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戒烟处方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中药戒烟处方范文

中药戒烟方法大全 中药戒烟秘方收集

吸烟在我国大约有400多年历史,许多嗜烟者已深感其害,但多数想戒又戒不掉。以下中药戒烟方,使用方便,戒烟效果也不错,有志于戒烟者,可以选择试用。

(1)戒烟汤:炙紫菀、炙款冬花各15克,破故纸、清半夏、枇杷叶、前胡、茯苓、橘红、桔梗各12克,川贝、射干、罂粟壳各10克,干姜9克,肉桂6克,细辛3克。每日1剂,一般6~9剂,能使有10年以上烟龄或烟瘾较大者将烟戒掉。

(2)戒烟药茶:绿茶、薄荷、藿香、甘草各等份,砂糖少许,水煮当茶饮服。每日8~12次,连用2~3天。

(3)戒烟药酒:鱼腥草60克、远志、甘草各20克,地龙、广藿香、薄荷各15克,60度高粱白酒1000毫升,将上述药物捣碎浸泡白酒之中,7~15天即可服。每日服8~12次,每次10~15毫升。

(4)戒烟药糖:藿香60克、鱼腥草50克,地龙、远志各45克,薄荷、甘草各30克,白人参15克,水适量,将其加入锅内,并煮3次,每次20分钟,然后用小火熬,当原液出现浓稠状态时,加入白砂糖200克、口服葡萄糖粉50克,继续熬至成丝状不粘手时,停火,趁热倒入表面涂有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稍冷将糖分割成若干小块,经常含服。这种戒烟糖具有补气扶正、醒脑提神、解毒祛痰的功效,不仅辅助戒烟,而且可改善由于吸烟引起的咳嗽、多痰、口干、舌燥等症状。

(5)贴药戒烟:食用味精、肉挂、丁香各等分研细,每次取0.5克医用凡士林调成膏状,或加少许酒做成药饼,贴敷于合谷、甜味穴,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连贴2~3次。贴药10分钟后,多数人可出现厌烟情况。

(6)嗅药戒烟:取槟榔一枚,钻一个眼,滴入少许烟袋油,用开水将其浸泡2个小时,然后装到小瓶子或小盒子里,随身携带,想吸烟时就放到鼻子上嗅一嗅,嗅上3~4次,一般

也就不再想吸烟了。

(7)戒烟含漱液:用0.2%的硝酸银溶液,随时配制,每次含漱一口,每天3次。在含漱后,立即吸烟,就会觉得香烟有一种特别发苦的味道,这种味道可使人产生一种厌恶感。如此反复3~4天,便会将抽烟的嗜好戒掉。这种含漱液可以将嗜烟的神经反射弧打断,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

(8)耳穴戒烟:取耳穴肺和气管炎穴,隔日一次针刺,一般2~5次显效,5~10次完全戒烟。(来源:《中国导医网》)

中药戒烟良方

地龙15g远志15g鱼腥草30g藿香10g干草10g人参10g以上药水煎服.日1剂.分6次.内服.7天一疗程.顽固着最多3疗程.

中药戒烟汤:鱼腥草30克、地龙、远志各15克,藿香、薄荷、甘草各10克,人参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5次饮服,效果颇佳。

中药戒烟茶:鱼腥草250克,水煎当茶饮,每日早晚各煎1剂服用,即可达戒烟目的。中药戒烟糖:藿香60克、薄荷、甘草各30克,研粉末状,调入葡萄糖粉20克、白砂糖15克,混匀备用,有烟瘾时吃15克即可。

中药戒烟酒:鱼腥草60克,远志、甘草各20克、地龙、薄荷、藿香各15克研碎浸于1公斤60度的酒中,然后加盖密封半月后饮用。戒烟时,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8~12次。

中药戒烟香杆:【原料】茶叶、金银花、菊花、艾叶、紫苏、荷叶、罗汉果等多种绿色原料,

【食用方法】可燃吸(和香烟一样),可泡饮;【形状】形似香烟,不改变吸烟者手势等吸食习惯。中草药逐渐产生对尼古丁的生理排斥,从而将吸烟的习惯变成控烟的良方。

中草药是能够戒烟的,但是这些戒烟方法会让一般的吸烟者都很难接受,因为适应过程本身

就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有烟瘾的人一般很难放下烟杆去一心戒烟,所以现流行缓冲式戒烟方法——先替后戒法。让戒烟者更适应。

第二篇:中药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处方点评的思路与处方审核基本相同,只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别,可能点评人员职称还存在差别。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更加明确了药师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审方人员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慎重地审核处方,审方时除看清处方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临床诊断等内容外,还必须对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等内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除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抗菌药与某些特殊管理药品及超常处方等少数不适应外,处方点评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适应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关键需要高水平的中药主管药师参与。 1 审核药名的适宜性

主要是审核药名是否规范,是否有笔误,相近似的药名是否清楚正确,有无重味等问题。曾遇到一张补阳还五汤加减的处方,其中用了一味“黄芩”,用量为60 g/剂,根据经验判断应是“黄芪”之误,将患者病历一看果真是“黄芪”,是西医生抄方有误。中药品种繁多,有些药名十分相近,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容易搞错,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如天麻与升麻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药物,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为治头痛眩晕之良药,而升麻为升阳举陷之要药。如果肝阳上亢的患者误用了升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它容易搞错的药名还有桂枝与桔梗,杞子与栀子,茺蔚子与菟丝子,山茱萸与吴茱萸等等,这要求中药师在审方时要认真仔细辨认,发现有疑问的药名一定要与医生联系,决不能想当然,随意配给。 2 审核用量、用法的适宜性

中药的剂量大小与疗效和毒性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中药师在审查处方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大小,小儿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差,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约为常用量的1/4至1/3,老年人约为常用量的1/2至2/3) 。同时要注意每味中药剂量有无误用或误笔,发现有疑问之处,要与处方医师联系。曾遇到一张处方蜈蚣用13条/剂,而蜈蚣的常用量为1~3条,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才知道是抄方笔误所致,实际上是3条/剂。正确的煎服法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有效必须注意的问题。附子、乌头经久煎后使有毒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次碱,而回阳祛寒止痛之效犹存。但审方时经常发现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等中药的脚注是空白的,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方知是疏忽所致。又如朱砂不宜入汤剂,因为高温下可使朱砂中硫化汞分解,使毒性增加,但在审核时曾经发现有朱砂的处方用法是煎服,即与处方医师解释后改为朱砂单独冲服。 3 审核“辨证”用药的适宜性

中医药治病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药物治疗,有的放矢,方能达到预期效果。而用药不对证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清开灵是治疗温病高热证,用治虚热证应慎用。又如理中丸、半夏泻心汤、痛泻要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藿香正气散和保和丸均能治腹泻,但它们的辨证区别在于理中丸治中焦虚寒之腹泻;半夏泻心汤能治胃寒肠热的腹泻;痛泻要方可治肝郁脾虚腹泻;葛根黄芩黄连汤能治肠热腹泻;参苓白术散治脾胃气虚挟湿之腹泻;四神丸主治脾肾虚寒的五更泄泻;藿香正气散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腹泻;保和丸主治食滞腹泻,我们在临床上应区别应用。 4 审核“因人”用药的适宜性

医生用药时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况、联合用药情况等因素,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定剂量。幼儿、老人或脏腑功能较差等患者对药物代谢能力不全或衰退,肌体耐受性较差,易发生药物蓄积,引起毒性反应,应禁用或慎用作用峻猛,易损伤正气及对脏腑功能可能有损害的中药,确需使用用量也要轻。如山豆根具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但如脾胃虚寒者服之则易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又如审方时发现肝肾病患者使用川楝子、朱砂、马兜铃、广防己等有可能对肝肾功能损害的中药时,可提醒医生慎用。 5 审配伍组方的适宜性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调整药物偏性,增强疗效和降低毒性,反之,配伍不当可使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主要有“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等。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循者居多,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作为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但由于目前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决定其取舍为时过早。因此中药师在审方时,发现配伍禁忌时,应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此外,妊娠禁忌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药物性能对孕妇胎儿损害程度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大多数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慎用”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攻下和滑利等一类药物。审方时若发现妊娠“禁用”中药,应予以拒配;发现妊娠“慎用”的中药,应与处方医师联系并给予提醒,如实属临床需要,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6 有毒中药的适宜性审核

有些中药具有毒性,使用不当或超过安全剂量,很容易引起中毒。在审核处方时,尤其是西医生开具或转抄的中药处方,特别要注意毒性中药的使用。一要问清患者的既往服药史,并将处方中有毒中药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引起患者的注意;二要审核处方的用法,是内服还是外用,发现处方中有毒中药用量较大应警惕可能是外用药,必须与处方医师联系确认后方可调配,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三要审核有毒中药的剂量,若超量使用,应与处方医师联系并给予提醒,如实属临床需要,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总之,药剂人员不再仅仅是一个配药、发药的角色,更是一个为患者能有效、合理和安全用药把关的“守门员”。因此,中药人员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处方管理办法》、《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定,并不断提高中医药理论知识以及审核、评估中药处方的能力,以促进处方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此外,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的教育,使每个审方人员都有高度责任心,正确审阅、核实每一张处方,确保临床的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审查处方的工作质量、减少问题处方进而减轻处方点评的工作量。

第三篇:**医院中药处方点评制度

一、为了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卫计委《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建立中药处方点评机制,定期检查中药处方并作出评价。中药处方点评小组成员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处方的评价细则:

(一)处方书写 :

1、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

3、中成药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院内中药制剂名称应当使用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4、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5、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溶液制剂、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剂量;

6、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每一种药品应当分行顶格书写,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当避免重复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不宜叠加使用;

7、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

8、中草药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9、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10、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11、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12、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13、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14、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5、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16、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7、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二)药品用法用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三)特殊药品的使用评价:依据《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贵重药品管理办法》对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和贵重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四) 处方合理用药评价: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诊断和证型,初步评价处方中药使用的合理性。

四、定期检查和点评:中药处方点评小组定期对中药处方质量进行督导, 发现不合格处方每及时在医院信息简报通报。药剂科动态监测医师处方,每日发现不合格处方及时进行登记。医务科要求被多次通报医师进行解释。对多次违反相关规定的医师上报院考核小组作出相应处理。

第四篇:手足癣的中药处方

脚气药方

1 .苦参醋浸泡法治疗手足癣

[方剂] 苦参、苍术、海桐皮、苦楝子、银花、地肤子各30克,花椒20克,川槿皮、百部、土茯苓、马齿觅、皂角刺各60克。

[制用法] 将上药放人瓦罐内,加食醋2500毫升,搅匀后封口,放阴凉处10-15天即可用。在浸泡前先清洗患处,将指脚甲削剪,以使药液浸透指脚甲根部。浸泡时将患处全部浸泡于药液内15-30分钟(时间越长越好)。连续浸泡15-30天即可根治。冬季可将药液加温后浸泡,夏天药液蒸发后可加添适量醋继续使用。 [功效] 清热祛风,除湿杀虫。

2 .复方藿香洗剂治疗手足癣

[方剂] 藿香25克,生大黄2克,黄精、明矾各10克,白醋500克。

[制用法] 以白醋浸泡上药24小时,经煮沸冷却后,将患部浸洗3-4小时。用药期间,5天内不用肥皂或接触碱性物质,一般1-2剂即可告愈。 [功效] 治手、足癣两效。

3 .熏洗法治足癣感染

[方剂] 萆薢20克,百部、黄芩、黄柏、白鲜皮、防风各15克,枯矾12克,广丹3克。 [制用法] 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天1剂,早晚各l次,每次熏洗患处20分钟。

[功效] 治足癣感染良效。 满意的中药泡脚验方

脚气多是由湿热侵袭、湿热下注所致,治疗时应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个满意的中药泡脚治疗脚气的偏方验方。

1.白鲜皮40 克,紫草、徐长卿、苍术各30 克,防风20 克,荆芥穗、枯矾各10 克,透骨草、蝉蜕各50 克。上药加水约3000 毫升煮沸,待温时泡足10~20 分钟,每日两次。

2.藿香30 克,黄精、大黄各12 克,米醋1000 毫升。将上药打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 次,每次20~30 分钟,连用5天。

3.苦参、大黄、白矾、地肤子各30 克,黄柏、地榆各20 克。上药水煎取汁,适当温度时浴足。每次10~15 分钟,每日3 次,每日一剂。

4.大枫子、木槿皮、蜂房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 克。每次取药粉一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 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 分钟,7 日为一疗程,连用1~2个疗程。

5.木瓜30 克,甘草30 克,荆芥20 克,浮萍25 克。将上药水煎取汁,适当温度时足浴脚气患处15~30 分钟。脚气症状详解每日两次,每日一剂,连用5~10 天。

6.乌梅100 克,白及、长脚气原因苦楝皮各50 克,吴茱萸15 克,五味子、冰片各10 克。将上药浓煎后加75%酒精200 毫升,去渣取液。用棉棒蘸药液涂搽脚气患处,每日一剂,每日两次。

第五篇: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

一、为了加强处方管理,中药饮片合理应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知精神,切实加强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中药饮片处方行为。结合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医院由医务科组织实施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中医药剂等各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要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评价工作。

三、各相关科室要坚持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使用的适宜性、每剂味数和费用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

四、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检查和点评工作,对中药饮片合理使用情况要作为对医师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其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并纳入医疗服务信息化监管体系统一监管。

五、对长期开具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医疗机构通报批评,对长期开具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医师予以处理。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离岗参加培训。

六、中药饮片处方的评价细则与内容:

1、中药饮片处方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 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4、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5、饮片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并紧随数值后书写;

6、对有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的饮片,应在药品右上方注明,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紧随剂数之后,要注明每日剂量,包括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1、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七、药剂科具体负责:

1、对医师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动态监测,每日发现不合格处方及时进行登记。

2、依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月抽取一日处方,对处方进行评价。

八、医务科负责:

1、每月组织专家对中药饮片处方质量进行督导。发现不合格处方要及时在医院《信息简报》中通报。

2、医务科每季度应组织有关科室和相关专家对中药饮片处方情况进行集中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进行记录和处理。

九、罚则:

1、 医务科应要求通报3次以上的医师进行解释,如无正当理由,发出书面警告通知书;若警告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不合格处方,再次要求医师解释,如无正当理由,取消其处方权。

2、如果临床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由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有关中药饮片管理的专家进行复议,复议结果进行公示。

上一篇:怎样写结束语范文下一篇:猪用漏缝地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