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心理健康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农民工心理健康范文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调查

班级:1 学号:

姓名:

时间:2012年9月6日 为深入了解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生存状况,笔者在新疆对来自甘肃、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农闲流动农民工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调查数据显示,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特征。

摘要:农民工问题是一个时代问题,他们双向流动,亦农亦工,现实的不稳定性引起了很多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去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合肥市经开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意愿,探索了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因素。在对其现状进行描绘的同时,构造出一个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模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发展趋势;解决策略

国务院2010年一号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改革开放的新生代产物,新生代农民工处在怎样的生活条件?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理想?现实社会对农民工有什么要求?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借用在假期打工生活的有利机会在对此项内容进行了深入体会、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态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

调查地点:包括新生农民工工作所在地,住处。 调查对象:主要在乌鲁木齐市内流动新生农民工。 方式:访谈式调查。

调查对象为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即出生在80年代或者90年代的工作在城市里的具有农村户口的居民。他们或者出生在城市或者具有独立能力后来到城市务工。调查的重点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工作时间、工资收入、家庭情况)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的要求。

三、调查时间

2012年7月26日2012年7月26日

四、调查结果

(一)家庭成员较多,受教育程度中等。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多为多子女家庭。导致多子女家庭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两点:一,多子女家庭教育成本高,农村家庭收入无法承受巨大的教育投入。二,多子女家庭存在家庭成员间的歧视。在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导致女性受不到公正的受教育权利,男性由于生活条件的影响未能完成学业。三,由于高考独木桥的限制,义务教育的差等生被迫选择外出务工。新生代农民工多为单身。由于当前社会扭曲的婚姻观念,农民工买不起城里的房和本身农民工受到城里人的歧视,所以婚姻问题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普遍存在问题。四,自身思想原因,受某些读书无前途论影响,认为与其花费时间金钱呆在学校不如乘早出来混熟社会为将来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比较老一辈农民工普遍提高。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教育水平的趋势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教育程度较高。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在寻找工作中与60、70后农民工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二)月收入水平低,工作时间适中

受到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处于社会底层。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销售业和服务业,他们的体力劳动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较少,因此他们不能像老一辈一样获得足够的支撑全家生活的收入。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足够体力更需要很好的忍耐力和娴熟的技巧。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生代,他们不再单纯的追求足够的工作时间换取微薄的收入,因此他们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小,每月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比例低于父辈很多,但是由于他们的工作不具有季节性,他们全年的工作时间大于父辈的工作时间。

(三)社会地位尴尬,就业结构缺乏弹性

毫无疑问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一直处于社会底层,他们不仅忍受着城市露天生活的痛苦,而且要忍受着城里人的辛辣目光。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从高中或者初中校园里直接进入社会,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因此在今天以“证”论能力的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范围狭窄。调查发现,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赚钱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他们逐步认识到“证”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因此在夜校和各种辅导班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一)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技能培训需求较为强烈

调查对象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31.6%。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特别是免费培训需求较为强烈,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极其渴望,但是对诸如法律、卫生、人文、生活知识的培训需求度不高。

(三)期望待遇与实际待遇差距较大,工作动力缺乏

调查显示,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大多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月支出在1500元以下,收入与支出基本相抵。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坦承,期望待遇与实际待遇差距较大。另外,近50%的受访者基本没有储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收入确实较低,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开销很大,每月收入扣除基本生活消费以及社交、娱乐和人情花费,所剩无几。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状况也不乐观,只有20%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满意或者较为满意,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存在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对未来生活缺乏细致规划,将工作仅仅视为一种满足温饱的手段。

(四)市民化意愿强烈,对城市的归属感明显

调查中,有8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愿意定居城市,表明其向市民角色转变的意愿强烈,但仅有6%的受访者有信心在城市购买住房。在对城市同龄人的态度上,54.5%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既不羡慕也不反感,平等对待”,有近80%的男性新生代农民工还表示会尝试寻找城市女孩作为配偶,这表明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大都能以较为平和、客观的心态看待和接受城市人群。

(五)权益保障状况不容乐观,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提高 调查中仅有54.1%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7.2%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口头协定,其余没有任何协定;仅有28.8%的受访者表示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将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多数受访者将工友、政府、媒体等视为寻求帮助的对象。这表明在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面对纠纷处理方法日益多样化。

(四)对现实生活不满,知识决定未来

中国社会的80后和90后分为两个部分:步入高等教育殿堂的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那些因学习能力差或者没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由此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挑战。缺乏技能的工人得到极其微薄的工资,微薄的工资使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利用更多的时间弥补生活金钱的漏洞,更多的时间被用来工作而不是学习技能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得不到提高。这样进入一个循环,最终的结果是新生代农民工被社会淘汰。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他们也有学习知识的意愿。但是打破这个怪圈仍然需要突破很大的障碍。(表四)

表四: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

工资期望值 百分比 继续教育 百分比 愿望 百分比 一千~二千 46% 一直想 32% 自主创业 69% 二千~三千 31% 偶尔想过 68% 保持现状 15% 三千~五千 15% 从没想过 0 回乡 7% 五千以上 8% 加薪升职 9%

五、调查讨论与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不仅是农民工自己的问题,更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另一方面,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积极进取精神和时代的紧迫感。

(一) 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农民工概念歧视

农民工问题存在的根本是中国的城乡户籍制度。户籍制度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里青年受到不同的评价标准,得到社会不同程度的关注。只要户籍制度存在,就会存在农民工与城里人不同的概念,农民工就会受到城里人的歧视。因此改革户籍制度成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二) 改革教育体制,农民工带着技能进入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区别于老一辈农民工的特点是他们不具有务农经验,但是他们普遍接受了义务教育或者接受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对于社会的要求距离相差太远,甚至大相径庭,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进入社会后感到基础教育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教育改革应该致力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进入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进入职业技能的培训,这样的教育才能达到为所有学生服务的目的。教育应该不只是为走高考独木桥的同学服务。

(三) 开拓就业渠道,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即使没有工作却仍然愿意在城市碰运气。这样的社会理念导致城里农民工劳力廉价,农村有效劳动力不足等严重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带着城市学来的技术回乡发展建设新农村,这将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生代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

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最终发展的策略

(一)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1、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必须加快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准入与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各地城市可通过制定一定的准入条件,探索和构建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具有可行性的新户口管理办法,使进城劳工可以有条件地成为城市正式居民。

2、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助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政府应逐步建立完善农民工的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和工伤赔偿制度,促进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和市民化,化解其市民化进程中的市场风险。在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时,政府应把农民工劳动保障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3、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城乡统一平等就业

继续加快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逐步取消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社会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增加农民进城的机会。

4、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加强违反《宪法》的法律和法规条文的审查,保障农民工的平等、自由的公民权利。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立法。同时,强化劳动法律的执法和监察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劳动法律普及工作和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提高。最后要建立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援助体系。

(二)对返乡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1、政策扶持,资金支持

对于返乡后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政府应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定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多种形式,加大扶贫力度,在政策上给返乡农民工最大的扶持。用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大胆创业。同时,政府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在其调拨和使用方面,应适当向他们倾斜。

2、组织管理,市场治理

为了避免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宝贵人力资源的分散流失,应该对农民工进行组织化的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建立返乡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档案,按照农民工的工作类别、职业技能等详细分类,归纳整理出人事档案资料,形成规范的人才资源库,方便乡镇企业和农村基层对返乡农民工的开发再利用。同时,实行市场化治理。一方面,引入市场调节理念;另一方面,强化市场竞争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可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为城市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工,帮助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工。建立健全市场中介组织,促进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信贷与保险扶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二是针对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继续加大对西北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应的技能培训项目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支持一部分有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应该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层次

第二篇: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调查

题目: 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的调查 姓名:

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膨胀,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时也为农村的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者的一员,活跃在城市的各个岗位上,为城市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农民工中的大部分做着最苦最累的工作,但是可以利用和支配的资源却是相当少。《中国民工调查》公布中国现有民工3.12亿,在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辛酸与故事,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又如何。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们走进这个既庞大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

调查目的: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进城务工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态

调查对象:xxxxxx进城务工者(建筑工人) 调查方式:观察式、访谈式

调查时间:2010.7.19——2010.07.21

本次调查历经3天,通过与农民朋友的对话,对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了了解。主要从农民朋友的收入、权益维护、工作类别、自我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访谈,进一步去探究这样一个庞大人群背后的故事。

工作类别 脏苦累险俱不怕

进城务工人员多从事一些城市中二三产业,许多城市居民在选择工作上“挑肥拣瘦”,对于有些工作甚至不屑一顾,一些基本的生活往往都会依赖进城务工人员。而进城打工的农民一般为临时工、合同工,他们对工资的期望值不高,对工作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报酬、社会地位没有太多的要求和考虑。他们有的从事一些城市居民不愿干的工作,例如:掏下水道、环保工人、建筑、搬运、家庭保姆等。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大多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作,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危险性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态远不止一句“脏苦累险”就可以概括的。

工作收入 城市要比农村高

众所周知,务工收入要高于务农收入,但农民工仍属于低收入人群,其收入往往会很快转化为消费。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基本上都带回家里,用于修建新房,购买大宗家用电器、支付孩子的学费以及维持家庭的正常开销。由于国家的二元结构不合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剪刀差越来越严重,农民与城市人的生活水平相比,越差越远,所以,好多农民朋友才来城市寻找出路。总之一句话,城乡收入差距大,城市要比农村高。

与亲人联系上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进城务工人员在外工作,一般是按季度或者计算。很多务工人员,一次性离开家要长达半年之久,期间,只能靠电话与家人保持联系,了解家乡最近发生的事情,与远房亲戚的联系就更少了,回到村里,很多小孩子见了面,也变得生疏了,也就难免产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情况了。

流动性极强: 两脚踏遍异乡路

通过接触到的农民工,他们往往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通过亲戚、熟人的介绍,去不同的工地工作,活动范围大,就业流动频繁,经常在不同地区、城市间流动以寻找就业机会。这也容易引起工作纠纷,给当地的政府管理部门带来一定困难。当然,农民工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也是由于许多客观因素所决定,但在当代,大量的农民工迁徙,也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他们的生活也颇有“两脚踏遍异乡路”的感觉。

权益保障: 法律不如道义

农民工身处异乡,是城市的弱势群体,自身权益在收到侵害时,往往难以自我维护。农民工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讨薪问题。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愈发严重,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治安稳定,并且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暴力事件,已经引起政府高层的注意。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农民工在城市里受到歧视,得不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就政府方面来讲,农民工在很多方面没有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大部分农民工低工资、高强度、高质量的工作,活动范围相对封闭,与当地工会或者相应维权机构联系缺乏,即使有过联系,维权之路也是相当艰难。所以,农民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基本是靠自己的努力,以及雇佣者自身的素质,法律很难帮上忙,所以,在这些方面就有“法律不如道义”了。

自我认知 我们仍是外乡人

大量农民工离开家乡来到城市,一方面是想通过进城务工获取收入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也充满着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然而,城市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遭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预期,使他们陷入了心理困境。一是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在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工作经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普遍产生失落感。二是被排斥在医疗保险、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子女教育等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之外,产生“二等公民”的自卑心理。三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及文化差异而导致交往的不适应,焦虑心理比较严重。四是基于血缘、地缘为基础的初级关系网络使他们产生封闭心理。五是他们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异常艰难,并遭到城市社会的歧视和排斥,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因而缺乏安全感。六是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却不能与城市居民一样获得同等待遇,因而产生不平衡感。七是由于对乡土社会的依恋以及在城市所处的边缘地位而产生了过客心理。所以在大部分打工者心里,“我们仍是外乡人”。

对策建议 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1.从体制和政策上善待民工,为农民工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制度性缺陷是造成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原因。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使农民工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工人、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彻底转换,消除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制度性障碍。同时,要抓紧废除各级政府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简化农民外出就业手续,清理各种对农民工的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降低农民工入户的门槛。 2建立媒体对农民工常态的报道机制。建立媒体常态的报道机制,还原农民工生命和生活的原生态,多报道农民工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享有应有的话语权。针对农民工权益表达载体稀缺的状况,政府必须给予媒体适当的政策支持,鼓励它们开设民工专栏、专版或专门频道,为他们做好政策的宣传与解读,使其对各地劳动力的需求和政府的态度有所了解。此外,媒体还应积极接受民工的新闻举报,对拖欠工资等侵权行为及时给予曝光,协助农民工维权。

3.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为农民工服务的体制。进城农民工同样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城市财富的贡献者。但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公民他们无法共享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带来的诸多实惠,如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义务教育等。

4.注重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全社会的共同发展依赖于全民素质的共同提高。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抓好发展要务。以人为本,简单地说就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地方政府要做的工作是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尽量让进城农民工的孩子有学上并且能够让他们的孩子和城里人的孩子同条件入学。同时建议开展各项活动,开办各种培训班,以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增强道德观念、提高政治修养、强化法律意识,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当中。 5.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农民工权益。各级地方政府应在宪法的指导下制定有利于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工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与用人单位劳动争议的诉讼能力,遏制和减少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设置专门部门,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劳动时间、劳动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监督检查。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用人单位。探索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有效机制,并逐步形成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政、法律和社会方面的保障机制。

调查总结:

历经3天的调查,走近农民工作这个特殊的工作群体,我们发现,他们为中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同等劳动者,工资待遇较低,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俨然成为城市的“二等公民”,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是必然的,为转型付出代价也是必然的,但转型的代价不能全部由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来承担。从根本上说,改革和社会发展应遵循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和对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的原则。只有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从改革中获益、利益受损者能够及时得到补偿,改革才具有合法性,才能不断推进和深化,整个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第三篇: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现状的调研实践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现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xx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1、新生代农民工的队伍日益壮大,逐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据Xx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Xx区的常住人口有80余万,其中外来人口占常住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外来务工人员的60%。计算后约为12万。作为一个工业强区,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特征越来越凸显出来。

2、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普遍在20岁刚出头。

据实际调研时随机询问了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他们大多都是20几岁。在随机询问的这部分人群中年龄最小的为16岁,年龄最大的也只有26岁。多数都是在初中刚毕业就外出,开始他们的打工生活。计算他们在外出打工时的年龄也只在18岁左右。

3、新生代农民工中多数都是未婚。

在Xx区接受调研的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中,高达将近80%的人都是未婚的。而据国务院研究室在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80%以上的人都是已婚的。这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发: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部分人要在他们打工的过程中解决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

4、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上一代农民工要高。但普遍也只有初中学历

我小组成员在对Xx区Xx镇的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时,随机对他们的学历进行了询问。在询问的过程中,我们得知他们大多都只有初中学历,很多人都在初中毕业以后就外出打工。也有部分是在高中或中专毕业以后外出打工的。甚至也有部分人是在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3 .而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4.数据对比说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5、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普遍增强,但人存在很多缺陷。

据本次社会实践的调研数据显示,在接受调研的这部分人群中多数都有较高的维权意识。在对与自己的合法利益上,很多人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不允许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我实践成员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是否希望加入工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请求工会的帮助的调研中。调研数据显示,有58%的人都是非常希望或者是比较希望加入工会的。只有约20的人不希望加入工会。

但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对维权机构是否了解的调研时,很多人都表示他们不知道怎么样去寻求维权机构的帮助。即他们在实际条件下并不知道如何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统计数据显示,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人只占到了约14%。有一半以上的人持并不了解的态度。

6、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未来有更高的期望,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技术培训。

范文网[CHAZIDIAN.COM]

新生代农民工更期待未来的发展,大多数人有着自己创业的梦想,对未来的渴望超过第一代农民工,对未来的人生轨道也有一定的规划。与第一代农民工求生存为主不同,学技术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大多希望有一技之长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我小组调研数据显示,在接受调研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不是为了打工而打工。有将近80%的人希望在打工期间,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的机会。

7、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状况十分单调。

杭州某记者曾对在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进行过调研。在他调研手记中有一段话揭示了一类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他在手记中写道:没有电视,每天晚上陪伴他的只有手机。“我每天晚上就上网看看电子小说,5元钱可以包月。看到9点多就差不多睡了。因为早上7点多就得起床,睡晚了怕起不来。”

我小组成员在实际调研中也发现:有超过60%的人的业余生活集中为看电视和上网。杭州有很好的旅游资源,而且很多都是免费开放的。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也很少会去类似于西湖这样的地方转转。问及原因,他们都说没有时间。在一周一天的休息日里,他们多半的选择是在家里睡觉、看电视或者去上网。平日里他们也就是玩手机或者就是看电视。

心理压力现状的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的烦躁现象主要为有时烦躁。

我小组成员对Xx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烦躁现象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如图:

由图中反映的现象可以看出,Xx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现象还是存在一定的潜伏性的。据调研过程中的了解,这种潜伏性主要还是表现在工作上。

1、在工作时间上,普遍单位的工作实践都超过了八个小时。超过部分的时间主要表现在晚上加班上。很多单位,早上都在7点半上班,中午的时候基本都在11点半下班;下午在12点半上班,傍晚4点半下半。但在晚上,很多单位都会在5点半左右上班。知道晚上9点以后下班。很大程度上,员工的上班时间都普遍在12个小时左右。

就在我小组调研当天,对工人的上班规律的观察可以发现,很多都在吃完晚饭就会前往车间,开始晚上的加班。我小组的一成员在对一员工进行问卷调研时,他委婉的谢绝了我们的调研。他的原因是:对不起,我上班要迟到了。

但在我们做调研的问题中有关于是否对加班补贴满意时有一半的人都表示不满意,只有14%的人表示满意。

2、在高温补贴上,普遍单位的员工对本单位的高温补贴不够满意。在调研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随机询问了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所在的企业对于高温补贴的情况,很多都以一种摇头的态度来回答。有的甚至不知道高温补贴是怎么一回事。

夏季本身高温炎热,心情十分容易烦躁不安。企业不完善的高温补贴制度容易导致员工的不愉快,甚至会引发企业内部的不安。难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的正常发展。同时,不完善的高温补贴制度也可能是导致企业员工情绪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企业员工对企业的高温补贴满意程度数据统计如下:

4、上班时间长,导致没有时间从事娱乐活动。

我小组成员在调研过程中,询问了员工的业余时间,他们表示:一般情况下每周的休息时间为一天。在这一天的休息时间里,他们多半不愿意出去玩。他们多半的选择是在寝室里睡觉或者是看看电视。最多的也就是去找老乡一起去聊聊天,或者是去附近的网吧上网。除非要买一些东西,否则他们不会特意去镇上或者是杭州市区玩。因为,平日的工作太累了。难得有一天的休息,他们也更希望用来好好的休息,而不是出去玩。

在平时上班的日子里,他们几乎就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每天依然只是车间——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时间来寻找其他的业余活动。忙碌了一天之后他们也总是洗完澡后拿着手机看看电子小说,或者直接睡觉。

5、外出打工的年龄小,期望高、吃不了苦。

我小组成员在调研了解中发现,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多半都是20岁刚出头。多数都 WWw.gzU521.COm 是在初中刚毕业就外出打工。有的是辗转了广州、深圳之后来到了杭州。在他们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是一种踌躇满志的态度。他们希望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能够积累一定的资本,人后自己当老板。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他们感觉到了畏惧。

在外出打工的这群人中,多半都是没有什么务农经历。对于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数人的选择是寻找老乡来倾诉。他们找不到其他科学的方法了宣泄心中的压力、烦恼。

6、他们多数都是未婚人群,结婚给了他们很多的压力。

由于他们外出打工的年龄小,他们在打工的时候要解决找对象、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年小的他们在没有准备好要结婚的时候就要他们去结婚,在他们没有准备好要生子的时候就要他们去生子。这又是现实与他们的理想形成了一种逆差。然而,现在对结婚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打工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负担起结婚所需要的费用。更何况,他们向往的是城市人的生活。

7、他们向往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我小组成员在调查中发现:在这部分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希望能够融入到城市人的生活中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4%的人正在计划在杭州长久工作,有10%的人想过在杭州长久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一方面迫切的希望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但是又由于户籍的原因是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到跟城市人一样的保障。我小组调查数据显示:有将近一半的人持想加入杭州户籍的态度。我们也对不想加入杭州户籍的人进行了询问,他们表示,要加入杭州户籍,太难了。户籍、学历等等,太多的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城市化”进程。

第四篇:开发“新生代农民工”积极道德心理能力的研究

系别:计算机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开发“新生代农民工”积极道德心理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 新生代 农民工 道德 心理 方法

一.新生代农民工特征概述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随城市化进程之推进,这一社会群体的总人数正以每年800万~900万人的速度快速递增。于90年代中后期进入城市就业,但户籍仍在农村的青年;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城市需要农民工,可是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接纳他们。根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现象。而与“三低”相对应的,则是“三多”——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

从职业方面来讲,新生代农民工已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根据统计,目前农民工数量上达到我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作为生产主体支撑着国家的工业化,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全国总工会2007年组织开展的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农民工在第二次产业中的分布占64.4%。从行业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9.4%和9.1%。而城镇职工在制造业中就业的比重只占2.8%,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基于江苏省南、苏北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抽样调查》显示,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属于工人群体,定位为产业工人,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民。

二、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特点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对他们而言,城市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不一样的

命运。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却一次次打破了他们的城市梦。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以及对城市社会制度及文化的排斥,通常有如下消极的道德心理特征表现:

1.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意识增强,权利意识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增强,市民化意识增强。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之消极表现也很明显。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厌农”、“弃农”思想严重,亲情意识较为淡漠,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迷失。由于各方面原因,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现代城市文明,却遭到了城里人的漠视乃至歧视。强烈的被排斥感加剧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焦虑心理,促使他们更加自卑和敏感,个别甚至产生了强烈的被剥夺感以及仇视社会的心态。

2.优越与自卑的矛盾

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很大一部分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所以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尤其在择业方面,那些又苦又累又脏的活已很难得到他们的青睐,他们将目标更多的投向与有前景、能够彰显个人身份,能够实现自我发展的工作岗位。。

但是,与城市工人相比,他们不仅在文化程度上相对较低,专业技能相对缺乏,同时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是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不能与城市职工享受同等的就业和失业待遇。往往还因为地方的保护政策,他们连就业的机会都没有,这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一种无法与城市人攀比的自卑感,内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3.羡慕与仇恨的矛盾

新生代农民工羡慕城市居民,向往城市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可这种羡慕只是发生在他们还没有进入城市,当他们深入到城市生活,将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高档次的消费水平作为参照标准时,他们就逐渐改变原来那种单纯的向往。据全国总工会2011年2月20日的最新报道,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仅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的57.4%。当他们面对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和不公正的待遇,并显示出歧视与排斥时,他们就逐渐将这种羡慕转为嫉妒和仇恨。

当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很好的缓解这种矛盾时,新生代农民工就会将这种被剥夺感和反社会的心里以一种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涉案人员中有7成以上在犯罪前无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残酷的现实警示我们: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4.城市喧嚣与内心孤独的矛盾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每天不仅接触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而且也潜移默化的受城市文明的一定熏陶。他们的交往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产业集群性,工作之余大多喜欢与老乡或是同室工友休闲娱乐,这种较为狭窄的人际交往环境使得他们不但很难学习城市的文明,而且容易产生被孤立的感觉。同时,由于他们没有钱去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而又舒适的环境,没有钱去体验城市丰富的精神生活,生活单调而乏味。

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心理,都会影响到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制约他们社会价值体现,只有寻找到正确合适的途径开发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抑制或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实现更多人生价值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心理能力开发的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建,我建议政府以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为重点,通过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区别不同情况处理涉及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民间组织,进一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

政府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不断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注意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具体措施如下: 1. 通过政策和舆论引导,弱化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与排斥

农民工进城自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一些城市人排斥农村人的举措,政府应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取缔对农民工直接的、明了化的歧视行为。同时,通过资金的投入、政策的引导,

定时定点的开展一些心理辅导专场,请心理咨询师做心理调整报告,起到一种预防的作用,并对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人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与教育;媒体也可通过对农民工先进事迹、社会贡献等正面的宣传与报道,体现农民工存在的重要价值,改善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印象,更正社会对农民工的偏见,在全社会形成接纳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2.力争消除各项制度藩篱,缓解农民工的心理压力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根本上是由于制度的障碍。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在政策权力、制度保障、社会权益、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这种深层次的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应该稳健的逐步推进。首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条件,把有稳定职业和固定收入的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同时,放宽城市准入门栏,取消农民进城务工的种种限制。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把新生代农民工最为关心的就业安全、失业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纳入保障范围之内,使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再者,扩大社会公共服务的范围,尽量实现城乡服务的均等化。只有从制度上根本的解决农民工问题,才能够缓解他们的就业、住房、教育等压力,逐步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3. 保障新生代民工合法权益

农民工流入城市是农民工一种自主的选择,具有高度的自发性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期望值比较高。然而他们的就业创业权益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就业途径仍受人际局限,专业职介体系有待加强。② 超时用工问题比较严重,正常休息难以保障③工资收入普遍偏低,欠薪现象令人堪忧④ 工作环境满意度下降,经验技术成为就业驱动因素⑤劳动合同管理不太规范,合同解除随意性大⑥农民工流动性大,保险购买形同虚设⑦职工代表大会普及不够,个体维权力量单薄。因此,政府要深思熟虑,建立保障制度,来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 加强社会社会保障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从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把他们当作稳定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他们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与城市产业工人

相比,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不能同工同酬同权,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大方面来说,农民工都没有得到应有完善的保障,社会保障问题也会使农民工危机意识加重,从而影响农民工心理,导致一系列随之而生的社会问题。因此,政府一定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只有这样,新生代农民工才会感到城市的温暖,才会有家的感觉,才会从心理上对城市产生认同感。

5. 新生代民工的培训与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更期待未来的发展,大多数人有着自己创业的梦想,对未来的渴望超过第一代农民工,对未来的人生轨道也有一定的规划。与第一代农民工求生存为主不同,学技术成为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大多希望有一技之长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调查显示,有56.9%的第二代农民工认为打工是为了多挣钱,但也有高达62.6%的人未来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 由于第二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调查显示,31.2%的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56.2%的人希望当地有关机构能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新生代民工培训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而且可以是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6.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教育

政府与企业不仅要为农民工创造客观的硬件设施,也应相应的从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社会的不对等与不公平,促进他们与人交往的热情,增强他们不断向上奋进的信心;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使得他们不仅知法、懂法,还会利用法律来要求自己、服务自己,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使他们在巨大的社会与内心压力下,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主动、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有效地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不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各级政府要对新生代农民工采取新的社会管理措施。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和救济的渠道,消除其后顾之忧;要加大对他们的教育与培训投入,不断提升其职

业技能素质;要制定完善保护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落到实处;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真正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城市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和管理,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在城市里能够得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不至于成为边缘人;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引导和教育,适当的调节他们的抱负水平,以合理应对挫折。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并在我国第

二、三产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研究和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心理能力,对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艳霞.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及其实现途径[J].理论探索,2010

2、黄春梅.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的摩擦性互动分析[J].社会,2003

3、《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2010

3、雷世平,姜群黄.关于促进农民工积极参与培训的政策性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年第10期第25卷

4、金 萍. 农民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其教育环境的优化[J].江汉论坛,2005年第7期

5、胡锦武.新生代农民工心理“伤痕”. 瞭望新闻刊, 2011-03-14

第五篇:暑期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现状的调研实践报告

2011年xx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的调研活动已于2011年7月10日结束。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我小组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号召,对在杭的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本次社会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并广泛吸收各类文献整理形成此报告。本次社会调研主要是对杭州市xx镇的部分外来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余份。

新生代农民工现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xx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1、新生代农民工的队伍日益壮大,逐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据xx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xx区的常住人口有80余万,其中外来人口占常住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外来务工人员的60%。计算后约为12万。作为一个工业强区,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特征越来越凸显出来。

2、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普遍在20岁刚出头。

据实际调研时随机询问了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他们大多都是20几岁。在随机询问的这部分人群中年龄最小的为16岁,年龄最大的也只有26岁。多数都是在初中刚毕业就外出,开始他们的打工生活。计算他们在外出打工时的年龄也只在18岁左右。

3、新生代农民工中多数都是未婚。

在xx区接受调研的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中,高达将近80%的人都是未婚的。而据国务院研究室在XX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80%以上的人都是已婚的。这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发: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部分人要在他们打工的过程中解决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

4、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上一代农民工要高。但普遍也只有初中学历

我小组成员在对xx区xx镇的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时,随机对他们的学历进行了询问。在询问的过程中,我们得知他们大多都只有初中学历,很多人都在初中毕业以后就外出打工。也有部分是在高中或中专毕业以后外出打工的。甚至也有部分人是在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3 .而2011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4.数据对比说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5、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普遍增强,但人存在很多缺陷。

2、在高温补贴上,普遍单位的员工对本单位的高温补贴不够满意。在调研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随机询问了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所在的企业对于高温补贴的情况,很多都以一种摇头的态度来回答。有的甚至不知道高温补贴是怎么一回事。

夏季本身高温炎热,心情十分容易烦躁不安。企业不完善的高温补贴制度容易导致员工的不愉快,甚至会引发企业内部的不安。难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的正常发展。同时,不完善的高温补贴制度也可能是导致企业员工情绪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企业员工对企业的高温补贴满意程度数据统计如下:

4、上班时间长,导致没有时间从事娱乐活动。

我小组成员在调研过程中,询问了员工的业余时间,他们表示:一般情况下每周的休息时间为一天。在这一天的休息时间里,他们多半不愿意出去玩。他们多半的选择是在寝室里睡觉或者是看看电视。最多的也就是去找老乡一起去聊聊天,或者是去附近的网吧上网。除非要买一些东西,否则他们不会特意去镇上或者是杭州市区玩。因为,平日的工作太累了。难得有一天的休息,他们也更希望用来好好的休息,而不是出去玩。

在平时上班的日子里,他们几乎就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每天依然只是车间——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时间来寻找其他的业余活动。忙碌了一天之后他们也总是洗完澡后拿着手机看看电子小说,或者直接睡觉。

5、外出打工的年龄小,期望高、吃不了苦。

我小组成员在调研了解中发现,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多半都是20岁刚出头。多数都是在初中刚毕业就外出打工。有的是辗转了广州、深圳之后来到了杭州。在他们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是一种踌躇满志的态度。他们希望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能够积累一定的资本,人后自己当老板。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他们感觉到了畏惧。

在外出打工的这群人中,多半都是没有什么务农经历。对于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数人的选择是寻找老乡来倾诉。他们找不到其他科学的方法了宣泄心中的压力、烦恼。

6、他们多数都是未婚人群,结婚给了他们很多的压力。

由于他们外出打工的年龄小,他们在打工的时候要解决找对象、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年小的他们在没有准备好要结婚的时候就要他们去结婚,在他们没有准备好要生子的时候就要他们去生子。这又是现实与他们的理想形成了一种逆差。然而,现在对结婚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打工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负担起结婚所需要的费用。更何况,他们向往的是城市人的生活。

7、他们向往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我小组成员在调查中发现:在这部分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希望能够融入到城市人的生活中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4%的人正在计划在杭州长久工作,有10%的人想过在杭州长久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一方面迫切的希望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但是又由于户籍的原因是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到跟城市人一样的保障。我小组调查数据显示:有将近一半的人持想加入杭州户籍的态度。我们也对不想加入杭州户籍的人进行了询问,他们表示,要加入杭州户籍,太难了。户籍、学历等等,太多的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3、2011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上一篇:努力励志演讲稿范文下一篇:年会邀请函文采范文