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

2022-09-13

第一篇: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

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效果也逐渐不尽如人意。如何引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就成了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

创新方式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使当代高校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入了解世情、国情、社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加大投入,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1、“生多师少”,师资力量不够。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行,高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专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数量增长的比例却远远赶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学资金的投入也远远达不到新增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费用的要求,这样一来,一名教师一个学期需要授课的学生人数甚至高达300~400人,导致当前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尴尬状况。这种“大班式教学”使教学资源难以均衡到每个学生身上,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

2、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大多数高校和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然而,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仍显兴趣不浓。有的教师尽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可是课件水平粗糙,自身理论素养不够,难以真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模式,乏味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者做一些其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3、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然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理论素养的培育,对于实践教学的环节关注较少。多数高校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依然是“填鸭式”教学,将生涩枯燥的理论生搬硬套,再通过口头或者课件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了理论,却总感觉“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不仅失去了对于课程的兴趣,同时也会感觉“空洞”的理论毫无用处,进而产生排斥心理。这就丧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宗旨和目的。

4、各学科之间衔接不紧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分为好几门,分别由不同的教师予以授课。课程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重复的内容,而各科教师之间若无紧密的联系和协调,就会可能出现同样的理论和知识点在这堂课上有,在另一门课程上还有,使学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创新方式,改进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当今世界是不断开放和飞速发展的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一浪高过一浪。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境外思想文化的渗入、社会观念的复杂变化,时刻冲击着每个人的思想,如何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站稳脚跟、认清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教师们所要塑造和影响的国家未来建设者提出了较高的期望,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战线工作者牢牢把握住教学这个主阵地,以各种手段和方式积极有效地宣传、灌输和渗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与思想文化,抵御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第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和教育高校青年,不应该把学生当作被动待灌的容器,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传授你接收,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专业性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尽最大努力,“使之亲其师,然后信其道”。

首先,教师要加强课前备课,注重备课质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既要注重重点难点的梳理,也要适合教育对象的特点。教师要准确全面掌握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逻辑性的梳理。系统化、逻辑化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知识的传授主要采取的是口头语言交流的方式。相对于文字语言的交流来说,口头语言是最传统,也是最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课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使教学内容既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又符合一般学生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其次,教师要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进行备课和教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能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准备不同的案例。例如,在讲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对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更侧重于经济理论方面的讲解,需细细解释,并且需要辅助以通俗的案例才能解释清楚;如果是给经济学系的学生上课,则不需要详细的解释经济方面的微观理论,因为他们在专业的学习中已经很清楚这些概念,而应该在政治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方面进行讲述。再次,可以选择当前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原理,在充分收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讨论,写出调查报告。而后,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切实巩固教学效果。类似这种专题讨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慎重选择适合的主题。要结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或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精心设计。

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研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真正使: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思路让学生自行研究,方法让学生自创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安排理论课程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直观感受相对直接,对学生的印象较之书本理论更生动,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参加,符合了现代大学生追求实际的特点,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一是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实践,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者假期深入公司、企业、商场、社区、工厂、农村,了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前景,试着发现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增强对党的热爱和信任,提高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拥护并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献策献力。二是鼓励学生到社会进行勤工俭学。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劳动,在充实的劳动过程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领悟到自身的价值,学到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看到自己的能力与现实需要的差距,进而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三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和烈士陵园、历史纪念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和运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法,应该与课堂考试相结合以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第三,创新考核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影响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和改进考核方式,需要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问卷答题、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做法,而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考核。可以将课堂考试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通过撰写调研报告、组织专题讨论等方式,来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例如,上课出勤情况,是否积极参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是否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是否端正、认真,以及实践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还可以引入辅导员(或班主任)、班干部、同班同学来共同予以评定,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实行重大违纪一票否决和突出表现奖分。

第二篇: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调研报告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14-1 小组成员:常新欢

14038420109

史俭志

14038420105

张聪聪

14038420147

唐康殷

14038420146

刘源

14038420121

2016.5.8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过程中, 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教学效果很差, 教学方式落后, 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 /瓶颈0, 必须对其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着力构建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 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模式; 打造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形成具有较强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 来搞好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的意义,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意义,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社会新的变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深入社会现实之中,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直面各种社会信息,直面学生的各种疑虑,才能够在解释规律中传道、在强化教育中授业、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解惑,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授课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实践教学使学生变成积极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总之,实践教学应当成为这类课程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困难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教师的授课大多仍然沿用原有一本课本、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照本宣科、老调重弹,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加剧了学生对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厌学心理。“三进”工作,只能进教材、进课堂,而难以进学生头脑。实践教学存在着很多困难,主要有:第一是实践资金缺乏,学生要走出校门,通过参观调研,进行社会实践就需要有相应的资金,但一般学校没有这项资金,各种经费相对短缺,问题就更为突出。第二是教学资源短缺,社会实践资源有限,学生众多,不管是社区,企事业单位,还是专门的实践基地,如果常年不断地接待实践,其自身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必然受到影响。第三是教学组织困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位教师要面对几百甚至上千的学生,组织起来相当困难。

对于这些困难的存在,是教学与管理观念上存在着局限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现代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虽然得到权威部门和教育人士的认可,但是由于现实教育中的功利化倾向,使得教师和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而不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导致该类课程被边缘化,整体地位低,实践教学被轻视乃至忽视。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和理念本身也不太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短缺这个长期的问题难以得到全面地改观。由于缺乏观念上真正重视与实践上的实际作为,因而导致了实践教学制度与资源建设步伐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

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教学实效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缺乏直观的实践指导。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空洞、抽象、牵强,脱离社会发展实际,说教式教育难以使其信服,从心理上排斥、反感、拒绝认同,这些都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信度大打折扣,也是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要把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教育培养起来;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风格”。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生动的实践性,如果能够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使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印证理论、诠释理论,会

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应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而应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二类是日常思想行为规范课程。这两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道德、法律类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结合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状况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状况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校园文明状况透视”、“法律知识宣传”“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在理论教学中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知识,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的同时,通过专题调查、红色基地学习、新农村考察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楚地认识国家发展大局,准确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这种打破以往单纯理论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深化课堂教学,搭建他律和自律沟通的实践桥梁,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自己参加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内容,毕竟书本内容有限,课堂讲授的时间也有限,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层次不相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深入到学生中去,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课外活动,建立第二课堂,让学生自己积极地参加

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演讲比赛、辩论赛开设“读书讲坛”、邀请校内外著名教授、专家和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使学生及时掌握思想政治理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

果,了解国际国内出现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并鼓励学生积极思索,通过提问、探讨等方式,深化对思想政治某一领域具体问题的认识,引发广大学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为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课堂”的开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改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状况,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升华提供了途径。

思考与总结

实践性教学改革,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政课理论教学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传授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学术性,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则注重知识传授的应用性、经验性和综合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实践设计, 调查研究, 收集与整理资料等, 还要在社会中与各种人打交道, 处理好各种关系,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与组织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单凭思政课理论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实践性教学改革, 也提高了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实践性教学在客观上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如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也就是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增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意识。实践教学改革会实现学生与老师的双丰收,为教学添加一道彩光!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等编;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

第三篇: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公共必修课发挥着主阵地和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如何上好其下的四门主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思政课老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思考;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2

在2005年3月9日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了本科高校思想政治公共必修课主干课有四门,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四门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上好这四门课,围绕课程教学实际,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抓好一个关键――上好第一堂课很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在《读通鉴论》中说:“有其始之,则已之也难”,意思是说:凡事开了头,要使他半途而废就很难。

对于刚刚从学校毕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虽然对教育充满着憧憬和热情,但在角色转换上也曾感到迷茫。按照世界公认的教师成长阶段来看,第一阶段在大学本科期间要有十四周的教学经历。但对于综合性大学的毕业学生而言,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没有教育实习的环节和经验。对于师范生而言也很难做到真正有十四周的课堂教学经历,在教学实习中可能扮演的更多的是班主任的角色,而非课堂讲课的教师角色,在研究生阶段又没有相应的教育实习。第二节阶段是入职后的两年职业培训,也就是职业认定阶段。但就我所在的学校,或是其他的一些学校而言,在新教师入职后的两年不上课,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老师们的成长,从长远来看,无疑是非常有益的,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存在很大的难度。第三阶段是入职后的三十五至四十年,为自主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可能很多老师都是直接从学校硕士或是博士毕业就直接进入到高校工作,他们拥有的是专业知识的训练和储备,但缺乏的是教学经历和课堂管理的经验。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在刚步入教师这个行列的最初几年,最重要的就是站稳讲台。

第一堂课讲什么,怎么讲,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都是老师们在课前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对于老师的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影响着本学期后面的课程教学。如果第一堂课老师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会比较配合,老师也能树立起自信,正常发挥,形成良心循环。如果第一堂课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会对老师形成较低的认识,对于年轻的老师们,会打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对于新教师而言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就十分重要。除了充分的准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课前去听听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课也非常必要。

二、坚持四个原则

1.树立问题引导意识

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对于每门课、每个章节、每节课都会有主要问题。在讲授一门课时,教师首先要厘清这些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作为课程、章节、一节课的引导。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来说,从目录看,《原理》课由绪论和七章构成。但从内容看,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这三个部分之下又分别有多个内容。在讲解绪论时,就要让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整体把握整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厘清章节和内容的关系:课本的前三章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四、五章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六、七章讲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在后面的课程中,依次讲解不同章节的时候,又在这个大的框架中将知识点补充完整。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四大部分:辩证唯物论(含五大观点:物质、运动、时空、意识、实践);唯物辩证法(含四个部分:两个总特征、三大规律、四种思维方式、五对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认识从哪里来?什么是认识?认识的运动的规律?有多少认识是真正的知识?)和唯物史观(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创造者?)。在不同部分、不同章节的讲解中,还要将这些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展示出来,讲明白。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当整门课程结束的时候,一张完整的知识逻辑图清晰可见。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可让课程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们树立起学习和思考的问题意识,避免思路、逻辑混乱,也易于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政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理论性强。在思政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中,《原理》课的理论性和逻辑性比其他几门课程要强。如何把枯燥、难懂的理论讲清楚、讲生动,成为摆在思政课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光讲理论,难懂也容易疲惫。

根据马克思的认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就要更多的联系实践生活。从实际生活的中案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比如讲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之一:普遍联系,可引用的例子有古文献中的《太子丹献手》、《箕子见微知著》,现实生活中的多米诺骨牌、蝴蝶效应、桑基鱼塘模式等来引导同学们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再比如,讲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时,可用六个苹果和iphone6的价值作比较:六个苹果价格再涨也不会超过iphone6,而iphone6价格再跌也不会少于六个苹果的价格。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两种常见商品价格与价值的比较中明白: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任何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波动的中心始终是这一商品的价值。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来讲原理,学生会有亲切感,同时也能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理解所学内容。

3.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包含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思想政治公共课,除了理论性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班教学。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有老师的教,教学效果不佳。其次,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的功能在不断增加,智能机在学生中几乎人手一台,如何把“低头族”、“特困族”变成“抬头族”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引入课堂实践教学的部分,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在《原理》课的授课中,可让学生上讲台讲课,并把成绩计入平时分。具体操作流程分三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将学生以15―20人不等分成一个小组,指定小组长,分配讲课内容,讲课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填写教案、制作PPT。第二,课堂讲解。每小组派一名同学在课堂上讲解相关问题。教师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当堂点评。第三,讲课反馈。小组的每位成员根据本次讲课的整个过程,写一段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课堂反响和同学们课后上交的心得反馈,很多同学都认为这样的讲课方式非常好,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实际中提升了组织、表达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也体会了老师们的辛苦。通过聆听、评价学生讲课,其实也可以促使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

4.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知道学生的心理、诉求,才能有的放矢。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担任班主任辅导员一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学生,了解其所思所想。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作为三本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弱,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不透彻,知识框架结构不完整,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加强基础、重点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厘清不同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应用相关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劣势相对,学生们思想活跃,参与活动积极。在补足劣势的基础上,老师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发挥学生们的优势。是否可以考虑在思政课的讲授中,以辩论、话剧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在一些同学的思想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存在不重视公共课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考试制度。

三、提升两种艺术

1.手段上的艺术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教学手段也在现代化。与过去老师们讲课写板书相比,现在我们有了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提高教学效果。可以用投影,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展示出来。不过,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给老师们增加了教学难度。要制作出合格的、优秀的PPT并不容易,这需要老师们不断增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的能力。

2.教育上的艺术

学生有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学生们的状态,间接的反映了老师的状态。当老师全身心投入教学,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课堂讲解时,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老师若是毫无情感的读课本、理论,学生们则会表现出厌学的态度,甚至会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教学则是低效的或是无效的。

那课堂上饱满的精神和自信从何而来呢?首先,来自老师内心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其次,来自课下广泛的阅读、知识的积累和反复的备课。

与其他专业课下设多门课程相比,思政课的五门课相对少一些。同样几门课在不断循环讲。感觉有了课件,似乎就不用备课,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关注的老师就会发现,思政课有的内容变动小,但有的内容再随着时事政治的变化而变化。教材变化,需要老师们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其次,就同一个学期,每讲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之后就需要对课件做修改。同时,伴随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对之前的内容多会不满意,也需要再修改。其实每一次修改课件,也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四、用好三种资源

伴随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也进入了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老师们通过网络获取资源的同时,同学们也能通过相同的渠道获取相关的信息。仅仅依靠一本教材讲课似乎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老师们要上好一门课,还需充分利用好三种资源。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如果说在信息社会前,老师们的相互学习交流还依赖于出差、考察、培训、竞赛等形式,那在信息社会之下,这种学习借鉴则要容易且便捷得多。就课堂教学而言,老师们可通过网络视频,直接观看到世界著名大学的公开课、国内知名大学的慕课、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等知名学者、专家的课堂讲授。从这些课堂中,不仅能获得一些新的知识,也能借鉴其教学方法。其次,在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时,如何整合利用资源也是高校的教师们需要不断增强的能力。

2.充分利用参考文献

正如之前提到的,仅依一本教材是很难上好一堂课的。老师们在课下需要大量的阅读。首先是本专业的书籍,就上课使用的教材而言,也需要阅读至少三个不同的版本。其次是本专业相关的专著,包含知名学者的著作和论文,掌握其对一些问题的主要看法和观点。最后是养成经常性查阅相关方向论文的习惯,掌握学术前沿。不仅有益于教学,同时对科研也有所启发。

3.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尤其是作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多听取经验丰富老师们的课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帮助。不同老师有同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司马迁力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笔者不敢求成一家之言,但希望博采众老师之长,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力图从学习、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经验所作的一些思考,可能还存有一些不足之处。既是总结,也是希望,希望在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学效果方面再有一些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晓春.大班小组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南京:文教资料,2015,(1).

[3]杨宏兰、袁丽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武汉: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6).

[4]龚美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石家庄:教改创新,2013,(29).

第四篇:试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与设计环节,以及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所需构建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本文主要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与设计环节,以及如何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㈠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实践教学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来展开,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紧密关注社会热点,把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向促进。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㈡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定位相结合

在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紧密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坚持培养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㈢实践教学与课程考核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具有其他专业课程不具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考核的重点既要考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又要考察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所以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和考核方法改革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效果。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㈣实践教学活动的主题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

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实践教学主题,从与学生的座谈交流以及学生提交的心得体会看,实践教学确实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有些实践主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一定距离,很难让学生深入其中去体验和感悟。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参观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普通人热爱祖国的先进事迹,使学生懂得爱国并不都是关键时刻的轰轰烈烈,而要立足本职岗位,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默默无闻地为做贡献。

㈤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自己先实践,在此基础上,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并明确地向学生讲清楚,在实践教学过程要进行合理组织和正确引导。以学生为主体,重在突出学生是实践的主人翁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造思维,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实践教学的设计环节

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要重点做好前期准备、过程实施、总结评价三个关键环节。

㈠前期准备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确定选题、制定实施方案、前期动员等。以利用寒暑假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为例,在寒暑假放假前一个月,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思政课教学研究部门要组织任课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备课、广泛收集材料,结合当年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和课程基本要求确定选题,制定方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并提出具体要求。再如,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则需要制定详细的活动安排,还得事先与实践基地取得联系,约定有关事项,等等。

㈡过程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专业特点确定专题调研、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要根据实践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比如在专题调研时既可以采用集中组织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分散进行;志愿服务既可以分班级进行,也可以和“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精心组织、耐心辅导,尽可能做到全程参与指导。

㈢总结评价

学生的实践成果提交后,指导老师要认真批阅,组织实践活动优秀学生和优秀成果代表进行专题交流或座谈,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任课教师要对每次的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发扬好的做法,改进不足之处,力争下一次的实践教学开展得更好,从而达到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㈠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课程体系,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组成的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研究实践教学计划,指导、检查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经费筹集与使用等。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习、社会实践、专题调研、志愿服务等。

㈡加强队伍建设

搞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组织能力强、富有合作精神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引导思政课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应用、创新与经验交流。同时通过组织教师参观交流、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等形式,使教师能够深入社会增长阅历,提供自身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㈢明确工作职责

宣传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与协调部门,教务处是课程教学的业务主管部门,学工处、团委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参与部门,要积极协助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单位,负责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的学期计划,审批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授课计划和实施方案,检查、指导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评比实践教学的效果等。任课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制定实践教学的授课计划和实践教学方案,具体组织实施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评定学生的实践成果,提交实践教学总结等。

【参考文献】

[1]刘文娟.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7期

[2]林清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简论.文史博览.理论.2006年第4期

第五篇:高校思政课“132”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愈加复杂化,针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存在的问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学生本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条主线,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实践理论、认知行为三大结合,建立知识与行为两项考核的评价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政“132”教学模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的书本理论中走向大学生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改革;学生本位;社会主义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7-0009-03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必须围绕“培养人”这个核心来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网络原住民”之称的95后大学生走入大学校园,他们的思维方式、信息渠道以及情感目标等都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改革模式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首先,思政教育?h境接受着全球化的变革和洗礼,社会状况瞬息万变,文化传播日益广泛迅速和多元化。其次,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正经受着网络信息化的冲击和考验,网络信息以其便捷、快速和开放等特点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最后,思政教育客体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新的社会环境和网络媒介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情感都与过去显著不同。这一系列的变化,对高校思政课的教育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亲和力不强,与大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

思政课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它的统编教材是为了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充分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1]。但不可否认,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材内容缺乏新意,脱离现实,每年的修订只是用几句话或几段话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机械地加以注解[2]。从语言结构上看,多以条框式、教科书式的表达为主,即使一些历史事实或者生动案例,也多是抽象式概括式的表述,缺乏新鲜话语,这都与当前大学生便捷的信息渠道及日新月异的思想内容不相符,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单一,与大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不相适应

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正在逐步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的生活习惯、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给大学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改变[3]。但是,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学手段上长期处于教师一言堂的方式,“在强调学生接受学习的同时,较多关注传递‘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较少关注‘为什么’‘怎么样’的认知、态度和情感问题”[4],学生的创新思维被压抑,情感表达被忽略,难以使学生对理性教育的知识内容产生情感接纳和认同。

(三)评价方式不科学,与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不相符

在传统的思政课考核中多采取与中学类似的一张试卷定成绩,虽然有些学校也采取了平时成绩的认定方式,但这些平时成绩也只限于学生日常考勤的认定,这种考试方式仅起到了知识学习的导向作用,远没有达到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从根本上背离了考试评价体系的初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也不利于教师的“教”[5]。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化的来临,抽象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思政课的教学改革面临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及考核机制的全方位的考验和洗礼。

二、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得知,当前思政课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高度抽象和概括的统编教材不能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片面的考核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探索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能正确认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教材不等于教学的全部。思政课的教材是经过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形成的一套系统的、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6]。但是教材体系不等于教学体系,统一教材也不是为了限制创新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范式和观点,在正确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方法灵活、手段多样性的教学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思政教师生搬硬套地照本宣

科,缺少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一环,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脱节,反过来又指责思政课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将思政课教学的改革瓶颈归责到统一教材上,这是造成思政课教学内容亲和力不强、课堂教学枯燥的直接原因。

(二)未能正确把握思政课教学任务的全部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的思政课,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在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教师需要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说深说透,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而在情感和行为内化中,则需要强调在培养学生情感认同时,发展学生的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些都是传统教师一言堂所达不到的。

(三)未能正确理解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

高校思政课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人文教育必须注重情感教育才能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7]。实际上,高校大学生的情感行为和认知行为是统一的,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模式应以能力考核为目标,着眼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所以思政课的考试,不只是对学生过去一段时间学习效果的一种评定,还要通过一次次考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最终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8]。

如果在教学中割裂理论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又在考核中只用一张试卷来考核知识掌握程度,这显然是对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片面理解,也是造成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屡次失败的重要原因。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132”教学模式的探索

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发展理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反复的改革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日常教学体系,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政课“132”教学模式:所谓“1”,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一条主线,重构课程教学体系;“3”,就是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线上线下、实践理论及认知与行为的三方面结合;“2”就是实施认知和行为两个考核的统一,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一)接大学生思想“地气”,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在大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也是思政课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在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直面难点痛点,关注热点焦点,开发了一套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泛雅平台的思政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含电子版)、《思政技能大赛成果集锦》、情景剧表演光盘等。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一环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线,变抽象的教材知识为接大学生思想“地气”的教学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个体价值观的塑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图1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为例来说明。

(二)显大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以学生为本,并不是让思政教师处于“末”势,忽视教师地位,而是要加强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强化教师的育人作用,突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创新教学模式,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1.线上与线下结合。线上慕课平台中教师指导学生线上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学习任务,参与讨论,提交作业等;线下课堂上学生要跟着教师精读理论难点,分析热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消化线上的理论知识。

2.实践与理论结合。大学生是否接受一种价值观和这种价值观能否与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相印证是紧密相连的[9]。我们突出实践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放在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师生诵读、情景剧表演、农林大讲坛等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与农林专业特色相结合,开展华西村新农村调研、“亚夫”访谈等活动,坚定学生学农爱农情结。

3.认知与行为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认知体系与学生的日常行为体系结合起来,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最大限度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最终实现学生的知行统一。

(三)秉立德树人之本,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式,采取知识点的认知考核与学生实践操作、日常行为考核等相结合。采用“人机对话”、慕课随机组卷、论坛讨论等方式进行认知考核,形成“第一份成绩单”。结合学生在思政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日常行为养成等进行行为考核,形成“第二份成绩单”,第二份成绩单在学期思政课结束后由思政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评定后,再结合辅导员、团委、学工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按1∶1比例给出当学期的第二份成绩单。两份成绩单最终合成学生的思政课的总成绩。从制度上解决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成绩与实际操行表现相脱节的问题,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各环节考核的全面覆盖,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科学合理。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132”教学模式的应用

及效果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132”教学模式自探索并逐步应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的理论中“走”了出来,在生动的教学中“活”了起来,在学生日常行为中“动”了起来。

(一)教材体系转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理论中“走”出来

我们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材知识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个微课中,并通过形式多样、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呈现出来,依托?W院SPOC平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慕课平台的访问量已达107万之多,学生好评率达95%,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感受到了乐趣,获得了情感认同,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完美对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理论中“走”了出来。

(二)教学方式创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动教学中“活”起来

“线上线下、实践理论、认知行为”的三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理论内容融入到师生互动、活泼有序的教学活动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实践与理论形成良性协调互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动有序的教学活动中“活”了起来,具体如图2所示。

(三)评价机制改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行为中“动”起来

以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慕课平台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及日常素质行为测评,改变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式,让走进大学生思想深处的思政理论向大学生日常行为渗透,将认知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统一,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近两年先后有30多个学生获得省级三好学生或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5个班级荣获省先进班集体称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日常行为中“动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培养人”是一门大学问,高校思想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新时代,新挑战,我们面对的探索和改革还在继续,虽然我们的“132”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但在目前仍不失为一种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王跃,王刚,周莲芳.运用网络教育平台改革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C]//李梁.切问近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会暨首届“上海大学思政论坛”论文 集:上册.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172-177.

[2]王建辉.以创新理念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C]//李梁. 切问近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会 暨首届“上海大学思政论坛”论文集:上册.上海:上海大 学出版社,2011:8-14.

[3]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 学术月刊,2014,(6).

[4]李梁.“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问题逻辑视角[J]. 中国高等教育,2014,(2).

[5]张丽华.以改革考试评价模式为突破口,推进高校思政课 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1,(16).

[6]孙自胜.以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C]//李梁.切问近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方法创新研讨会暨首届“上海大学思政论坛”论文集:上 册.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80-85.

[7]李建华,李丽红,曾.情感教育: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 质的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8]刘国辉.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J]. 改革与开放,2010,(18).

[9]陈大勇,刘清才.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 实效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上一篇:镇农业工作年度总结下一篇:镇群防群治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