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成功的秘籍与启示

2023-03-09

第一篇:腾讯成功的秘籍与启示

福特公司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今天的福特公司荏苒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现在的福特公司拥有多种汽车品牌,世界上最大的信贷企业—福特信贷,以及汽车服务品牌。福特公司从1903年创办以来事业蒸蒸日上,从生产第一辆T型车到建立第一条流水线福特便开始成就了他的传奇成功之路。

人们研究福特的成功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

1、大幅降低汽车价格;

2、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技术革新和激励工人实行高工资;

3、战胜风险

但却是福特成功之后人们研究它创立公司以后的启示,是在当时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虽然这些经验也同样适合我们现在经营管理企业,但在今天告诉发展的信息时代似乎还远远不够。现在看似行业几乎饱和的条件下,我们找不到当时福特所在的大背景。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其实呢?现在金融危机刚过,经济正在企稳回升的情况下,就业压力严重的条件下,“创业”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我认为福特可以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生产管理上的知识,还给我们带来的是精神上的财富。

洞察局势,分析能力,寻找自己的特色,认定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福特公司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因为它有良好的开端。福特当时认准时间还没有私人汽车的汽车大背景,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辆私人汽车。福特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一件是之前应先考虑好自己的能力切勿盲目做事,但一旦决定做什么后就必须制定切实详尽的实施方案并预估最坏的打算,并且全力以赴去做好它。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福特公司摈弃了当时生产的就理念不是从工人的工资上做文章,而是把公认的工资加倍。它的结果不是得不偿失,而是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工人的工资加倍不仅增加了工人们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筛选出更优秀的工人团队;而且福特公司建立了时间上第一条流水线,十年产量大大增加;所以福特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于他的创新精神。

遇到困难,冷静对待,向着目标,坚持到底。福特在找投资人的时候,一度没人愿意做这个从来没经历过的项目,但由于福特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投资人,并且到最后福特证明了他是对的。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其他的事,都应该发扬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福特现在是辉煌的,但他当初的路走的也很艰辛。曾经甚至因为专利侵权问题,甚至被人高上过法庭。而且他当时做的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面对其投资人以及其他的因素 福特需要承受多大的心里压力及舆论压力,但他坚持下来了,并且成功了。

福特公司现在的规模是有目共睹的,他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也是受益无穷的,相信更多的人能够在福特的成功经验上找到更多的经验与启示,帮到越来越多的人们。

第二篇: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3月16日 闭幕的2005年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与通信技术博览会□在一周内吸引了48万名参观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和通讯业的盛会。德国素有世界展览王国的美誉,在过去5年中平均每年在本国举办144个国际博览会,吸引世界各地16.6万家参展商及900万--1000万参观者。2004年,德国展览公司的营业总额近25亿欧元,参展商和参观者每年为德国博览会支出近100亿欧元。博览会还为交通、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带来约25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并保障了25万个就业岗位。博览会是德国服务行业的重要支柱和促进德国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有效手段。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和许多做法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德国展览业非常发达,市场化运作十分成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㈠ 展览中心规模大。目前,德国共有25个大型展览中心,展厅总面积264万平方米,加上室外展览场地100多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达365万平方米。全球5大展览中心有4家在德国。世界前10家营业额最大的展览公司中有5家设在德国。现代化的会展中心及与其相配套的技术设施,加上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德国所处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为展览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㈡ 知名度高,吸引力强。全球150个世界顶级的行业博览会中有三分之二在德国举办。最负盛名的有汉诺威计算机博览会(CeBIT)、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科隆五金展、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纽伦堡国际玩具博览会等。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世界顶级的行业博览会依然是企业树立形象、发布产品未来发展趋势及与客户和观众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㈢ 国际性和专业性强。德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外国参展商比例平均超过50%,2003年达52.2%;20%以上的参观者来自国外。德国举办的展览会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门类,能满足国际厂商和专业人士的需要。一些展览会在对公众开放之前专门向采购商、生产厂家、行业工程人员、新闻记者等专业观众开放,从而使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能够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德国展览业之所以能在全球展览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傲视群雄,不仅是因为德国拥有悠久的博览会传统和一流的展馆基础设施,而且更在于德国展览会举办单位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及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㈠ 独特的经营模式。与世界最大的展览公司(按营业额排名)——英国Reed展览公司及美、法等国的展览公司不同,德国的展馆全部由各州和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展览公司由政府控股,实行企业化管理。如位于汉诺威的德国最大的展览公司——德国展览公司由下萨州政府和汉诺威市政府分别控股49.8%。德国展览公司既是展览中心的管理者,又是许多大型博览会的举办者和实施者。如德国展览公司既是汉诺威展览中心的拥有者,又是CeBIT和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等大型展览会的举办者。由于德国各级政府将展览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对展馆及其配套设施和交通建设均予大力支持,德国绝大部分展览中心都拥有先进的设施,为举办高水准的专业博览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㈡ 与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培育展览品牌。德国行业协会在展览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对展览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办展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德国行业协会拥有相当大的发言权。没有行业协会的支持,展览公司无法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及开展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营销工作。因此,德国展览公司在制定办展方案和招展过程中均与相关的行业协会密切合作,打造行业博览会品牌。行业协会向展览公司提供业内的专业诀窍及其与国内外的联系渠道。另外,德国一些行业协会本身又是知名博览会的主办者。如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通讯和娱乐电子工业协会(gfu)是每两年一届的柏林国际电讯展的主办者,柏林展览公司只是该展的承办单位。法兰克福图书展由德国图书交易协会举办,该协会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租赁展厅。德国制冷和空调技术协会每年轮流在纽伦堡和汉诺威举办国际制冷和空调技术展(IKK)。德国化工和生物技术协会(DECHEMA)每年轮流在法兰克福、北京、墨西哥城举办国际化工、环保和生物技术展(ACHEMA)。

㈢ 积极拓展国外市场。与别国的展览公司相比,德国的展览公司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很强的国际战略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早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举办的博览会就向国外参展商开放,并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外国参展商和观众,从而使德国举办的博览会的国际性日益提高,参展商不仅能结识新的客户,而且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客户;二是德国展览公司能洞察国际展览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到国外投资办展。目前,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市场及中东欧国家正成为德国展览业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德国在国外举办的专业博览会已从1990年的20个增至2004年的164个,其中一半(84个)在亚洲地区。德国展览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有二:一是继续吸引中国企业赴德参展或独立办展;二是投资中国展览企业,将其知名的博览会品牌移植到中国。

㈣ 举办国际会议,促进会展经济。博览会是行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不仅是促进对外贸易的有效渠道之一,更是企业展示形象、推出新产品和技术的重要场所。博览会期间云集了世界各地的业界精英和客商,是举办国际性会议的最佳时机。因此,承办国际会议已成为德国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览会举办者往往在展会期间举办一些国际性的会议,结合展览会发布业界动态信息,使之与博览会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既提升博览会的知名度,又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目的。 ㈤ 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务。从展览设计、展台搭建与布置到信息资料、交通、运输、住宿和旅游等服务项目,德国展览会承办方提供的服务均非常到位,特别是在解决博览会期间的停车和交通拥堵问题及吸引企业和专业观众参展等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德国展览公司一般在城外的交通枢纽地带建几个大型停车场,展览公司提供车辆免费接送观众,从而避免大量车辆拥入市区;如展览中心位于城外,就在展馆旁边建大型停车场,展览公司还在机场、火车站或市中心设临时车站免费接送参观者;在许多展览城市,观众凭展览会门票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为吸引企业和专业观众参展,德国展览会举办单位给参展企业邀请的客户给予门票优惠,参展企业可预先从展览公司订购门票后寄给客户。

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对发展中的中国展览业带来许多启示,值得我国有关方面学习与借鉴。

㈠ 展览业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效应,可带动交通、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促进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有效手段。各地政府应提高对会展经济的认识,把发展会展经济作为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及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㈡ 参照德国展博委员会(AUMA)的模式,尽快成立全国展览行业协会,制定我国展览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协调全国各地展览计划的制定,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会展内容重复的现象。

㈢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树立展览品牌。展览公司应从我国优势行业着手,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和专业特长,精心培育行业展览品牌。

㈣ 加强与外国展览公司合作,加快对展览人才的培养。当前国际展览市场呈现出采购商赴工厂所在国集中采购的发展趋势,德国展览公司最早洞察出这种趋势,因而加大在中国投资办展的力度,这为我国发展成为亚洲领先的展览市场提供了机遇。我国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对展览专业人才的培养,扩大对外合作,全面提高展览业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篇:肯德基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年 级 学 校

与启示

叶世玉

荣明杰 连锁经营管理

2012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肯德基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经验 20124426155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肯德基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内容摘要]:一提起炸鸡汉堡,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品牌,而实际上,肯德基公司在世界快餐行业始终处于领头羊的地位。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快餐行业,更要认清自我,挖掘并利用好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肯德基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简要介绍了肯德基配送系统的运作,以及在餐厅管理人员协作下完成值班管理、人员管理系统的学习,引发对于肯德基连锁经营管理模式更深入的了解到肯德基在同行业乃至很多大型连锁企业中都是趋于领先地位,其严谨的架构和规范的管理系统完全能让一个初入管理的实习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是一间属于连锁企业的黄埔军校。以上基于肯德基门店学习的自我体会。

[关键词]:企业文化;连锁管理;服务理念;

目录:

前言-----------------------------1

一、 肯德基企业背景-------------1

二、企业文化

2.1. 餐厅经理第一---------------2 2.2. 群策群力,共赴卓越 -------2 2.3. 注意细节-------------------3 2.4.系统培训——打造精英员工-----3 2.5. “为客疯狂”---------------3

三、肯德基成功的经验

3.1. FSA!肯德基的食品安全--------4 3.2. CHAMPS!肯德基的服务核心-----4 3.3. YUM!肯德基的服务理念-------5

四、肯德基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4.1.高度重视促进餐饮业发展的重要-6 4.2.推进现代化是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6 4.3.发展连锁经营需要配套体系的支持------------------------------6 4.4.加强餐饮食品安全和卫生工作---6

五、结束语-----------------------7

六、参考文献---------------------8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前言:

肯德基源于美国,创建于1952年,是世界著名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30000多家餐厅。截止到2014年04月底,肯德基在中国大陆450个城市开设了6000余家餐厅。肯德基近年来以每天至少一家的开店速度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餐饮业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的连锁品牌。肯德基(KFC)和著名的休闲餐饮品牌必胜客(PIZZA HUT)、墨西哥风味餐厅TACO BELL以及A&W、Long John Silver‟s(LJS)同属于全球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之一—百胜餐饮集团。

肯德基崇尚团队精神及每一位员工的热忱参与,并致力于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培训、福利保障和发展计划,使每位员工的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伙伴慕名来到肯德基。作为世界上最大和最成功的连锁快餐企业之一,肯德基成功的秘诀之一是:永远向充满朝气、勇于挑战自己的年轻人敞开大门,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鼓励员工和肯德基共同成长。

一、肯德基企业背景

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简称KFC,肯德基创始人--Sanders上校①。1890年出生的上校一生充满着美国式成功的传奇,他年轻时做过各行各业的工作,包括铁路消防员、养路工、保险商、轮胎销售及加油站主等等,最后在餐饮业上找到了事业的归宿。当他在肯德基州经营加油站时,为了增加收入,他自己制作各种小吃,提供过路游客;生意由此缓慢而稳步的发展,而他烹饪美餐的名声也吸引了过往的游客,故肯德基州长于1935年封他为肯德基上校,以表彰他对肯德基州餐饮的贡献。上校最著名的拿手好菜就是他精心研制出的炸鸡。这个一直受人欢迎的产品,是上校经历了十年的调配,才得到了令人吮指回味的口感。当上校66岁之际,开着他的那1946年的福特老车,载着他的十一种独特的配料和他的得力助手--压力锅,开始上路。他到印第安州、俄亥俄州、及肯德基州各地的餐厅,将炸鸡的配方及方法卖给有兴趣的餐厅。令人惊讶的是,在短短五年内,上校在美国及加拿大巳有

400

家的连锁店。

他创立肯德基的同时,他才是个66岁、月领105美圆的社会保险金的退休老人,而今天肯德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炸鸡连锁店。同时,上校也受到电视台的关注,由于整日忙于料理,他只有找出唯一一套清洁的、-白色的棕榈装,这一打扮自此成为他独一无二的注册商标。从此以后,人们便将这套西装与肯德基联想在一起;而他的这身白西装,满头白发,及山羊胡子也成为了全国性的象征。[1]

第 1 页 共 8页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二、企业文化

(一)餐厅经理第一

“餐厅经理第一”,这是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树立起来最重要的企业文化,这体现了公司重视生产率的提高,一切围绕第一线餐厅而服务的思想,同时也鼓励各餐厅积极进取,展开良性竞争。每年,在百胜集团中国区年会上,上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餐厅经理会因他们出色的成绩被授予优秀奖牌。中国百胜总裁苏敬轼先生会向取得优异业绩的资深员工颁发刻有飞龙的金牌--“金龙奖”,极富中国特色和激励性。“餐厅经理第一”并不是说餐厅经理是“老大”,在肯德基,每个餐厅经理的培养成本约是20万元人民币。因为餐厅经理是餐厅的核心人物,是餐厅经营成败的关键,更是餐饮企业品牌成功的根基。因此,肯德基培养餐厅经理从来就是不遗余力。

对于每年在餐厅销售和管理上出色完成公司“冠军检测”考核要求的餐厅经理,公司都会给予特别礼遇,他们会从世界各地飞到百胜集团总部,由名贵轿车接送与总裁诺瓦克共进晚餐。中国苏州地区的一名餐厅经理昝旭东去年也曾携新婚妻子前往,簔受到贵宾般的迎接。席间,诺瓦克和部门主管还会送上逗人的塑模食品:“鸡”、“巨大的奶酪”以及表示吃得啧啧有味“会说话的牙齿”,以表扬这些员工出色的表现并作为纪念。所以餐厅经理在百胜扮演一个不可或缺,及其特殊与值得重视的角色。[2]

(二)“群策群力,共赴卓越”

在中国百胜餐饮集团下属的所有企业里,不仅企业要成长,个人也要成长,连协作厂商,合作合资伙伴都能有成长。即“群策群力,共赴卓越③”。

所以在百胜里每个餐厅经理以及其他的管理组的升迁都是因为他们能互相合作,携手突破难题从而获得晋升的机会,如果一个管理组在一个职级停留2年,别人就会问“你为什么还不升迁”,说明百胜企业里非常注意个人的成长,每位管理组都有相应的辅导人,而辅导人的责任就是给守辅导的人制定目标和计划,从而让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从而达到“共赴卓越”的目的。

年会上,集团内各管理部门与合作伙伴、供应商之间就相互合作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交流经验,使彼此加强了沟通,增进了企业凝聚力和众人合力,追求卓越的信心。

第 2 页 共 8 页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三)注意细节

“请陈述香辣鸡翅的全套制作过程!”

“请问香辣鸡腿堡的色拉酱需要多少克的?”

如此刁钻古怪的问题,台上的选手们却争先恐后地给出了答案。

这是某届百胜餐饮集团的中国区年会上正在热烈进行着的“业务冠军挑战赛”。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在内,来自中国区九十个城市的近五百名餐饮经理分成若干代表队,一一捉对打擂台,经过逐级淘汰最后角逐出本“冠军”。

服务行业无小事,无论是食物质量、服务态度、餐厅气氛„„餐厅对顾客提供的价值,就是这一点一滴的细节的总和。”业务冠军挑战赛”体现了肯德基对完美的服务质量的重视和追求。

(四)系统培训,打造精英员工

从踏进公司大门的那一刻起,新员工就被量身制订了培训与发展策略,以配合整个系统的发展和营运。之后,每次职位的升迁都有不同的培训发展课程。品质管理、产品品质评估、服务沟通、有效管理时间、领导风格、人力成本管理、团队精神等管理技能培训,不同的管理职位会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从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管理技巧,到岗位基础培训、分区管理技巧,乃至高级知识技能培训„„每项课程均针对特定人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同心协力做好工作》、《项目管理》、《七个好习惯》、《谈判与技巧》等是每个员工的必修科目。 在其它国家可能只有部分餐厅担任训练餐厅的角色,但在中国,由于业务上的快速发展,肯德基经常会面临餐厅成倍增长的状况。要保证餐厅营运标准的提升及维持,所以必须保证在中国的每一家肯德基店都是训练餐厅。”餐厅不仅是员工实战训练的基地,更是肯德基锻炼和培养人才的“企业学校”④。

肯德基的人才体系像棵圣诞树,你能力足够大,就会让你升一层,成为一个分枝,再上去又成一个分枝,你永远有升迁的机会。可以说,肯德基的阶梯型职业发展道路,使每一位具有潜质的员工都能看到攀登的希望点。目前,肯德基的餐厅经理个个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都是一步步从基层餐厅成长起来的。在肯

[3]德基,一个人的晋升是“永无止境”的。

(五)“为客疯狂”

1、为什么要“为客疯狂”

餐饮服务除了要求从业人员认真负责之外,更要具备服务热忱、喜欢与人沟通的特质。这也是肯德基面试筛选的第一道门槛。

第四篇:英国中小学“设计与技术”课程成功发展的策略及启示

作者/来源:于慧颖发布时间:2003-12-10

一、英国中小学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的概况

英国从1988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行了国家课程。这是对传统的”分散管理”的中小学课程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国家课程包括数学、英语和科学3门核心课程,以及历史、地理、技术、音乐、艺术、体育和现代外国语7门基础课程。其中,技术课程包括“设计与技术”和“信息技术”两大部分。

1990年,英国政府下发了《国家课程:设计与技术》的文件,要求全国中小学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分为4个阶段,即5—7岁,为第 1阶段;7一 11岁,为第2阶段;11—14岁,为第3阶段;14一16岁,为第4阶段)和“文件”中的具体目标与要求。全面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同时,教育当局还为教师编写了“学习计划”,以指导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此后。这门课程的发展非常迅速。最近几年,英国中小学国家新课程方案中,“设计与技术”及“信息和交流技术”已发展成为两门独立的学科。

英国中小学的“设计与技术”课程与我国中小学的劳技教育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作为学校智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明智地、创造性地运用技术的思维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创造力。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和英国设汁与技术协会认为,设计与技术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技术本身的基本知识与原理。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技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与生活;可以培养学生在当代不断变化的技术世界中生存和工作的能力;通过设计与技术课的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已有经验的过程中,学会技术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技能,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交流技能、共同操作的技能和改进学习方式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英国中小学“设汁与技术”课程的内容,在实施中一直都在改革、发展和变化着。2001年,英国设计与技术协会建议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资源、能源、系统、控制技术、技巧与过程、美学、革新与设计技能、制作技能、交流技能、文化、社会和环境影响等。新的提法中还强调让儿童在学习设计与技术的过程中,加强对技术与文化、与自身生活的联系,要重视文化和历史在“设计与技术”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现在,英国中小学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已有十几年。这门课程已经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中被确立起来。社会各界公认它“是值得在中小学开设的基础学科”。而且,实施这门课程的成绩和经验也已得到国际教育界的普遍认同。然而,刚开始设置和实施这门课程的时候,英国教育界内外也有很多人士曾对这门课程表现出怀疑或矛盾的态度。因为以前对教师的培训没有这方面的课程,也没有曾经试用过的教学内容??或公开的出版物,甚至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任课教师作好应有的准备。因此,大多数教师对自己所承担这门课程的知识、技能、理解,以及组织班级所有孩子们参与课堂实习的能力,都缺乏足够的信心。“设计与技术”课程从这样薄弱的基础开始,现在它已发展为如此受到赞誉的成长中的学科。总结并分析英国中小学“设计与技术”课程成功发展的策略,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验,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二、英国中小学“设计与技术”课程成功发展的策略

根据国际社会对英国中小学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的认同以及英国伯明翰大学克莱尔·本森教授在“国际设计与技术会议”上的讲话,笔者认为,英国中小学“设计与技术”课程成功发展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制定比较稳定的政策

英国从1988年制定《教育改革法》之后,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一直在继续着。而且,中小

学各学科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及课程评价等,也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着。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和数学学习的时间,教育当局在削减国家课程和学习科目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但是,在1998年下发的“保持广度和平衡”的国家新课程文件中,却仍然保留着“技能、知识和理解力”,而且,它们仍被一致认为是“发展学生适当能力的核心要求”。

“设计与技术”课程的开设,使习惯在教室里上课并且努力保持将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同样施教的教师们也产生了难题。而且,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潜在的教育功能也还都多处于不通畅的境地。当这门课程的实施受到非议的时候,政策制定者却认为:“设计与技术课程的哲学思想没有根本性变化,这门学科就应该保留着并继续进行实验”。因此,从1995年开始,全国中小学实施这门课程逐渐出现了稳定时期。为保证“设计与技术”课程的实施,1993年,英国政府还规定了“提供专项、长期奖励资金”,以承担实施这门课程所需要的必要经费。虽然,这项经费的安排也受到了潜在的冲击,但是。一直到现在,有关这项专用经费的规定,仍在全国执行着。这些比较稳定的政策,为英国中小学开设像“设计与技术”和“信息技术”这类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新课程,提供了能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时间、环境与机会。

(二)发挥学校的主动性

由于长期以来英国中小学的课程教学管理权主要是在中小学校,所以,中小学自主管理和开发课程的意识一般都比较强。1990年英国政府下发《国家课程:设计与技术》的文件后,中小学校长遵循国家对“学校课程必须协调存在,要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广泛而平衡的课程”的规定,对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大多都比较重视。这门课程之所以能在英国中小学实施成功,旨先也在于学校能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

事实证明,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重视并带头支持这门课程,对这门课程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校长重视这门新的课程领域,并和专家、同行们一起参加学习与培训,就能带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校长要负责制订并管理一个以国家课程内容为基础、同时又适合本地区和本学校实际情况的学校课程计划。在学校课程计划中,包括学科设置、课程目标、课时分配和主要课程资源、学期及学年编制情况等。学校对“设计与技术”课程的实施,还要指明教学材料(提倡利用多种可以拓展学生设计技能的材料如”支持材料”等),对学生技能、知识和理解力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以及所需教学设备和课程资源等。任课教师再根据这个比较全面的学校课程计划,制定出学期和每周课程计划,以详细说明自己所任课程的学习目标、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以及能把学生原有经验和将要习得的经验联系起来的活动与环境等。

英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学校课程计划不具备当地特征的学校不是好学校。“设计与技术”课程的开发,为促进中小学的学校课程计划更具特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现在,学校需要继续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对这门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总之、发挥整个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使“设计与技术”课程走上稳定发展阶段的关键性策略。

(三)对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以往英国学校的课程及对教师的培训,从没有“设计与技术”这样的内容。教师在现实中习惯于在教室里参照“文本”上课,缺乏对中小学校开设这门新课程必要性的认识。因此,这种必须使全体学生用真实的材料、在操作中学习的开放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他们感到自己还缺乏驾驭这门课程的必要技能、知识与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伯明翰中英兰大学教育学院开展了对任课教师进行的专业培训。他们开设了9门类似“设计与技术”的课程。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几乎帮助了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各自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同时也帮助他们增强了信心并提高了他们实施这门课程的水平和标准,由此,也带来了他们各自学校的重大变化。不断地给任课教师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是提高“设计与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四)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除了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之外,英国教育当局和“设计与技术”协会还十??分重视并努力进行着协调、指导和尽可能开发广泛课程资源的工作。他们开发了能配合国家“设计与技术”文件和法定配套辅导材料的以实物材料为主的“支持材料”。这类支持材料有独特的作用,其中不乏优秀的课程资源。而且,这些支持材料的使用给孩子们提供了可以管理的工作任务,能使“设计与技术”课程成为激发学生创造性、展示其个性和才华的实践阅历。

环境、家长、学校管理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等,都已成为被学校和任课教师开发和利用的“设计与技术”的课程资源。例如,在学校的陈列和展示台中,展示着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制作的优秀作品,既配合教学宣传了这门课程的成绩、让全校师生分享成功,又向孩子们证明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在“开放的一天”里,访问者可以进入学校并且参观与咨询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在“活动的傍晚”。家长和学校管理者可与任课教师一起参加这门课程的活动与讨论,了解和探讨学生究竟能获得哪些原本就包含在“设计与技术”教学活动中的特定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学校还通过刊发新闻简报、利用网络传播信息、与产业部门加强联合等各种方法来与家长沟通并教育家长及鼓舞师生。教育当局和“设计与技术”协会还通过公开出版的刊物、广播电视和国家会议等,来宣传和报道这门课程所取得的成绩。这些活动既开发和利用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又使学生和教师在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支持与帮助,同时也激励着学校将这种好的实践课程不断地继续进行下去。

三、英国中小学“设计与技术”课程成功发展策略的启示

(一)课程改革及实验要注意政策上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英国从1988以来逐渐解决了课程管理体制过于分散的问题。稳步地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构建了符合其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体系,特别是成功地发展了“设计与技术”这门与科学和社会密切联系的新课程。这些稳中求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策略,尤其是在政策上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英国中小学“设计与技术”课程的成功发展,以实际例证说明了课程改革及实验是渐进的,而且要经过“破旧与立新”“批判与继承”“改革与发展”同时并存的过程。任何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也都不可能解决课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因此,除对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前瞻性、理论基础及各种复杂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与分析之外,对政策上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也要充分重视和注意。只有这样,才能为课程改革及实验创建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及实验的顺利实施与健康发展。

(二)课程改革及实验要注意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英国中小学的“设计与技术”课程,从那样薄弱的基础开始,能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阶段,发挥了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项十分关键和有效的策略。学校的校长带头参与新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的制订以及评价等工作,能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经受检验;最终,从学生本身实际的发展变化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成效。

这条经验告诉我们,课程改革及实验能否成功,不但取决于各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更要取决于学校是否能积极主动地承担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取决于学校能否与各级教育部门努力合作、积极配合。2001年,在教育部正式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已经明确规定“三级课程管理”的责任和权限。新课程实验提倡“开发校本课程”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近年来,特别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做研究型教师”“当专家型校长”等先进教育理念已深人教师和校长之心。无疑,这些体现了时代性和创新精神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改革措施,为调动学校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发挥学校开发、管理课程的积极性,提供了契机与制度上的保证。但是,“三级课程管理”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实施。在我国尚属初始阶段,多数中小学还缺乏这方面的实践与经验。所以,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工

作的指导与管理。同时,还需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先进典型,为学校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与相互促进,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以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自主意识和实施水平,保证课程改革及实验的顺利推进与成功发展。

(三)课程改革及实验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当英国中小学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感到没有信心并缺乏对这门课程必要的理解及基本技能时,英国伯明翰中英兰大学教育学院对任课教师及时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他们同时开设与“设计与技术”相关的9门课程,帮助教师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理解,从而使教师树立了信心、克服了困难,提高了在学校实施这门课程的水平和标准。中英兰大学还设立了世界知名的“基础设计与技术研究中心”。定期举办“国际设计与技术研讨会”。他们把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常规教学及科研结合起来,促进了任课教师对“设计与技术”课程不断地进行学习、研究、探索并进行新的改革与实验。

相比之下,我国在开展新课程实验之前、虽然对行政领导及骨干教师进行了比较及时的培训,但对广大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还不够及时、深入和持久。而??且。有的承办全国骨干教师专业培训的高师院校,并不具备承担所培训学科的专业水平和条件。还有的承办教师培训的单位,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甚至不按照国家新课程的规定和标准去任意进行培训。因而,国家为开展新课程实验虽然花了不少专项师资培训经费,但却出现一些“任课教师感到茫然,培训并没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果。英国大学对“设计与技术”课程的培训,能着眼于课程改革的长远发展,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高,他们对教师的这种培训方式与思路,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四)课程改革及实验要重视并加强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和实践

英国教育当局和设计与技术协会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有效工作,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他们把师资资源优化放在首位,并以此带动了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小学校领导与教师成为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主导和决定力量;而且,国家还为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提供了专项经费。英国中小学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现在,在英国,紧跟教师和学生供应教科书是不被认可的做法。因此,“设计与技术”的课程资源,除了国家文件、教科书、教师辅导材料等“文本”资源外,还包括利于学生管理和实际操作的以实物为主的“支持材料”、校内外环境与设施、家长与各界人士、社区与企业、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大学与研究机构等。这些课程资源的合理安排与利用,帮助师生创建了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的丰富情境与教学活动、从而也帮助他们实现了这门课程的育人目标。在我国,课程资源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新概念。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这个新概念缺乏认识的基础与实践的经验。当前,在我国中小学校,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的概念、地位、作用及开发途径等认识与理解不够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其中不少学校一方面感到资金不足、课程资源严重缺乏,而另一方面,校内外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劳技实践基地、图书馆、计算机及校内外可利用的设施与环境等,却还多处于闲置、甚至是严重浪费的状态。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但是,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除了对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之外,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远远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热情与重视。笔者认为。对这些存在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及时总结和推广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先进典型并加大宣传力度,以不断提高广大中小学和教育工作者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认识与水平;另一方面,还应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及时纳入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改革计划,力求得到课程改革政策上的支持与保证。(董沙英摘)

国外技术教育教师培养情况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任远

现阶段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或各地的教育学院,还没有通用技术这个专业或者开设有关通用技术的选修课程,因此通用技术师资队伍还比较缺乏。我国现有通用技术教师基本上由其他学科教师转型而来或者兼职,在这种情况下,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问题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国外一些国家开展技术课程比较早,对于技术教师的研究和教师培养也比较成熟,以下简单介绍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五国的技术教育教师培养情况,以期对我国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具有启示作用。

一、英国

英国从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行了国家课程。其中,技术课程包括“设计与技术”和“信息技术”两大部分。1990年,英国政府下发了《国家课程:设计与技术》的文件,要求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在刚开始设置和实施这门课程之初,由于以往英国学校的课程及对教师的培训,从没有“设计与技术”这样的内容,教师开设这门课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伯明翰中英兰大学教育学院对任课教师及时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他们同时开设与“设计与技术”相关的9门课程,帮助教师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理解,提高了教师在学校实施这门课程的水平和标准。中英兰大学还设立了世界知名的“基础设计与技术研究中心”,并定期举办“国际设计与技术研讨会”,为教师补充现代技术知识。他们把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常规教学及科研结合起来,促进了任课教师对“设计与技术”课程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并进行新的改革与实验。英国大学对教师“设计与技术”课程的培训,能着眼于课程改革的长远发展,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高和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他们这种教师培训方式与思路,对于我国如何培养通用技术教师和完善通用技术教师知识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

二、美国

1994年10月,美国国际技术教育协会(ITEA)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和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的资助下,开始“面向所有美国人的技术”研究计划,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任务是编写《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以下简称《技术内容标准》),并于2000年4月出版。该文献不仅为每个人“应知应会”些什么才能算是具备技术素养提供了指南,而且也对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建议,这为美国技术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比如,在《技术内容标准》第8章“呼唤行动”中提出了“为了达到全体国民具备技术素养的目标,各有关方面,如教师、校长、学监、监督员、教师进修部门的教育工作者等等以及整个社会的合作努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本章对“全体教育界”的建议中指出“在中学,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若逐渐熟悉《技术内容标准》,会有助于教学。除技术教学外的其他课程的教师若在课堂上应用《技术内容标准》,会使初中和高中学生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如科学、数学、社会、语言艺术和人文等学科)之间丰富的跨学科关系。由于技术、科学和数学之间具有特别紧密的联系,因此,要鼓励教师在开发和实施以所有这三个学科领域的标准为基础的课程时进行合作。”在对“技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建议中提到:“来自技术教育专业界的支持对于《技术标准》的认可和实施极其重要。教师可以以此标准为基础修改其教学内容,从而展示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技术素养的价值以及他们自己开展技术教育的能力。必须开发一些在职培训计划,向技术教育工作者传授《技术内容标准》的方法。……从事技术教师培训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技术内容标准》作为技术教育的基础,重新审查并修改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而且,还可以制定和实施一些战略,以招聘和储备足够数量的、刚刚培训出来的、经过资格认证的技术培训教师。在严重缺少技术教师的州可建立预备资格认证计划。”计划的第三阶段主要编制技术学习领域的评估标准、大纲计划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以便教

师、课程编制者、教育家以及管理者来领导、参与并实施技术教育。这一阶段的工作不仅为美国技术教师提供更加详细的标准,而且促进教师参照标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美国对技术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在注重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同时,还很重视教师的知识构成和能力培养。

三、德国

德国的劳技教师一般都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术实践能力,这和德国重视劳技教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德国的劳技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绝大多数是正规大学毕业并通过国家级教师资格考试的。一些教师在师范大学进行过劳技专门训练,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有的老师还能自觉参加一些业务进修学习以不断更新知识,保证劳技教学的质量。 德国对于劳技新师资的培养模式也是因地而异、因校而异,各校劳技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汉堡大学的劳技师范生与学装潢艺术的、工业造型的、服装设计的大学生同堂学习有关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其所接受的技术方面的教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很深的艺术烙印;而在工业大学或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劳技师范教育则更加重视技术的规范化。又如,德国学校劳技师范专业的专业课程名称、课程设置也因各州的劳技教育指导思想和中小学劳技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不同而存在许多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劳技教师,使教师在知识、教学等方面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德国各州及所属各地区都设立教师进修学院,为教师能够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创设各种条件。[2]

四、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各洲所开设的技术课程的名称和内容都有所不同,但是澳大利亚中学技术教师的来源都基本相似,主要是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师范院校中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接受四年的本科学习,他们要学习一些通用技术知识、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还要进行技术实习。学生要接受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学习,如计算机、材料、木工、铁艺等专业,其核心是设计与制作,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他们毕业后可直接从事技术教育教学;一方面技术教师来自经过3年设计或工程专业学习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他们需再接受一年教育学的学习,然后才能从事技术教育教学,这些学生所学的专业比较精深,同时也涉猎其他一些技术学科,这样的学科背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澳大利亚中学的技术教师比较匮乏,许多学校都从英国等国家聘请教师。为了补充技术教师知识,各州都会开办一些专门的技术教育杂志,其中的论文可供教师参考和学习;各州每年还会举办许多会议,技术教师可以在会议期间进行交流、学习;除此之外,在澳大利亚还有许多技术教育学会,它们会定期进行一些讲座,给教师培训最新的技术知识。

五、新加坡

新加坡各中学的技术教师都是来自工程专业的学生,如土木工程、电子工程等,他们在从教前都要获得工程师资格。这些学生要从事技术教师工作,在4年本科学习后再接受一年的教育专业学习,即新加坡技术教师的培养模式是“4年工程专业本科学习+1年教育专业学习”,通过5年的学习来保障技术教师的质量。新加坡技术教师平均一周教30节技术课程,每节35分钟,2个老师共教一个班,一般一次为4节课,1节理论课,3节实践课。新加坡政府规定教师每年要完成100个课时,但这并不是硬性规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调整课时。在新加坡,对技术教师的要求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解,即对课程知识能够理解,并能通过教学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第二层次是能懂,即对技术课程的概念、原理等相关知识比较深入的掌握和研究;第三层次是能做,即能够利用一些教具和模型动手进行技术实践,并能指导学生完成技术实践活动。这三个层次对于新加坡的技术教师来说一个理想的模式,由于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广泛,技术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因此,在新加坡只要求技术教师达到第一层和第三层,即理解和能做的水平即可,不要求技术

教师掌握所有涉及的技术内容。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教师,新加坡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师培训,补充教师知识,如新加坡教育部会经常组织一些学术活动对技术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技术教师在高校内听课等等,不同学校的技术教师还不定期的进行交流、研讨等。

从上述五国技术教师的培养情况来看,各国对技术教师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技术教师专业能力,这些有益的经验对我国通用技术教师的研究都会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我们不能直接照搬他国的模式,而应当吸取其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通用技术教育开展的现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第五篇:草根创业兵法,通往成功的秘籍

越来越多的草根开始投入到创业的大军中,如何在众多的创业者中立于不败之地且笑傲江湖呢,其中肯定是有秘籍的,接下来和汇网将一一为您揭秘!

一、行兵布阵

通过不断的学习,关注创投信息,科技博客等,同时融入创业圈子和别人交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大方向。一旦选定了就不要轻易更改,因为隔行如隔山,任何行业都有潜规则,需要交学费的,需要时间。如果不断的换大行业,很可能时间也浪费了,但是样样懂一点样样又不精。

二、“攻占”一个制高点

一个大的方向有很多需求点,创业一开始切忌全线展开,而是要选择一个切入点。在一个点上取得绝对突破,然后再以线展开。

三、.急行军

选择好切入点后,接下来就是速度和执行。以小时统筹工作量,以天作为奖惩时间点,以周作为反馈周期。如果不能按周来审核计划,就会错失机会,浪费时间,懈怠士气。不怕错,就怕拖。

四、战术也是灵活多变的

如果推进到底,发现最后的预期是错误的,没关系,调整切入点继续推进。反复的快速试错,千万不能不停的争论,错失良机。

五、见势不对,迅速撤退

没有门槛的挣钱方式会短期内吸引大量的竞争者,时间窗口非常短暂。首先能挣钱就挣钱,尽量多积累为以后艰苦的游击战准备。其次考虑卖掉,如果能卖个不错的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既不能挣钱,又不能卖掉,那就果断的关掉,重头来过,不要犹豫。

草根创业如果能灵活运用如上几点,成功指日可待!

上一篇:体外诊断试剂投标文件下一篇:体育骨干教师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