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农村学校需

2022-06-23

第一篇:办一所农村学校需

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

“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 山东省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 李成泉

《论语·先进篇》提到先哲孔子赞赏的教育情境:“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衣服,几个孩子和老师一起出游,在沂河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晒晒太阳,兴尽之后,大家一起唱着歌就回去了。

每当读到这一节的时候,我常常为之激动,多美的教育场景啊!闲适之中带着几分文雅,无为之中又有几分追求。师生之间老少咸宜、和谐甜美。

我们的教育,要是回归到这种自然状态该多好!

当代学者郭齐家教授曾说过:“儒家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流,最能体现中国古典文化教育的基本特色,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珍贵的财富。”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教育财富正在快速流失。随着西方的强力崛起,西方教育思想开始对我国教育产生极大影响。从杜威到布鲁姆,从人本主义到建构主义,很多教育者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打着这些旗号,今天搞这个课题,明天换另一个项目;今天学习这个理论,明天尝试那个模式。如此盲目与从众,教育如何实现新的跨越?办学如何办出特色?

我们不能否认,西方教育思想几乎决定了现代教育的面目。但是,我们在移植它们时,千万不能忘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根”。否则的话,这些来自西方的名词,很可能成为我们教育的标签,却永远改革不了我们教育的灵魂。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应该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主干,西方的教育思想应该嫁接到这个主干上,而不是砍掉主干,重新栽培来自西方的“思想之树”。要知道,没有一种外国理论是能够泊来就用的,适合中国的教育思想只能是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一直努力地在传统教育中寻找,寻找既适合学校情况,又能与现代教育相沟通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的伟大教育家,我们学校——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就位于孔子的故乡,曲阜。建校百年来,在曲阜儒家地域文化的感染下,逐渐形成了“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精神。2008年学校圆满举行了百年校庆,顺利通过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少先队规范化学校验收。

然而,当学校高位运行时,当面对上级领导的表扬和社会的肯定时,我们并没有停止思考和行走:优质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学追求。校长必须思考“为谁而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办学校?”等基本问题。学校的教育哲学一旦成为学校群体的共同追求,那么,这个学校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这个群体也必然是有力量的。

该如何确定学校的教育哲学追求?联系学校的实际,再加上我们对中西教育思想的思考,我们最终确定:要探索“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努力“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因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里,体现着他睿智的教育哲学,蕴藏着无穷的教育智慧——“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文质彬彬”的人格理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我们希望,从这个亟待开发的思想宝藏里,能找到一条路径,破解自身发展的瓶颈。

如何“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我们提出了“五大特色构想”。一是以孔子“仁爱”精神为校魂;二是在德育上提出“少年君子行动”的育人特色;三是在教学上实施“发展性目标教学”,倡导“因材施教”和“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念;四是设计实施校本课程《走进孔子》;五是以建设“儒雅校园”为目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五项特色构想互为依托,共同构建学校的特色发展体系。

一、“仁爱”精神铸就学校灵魂。

“仁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支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当前教育的很多问题,不在于缺少技巧,而在于缺乏“仁爱”之心。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提到“仁”的次数多达一百多次。“仁”也是儒家理想的人生境界,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孔子的仁爱思想流传数千年,时至今日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我们提出以“仁爱”为校魂,努力打造一个爱心校园,让校园里到处充满爱。实施爱心教育,根据我们的理解,培养有爱心的人首先要用爱心来培养。斯霞曾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为此我们在教师中开展“关爱学生”活动,在班级开展“幸福班级”活动,让老师的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把“特别的爱”给一些更需要关爱的孩子,比如“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的儿童、“问题”儿童、家庭困难儿童等。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学生崴了脚,班主任老师背着上下楼;低年级学生屙了裤子,老师亲自给孩子洗脏身子;一些家长接送不及时的儿童,老师经常轮流带回家;本着“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信念,很多老师常年坚持面批面改学生作业……有个到我们学校转学的家长曾激动地给我说:“我非要孩子转到您们学校的原因不是因为您们的办学条件,最重要的是您们有这么多有爱心的老师。”我们学校正是有了爱学生的老师,才在学生的心中栽下爱心种子。

在此基础上,我们面向学生设计一些“爱心培植”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母亲节、父亲节“献给父母的礼物”活动,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校园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怀。“给父母洗一次脚活动”,第一次设计活动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好意思,真正完成的不足一半,教育的效果也不明显。后来,我们在活动前即设计一些亲子交流、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理解家长的辛苦,洗脚活动前很多学生都已经进入到积极地情感状态,活动顺利进行,家长也积极配合,取得明显的效果。活动后的座谈会上,孩子和家长坐在一起,一起回顾着这次难忘的经历,很多的家长和孩子都泪流满面。一位父亲说:“我的孩子成绩不好,我很失落,几乎都有放弃他的感觉。当孩子给我洗脚的时候,猛然间我的意识发生转变,我感觉孩子长大了,学习不好孩子也需要真情呀!”有个孩子说“我爸爸每天在„三孔‟蹬人力三轮,拉客人。以前我都不敢说自己的爸爸是做什么的,怕同学听到爸爸是蹬三轮的,觉得丢人。学校开展这次活动,当我给爸爸洗脚的时候,看到爸爸脚上的老茧,我哭了,这次活动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爸爸,我爱他,他是伟大的!”说完,孩子已是泪流满面。现在,很多孩子养尊处优,很多老师只顾“应试”,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教育了。

如今在校园里,爱的气氛很融合,爱心表达又很自然。更为可喜的是,很多的学生学会了把爱心传递给他人。现在很多事情都不用去刻意要求了,以往的教育手段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因为,很多行为已经成为师生的习惯。

玉树地震的第二天,学校还没有做任何宣传和发动,就有学生就带来了捐款;学校设置志愿者服务岗位,常常出现几百学生竞争的场面;学校里栽种了许多果树,有的果实举手可得,却不会有一个学生乱摘;楼道的书画作品,无论悬挂多久,都不会有人为的任何破坏;毕业典礼上,师生都流着热泪依依惜别;教师节,很多学生自发地给老师送上鲜花贺卡……这点点滴滴的背后,正是那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常能让人感受到的“仁爱之魂”充溢着我们的校园。

二、“君子行动”凸显育人特色。

当前,许多学校都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育人活动,“感恩教育”、“尊重教育”、“挫折教育”、“生活教育”、“合作教育”等。但这些活动,有着明显的缺憾,就是教育的主题和内容失之偏颇,只注重了育人的某一方面,缺乏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

我们设计了“做少年君子”的系列活动,着眼于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扩展青少年的价值视野,培养出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真正的“中国人”。

“君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现代君子应该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君子的新型的人格理想,它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大众化的理想人格。我们认为,“诚朴、刚毅、乐观”,是现代君子人格的三块基石,也是我们“少年君子”活动倡导的最重要的品格。

“诚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最本色的东西。为人要诚朴,就是要诚心正意,朴实无华;做事要诚朴,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

“刚毅”,即刚强坚毅,做事要有主见,果断,有毅力,即使遭挫折,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作为一个刚毅的人,在气节、操守、处事等方面有自立之精神、果敢之性格、坚韧之意志、无畏之气魄。

“乐观”,是以宽容、悦纳、豁达的心态去看待周围事物。真正的乐观是豁达、坦诚的,与财富、权力、荣誉无关。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为了培养学生的“诚朴、刚毅、乐观”,我们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少年君子”活动分设六个单元:

一、衣冠整洁做少年君子。

二、文明礼貌做少年君子。

三、孝亲敬老做少年君子。

四、诚实守信做少年君子。

五、铸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

六、知荣明耻做少年君子。

我们想通过这六个方面的主题教育,努力让学生实现“文质合一”、“内外兼修”、“行端表正”、“知行统一”,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人格,塑造完善的君子之德。

在主题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些策略,比如召开班队会,撰写心得体会;充分利用班级文化阵地,营造“少年君子”主题班级文化;开展体验教育活动、校园志愿者活动;实施星级评价,构建新型评价方式;利用多样表彰方式开展风采展示,树立学习榜样,营造积极氛围等。

目前,“少年君子”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有一次,我和一位学生的爷爷交流。他告诉我,他有两个孙子,一个在我们学校就读,另一个在其他学校。前不久,他领着两个孙子在公园里游玩,碰到一位老同事,他让孩子给老同事问好。一个孙子很不耐烦,应付地打了声招呼,而在我们学校就读的那个孙子,却很认真地给客人鞠躬问好。这位爷爷感慨地说:“当孩子鞠躬问好的时候,我对你们学校真是由衷的敬佩。两个孩子,在同一个家庭长大,差别却这么大!你们学校让孩子知书达礼,是让孩子在学做人呀!”

随着“少年君子”活动的深入,更多的学生身上发生着变化,讲卫生的多了,懂礼貌的多了,做家务的多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多了。这些变化让我和我们的老师都对“少年君子”活动充满了信心。

三、“发展性目标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提出“发展性目标教学”这个课题。我们对“发展性目标教学”的定位是,以获得全体的、主动的和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孔子“因材施教”为准则,以“乐学、善思、笃行”为特色的教学活动。我欣喜地注意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三项具体要求: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

一、注重因材施教。这“三个注重”恰恰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和“知行统一”,从而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如今,“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教学中无影无踪,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学却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同时,育人的链条也不完整。孔子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学、思、习、行。”只有真正走完这个过程,才算是完成了学习任务。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往往强调了学生的“学”,却剥夺了学生的“思”,不给学生“行”的机会,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善的,因而是低效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特别教育界强烈的反响。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追问:为什么泱泱大国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其实关键之处,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没有教会学生思考。

根据孔子“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我们学校提出“乐学、善思、笃行”的学风建设。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保障,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孔子还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用思考带动学习,通过学习完善思考。“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知识在实践中才能内化,人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增长智慧和才干。

为推行发展性目标教学,我们确定学生综合素养目标,以学生素养目标为统整,确定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和课时目标。我们提倡的综合素养目标不同于过去提到的培养目标,过去提的培养目标要求过高、条目过全且不显性,我们提倡的综合素养目标是具体、易行且成为内化到学生身上的基本素养。比如,我们在思考语文素养目标的时候,我们思考的角度没有完全从《语文课程标准》入手,我们想,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工作中,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良好的语文素养?无非“听说读写”等基本方面,我们确定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概括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篇通顺的好文章,一次精彩的即席演讲”,教学中要求做到“书读熟、字写好、话说明、文写通”。这些要求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还真是不易。在推行中更是遇到很多的困难。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虽然还不完善,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一些可喜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最大的变化发生在老师身上,由于学校评价的跟进,迫使教师转变教学的行为,老师们教学目标明确了,任务也更清楚了,教师的训练意识在增强。在多次的座谈会上,很多老师反映:“过去我们上课是为了完成教材的任务,眼里只有教材。现在,我们要紧盯着学生,上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素养,教材只成了工具”。有的老师说:“开始还有点不理解,运行一段时间后,现在感觉我们的教材观、学生观、课程观都在发生变化,所有的教学活动如果不能给人产生影响和变化,就不会取得实效”。

我们还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混编学习小组,对不同小组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实施分类指导,布置分层作业。在学科教学中,我们探索“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特色,语文探索采用“主题读写教学模式”,数学采用“问题解决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等。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按单元逐课讲解,老师讲过了,学生练完了,任务也就完成了。后来,我们思考,孔子“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念如何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经过很多语文老师长期的摸索,我们尝试采用“主题读写教学的模式”。“主题读写教学的模式”大体分成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学”,学习教材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训练基本能力,提升基本观点,可以逐篇学习,也可以单元统揽;第二个环节“拓”,根据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收集相关主题文章、书籍,拓展阅读面,也为学生的思维打开空间;第三个环节是“行”,结合主题思想,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环保的主题开展“曲阜城区环境考察”,爱心的主题可以设计“爱心行动”,亲情的主题设计“亲情体验”等。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第四个环节是“写”,结合课文学习、课外阅读和实践体验活动,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体悟并展示。这样,我们的教学就由过去的一个层面延伸到四个层面,由过去仅仅重视“学”延伸到“学思行”结合。

我们还积极改革考评制度,实施学生素养达标测评制度。语文、数学的测评,则采用综合考试和分项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提高了教学效益。

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开始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开始濡染校园。学校文化也随之呈现出一种儒雅的风格。

学校改革的不同路径,最终都将指向文化的变革。

为此,我们在校园建设中,特别重视环境的育人功能,努力使“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墙壁上、教室里、走廊中,处处都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神韵,处处都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建立了书画长廊、校史长廊、论语竹简长廊,建设了孔子广场、学而书屋、六艺长廊、学而亭、知新阁、菁莪园、仁爱厅等活动场所,每一个名称都蕴含着深刻含义,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文化气息,整个校园就如一门隐性课程,让学生在儒雅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优秀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感悟和提升。

为了营造这种文化氛围,我们还特别组织教师,开发了校本课程《走进孔子》。

《走进孔子》分为三卷,“故事卷”、“家乡卷”和“君子卷”。这本教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线,从孔子的思想出发,扩展到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没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走廊的竹简论语、诗词字画,墙壁上的民间工艺,都是我们的教材;校园外的尼山、三孔、孟庙都是我们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环境中的所学、所思和所得,定会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想一想,学生在孔庙的杏坛前,大声诵读《论语》,这种感觉怎么会与在其他地方学习的感受相同呢? “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所在。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有不少困惑。孔子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因理论水平所限,并不能窥孔子教育思想的全貌,另外,现实情形与教育理想之间的冲突,也一直困扰着我和老师们。

我们深知,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探索,需要艰苦的努力和长期的奋斗。我们附小人,愿为这个共同的梦想和追求,踏实前行。

第二篇:《办一所“我们”的学校》读后感(本站推荐)

《办一所“我们”的学校》读后感

——《以高境界成就教育卓越品牌》读书体会十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热情,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办出独具特色的大家都喜欢的学校,武昌实验小学的做法给了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武昌实小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他们始终追寻和坚持自己的道路,办自己的学校。办自己的学校,用他们的角度来说就是办“我们”的学校,“我们”包括学校自身,包括教师,包括学生,也包括社区、家长„„因为要办“我们”的学校,“我们”中的每一部分都得到了尽可能充分的尊重,也因为“我们”的每一部分都被充分尊重,“我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也正是因为这种最大限度的发挥,武昌实验小学的教育才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创新景象。

从武昌实小的办学实践来说,“我们”无疑是一种姿态,但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姿态下,学校有了属于自己的有生命力的“因校制宜”课程,教师有了融入其中和学校一起主动发展的状态,学生有了乐在其中幸福成长的过程,在一般意义上处在教育外围的社会也有了“大家一起做教育”的情怀,而这些正是学校健康快速前行的基础。

我觉得,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注意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一个职业可以把人折磨得筋疲力尽,一种职业也可以把人打造得诗意无限,教书就是如此。”而其中“筋疲力尽”和“诗意无限”的区别就在于“你喜不喜欢这个职业,喜不喜欢这种工作方式”。

为了让教师喜欢自己的职业,武昌实小尽最大可能让老师自己选择。 他们激励教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激发教师教育教学

创新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教师自己选择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张基广校长坚持施行系列“自主申报制”。如教研组自主申报研究专题;青年教师自主申报校内研究课;自主申报教师贡献奖;教师个人申报项目研究;教师自主选择专题研究;自主申报优秀论文、读书笔记;自主申报班级升旗;自主申报德育导师等等。而且,这些申报的成果认定与评比均交由学校的学术委员会评议、反馈,完全与行政管理的脉络分开,真正激发了每位教职员工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

教育大计在于教师,怎么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该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共同难题。如果教师整天被要求干这干那,他们到底会有多大的工作热情?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把学校的很多工作方式变成让教师去自由选择,那么就有了彻底不同:教师的这些工作方式由“你们的”变成了“我们的”,而又有什么能比主人翁精神更能发挥出无限的潜力呢!只有把学校办学自主权真正交给教师,教师们才能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欢乐与尊严。

二、为每一个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

“为学生营造幸福成长的空间,为教师搭建成功发展的平台”是武昌实小新世纪以来确定的一个办学理念,在这个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在学生在广泛参与中体验着成长的快乐。

在武昌实小班级建设中,校长张基广倡导各班学生和老师、家长一起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共同参与、共同商议,确定班级发展目标,然后将其具化为本学期班级行为目标,使班级发展目标成为三方的共同愿景和共同追求。学生和老师、家长一道,建设班级博客、群组,将班级活动、学生优秀作品、教育小记、家长育人心得予以展示,展现班级文化。走进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可以看到班级自己的班徽、班训、班规。此外,在每周一的校会上,上周获得流动红旗的优秀班级,还会派代表亲手升起自己班

的班旗;各班长期坚持班干部轮换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都能在班级管理中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才干,培养和增强自信心与主体精神,让班级事务真正成为全体孩子的事情。”

学校完全放手让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组成各种社团,自主管理。学校除了提供场地,帮助外请或鼓励青年教师志愿者担任辅导工作,其他基本任由孩子们“自主自治”。

为了鼓励每个孩子发展自身优势,展现自己的特长,学校还坚持在双休日开展“校园之星”风采大赛。全校 2000多名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加展示。学校先后评出学校“十佳歌星”、“十佳小画家”、“十佳英语风采之星”、“十佳主持人”、“十佳书法家”等“风采之星”,让不同的孩子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特长。同时,学校组织“校园吉尼斯挑战赛”,让孩子挑战极限,创造某方面的校园记录„„这些不仅提高了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孩子搭建了一个成长、展示的平台。

三、巧借社会力量和资源提升学校品质

近年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成了学校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武昌实小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把教育变成“我们大家的事”,不是要社区来帮助教育,而是让他们意识到 “我们是在一起为我们的教育做事”。

学校坚持以“大家一起做教育”的诚意赢得家长、社区的支持。学校每周邀请一位在本行业做出突出成就的家长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给孩子们做一次国旗下讲话,和孩子们对话,给孩子们讲课。学校先后在校外建立了五大系列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在武昌实小成功的办学经验里,我看到了我们学校的影子。如为了激发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我们推行“能本达校”,对教师和学生实行能本化管理。教师自主进行个人成长规划,自主申报研究课题,自主

申报研究课型,自主参加各种协会„„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大到班级管理:构建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秩序,设定班级服务岗位;小到小组管理,小组命名,成员分工;学生自主选择个性选修课程„„这一切,都极大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了个人成长的平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我觉得我们学校要想进一步发展,应该在组织实践活动这方面,好好学学武昌实小的经验。他们在校外建立系列实践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到武汉音乐学院观看毕业生汇报演出;每年“英语节”到武大外语系体验一天大学生生活;每个学生在读期间都到武汉军械士官学校训练大队、武警船艇大队参观、感受,毕业生参加一次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军事训练;每年组织学生观看消防中队的消防学习;每年利用春游活动组织学生到中科院开展动、植物开展调查活动等。组织这样的活动虽然费精力和财力,但却能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体验,在提高社会生活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思想道德观念的内化。从而更好地落实我们学校“让每个孩子赢在人生的起点”的办学宗旨。

第三篇:十年办一所好学校我该怎样做

“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大厦的基石——基础教育,十年办一所好学校我该怎样做?下面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一、树立教育服务意识,形成“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办学理念。

“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一所学校从建校那天起,就承担起了为民子孙后代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这又是每一所学校应该追求的办学理念,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办学理念,应该成为学校办学的第一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从学校角度而言,必须端正办学思想,创造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方式;从教师来说,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帮助每个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也好。

二、造就一支思想道德水平高,科学文化素质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是否能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所以,有人说:“当代学校应有两个系列的素质教育,一个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另一个是教师的素质教育。没有后一个素质教育,前一个素质教育难达到目的,因此,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能可持续发展;只有丰富多采的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培养各具特色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我认为,首先要提升发展校长本身。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校长的影响力至关重要,校长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提升无形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不断更新发展自己。二要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的师德水平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实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的教师大有人在;对学生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事情时有发生;课堂上不认真讲课,课后在家里开设“课外课”的也屡禁不止。种种师德滑坡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自身形象,同时也有损于学校的办学声誉。所以,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是学校工作长抓不懈的主题。三要促进教师的学习发展。在这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已经成为生存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终身话题。不学习就要被淘汰,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过去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然而,在今天,教师的这桶水,绝不是一桶“死水”,而应是一桶不断吸收人类教育前沿思想和知识的“活水”。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永葆人民教师的青春与活力。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就必须造就一只思想水平高,科学文化知识硬的教师队伍。

三、建立创新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质量。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一个民族来说是这样,对一所学校而言同样如此。学校要发展,管理要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会更快的、更好的、更有效的发展。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和参与学校管理意识的增强,以及现代化学校的发展。昔日,封闭式管理、集权式管理、单向式管理,已不再适应现代化学校管理的发展。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

根据现代化学校管理的要求,学校在管理上力求做到以下四点:一要推倒封闭式管理的藩篱,建立一种开方式管理的办学机制。二要走民主管理之路,激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自觉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三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从“德、勤、绩、能”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细化考核评价,形成人人讲敬业、讲爱生、讲奉献的工作局面。四要树立学校品牌管理意识,制定品牌服务承诺,然后认真落实对社会、家长的承诺,增加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承诺的信任度,发挥品牌管理效应。

四、以质量求生存,靠特色谋发展。

学校要生存,质量是生命线。一所学校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心理认同,不在于盖几座明亮的教学楼,建几个现代化教学设备,而在于为社会,为家长培养出适应继续深造学习和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不拘一格的大批优秀毕业生。这是学校教育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生存的基础。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必须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独辟蹊径,走特色之路,办特色学校,育特色人才。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寻找学校发展的新空间。

第四篇:一个人和一所学校

“一个人和一所学校”这是一个让人疑惑的思考,是一个人造就了一所学校还是一所学校造就了一个人?我想在没有观看葛华钦校长的事迹之前,我会更多的认为这是两个独立的无法重合的问题,但在葛校长身上,却得到了异常的和谐。是江宁特殊教育学校成就了他,但更是他成就了江宁特殊教育学校。这个学校,因为这个人的付出与奉献,变得尤为美丽。这个人,带领着学校的改革与进步,变得极其魅力与丰富。

葛华钦校长的事迹早有耳闻,真正让人感动和佩服还是观看了这次报告会,这位朴实而淡定的校长的默默付出。那些接受过帮助的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述出的无声的感谢。这个场面震撼着我的内心,是怎样的付出才有如此的收获。看着这样一所现代化和农业化相结合的学校,曾经只有几间破校舍。很难想象一所特殊学校的一校之长每天骑着旧自行车穿街走巷的寻找学生。可以想象从中的波折,而建立一所这样的学校得有多大的决心。正是葛校长的以身作则坚持不懈才让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才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接纳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在葛校长带领下不仅让特殊学生学习了知识,也获得了专业的技术,让他们工作有了保障。“一个人一所学校”形容葛校长再确切不过。葛校长的精神也感染了每一位教师,在报告会上我看到了团结,看到了每一位溧水特校的老师积极向上的精神。想象着葛校长说的:“很多重要的抉择,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决定的。”我为之动容,也为之感叹,特殊教育的意义莫过于此,虽然没有桃李满天下,却能让特殊孩子走向社会,让他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这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人,这更是一个有爱心、真心、善心的好校长,在无形中不禁对他肃然起敬,我为江宁教育界有如此的前辈而感到自豪,这更加激励了新一代的青年教师,要学习葛校长对孩子的关爱,对同事的护爱,以及对教育事业28年之久至永远不断的热爱。

第五篇:怎样选择一所好学校

很多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和烦恼,就是毕业了,考试成绩不理想,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茫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有很大的一部分人目的明确的选择了自己的喜好或职业技能,这其中就包括覆盖面庞大的美容化妆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点的变化,国家对第三产业的重视,现代人对自我形象和现代商务形象的需求,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促使这个行业迅猛发展,是永远也不会饱和的。

美容美发化妆行业具有几个十分诱惑性的特质,它学时短,入门快,就业门户特别广,几乎涉足了整个娱乐行业。比如,造型师、保健师、色彩鉴定师、美容美发造型师、摄影师、化妆师、美甲师、纹绣师、理疗师、剧组、剧团、电视台等等。这个特质就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他们往往会盲目择校,趋之若鹜。泛滥的学校信息令人眼花缭乱,这里就需要同学们擦亮眼睛,谨慎选择。所以科学的职业教育会遵从一个宗旨:市场需求调查——组织研发创新——实践探索——教育实施——门店提供阶段性见习观摩——平台搭建就业实习一体化——创业辅助等一套完善的体系,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及发展平台。所以我们在选择学习之前应分析清楚相关专业培训机构是否具备以上条件。而就业发展空间,这要看相关培训机构和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发展体制。据我所知,在重庆本土的美容美发品牌中,重庆琦品美容美发学校就是这样的直营连锁企业。他们有自己的门店供学员学习、工作和发展,同时也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提供企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只要优秀就能加入企业的核心层与企业共发展,形成“学为用,用促学”的发展模式,学员不用担心学习后的工作和发展。

至于收入,我们以一组数据来表明。2009年全国商业抽样调查:全国美容美发机构中,中型单店年收入超过60万元人民币者达到43.48%。重庆美容美发行业营业收入已达到110亿元人民币,全国行业收入前十位中的第八位是美容美发行业,这与行业发展前景有关。

上一篇:泵站工程施工方法下一篇:班主任聘用协议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