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2022-09-10

近几年来, 伴随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社会不止需要高技术人才, 更需要高素质人才, 而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人赖以生存及发展的主要条件,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等院校素质培养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教职人员或学生重视程度不足, 甚至少部分教职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等[1]。同时, 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都是高校工作重点内容之一。除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外, 高等院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将大学生视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生力军”, 不断提高其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理论水平, 尤其是大数据背景下, 如何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 是相关教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 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 对高校传统重视程度的挑战

一直以来,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 始终存在“学校不重视, 老师没兴趣, 学生不欢迎”的窘境。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责任, 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式的环境下, 更多的高校选择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 进而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建设上, 也重点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 重视专业课教师的培育和发展, 不断加大对专业课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 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随着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 许多高校在课程建设上也进一步加大投入, 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和质量测评, 比如制作慕课、录制微课、建立学生学习大数据监控信息平台等, 但是这些投入往往更加偏向于专业课的建设,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投入比例较小, 甚至完全忽视了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二) 对教师传统思想观念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手机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运用与普及, 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 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多。然而, 目前依然有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对于网络知识和信息存在“偏见”, 认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不仅不会对大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 还会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不良影响, 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依然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式讲解, 缺乏与现代社会思想的有机结合, 授课内容则更多的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缺乏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 授课内容死板, 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这些使原本就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的大学生对上课更加不感兴趣, 甚至反感和抗拒, 转而将大部分的上课时间用来看手机、浏览网络信息, 这又造成教师对网络产生更大的“偏见”, 使课堂教学进入“恶性循环”。这极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从而无法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 对教师在课堂传统地位的挑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所教授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能够完全了解, 因此在课堂授课过程中, 教师往往凭借个人经验安排教学进度、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完全充当了课堂教学的“立法者”身份[2], 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大数据背景下,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和知识, 并能够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再加工, 形成独立的认识和看法。这样,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 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听、写、背诵, 而是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表达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见解, 有时甚至对教师表述的观点存在质疑。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增强, 势必导致教师课堂主导地位的削弱, 教师更加不再成为课堂教学的“立法者”, 这将是对教师传统课堂地位的一大挑战。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大数据时代来临不止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更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阻碍及挑战, 换而言之大数据时代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同时, 作为大数据时代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为突出的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或兴趣不足表现的尤为突出。大数据背景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势必要结合网络教学的模式进行, 但是不可避免的会有学生使用互联网平台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例如:看视频、浏览网页及玩游戏等, 不仅不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相较于其他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较为枯燥乏味, 有些理论较为深奥, 很难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 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一旦开设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 学生可能会私自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其他活动, 丧失大数据技术利用意义, 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初衷。

(二) 教师对互联网教学认识不足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及重要机构, 一旦学校对新兴事物认可程度不足则直接影响事物发展及知识传播效果。从目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来看, 部分教职人员错误认为网络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不符合实际情况, 甚至认为将实际教学与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缺乏科学佐证。同时由于部分教研人员只认识到互联网教学的弊端, 却尚未全面分析互联网教学的优势, 所形成的看法相对以偏概全不够正确,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 高等院校对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教学的认可程度不足, 则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促使学生与现代化教学方式间渐行渐远, 难以真正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数据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三) 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依然存在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造成的。虽然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一系列基础性教学活动, 但是就目前来看, 网络平台或网络课堂的使用依然停留在基础发展阶段, 一旦教师无法提高自身网络使用技能, 则存在阻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发展的可能性。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逐渐普及网络课程教学机制, 而教师短时间内无法提高自身互联网操作技术, 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无法发挥网络教学和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对于网络运用的技术和能力, 还无法满足网络教学和大数据分析的要求, 这不仅严重限制教师自身职业发展, 更存在造成高校人才损失的可能性。此外, 部分教师深受自身互联网信息筛选能力较差的影响, 无法快速选取自身所需信息, 可能会造成网络教学平台使用不当。

三、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 认识到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学生长远发展, 其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越来越多高等院校的关注及重视, 客观上要求相关教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 不仅能丰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更能提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水平, 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有利于强化学生历史责任感。总而言之, 将大数据技术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结合是不可逆转的主流发展趋势, 必须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 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化, 社会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 客观上要求相关教师秉持教育改革的目标及宗旨, 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改革进程, 更好的迎接大数据时代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切入点分析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全面总结其现存问题及阻碍, 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参考文献

[1] 许静波, 王艺鑫.建构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 36 (05) :152-155.

[2] 王敏, 顾丽娟.从大数据时代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30 (03) :127-129.

上一篇:基于房屋建筑施工过程探究钻孔灌注桩技术的重要性下一篇: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