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4科学探究

2022-06-21

第一篇:考点34科学探究

高考数学(理)考点一遍过考点34 直线与方程-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把x轴所在的直线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过的最小正角称为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2)范围:直线l倾斜角的范围是.

2.斜率公式

(1)若直线l的倾斜角90°,则斜率.

(2)P1(x1,y1),P2(x2,y2)在直线l上,且x1≠x2,则直线l的斜率k=.

二、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方程

适用范围

①点斜式:

不包含直线

②斜截式:

不包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

③两点式:

不包含直线和直线

④截距式:

不包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⑤一般式:不全为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2.必记结论

常见的直线系方程

(1)过定点P(x0,y0)的直线系方程:A(x-x0)+B(y-y0)+C=0(A2+B2≠0)还可以表示为y-y0=k(x-x0),斜率不存在时可设为x=x0.

(2)平行于直线Ax+By+C=0的直线系方程:Ax+By+C1=0(C1≠C).

(3)垂直于直线Ax+By+C=0的直线系方程:Bx-Ay+C1=0.

(4)过两条已知直线A1x+B1y+C1=0,A2x+B2y+C2=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A1x+B1y+C1+λ(A2x+B2y+C2)=0(其中不包括直线A2x+B2y+C2=0).

考向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由斜率取值范围确定直线倾斜角的范围要利用正切函数y=tan

x的图象,特别要注意倾斜角取值范围的限制.

2.求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问题要善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要注意直线的倾斜角由锐角变到直角及由直角变到钝角时,需依据正切函数y=tan

x的单调性求k的范围.

典例1

若两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为和,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则两直线的斜率:

B.若,则两直线的斜率:

C.若两直线的斜率:,则

D.若两直线的斜率:,则

【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典例2

直线经过点,两点(),那么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直线经过点,两点,则可利用斜率公式得.来源:Zxxk.Com]

由,则倾斜角取值范围是.故选B.

1.已知,,直线过点且与线段相交,那么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考向二

直线的方程

求直线方程的常用方法有

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写出方程.[来源:学科网ZXXK]

2.待定系数法:先根据已知条件设出直线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求系数,最后代入求出直线方程.

3.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是直线与x(y)轴交点的横(纵)坐标,所以截距是一个实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而不是距离.

学#

4.

求直线方程时,如果没有特别要求,求出的直线方程应化为一般式Ax+By+C=0,且A≥0.

典例3

已知,则过点和线段的中点的直线方程为

A.

B.

C.

D.

【答案】B

典例4

△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3,0),B(2,1),C(-2,

3),求:

(1)BC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2)BC边上中线AD所在直线的方程;

(3)BC边的垂直平分线DE的方程.

【思路分析】

2.已知直线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则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三

共线问题

已知三点若直线的斜率相同,则三点共线.因此三点共线问题可以转化为斜率相等问题,用于求证三点共线或由三点共线求参数.

学#

典例4

若三点共线,则实数m=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由三点共线构造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问题便转化为解方程.

【解析】由题意得.

∵三点共线,∴,

∴,

解得.

3.若三点共线,则

.

1.已知M(a,b),N(a,c)(b≠c),则直线MN的倾斜角是

A.不存在

B.45°

C.135°

D.90°

2.如果直线l过点(1,2),且不通过第四象限,那么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0,1]

B.[0,2]

C.

D.(0,3]

3.已知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则直线的方程为

A.

B.

C.

D.

4.若过点P(1-a,1+a)和Q(3,2a)的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2,1)

B.(-1,2)

C.(-∞,0)

D.(-∞,-2)∪(1,+∞)

5.若直线l1:y=k(x−4)与直线l2关于点(2,1)对称,则直线l2过定点

A.(0,4)

B.(0,2)

C.(−2,4)

D.(4,−2)

6.若过不重合的两点的直线倾斜角为45°,则的取值为

A.

B.

C.

D.

7.如图,已知直线l1:y=-2x+4与直线l2:y=kx+b(k≠0)在第一象限交于点M.若直线l2与x轴的交点为A(-2,0),则k的取值范围是

A.-2

B.-2

C.0

D.0

8.直线过点,且与以,为端点的线段总有公共点,则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9.设直线的倾斜角为,且,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0.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直线2x-3y+12=0的斜率的,l在y轴上的截距是直线2x-3y+12=0在y轴上的截距的2倍,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__.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的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若,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

12.一张坐标纸对折一次后,点与点重叠,若点与点重叠,则__________.

13.已知直线l:5ax-5y-a+3=0.

(1)求证:不论a为何值,直线l总经过第一象限;

(2)为使直线l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14.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

(1)直线经过点,并且它的倾斜角等于直线的倾斜角的2倍,求直线的方程;

(2)直线过点,并且在轴上的截距是轴上截距的,求直线的方程.

15.已知的三个顶点分别为是,,.

(1)求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

(2)求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16.已知直线l经过点P(2,2)且分别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

(1)求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的方程;

(2)求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的方程.

变式拓展

1.【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

∴直线的方程为或,即或.

3.【答案】

【解析】易知直线BC的方程为,由点A在直线BC上,得,故.

考点冲关

故选A.学#

5.【答案】B

【解析】因为直线l1:y=k(x−4)过定点(4,0),所以原问题转化为求(4,0)关于(2,1)的对称点.设直线l2过定点(x,y),则,解得x=0,y=2.故直线l2过定点(0,2).

6.【答案】B

【解析】过

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倾斜角为,解得或,当时,

重合,舍去,∴.故选B.

7.【答案】D

【解析】因为直线l2与x轴的交点为A(-2,0),所以,即,将其与联立可得,由题设,解得,故选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借助题设中提供的图象及函数的解析式联立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借助点的位置建立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组使得问题获解.

8.【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求直线的斜率问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简单题.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四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尤其在解决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着奇特功效,大大提高了解题能力与速度.结合函数的图象,求出线段端点与点连线的斜率,从而求出斜率的范围即可.

9.【答案】

【解析】∵直线的倾斜角为,且,∴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或,∴或,∴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10.【答案】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各种方程间的互化以及直线中的系数求法,求斜率就要化简为斜截式,求截距就令或,要熟练掌握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所对应的不同已知条件,注意各种形式下的限制条件.

11.【答案】

学@

【解析】设,由,可得,

则,由截距式可得直线方程为,即,故答案为.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相等的性质以及直线的方程,直线方程主要有五种形式,每种形式的直线方程都有其局限性,斜截式与点斜式要求直线斜率存在,所以用这两种形式设直线方程时要注意讨论斜率是否存在;截距式要注意讨论截距是否为零;两点式要注意讨论直线是否与坐标轴平行;求直线方程的最终结果往往需要化为一般式.

12.【答案】

【解析】(1)设线段的中点为,则点,则对折后,对折直线l的方程为;设直线

的方程为,∵点在直线上,∴,则直线的方程为;设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则解方程组得.即,则,∴.

13.【答案】(1)见解析;(2)a>3.

【名师点睛】有关直线过定点的求法:当直线方程含有参数时,把含参数的项放在一起,不含参数的项放在一起,分别令其为零,可求出直线过定点的坐标;直线l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只需斜率为正,截距为负,列出不等式组解出a的范围.

14.【答案】(1);(2)或.

【解析】(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则,

∴,

∴直线的斜率为,

又∵直线经过点,

∴直线的方程为:,即.

(2)若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均不为0,设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则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可设:(),将点代入,得,

∴直线:,即,

若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均为0,由直线过点,可得直线方程为.

∴直线的方程是:或.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方程,直线方程主要有五种形式,每种形式的直线方程都有其局限性,斜截式与点斜式要求直线斜率存在,所以用这两种形式设直线方程时要注意讨论斜是否存在;截距式要注意讨论截距是否为零;两点式要注意讨论直线是否与坐标轴平行;求直线方程的最终结果往往需要化为一般式.

&网

15.【答案】(1)直线的方程为;(2)或.

16.【答案】(1)8,;(2)8;.

第二篇:【江西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34)及答案解析

高频考点训练(三十四)

时间:25分钟

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广东省茂名市临门一脚模拟)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倒退/倒影 单薄/刻薄 渣滓/恣意 狼藉/蕴藉 ........B.分明/分外 模具/模样 绮丽/涟漪 粗犷/旷达 ........C.畸形/旖旎 咆哮/苞米 放肆/嗜好 瞠目/瞋目 ........D.刀把/把柄 沉疴/百舸 奴隶/驽钝 炽热/整饬 ........解析 A.dào ,bó,zǐ/zì,jí/jiâ。B.fēn/fân,mú,qǐ/yī,guǎng/kuàng。C.jī/yǐ,páo/bāo,sì/shì,chēng/chēn。D.bà/bǎ,kē/gě,nú,chì。

答案 C 2.(2013·山东师大附中押题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抑或 阑珊 漠然 贻害无穷 B.毕竟 磋跎 上阕 不记前嫌 C.经典 驰聘 愁怅 检查机关 D.辅垫 赦免 扫描 因咽废食

解析 B.不计前嫌。C.驰骋,惆怅,检察机关。D.铺垫,因噎废食。 答案 A 3.(201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次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虽有中共体多国部队及南非和中非政府军的“阻击”,中非反政府武装依然势成骑...虎,节节胜利,反映出其领导人卓越的领导能力。 .B.媒体普遍认为,中俄关系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不会因为国际社会某些人、某些事而发生任何改变,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C.在传达上级文件的会议上,与会代表鞭辟入里地学习,吃透了精神,明确了任务,....统一了思想,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具体的规划。

D.中伊两国石油公司领导人正式签署了100亿美元的石油进出口合同,双方都表示,无论国际形势怎样变化,都将信守这一君子协定。 ....解析 A.势成骑虎: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而下不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本处应该用“势如破竹”。B.牢不可破:异常坚固,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C.鞭辟入里:鞭打触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

透彻,切中要害。不能修饰“学习”。D.君子协定:指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属理解错误。

答案 B 4.(2013·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适应性训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携带出境的奶粉不得超过1.8公斤的限制令自2013年3月1日起在香港实施,违令者最高将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的处罚。

B.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要潜心挖掘我们文化的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C.支持异地高考者认为,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实行高考同等待遇,将实现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资源,是“有教无类”的理想写照。

D.最近几年,该省科学技术协会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该省人民的科学素养。

解析 A.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处罚”。C.成分残缺,“资源”后面加“分配”。D.“团结、动员、发挥„„独特作用”搭配不当。

答案 B 5.(2013·江西省吉安县二中月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

B.古人多喜欢采用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作为意象来表达情感,《诗经·小雅·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我国最早用柳来渲染别情的诗句。

C.“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清华大学培育出的人才数不胜数,让人不禁要问:是否这方土地养育了这批杰出的人才,是否清华园给予他们灵感、启迪?

解析 A.“学习说”只是一种观点,不是一本书,不能用书名号,改为引号。B.“杨柳依依”后的句号略去。D.第二个逗号改为问号。

答案 C 6.(2013·江西省宜春中学、新余一中联考)下列有关文学著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家》) B.《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

望,汉得张良”,说此话的人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三国演义》) C.薛宝钗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她一有机会就要劝贾宝玉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使宝玉越发反感,由于她在贾母、王夫人等身上下功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她却没有得到爱情的幸福,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红楼梦》) D.堂吉诃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巡,在一系列冒险生涯中,他被打掉牙齿,削掉手指,丢了耳朵,弄断肋骨,但他执迷不悟,一直闹到险些丢掉性命,才被亲友送回家。(《堂吉诃德》) 解析 高觉新为了尽“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答案 A (2013·辽宁省沈阳二中第六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渔 家 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 ①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②朝鸡:上早朝时的鸡鸣声。③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

7.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隐居图景?请简要赏析。

答案 作者描绘了一幅柔美清新、幽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平岸小桥”“柔蓝一水”,更添烂漫花草,可见景物之秀美、柔美;“平岸小桥”被“千嶂”环抱,“茅屋数间”被林木掩映,可见隐居环境之深窈静谧;“尘不到”“春风扫”,可见风物之清新怡人。

8.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问: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仕途感到厌倦,而向往亲近自然、心境恬淡的隐居生活。“午枕觉来闻语鸟”,显出词人那种与花鸟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鸡鸣,但接着写道:“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可见现如今已厌倦仕途,向往恬静如梦的隐居生活了。

第二问:用典,“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作者用唐代卢生曾做黄粱幻梦的典故,坦陈自己贪恋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而已忘却仕途功利的心志。

9.(2013·江西师大附中期中考试)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________________,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

夫人》) (4)________________,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答案 (1)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2)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3)登白薠兮骋望 罾何为兮木上 (4)披绣闼 川泽纡其骇瞩

(5)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

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新课标必修)(九)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每日必读 5分钟素材积累

沟通,让爱更亲近 2013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如果穿越,爱迪生为何会对手机情有独钟?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忙于生计,沟通交流逐渐被遗忘在无人问津的角落。科技主宰世界,无限便利的同时,金属的寒光却也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如何找回我们丢失的情感,如何让情感再次温暖?手机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外出的游子,心里的一份留恋,一丝挂念,怎么寄托与安放?怎样表达与倾诉?当他们手中握着那小小的手机,心中那一份激动与急切,如同一个火球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如同汹涌而澎湃的江水即将决堤。而手机里那一声期盼已久的问候,更如那深夜里悄然响起的打破了静谧的高亢曲调,瞬间充满游子孤独而寂寞的心房。

今天的朋友要想变成明天的陌生人,只要纵身一跃到那广漠人海。陌生人可以成为朋友,朋友亦可以成为陌生人。我们需要一个挚友,吸纳我们一时的记忆,那便是手机。当你翻看通讯录,是否会因某某人的名字而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是的,我们必须承认有这样的时刻,在闲暇的日子中。那么此时为何不动手打一个电话,听听好友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忆起那宽容的言辞、希冀的目光、关怀的臂膀,直至触及自己内心柔软的领地。

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中,你会不会偶感空虚?你会不会偶有一种无人倾诉的无奈?打电话,总有人会如影随形。总有人会为你倾心。高楼大厦像一个个格子堆积而成,那格子,你进不来,我过不去。但科技的光电自由穿梭。手机,打破了这有型的格子,建立起无形的桥梁。

不要因生活而丢失自己的情感。我曾在街上偶遇小学时的同桌,其实一眼便可以认出,只是名字记不得。我低头绕开,装作不认识。远隔人海我回望,发现她也看了我一眼,我们默默地背道而驰。其实现在想想,我当时明明可以要到她的手机号码,现在却已错过,人海广漠。

陌生人和陌生人可以相互熟悉,但一别之后,终究还是陌生人。这世界太冷清。我们需要温暖心灵的物品,即情感。我们更需要联络情感的方式,那便是手机。

世间繁花锦簇,我们的内心,却日渐成为一片荒原。心灵的岛屿需要情感的花朵,更需要手机的传粉。如此看来,爱迪生的选择,则不言自明了。

阅卷组点评:

本文没有人云亦云的大话,天花乱坠的假话和胡编乱造的空话。作者以细腻的文字书写着生活中的小事,从手机给我们的沟通带来的影响这一方面去阐述,并且只阐述积极的一面,乐观地看待手机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温暖。行文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内容细腻丰富,形散而

神不散,语言平实却温暖人心,是一篇考场上难得一见的散文佳作。

核心亮点: 文字细腻 语言平实

第三篇:中考综合探究考点考题及应对策略

一、7—9年级的主题及内容:

1、 体验成长类

2、自然风情类

3、语言文字类

4、历史文化类

5、专题探究类(热门话题)

6、科技生活类

7、其他类 《乘着音乐的翅膀》《怎样收集资料》(其他参考《点击》

二、考查热点梳理:

1、活动方案设计:常考题型

(1)、根据活动内容拟写主题、标语。语言要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优美,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

(2)、根据活动内容或主题写出活动目的:紧扣活动主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材料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向;表述清晰简洁(可用“为了-------,通过-----来---这样的句式表达)。

(3)、设计活动形式(方向/项目)

(4)、设计活动方案或简介活动步骤(环节)

(5)、针对活动内容提出建议或发表看法。

(6)、开场白和结束语。

重点:注意区分活动方式和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式主要是指本次活动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如:主题班会、诗歌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方案主要指活动的计划或活动的程序,一个详细的方案应该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前准备;活动过程;辅助性活动;注意事项等;简要的方案只要写出活动操作过程就可以了。

2、乡土文化:(1)、叩访名人:人物简介;人物主题活动;(如:走进绍兴读鲁迅)

(2)、饱览名胜:写导游词;撰写对联;拟写宣传语;设计一日旅游路线。

(3)历数名产:如,用猜谜语、拟写广告语、写介绍信等形式考查对本地特产的了解和语言表达。

(4)、细说民俗:包括列举传统节日,谈谈民俗活动,简述喜欢过传统节日的理由。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该关注的几个方面:

1、关注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知识。

2、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国际金融危机、两会、甲型流感、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2009年感到中国人物、国家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建国60周年活动等方面收集资料。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设计活动方案,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4、注重实践活动的参与,同时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审清题目,明确题目意思和有关答题的具体要求。

(三)、精心研究所给材料,探究其中隐含的信息。要善于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解答试题时,要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

(四)、根据要求,恰当地表达。

(五)、发散多种思维,展开想象。

四、考试的主要题型;

1、情境体验类

2、活动设计类

3、读图识表类

4、材料探究类

5、信息提取类

6、建议类

7、拟写类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考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绿色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2、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3、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等多项工作。

5、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6、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7、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些养料是植物的绿叶依靠阳光提供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8、植物中的叶绿素能够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放出氧气。这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9、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生长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1、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具有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

12、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生长旺盛期、开花结果期。

13、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陆续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4、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5、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这是茎最基本质的特征。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子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生长在节上的。

16、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直径。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它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第二单元:

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小生命。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2、 蚂蚁、蜻蜓、蚕、蛾的身体一样都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觉。胸部有三对足和翅膀,所以它们都是昆虫。

3.蚕的一生经历乐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4.蜻蜓、青蛙、蝴蝶、蚕等一生都要经过变态,而人、羊、狗、猫等则不经过变态,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5.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6.人和各种动物一样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7.人的一生根据年龄分组,还可以分成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 8.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的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1岁,第二个周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岁到20岁间。

9.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身高和体重增长很快身体的各部分都有明显变化,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合理膳食,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10.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发育过程孩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和以及各种甲虫都是完全变态。

11.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通常体型小、没有翅膀。如蝗虫、螳螂、蜻蜓、蚕、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 12.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13.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第三单元: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人们是通过温度计测量的方法准确地知道物体冷热程度的。 3.常用的温度计通常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 4.25°读作25摄氏度,20摄氏度写成20°,零下-6℃读作零下6摄氏度。 5.为了观察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民规定,在观测温度时,眼必须与温度计中的液面持平。

6.测量水的温度应选择刻度在0℃到100℃之间的温度计,测量水温时①手要拿住温度计的上端。②把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7.体温计的刻度在35℃至42℃之间。

8.对一个物体说:物体热量减少,温度下降,物体热量增加,温度上升。 9.水在0℃以下时,水会结成冰。

10.冰在温度升高到0℃以上时,会融化成水,加热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 1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给水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12.水在自然界有不同的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 固态的冰受热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受热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 固态的冰受热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受冷到0℃以下会凝固成固态的冰,

13.气态的水蒸气受冷会变成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受冷到0℃以下会变成固态的冰晶和雪花。

14.水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变化,与周围的热量有关,由于水的这三种形态的互相转化,所以江河里的水不停地流入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而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 15.一天中,最容易看到露珠和雾的时间是早晨,霜和雪一般出现在深秋的早晨和寒冷的冬天。

16.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593年发明的,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轮海特制出了华氏温度计刻度氏,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制成了我们今天常用的摄氏温度计温度在0---100度之间,英国医生阿尔伯特发明了体温计,它的刻度一般在35℃到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测定的温度更加准确。

第四单元: 1.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叫磁性,电冰箱门上、柜子门上、磁性文具盒上、磁性白板上都用到磁铁。

2.利用磁铁的磁性能辨认哪些物体是铁,哪些物体不是铁。 3.磁铁隔着看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4.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

5.两块磁铁互相靠近时,相同的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也叫做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6.一个能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 7.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增大,但磁力不是成倍的增加。 8.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称作司南来指方向,司南静止时,勺柄总是指着南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9.指南针由磁针、支架、方位盘、盒子组成,磁针的红色一端指北,白色一端指南。

10.使用指南针的方法是:

一、把指南针盆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二、待磁针停止摆针后,转动指南针盆,使方位盘上表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三、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11.用来辨认磁铁的南北极,可以用磁铁的一个极靠近指南针的南极,如果指南针的南极停止不动,那么靠近指南针南极的磁铁的极就是北极,磁铁的另一极就是南极。

12.制作磁针的方法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20到30次,磁针就做成了,我们可以用指南针来检测磁针的南北极。

13.指南针可以指示方向,航海、野外旅行等要经常用到指南针。

14.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两个磁极分别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 根据磁铁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的性质,在地球北极附近的地磁极应是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的地磁极应是北极。

第五篇: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难点: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帮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

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

3、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大。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气球的出现让幼儿有将它吹大的欲望。而且这个环节以这种形式调动起幼儿已知经验,这样幼儿就能更好地掌握吹气球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批投放材料,让幼儿探索得出气球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大。

师:如果把气球套在(瓶子)上,还能吹大吗?(记录下幼儿的猜测)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第一次投放材料:小瓶无洞)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吹不起来。可能瓶子太小了,瓶口太小了,没有空气等等。

师:我们试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气球都没有吹大。讨论:那为什么气球在这些瓶子里吹不大呢?

师:是不是瓶子不够大呢,张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些大点的瓶子去试一试。(第二次投放材料:中、大瓶有洞无洞均有)

师:有的气球吹大了,有的还是没有吹大,怎么会这样呢?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再去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师:秘密是什么?

幼:瓶子底下有洞洞。

小结:原来,瓶中的气球能吹大,秘密就是瓶子上有洞洞。(点出洞洞)

(分析: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借助课件,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

师:为什么有洞洞的瓶子气球能吹大,没有洞洞的瓶子气球吹不大呢?

2、播放课件,总结科学原理。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分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能更好地向幼小的幼儿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便于理解和内化。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通过比较得出瓶上洞洞的多少与吹气用的力度成反比关系。

师: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两个瓶子,一个套红气球,一个套绿气球,哪只颜色的气球吹大更容易些呢?为什么?去试吧!(第三次材料:红绿气球,洞多洞少)

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发现来分享一下!

小结:哦,原来红气球更容易吹大,因为瓶子上的洞洞(多)(点出很多的洞洞),绿气球的瓶子上洞洞(少),吹大气球就吃力些。

(分析:第二环节中只有少部分幼儿吹到了有洞洞的瓶子,成功将气球吹大。为了给每一位幼儿成功吹大气球的体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空间,给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通过实验和记录发现红色气球的瓶子吹起来更省力。最后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做实验发现了瓶上有洞洞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得大大的。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想一想,也去试一试,如果成功了也可以把你们成功的秘密告诉大家哦!

(分析:最后教师抛出的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扩展。同时又提供了一次亲子之间、家园共育的机会。)

【活动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比比的过程中发现瓶上有洞瓶中的气球就能被吹大,在探索发现中了解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关注起身边的科学,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如何去探究科学奥秘。这次的活动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猜想与排除,最终建构了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揭示出来的奥秘不该就这样被搁置停留在原地,所以又增加了瓶中吹气球比赛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提升了科学认知。在这次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虽放手但不忘指导,在幼儿遇到瓶颈之处,帮助幼儿纵向探究从而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探究之时,由于瓶中吹气球的有趣现象,很容易就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个别定力不足的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他完成任务。

上一篇:临外简报第15期下一篇:工作简报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