李白的《闻王昌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写景叙事中隐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4、根据语境,写出诗句。 “月亮代表我的心”:

面对明月,李白:深情地写道:“, 面对明月,苏轼感慨地写道:“ ______________”,给亲人美好的祝福;

面对明月,李煜伤感地写道:“”,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心情。

三、赏析。

1、“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 的手法,抒发了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又含有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5、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6、末句“随风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上一篇: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下一篇:不变的步伐观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